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教育論文-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文學作品教學——利用想象培養興趣、學好文學作品.doc_第1頁
學科教育論文-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文學作品教學——利用想象培養興趣、學好文學作品.doc_第2頁
學科教育論文-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文學作品教學——利用想象培養興趣、學好文學作品.doc_第3頁
學科教育論文-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文學作品教學——利用想象培養興趣、學好文學作品.doc_第4頁
學科教育論文-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文學作品教學——利用想象培養興趣、學好文學作品.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科教育論文-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文學作品教學利用想象培養興趣、學好文學作品一、想象,興趣的翅膀素質教育的一個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能力。那么,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呢?我認為有一條捷徑那就是“利用想象,培養興趣,學好語文知識,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吸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是知識爆炸的導火線。所以,要想學生學好語文,首先將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在眾多的途徑中,通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進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正是廣大教師共同尋找的一條捷徑。心理學是這樣為“想象”下定義的:“人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造出形象的過程,稱作想象。”想象就是學生對自己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人的頭腦,不僅能夠產生過去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而且能夠產生過去從未感知的事物形象,但這些人從未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過去感知過的現實中存在的事物形象,可以這樣說,除了先天的盲人,人人都可以想象,人人都有想象的能力,人人都可以利用眼前的任何材料(包括文學、符號、數學等等)進行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想象,對材料進行無限制的萌活。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想象,能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呢?答曰:能!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想象,其實是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再創造過程,其中包括有對文學作品的欣賞過程。文藝欣賞是以文藝作品為對象,以作品創造的藝術形象為依據,由此在讀者多方面引起的富于感情、聯想和想象的藝術思維。它是一種主要積極的藝術再創造活動。它表現出欣賞者以文藝作品的客觀內容為基礎,結合自己的直接或間接的生活經驗,去感受、認識、補充、豐富藝術形象和藝術典型。欣賞者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這種主動性正是學生興趣之源,因為在這個再創造的形象中,他們可以反觀其身。在進行文學作品學習時,不僅可以讓學生將現存的文學材料通過自己的想象,變為自己可以接受的新形象,誘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并且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體現語文科中的素質教育。二、運用想象,培養興趣,學好文學作品(一)想象,興趣的橋梁葉圣陶先生在文學作品的鑒賞里這樣寫道:“(作家)文藝創作決不是隨隨便便收取許多文字來集合在一起,作家著手創作,必然對于人生先有所見,先有所感,他把這些所見所感寫出來,不作抽象的分析,而作具體的描寫;不作刻板的記載,而作想象的安排。總之,作者想作到的是:寫下來的文學正好傳達出他的所見所感”。“就讀者方面來說,讀者看到的是寫在紙面上或者印在紙面的文字,但是通過看文學并不是他們的目的,他們要通過文學去感受作者的所見所感”。以上這段文學,說明了兩個過程:一個是作家對文學作品的創作過程,通過想象創造形象;而另一個是讀者的鑒賞過程,透過文學,領悟形象,領悟作者的創作意圖。在前一過程中作者是主體,作者驅遣想象,進行創作。在后一過程中,讀者是主體運用想象,創造融入自己情感的新形象。所以,想象是橋梁,是作者與讀者之間溝通的橋梁,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橋梁。文學作品的體裁,按傳統的“四分法”為: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入選中學課本的大都是名家名篇或具有指導意義的典型范文。目的是讓學生對它們進行鑒賞、理解,背誦一些名篇名句,掌握借鑒作家的寫作方法,進而提高學生寫作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三種基本文體的寫作能力。(二)想象于學詩歌的興趣“詩歌是用精煉的、形象的、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的語言創造出獨特感人的意境來反映現實生活,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詩中產生意境,形象鮮明,情景交融,往往通過以少概多的典型畫面啟發讀者,深思遐想,使他們領悟其中豐富的內涵和深摯的感情。1、誘發興趣,通過畫面,加強背誦能力。詩歌用凝煉的語言,塑造形象,作者在創作詩歌時,思維是跳躍的,很多詩歌,一句詩就是一幅畫面,甚至一句詩幾幅畫面。在背誦詩歌時,讀者的腦海里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形成畫面,再加以理解,加上自己的想象來背誦詩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的想象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和依據。比如,在教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時,老師提前制作了一幅彩色幻燈片,第一張幻燈片:深藍色的天空中,點綴著的是閃爍的星星,天空下面街道上燈火四射。“星星閃爍,街燈閃爍”,這幅畫面,給人一種朦朧的感覺,此時,學生的興趣高昂,對照畫面,體味著第一節詩,不一會兒,全班同學都背誦起來了。“遠遠的街燈明了,好象是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又好象是點著無數的街燈”,接下來,一節詩一幅畫面,一幅畫面一節詩,到了第四幅畫:那隱隱約約、閃閃爍爍的星星之中,有一男一女提著燈籠,正漫步于琳瑯滿目的店鋪之中,紅黃相映的燈光,映照這兩個人,他們不正是牛郎織女嗎?此時,學生面對畫面,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好象自己也隨著郭沫若先生的遐想步入了“天上的街市”。一節課短短的四十分鐘過去了,學生們基本上都能背完全詩,完成了教師當堂成誦的目的。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能充分表達作者意圖的畫面,指導加以背誦,其實就是將學生的想象規范化,使學生的想象與作者的想象在同一線上,學生在比較中,歸正自己的想象,誘發他們的興趣,脫離枯燥的背誦,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益,圓滿完成了教與學雙方的任務。此種方法,可以幫助解決課本中許多詩歌的背誦。如古詩望天門山,一幅圖就可心解決:浩蕩的江水,回旋的波濤,峻峭似斧的天門山,遠處飄來的一葉小舟。形象化的詩句,指導幫助學生理解背誦,教師再對本詩的作者、主題稍加點拔,學生輕松背誦、掌握。2、運用繪畫,學生自己動手、自己理解詩人的意圖。想象,是以自己過去的記憶形象為基礎創造新形象,所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融入自己的感受創造新形象,再用自己的手繪出具體的畫面,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詩人在詩中表達的主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一共只有二十八字,勾出一幅凄清昏黃的畫面,表達了作者落寞的游子情,有的老師在進行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自己理解,然后再按詩的內容、自己的理解將作者的詩句勾成一幅圖畫,于是同學們興致勃勃地進行了繪畫,當然同學們勾出的畫各種各樣,經過老師的選評挑出了一幅較好的展現給全班同學。畫面上:一條彎曲延伸的小路,小路上一匹奇瘦的老馬馱著一個背向讀者的背影,信守長衫、駝背;馬尾軟弱無力地牽拉著;路邊一條小溪,兩面三刀三根木棍搭成了一座小橋;小橋的一邊一兩間茅草屋;枯藤漫延在溪邊、樹下。教師再啟發學生:為什么我要選這幅畫?透過畫面多了點什么?經過學生的討論,很快明確了這幅面的基調是凄清的,特別是低垂的馬尾、彎腰的背影,形象具體地表達了作者的創作目的,表達了游子的落寞心情。通過以上活動,學生們發揮了自己的想象,既動手又動腦,學會了讀詩不能只停留在詩人用語言創造的畫面上,更應該理解作者寫詩的目的,使自己站在更高在層次上欣賞詩歌。繪畫,是將文學用線條、色彩形成于畫,從而鍛煉學生的觀察力和摸擬力;而對于敘文詩,更多的是利用改寫、擴寫,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將詩歌變形為一般記敘文,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鍛煉他們的寫作能力。如賣炭翁,這首樂府詩,詩人用詩句塑造了一個“白發蒼蒼”、“賣炭營生”的老翁形象,他衣著單衫趕著馬車在布滿冰轍的道路上趕向集體市,而最后自己只能手持兩尺紅綾不知何去何從全詩融敘文、寫景、議論為一體,描寫了宮使的橫行霸道,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使作品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思想性。在進行改寫時,老師要求學生必須用第一人稱,必須有心理活動描寫,需有雪景及雪后景物的描寫,需有人物的肖像、語言和動作描寫這些要求再根據詩歌內容進行輔導,充分調和了學生的興趣,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再者將偉大詩人的作品經自己的改寫成為自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