2017秋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 第21課《孟子》二章課件 新人教版_第1頁
2017秋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 第21課《孟子》二章課件 新人教版_第2頁
2017秋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 第21課《孟子》二章課件 新人教版_第3頁
2017秋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 第21課《孟子》二章課件 新人教版_第4頁
2017秋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 第21課《孟子》二章課件 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1 孟子 二章 目標導航 積累文中的重點文言詞語 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反復誦讀 了解作者的論證思路和方法 理解文章的觀點 體會 大丈夫 的含義 懂得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的道理 增強對 仁 禮 義 的理解并加強憂患意識 助讀資料 1 題目解說 1 富貴不能淫 這一題目是編者加的 富 指的是有錢 貴 舊指官位高 淫 的意思是惑亂 迷惑 題目的意思是 君子 不為金錢和權位所迷惑 是整篇文章論述的重點 2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這一題目是編者加的 意思是 常處憂愁禍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 常處安逸快樂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題目是文章的論點 以此為題 文章自然眉目分明 主旨顯豁 2 作品簡介 孟子 是記錄孟子言行的著作 共七篇 一般認為是孟子及其弟子萬章 公孫丑等人共同編著的 儒家經典之一 孟子 的顯著特點之一是長于言辭 氣勢磅礴 論證嚴密 雄辯而色彩鮮明 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 比喻和寓言闡述道理 對后世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孟子 約前372一前289 名軻 字子輿 鄒 今山東鄒城東南 人 戰國時期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繼承并發揚了孔于的思想 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 對后世文化的影響全面而巨大 有 亞圣 之稱 與孔子合稱為 孔孟 3 背景資料 1 富貴不能淫 選自 孟子 滕文公下 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 游說入秦 秦惠王封張儀為相 后來張儀出使游說各諸侯國 以 橫 破 縱 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 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 公孫衍主張合縱 張儀宣揚連橫 他們在政治上和私人關系上都是對手 公元前322年 張儀相魏 公孫衍設法取得韓國當權者的支持 破壞了張儀聯合秦魏的政策 公元前319年 張儀被迫去魏 公孫衍代張儀為魏相 公元前318年 魏 趙 韓 燕 楚合縱攻秦 這次進攻 軍至函谷關而還 2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選自 孟子 告子下 孟子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 他雖有宏偉的政治理想 但始終不得志 最后只得走孔子的老路 從事教育 著書立說 另外 孟子的一生又是戰斗的一生 當時的社會 圣王不作 諸侯放恣 處士橫議 楊朱 墨翟之言盈天下 而孔子之道不著 孟子以發揚孔子學說為己任 勇敢地擔起發揚儒家學說的重擔 頑強地擊敗了一個個強大的敵手 終于使 雅說者不得作 所以說 孟子的才干和思想也是在激烈的斗爭中腐煉出來的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也是他人生經驗的一部分 歸納探究拓展 1 字詞句式 1 通假釋義往之女家 女 同 汝 你 曾益其所不能 曾 同 增 增加 衡于慮 衡 同 橫 梗塞 不順 入則無法家拂土 拂 同 弼 輔佐 2 古今異義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古義 這 今義 判斷動詞 子未學禮乎 古義 你 今義 兒子 丈夫之冠也 古義 男子 今義 女子的配偶 富貴不能淫 古義 惑亂 迷惑 今義 放縱 舜發于畎畝之中 古義 興起 指被任用 今義 送出 交付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古義 搗土用的杵 今義 建筑 修建 管夷吾舉于士 古義 獄官 今義 士兵 征于色 古義 征驗 表現 今義 出征 而后喻 古義 了解 明白 今義 比喻 3 一詞多義丈夫之冠也 助詞 用于主謂之間 取消句子獨立性 無實義 父命之 代詞 指 丈夫 之往送之門 動詞 去 到 居天下之廣居 助詞 的 舜發于畎畝之中 介詞 從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介詞 給 于征于色 介詞 在 生于憂患 介詞 在 戎之曰 動詞 告誡 戒必敬必戒 形容詞 謹慎 舜發于畎畝之中 動詞 興起 指被任用 發發于聲 動詞 顯露 流露 而后作 連詞 表承接 而而死于安樂也 連詞 表并列 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助動詞 能夠 得得志 動詞 實現 4 詞類活用人恒過 名詞用作動詞 犯錯誤 丈夫之冠也 名詞用作動詞 行冠禮 威武不能屈 動詞的使動用法 使 屈服 必先苦其心志 形容詞酌使動用法 使 痛苦 餓其體膚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使 經受饑餓之苦 空乏其身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使 受到貧困之苦 5 文言句式舜發于畎畝之中 倒裝句 介詞結構后置 正常語序為 舜于畎畝之中發 3 主題歸納 富貴不能淫 義正詞嚴地駁斥了景春的謬論后 緊接著便對真正的大丈夫的標準作了明確的說明和界定 真正的大丈夫有兩個標準 一是要有 行天下之大道 的遠大志向和抱負 二是要有 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的道德操守 只有這樣 才算得上大丈夫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通過陳述六個出身貧賤卻成就不平凡事業的名人的事例和相關道理 闡述了逆境成才的道理 論證了 生于憂患 而死于安樂 這一中心論點 4 寫作特點 1 多樣的論證方式兩篇短文的論證方式有所不同 富貴不能淫 開篇首先樹立批駁的 靶子 即景春的觀點 然后針對景春的 論點 和 論據 先破后立 先批駁景春的錯誤觀點 再闡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則將中心論點置于篇末 作者先論證 生于憂患 后論證 死于安樂 論證 生于憂患 是全文的重點 方法是先舉同類事例 從個別到一般 歸納出觀點 然后從理論上加以說明 入則無法家拂士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國恒亡 一句 是對歷史上大量亡國事實的高度概括 2 語言簡練 善用排比 兩篇短文多處運用排比 不僅增強了文章語言的氣勢 而且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如 富貴不能淫 中 居天下之廣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這三句依次對應著儒家思想中的 仁 禮 義 闡釋了作為大丈夫應遵循的道德準則 再如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一文 開頭一連列舉了六位歷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 運用排比句式 說明擔負重任并做出成績的人都不是天生的 而是經過了一番艱苦的磨煉 才有所成就 從而間接地證明了 生于憂患 這個論點 3 駢散結合 有節奏感 兩文中還運用了一些駢句 如 富貴不能淫 中 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 和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中 困于心 衡于慮 而后作 征于色 發于聲 而后喻 等 使得文章句式整齊 音韻和諧 很好地表達了中心 5 問題探究 1 孟子關于大丈夫的標準的論述 對于今天的我們有哪些指導意義 首先 富貴是來之不易的 要倍加珍惜 有些人富裕了起來 就被財富沖昏了頭腦 把當初的凌云壯志忘得一千二凈 結果做出來了很多為富不仁的事情 其次 貧賤的時候要堅定意志 能做到這一點應該說是很不容易的 貧賤是任何人都不愿意承受的 但是生活中確實有很多人要經歷貧賤的階段 要在貧賤中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夠獲得真正的成功 因此 要學會在貧賤中忍耐寂寞 在一切困難面前保持一份寧靜的心態是比什么都重要的 這樣才有可能在貧賤中崛起 再次 在壓力面前不卑不亢 不向邪惡的勢力低頭 只有堅持俊邁的節操 不屈不撓 才能變壓力為動力 進而贏得光明的前途 2 學了這兩篇短文 你從中得到了哪些人生教益 探究1 我從孟子對 大丈夫 的論述中 認識到作為大丈夫不能只靠搖唇鼓舌 曲意順從上級 不講仁義道德原則來達到目的 而應有以天下為家的博大胸懷 要有為天下而立大志的社會思想和覺悟 做一個 窮則獨善其身 達則兼善天下 的公道主義者 探究2 我認識到人的才能是在艱難困苦的磨煉中形成和增長的 擔當 大任 者 必須先經歷一番艱難困苦的磨煉 方能增長才干 所以 我們不要抱怨條件的艱苦 而是要努力奮斗 把磨難挫折變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動力 探究3 將兩則短文聯系起來看 可知想要成為 大丈夫 除了要 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外 還應經受艱難困苦的磨煉 而 貧賤 威武 這些也屬于磨煉的一種方式 6 讀后感悟感悟1 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是古人立世的標準 也體現了中國人的骨氣 我們現代人也應傳承這種精神 培養自己的高尚人格 感悟2 逆境造就人才 人要能夠經受住挫折困頓的考驗 在挫折困頓中奮起 這樣才會有所作為 在挫折面前振作精神 在困頓面前努力奮斗 發揮主觀能動性 方能克服困難 若頹然喪志 一蹶不振 自然也就消沉下去 字詞全解 1 誠 真正 確實 2 大丈夫 指有大志 有作為 有氣節的男子 3 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