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7.060
CCSA47
15
內蒙古自治區地方標準
DB15/T577—2025
代替DB15/T577-2013
太陽能資源計算與評估方法
Calculationandassessmentmethodsforsolarenergyresources
2025-03-28發布2025-04-28實施
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15/T577—2025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數據收集...........................................................................3
5數據處理...........................................................................4
6代表年數據訂正.....................................................................5
7太陽能資源參數計算方法.............................................................6
8太陽能資源評估.....................................................................8
附錄A(資料性)重要參數列表........................................................12
附錄B(規范性)長年代訂正方法......................................................15
附錄C(規范性)有關重要參數的計算方法..............................................16
附錄D(規范性)月水平面總輻照量經驗公式系數的計算方法..............................23
附錄E(規范性)起伏地形下太陽輻射計算方法..........................................24
附錄F(規范性)太陽輻照量歷史資料的使用............................................28
I
DB15/T577—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5/T577-2013《內蒙古自治區太陽能資源計算與評估方法》,與DB15/T577-2013相
比,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a)更改了文件名稱,“內蒙古自治區太陽能資源計算與評估方法”更改為“太陽能資源計算與評
估方法”(見封面,2013年版的封面);
b)增加了通用的術語定義(見3.1~3.5),更改了部分術語的定義(見3.6、3.9、3.10、3.12,
2013年版的3.2、3.7、3.8、3.10),刪除了不再通用的術語(見2013年版的3.1、3.5、
3.6);
c)更改了數據收集的相關規定(見第4章,2013年版的第4章);
d)增加了長序列數據處理方法(見5.2),更改了短期實測數據處理方法(見5.1,2013年版的
第6章);
e)增加了長序列數據代表年確定方法(見6.1);
f)增加了起伏地形下太陽總輻照量計算方法(見7.6);
g)更改了太陽能資源豐富程度等級和穩定度等級(見8.1.2、8.1.3,2013年版的8.1、8.2),
增加了直射比等級(見8.1.4)、太陽能直接輻射資源等級(見8.2)和評估內容要求(見8.3),
刪除了太陽能資源日最佳利用時段評估(見2013年版的8.3);
h)增加了起伏地形下太陽輻射計算方法(見附錄E),更改了部分附錄內容(見附錄A、附錄C,
2013年版的附錄A、附錄E)。
本文件由內蒙古自治區氣象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M/TC23)提出。
本文件由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內蒙古自治區氣候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馬玉峰、孫永剛、趙艷麗、東方、王曼霏、劉詩夢。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2013年首次發布為DB15/T577-2013;
——本次為第一次修訂。
II
DB15/T577—2025
太陽能資源計算與評估方法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太陽能資源數據收集、數據處理、代表年數據訂正、太陽能資源參數計算方法以及太
陽能資源評估方法。
本文件適用于太陽能資源計算與評估工作。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31155-2014太陽能資源等級總輻射
GB/T31156太陽能資源測量總輻射
GB/T31163太陽能資源術語
GB/T33677-2017太陽能資源等級直接輻射
GB/T33698太陽能資源測量直接輻射
GB/T33699太陽能資源測量散射輻射
GB/T34325-2017太陽能資源數據準確性評判方法
GB/T35231-2017地面氣象觀測規范輻射
GB/T37525-2019太陽直接輻射計算導則
GB/T37526-2019太陽能資源評估方法
QX/T117-2020氣象觀測資料質量控制地面氣象輻射
QX/T535氣候資料統計方法地面氣象輻射
3術語和定義
GB/T31163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地外太陽輻射extraterrestrialsolarradiation
地球大氣層外的太陽輻射。
[來源:GB/T31163-2014,5.3]
輻照度irradiance
物體在單位時間、單位面積上接收到的輻射能。
注:單位為瓦每平方米(W/m2)。
1
DB15/T577—2025
[來源:GB/T31163-2014,6.3]
輻照量irradiation
在給定時間段內輻照度的積分總量。
注1:單位為兆焦每平方米(MJ/m2)或千瓦時每平方米(kW·h/m2)。
注2:1kW·h/m2=3.6MJ/m2。
[來源:GB/T37526-2019,3.8]
地外水平面太陽輻照量extraterrestrialhorizontalsolarirradiation
在給定時間段內地外水平面太陽輻照度的積分總量。
注:單位為兆焦每平方米(MJ/m2)或千瓦時每平方米(kW·h/m2)。
[來源:GB/T37526-2019,3.20]
法向直接輻照量directnormalirradiation
在給定時間段內法向直接輻照度的積分總量。
注1:單位為兆焦耳每平方米(MJ/m2)或千瓦時每平方米(kW瓦時/m2)。
注2:本文件中術語“法向直接輻照量”與GB/T33677-2017中術語“法向直接輻射輻照量”的定義相同,因此本文
件中這兩個術語的意義相同。
[來源:GB/T37526-2019,3.10]
[水平面]總輻射global[horizontal]radiation
水平面從上方2π立體角(半球)范圍內接收到的直接輻射和散射輻射之和。
[來源:GB/T37526-2019,定義3.5]
直接輻射directradiation
從日面及其周圍一小立體角內發出的輻射。
[來源:GB/T31163-2014,5.11]
散射輻射diffuseradiation
太陽輻射被空氣分子、云和空氣中的各種微粒分散成無方向性的、但不改變其單色組成的輻射。
[來源:GB/T31163-2014,5.14]
日照時數sunshineduration
2
DB15/T577—2025
在一給定時間,太陽直接輻照度達到或超過120W/m2的各段時間總和。
注:單位為小時(h)。
[來源:GB/T37526-2019,3.21]
可照時數durationofpossiblesunshine
在無任何遮蔽條件下,太陽中心從某地東方地平線到進入西方地平線,其光線照射到地面所經歷的
時間。
注1:可照時數完全決定于當地的地理緯度和日期。
注2:可照時數的基本計量時間段為日,月和年的可照時數以日值進行累計,單位為小時(h)。
[來源:GB/T37526-2019,3.22]
日照百分率percentageofsunshine
日照時數占可照時數的百分比。
注:以百分數(%)表示。
[來源:GB/T31163-2014,6.14]
峰值日照時數peaksunshinehours
折算成標準輻照度下的日照時間。
注1:標準輻照度是指標準測試條件下的輻照度,通常取值為1kW/m2。
注2:峰值日照時數的基本計量時間段為日,月和年的峰值日照時數以日值進行累計,單位為小時(h)。
[來源:來源:GB/T31163-2014,6.15]
4數據收集
數據要求
4.1.1輻射要素
包括水平面總輻射、法向直接輻射、水平面直接輻射、散射輻射、日照時數、日照百分率等。
4.1.2太陽能資源觀測
太陽能資源總輻射、直接輻射和散射輻射的測量應符合GB/T31156、GB/T33698和GB/T33699的規
定,太陽能資源觀測和記錄方法、要素值不正常時的處理方法等方面應按照GB/T35231-2017中第5和6
章的規定執行。
4.1.3數據代表性
4.1.3.1太陽能資源數據地理位置與評估目標位置應屬于同一氣候區,地形地貌應無明顯差異,距離
不應超過100km。
3
DB15/T577—2025
4.1.3.2太陽能資源數據宜包括最近30年以上太陽能資源各要素的逐月數據,不少于1個完整年的
逐日和逐時數據。
短期實測數據
4.2.1應收集評估目標位置附近觀測時間在1個連續完整年以上的太陽能資源實測數據。
4.2.2數據質量應符合QX/T117-2020中附錄B的要素內部一致性檢查條款要求,數據時間分辨率至
少為小時值,且有效數據完整率應不低于95%,連續缺測時間不宜超過3d。
長序列數據
4.3.1應收集或計算可代表評估目標位置水平面總輻射、水平面直接輻射和散射輻射的長序列數據,
至少包括近10年逐年數據和逐月數據。
4.3.2長序列數據質量應符合GB/T34325-2017中4.2的要求,月值數據有效完整率應達到100%。
注:月值數據完整率是指長序列數據中符合質量控制要求的月值數據樣本數與應測數據樣本數的比率。
4.3.3長序列數據時間宜在30年以上,應不少于20年。
4.3.4具體應用中,應按照GB/T37526-2019中6.3.2的規定,按照國家級輻射站長序列實測數據、
參證氣象站長序列計算數據、格點化長序列計算數據的優先級順序選擇使用。
5數據處理
短期實測數據處理
5.1.1完整性檢驗
5.1.1.1數量
數據數量應等于預期記錄的數據數量。
5.1.1.2時間順序
數據的時間順序應符合預期的開始時間、結束時間,中間應連續。
5.1.2合理性檢驗
5.1.2.1太陽能資源數據合理性檢查方法應符合GB/T37526-2019中附錄A的規定,從氣候學界限值、
內部一致性、變化范圍3個方面對數據合理性進行檢驗。
5.1.2.2數據合理性檢驗參考指標如下:
a)總輻射最大輻照度<2000W/m2;
b)日總輻射輻照量小于相應緯度帶總輻射日輻照量的氣候學界限參考值,見附錄A中表A.1;
c)依據月地外水平面太陽輻照量對實測月總輻照量的合理性進行判斷,實測月總輻照量不應大
于月地外水平面太陽輻照量;
d)月日照時數應小于月可照時數,見附錄A中表A.2;
e)每年日照時數的年變化應基本符合歷史平均的年變化,如有差異較大的月份,應查找其逐日日
照時數,以確定是否存在缺測或不合理數據。
5.1.3不合理和缺測數據處理
不合理和缺測數據的處理過程應在計算之前進行說明,處理方法如下:
4
DB15/T577—2025
a)檢驗后列出所有不合理的數據和缺測的數據及其發生的時間;
b)對不合理數據再次進行判別,挑選出符合實際情況的有效數據,回歸原始數據組;
c)將備用或可供參考的同期記錄數據,經過分析處理,替換已確認為無效的數據或填補缺測的數
據;
d)若沒有備用或可供參考的同期記錄數據,則從實測數據序列中選擇與缺測時刻最近、天氣現象
相同、有實測數據的時刻進行數據插補;
e)缺測數據插補方法應按照GB/T37526-2019中6.2.3.2的規定執行,1981年1月1日以前的
太陽輻照量歷史資料使用應按照附錄F的規定執行。
5.1.4有效數據的完整率
有效數據完整率按照公式(1)計算。
?0??1????
???=×100%………(1)
?0
式中:
rED——有效數據完整率;
N0——預期應記錄的數據數目;
N1——沒有太陽輻射數據記錄的數目;
Ni——確認為不合理太陽輻射數據的數目。
5.1.5驗證結果
經過各種檢驗,剔除無效數據,替換為有效數據,整理出至少連續一年的現場輻射觀測站逐小時總
輻射數據,并注明這套數據的有效數據完整率。編寫數據驗證報告,對確認為無效數據的原因應注明,
替換的數值應注明來源。
長序列數據處理
5.2.1國家級輻射站長序列實測數據
5.2.1.1地面氣象輻射觀測資料應符合QX/T117-2020規定的數據質量控制要求。
5.2.1.2地面氣象輻射氣候資料統計應按照QX/T535規定的方法執行。
5.2.2參證氣象站長序列計算數據
5.2.2.1若評估目標附近無符合要求的國家級輻射觀測站,則可將附近達到空間代表性要求的、具備
日照時數的氣象觀測站作為參證站,根據其記錄的長序列日照百分率數據計算逐月水平面總輻射。
5.2.2.2應滿足GB/T34325-2017中4.2的要求,并說明其計算誤差,誤差計算方法應按照GB/T34325-
2017中的4.3執行。
5.2.3格點化長序列計算數據
5.2.3.1基于衛星遙感、數值模擬或其他方法,計算得到一定區域內的格點化長序列太陽輻射數據。
5.2.3.2應滿足GB/T34325-2017中4.2的要求,并說明其計算誤差,誤差計算方法應按照GB/T34325-
2017中的4.3執行。
6代表年數據訂正
5
DB15/T577—2025
長序列數據代表年確定方法
采用GB/T37526-2019中7.1的規定,確定長序列數據代表年。
短期實測數據代表年訂正
當評估目標附近具備現場短期實測數據時,將驗證后的現場短期實測數據與同期的國家級輻射站
觀測資料作相關性分析,確定經驗系數,將現場短期實測輻射資料訂正為反映當地長期平均水平的太陽
輻射數據。數據訂正具體方法按照附錄B執行。
數據訂正結果
將訂正后的太陽能資源數據處理成太陽能資源評估所需的各種參數,分析太陽能資源各要素的年
內月變化和各月典型日變化規律等,并繪制圖表。
7太陽能資源參數計算方法
水平面月太陽總輻照量
7.1.1水平面月太陽總輻照量由公式(2)計算。
?………(2)
??=∑?=1??
式中:
22
QM——水平面月太陽總輻照量,單位為兆焦耳每平方米(MJ/m)或千瓦時每平方米(kW·h/m);
n——計算月的天數,如1月為31天;
2
Qd——水平面日太陽總輻照量觀測值,單位為兆焦耳每平方米(MJ/m)或千瓦時每平方米
(kW·h/m2)。
7.1.2若評估目標附近無符合要求的國家級輻射觀測站,可采用公式(3)推算離評估目標最近的國家
級氣象觀測站的水平面月太陽總輻照量。
??=?0(?+??)………(3)
式中:
?0——離評估目標最近的國家級氣象觀測站的月地外水平面太陽輻照量,單位為兆焦耳每平方米
(MJ/m2)或千瓦時每平方米(kW·h/m2),計算方法按照附錄C中公式(C.21)執行;
?,?——經驗系數,通過有太陽輻射和日照時數觀測的國家級輻射觀測站資料統計確定,并采用反
距離權重法空間推廣到無太陽輻射觀測的地區。具體計算方法按照附錄D執行;
?——離評估目標最近的國家級氣象觀測站的月日照百分率,計算方法按照附錄C中公式(C.14)執
行。
水平面年太陽總輻照量
水平面年太陽總輻照量按照公式(4)計算。
12
??=∑?=1??………(4)
式中:
22
QY——水平面年太陽總輻照量,單位為兆焦耳每平方米(MJ/m)或千瓦時每平方米(kW·h/m);
M——一年中各月的月序,如1月份M為1,其余類推;
QM——同公式(2)。
水平面直接輻照量和法向直接輻照量
6
DB15/T577—2025
水平面直接輻照量和法向直接輻照量的計算應按照GB/T37525-2019中第5章的規定執行,具體計
算方法按照附錄C中C.8執行。
傾斜面太陽總輻照量
7.4.1傾斜面上的月太陽總輻照量由公式(5)計算。
??=??+??+??………(5)
式中:
22
QS——傾斜面上的總輻射月輻照量,單位為兆焦耳每平方米(MJ/m)或千瓦時每平方米(kW·h/m);
22
SS——傾斜面上的直接輻射月輻照量,單位為兆焦耳每平方米(MJ/m)或千瓦時每平方米(kW·h/m),
計算方法按照附錄C中的公式C.15執行;
22
DS——傾斜面上的散射輻射月輻照量,單位為兆焦耳每平方米(MJ/m)或千瓦時每平方米(kW·h/m),
計算方法按照附錄C中的公式C.16執行;
22
RS——傾斜面上的反射輻射月輻照量,單位為兆焦耳每平方米(MJ/m)或千瓦時每平方米(kW·h/m),
計算方法按照附錄C中的公式C.17執行。
7.4.2傾斜面年太陽總輻照量可通過累加一年中各月的傾斜面月太陽總輻照量來計算。
峰值日照時數
峰值日照時數由公式(6)計算:
2
??=??(1000?/?)………(6)
式中:
Tp——一段時間的峰值日照時數,單位為小時(h);
Q——一段時間的總輻照量,計算中需將單位轉換為千瓦時每平方米(kW·h/m2)。
注3:峰值日照時數的基本計量時間段為日,月和年的峰值日照時數以日值進行累計,單位為小時(h)。
注4:1000W/m2為太陽能電池的標準光源測試條件。
起伏地形下太陽總輻照量
7.6.1起伏地形下月太陽總輻照量按照公式(7)進行計算,適用于受復雜地形影響較大的山地或丘陵
地貌區域。
???=????+????+????………(7)
式中:
22
Qαβ——起伏地形下太陽總輻照量,單位為兆焦耳每平方米(MJ/m)或千瓦時每平方米(kW·h/m);
2
Qbαβ——起伏地形下太陽直接輻照量,單位為兆焦耳每平方米(MJ/m)或千瓦時每平方米
(kW·h/m2),計算方法按照附錄E中的E.4執行;
22
Qdαβ——起伏地形下散射輻照量,單位為兆焦耳每平方米(MJ/m)或千瓦時每平方米(kW·h/m),
計算方法按照附錄E中的E.5執行;
22
Qrαβ——地形反射輻照量,單位為兆焦耳每平方米(MJ/m)或千瓦時每平方米(kW·h/m),計算
方法按照附錄E中的E.6執行。
7.6.2起伏地形下年太陽總輻照量可通過累加一年中各月的起伏地形下月太陽總輻照量來計算。
7
DB15/T577—2025
8太陽能資源評估
太陽能資源(總輻射)等級
8.1.1劃分指標
采用水平面年太陽總輻照量、穩定度、直射比和日峰值日照時數作為太陽能資源(總輻射)等級劃
分指標。
注1:太陽能資源穩定度表征太陽能資源年內變化的狀態和幅度,在實際大氣中,其數值在(0,1)區間變化,越接
近于1越穩定。
注2:直射比表征水平面直接輻射輻照量在總輻射輻照量中所占的比例,在實際大氣中,其數值在[0,1)區間變化,
越接近于1,水平面直接輻射所占比例越高。
8.1.2太陽能資源豐富程度等級
采用代表年數據,計算評估目標的水平面年太陽總輻照量,按照GB/T31155-2014中4.2的劃分標準,
分為最豐富(A)、很豐富(B)、豐富(C)和一般(D)四個等級,劃分標準見表1。
表1太陽能資源豐富程度等級
分級閾值分級閾值
等級名稱等級符號
kW·h·m-2·a-1MJ·h·m-2·a-1
最豐富QY≥1750QY≥6300A
很豐富1400≤QY<17505040≤QY<6300B
豐富1050≤QY<14003780≤QY<5040C
一般QY<1050QY<3780D
注:QY表示水平面年太陽總輻照量,采用多年平均值(一般取30年平均)。
8.1.3穩定度等級
采用代表年數據,按照GB/T31155-2014中4.3的劃分標準,分為很穩定(A)、穩定(B)、一般(C)
和欠穩定(D)四個等級,劃分標準見表2。
表2穩定度等級
等級名稱分級閾值等級符號
很穩定Rw≥0.47A
穩定0.36≤Rw<0.47B
一般0.28≤Rw<0.36C
欠穩定Rw<0.28D
注:Rw表示總輻射穩定度,計算Rw時,首先計算總輻射各月平均日輻照量的多年平均值(一般取30年平均),然后
求最小值與最大值之比。計算方法按照附錄C中C.9中公式(C.30)執行。
8.1.4直射比等級
采用代表年數據,按照GB/T31155-2014中4.4的劃分標準,分為很高(A)、高(B)、中(C)和
低(D)四個等級,劃分標準見表3。
8
DB15/T577—2025
表3直射比等級
等級名稱分級閾值等級符號等級說明
很高RD≥0.6A直接輻射主導
高0.5≤RD<0.6B直接輻射較多
中0.35≤RD<0.5C散射輻射較多
低RD<0.35D散射輻射主導
注:RD表示直射比指標,計算RD時,首先計算水平面直接輻射和總輻射年輻照量的多年平均值(一般取30年平均),
然后求二者之比。計算方法按照附錄C中C.10中公式(C.32)執行。
8.1.5日峰值日照時數等級
采用代表年數據,計算評估目標的日峰值日照時數,進行發電能力評估,劃分標準見表4。
表4日峰值日照時數等級
發電能力等級名稱分級閾值(單位:小時)等級符號
最強TP>5.1A
很強4.8<TP≤5.1B
強3.8<TP≤4.8C
一般TP≤3.8D
注:TP表示日峰值日照時數,計算TP時,首先計算代表年的峰值日照時數(一般取30年平均),然后求代表年的平
均日峰值日照時數。TP值越大,說明一日可利用太陽能資源越多。
太陽能直接輻射資源等級
8.2.1劃分指標
采用年法向直接輻射輻照量、法向直接輻射穩定度和直射比作為太陽能直接輻射資源等級劃分指
標。
8.2.2年法向直接輻射輻照量等級
采用代表年數據,按照GB/T33677-2017中4.2的劃分標準,分為一類資源區(A)、二類資源區(B)、
三類資源區(C)和四類資源區(D)四個等級,劃分標準見表5。
注:法向直接輻射定義為在與太陽光線垂直的平面上接收到的直接輻射。
表5年法向直接輻射輻照量等級
分級閾值分級閾值
等級名稱等級符號
kW·h·m-2·a-1MJ·h·m-2·a-1
一類資源區DNR?????Y≥1700DNR?????Y≥6120A
二類資源區1400≤DNR?????Y<17005040≤DNR?????Y<6120B
三類資源區1000≤DNR?????Y<14003600≤DNR?????Y<5040C
四類資源區DNR?????Y<1000DNR?????Y<3600D
注:DNR?????Y表示年法向直接輻射輻照量,采用多年平均值(一般取30年平均)。
8.2.3法向直接輻射穩定度等級
9
DB15/T577—2025
采用代表年數據,按照GB/T33677-2017中4.3的劃分標準,分為很穩定(A)、穩定(B)、一般(C)
和欠穩定(D)四個等級,劃分標準見表6。
表6法向直接輻射穩定度等級
等級名稱分級閾值等級符號
很穩定Rwd≥0.7A
穩定0.5≤Rwd<0.7B
一般0.3≤Rwd<0.5C
欠穩定Rwd<0.3D
注:Rwd表示太陽直接輻射穩定度,計算Rwd時,首先計算多年平均(一般取30年平均)的各月平均日法向直接輻射輻
照量,然后求最小值與最大值之比。計算方法按照附錄C中C.9中公式(C.31)執行。
8.2.4直射比等級
應參照表3的劃分標準進行直射比等級劃分。
評估內容要求
8.3.1區域太陽能資源分布特征
分析評估目標所在區域太陽能資源總體分布特征及主要成因。
8.3.2日照時數和日照百分率變化特征
分析評估目標區域參證氣象站的日照時數和日照百分率年際變化和年變化特征。
8.3.3太陽能資源年際變化特征
利用近30年以上的長序列年值數據,分析太陽能資源各要素的年際變化特征,說明其總體變化趨勢
及其對當地太陽能資源開發利用的可能影響。
8.3.4太陽能資源年變化特征
8.3.4.1利用代表年逐月數據,分析太陽能資源各要素的年變化特征。
8.3.4.2評估目標區域如有現場實測數據,則應分析實測年太陽能資源各要素的年變化特征和逐日最
大輻照度的變化特征等。
8.3.5太陽能資源日變化特征
評估目標區域如有現場實測數據,則應利用短期實測數據中的分鐘值或小時值,分析太陽能資源各
要素日變化特征,說明不同天氣條件(晴天、多云、霧霾、沙塵、陰天、雨天等)下的輻照度隨天氣變
化的特征和強度。
8.3.6太陽能資源評價結論
8.3.6.1太陽能資源(總輻射)評價結論包括但不限于:
a)太陽能資源豐富程度;
b)水平面總輻射穩定度等級;
c)直射比等級;
d)日峰值日照時數等級。
10
DB15/T577—2025
8.3.6.2太陽能直接輻射資源評價結論包括但不限于:
a)年法向直接輻射輻照量等級;
b)法向直接輻射穩定度等級;
c)直射比等級。
8.3.6.3應針對太陽能資源的不同利用方式(如光伏發電、光熱發電),給出開發利用建議。
11
DB15/T577—2025
A
A
附錄A
(資料性)
重要參數列表
A.1總輻射日輻照量氣候學界限參考值
表A.1給出了各緯度帶最大可能的總輻射日輻照量。
表A.1總輻射日輻照量氣候學界限參考值
單位為兆焦每平方米
北緯(°)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900.00.00.214.030.736.633.318.13.30.00.00.0
850.00.01.014.330.636.132.918.44.30.00.00.0
800.00.02.915.130.135.432.218.76.00.60.00.0
750.00.85.616.429.534.431.019.48.21.90.00.0
700.02.28.518.428.833.029.920.510.63.80.70.0
651.03.911.320.428.732.129.526.213.36.11.90.3
602.56.113.922.529.232.230.023.515.88.53.61.6
554.48.716.424.330.232.830.825.218.111.05.73.0
506.811.518.726.031.133.331.726.820.213.68.15.6
459.414.521.627.431.933.632.128.322.214.410.98.2
4012.417.223.028.532.433.733.029.023.918.513.611.1
3515.019.624.829.432.633.633.130.125.420.616.013.7
3017.521.726.230.032.633.332.930.626.822.618.416.1
2519.823.627.330.332.232.832.530.727.924.420.618.4
2021.825.228.330.331.632.031.730.628.726.022.620.7
1523.726.629.130.130.830.930.830.329.427.224.422.6
1025.427.829.729.829.729.529.629.829.828.226.024.6
527.728.730.129.428.528.028.329.029.929.127.526.4
028.429.430.228.727.126.426.828.229.829.728.728.0
A.2內蒙古地區逐月的可照時數
表A.2給出了內蒙古各緯度帶逐月的可照時數。
12
DB15/T577—2025
表A.2內蒙古地區逐月可照時數表
單位為小時
北緯
月
36°40°42°44°46°48°50°52°54°56°
一月309.7299.4293.7287.8281.2274.0266.2257.6248.0237.1
二月(平)304.7299.6296.8293.7290.4286.8283.1276.5272.0266.5
二月(閏)315.6310.3307.4304.2300.8297.1293.2286.5281.8276.1
三月369.9369.3368.9368.5368.1367.8367.4366.2365.7365.1
四月392.4397.3399.9402.6405.6408.9412.5415.2419.3424.0
五月434.8444.4449.8455.5481.7468.5475.9484.5493.7504.1
六月435.2447.0453.6460.7468.4476.8486.2498.2510.2521.1
七月442.4453.5459.6466.1473.2480.9489.5501.4512.4524.9
八月416.9423.5427.3431.3435.5440.2445.3453.0459.3466.5
九月370.5371.8372.6373.4374.2375.1376.2379.9381.4383.0
十月347.9343.9341.8339.4336.9334.1331.3330.3327.0323.4
十一月306.7297.9293.1287.9282.4276.3269.7265.0257.2248.5
十二月301.2239.5283.0276.1268.5260.4251.4242.3231.1231.4
平年4432.34437.14440.14443.04446.14449.84454.74470.14477.34415.6
(閏年)4443.24447.84450.74453.04456.54460.14464.84480.14487.14525.2
A.3各月代表日及其赤緯角和下墊面的地表反照率
表A.3給出了各月代表日及其赤緯角。表A.4給出了典型下墊面的地表反照率參考值。
表A.3各月代表日及其赤緯角
月份代表日n(日期序號)(平年/閏年)δ(°)(平年/閏年)
1月17日17-21.1
2月15日46-13.3
3月16日75/76-2.5/-2.1
4月15日105/1069.1/9.5
5月15日135/13618.4/18.7
6月11日162/16322.9/23.0
13
DB15/T577—2025
表A.3各月代表日及其赤緯角(續)
月份代表日n(日期序號)(平年/閏年)δ(°)(平年/閏年)
7月17日198/19921.5/21.3
8月17日229/23014.0/13.7
9月16日259/2603.3/2.9
10月16日289/290-8.2/-8.6
11月15日319/320-18.0/-18.3
12月11日345/346-22.8/-22.9
表A.4典型下墊面的地表反照率
單位為百分比
雪雪水面水面
裸地沙漠草地森林
(緊、潔)(濕、臟)(太陽高度角>25°)(太陽高度角<25°)
10~2525~4615~2510~2075~9525~75<1010~70
1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下學期二年級語文教學競賽計劃
- 2025年四川省遂寧市物理高二第二學期期末預測試題含解析
- 跨學科指導教師進修情況范文
- 小學班主任教學反思能力培訓計劃
- 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藏羌文化與民俗》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福建對外經濟貿易職業技術學院《概車率論與數理統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第一學期期末監測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姜堰區2025屆八年級數學第一學期期末聯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河北省張家口市橋西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第一學期期末經典試題含解析
- 甘肅省慶陽市第九中學2025屆化學九上期末預測試題含解析
- 2025-2030中國轉輪除濕機行業前景動態及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 八年級上冊語文必背課文資料合集
- 針灸醫學的歷史回顧之古代名醫的針灸先例
- 【艾瑞咨詢】2024年中國健康管理行業研究報告494mb
- 年產xxx千件自行車配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DZ/T 0261-2014滑坡崩塌泥石流災害調查規范(1∶50 000)
- T/CQAP 3014-2024研究者發起的抗腫瘤體細胞臨床研究細胞制劑制備和質量控制規范
- 初中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現狀、問題與突破路徑探究
- 基層供銷社管理制度
- 農業供應鏈管理考試試題及答案
- 人行雨棚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