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 單元復習課件_第1頁
第三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 單元復習課件_第2頁
第三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 單元復習課件_第3頁
第三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 單元復習課件_第4頁
第三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 單元復習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九下

第三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

第8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9課

列寧與十月革命

第10課

《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

第11課

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第12課

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一、年代尺串歷史【世界現代史】第三單元: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第8課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1918年1.三國同盟、三國協約的性質?

影響?

2.一戰的時間?爆發的原因有哪些?

3.一戰導火索是什么?爆發的標志?轉折性戰役?4.一戰的戰爭性質是什么?特點?影響?帝國主義軍事侵略集團

擴軍備戰,導致一戰爆發原因:①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帝國主義之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根本原因)

②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和對抗導火索:薩拉熱窩事件

爆發: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轉折:凡爾登戰役被譽為“絞肉機、地獄、屠場”性質:西方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特點:時間長、范圍廣、破壞性大影響:①對歐洲:削弱了歐洲的力量,動搖了歐洲的優勢地位。②對殖民地:進一步促進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③對科學技術: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④對世界: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和巨大經濟損失,是人類歷史上一次規??涨暗膽馉帯6?、基礎知識記憶第9課列寧與十月革命1.十月革命的背景?2.十月革命的時間?性質?特點?3.十月革命建立的政權,其鞏固措施?4.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是什么?背景: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緩慢根本原因;②一戰激化了國內矛盾;③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建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④列寧正確的理論指導1917年11月(俄歷十月)性質: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

特點:中心城市暴動,武裝奪取政權蘇維埃政權

措施:退出一戰、經濟上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①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②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爭③為中國送來馬克思列寧主義,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④社會主義由理想變為現實,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制度并存。溫故知新第10課《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1.巴黎和會召開的時間?地點?操縱國?針對?主要內容?實質?2.巴黎和會的召開帶來什么影響?3.華盛頓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主導國家?目的?

4.華盛頓會議簽訂的條約?主要針對哪個國家?此條約的影響?5.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的召開后形成了哪一體系?哪一次大戰后形成的?評價這一體系?

1919年1月6月

法國巴黎凡爾賽宮

操縱國:英、法、美

針對德國主要內容:①協約國與德國簽訂《凡爾賽條約》

實質: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①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戰勝國在歐洲、西亞、北非的國際新秩序。②在中國引發了五四運動,中國代表拒絕在條約上簽字。③1920年建立國際聯盟(1946年解散),實質上是應發操縱下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工具1921—1922

美國華盛頓

美國

目的:調整帝國主義國家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矛盾《九國公約》

針對:中國影響:①實現了美國長期追求的門戶開放等目的;②使日本獨霸中國的企圖未能實現,維持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第一次世界大戰積極性: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對穩定世界局勢起到了一定作用局限性: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不可能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反而加劇了各國之間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也為二戰爆發埋下了隱患。第11課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1.新經濟政策實行的背景?時間?領導人?實質?作用?2.蘇聯工業化誰提出的?提出時間?特點?作用?3.斯大林在農業方面的措施?

4.蘇聯模式/斯大林模式確立的時間?主要特征?評價?背景:三年國內戰爭期間實行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不能滿足生產發展需求。時間:1921年

領導人:列寧實質: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是一次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革作用:從蘇俄的國情出發,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

斯大林

1925年

特點:優先發展重工業

,實行兩個五年計劃(1928—1937年)作用:蘇聯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工業國。農業集體化確立:1936年蘇聯公布了新憲法。主要特征: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評價:積極性: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促進了蘇聯經濟的迅速發展,也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顯示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局限性:由于沒有尊重經濟規律,蘇聯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體制障礙第12課

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

1.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主要涉及哪些國家?發生在哪一次戰爭之后?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意義?3.埃及華夫脫運動結果?影響?4.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的影響?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甘地(資產階級)

埃及——華夫脫運動——扎格魯爾(資產階級)

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資產階級)

時間:第一次世界大戰后(20世紀初)動員了廣大群眾,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英國政府被迫有條件的承認埃及獨立,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鞏固了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為墨西哥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1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12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單元知識線索:本單元講述一戰及一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的調整、社會主義國家、亞非拉被殖民地區的發展。經過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形成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因為1914年薩拉熱窩事件,同盟國與協約國挑起一戰。一戰激化了俄國社會矛盾,1917年爆發十月革命,新成立的國家蘇俄開始向社會主義發展,分別在列寧時期和斯大林時期探索建設社會主義(列寧經濟上推行新經濟政策,政治上成立蘇聯;斯大林經濟上實行兩個五年計劃,推行工業化、農業集體化,政治上通過1936年新憲法,形成蘇聯模式)。一戰后,西方世界召開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簽訂《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等一系列文件,形成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統治的新秩序,即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受一戰和戰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影響,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如印度爆發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中國的五四運動,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沖擊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三、圖示構建聯系(1)理解“世界現代史”

世界現代史,主要敘述20世紀初以來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進程。進入20世紀以來,世界日益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構成了世界各國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競爭的復雜局面,完整意義的世界歷史形成。世界現代史分為三個階段:一戰及一戰后的歷史、

二戰及二戰后的歷史、

冷戰及冷戰后的歷史。

四個方面的發展:國際關系、

資本主義世界發展、

社會主義國家發展、

亞非拉地區發展。四、理解知識內涵(2)對薩拉熱窩事件的認識①薩拉熱窩事件是一戰的導火線。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普熱愛自己的國家,反抗侵略是正義之舉,但他的個人行為引起更大的沖突——奧匈帝國借機挑起戰爭,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由此可見他的這種行為方式容易造成社會恐慌,加劇矛盾,因此不值得提倡。②在維護民族利益的同時,要避免采取偏激行為,以免對世界和平造成威脅。③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矛盾,可以通過協商或一些國際機構解決。(3)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中國的影響①西方列強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獲得發展,出現“短暫的春天”。②日本借口對德宣戰,出兵山東,引發山東問題。③北洋政府對德宣戰,成為戰勝國,戰后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引發了五四運動。④一戰期間十月革命爆發,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對西方資本主義產生懷疑,開始將學習的對象轉向蘇俄,宣傳馬克思主義。(4)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不能持久的原因及崩潰標志①不能持久的原因:第一,它加深了戰敗國與戰勝國之間的矛盾。第二,它造成戰勝國之間矛盾尖銳。分贓不均使戰勝國之間矛盾重重。第三,建立在瓜分掠奪的基礎之上的,受到被瓜分被奴役地區人民的反抗。綜上所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戰勝國強加給戰敗國和被壓迫民族的,是戰勝國之間矛盾暫時妥協的產物。隨著新的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出現和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最終瓦解。②凡爾賽體系崩潰過程:1933年希特勒上臺后,進行一系列擴軍備戰,打破了凡爾賽體系。1939年,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凡爾賽體系最終崩潰。③華盛頓體系崩潰過程: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打破了華盛頓體系,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華盛頓體系徹底崩潰。(5)評價列寧在俄國革命和建設中的貢獻主要事跡:①1917年11月,領導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即十月革命),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蘇維埃政府。②使俄國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領導3年斗爭,鞏固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③1921年領導實施新經濟政策,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穩步發展。④1922年領導建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即蘇聯),壯大了社會主義力量。評價:列寧是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家,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建立者。他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的實事求是和勇于創新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6)一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革命運動高漲的背景及特點背景:主要是受一戰和一戰后西方殖民的影響(也有受到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一戰后,國際新格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形成,戰勝國在20世紀初對世界進行的重新瓜分,許多落后的弱國深陷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泥潭,于是亞非拉民族民主革命運動高漲。目的: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事件:在上述背景下發生的事件有“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華夫脫運動、中國五四運動”。中國辛亥革命和1910年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也是屬于這一范疇,但是時間上是發生在一戰前,具體背景有所不同。影響:打擊了西方殖民力量,為以后的民族民主運動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7)識別易錯點①推翻了沙皇統治的是二月革命,不是十月革命。②十月革命發生在一戰期間,十月革命后蘇俄退出一戰。③《凡爾賽條約》沒有簽字的國家有中國和美國。④新經濟政策執行到1929年結束,兩個五年計劃是從1928年開始的。⑤俄國、蘇俄、蘇聯名稱的區別:1917年十月革命前是沙俄,也稱俄國;1917年十月革命后至1922年底,是蘇維埃俄國,簡稱蘇俄;1922年底至1991年是蘇聯;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政治遺產,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1.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的比較五、綜合比較認識比較項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時間、地點1919年,巴黎1921—1922年,華盛頓目的、影響確立了帝國主義在西亞、歐洲、非洲統治的新秩序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新秩序對中國影響將原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引發了中國的五四運動,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使日本獨霸中國的企圖未能實現,維持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不同點建立在一戰后對戰敗國制裁的基礎上調整戰勝國之間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矛盾相同點(1)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本質上是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會議。(2)都由少數帝國主義國家操縱(巴黎和會是美、英、法三國操縱,華盛頓會議是美國主導)并充滿矛盾和斗爭。(3)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4)涉及中國問題并侵犯中國主權2.《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的比較比較項《凡爾賽條約》《九國公約》場合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對象是戰勝國針對德國等戰敗國簽訂的條約是戰勝國針對中國問題而簽署的條約影響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的統治秩序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新秩序;為美國在中國擴張提供方便對中國影響無視中國合理要求,把原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激起中國五四運動,中國代表拒絕在條約上簽字使中國又回復到幾個列強共同支配的局面認識“弱國無外交”,要努力提高綜合國力3.俄國十月革命與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比較都是革命方式,前者是社會主義革命,開啟了社會主義時代的發展;后者是資產階級革命,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4.近現代史上改變俄國社會性質的事件(1)1861年改革,俄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2)1917年十月革命,俄國建立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3)1991年蘇聯解體,由社會主義國家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5.新經濟政策與其他改革的比較(1)蘇俄新經濟政策與美國羅斯福新政、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相比較:都體現了立足國情、大膽創新的精神,都是在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不觸動社會制度的前提下改革,促進了經濟的恢復與發展。(2)俄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俄國改革: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改革;促進經濟發展蘇俄改革:蘇俄新經濟政策;促進經濟發展蘇聯改革:赫魯曉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3)新經濟政策對中國的啟示:建設國家要從本國國情出發,實事求是,采取恰當的政策、措施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大膽改變不合理的生產關系,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要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6.對比中蘇兩國革命與建設之路項目俄國(蘇聯)中國革命采取城市武裝起義,首先占領首都彼得格勒,然后擴展到其他城市和廣大農村。因為俄國是資本主義國家,城市工人集中、近代工業和交通也較發達俄國中心城市暴動的革命影響了中國的革命活動,如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失敗后,最終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為起點,中國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之路確立,并在實踐中不斷地得到驗證和發展,最終引領中國革命走向勝利建設在早期的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列寧和毛澤東同志從本國的國情出發,都對國家的建設之路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如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新中國三大改造中的贖買政策在斯大林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建設中,蘇聯的綜合國力倍增,但是在此期間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也成為后來蘇聯發展的最大阻礙新中國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學習蘇聯的工業化建設模式——“—五”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初步改變了中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單一的計劃經濟也同樣存在許多不足二戰結束后,蘇聯不斷地探尋改革之路,力圖擺脫蘇聯模式的弊端。在戈爾巴喬夫改革失敗后,蘇聯最終解體中國則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實行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開創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之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啟示

走什么樣的道路要由各國具體國情決定;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反對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7.蘇俄、新中國社會制度確立的過程模式8.蘇聯兩個五年計劃與新中國“一五”計劃比較項目蘇聯兩個五年計劃中國“一五”計劃不同點時間1928—1937年1953—1957年背景新經濟政策的實行,使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為工業化進行創造條件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土地改革完成,農業獲得發展,為工業發展創造條件;工業化水平低目的為了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影響成為工業強國,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但造成了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使我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相同點都優先發展重工業;都取得了重大成果認識說明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在社會主義建國初期,能夠發揮重要作用,集中力量好辦大事,促進工業特別是重工業的大發展9.蘇聯的農業集體化和中國的人民公社化的共同點(1)經濟形式:都是社會主義公有制。(2)效果:在開始階段對恢復國民經濟、凝聚民眾建設熱情都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違背經濟發展規律,最終都阻礙了農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10.蘇聯的工業化和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化的比較項目蘇聯的工業化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化社會制度社會主義制度資本主義制度開始部門從重工業開始從輕工業開始資金來源采取行政手段來保證,實行高積累、多投資私人積累、殖民掠奪、向外國借債等經濟體制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采用行政手段自由競爭發展速度工業化規模大、速度快(蘇聯僅用兩個五年計劃一躍成為世界第二、歐洲第一工業強國)工業化周期相對長1.(2017年)右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幅海報(海報譯文:這些婦女也在盡微薄之力,學習制造軍火),反映了婦女們走進工廠,代替男人們維持戰爭工業。這表明()A.婦女地位顯著提高

B.戰爭減少就業機會C.戰爭波及更多民眾

D.民用工業受到影響六、典型習題演練2.(2015年)蘇聯所實行的這一路線的市場關系能“發展為社會主義”。因為它幾乎不需要強制,而且注重這樣的原則:“我們的經濟是為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