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社會其它相關論文-生態(tài)公民論綱摘要:生態(tài)公民理論是20世紀末環(huán)境政治學、環(huán)境哲學和環(huán)境倫理學研究的一個新興話題。筆者首先簡要介紹了斯廷博根和多布森的生態(tài)公民理論,繼而從生態(tài)文明視野的角度闡述了生態(tài)公民的四個重要特征:生態(tài)公民是具有環(huán)境人權意識的公民;生態(tài)公民是具有良好美德和責任意識的公民;生態(tài)公民是具有世Abstract:Ecologicalcitizenshiptheoryhasbecomeabranchofthestudyofenvironmentalpolitics,environmentalphilosophyandenvironmentalethicssincetheendof1990s.ThispaperfirstintroducestheecologicalcitizenshiptheoriesarticulatedbyBartvanSteenbergenandAndrewDobson,andthenexpounds,fromtheperspectiveofecologicalcivilization,fourimportantfeaturesofit.Theauthorarguesthatecologicalcitizenshipisthecitizenshipwithawarenessofenvironmentalhumanrights,virtueandresponsibility,cosmopolitism,andecology.Keywords:citizenship;ecologicalcitizenship;ecologicalcivilization;cosmopolitism一、公民身份理論的興起加拿大學者金里卡和諾曼曾指出,20世紀70年代,政治哲學最重要的話題是社會正義,80年代討論較多的是社群與社群成員身份,而90年代政治理論的焦點則是公民和公民身份。1英國學者斯廷博根也認為,公民、公民權利與公民身份問題是20世紀90年代西方學術界的熱點話題,越來越多的社會難題和問題,如貧困、族群認同、跨國移民、女性問題以及環(huán)境問題等,似乎都可以通過公民身份的視角富有成效地加以分析。21西方學術界的這種研究氛圍也蔓延到了環(huán)境政治、環(huán)境哲學與環(huán)境倫理學領域。生態(tài)公民問題逐漸成為這些領域的一個重要話題。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一系列從生態(tài)公民理論角度探討環(huán)境保護問題的論文和著作相繼發(fā)表和出版,成為環(huán)境政治學、環(huán)境哲學和環(huán)境倫理斯廷博根于1994年發(fā)表的“邁向全球生態(tài)公民身份”是較早探討如何理解生態(tài)公民之意涵的重要文獻之一。在該文中,斯廷博根分析了理解生態(tài)公民概念第一種模式是擴展自由主義的公民身份理論。自由主義的公民理論認為,公民身份問題主要是一個權利享有者資格的問題。根據自由主義公民理論的這一邏輯,我們可以把權利享有者的范圍從當代人擴展到后代人以及動物。例如,美國哲學家湯姆雷根就認為,動物(至少是高等哺乳動物)和人一樣,也是生命的主體,是內在價值的擁有者,因而,它們和人一樣,也是基本權利(即獲得尊重的權利)的擁有者。把權利擁有者的范圍從當代人擴展到未來后代,這是權利擴展運動的又一個成功范例。但是,把權利擁有者的范圍從人類擴展到動物和非人類存在物,超出了正統的自由主義理論的應用范圍,因而引起了廣泛的爭議。“我們如何能夠以及應該在這方面走多遠,這將仍然是一個復雜的問題。”2167第二種模式是擴展共和主義的公民身份理論。共和主義的公民身份理論認為,公民身份不僅僅是一個權利和資格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關于公民的美德、責任和義務的問題;公民的首要特征是對共同體的認同、忠誠、責任與義務。根據共和主義的公民身份理論:“生態(tài)公民身份意味著這種責任向自然世界的延伸。”2167共和主義的生態(tài)公民理論強調擴展責任范圍的重要性;它要求人類把自身視為自然生態(tài)系統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并以負責任的態(tài)度積極參與自然的進化。第三種模式是擴展世界主義的公民身份理論。從某種意義上說,世界主義的生態(tài)公民身份理論是自由主義公民身份理論與共和主義公民身份理論的綜合,既關注生態(tài)公民的權利與責任,更強調生態(tài)公民身份的全球維度。斯廷博根認為,目前主要存在著兩種類型的全球生態(tài)公民。第一種是作為全球改革者的生態(tài)公民。這種生態(tài)公民強調環(huán)境問題的全球維度,承認傳統的民族國家體制的局限性,并認識到全球合作與聯合國體制對于解決全球環(huán)境問題的重要性。因而他們主張改革現有的國際關系,加強并改善聯合國在解決全球事務方面的功能與職能。全球改革者把可持續(xù)性和可持續(xù)增長作為中心目標,認為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和管理創(chuàng)新就能解決全球環(huán)境問題。因而,作為全球改革者的生態(tài)公民具有明顯的技術樂觀主義特征。第二種類型的生態(tài)公民是地球公民。如果說全球改革者關注的是對全球環(huán)境的管理與控制,那么,地球公民關注的則是對地球的關懷和關愛。地球公民強調地球作為養(yǎng)育者、作為棲息地、作為生命之根、作為生活世界的重要性。地球公民是對地球充滿感激之情和責任意識的公民。在斯廷博根看來,擴展權利主體范圍的模式“是否富有成效是值得懷疑的”,而擴展責任范圍的模式似乎是更富有成效的。擴展責任范圍的生態(tài)公民模式試圖在參與的基礎上與自然建立一種新型的關系,但是單純的責任擴展模式也是不充分的,只有把以參與為核心的責任觀念與強調關懷地球的地球公民觀念結合起來,我們才能真正建構起一種“切實可行”的生態(tài)公民理論。2173英國學者多布森教授的公民與環(huán)境是迄今最為系統地探討生態(tài)公民理論的學術專著。該書的“導論”說明了研究生態(tài)公民理論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第一章“走向后世界主義”,從全球化的非對稱性影響出發(fā),分析了“對話型世界主義”和“分配型世界主義”的局限,并指出了走向后世界主義的必要性。第二章“公民身份的三種類型”,分析和說明了自由主義、公民共和主義與后世界主義的公民理論的主要特征(表1)。第三章“生態(tài)公民”,詳細闡述了多布森教授所理解的“后世界主義生態(tài)公民理論”的具體內容。第四章“自由社會的環(huán)境可持續(xù)性”,探討了以可持續(xù)發(fā)展為核心的環(huán)境價值觀與自由主義的中立性是否相容的問題。第五章“公民、教育與環(huán)境”,從自由主義角度為英國政府把“生多布森所理解的生態(tài)公民是后世界主義公民的典范。生態(tài)公民理論擁有后世界主義公民理論的所有特征。首先,它強調責任而非權利,而且,這些責任不是互惠性的。因而生態(tài)公民理論所理解的責任與自由主義公民理論和公民共和主義公民理論所理解的責任迥然有別。后兩者所理解的責任主要是以契約為基礎的互惠性的責任。其次,生態(tài)公民理論認為,不論是在公共生活領域還是在私人生活領域,人們都應遵循某些公共的道德規(guī)范,因為人們在私人領域的行為(如家庭的消費模式與個人的生活習慣)會對公共領域產生影響。自由主義與公民共和主義的公民理論則認為,公共的道德規(guī)范只適用于公共領域,不適用于私人領域。再次,生態(tài)公民理論認為,美德是公民身份的核心構成要素。自由主義的公民理論只要求公民遵守法律,認為美德對于自由社會來說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公民共和主義的公民理論雖然強調美德的重要性,但它所理解的美德主要是古希臘人所理解的美德,例如勇敢、正直、節(jié)制、對政治共同體的忠誠等。這些美德與軍事活動有一定的聯系,具有明顯的陽剛特征;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美德主要是公共領域的美德。生態(tài)公民理論所理解的美德(如公正、關懷、同情等)既包括公共領域的美德也包括私人領域的美德;這些美德是陰柔性的,與軍事活動無關。最后,自由主義與公民共和主義的公民理論所理解的公民主要是特定政治共同體的成員,生態(tài)公民理論所理解的公民則是超越了國家界限的所有人。由于其他的生態(tài)公民與我們自己并不一定生活在同一個政治共同體中,因而生態(tài)公民是由陌生人組成的公民。作為生態(tài)公民,“我們不僅對彼此是陌生的,而且對彼此的生活地點以及生活年代都是陌生的”3106公民與環(huán)境一書的另一獨特之處是,根據“生態(tài)足印”(ecologicalfootprint)概念來理解生態(tài)公民之責任和義務的具體內容。生態(tài)足印指的是我們在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時所消耗的生態(tài)空間(ecologicalspace)。生態(tài)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2運動會致辭15篇
- 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參考范文)
- 焦爐煤氣制甲醇項目實施方案
- 供水設施改造與升級實施方案(模板)
- 小學生國防教育
-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檢測語文含解析
- 開關電源設計其他拓撲
- 大慶職業(yè)學院《英語讀寫》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株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全球健康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梧州職業(yè)學院《工作分析與職務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公司委托經營協議
- 醫(yī)藥物流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生活區(qū)設置和管理導則
- 實用美學第九講飲食美學課件
- DBT29-295-2021 600MPa級高強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標準
- 乳腺癌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FACT
- 職業(yè)衛(wèi)生評價重要知識點概要
- ISO17025:2017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中英對照版)
- Q∕GDW 12157-2021 應急培訓演練基地建設與評價規(guī)范
- 胃鏡操作規(guī)范課件
- 醫(yī)用診斷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性能檢測操作規(guī)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