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0-2024歷年浙江余姚市余姚中學高一下期第一次質檢歷史試卷(帶解析)第1卷一.參考題庫(共25題)1.羅斯福曾打比喻說:“1933年夏天,有位頭戴絲綢帽子的老紳士在防波堤邊上失足落水,不會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進水里,把他救上來,但絲綢帽子被浪沖走了。老紳士蘇醒過來后,千恩萬謝,夸獎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紳士卻因丟了帽子而斥責他的朋友。”這段話表明A.新政一直遭到資產階級強烈反對B.美國30年代的大危機具有偶然性C.新政挽救了資本主義制度D.新政損害了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2.1956年,中國隊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期間,某資本家擔任某廠的副廠長,一時間,工人議論紛紛。以下四種意見,唯一正確的是A.他是資本家,怎么可以擔任我們的副廠長B.資本家是要剝削的,我們一起把他拉下馬C.工人階級當家作主,他說的話我們不聽D.他懂業務,他說的對,我們還是要聽的3.20世紀初,中國某商店貼出如右圖所示的標語,此時
①掀起抵制日貨,提倡使用國貨運動②重工業得到迅速發展③日本企圖獨霸中國④愛國精神是民族資本主義賴以發展的精神支柱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4.閱讀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圖一
牛耕圖
圖二
清代北京前門商業區材料二
杭州人張瀚的祖先,(明)成化末年有織機一張,從事紡織,所織布精良,“每一下機,人爭鬻之”,因此獲利甚多。后來織機發展至二十余張,“家為大饒”,成為雇傭“機工”的“機戶”了。材料三
機器繅絲創于簡村堡陳啟沅,名日“絲偈”,以其用機器也;又名“鬼緶”(緶即線),以其交洋人也。絲比用手緶更細滑光潔,售價亦三分之一。每間絲偈大者女工六七百位,小者亦二三百位。每日每工得絲三兩、四兩不等。肇于光緒壬申之歲(即1872年),期年而獲重利,三四年間,南、順(即廣東南海、順德)。兩邑相起繼者多至百數十家。……計每絲偈以五百位為率,每年發出女工銀約二萬六七千員(即圓),遠近胥(即都)蒙其利。
——孫毓棠《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第一輯下冊材料四
祝大椿辦上海公益紗廠,“其初純系華人資本,后為營業起見,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廣銷路,讓一部分股份給英人,改為中英合辦”。榮宗敬和榮德生號稱“面粉大王”。榮家的保興面粉廠是在兩江總督劉坤一等人的直接支持下開辦起來的。卻遭到當地保守勢力的阻擾,說工廠的興建破壞了“風水”,將官司打到縣衙。知縣感到左右為難,只得向上稟告。劉坤一駁斥說:“士為四民之首,立論猶當持平。煙囪既隔城垣(該廠建在無錫西門外),何謂風水有礙?”反復再三,官司才告一段落。
——以上材料摘自岳麓版高中教材必修二請回答:(1)圖一和圖二反映的經濟活動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2分)(2)依據材料二指出明成化年間出現的新的經濟現象和其本質特征。(2分)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有何明顯進步之處?(2分)(3)材料四主要反映了哪些歷史現象?(3分)(4)據你所學知識,描繪一幅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產生、發展到消亡的示意圖。(3分)5.下表是依據龔關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中的有關數據編制的。該表反映出1979—1984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年均增長率
收入農村(家庭收入)17.6%城鎮(職工貨幣工資)8.0%消費水平農村8.9%城鎮4.5%A.社會主義商品市場體系已建立
B.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成效顯著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還沒有啟動
D.城鎮居民消費水平低于農村6.周杰倫《青花瓷》“……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你眼帶笑意……花青的錦鯉躍然于碗底。”歌詞中青花瓷燒制工藝出現的時間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7.(15分)社會力量決定和影響婚姻家庭,婚姻家庭也反映出社會要求。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門當戶對”與“郎才女貌”是中國封建社會中的兩個重要擇偶標準。男性對女性的要求,首先注重的是婦德,“賢妻良母”就是封建禮教中最“標準”的婦女形象。此外,對女性在家庭婚姻中提出了包括從一而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等傳統道德觀念。——《中國傳統婚姻家庭觀念的演變》材料二
傳統社會中,女性總是在婚姻家庭的這個領域中間扮演著主角。總體來看,18世紀以來,西方傳統家庭觀念逐漸淡化,在家庭中間的性別分工發生變化,許多婦女走出家庭,開始扮演社會角色。
——摘編自鳳凰網材料三
上海、哈爾濱不同年代擇偶標準差異表(單位:%)項目年代1948—19661967—19761977—19861987—1996家庭出身、社會關系26.628.812.6615.6本人成份、政治面貌30.523.515.113.9學歷10.611.712.625.3(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古代的擇偶標準。對女性的要求合理嗎?請說明理由。(5分)(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婦女走出家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概要說明18世紀以來婦女可能扮演的社會角色。(5分)(3)根據材料三,指出人們的擇偶觀念呈現的基本趨勢。(3分)(4)綜合上述問題,你認為應如何看待人們擇偶觀念的變化?(2分)8.稱為“茶神”的唐朝人陸羽在《茶經》中說:“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據此可知①唐朝形成青、白兩大制瓷系統
②作者相對推崇越州青瓷③瓷制茶具成為茶道的重要組成部分④唐朝時期白瓷產量不如青瓷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9.從經濟的角度看,明清時期中國已處于“近代的前夜”。下面史實能夠說明這一論點的是A.租佃制經營方式已推廣到全國各地B.世界白銀一半流入中國,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銀C.制瓷礦冶等手工業技術有較大進步D.蘇州絲織業“小戶”“聽大戶呼織”“計日受值”10.右圖是某同學在研究性學習中使用的一幅地圖。據圖中信息判斷,他的研究課題應是A.新航路的開辟問題B.由歐共體到歐盟的發展問題C.英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問題D.二戰后世界經濟全球化問題11.舊中國北方地區流行這樣的俗語“人生有三寶,丑妻薄地破棉襖”。從本質上反映了A.農業在社會經濟中占重要地位B.農民生活富裕安逸C.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特征D.商品經濟極端落后12.19世紀上半期,當蒸汽機車轟鳴奔馳的時候,衣冠楚楚的紳士、淑女與衣衫襤褸的下層人民同擠一列火車,還得到處給別人讓路。保守人士驚呼,鐵路會帶來某種“平等化的危險”。民主人士拍手稱快:“我看到火車真高興,我想封建制度是永遠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進科技(
)A.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B.沖擊了原有的社會關系C.改變了傳統的社會性質D.造成了社會秩序的混亂13.一位歐洲的環球旅游家,于1918年來到中國的某個大城市,在該城市他不可能見到A.一群年輕人到電影院看《歌女紅牡丹》B.有人在談論“天下興亡,匹婦有責”C.該城市剛好在舉辦大型舞會D.讀報紙時,看到一則征婚廣告14.按因果關系排列下列各項,正確的順序是①科學理論有重大突破②第二次工業革命③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
④帝國主義形成⑤壟斷組織產生
⑥世界被瓜分完畢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④⑥C.①②⑤③⑥④D.②①③⑤⑥④15.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沖擊著全世界,各國紛紛采取擴大內需、增加就業的救市措施。20世紀30年代美國羅斯福新政對此做的有益探索是A.圖一:胡佛村,“自由放任政策”的深淵B.圖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股票的衛士C.圖三:失業保險卡,生活有保障D.圖四:挖溝渠,以工代賑16.1876年6月10日,英商怡和洋行投資興建的上海吳淞鐵路通車運營。8月3日,因火車壓死了人,清政府用28萬兩白銀贖回該鐵路后拆除。根據這段材料及所學知識,下列推理正確的是A.由英商在華投資興建鐵路可知,當時列強對華經濟侵略的主要方式是資本輸出B.由吳淞鐵路興建的時間可知,當時該機車的動力系統主要應用的是瓦特的發明C.由在華投資鐵路的是外商可知,當時中國尚未產生民族資產階級D.由火車壓死人而被拆除可知,當時政府排斥鐵路的主因是火車技術有重大缺陷17.某報以“新陳代謝”為題刊文:“新內閣成,舊內閣滅;新官制成,舊官制滅;新教育興,舊教育滅;……陽歷興,陰歷滅;鞠躬禮興,拜跪禮滅……”文中所說的這些現象應當發生于A.1898~1900B.1901~1911C.1912~1927D.1928~193718.在某一歷史人物的訃告中是這樣評價他的發明:“它武裝了人類,使虛弱無力的雙手變得力大無窮,健全了人類的大腦以處理一切難題。它為機械動力在未來創造奇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將有助并報償后代的勞動。”這位人物是A.牛頓B.瓦特C.法拉第D.愛因斯坦19.著名史學家陳旭麓在《中國近代社會的新陳代謝》中提出“洋務運動,就其主觀動機而言,他們未必有真心打破舊軌,但他們的主張卻歷史的包含著逸出舊軌的趨向。”若從洋務派所創辦的近代企業的角度來分析,這里“包含著逸出舊軌的趨向”的本質含義是: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B.有利于西學的傳播C.瓦解了自然經濟,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D.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20.《國語·論語》中說:“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該材料說明西周時期A.手工業開始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B.私營手工業得到迅速發展C.家庭手工業是主要經營形式D.手工業被官府壟斷21.1523年,一位薩克森商人在里斯本買到了許多玉米回去賺了大錢,他講“要感謝上帝……”另一位商人說:你還要感謝(
)A.西歐一些特色農業區的資本家種出了玉米B.葡萄牙人從摩洛哥運回了玉米C.阿拉伯人從非洲運來了玉米D.西班牙人從美洲運來了玉米22.茅盾在小說《春蠶》中寫道:“洋鬼子怎樣就騙了錢去,老通寶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輪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來的東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錢,而鎮上的東西卻一天一天貴起來。”這段材料從根本上反映了
A.商品經濟對小農經濟的沖擊B.農民階級的愚昧落后C.自然經濟已經退居次要地位D.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23.《馬關條約》中規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國制造一切貨物,其于內地運送稅、內地稅、鈔課、雜派……即照日本臣民運入中國之貨物一體辦理,自應享優例豁除。”從中可以看出導致中國近代以來民族工業舉步維艱的一個因素是
A.外資工業在中國的興起B.民族工業沒有技術優勢C.民族工業沒有資本優勢D.外資工業享有免稅特權24.1929-1933年,首先發生在美國的經濟危機迅速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各國工業生產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圖所示。出現這一現象的關鍵因素是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國的工業生產下降情況美
國德
國英
國法
國日
本46、2%40、6%28、4%16、5%8、4%A、美國是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霸主
B、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激化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已經最終形成25.小明同學收集到一張20世紀30年代羅斯福與農民交談的圖片。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交談雙方涉及的主要話題應該是A.提高農業產量途徑B.擴大農業種植面積C.壓縮農業種植面積D.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第1卷參考答案一.參考題庫1.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材料內容反映的是羅斯福新政中的某些措施損害了某些資本家的利益而遭到他們的反對,但是羅斯福新政拯救了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A項內容與材料中的“老紳士蘇醒過來后,千恩萬謝,夸獎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不符合。B項為錯誤項,與史實不符合。D項也是錯誤項,與史實不符合,故答案選擇C項。考點:羅斯福新政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的內容2.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在三大改造的過程中及改造完成后,原來的資本家都成為了普通的勞動者,所以AB兩項錯誤。C項也不符合當時的社會現實。故答案選擇D項。考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三大改造3.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材料中的圖片反映的內容應該是一戰期間近代中國人抵制日貨主要大力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現象。當時中國民族經濟發展的特點之一是輕工業發展較快,所以第二項內容不正確,故答案選擇C項。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短暫春天4.參考答案:(1)商業經濟的繁華建立在農耕經濟發展的基礎上。(2分)(2)資本主義萌芽;雇傭剝削。(2分)采用機器生產,出現新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2分(3)發展艱難,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外國資本主義,尋求本國官府的庇護。(3分)(4)作圖要求:示意圖上必須體現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高潮、消亡。試題分析:(1)第一問,材料一中的兩幅圖片都是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某些反映,圖一是農耕圖,圖二是清朝時期商品經濟的繁榮。中國古代的經濟政策是重農抑商的,所以繁榮的商業發展是在農業高度發達的基礎上的,農業是商業與手工業的基礎,所以二者關系很容易找到。(2)第二問,有關于依據材料二指出明成化年間出現的新的經濟現象和其本質特征的問題,明成化年間出現的新現象應該是資本主義萌芽,材料中的“成為雇傭‘機工’的‘機戶’了”表明了這種現象的出現。這種現象的本質上特征是雇傭關系。有關于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有何明顯進步之處的問題,首先需要明確材料三內容反映的現象是什么,然后再與材料二內容進行對比。(3)第三問,材料四的內容主要反映的是在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的相關現象。材料中的“祝大椿辦上海公益紗廠,......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廣銷路,讓一部分股份給英人,改為中英合辦”表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中為了避免封建主義的壓制而借助西方殖民力的現象。材料中的“...卻遭到當地保守勢力的阻擾,說工廠的興建破壞了“風水”,將官司打到縣衙...”表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受到了封建保守勢力的干擾。(4)第四問,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十分的艱難,它產生于19世紀七十年代初,初步發展于甲午戰爭后,一戰期間得到快速發展,蔣介石的國民政府統治時期得到第二次的快速發展,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受到了本國封建主義、外國資本主義、本國的官僚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依據這些重要的時間結點來作圖即可。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的興起、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歷程5.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材料中的時間是1979年至1984年,此時中國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還沒有全面開始,但并不是還沒有開始,所以AC兩項錯誤。材料表格中的數據反映的是我國人民收入的增長率,并不是物價水平,所以D項錯誤,故答案選擇B項。考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國有企業改革·農村經濟體制改革6.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唐朝制瓷業的主要作品是青瓷與白瓷,不是青花瓷,所以排除A項。宋朝的代表瓷器也是白瓷,明朝出現的瓷器是五彩瓷,青花瓷出現在元朝,是中國進入彩瓷時代的標志,故答案選擇C項。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手工業的發展·制瓷業的發展7.參考答案:(1)門當戶對、郎才女貌。(1分)合理(1分):小農經濟,男耕女織,性別分工,家庭穩定。
3分不合理(1分):偏向要求婦女,等級觀念,從一而終。3分(2)資本主義工業化,政治民主化。(如能夠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回答也可,每方面1分,不超過3分)進入勞動力市場,參與社會政治活動。(表述為參與的具體社會勞動或者社會活動同樣給分,每一方面1分,不超過2分。)(3)擇偶標準的多元化,男女雙向性選擇,政治色彩減弱,重個人能力。3分(4)言之有理給2分。試題分析:(1)第一問,有關于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古代的擇偶標準的問題,只要依據材料內容出現的時間及材料內容的觀點來分析歸納即可。有關于對女性的要求合理嗎的問題,需要結合材料內容與當時的社會背景來分析歸納。材料中的“首先注重的是婦德,“賢妻良母”就是封建禮教中最“標準”的婦女形象。此外,對女性在家庭婚姻中提出了包括從一而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等傳統道德觀念”表明這種標準對婦女是不合理的。有關于理由的問題,需要從材料內容中的不尊重人權、違反人性的內容來分析歸納。(2)第二問,有關分析“婦女走出家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問題,需要從材料內容提供的時間來分析歸納整理。由于生產力的不斷提高,社會生產范圍的擴大,勞動強度的不斷降低,民主政治的不斷深入發展使婦女逐漸成為社會生產的重要角色。有關概要說明18世紀以來婦女可能扮演的社會角色的問題,可以依據工業革命后社會生產發展的重大變化的來歸納即可。(3)第三問,題干中的表格中的擇偶標準沒有表明是男人的還是女人的,所以能體現出男女平等的雙向選擇性的特點。然后再依據表格中的內容對比這之前的中國人的擇偶標準來分析現在人們擇偶觀念呈現出的基本趨勢。(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首先要分析我國擇偶標準變化的原因,然后結合社會背景分析歸納擇偶標準的變化。第三問中的擇偶標準變化的趨勢是符合社會發展的,所以在評價時要注意觀點的正確性,不要盲目的,只憑主觀答題即可。考點: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婚俗的變化8.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依據唐朝時期制瓷業發展的狀況可知①項正確。材料整個內容闡述了作者通過三個理由分析了邢不如越的原因,所以第②項正確。唐朝時期主要的瓷種類是白瓷,所以第④不正確,故答案選擇B項。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業的發展·唐朝的制瓷業發展9.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解決本題首先需要正確理解材料中的“近代的前夜”的真正含義,這個詞的真正含義即是中國當時出現了與世界發展潮流的現象,即是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A項不是資本主義萌芽的表現,B項只是對外貿易的表現,C項只是手工業發展中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問題,這兩項都不涉及資本主義萌芽的問題,故答案選擇D項。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手工業的發展、商業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10.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新航路開辟不是以英國為主導的,所以排除A項。二戰世界的中心不再是英國,所以排除D項。圖片上的信息反映出來的信息應該是英國成為世界國家工廠的問題,是世界中心,B不無關項。考點: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工業革命·英國成為世界國家工廠11.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A項與材料內容無關,材料并未涉及到這個內容。B項不僅與材料內容無關,也與中國古代社會的史實不符合,所以排除B項。D項也是無關項,故答案選擇C項。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農經濟的特征12.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A項為錯誤項,與材料內容不相關。C項也是錯誤項,材料內容反映的是火車發明后各階層人平等的同坐火車,沖擊了原有的社會等級秩序,故答案選擇B項。考點: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中國近代鐵路發展的影響13.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歌女紅牡丹》是中國近代史第一部有聲電影,它上映的時間是1931年,所以與題干中的時間1918不符合,所以答案選擇A項。考點: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大眾傳媒的發展·電影的發展14.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①科學理論有重大突破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前提條件,所以第①項在第②項前,故排除D項。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壟斷組織產生,然后在壟斷資產階級的主導下一些國家的壟斷階級建立了帝國主義政權,并且在同時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殖民擴張,故答案選擇B項。考點: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15.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題干要求的“各國紛紛采取擴大內需、增加就業的救市措施”,備選項中只有D項符合題干要求,其他三項都是錯誤的,所以答案選擇D項。考點:羅斯福新政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的內容16.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列強侵華以資本輸出為主是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所以A項錯誤。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產生于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初,所以C項錯誤。D項內容與史實不符,故答案選擇B項。考點: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中國近代鐵路的發展狀況17.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材料內容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國社會發生的諸多變化,所以答案選擇C項。A項內容應該是義和團運動時期,義和團運動是反帝的,所以它之后不會出現材料中的現象。考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響18.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解決的突破口是材料中的“它為機械動力在未來創造奇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句話表明這個歷史人物他的發明改變了人類社會生產的動力,所以答案選擇B項。考點: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工業革命·萬能蒸汽機19.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洋務運動影響的相關內容,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清王朝的專制統治,但它引進西方先進的生產力卻在客觀上瓦解了其要維護的封建專制制度,這個作用符合材料中的含著逸出舊軌的趨向”的本質含義,故答案選擇C項。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的興起·洋務運動20.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周朝時期政府實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來華留學生中級漢語綜合課多模態線上教學研究
- 餐飲衛生安全教育培訓
- 自我認知與心理健康
- 小班幼兒游戲活動課件設計
- 大班健康:吃進去的食物去哪了
- 解讀護理條例案例
- 我愛游泳健康教育指南
- 頸椎影像檢查技術課件教學
- 2025年吉林省中考招生考試數學真題試卷(真題+答案)
- 客服培訓與發展戰略
- 江蘇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區屬國有企業招聘筆試真題2024
- CT增強掃描造影劑外滲的預防與處理
- 深靜脈置管的維護與護理
- 孤獨癥業務管理制度
- 勞務服務購買協議書范本
- Alport綜合征基因診斷
- 搜身帶離技術課件
- 校準員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國臨空經濟行業深度評估及市場研究發展研究報告
- 蕪湖勞動合同書版模板
- DB31/T 921-2015婚慶服務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