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前言不當得利制度作為民法上的一項制度,已經經過了數千年的歷史變遷,而成為現代各國立法所普遍認可。但是,不當得利制度也不是從來就有的,它起源于羅馬法。而在羅馬法中,它對不當得利的調整是通過個別訴訟格式進行的,并未形成統一的不當得利制度。之后,隨著德國、英美等各國立法的不斷發展,不當得利逐漸發展為一項重要的制度。不當得利制度所涉范圍及其廣泛,而各國立法不盡相同,理論界也存在著多種學說,這種情形就導致了司法實踐中有關不當得利使用的不恰當性,因此對于不當得利制度的研究一直是學術界和理論界所非常關注的問題,本文就主要從不當得利的概念、性質、構成要件、及法律效果這幾個方面出發來論述不當得利制度,并且在文章最后一個章節對我國不當得利制度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對其在我國的發展提出展望。不當得利制度的概述1.1不當得利的概念有關不當得利的概念,《德國民法典》《瑞士民法典》《日本民法典》等都做了相關規定,但各國存在的觀點不同。我國臺灣地區現行民法第179條規定:“無法律上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者,應當返還其利益,雖有法律上之原因,而其后已不存在者,亦同。”我國臺灣地區現行民法,第179條。通說認為,不當得利一般是指無法律上的原因而收益,致他人受損害的事實。不當得利是日常生活中所經常發生的事,它可以涉及多個方面,實質上,不當得利是指財產損益發生了變動,一方當事人受損,而另一方受益,并且,這種損益的變動時沒有法律依據的我國臺灣地區現行民法,第179條。1.2不當得利的性質不當得利制度主要是為了維護公平交易,調整欠缺法律依據的利益變動,從而維護公平與正義。不當得利的事實也是引起債的原因之一。但是,不當得利這一法律事實的性質是屬于行為還是事實呢?對此,學界觀點不一。有的學者認為,不當得利主要是由人的行為引起的,是由人的主觀意志引起的不正當行為,所以不當得利應該屬于行為。然而另外一些學者認為,引起不當得利的原因有很多,并不僅僅局限于人的行為,也有因事件引起的不當得利。我國大多學者認為,不當得利應該屬于事件。因為不當得利之債的產生完全是基于法律的規定,而不是當事人的意志。不當得利應該屬于法律事實中的事件,而不是行為,它與當事人的主觀意志無關。至于造成這一事件的具體原因是法律行為還是法律事實,或是行為以外的事件,在所不問。2.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不當得利制度是民法制度中最為抽象的制度之一,它的抽象性主要表現在它的構成基礎上,這也是理論界最具爭議的地方。從各國立法的歷史發展來看,就不當得利的基礎,因不當得利是否能作為一項獨立制度而存在兩種不同的認識:第一種,認為不當得利制度不能作為一項獨立的制度而存在,它應該依附于其它制度。持此種觀點的代表是法國立法及學說。第二種,認為不當得利制度是一項獨立的制度,并且基于這個前提,對不當得利基礎的認識又分為統一說和非統一說。持此說的主要代表有德國的立法及學說。隨著社會情勢的變遷和立法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到今天,不當得利制度顯然已經可以作為一項的立的制度而存在了。但是,由于不當得利產生的原因復雜,有由于行為產生的,有由于行為外的原因產生的,而進一步探究不當得利中的無法律原因,則更有其特點,有的違反了公平與正義,有的違反了債權,有的涉及物權、人身權、知識產權等。所以,對于不當得利基礎的研究中,統一說和非統一說兩種學說則更令人關注。統一說認為,盡管不當得利產生的原因紛繁復雜,但是對它應該有統一的構成要件;而非統一說認為,不同的不當得利有不同的構成基礎,因此,對于不同的不當得利要區別對待。這兩種學說都是各有利弊。統一說總體上太過抽象,只是講述了一般層面上的問題,使得不當得利制度難以與其它制度基礎區別開來,從而損害了民法體系的完整性。而非統一說,僅僅是從個別的、具體的層面來闡述不當得利制度的基礎,從而缺乏概括性和一般性。因此,許多學者開始傾向于將兩者相結合,首先制定不當得利的一般構成要件,而當出現各種不同特點的不當得利時,再對具體的不當得利進行具體的說明,以求達到更好的效果。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有:2.1受有利益法彥說:“任何人都不應從其不法行為中獲利。”不當得利的最終目的是防止被告獲利,如果沒有人受有利益,也就不存在“得利”問題,更不存在“當”與“不當”的問題,因此,一方是否受有利益,是不當得利的前提。關于利益,有兩種學說,一說認為必須是財產利益。史尚寬:《債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72頁。孫森淼:《民法債編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00頁。胡長清《中國民法債篇總論》,臺灣商務印刷館1935年版,第96頁。另一說認為,不應以財產利益為限。蔡秀雄:《民法上不當得利蜘蛛研究》,臺灣商務印刷館1969年版,第31頁。【日】岡村玄治:《債權法各論》,第590頁。我國學者多贊同前說,認為所受利益不包括精神利益。王家福主編:《中國民法學民法債權》,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570頁。從各國立法看,在界定不當得利時,都一概指出一方受利益,而未明確為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但從立法體系解釋言,是排除精神利益的。我國大多數學者也認為利益不僅指財產,也指勞務甚至權利等。但是這里的利益必須是可以用金錢物質來衡量的利益,例所有權、他物權、知識產權。獲得利益的方法,可以是法律行為,如將他人的房屋出租而獲得租金;;可以是事實行為,如耕作他人的土地而致他人受益;可以是受益人的行為,如占用他人房屋而受益;也可以是受害人的行為,如將他人的車輛誤認為是自己的車輛而修理;還可以是第三人的行為,如甲用乙的飼料喂丙;甚至可以是行為以外的事實,如淹水后甲池之魚游入乙池等史尚寬:《債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72頁。孫森淼:《民法債編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00頁。胡長清《中國民法債篇總論》,臺灣商務印刷館1935年版,第96頁。蔡秀雄:《民法上不當得利蜘蛛研究》,臺灣商務印刷館1969年版,第31頁。【日】岡村玄治:《債權法各論》,第590頁。王家福主編:《中國民法學民法債權》,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570頁。得利表現為兩方面,一方面是積極地得利,另一方面是消極的得利。⑴積極得利表現為:積極財產增加和消極財產增加。(積極財產,是對主體有利益的財產,包括主體享有的物、知識產權、債券等。消極財產,是指對主體不利益的財產,主要指債務。李開國:《民法基本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5頁。)積極財產的增加主要指財產權的取得、占有或登記的取得、財產權的擴張或其效力的強化等取得。消極財產的減少,主要指財產利益上的負擔消滅和債務消滅。⑵消極得利表現為:積極財產本應減少而未減少和消極財產本應減少而未減少。具體體現在本應支出的費用而未支出,本應負擔的債務而未負擔,本應設定限制物權而未設定。李開國:《民法基本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5頁。2.2受有損害在大陸法系學理上,關于不當得利的成立,是否必須有損害的存在,即如果只有一方受有利益,而無另一方受損失,那是否還存在不當得利。關于這個問題,理論界有不同的觀點。史尚寬先生認為不構成。日本民法典703條:無法律上的原因而因他人財產或勞務受利益并使他人受損失者,與該利益存在的限度內,負返還義務。但是通說認為,受有損害應是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關于何為損害,學界也存在不同的學說。影響較大的有三種學說:利益說(差額說)、客觀說(組織說)、事實說。⑴利益說由德國學者Mommsen于1855年借鑒日耳曼法而首倡。利益說認為,損害就是被害人因該特定損害事故所損害的利益。該項利益是被害人的總財產狀況在有損害事故發生和無損害事故發生所產生的差額。利益說也因此被稱為差額說(Differenzhypothese)。曾世雄:《損害賠償法原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19頁。⑵組織說由Oertmann奠基,由Neuner首創,后又經Wilburg、Esser、Larenz、Moller等人不斷發展完善。該學說特別強調客觀損害、真實損害和直接損害,故謂之客觀說。⑶事實說由日本東京大學教授開井宜雄先生提出,該學說認為,其主張的損害,是指受害人所主張的本人所蒙受的不利益的事實。一直以來,我國大陸學者主要沿襲了“差額說”,認為一方所受的損害,是指因一定事實而使其財產總額減少。即所謂損害,指財產的積極減少和消極減少,表現為現有財產利益的損失和曾世雄:《損害賠償法原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19頁。2.3受損人的損失與受益人的受益具有因果關系不當得利的成立,不僅要求一方受利益,他方受損害,還要一方受利因他方受損所致,即受利益和受損失之間有因果關系。關于如何認定受利益與受損失之間是否有牽連關系,有直接因果關系說和非直接因果關系說。⑴直接因果關系說,源自于德國的傳統見解,被稱為以財產變動的直接性或得利過程的統一性。王澤鑒:《不當得利》,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46頁。直接因果關系說認為,受益與損失必須是基于同一原因事實發生的時候,兩者之間才算存在因果關系。如果受益和損失是兩個事實分別所致,即使兩者有牽連,也不存在因果關系。⑵王澤鑒:《不當得利》,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46頁。2.4無法律上原因財產權利的損益變動,受益與損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并不當然成立不當得利,得利人致人損害,之所以發生得利返還的法律后果,還需要其受益無法律上的原因。羅馬法上稱之為無原因,德國民法和日本民法及我國1929年民法稱之為無法律上的原因,瑞士債務法稱之為無適法原因,我國民法上稱之為無合法根據。何謂無法律上原因?史尚寬先生認為,無法律上的原因是指缺乏受利益的法律上的原因,而非指權利或財產的取得沒有法律上的直接原因。史尚寬:《債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76頁。3.不當得利的法律效果不當得利在法律性質上是法律事實的一種,這種法律事實導致一定法律關系產生,這種法律關系就是不當得利債權債務關系。而這種不當得利之債的當事人就是債權人和債務人。不當得利之債的債權人就是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人,一般為蒙受損害之人。而不當得利之債的債務人就是造成債權人損失的人。不當得利產生后,在受益人和受損人之間酒產生了債權債務關系,受損人有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的權利,受益人有返還不當得利的義務。3.1不當得利的返還標的各國關于不當得利之債都做了一般性規定,即受益人應將所取得的利益返還于受損人。而此時應返還的利益應如何進一步明確呢,各國的法律規定不盡相同,但一些學者認為不當得利的返還標的具體體現在為下列兩個方面:1.原受利益。原受利益為受領人因給付或非給付所受利益本身。王澤鑒:《不當得利》,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02頁。王澤鑒:《不當得利》,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02頁。2.基于原受利益更有所取得的利益。這部分利益是基于原所受利益而產生,包括以下三類:⑴原物的用益,包括原物的孳息(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和使用利益(如居住房屋、)使用汽車等⑵基于權利而有所得。如原物為彩票時,其中彩所得;原物因展覽所得利益等。⑶原物之代償。如原物因毀損侵奪,而由第三人處取得的損害賠償或保險金及因征收而取得的補償費等。史尚寬:《債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98-99頁。王澤鑒:《不當得利》,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04頁。3.2不當得利的返還方法就不當得利的返還方法,各國立法均規定了兩種返還的方法:第一,原物返還;第二,價額償還。不當得利的返還方法,一般以原物返還為原則,以價額償還為補充。3.2.1原物返還原物返還時應以返還時原物存在為前提。一些立法如《意大利民法典》曾規定,若原物已設定物上權利,應當廢止;若成立了債權,應當免除;經轉移的占有,應當交還等。如果所受領的利益,僅部分為不當得利的,則返還僅限于那一部分。3.2.2價額償還價額償還作為返還原物的補充,適用時,部分學者認為應符合下列情形:⑴所受利益或基于該利益更有所得之利益,依其性質不能適用原物返還的。如因勞務而受的利益;因債務免除而受的利益;因加工而受的利益等。⑵其他不能使用原物返還的情形:如因滅失、被盜、遺失或因法律禁止規定而不能返還;受領人將受領標的物出售、贈與或與他人之物互易而轉移其所有權;因返還原物,致受益人受有應返還利益之以上損害的。關于應返還價額的計算,理論界有客觀說和主觀說兩種學說。客觀說認為,價額應依據客觀的交易價格確定;而主觀說認為,價額應就受益人的財產加以計算,其在財產總額上有所增加的,均應返還。我國學者一般采納客觀說。如果價額的計算采納了客觀說,價額就會隨著客觀情勢的變化而變化。那么,究竟應該以何點作為準據點來計算價額呢?學說上也存在以下幾個觀點:一為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成立時;二是法院事實審辯論終結時;三為以價額償還義務成立時。王澤鑒:《不當得利》,臺灣三民書局,2000年版,第194頁。德國采取的是第一種觀點,我國臺灣學者和我國部分大陸學者采取的是第三種觀點。王澤鑒:《不當得利》,臺灣三民書局,2000年版,第194頁。胡長清:《中國民法債篇總論》,臺灣商務印刷館1935年版,第115頁;史尚寬:《債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94頁;王澤鑒:《不當得利》,臺灣三民書局2000年版,第229頁;孫森淼:《民法債編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31頁。3.3不當得利的返還范圍不當得利的基本效力為:受益人返還所得利益。不過,返還的范圍取決于善意和惡意的區分。關于受領人是善意或惡意,各國法典有兩種表述方式,一為直接以善意與惡意概括,如《法國民法典》《意大利民法典》《日本民法典》;二為不直接使用善意和惡意的概念,而是具體表明善意與惡意的判斷標準,如《德國民法典》,我國臺灣地區“民法典”表述為,是否知悉受領欠缺法律上原因。在具體標準的使用上,我國學者更傾向于后者。另外,在受領人應當知道,但因過失不知受領無法律上的原因的情況下,是構成善意還是惡意,各國立法規定也不同。但是學說普遍主張,惡意受領是指明知無法律上原因而受領。如果是應當,但因過失而不知,則不屬于惡意受領。11而善意受領是指受益人不知無法律上原因,是否因過失而不知,在所不問。3.3.1善意受領人的返還范圍關于善意受益人,各國立法規定的返還責任都較輕。一般,各國普遍規定,善意受領人僅以現存利益為返還責任,如果利益已經不存在的,則免負返還責任。在這里,現存利益一般是指返還請求時受益人尚存在的原所受利益或基于所受利益更有所取得的利益,再扣減在不當得利過程中允許受益人扣除的所受不利益后仍存在的利益。關于現存利益確定的準據時點,學說不一,少數說認為以提起返還之訴時的現有利益為準。但通說認為以請求返還當時的現有利益為準。胡長清:《中國民法債篇總論》,臺灣商務印刷館1935年版,第115頁。3.3.2惡意受領人的返還范圍惡意受領依受領人知道無法律上原因的時間不同,分為自始惡意和嗣后惡意。所謂自始惡意是指受領人在受領時就知道無法律上原因。所謂嗣后惡意是指在受領時不知道無法律上原因,其后才知無法律上原因。因此,惡意受領人的不當得利返還范圍,因自始惡意和嗣后惡意的不同而有差異。⑴自始惡意受領人的返還范圍:自始惡意的受領人,各國立法一般會加重其返還責任。主要的返還范圍包括:①受領時所得的原受利益及基于該利益更有所得取得的利益;②所受領利益的利息③各國立法一般認為,若此受益還造成一方損失,仍應進行損害賠償。另外,就惡意受領人為受領及保存所受利益而支出的必要和有益費用,各國立法及學說一致認為不應予以扣除;⑵嗣后惡意受領人的返還范圍:應分為兩個階段處理,洪學軍:《不當得利制度研究》,中國檢察出版社2007年版,第195頁。①在其知道無法律上原因前的階段,即為善意受領人時,按善意受領人的返還范圍予以確定;②洪學軍:《不當得利制度研究》,中國檢察出版社2007年版,第195頁。4.我國不當得利制度的現狀和發展目前,不當得利制度在德國日本及我國臺灣地區等大陸法系國家和地區備受理論界和實務界的關注,并且在英美法系,不當得利制度已經發展成為繼合同法、侵權法之后“債法”的第三大領域。不當得利制度是我國民法中一項重要的制度,但在我國大陸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就我國現行法而言,對不當得利制度的規范是相當匱乏的,在相關立法上,我國僅有兩個條文對不當得利制度進行調整。《民法通則》第92條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由于此規定高度概括,欠缺可操作性,導致對不當得利的法律構成和法律效果的把握極為困難。規范太過抽象,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不當得利制度的適用。在我國司法實踐中,當事人極少依據不當得利制度來主張權利,法院也極少依據不當得利制度來作為裁判的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的第131條又對不當得利做了具體解釋:“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勞務管理費用后,應予以收繳。”此解釋是對《民法通則》關于不當得利效果的解釋,但是此解釋至少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該解釋沒有區分善意受益人和惡意受益人而分別規定返還的范圍,使得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難以平衡。第二,該解釋對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權利,在取得勞務管理費用后,予以收繳的規定,是公權對私權的不當干預,有違私法自治精神。對利用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首先應當允許當事人自行分配,協商不成的,公權力才應該介入。除非當事人在利用不當得利取得利益的過程中損害了國家、集體或第三人的利益,這種情況下,法院才可以根據《合同法》第59條的規定,將該利益收歸國家所有或返還集體、第三人。結語我國的不當得利制度確實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很多學者都在為不當得利制度的發展不斷研究著。很多學者認為,要想更好的發展我國的不當得利制度,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在我國的立法體例上,應將不當得利制度置于民法債編中,在債編總則中對債的發生根據以一個條文概括,將不當得利作為一項獨立的制度單獨設章,與合同、侵權行為、無因管理等并列作具體規定。2在制度內容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云南省保山一中2025屆化學高二下期末學業水平測試試題含解析
- 船舶制造信息化研究-洞察闡釋
-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模塊化復習策略研究
- 河南省鶴壁市淇縣第一中學2025屆化學高二下期末調研試題含解析
- 2025屆內蒙古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學化學高一下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案例分析與整改措施研究
- 商業地產開發與運營管理研究
- 腎動脈狹窄的護理查房
- 肢端硬腫病個案護理
- 完整版《桃花源記》課件
- 【課件】當代圖書館的功能定位與 信息資源建設的發展趨勢
- 《椎動脈型頸椎病》課件
- 2025屆小升初語文總復習:《文言文閱讀》(附答案解析)
- 人文英語4-008-國開機考復習資料
-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課件
- 建筑消防設施維護保養技術規程
- 環境水利學-001-國開機考復習資料
- 施工現場實施信息化監控和數據處理方案
- 【培訓課件】卓越講師技能訓練
- 4 我們的公共生活 第2課時維護公共利益 說課稿-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統編版
- 2024年個人聯營經營承包合同樣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