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及歷史任務.ppt_第1頁
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及歷史任務.ppt_第2頁
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及歷史任務.ppt_第3頁
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及歷史任務.ppt_第4頁
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及歷史任務.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講西方列強入侵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及歷史任務 陳旭麓 中國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紀的 是被轟出中世紀的 即使轟了 也仍然不太情愿走 唐德剛 從社會經濟史的角度來看 我們鴉片戰爭以前的中國史 幾乎是千年未變 而鴉片戰爭后 則幾乎十年一變 何以在社會經濟方面 我們的傳統歷史是 靜如處女 現代又 動如脫兔 呢 恕我要言不繁 這個兩千年未有之變局 實是西方東來的 帝國主義 推動的結果 一 鴉片戰爭前的中國與世界 封貢體系與朝貢貿易 坤輿萬國全圖 皇朝文獻通考 大地東西七萬二千里 南北如之 中土居大地之中 瀛海四環 其緣邊濱海而居者 是謂之裔 在唐初諸帝時代 中國的溫文有禮 文化騰達和威力遠被 同西方世界的腐敗 混亂和分裂成為鮮明對照 韋爾斯 世界史綱 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 冬天 紡織完的婦女在家享受衣食溫暖 中國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國家 就是說 土地最肥沃 耕作最精細 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國家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 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奠基人亞當 斯密 中國科學技術在古代世界長期居于領先地位 火藥 指南針 印刷術 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 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 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 總的來說 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 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 馬克思 鄭和七下西洋的航線 孫中山說 五百年前 中國是世界上頂強的國家 國家的地位 好像現在的英國 美國一樣 英國 美國的強盛還是列強 中國從前的強盛是獨強 對各弱小民族 中國完全是用王道感化他們 他們是懷中國之德 甘心情愿 自己來朝貢的 中國古代的發明和發現往往是超過同時代的歐洲 特別是15世紀以前更是如此 這可以毫不費力地加以證明 在3 13世紀 中國保持一個讓西方人望塵莫及的科學知識水平 李約瑟 世界格局發生變化 1782年 瓦特發明蒸汽機 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評價 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 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 還要大 康熙 雍正 乾隆時代是封建社會后期的鼎盛時期 但同時也走到了封建社會的末世 康熙時的北京街景 1793年 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接見英使馬戛爾尼 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二的大帝國 不顧時世 安于現狀 人為隔絕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 這樣一個大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 不可避免地發生 奇異的悲歌 馬克思 中國封建制度為何延續幾千年 自給自足自然經濟 封建剝削制度 專制的官僚政治 文化1 亞細亞生產方式2 超穩定結構3 美國歷史學家魏特夫在 東方專制主義 中提出 治水社會 理論和 東方專制主義 概念 干旱 半干旱的東方國家都是 治水社會 這種社會需要大規模的社會協作 而社會協作又需要強化紀律 從屬關系和強有力的領導 于是就產生了專制君主和 東方專制主義 a 梅洛蒂在 馬克思與第三世界 中 對馬克思亞細亞生產方式理論作了分析 亞細亞生產方式有三個特點 沒有土地私有制 社會基礎是村社制 每個村社通過農業 家庭手工業而自給自足 中央集權起支配作用 b 金觀濤 在歷史的表象背后 提出超穩定結構理論 中國封建社會形成超穩定系統 政治 經濟 文化三個子系統保持高度協調 并扼殺一切新因素 周期論 乾嘉時期的學者洪亮吉提出人口增加與糧食之間的矛盾問題 康熙時人口突破1億 乾隆時達到3億 道光二十年 1840年 猛增到4億 二 近代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一 鴉片戰爭 中國近代史的起點 鴉片戰爭前的廣州 吸食鴉片 同鴉片貿易比較起來 奴隸貿易是仁慈的 我們沒有摧殘非洲人的肉體 沒有敗壞他們的品格 沒有腐蝕他們的思想 沒有扼殺他們的靈魂 可是鴉片販子在腐蝕 敗壞和毀滅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之后 還折磨他的肉體 英國蒙哥馬利 馬丁 包世臣說 蘇州有10萬人吸鴉片 1838年 林則徐說 人口的1 吸鴉片 費正清 劍橋中國晚清史 1836年 外國人估計約有1250萬人吸鴉片 1881年 赫德做過一次核查 提出的人數是200萬人 占中國人口的0 65 大多數當時的人士認為這個數字太低 有人認為 19世紀80年代后期 10 的中國人吸鴉片 3 5 的人煙癮很大 1890年的數字是1500萬人 罌粟田 1899年紅河 丁戊奇荒是近代中國死亡人數最多的大饑荒 死亡一千萬人以上 鴉片的大量種植是重要因素 鴉片種植的危害 二 殖民主義對半殖民地歷史發展所起的作用 圓明園12生肖毀于1860年 法國文學家雨果在1861年給巴特來上尉的信中 譴責英法兩國是 強盜 他把圓明園與希臘神殿 金字塔 巴黎圣母院并稱為 無與倫比的藝術杰作 即使把我國所有圣母院的寶物全部加在一起 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又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 侵略者在中國燒殺搶掠 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紫禁城 巷戰后的市區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的德國士兵沃爾特 庫爾茲及所拍的照片 被沙俄逮捕的義和團民 辦公時的赫德 刊于1890年英國雜志 1863 1911年擔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 海關助理漢衛禮及下屬 右立者為中文教師 前排是該教師的兩個妻子和使女 寧波海關關長梅瑞爾及其妻女仆人 天主教孤兒院 該照片攝于九江附近 約在1891年 中國人眼中的西方人 畫刊于1884年 點石齋畫報 介紹西方賽馬 劃船 醫術 1898年清政府修建的黃河鐵橋 1909年京張鐵路通車 1898年中國通商銀行發行的銀票 1905年的中國 長江纖夫 四川馱工 1901年昆明乞丐 如何評價殖民主義對殖民地 半殖民地歷史發展所起的歷史作用 人們歷來有不同的看法 大體說來 20世紀60年代以前 西方學者大多強調促進作用 馬克思主義者強調阻礙作用 60年代以后 西方一部分學者受民族解放運動的影響 在不同程度上對殖民主義采取批判的態度 而原先的馬克思主義隊伍則發生相反的分化 一部分學者轉而對殖民主義持肯定態度 馬克思 不列顛人是第一批文明程度高于印度因而不受印度文明影響的征服者 盡管他們的行為是受卑鄙的利益所驅使 而且這種行為是既殘忍又愚蠢 但是他們的蒸氣機和科學還是在印度摧毀了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的結合 摧毀了農村公社的經濟基礎 由此在亞洲造成了 唯一的一次社會革命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 馬克思認為 英國不管干了多少罪行 它造成這個革命畢竟是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 在揭示這個歷史作用的同時 馬克思進一步指出 第一 英國殖民者給印度人民所帶來的 并不是文明和福祉 而是極其深重的災難 因為 當我們把目光從資產階級文明的故鄉轉向殖民地的時候 資產階級文明的極端偽善和它的野蠻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它在故鄉還裝出一副體面的樣子 而在殖民地它就絲毫不加掩飾了 印度人失掉了他們的舊世界而沒有獲得一個新世界 這就使他們現在所遭受的災難具有一種特殊的悲慘色彩 第二 隨著西方殖民主義的入侵 東方國家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將生長和發展起來 他們將成為西方殖民主義的掘墓人 第三 殖民地人民不應當充當西方殖民者的馴服的奴隸 而應當為反對西方國家資產階級的奴役 擺脫西方殖民者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鎖而斗爭 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 一方面對封建經濟起了解體的作用 給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造成了某些客觀的條件和可能 另一個方面 又與封建勢力一起壓迫資本主義的發展 美國對華政策的總目的一直是使中國處在這樣的狀態 要使它衰弱到唯命是聽 強壯到能執行命令 1942年 喬治 泰勒 近代中國有強弱分明的多種經濟成分 自然經濟解體 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對農民的剝削 在社會經濟生活中 占著明顯的優勢 在微弱的資本主義經濟中 外國資本 官僚資本占很大比重 抗戰前 產業資本中 外國資本占70 80 抗戰后 官僚資本取代外國資本 處于壟斷地位 民族資本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黃金時代獲得顯著發展 所占比重從1913年的11 提高到18 一直到1949年都是這個水平 近代中國畸形的產業機構 工業在工農業總產值中所占的比重 1920年為4 9 1936年為10 8 1949年為17 從總量上看 中國與當時先進國家的工業水平的差距至少在100年以上 麥迪遜 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比較分析 1997 結論 從1820 1952年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雖略有增長 但由于同一時期人口增長幅度更大 所以這130多年間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負增長 同期 歐洲 美國 日本 甚至印度等國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都在增長 整個世界經濟中這一項指標的年均增長率約有0 9 相比之下 近代中國經濟增長十分緩慢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三 近代中國兩大任務及其關系 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這些就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的矛盾 毛澤東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 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指的是革命 側重點在于解放生產力 改變民族遭遇侵略 外無獨立 人民受壓迫 內無民主 的狀況 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統治秩序和社會制度 解決生產關系問題 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要完成兩大革命任務 即是指反帝 反封建 后又提出了反對官僚資本主義的任務 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 指的是建設 側重點在于發展生產力 改變中國經濟 技術 文化落后的面貌 充分發展以現代工業為主要標志的社會生產力 解放生產力問題 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前一任務是為后一任務掃清障礙 創造必要的前提 后一任務是前一任務的必然趨勢和根本目的 在一個半殖民地的 半封建的 分裂的中國里 要想發展工業 建設國防 福利人民 求得國家的富強 多少年來多少人做過這種夢 但是一概破滅了 沒有一個獨立 自由 民主和統一的中國 不可能發展工業 毛澤東 四 反侵略戰爭的失敗民族意識的覺醒 鴉片戰爭中的清軍 鴉片戰爭中清軍使用的竹制武器 刺探情報的傳教士郭士立說 我確信有些炮對炮手們要比對他們所瞄準的敵方更加危及生命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攻占廣州 被俘的兩廣總督葉名琛 中法戰爭中我軍連獲勝利 但李鴻章認為 落后國家反抗先進國家 即暫勝必終敗 主張 乘勝即收 慈禧也一樣 匆匆下令撤兵議和 定遠艦 中日海軍決戰黃海海戰中 日本的主力艦吉野號 甲午戰爭初期 英人赫德說 在戰爭開始階段中 日人必可處處獲勝 假如中國能勇敢地堅持 不因一時挫敗而灰心 我相信它有可能在結局時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