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體位擺放與轉移技術
一、概述
1.為了幫助患者早日生活自理,回歸家庭、社會,必須早日開展日常生活動作訓練,體
位擺放及轉移技術是ADL運動訓練的重要內容
2。訓練原則為:患者完全不能活動時,采取輔助方法;隨著活動能力的提高逐漸減
少輔助量,最終達完全自理
二、體位擺放
1.癱瘓肢體位置的擺放:為了防止發生壓瘡,預防肢體攣縮,減輕痙攣,維持良好血液循
環,應注意正確擺放患者的體位,且隔l—2h為患者翻身一次。
(1)脊椎損傷患者的肢體位置
1)仰臥位:頭下放置薄枕,將頭兩側固定(需要保持頸部過伸展的位時,在頸部墊上
圓枕)。肩胛、上肢、膝、踝下墊枕,用毛巾卷將腕關節保持在40。背伸位
2)側臥位:上側的上肢保持伸展位、下肢屈曲位,肢體下均墊長枕.背后用長枕靠住
以保持根U臥位(行顱骨奉引時,保持40。一60。側臥)
(2)偏癱患者的肢體位置擺放
1)仰臥位:患側肩胛和上肢下墊一長枕,手指伸展位,平放于枕上.長浴巾卷起墊在
大腿外側,防止下肢外展、外旋。膝下墊上毛巾卷,保持伸展微屈。
2)健側臥位:患側上肢伸展位,下肢取輕度屈曲位,放于長枕上。
3)患側臥位:患側上肢外展、伸展位,患側下肢輕度屈曲位放在床上,健側下肢向前
跨過患側放于長枕上,健側上肢放松,放在軀干上
三、轉移訓練
L概述
(1)定義:體位轉移是指人體從一種姿勢轉移到另一種姿勢的過程。
(2)目的:使癱瘓患者能夠獨立地完成各項日常生活活動.
(3)分類:一般分為獨立轉移、輔助轉移和被動轉移三大類。
1)獨立轉移:指患者獨自完成、不需他人幫助的轉移方法。
2)輔助轉移:指由治療師或護理人員協助的轉移方法.
3)被動轉移:即搬運,是指患者因癱瘓程度較重而不能對抗重力完成獨立轉移及輔
助轉移時完全由外力將患者整個抬起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分為人工搬運和機械
搬運。
(4)基本原則
1X獨立轉移
①水平轉移時,相互轉移的兩個平面間的高度應盡可能相等.
②相互轉移的兩個平面的物體應穩定.
③相互轉移的兩個平面應盡可能靠近。
④床墊和椅面應有一定的硬度。
⑤應當教會患者利用體重轉移。
⑥轉移時應注意安全。
⑦患者學習獨立轉移的時機要適當。
⑧有多種轉移方法可供選擇時,以最安全、最容易的方法為首選。
2)。輔助轉移
①輔助者與患者之間應互相信任。
②輔助者應熟知患者病情。
③轉移前輔助者必須準備好必要的設施與空間。
④輔助者需要相當的技巧而不能單獨依靠體力。
⑤輔助者必須穿防滑的鞋子或赤腳。
⑥輔助者的指令應簡單、明確。
⑦轉移過程中,輔助者應留意患者突然或不正常的動作,以避免意外發生。
⑧隨著患者功能的恢復,幫助應逐漸減少。
3)被動轉移
①患者應放松自己,對幫助者要有信心。
②搬運時患者應向前看,而不是向地板或向幫助者看
③搬運過程中患者應當保持轉移開始的姿勢,不再改
④若搬運過程需要兩個以上幫助者,則每一位都必須清楚地了解整個轉移程序及方向.
⑤利用機械搬運時,轉移前應檢查器械是否完全完好,并保證空間通暢,沒有障礙。
⑥轉移時不能增加患者的痛苦,不能影響或加重病情.
(5)體位轉移方法的選擇
1)患者能夠獨立轉移時則盡量不要幫助,能提供少量幫助時則不要提供大量幫助,而
被動轉移作為最后選擇的轉移方法。
2)患者殘疾較重或存在認知障礙時不要勉強訓練其獨立轉移活動。
3)轉移距離過遠時難以依靠一個人的幫助,轉移頻繁時不便使用升降機。
2.偏癱患者的體位轉移技術
(1)床上轉移活動
1).床上翻身:從仰臥位到患側臥位:患者仰臥,雙側靛、膝屈曲,雙上肢Bobath握
手伸肘,肩上舉約90°,健上肢帶動患上肢先擺向健側,再反方向擺向患側,以借擺動的慣
性翻向患側。
2)從仰臥位到健側臥位:患者仰臥,健足置于患足下方。雙手Bobath握手上舉后
向左、右兩側擺動,利用軀干的旋轉和上肢擺動的慣性向健側翻身。
(2)床上臥位動移
患者仰臥,健足置于患足下方;健手將患手固定在胸前,利用健下肢將患下肢抬起向一側
移動;用健足和肩支起臀部,同時將臀部移向同側;臀部側方移動完畢后,再將肩、頭向
同方向移動。
(3)由臥位到床邊坐位
1)獨立從健側坐起:③患者健側臥位,患腿跨過健腿。②用健側前臂支撐自己的體重,
頭、頸和軀干向上方側屈。③用健腿將患腿移到床緣下。④改用健手支撐,使軀干直立。
2)獨立從患側坐起:①患者患側臥位,用健手將患臂置于胸前,提供支撐點。②頭、
頸和軀干向上方側屈。③健腿跨過患腿,在健腿幫助下將雙腿置于床緣下。④用健側上肢橫
過胸前置于床面上支撐,側屈起身、坐直。
3)治療師輔助下坐起:
①患者側臥位,兩膝屈曲。
②治療師先將患者雙腿放于床邊,然后一手托著位于下方的腋下或肩部,另一手按著患
者位于上方的骨盆或兩膝后方,命令患者向上側屈頭部。
③治療師抬起下方的肩部,以骨盆為樞紐轉移成坐位。
(4).由床邊坐位到臥位
1)獨立從患側躺下:①患者坐于床邊,患手放在大腿上。健手從前方橫過身體,置于
患側嵌部旁邊的床面上.②患者將健腿置于患腿下方,并將其上抬到床上。③當雙腿放在床
上后,患者逐漸將患側身體放低,最后躺在床上。
2)獨立從健側躺下:患者坐于床邊,患手放在大腿上,健腿置于患腿后方。軀干向健
側傾斜,健側肘部支撐于床上,用健腿幫助患腿上抬到床上。當雙腿放在床上后,患者逐漸
將身體放低,最后躺在床上,并依靠健足和健肘支撐使臀部向后移動到床的中央。
3)治療師輔助躺下:①患者坐于床邊,患手放在大腿上,患腿置于健腿上。治療師站
在其患側(右側),用左上肢托住患者的頸部和肩部。②治療師微屈雙膝,將右手置于患者
的腿下,當患者從患側躺下時幫助其雙腿抬到床上。③治療師轉到床的另一側,將雙側前
臂置于患者的腰及大腿下方.患者用左足和左手用力向下支撐床面,同時治療師向床的中央
拉患者的靛部。調整好姿勢,取舒適的患側臥位。
(5)坐位與立位之間的轉移
1).獨立轉移:
由坐位到立位:①患者坐于床邊,雙足分開與肩同寬,兩足跟落后于兩膝,患足稍后,以
利負重及防止健側代償。②雙手Bobath握手,雙臂前伸。③軀干前傾,使重心前移,患側
下肢充分負重。④臀部商開床面,雙膝前移,雙腿同時用力慢慢站起,立位時雙腿同等負
重。
由立位到坐位:①患者背靠床站立,雙下肢平均負重,雙手Bobath握手,雙臂前伸。
②軀干前傾,同時保持脊柱伸直,兩膝前移,屈膝、屈骸.③慢慢向后、向下移動臀部和能
部,坐于床上.(從椅子或輪椅上站起和坐下的方法同上,但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椅子應結
實、牢固、椅面硬,具有一定的高度.高椅子比矮椅子易于站起,開始訓練時,應選擇高椅子。
②有扶手的椅子比較理想,有利于站起和坐下時的支撐。③輪椅應制動,腳踏板向兩側移
開.)
2).輔助轉移
由坐位到立位:①患者坐于床邊或椅子上,軀干盡量挺直,兩腳平放地上,患足稍偏后。
②患者Bobath握手伸肘,治療師站在患者偏癱側,面向患者,指引患者軀干充分前傾,髓
關節盡量屈曲,并注意引導患者體重向患腿移動.③治療師進一步引導患者將重心向前移到
足前掌部,一手放在患膝上重心轉移時幫助把患膝向前拉,另一手放在對側臀部幫助抬起體
重。④患者伸馥伸膝,抬臀離開床面后挺胸直立。⑤起立后患者雙下肢應對稱負重,治療
師可繼續用膝頂住患膝以防"打軟”。
由立位到坐位:與上述順序相反。(注意:①無論是站起還是坐下,患者必須學會向前
傾斜軀干,保持脊柱伸直。患者必須學會兩側臀部和下肢平均承重。②治療師向下壓患者的
患膝(向足跟方向),鼓勵患者站立時兩腿充分負重.③治療師應教會患者在完全伸膝前將
重心充分前移.)
(6)床與輪椅之間的轉移
1).獨立由床到輪椅的轉移:①患者坐在床邊,雙足平放于地面上。輪椅置于患者健
側,與床成45。角,制動,卸下近床側扶手,移開近床側腳踏板.②患者健手支撐于輪椅遠
側扶手,患手支撐于床上,患足位于健足稍后方.③患者向前傾斜軀干,健手用力支撐,抬
起臀部,以雙足為支點旋轉身體直至背靠輪椅.④確信雙腿后側貼近輪椅后正對輪椅坐下.
2X輔助下由床到輪椅的轉移?方法1
①同上①。②治療師面向患者站立,雙膝微屈,腰背挺直,雙足放在患足兩邊,用自
己的膝部在前面抵住患膝,防止患膝倒向外側。③治療師一手從患者腋下穿過置于患者患
側肩胛上,并將患側前臂放在自己的肩上,抓住肩胛骨的內緣,另一上肢托住患者健上肢,使
其軀干向前傾.然后將患者的重心前移至其腳上,直至患者的臀部離開床面。④治療師引導
患者轉身坐于輪椅上.
3).輔助下由床到輪椅的轉移?方法2
①同上①。②治療師站在患者癱瘓側,面向患者,用同側手穿拇握法握住患手,另一手
托住患側肘部。③患者患足位于健足稍后方,健手支撐于輪椅遠側扶手,同時患手拉住治療師
的手站起。然后以雙足為支點轉動身體直至背靠輪椅。④治療師向前傾斜身體,并半蹲,
幫助患者臀部向后、向下移動慢慢坐于輪椅中.
(7)輪椅與坐廁之間的轉移
1).獨立由輪椅到坐廁的轉移:①患者驅動輪椅正面接近坐廁,制動,移開腳踏板。
雙手支撐于輪椅扶手站起。②先將健手移到對側坐廁旁的對角線上的扶欄上,然后健腿向前
邁一步,健側上下肢同時支撐,向后轉身,背向坐廁。③將患手置于輪椅另一邊扶手上,然后
再移到坐廁旁的另一側扶欄上。④脫下褲子,然后坐下。
2).輔助下由輪椅到坐廁的轉移:①患者坐于輪椅中,正面接近坐廁,制動,移開腳
踏板。輪椅與坐廁之間留有一定空間,以利治療師活動。治療師站在患者癱瘓側,面向患
者,同側手穿拇握法握住患手,另一手托住患側肘部.②患者健手支撐于輪椅扶手,同時患手
拉住治療師的手站起。然后患者將健手移到坐廁旁的扶欄上。③治療師和患者同時移動雙
足向后轉身,直到患者雙腿的后側貼近坐廁.④脫下褲子,治療師協助患者臀部向后、向下移
動坐于坐廁上。
(8)進出浴盆
1).獨立的由坐位進出浴盆:①患者坐在靠近浴盆邊并與之成45。角的輪椅上,健側鄰
近浴盆。輪椅與浴盆之間留有一定空間,以便放置浴板。制動輪椅,卸下近浴盆側扶手,
移開腳踏板,雙足平放于地面.浴盆中注滿水,然后脫下衣褲。②患者健手支撐于浴板,患
手支撐于輪椅扶手,同時用力撐起上身,以下肢為支點轉動身體,直至雙腿后側碰到浴板,
先將患手移動浴板一端,然后向下坐到浴板上.③患者將兩腿先后跨進浴盆,然后移到浴盆
中央上方坐好。④患者將身體放入浴盆中。
2).輔助下由坐位進出浴盆:①同上①.②治療師站在患者癱瘓側,面向患者,用同側
手
穿拇握住患手,另一手托住患側肘部.③患者健手支撐于浴板,同時患手拉住治療師的手
站起。患者以下肢為支點轉動身體,直至雙腿后側碰到浴板,然后向下坐到浴板上.④患者
自行將健腿跨進浴盆,治療師幫助把患腿放入浴盆。然后移到浴盆中央上方坐好.
3.四肢癱與截癱患者的體位轉移技術
(1)床上翻身
1)C6完全性損傷患者急性期全輔助下從仰臥位到俯臥位翻身
①將床單卷起,至患者體側,一人固定住患者頭部
②聽號令一起將患者移向一側,將翻向側上肢外展
③聽號令一起將患者翻向一側,在背后、頭、雙上肢、雙下肢間墊上枕頭
2)床上翻身:C6完全性損傷患者獨立從仰臥位到俯臥位翻身(向右側翻身)
?C6完全性損傷患者缺乏伸肘、屈腕能力,手功能喪失,軀干和下肢完全麻痹。患者
只能利用上肢甩動引起的慣性,將頭頸、肩胛帶的旋轉力通過軀干、骨盆傳到下肢完成翻
身動作。C7完全性損傷患者由于肱三頭肌有神經支配,故較C6損傷患者容易完成翻身動
作.
②其步驟為:①患者仰臥,頭、肩屈曲,雙上肢伸展上舉、對稱性擺動,產生鐘擺樣運
動。向左側甩動,使右上肢越過身體左側,以獲得下一步向右翻轉所需的動力。②再屈曲
頭、肩,雙上肢迅速從左側甩向右側。③借助于上肢甩動的慣性使軀干和下肢翻成俯臥位。
④將左前臂支撐于床面并承重,右肩進一步后拉,使兩側前臂同等負重。⑤將雙上肢置于
身體兩側。
3)胸、腰段脊髓損傷的截癱患者的翻身訓練
同上翻身方法或直接利用肘部和手的支撐向一側翻身。
4)四肢癱患者輔助下從仰臥位到側臥位的翻身動作(向右側翻身)
患者仰臥,治療師立于患者的左側,幫助患者將左上肢橫過胸前,將左下肢跨過右下肢,
左足置于右側床面。治療師一只手置于患者左側腰下,另一只手置于患者左側醒部下方,
腹部抵住床沿作為支撐點,用力推動患者眼部向上,使患者右側臥。最后幫助患者調整好
臥姿。
(2)臥位與坐位之間的轉換
1)由仰臥位坐起:
C6完全性損傷患者獨立由仰臥位坐起:①患者仰臥,上舉雙臂,用力左右擺動軀干,
利用慣性將右上肢甩過身體左側,翻向左側。②先用左肘支撐床面,然后變成雙肘支撐,抬
起上身.③將體重移到右肘上,然后將左肘移近軀干。④保持頭、肩前屈,將右上肢撤回身
體右側,并用雙肘支撐保持平衡.⑤再將身體轉向左肘支撐,同時外旋右上肢,在身體后伸展,
右手支撐床面。⑥調整身體位置使重心向右上肢轉移,同樣外旋左上肢,在身體后伸展,用左
手支撐床面。⑦慢慢交替將雙手向前移動,直至體重移到雙下肢上,完成坐起動作。
2)胸、腰段脊髓損傷的截癱患者獨立由仰臥位坐起:患者利用向兩側翻身,完成雙肘
支撐,再將身體重心左右交替變換,同時變成手支撐,完成坐起動作。
3)C6完全性損傷患者利用上方吊環由仰臥位坐起:①患者仰臥,用右腕勾住上方吊
環.②向吊環方向拉動身體,并依靠左肘支撐體重.③在吊環內屈曲右肘關節,并承重,同時
將左肘移近軀干.④用左肘支撐體重,右上肢在外旋上舉位屈曲,右腕抵住吊環鏈條。⑤用
右上肢承重,左上肢在身體后側外旋并伸肘支撐床面。⑥體重移至左上肢,右上肢從吊環
中取下,在身體后方外旋伸肘支撐于床面。⑦交替向前移動雙手,直到軀干直立、上下肢承
3)由坐位下
C6完全性損傷患者獨立由坐位躺下:①患者在床上取長坐位,雙手在髓后支撐,保持
頭、肩向前屈曲。②身體向右后側傾倒,用右肘承重。③屈曲左上肢,將一半體重轉移
至左肘。④仍然保持頭、肩屈曲,交替伸直上肢直到躺平。
4)胸、腰段脊髓損傷的截癱患者獨立由坐位躺下:與由仰臥位坐起的方法順序相反.
(3)床上直腿坐位(即長坐位)移動
床上直腿坐位(長坐位)是指脊髓損傷患者在床上取屈璇、伸膝的坐位方式。
以C6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直腿坐位移動為例,因該類患者肱三頭肌癱瘓,缺乏伸肘
能力,轉移較為困難。而截癱患者雙上肢功能正常,較易完成床上長坐位移動。
1).支撐向前方移動:①患者取長坐位,雙下肢外旋,膝關節放松。頭、肩、軀干充
分向前屈曲,頭超過膝關節,使重心線落在璇關節前方,以維持長坐位平衡。雙手靠近身體,
在瞅關節稍前一點的位置支撐。因肱三頭肌麻痹,應外旋肩關節,前臂旋后,以保持肘關
節穩定伸展。②雙手用力支撐上抬臀部。③保持頭、軀干向前屈曲,使臀部向前移動。
2).支撐向側方移動(向左移動):①患者取長坐位,右手半握拳置于床面,緊靠臀
部。左手放在與右手同一水平而離臀部約30cm的地方,肘伸展,前臂旋后或中立位。②
軀干前屈使頭超過膝部,上抬臀部,同時頭和肩轉向右側,帶動左肩向前移動、右肩向后
移動.因背闊肌有神經支配,可拉動骨盆移向左手處。③用上肢將雙腿位置擺正。
(4)不同平面之間轉移動作訓練
1).床與輪椅之間的轉移
獨立轉移:①從輪椅到床的側方成角轉移(從右側轉移):輪椅右側靠近床,與床成20°
~30c角,制動,移開右側腳踏板.患者在輪椅中先將臀部向前移動,右手支撐床面,左手支撐
輪椅扶手,同時撐起臀部并向前、向右側方移動到床上。②從輪椅到床的側方平行轉移(左
側身體靠床):輪椅與床平行,制動;卸下近床側扶手,患者將雙腿抬上床;軀干向床緣方
向前傾,將右腿交叉置于左腿上,應用側方支撐移動的方法,左手支撐于床上,右手支撐
于輪椅扶手上,頭和軀干前屈,雙手支撐抬起臀部并向床移動。③從輪椅到床的正面轉移:
輪椅正面靠近床,其間距離約為30cm,以供抬腿之用,然后制動。四肢癱患者軀干控制
能力差,需用右前臂勾住輪椅把手以保持平衡。將左腕置于右膝下,通過屈肘動作,將右下
肢抬起,放到床上。用同樣方法將左下肢放到床上。打開輪椅手閘,向前推動輪椅緊貼床
緣,再關閉手閘。雙手扶住輪椅扶手向上撐起,同時向前移動坐于床上,此過程中要保持頭
和軀干屈曲。
④利用滑板由輪椅向床的側方平行轉移:輪椅與床平行靠近,制動,卸下靠床側扶手,
將雙下肢抬到床上;將滑板架在輪椅和床之間,滑板的一端插入患者臀下;患者一手支撐于
置于輪椅坐墊上的滑板一端,另一手支撐于置于床墊上的滑板一端,抬起上身,將臀部通過
滑板移至床上;然后撤去滑板。
⑤利用滑板由輪椅向床的后方轉移:輪椅從后方靠近床沿,制動,拉下輪椅靠背上的
拉練或卸下靠背;在輪椅與床之間架上滑板,滑板的一端插入患者臀下并固定好;患者用雙
手支撐于床面將身體抬起,向后移動坐于床上;再用雙手將下肢抬起移至床上并擺正;最后
撤除滑板。
⑥利用上方吊環由輪椅向床的轉移(左側身體床):輪椅從左側平行靠近床,制動,
卸下靠床側扶手;先將雙腿移到床上,再將左手伸入上方吊環,右手支撐于輪椅扶手;在右手
用力撐起的同時,左手腕或前臂向下拉住吊環,臀部提起,向床上轉移.
2)一人轉移四肢癱患者:患者坐在輪椅中,雙足平放于地面上.治療師面向患者,采用
骸膝屈曲、腰背伸直的半蹲位,用自己的雙腳和雙膝抵住患者的雙腳和雙膝的外側,雙手抱
住患者的臀部,同時患者軀干向前傾,將下頒抵在治療師的一側肩部。然后治療師用力將
患者向上提起,呈站立位后,再向床邊轉動。治療師左手仍扶住患者臀部,右手向上移動至
其肩胛骨部位以穩定軀干,同時控制住患者的膝關節,屈曲其髓關節,將其臀部輕輕放到
床上。
(5).輪椅與椅之間的轉移
C7及以下脊髓損傷患者可獨立完成由輪椅向椅的轉移.
1)獨立的由輪椅向椅的成角轉移:首先制動輪椅,椅子固定牢靠,兩椅互成60。角,
卸下輪椅近椅子一側扶手。患者盡量坐于輪椅的前沿,將雙足平放于地面上.患者一手扶于
椅子的遠側角,另一手扶于輪椅的扶手上,手足同時用力將臀部抬起并向側方移至清子上.
最后調整好坐姿.
2)獨立的由并列的輪椅到椅的轉移:除將兩椅并列放置外,其余與上同。
3)獨立的利用滑板由輪椅到椅的側方轉移:輪椅與椅子盡可能靠近并列,兩椅的前沿
平齊。卸下輪椅近椅子一側扶手,在兩椅間架上滑板.先將雙足移向椅子,然后一手支撐于
輪椅的椅座,另一手支撐在椅子的遠側。雙手及雙足同時用力,通過支撐動作將軀干抬起移于
椅子并坐下。最后擺正雙腿位置并抽去滑板.
4)獨立由輪椅到椅的正面轉移:將輪椅與椅子正面對置,使兩椅前沿平齊。輪椅制動,
椅子穩定放置,使雙足平放于地面上.患者一手支撐于椅子坐板的遠側,另一手支撐于輪椅
坐板的近側,軀干略前傾,手足同時用力將臀部抬起移向椅子,轉身坐于椅子上.將雙腿
移至椅子正前面,擺正體位。
5)由輪椅到椅的輔助轉移:多用于四肢癱患者的轉移.首先幫助患者站立,然后幫助患
者轉移。其具體步驟基本同前述的由一人從輪椅到床轉移四肢癱患者方法.
(6)輪椅與坐廁之間的轉移
基本條件:①衛生間的門應足夠寬,沒有門檻,以方便輪椅出入;②衛生間應較大,
能允許輪椅有一些活動空間;③坐廁應穩定,旁邊的墻上應安裝有安全扶手;④僅C7及以
下脊髓損傷患者可獨立完成此種轉移。
1)獨立的由輪椅到坐廁的側方轉移(從右側轉移):轉移前應先脫褲子.步驟:①輪椅
與坐廁成45。角,雙足平放于地面上。卸下輪椅右側扶手。②將左手置于輪椅左側扶手,右
手置于坐廁旁邊墻上的扶手上,支撐上抬軀干并向右側轉身.③將左手移到輪椅的右側大輪
上,右手支撐于墻上的扶手,進一步上抬軀干并向后移動坐于坐廁上。
2)獨立的由輪椅到坐廁的正面轉移:將輪椅直對坐廁,患者兩腿分開,像騎馬一樣瞪在坐
廁上.
3)獨立的由輪椅到坐廁的后方轉移:患者嶇動輪椅從后方靠近坐廁,拉下輪椅靠背上
的拉練,一手置于坐廁旁邊墻上的扶手上,另一手置于坐廁的坐墊上,向上撐起并向后移
動坐于坐廁上。
4)輔助下由輪椅到坐廁的正面轉移:①輪椅正面接近坐廁,制動,移開腳踏板。輪椅與
坐廁之間留有一定空間,以利治療師活動。治療師協助患者坐于輪椅邊沿,半蹲,雙足置于
患者雙足外側,用自己的雙膝、雙足抵住患者的雙膝、雙足。然后治療師雙手從患者腋下
穿過扶住其肩胛骨.患者雙上肢抱住治療師肩部。②治療師雙腿用力幫助患者站起(患者
協同用力)。③以雙下肢為支點,治療師幫助患者緩慢向后轉④當患者雙腿的后方貼近坐
廁后,治療師左手仍扶住患者肩胛骨,右手脫下患者褲子,然后向后、向下推壓患者髓部,使
患者坐于坐廁上。
(7)輪椅與浴盆之間的轉移
因迸出浴盆需要患者的上肢有較大的支撐力量,故只有C7及以下損傷的患者才可獨
立完成由輪椅向浴盆的轉移.注意轉移前浴盆應注滿水,離開前排空水;浴盆底部必須放置
防滑墊;浴盆周圍的墻上必須安裝安全扶手。
1)獨立的由輪椅到浴盆的一端轉移:①患者驅動輪椅接近浴盆一端,與浴盆有一定距離
鎖住輪椅,以便雙腳能上抬夠到浴盆。②用上肢幫助上抬雙腿置于浴盆的邊沿上,移開腳
踏板.③H開手閘,驅動輪椅直到輪椅完全貼近浴盆。④患者右手置于浴盆邊沿,左手置于輪
椅左側扶手上,在輪椅中上抬臀部向前移動,雙腿滑入浴盆中。⑤將左手移到浴盆邊沿上,
雙手支撐,軀干充分屈曲.⑥保持軀干屈曲,雙手沿著浴盆邊沿向前移動,先上抬軀干越過邊
沿,然后將身體放低進入浴盆中。
2)獨立的由輪椅到浴盆的側方轉移(從右側轉移):①輪椅從右側接近浴盆,與浴盆成
3(F角。卸下輪椅右側扶手,移開右側腳踏板,制動.②用雙上肢幫助將雙腿上抬置于浴盆中。
③屈曲軀干,右手置于浴盆遠側邊沿,左手置于浴盆近側邊沿,雙手用力支撐上抬軀干越過
浴盆邊沿。④進一步支撐并轉動身體面向浴盆一端,慢慢放低身體進入浴盆中。
3)輔助下由輪椅到浴盆的側面轉移:①輪椅從側面接近浴盆,制動,移開腳踏板。治
療師幫助患者脫下衣褲,半蹲,雙足置于患者雙足外側,用自己的雙膝、雙足抵住患者的雙
膝、雙足,以免患者膝、足向前滑及屈曲.然后治療師雙手從患者腋下穿過扶住其肩胛部。患
者雙上肢抱住治療師肩部。②治療師雙腿用力幫助患者站起(患者協同用力1③以雙下肢
為支點,治療師幫助患者緩慢向后轉身。④當患者雙腿的后側貼近浴板后,治療師幫助患者
坐于浴板上。治療師協助患者將雙腿放進浴盆,然后幫助患者坐到浴板中間。
(8)輪椅與地板之間的轉移:以T11完全性損傷患者為例。
1)獨立的由輪椅到地板的轉移:①制動輪椅,卸下扶手。②將雙足放到地板上,移開
腳踏板。患者左手支撐于輪椅靠背,右手支撐于輪椅大輪,抬起上身,左手將輪椅坐墊
拉出。③將膝關節伸直,將坐墊置于兩前輪之間的地板上。④雙手支撐于輪椅坐位前方以
上抬軀干,并將臀部向前滑動越過輪椅的前沿。⑤逐漸放低重心坐到置于地板上的坐墊上。
2)獨立的由地板到輪椅的轉移:①患者背向輪椅坐在地板上的輪椅坐墊上,制動輪椅。
患者兩手支撐于輪椅坐位前緣,或重新安好腳踏板,將雙手置于腳踏板頂端以支撐。②用
力支撐上抬軀干,注意頭、頸要伸展.③收縮腹肌,下降肩部,向后拉骨盆坐到輪椅上。用手
將雙腿上抬放于腳踏板上。④將輪椅坐墊對折,置于大輪和嵌部之間的輪椅扶手上,患者
雙手支撐于大輪上上抬身體,坐墊彈向臀下。
4.腦癱患兒的體位轉移技術
(1)腦癱患兒體位轉移技術
1)從臥位坐起患兒俯臥或仰臥位,治療師一手扶住其胸部或背部,一手轉動其髓
部成側臥位,然后向下向后按嵌部,使患兒能用一側上肢支撐身體坐起.
2)從坐位站起①患兒坐在椅子上,治療師面向患兒,將其雙腳平放于地面上。②治
療師一手按住患兒膝部,使其身體向前傾,另一手放在患兒臀部稍稍向上托起。③當患兒臀
部抬離椅面時,治療師扶住患兒肘部,保持其身體向前傾,并幫助患兒伸直眼部站立。④患
兒站起后,治療師扶著患兒胸部和膝部,避免其向后傾倒。
3)從跪位站起①患兒先由雙膝跪位變為單膝跪位:治療師跪坐于患兒身后,固定一
側下肢,使患兒重心轉向固定的一側下肢,抬起一側下肢使該側足平放于地板上,成單跪位。
②治療師幫助患兒身體前傾,并把重心移至前腿。③治療師一手扶著患兒下胸部幫助站立。
④站立后,治療師一手固定雙膝,另一手固定腰髓部,保持璇部伸直,并使重心前移,
保持平衡.
(2)腦癱患兒的抱法
1).基本原則:①懷抱患兒時要注意抑制其異常姿勢、保持良好姿勢。②將患兒從床
上抱起和放回床上時應注意抑制異常姿勢反射,而不是強化之。③懷抱患兒應使之感覺舒適
和安全。④頭控制差而雙手能抓握的患兒,可令其雙手抓住抱者的衣服,環搭抱者的頸、肩
部,并且不要把這種患兒背在背后,這樣會使他的頭部后仰或傾倒。⑤懷抱患兒時,應盡
量避免其面部靠近抱者胸前,要讓患兒能觀察周圍環境.⑥盡量讓患兒學習控制自己身體的
方法。
2)不同類型腦癱患兒扶抱方法:①高張型(痙攣型)患兒的抱法:家長一手托住患兒
臀部,一手扶住肩背部,將患兒豎直抱在懷里,將其兩腿分開,分別摘置在家長兩側璇部或
一側嵌部前后側,從而達到牽張下肢內收肌痙攣的目的。②低張型(軟癱型)患兒的抱法:
要使患兒頭、軀干豎直,家長一手托住患兒臀部,使其背部依靠在家長胸前,以防患兒日后
發生脊柱后突或側彎畸形,也有利于訓練患兒的正確的軀干豎直姿勢。
高張型低張型
5.被動轉移技術
(1)人工搬運
1).標準式或椅式搬運法患者坐直,雙臂伸展。兩位治療師分別立于患者兩側,面
向患者背側,兩腿分開,髓、膝微屈,頭與腰背伸直,用肩抵住患者側胸壁,患者上肢落在幫
助者后背上。兩幫助者一手通過患者股后部互握對方之腕,另一手置于患者背部,保持搬運
時患者的軀干正直,然后兩人同時伸直腰腿將患者抬起。
2).穿臂搬運法患者直坐,雙前臂在前面交互互握。一治療師站在患者椅或床的后
面,身體貼近他的背部,兩手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中生物學SSI教學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實踐研究
- 數據中心機柜的隔震性能研究
- 大型活動安保培訓
- 有害物質基礎知識培訓
- 預防兒童性侵課件
- 核心領導力培訓
- 音樂課件的技能與技巧
- 音樂說課課件《梁祝》
- 市政污水管網改造項目節能評估報告(模板)
- 2025年電子用高純氣體項目建議書
- 2025年公共衛生設施建設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與風險控制報告
- 光纖通信-08-光波分復用課件
- T-CHTS 20023-2022 公路中央分隔帶開口鋼管預應力索護欄
- 2024年廣東省徐聞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教師崗筆試題帶答案
- 2025年高考作文備考之模擬名題解析及范文:慎獨
- 進氣系統課程講解
- 合并呼吸系統疾患病人手術的麻醉指南
- 跨學科實踐調研橋梁建筑中的力平衡-滬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教學課件
- 鋼筋工培訓課件
- 預防住院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的集束化護理措施課件
- 云南省保山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地理 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