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6年成人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第I卷(選擇題,共40分)一、語文知識與語言運用。(24分,每小題4分)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A訣竅 抉擇 決一死戰B霹靂 譬如 窮鄉僻壤C臍帶 躋身 光風霽月D姣美 皎潔 狡兔三窟2、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酬勞 蒞臨 巧言令色B通諜 矜持 進退維谷C詮釋 瑣議 文過飾非D就緒 會晤 臥薪嘗膽3、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生命一旦_就無法停止,只能按照既定_不回頭地走到底,中是夭折,種子是一輪生命周期后的“暫停”,它_地等待著新一輪生命。A啟發 順序 清晰B啟動 順序 清醒C啟動 程序 清醒D啟發 程序 清晰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的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水稻栽培、勞動保障、小額貸款是農民最感興趣的問題,咨詢臺被圍的水泄不通。B這里的葡萄因皮薄、色艷、肉厚聞名遐邇,既可生吃又能釀酒,深受消費者青睞。C在網絡空間里,眾星捧月的文化不一定是美的,曲高和寡式的文化不一定是小丑。D近來,移動電源突然冒煙爆炸的事件屢試不爽,一些劣質充電寶儼然“小炸彈”。5、下列各句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A由于近岸海水受到有機物污染而富有營養,夜光藻大量繁殖,造成了“藍色熒光海”。B這次展出的數千幅攝影作品,定格了許多人與環境,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瞬間。 C大量出土的稻作遺存彩陶器皿表明,長江中游流域的屈家嶺文化屬于農耕文明。 D互聯網已經深刻地構造了中國的商業,帶來了電商的高速增長,改變著中國的金融。 6、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順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左邊是園,右邊是園。 是塔是橋,是寺是河,是詩是畫,是石徑是帆船。左邊的園修復了 ,_ 。有客自海上來,_。塔更挺拔,_,寺更幽凝,_,_,_。河更熱鬧 橋更洗練 右邊的園開放了有客自異鄉來 帆船應入畫 石徑好吟詩A. B. C. D. 二、閱讀下面文字,完成7-10題(16分,每小題4分)現代人的麻煩,是他一直在試圖使自己同自然相分離。他高高地坐在一堆聚合物、玻璃和鋼鐵的屋頂上,悠晃著兩腿,遙看這行星上翻滾扭動的生命。人類早就在杜撰一種幻覺,認為自己高于其他生命幾千年來人就這么腦汁絞盡,用心獨專地想象著。 近年來的生物科學,一直在使人根植于自然之中這一點成為必須趕緊正視的事實。人們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人與自然是多么密切的連在一起。我們大多數人過去牢牢抱有的舊觀念,就是認為我們享有主宰萬物的特權這種想法正在從根本上動搖。 可以滿有理由地說,我們并不是實際存在的實體,我們不像過去一向設想的那樣,是由我們自己的一批批越來越復雜的零件逐級順序組合而成的。我們被其他生命分享著,租用著,占據著。在我們細胞的內部,驅動著細胞、通過氧化方式提供能量,以供我們出門去迎接每一個朗朗白天的,是線粒體。而嚴格地說,它們不是屬于我們的。原來它們是單獨的小生命,是當年移居到我們身上的殖民者原核細胞的后裔。很有可能,是一些原始的細菌,大量地涌進人體真核細胞的遠古前身,在其中居留了下來。從那時起,它們保住了自己及其生活方式,以自己的樣式復制繁衍,其DNA(脫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都與我們的不同。它們是我們的共生體,就像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一樣。沒有它們,我們將沒法活動一塊肌肉,敲打一下指頭,轉動一個念頭。線粒體是我們體內安穩的、負責的寓客。在我們的機體中,很可能還有另外許許多多工作在我們細胞之內的默默無聞的小東西,他們各有自己的特殊基因組,都像蟻丘的蚜蟲一樣,是外來的,也是不可缺少的。我們的細胞們不再使我們生長成人的純種的實體,他們是些比牙買加海灣還要復雜的生態系統。我當然樂于認為這些小東西是為我工作的,他們的每一個氣息都是為我呼吸的,但是否也有可能它們在每天早晨散步于本地的公園,感覺著我的感覺,傾聽著我的音樂,思想著我的思想呢? 地球上生命的同一性比它的多樣性還要令人吃驚。這種同一性的原因很可能是這樣的:我們歸根結底都是從一個單一細胞衍化而來。這個細胞是在地球冷卻的時候,由一響雷電賦予了生命。是從這一母細胞的后代,我們才成了今天的樣子。我們至今還跟周圍的生命有著共同的基因,而草的酶和鯨魚的酶之間的相似,就是同種相傳的相似性。病毒,原先被看作是一心一意制造疾病和死亡的主兒,現在卻漸漸現出活動基因的樣子。進化的過程仍舊是遙無盡期、冗長乏味的生物牌局,唯有勝者才能留在桌邊繼續玩下去,但玩的規則似乎漸趨靈活了。我們生活在由舞蹈跳蕩的病毒組成的陣體中,它們象蜜蜂一樣,從一個生物竄向另一個生物,從植物跳到昆蟲跳到哺乳動物跳到我又跳回去,也跳到海里,抱著幾片這樣的基因組,又拉上幾條那樣的基因組,移植著 DNA的接穗,象大型宴會上遞菜一樣傳遞著遺傳特征。它們也許是一種機制,使新的、突變型 DNA在我們中間最廣泛地流通著。如果真是這樣,那么,我們在醫學領域必須如此集中注意的奇怪的病毒性疾病,就可被看作是意外事故,是哪里出了點疏漏。7、對第一段中有關現代人描述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現代人”一直致力于改造大自然,麻煩的是無法從大自然中擺脫出來。B“現代人”高高的坐在自己修建的宏偉建筑上,陶醉于自己的創造偉力中 。C“悠晃著兩條腿”,生動地寫出了“現代人”俯視萬物自傲自大的情態。D“現代人”自以為高于其他生物的優越感培養了幾千年,而今正發生動搖。 8、對第二、三段談到的人體中“單獨的小生命”的有關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線粒體”是遠古“入侵者”的后代,他們驅動細胞,啟動我們的行為。B“線粒體”是我們的機體保持了良好的共生關系,是個可信賴的“寓客”。C作者認為我們每個細胞都可能是個復雜的生命系統,會有許多“小東西”。D作者想象許多“小東西”默默無聞地為我們工作,只有奉獻沒有自由。9、對最后一段有關“病毒”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我們從前單純的把病毒看成是疾病與死亡的傳播者可能是一種誤解。B作者認為病毒是基因的攜帶者,它們的“舞蹈”可能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機會。C作者把病毒比作蜜蜂,用詩一樣的語言形容它的行為,毫無貶義,富有情趣。D作者認為病毒性疾病是偶然失誤造成的“意外事故”,因而是可以原諒。10下面對作者觀點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類并不高于其他生命。B線粒體和病毒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C病毒也在不停的變異。D地球上的生命具有同一性和多樣性。 第II卷(非選擇題,共110分)三、(25分)閱讀下面的現代文,完成11-14題。 在我的記憶中,寫信是從14歲那年開始的。那個時候,我的心緒正在發生微妙變化。閉塞而又貧窮的小山村讓我找不到人交談,我在寂寞中渴望與遠方交流。可遠方太遠,我怎么也夠不著,除了止不住的無邊想象,唯一能接觸的就是收音機里播出的“丈藝聽眾之家”節目。 星星與螢火蟲出沒的夏夜,我時常躺在屋外草地的涼席上,頭枕輕風,微閉雙眼,聞著絲瓜藤里的花香,一直聽到入夢,最后空氣中只剩下收音機嘩嘩啦啦的電流聲。第二天,受到父親嚴厲責備,才知他又一次把我從屋外扛回了家。在那檔定期播出的文藝節目里,我聽到太多來自遠方的心聲、我發現在遙遠的地方,也有像我們這樣的小山村,也有如我一般寂寞的人。最重要的是,我知道了這個世界還可以通過寫信的方式,來表達一個人的快樂與憂愁。我羨慕主持人念到的那些有故事的寫信者,我認真地記下了他們的通信地址。我迷戀上了聆聽別人的故事,迫切希望主持人念到我的信,讓遠方更多的人聽到我的心聲:可寫信者太多太多,每期的節目里,最終盼來的只有失望。我想一定是我的字不夠好,我的故事沒有別人的精彩,我的表達還沒有得到主持人的認可,也難以打動聽眾,總之,我的水平比那些被念到的寫信者差。有點自卑,但從未放棄自己。我下決心要寫得更好,便把自己鎖在屋子里,一次又一次在紙上訴說心中的故事。除了寫給電臺的節目組,我還寫給那些通過電波感動我的人。他們有的是常年拖著軍需物資在川藏線上奔跑的汽車兵,有的是在山溝溝里支教的小學教師,有的是小鎮上輸液器廠的女工,還有在監獄里服刑的年老的犯人。從鋪開信箋,到醞釀情感,再到將字落入方格里。每一封信寫好,我都會反復地念上幾遍,模仿主持人在優美的背景音樂里念。只是我念的背景是一盞沉默的煤油燈和屋角上碩大無朋的蜘蛛網,背景音樂則是窗前蛐蛐兒的不停叫嚷聲。只要感覺哪些地方念著不舒服,我便撕了重寫,然后檢查自己的表達是否妥當,猜想對方讀了我的信是怎樣一種心情。我對寫信的認真,遠遠超過老師在課堂上布置的作文.因為我知道,當信投進郵筒的那一刻,我就把心交給了遠方.生怕讀信者,嫌棄我不夠水平、沒有文彩,甚至認為我表達得太幼稚而拒絕給我回信。我就在這樣的表達與發現中開始了作文,我就在這樣的等待與徘徊中靠近了寫作。每當收到一封回信,我就覺得是自己寫作的成功,是自己的信打動了別人。越來越多的回信讓我更加自信。直到有一天,我的信在電臺里播出,從此,我的世界再也沒有平靜過。當主持人口中念出“接下來,我們欣賞四川省自貢市榮縣金臺鄉虎榜村十二組凌仕江寄來的信,標題叫鄉村男孩”當背景音樂響起,主持人圓潤而磁性的聲音開始念出我的心聲。我捧著咚咚亂跳的心兒,一個人跑進屋里,把自己偷偷藏起來,我怎么也控制不住眼淚掉下來。山村里喜歡聽廣播節目的人,都聽到了自己耳熟能詳的生活與地名,他們紛紛跑來,大聲地問父親,是你家小路寫的嗎?剛才你聽見了嗎?真的是他寫的嗎?太不簡單了!父親懶得看他們一眼,只顧干自己的活,全然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接著,來自五湖四海的信件,朝我鋪天蓋地卷來.他們告訴我,被我的信深深地感動了,收信與回信,成了我樂此不疲的“作業”。每當聽見郵遞員在山坡上喊我名字的時候,我就會突然感覺自己再也不寂寞了原來世界上還有那么多人等待傾聽我的故事。歷經文字伴隨的長旅之后,驀然回首,才發現就是最初的寫信時光為我的寫作注入了豐富的情感血液,助長了“文學馬拉松”的恒久力量,培育了寫作前期的微量元素。我的寫作是從寫信開始的,這看似黑白電影里的一節生活小插曲,卻揭示了一個樸素的真理:寫作,從內心的需要出發,你總可以找到共鳴!11、為什么寫信成為14歲少年“我”的秘密?試作簡要分析(6分)答: 處于青春期的“我”性情孤僻,渴望與遠方交流;(3分)有點自卑的“我”,秘密寫信,不知能否成功,不希望周圍人知道。 (3分)12、“我”聽收音機和念自己寫的信,分別是在怎樣的環境下進行的?這兩種環境描寫,分別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答:聽收音機環境背景是:夏夜的星光下,螢火蟲飛舞,絲瓜花香,涼風習習;(1分)念信,環境背景是:煤油燈,蜘蛛網,蛐蛐的叫聲。(1分)作用:前者自然而然慢的情境襯托了“我”聽收音機時的愜意;(2分)后者寫簡陋的居住環境,襯托了“我”對創作的癡迷。(2分)13、作者給電臺的信播出后,他說:“從此我的世界再也沒有平靜過。”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6分)答:一是“我”內心因為成功的喜悅而不平靜;(2分)二是鄉鄰的躁動和“收信與回信”讓我不能平靜;(2分)三是因為寫作的成功,開啟了“我”豐富多彩的人生歷程。 (2分)14、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說“最初的寫信時光”為他后來的寫作提供了怎樣的幫助?是分別從什么角度來說的?(7分) 答:情感血液,恒久力量,微量元素;(1分)角度:情感血液,從寫作的情感培養方面說;(2分)恒久力量,從寫作的耐力方面說;(2分)微量元素,從寫作的素質方面說。(2分)四、(2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題。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舉進士,屢不得志于有司,懷抱利器,郁郁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時,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為我吊望諸君之墓,而觀于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韓愈送董邵南序)注注:有司:這里指主考官。 利器:比喻杰出的才能。合:遇合,指受到賞識重用 慕義強仁者:仰慕仁義、盡力踐行的人 矧:況且。化:指政治教化。惡:何,哪里。卜:判斷,檢測。望諸君:戰國時燕國名將樂毅投奔趙國后的封號。屠狗者:指隱于燕趙市井中的豪俠之士。譯文:燕趙一帶自古就稱說多有慷慨重義、悲壯高歌的豪杰之士。董生參加進士考試,接連幾次未被主考官錄取而不得志,懷抱著杰出的才能,心情憂郁地要到這個地方去(謀職)。我料知他此去一定會有所遇合,(受到賞識)。董生努力吧!像你這樣不走運,即使一般仰慕正義、力行仁道的人都會同情愛惜你的,更何況燕趙一帶豪杰之士的仰慕仁義是出自他們的本性呢!然而我曾聽說風俗是隨著教化而改變的,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現在的風氣跟古時說的有什么不同呢?姑且通過你這次的前往測定一下吧。董生努力吧!我因為你的這次前往而產生一些感想。請替我憑吊一下望諸君(樂毅)的墓,并且到那里的集市上去看看,還有過去時代屠狗者(高漸離)一類的埋沒在草野的志士嗎?替我向他們致意說:“有圣明的天子在上面當政,可以出來做官(為國家效力)了!”15、根據第一段內容,簡要描述董生當時的人生狀況。(4分)答:考進士,幾次都沒有考中;(2分)懷才不遇,而郁郁寡歡,將要去燕趙之地某求發展。 (2)16、“董生勉乎哉”是什么意思?第一、二段都用這句話作結,其寄托的情感有什么不同?(6)答:意思是:董生你努力吧!(2分)第一段:希望董生到燕趙之地后,有人欣賞他重用他表達的是祝愿之情;(2分)第二段:擔心燕趙之地風俗變化,民風不古,無人賞識董生,表達的是憂慮之情。 (2分)117、第三段開頭說“吾因子有所感矣”。根據后文,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的“有所感”是指什么?答:憑吊古人,抒發懷古之幽情;(3分)心系當世,希望隱者出仕。(3分)讀下面的古詩,完成18-19題。絕句二首(其二)(唐)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18、前兩句寫了哪些景物?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5分)答:寫了江、鳥、山、花四種景物;(2分)運用了襯托的表現手法,以江的碧綠襯托鳥的潔白,以山的青翠襯托花的紅艷。 (3分)19、后兩句,詩意發生了怎樣的轉變?表達了什么情感?(4分)答:由寫樂景,轉為抒發哀情;(2分)感嘆時光流逝,表達了思鄉的情感。(2分)五、作文(60分)20、閱讀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寫作文。“溫故而知新”是孔子有關學習的著名論述。溫習舊有的知識,能夠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總結過去的人生經驗,可以更好的認識現在,開創未來。請以“溫故而知新”為話題寫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題解】董邵南,壽州安豐(今安徽壽縣)人,因屢考進士未中,擬去河北托身藩鎮幕府。韓愈一貫反對藩鎮割據,故作此序贈送他,既同情他仕途的不遇,又勸他不要去為割據的藩鎮作不義之事。首段先說此行一定“有合”,是陪筆。次段指出古今風俗不同,故此行未必“有合”,雖不明說而主旨已露。末段借用樂毅和高漸離之事,喻示董邵南生不逢時,應當效法古代的忠臣義士,效力朝廷。全文措辭深婉,意在言外,雖僅百余字,但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劉大櫆評此篇曰:“深微屈曲,讀之,覺高情遠韻可望而不可及。”【講解】從文章的題目看,韓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應是為送董邵南游河北作的送別贈序,但細思之,又有不同情味。其一,當時的河北是藩鎮割據的地方,韓愈堅決主張削藩平鎮,實現唐王朝統一。因而在他看來,若有人跑到河北去投靠藩鎮,那就是“從賊”,必須鳴鼓而攻之。其二,韓愈為了實現唐王朝的統一,很希望朝廷能夠招攬人才,但在這一點上朝廷使他大失所望。所以他在許多詩文中,都替自己與他人抒發過懷才不遇的感慨。他有一篇嗟哉董生行的詩,也是為董邵南寫的,詩中小序有這樣的語句:“縣人董生邵南隱居行義于其中,刺史不能薦,天子不聞名聲,爵祿不及門。”全詩在贊揚董生“隱居行義”的同時,也對“刺史不能薦”表示遺憾。這位董生隱居了一段時間,大約不安于“天子不聞名聲,爵祿不及門”的現狀,終于主動出山了,選擇了去河北投靠藩鎮。對于董生的“郁郁不得志”,韓愈自然是抱有一定的同情的。在董生臨行之前,韓愈要送一篇序文給他。但這樣的序文是很難措辭的。贊成他去嗎?固然如此,因對他有一定的同情,但若贊成,則違背了韓愈自己的政治主張;阻止他去嗎?說明那是“從賊”,那就是變成了“留行”,而不是送別,也不合“贈序”的要求,更何況對于“懷抱利器”的董生去求發展(藩鎮名義上還是唐王朝的一部分)提出反對意見,畢竟是說不通的,作者畢竟對董生懷有一定的同情。由此看來,這篇“贈序”實在是難以下筆了。但韓愈畢竟是文章大家,倡導“惟陳言之務去”的他,寫文章常常因難見巧,以巧取勝。這篇贈序的構思、用語就頗為精巧。文章一上來就先贊美河北“多感慨悲歌之士”;接著即敘述董生“懷抱利器”而“不得志于有司”,因而要到河北去,“吾知其必有合也”,這很有點為董生預賀的味道。再加上一句:“董生勉乎哉!”仿佛是說:你就要找到出路了,努力爭取吧!除此外,作者還深入一層:像你這樣懷才不遇的人,只要是“慕義強仁”的人都會愛惜的,何況那些“仁義出乎其性”的“燕趙之士”呢?又將河北贊美一通,為董生賀。意思仿佛是:你的出路的確找對了!這其實都是些反話,所謂的“心否而詞唯”。作者在贊美河北時有意識地埋伏了一個“古”字。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作者特意在“古”字后面用了一個“稱”,使“古”隱藏其中,不那么引人注目。“古稱”云云,即歷史上如何如何。歷史上說,“燕趙多感慨悲歌之士”,那現在呢?現在或許還是那樣,或許已不是那樣了。后文用一個“然”突轉,將筆鋒從“古稱”移向現實,現實怎樣,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見,文章寫“古”正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基于詞匯語義邏輯分析的國際中文時間副詞教學研究
- 心內科患者防跌倒管理規范
- 輔助生殖健康宣教
- 推行新工具SOP宣貫培訓
- 預防肺結核班會課件
- 《電子產品裝配與測試》課件-任務4 常見電子產品裝配與測試
- 項鏈兒童創意畫課件
- 項目管理工程師課件
- 項目會計工程核算課件
- 《金屬工藝學》課件-第六章 鑄造
- 《四川省信息化項目費用測算標準》
- 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岐山小學-2024-2025年第一學期班主任工作總結(勤于細微)【課件】
- DB33 1121-2016 民用建筑電動汽車充電設施配置與設計規范
- 電信研發工程師L1認證培訓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DB12T 1102-2021 郵政投遞服務規范
- 護理精益改善項目匯報
- 辦公樓消防系統維修保養方案及實施
- 2024年辦公室水電管理制度樣本(4篇)
- SAP S4HANA 用戶操作手冊-FICO-006-財務月結
- 攀巖運動項目介紹
- 經濟糾紛和解協議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