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其它相關論文-金融生態環境=-= 銀行工作環境  .doc_第1頁
證券其它相關論文-金融生態環境=-= 銀行工作環境  .doc_第2頁
證券其它相關論文-金融生態環境=-= 銀行工作環境  .doc_第3頁
證券其它相關論文-金融生態環境=-= 銀行工作環境  .doc_第4頁
證券其它相關論文-金融生態環境=-= 銀行工作環境  .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證券其它相關論文-金融生態環境銀行工作環境誠如周小川行長所說,“生態金融”,這個比喻,指的主要不是金融機構的內部運作,而是金融運行的外部條件,是金融運行的一些基礎和生存條件。但不能由此得出結論,在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中,與銀行關系不大,是政府事情,社會事情,而事實恰恰相反,從以往的經驗看,金融生態環境的好壞,銀行要負相當大的作用;在改善金融生態環境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銀行,主導作用也在銀行。金融生態環境是借用仿生學的理論,認為作為生物群體,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和相互影響的關系,這種關系是動態關系、相互影響的并且互為生存條件的關系。這里所說的金融生態環境,則是指的是由居民、企業、政府和國有企業等部門構成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消費群體,以及金融主體在其生成、運行和發展的經濟、社會、法治、文化、習俗等體制、制度和傳統環境。同自然生態系統一樣,在金融生態系統中,金融主體和金融生態環境也是相互依存和彼此影響的。所以,金融生態環境包含銀行工作環境,但不等于銀行的工作環境;改善金融生態環境,既要改善銀行的工作環境,更要改善個人和企業的融資環境,和社會金融服務環境。因為金融者,資金的融通也。保證資金通暢運行有兩個目的:一是保證企業資金的融通健康運行,正常的資金需要基本上能得到解決;二是使金融資產質量受環境的影響減少到最低。如果我們把構建金融生態環境的目標僅限于第二條,金融資產的質量顯著改善了,而企業的貸款卻是難上加難了,我們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的目的意義又何在?一方面把有限的閑散資金集中到銀行手中,另一方為了信貸資金安全,把貸款的范圍收縮了,把民間借貸“取締”了,銀行的日子好過了,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卻發展了!(實際上銀行的貸款質量也不見得好)這那是我們的目標?記者:雷和平、林之詮在2005年6月4日金融時報上,題為“對陜西部分地區金融生態環境的調查一文中說,周至縣去年年底全縣存款余額20。9億元,貸款余額7。6億元,存差達13。3億元;去年除農村信用社較年初新增貸款4210萬外,其它工、農、建三家沒有一分新增貸款。去年一家生產飲料的企業,因為在當地得不到三家銀行的貸款,只得將總部搬到楊凌,從西安市爭取到一筆科技扶持貼息貸款。如此,對當地來說,銀行存不存在又有多大價值?具有發人深省的是同一個陜西省澄城縣渭南市曾經是金融風險比較集中的地方。由于環境惡化,在金融機構的存款上升的同時,各家金融機構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卻在萎縮。2000年底,縣內國有商業銀行和農信社不良貸款占比很高,縣內四家主要金融機構全部虧損,總額達3335萬元。而這個縣的一個農信社的馬百黨,從事信貸工作34年累計發放貸款5000多萬元,卻僅有2萬元因群眾受災而逾期。另一個雷家洼鄉信用社近兩年,由于積極支持全鄉產業結構由過去的單純種植作物向經濟作物、養殖業、運輸業、商業等多種經營方向發展,全鄉信用戶共達到2890戶,占農戶總數的71。4%。農業總產值和農民人均純收入以每年200萬和62元的幅度持續增長。與此同時,信用社的每年存款凈增都存200萬元以上,去年存款凈增300萬元,貸款收回率達96%,利息收回率100%;2000年,信用社扭虧為盈。在這些地方農民的貸款難和銀行的難貸款這對老大難矛盾就這樣解決了!是在幫助農民發財致富中解決了!金融生態環境在幫助農民致富中重新建立起來了!兩種做法反映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經營營理念。想用一年不貸一分新貸款來迫使這些地方政府用行政手段來改善金融生態環境,是不會取得滿意的結果的。澄城縣的做法還說明,銀行和信用社在建設良好金融生態環境中都是大有可為的,改革金融生態環境中許多工作還要銀行來做,銀行要先做。一是體制環境。金融體制是金融生態環境的基礎。金融主體結構合理了,金融資源配置有效了,金融生態環境才能充滿活力。猶如在“以糧為綱”的年代,為了增加糧食生產,毀林開荒,圍涂開荒,把自然生態環境都破壞了。我們現在的金融體制是否也在走這條路?體制環境有兩個方面,一是金融體制與經濟體制、特別是與政治體制的關系。金融活動的干擾主要來自這兩個方面。據悉,央行在2003年完成的一項對2001年2002年我國不良貸款資產形成的歷史原因的調查分析中說,由于行政干預形成的銀行不良資產要占到不良貸款總額的80%,而由于國有商業銀行內部管理原因形成的不良資產僅占總額的20%。這種說法有值得推敲的地方。雖然由于我國體制和制度的特殊性,要將金融行業與政治以及其他體制完全脫離開是不可能的,但不可否認,經過近幾年的改革,金融行業受行政方面干擾是大大減少了,特別是銀行實行了垂直領導以后,許多貸款審批權又上收了,說現在不良貸款80%是由行政干預造成的,未免言過其實。我認為這階段信貸質量受國有企業改革的影響倒不少,但不是通常都是如此。我認為當前信貸資產質量差,銀行的責任是推卸不了的。銀行需要考慮的是三方面問題:一是銀行行長有沒有私心雜念,說句老實話,按照現行的制度,企業的貸款貸與不貸,推托的方法多得很,干嗎把不該貸款放出去?二是銀行干部的知識結構有缺陷,據我所知,現在銀行干部不大喜歡研究經濟問題,特別是宏觀經濟問題,在貸款審批時往往只注意企業的眼前情況,后來大環境一變,企業垮下來了,貸款也陷進去了!因為銀行一旦與企業發生貸款關系以后,不是說不貸就不貸的;三是銀行內部制度不健全。貸款是銀行調查,銀行審批,銀行發放的,明知不能貸,也貸出去,是銀行本身問題吧!如果銀行法中有一條法律規定,凡是不該貸的貸款,銀行批了,貸了,銀行行長要負法律責任,情況可能會好多了,可惜到現在還沒有看到有這條法律,可能行政部門也不喜歡有這條法律去把這條路堵死。現在值得擔心的倒是金融體制本身。有三個現象非常突出,一是不發達地區資金單向往發達地區流動,二是農村資金單向往城市流,農民發展生產靠民間借貸。2005年10月14日陳柳欽轉載的,民間借貸愈來愈烈“灰色金融”亟待收編規范管理一文中說:“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系統前不久對20294個農戶進行調查顯示,通過民間借貸獲得的貸款占這些農戶貸款總數的6941%,平均每戶為100856元。據測算,我國農戶一年從民間借貸獲得的貸款高達2000多億元。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專家黃孝武說,我國農村民間借貸規模已遠遠大于正規信貸規模,并正以每年20%的幅度快速增長。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的一份報告明確指出,中國農民來自民間金融市場的貸款是來自正式信貸機構的4倍。中央央財經大學課題組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資助下對中國20個省份的地下金融狀況進行實地抽樣調查,目前中國地下信貸總規模介于7405億至8164億之間,地下金融規模平均指數為28。07,也就是相當于地下融資規模占正規途徑融資規模比重為28。07;三是70%資金用于國有企業,而國有企業的產值只占GDP的30%,而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又普遍差。這說明我國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重頭戲在金融體制。我們現行的金融體制是高度集中的金融體制,信貸高度集中,金融風險也集中了,中小企業貸款難也久久難以解決。而解決金融體制問題,權在銀行。我們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并存的經濟制度。既有多種經濟成份、多種流通渠道、多種經營方式、多層次的經濟結構并存混合經濟,就應該有多種經濟成份、多種信用形式、多種融通渠道、大小金融機構為之服務;既要有各種不同的金融機構,也要有各種風險投資機構、理財服務和擔保機構、合作金融和民間借貸。只有這樣,金融資源從壟斷性分配中走出來,走向市場化。金融資源的效益提高了,企業和群眾融資問題解決了,信貸風險分散了,銀行的信貸風險也減少了,銀行信貸資產質量好了;企業融資的路子暢通了!金融生態環境才有一個令銀行與企業雙贏環境。體制環境才是金融生態環境的基礎和改造金融生態環境的必要條件。二是信用環境。它包括信用觀念、社會的信用體系和信用擔保體系。建立社會信用體系,銀行應該把自己擺進去。信用觀念差有廣泛的社會因素。如果我們把追溯時間放得長一點,就會追到10年動亂時期,社會秩序亂了,人的思想亂了,接著我們就步入了商品經濟年代,因為“免疫”能力差了,許多人陷進了“利”坑,于是假貨、假廣告、假合同、假話充斥在社會的方方面面,信用觀念也越來越淡薄了。90年代后幾年,受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企業大批倒閉,而這個時候,新的民法、刑法、擔保法開始實行,動用法律手段討債之風驟起,欠債的企業和個人牽連的范圍非常之廣,逃債之風盛起;上個世紀末辦了15年的基金會全部關閉,不管貸款已到期的還是未到期的,統統要歸還,逃債之風又推上一浪。信用觀念、信用擔保體系都受到毀滅性的打擊。官德不正,銀行干部失信的也不少見。在需要時講改革、創新,過一回會兒,又斥之為非法;為鼓勵更多新股東入股,以支持信用社改革,部分地方政府曾經出具股份分紅補貼的扶持承諾,但扶持資金往往難以到位。顯然,目前各地政府承諾對虧損信用社的新股東提供分紅補貼也打上了問號。所以刷新信用觀念需從政府和銀行做起。政府、銀行以身作則了,社會正氣上升了,政府辦事公正了,社會信用體系才能有效地建立起來;銀行自己守信用了,群眾才能守信用;只有貸款難的問題比較好地解決了,信用信息網建立了,群眾才會珍惜信用。為什么上文提到的被認為金融生態環境差的陜西省澄城縣渭南市馬百黨同志所在的信用社,信用觀念就很好,因為他為群眾解決了困難,幫助群眾致富了,所以群眾也十分珍惜信用。那種想用卡貸款的辦法來建立信用觀念,我看此路可能不通。三是金融工作環境。包括宏觀經濟的大環境,也包括微觀層面的外部金融工作環境。諸如為實現利益和規避風險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客戶企業改革、社會信用體系、會計與審計準中介服務體系等多方面的內容。由于法制不完善,一些企業就利用破產法的不完善,以破產逃避還債,從而導致大量壞賬產生;由于信用資料的收集和共享不足,銀行在通過借款人信用對貸款風險做出合理評估方面就會出現困難;由于會計、審計、信息披露等標準不高,就會讓“騙貸”現象屢不止;由于相關的中介行業的專業水平和思想素質不高,一些中介機構屢屢被買通作假,以至銀行被騙上當。而以上列舉的這些工作中,許多要寄希望社會改革,寄希望政府能起主導作用。社會信用環境的形成,有賴于政府的示范和動員其豐富的社會、行政管理資源予以強烈的支持,有賴政府的示范作用。在政府信用作用的帶領下,就能建立起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引導和規范市場秩序,從而保證經濟有序運行和可持續發展。許多工作還要銀行去做,銀行應該抓緊做好。征信機制的建立在信用環境建設中,處于核心地位。這種機制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引導社會樹立并實踐這樣的意識,守信才能獲得利益,失信則寸步難行。信息資料的收集和共享、宏觀經濟情況的積累和研究等,銀行完全有可能做得很好。重要的,銀行要有人去做,要改變思想,深入群眾,努力掌握企業主的個人品德、個人信譽、消費特點以及創新能力等,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四是經濟環境。經濟決定金融,金融意識和金融制度的發育往往要受到經濟基礎的制約。經濟基礎差的地區,金融生存的空間也小。那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總量小,支柱產業少,產業結構不合理,致使金融生存空間狹窄。企業規模小且分散,經營管理不規范,比較效益低,自我發展能力差,又另一方面在農村,生產經營活動流動性還很大,金融服務無論在服務品種上還是服務方式上都應更多個性化特點、。我們現在吃虧的是采取的是一種信用形式,一種管理制度,一種調控辦法,結果是經濟基礎差的地區管不了,經濟基礎好的地區和企業管不好。所以改善金融生態環境也要區別政策,區別對待,區別治理,不能“一鍋煮”。對不同的經濟地區,要有不同的金融制度、金融政策和金融服務方式。浙江有一家臺州市商業銀行,1998年創辦,從10萬元辦金融服務社起家,2001年與其它城市信用社合并轉為商業銀行,專門為小企業服務,規模已經達到100多億元,2005年贏利達2。5億元。是在原來的路橋城市信用社基礎建立起來的。這個社原來基礎好,不良貸款率一直保持在0.4%以下,合并進來城市信用社有幾個不良貸款率長期居高不下。但是合并后,經營理念變了,管理方法變了,人事制度變了,整個商業銀行的面貌變了。從1998年開始一直到2005年,不良貸款率一直保持在1。5%以下。他的工作方法就很特別,但很能適應當前的臺州地區的金融生態環境。行長陳小軍是信用社出身。他說,小企業的貸款跟大企業的貸款有很大的不同。小企業財務不健全,不透明,很難用正常的方式來了解它的財務。我們就改變方式,我們不需要他提供給我們任何報表,只要他提供給我們營業執照,你是合法存在就行了,然后我們自己去看。怎么看法呢,通過客戶自己的介紹,通過他的鄰居,通過他的合作伙伴,再加上我們平時對這些小企業的觀察,有沒有不良的記錄,產品的前景如何,最后看他在我們銀行的現金流,現金流是很難造假的。這個事實告訴我們,不同地區,有不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