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鐵路線路工技能競賽考試題庫庫備賽及解析答案_第1頁
2025年鐵路線路工技能競賽考試題庫庫備賽及解析答案_第2頁
2025年鐵路線路工技能競賽考試題庫庫備賽及解析答案_第3頁
2025年鐵路線路工技能競賽考試題庫庫備賽及解析答案_第4頁
2025年鐵路線路工技能競賽考試題庫庫備賽及解析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鐵路線路工技能競賽考試題庫庫備賽及解析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30題)1.標準軌距的設計值為()A.1430mmB.1435mmC.1440mmD.1450mm答案:B解析:我國鐵路標準軌距為1435mm,這是國際通用的標準軌距值。軌距是指鋼軌頭部內側軌頂面下16mm處兩鋼軌工作邊之間的最小距離,該數值由歷史沿革和技術經濟性共同決定,是線路工必須掌握的基礎參數。2.無縫線路緩沖區鋼軌接頭應采用()A.普通接頭B.凍結接頭C.膠接絕緣接頭D.焊接接頭答案:B解析:無縫線路緩沖區是指長軌條與標準軌之間的連接區域,為避免溫度應力過度集中,通常采用凍結接頭(通過高強度螺栓和絕緣材料將鋼軌暫時固定,限制伸縮),而非完全焊接。普通接頭允許自由伸縮,不符合無縫線路穩定性要求;膠接絕緣接頭主要用于軌道電路分割,非緩沖區主要用途。3.曲線地段外軌超高計算公式為()A.h=11.8V2/RB.h=12.8V2/RC.h=10.8V2/RD.h=9.8V2/R答案:A解析:曲線外軌超高計算公式為h=11.8V2/R,其中V為平均行車速度(km/h),R為曲線半徑(m)。該公式基于向心力與離心力平衡原理推導,11.8是重力加速度(9.8m/s2)與單位換算系數的綜合結果,是線路設計與維修的核心公式之一。4.線路設備大修周期主要依據()確定A.鋼軌磨耗B.軌枕失效數量C.累計通過總重D.道床臟污率答案:C解析:根據《鐵路線路修理規則》(2024版),線路設備大修周期以累計通過總重為主要依據,輔以鋼軌磨耗、軌枕失效等狀態指標。累計通過總重直接反映軌道結構的疲勞損傷程度,是最科學的周期判定標準。5.鋼軌折斷標準中,軌頭下顎透銹長度超過()需判定為折斷A.20mmB.30mmC.40mmD.50mm答案:B解析:《鐵路線路修理規則》規定,鋼軌軌頭下顎透銹長度超過30mm或軌底裂紋長度超過30mm時,判定為鋼軌折斷。透銹會導致鋼軌截面有效承載面積減小,超過30mm后存在斷裂風險,必須緊急處理。二、判斷題(每題1分,共20題)1.線路上兩股鋼軌的水平差,在直線地段應不超過4mm,曲線地段應不超過超高值的1/3。()答案:×解析:直線地段兩股鋼軌水平差不得超過4mm;曲線地段應不大于超高值的1/2,且最大不超過6mm(《修規》2024版第3.2.3條)。原表述中“1/3”為舊規內容,2024年修訂后調整為1/2。2.改道作業時,可使用撬棍直接撥動鋼軌調整軌距。()答案:×解析:改道作業需通過更換不同號碼的軌距擋板或調整鐵墊片實現,禁止直接用撬棍撥動鋼軌。直接撥動會導致鋼軌位移,影響線路方向和軌距順坡,易引發晃車或脫軌風險。3.無縫線路鎖定軌溫是指鋼軌被焊接鎖定時的軌溫。()答案:×解析:鎖定軌溫是指長軌條鋪設時,在設計鎖定軌溫范圍內,實際焊接鎖定時的平均軌溫。若鎖定后線路發生應力放散,鎖定軌溫會發生變化,因此鎖定軌溫是動態調整的概念,而非僅指焊接時的瞬時軌溫。三、簡答題(每題5分,共10題)1.簡述線路晃車的主要原因及檢查方法。答案:主要原因:(1)軌道幾何尺寸超限(如軌距、水平、方向、高低偏差);(2)鋼軌接頭病害(低接頭、錯牙);(3)道床狀態不良(翻漿冒泥、板結、缺砟);(4)軌枕失效(斷裂、空吊);(5)道岔部件磨耗(尖軌與基本軌不密貼、心軌肥邊)。檢查方法:(1)儀器檢查:使用軌道檢查儀、軌檢車采集數據,重點分析Ⅲ級及以上偏差;(2)人工徒步檢查:用道尺測量軌距、水平,弦線測量方向(10m弦量矢度)、高低(10m弦量三角坑);(3)動態觀察:乘坐軌道車或列車,通過手感、目視判斷晃車位置,結合靜態檢查確認。2.說明無縫線路應力放散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答案:操作流程:(1)調查鎖定軌溫:通過觀測樁位移、鋼軌拉伸器測試等方法確定實際鎖定軌溫;(2)設置防護:按《安規》設置移動停車信號,封鎖線路;(3)松卸扣件:從放散起點向終點方向,每隔5-10根軌枕松卸1組扣件,逐步全松;(4)拉伸鋼軌:使用拉伸器配合撞軌器,使鋼軌自由伸縮至設計鎖定軌溫對應的長度;(5)鎖定線路:按“先上后下、先中間后兩邊”順序復緊扣件,同步測量位移觀測樁,確認鎖定軌溫符合要求;(6)檢查驗收:測量軌距、方向,確認無超限,開通線路。注意事項:(1)放散應選擇在設計鎖定軌溫范圍內進行(一般為25±5℃);(2)拉伸時需均勻施力,避免鋼軌扭曲;(3)扣件復緊扭矩需達到規范值(普通線路80-120N·m,無縫線路120-150N·m);(4)放散后24小時內需跟蹤觀測鋼軌位移,確認鎖定狀態穩定。四、綜合分析題(每題15分,共2題)1.某區間K100+200-K100+500段出現連續軌距遞減(從1435mm降至1445mm),且存在三角坑(相鄰6.25m兩股鋼軌水平差達8mm),請分析可能原因并提出整治方案。答案:原因分析:(1)道床基礎問題:該段可能存在翻漿冒泥或道床板結,導致軌枕支撐力不均,鋼軌隨列車荷載發生橫向位移;(2)扣件失效:部分軌距擋板磨損或彈條扣壓力不足(彈條中部前端與軌距擋板間隙>1mm),無法約束鋼軌橫向移動;(3)軌枕狀態不良:混凝土軌枕螺栓扭矩不足(<120N·m)或木枕道釘浮離(道釘與軌底間隙>2mm),導致軌枕與鋼軌連接松弛;(4)線路維修不當:前期改道作業未按“全撬起、全搗固”原則進行,軌距順坡率不符合要求(允許偏差為1‰,即每米調整≤1mm),形成局部軌距突變。整治方案:(1)基礎處理:對翻漿冒泥地段進行清篩,更換污染道砟,補充道砟至肩寬400mm、砟肩堆高150mm,恢復道床彈性;(2)扣件整治:更換磨損軌距擋板(標準擋板號碼為2、4、6、8號,對應軌距調整量±2mm),復緊彈條至“三點接觸”狀態(彈條中部前端與軌距擋板間隙≤1mm),木枕地段更換浮離道釘,改釘“八字形”道釘增強抗拔力;(3)幾何尺寸調整:采用“撥、改、搗、墊”綜合方法,先撥正線路方向,再調整軌距(按1‰順坡率從1445mm均勻遞減至1435mm),同步消滅三角坑(調整相鄰軌枕水平差≤4mm),最后對薄弱處所進行起道搗固(使用液壓搗固機,每根軌枕搗固時間≥20秒,確保道床密實);(4)動態驗證:整治后使用軌道檢查儀檢測,確認軌距偏差≤±2mm、三角坑≤6mm(緩和曲線≤4mm),開通后跟蹤觀察列車運行狀態,24小時內無晃車反饋則驗收合格。2.冬季某無縫線路區段出現鋼軌折斷(斷縫15mm),請說明應急處理流程及放行列車條件。答案:應急處理流程:(1)防護設置:立即在斷縫兩端各800m處設置移動停車信號(晝間:紅色信號旗,夜間:紅色信號燈),如瞭望條件不良(如彎道),增設中間防護員;(2)臨時處理:若斷縫≤30mm,使用急救器(如臌包夾板)固定鋼軌,在斷縫前后各50m范圍內擰緊扣件(扭矩≥150N·m),放行列車速度≤15km/h;(3)緊急處理:若斷縫>30mm或急救器無法固定,需插入6m短軌(與原軌同類型),用急救器或普通夾板連接,確保接頭螺栓扭矩≥900N·m(10.9級螺栓),放行列車速度≤25km/h;(4)永久處理:在天窗時間內,切除傷損鋼軌,插入與原鎖定軌溫匹配的短軌(長度≥6m),進行鋁熱焊或氣壓焊,焊后打磨平順(軌頂面、內側工作面0-+0.5mm),經探傷確認焊縫合格后,恢復設計鎖定軌溫,放行列車速度逐步提升至常速。放行列車條件:(1)臨時處理后:限速15km/h,且列車通過時需派人監控斷縫變化;(2)緊急處理后:限速25km/h,需在24小時內完成永久處理;(3)永久處理后:焊縫經探傷合格(無核傷、未焊透等缺陷),軌面平順度符合要求(1m弦量≤0.3mm),線路幾何尺寸達標(軌距±2mm、水平4mm),可恢復常速(一般為120km/h及以下線路)。鐵路線路工技能競賽實作技能題庫(2025版)及解析一、道尺使用與軌距測量(分值20分)操作要求:使用JT-1型道尺測量某直線地段軌距,記錄數據并判斷是否超限(標準軌距1435mm,容許偏差+6mm/-2mm)。操作步驟及評分標準:1.檢查道尺狀態(2分):觀察游標尺是否歸零(主尺0刻度與游標尺0刻度對齊),水平泡是否居中(偏差≤1格),測頭無磨損(測頭工作面與鋼軌接觸應密貼,無間隙)。未檢查扣1分,狀態不良未發現扣1分。2.選擇測量位置(3分):在鋼軌頭部內側軌頂面下16mm處測量(用道尺測頭標記線對準軌頂)。位置錯誤(如測頭過高或過低)扣2分,未對準標記線扣1分。3.固定道尺(5分):雙手持道尺兩端,輕壓使測頭與鋼軌內側密貼,避免道尺傾斜(水平泡需居中)。傾斜導致數據偏差>1mm扣3分,未密貼扣2分。4.讀數記錄(5分):讀取主尺整數(如1430mm),游標尺對齊刻度(如5刻度,每刻度0.2mm),計算軌距=主尺+游標尺×0.2(1430+5×0.2=1431mm)。讀數錯誤(如游標尺看錯刻度)扣3分,記錄不規范(無單位、潦草)扣2分。5.判斷超限(5分):標準軌距1435mm,容許偏差+6mm(1441mm)/-2mm(1433mm)。若實測1431mm,低于下限1433mm,判定為超限。未正確計算容許范圍扣3分,判斷錯誤扣2分。常見錯誤:測頭位置偏移(如測軌頂或軌腰)、道尺傾斜導致水平泡未居中、游標尺讀數時看錯對齊刻度(如將第5刻度誤讀為第10刻度)。二、改道作業(分值30分)操作要求:某直線地段軌距為1440mm(標準1435mm),需通過更換軌距擋板調整至標準值,使用工具包括改道器、活口扳手、軌距擋板(號碼2、4、6、8號,對應調整量+2mm、+1mm、-1mm、-2mm)。操作步驟及評分標準:1.調查分析(5分):測量軌距1440mm(超寬5mm),檢查鋼軌肥邊(若肥邊>2mm需先打磨),確認扣件狀態(彈條是否斷裂、軌距擋板是否磨損)。未檢查肥邊扣2分,未確認扣件狀態扣3分。2.選擇擋板號碼(5分):目標調整量=標準軌距-實測軌距=1435-1440=-5mm。需累計調整-5mm,可組合使用8號(-2mm)+8號(-2mm)+6號(-1mm),或8號+6號+6號(需根據軌距塊安裝空間選擇,優先使用大號碼減少更換數量)。選錯號碼(如用4號+2號導致調整量不足)扣5分。3.松卸扣件(5分):用活口扳手松開彈條螺栓(逆時針旋轉),使用改道器撬動彈條中部,使其脫離軌距擋板(注意保護彈條,避免變形)。未松到位(彈條與擋板間隙<2mm)扣3分,彈條變形扣2分。4.更換擋板(5分):取出舊擋板(用改道器輕撬),清理軌底膠墊雜物,安裝新擋板(確保擋板凸臺與軌枕擋肩密貼,無間隙)。未清理雜物扣2分,擋板未密貼(間隙>1mm)扣3分。5.復緊扣件(5分):用改道器將彈條復位,使彈條中部前端與擋板接觸(間隙≤1mm),用扳手復緊螺栓至扭矩80-120N·m(普通線路)或120-150N·m(無縫線路)。彈條未復位(間隙>1mm)扣3分,扭矩不足(<80N·m)扣2分。6.復核確認(5分):重新測量軌距(應恢復1435mm±1mm),檢查扣件狀態(彈條無松動、擋板無位移)。未復核扣3分,軌距仍超限(>1436mm或<1434mm)扣2分。常見錯誤:調整量計算錯誤(如將超寬5mm誤算為需要+5mm調整)、擋板組合不合理(使用小號碼擋板導致多次更換)、彈條復緊不到位(扭矩不足導致扣壓力不夠)。三、無縫線路應力放散(分值50分)操作要求:某無縫線路區段鎖定軌溫實測為15℃(設計鎖定軌溫25±5℃),需進行應力放散,使用工具包括鋼軌拉伸器、撞軌器、軌溫計、位移觀測樁。操作步驟及評分標準:1.準備工作(8分):-調查鎖定軌溫:通過觀測樁位移計算原鎖定軌溫(ΔL=α·L·ΔT,α=11.8×10??/℃,L為長軌條長度,ΔL為觀測樁位移),實測當前軌溫20℃。-設置防護:封鎖線路(辦理封鎖手續,設置移動停車信號),設置作業標(距作業地點兩端500-1000m)。未計算原鎖定軌溫扣3分,防護設置不規范(如未設置作業標)扣5分。2.松卸扣件(8分):-從放散起點(如觀測樁0點)向終點方向,每隔5根軌枕松卸1組扣件(先松螺栓,再撬彈條),逐步全松(包括防爬器、防爬支撐)。-檢查軌枕盒內道砟是否阻礙鋼軌伸縮(清除影響伸縮的道砟,保留軌枕中部1/3道砟以穩定軌枕)。未間隔松扣件(直接全松導致鋼軌扭曲)扣4分,未清除阻礙道砟扣4分。3.拉伸鋼軌(12分):-安裝拉伸器(每50m設置1臺,共4臺),連接反力架(固定于軌枕),啟動拉伸器施力(分級加載,每級50kN)。-使用撞軌器從拉伸器向兩端撞擊鋼軌(頻率3-5次/分鐘),使鋼軌內部應力均勻釋放。-監測軌溫(每10分鐘測量1次,當前軌溫22℃),計算目標拉伸量:ΔL=α·L·(T設-T實)=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