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陽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計劃草案的報告_第1頁
萊陽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計劃草案的報告_第2頁
萊陽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計劃草案的報告_第3頁
萊陽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計劃草案的報告_第4頁
萊陽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計劃草案的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2——PAGE1—關于萊陽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計劃草案的報告——2023年1月10日在萊陽市第十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萊陽市發展和改革局局長李健各位代表: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提交全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計劃安排,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一、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2022年以來,在中共萊陽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11349”總體工作思路,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縣域經濟實現穩定增長,社會事業取得全面進步。主要指標預計完成情況如下: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0億元,增長2%;外貿進出口78.8億元,增長1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36億元,可比增長8.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87元,增長6.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5%以內。同時,市政府圍繞既定重點工作持續攻堅,成果豐碩:(一)堅持底線思維保穩定,防范風險“固底板”。疫情防控有條不紊。建立常態“1+16+1”、戰時“1+1+13+N”指揮體系,嚴格落實常態化防控措施,升級改造原方艙醫院為亞定點醫院,開設發熱門診24處、發熱診室69間。安全生產穩定有序。嚴格落實“八抓20條”創新措施,明確535家重點生產經營單位包保責任,完成了4家非煤礦山、14家危化品企業、1個危化品建設項目、38套裝置的“兩化”改造。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查改隱患3.4萬余處,全市安全事故同比下降50%,安全形勢保持穩定。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穩步推進水生態治理、大氣污染防治、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等重點生態環境工作,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二)強化產業轉型挖潛力,縣域經濟“上臺階”。聚焦打造“1+3+3+X”主導產業體系,建立鏈長制推進機制。綠色食品優勢產業加速提檔。搶抓預制菜發展風口期,組建預制菜產業聯盟,實施產業倍增計劃,天府、富瑞等12個項目順利推進,國際綠色食品城線上平臺投入運營,春雪食品、龍大美食上榜中國預制菜領軍企業50強,產業規模突破80億元。“三大新興產業”支撐作用明顯增強。濰柴新能源商用車全面轉向高端市場和新能源商用車領域,全年產銷新能源商用車1.4萬輛、實現營收14億元;海爾智慧廚電榮獲全球“工業4.0獎”,年產量突破180萬臺;省級化工園區完成擴區批復,中瑞氟化工、盛華顯示材料等項目建成投產,遠東精細化工入圍全省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三大未來產業”提速發展。膠東智慧物流港正快速建設,膠東物流大數據中心、鈞程物流等6個項目建成投用;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獲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白堊盛世數字文旅創新產業新城項目完成總體方案設計;與國電投正式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清潔能源基地項目前期準備工作順利推進。(三)致力城鄉融合促發展,市域面貌“煥新顏”。萊陽萊西一體化發展先行區交通基礎設施(道路)建設合作共建協議正式簽約。實施城建重點工程55項,大寺街等12條“斷頭路”全面打通,有序推進18個老舊小區改造;萊榮高鐵及萊陽南站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蜆河路南延公鐵立交順利推進,文萊高速兩條連接線、大郭線濯村至團旺段、榆院線譚格莊至G517段等建成通車,內暢外聯快捷高效的大交通格局正加速形成。(四)聚焦鄉村振興夯基礎,發展環境“彰活力”。全年累計新建改造農村低壓線路128公里、農村公路165公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實施美麗鄉村分類推進工程,打造“六He”鄉村振興區域品牌。姜疃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建設進展順利,實施重點項目38個。實施農業全產業鏈培育計劃,新增煙臺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家,入選全國農產品數字化百強縣、全省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先行縣。(五)加快改革開放育新能,市場主體“添動力”。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新增國家級改革試點6個、省級改革試點27個。著力培育科技創新主體,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新增省級瞪羚企業5家、工程研究中心1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到92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總量達到146家。開展“招商引資突破年”活動,簽約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23個、三類500強項目15個。大力實施人才引育創新行動,建立創新平臺、儲備人選2個數據庫,舉辦“梨鄉學子家鄉行”“直播帶崗”等線上線下引才活動29場,新引進各類人才2900人。(六)積極抓好民生強保障,人民群眾“增福祉”。扎實推進15件重點民生實事,投入民生資金39.2億元,占財政支出的82%;全市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新增城鎮就業4500人,審核創業擔保貸款2.5億元;扎實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建設,為全市18處鎮街衛生院配備老年人“健康管理一體機”,家庭醫生簽約43萬余人,醫養結合床位達到5307張;新建改建萊陽一中實驗樓、文化路學校教學樓以及公辦幼兒園4所,組織216名城鄉教師換崗交流,教育均衡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全力推進困難群眾兜底保障,為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發放救助金9601.4萬元;治安打防成效顯著,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7%、42%,其他各項民生事業穩步推進。過去的一年,還有許多值得大家稱贊的成績,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產業結構轉調仍需加快。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偏少,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在培育,保持經濟穩增長的壓力較大;二是基礎設施配套不夠完善。城鄉居民收入、城鄉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與群眾需求期盼還有距離;三是風險隱患依然存在。安全生產、污染防治等方面風險防范壓力依然較大。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切實加以解決。二、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指標安排2023年是我國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重要一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外貿進出口增長1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實際使用外資平穩增長;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以內;萬元GDP能耗下降率完成上級下達任務目標;五龍河國控橋頭斷面水質優于地表水四類標準;SO2、NO2、PM10環保指標持續改善。三、完成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主要措施(一)全力以赴兜底線、保安全、優生態,全面筑牢風險防范堅固屏障。一是守牢疫情防控“底線”,堅持人民“生命至上”。更加科學、精準、高效做好疫情防控,加強基層防疫能力建設,保障好群眾的就醫用藥,重點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礎性疾病群體的防控,全面執行新階段疫情防控各項措施,加強基層疾病預防救治能力建設,最大程度保護人民健康。二是守牢安全生產“底線”,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以安全生產大檢查專項行動為契機,突出抓好校外托管機構、危化品運輸、燃氣管道設施等15個領域的精準管理。完善隱患閉環整改督辦制度,跟蹤督辦問題隱患,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杜絕較大以上事故、減少一般事故,保持全市安全生產形勢的持續穩定。三是守牢環境保護“底線”,保衛人民“碧水藍天”。堅持保護與開發、利用與整治并重,嚴厲打擊非法盜采行為,依法、規范、合理、有序開發利用砂石等礦產資源。推進農村生態河道建設,常態化規范化河湖“清四亂”,提升河湖管理水平和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充分利用智慧環保系統,加大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實現大氣污染防治的閉環長效管理;堅決落實“雙碳”要求,強化能耗“雙控”,嚴控“兩高”項目,確保空氣質量穩中有升。(二)全力以赴抓產業、擴集群、筑支撐,鍛造推動經濟增長強勁引擎。一是做優綠色食品產業。著力完善“1+2+5+N”綠色食品生態體系,不斷做強產業鏈、優化價值鏈、提升創新鏈。加快建設國際綠色食品城項目,推進企業抱團發展,提高國內市場占有率。引導魯花、龍大等龍頭企業扎根本土、發展總部經濟。實施預制菜產業園增容擴能工程,春雪調理食品、天府預制菜車間年內投產,爭取龍大美食醬肉加工、禾豐調理食品、唯品乳業擴產能等項目落地開工,預制菜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深化與央視、山東衛視合作,承辦全國預制菜高峰論壇、預制菜博覽會,叫響“萊陽味道”區域品牌,擦亮“中國預制菜之鄉”名片。二是做精高端化工產業。扎實推進化工園區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持續優化園區產業結構,加快推進國藥醫藥產業園、萬潤新材料、中歐新材料等新簽約項目,力爭上半年開工建設。推動盛華科技、中瑞化工等企業創新升級,培育壯大朗億、融晟、中科榮達等一批高成長性新材料企業,打造高端原料藥綠色承載區和精細化工產業集聚區。三是做強新能源汽車產業。培育壯大整車龍頭企業,加大對濰柴商用車和舒馳客車項目建設、研發、生產和銷售扶持力度。加強與濰柴動力對接,爭取更多資金、資源注入,適時啟動濰柴新能源商用車有限公司二期技改項目,力爭年內產銷達到5萬輛、營收突破60億元,把萊陽建設成為膠東最大的商用車生產基地。幫助舒馳客車引進戰略投資,重啟二期技改項目建設,推進配套零部件產業轉型升級,打通零部件向高端化發展路徑。四是做細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把握智能經濟發展浪潮,以智慧家居、智能裝備、專用裝備為主攻方向,依托海爾智慧廚電、杰瑞富耐克、昇輝智能科技等骨干企業,延鏈布局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不斷壯大產業規模。積極推進海爾智慧廚電二期及產業鏈延伸項目、東汽新能源智能拖拉機項目建設,拓展大馬力拖拉機、智能家居、大馬力發動機等細分市場,提高市場占有份額。五是做大現代物流產業。以膠東智慧物流港為核心,布局商用車零部件產業物流項目,加快推進順豐二期、新瑞立汽車零部件半島中心倉等在建項目,推動膠東國際鐵路物流園、省供銷社城鄉共配中心、中遠海運化工物流等項目盡快動工,爭取山鄉冷鏈物流園等24個項目早日落地,打造綠色食品加工、高端化工等六大特色物流產業集群,建設集快遞速運、冷鏈、城鄉共配、倉儲等八大板塊于一體的全國性物流樞紐。六是做活文化旅游產業。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整合“梨、龍、拳、書、紅”等特色資源,推動文化旅游產業快速崛起。高起點規劃建設白堊盛世數字文旅創新產業新城,加快建設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二號遺址館,辦好縣域經濟與元宇宙突破發展論壇、萊陽恐龍發現10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讓恐龍文化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加快推動萬第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梨花集”文旅項目等一批重點文旅項目建設,大力招引文化創意項目和精品旅游項目,推動文旅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深度挖掘文旅資源,以白堊紀地質公園、姜疃濯村、娘娘山、丁字灣濱海旅游區等地為龍頭,串聯打造六條主題旅游線路,以點帶面發展,塑造旅游精品。七是做實清潔能源產業。聚焦能源清潔代替和綠色城市發展,穩步推進總投資1283億元的萊陽清潔能源基地項目,力爭2024年具備開工條件。拓展與國家電投集團合作廣度和深度,成立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聯合工作組,延鏈招引核電核心設備制造、核電輔助設備制造等產業配套項目,規劃建設國電投科創產業園,發展壯大相關產業,放大熱能、綠電、蒸汽等要素優勢。(三)全力以赴拓功能、提品質、增內涵,加快構建精品城市發展載體。一是齊心協力搶抓機遇,推進區域融合發展。高標準建設萊陽萊西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編制完成先行區概念規劃、產業規劃和綜合交通一體化規劃,形成“實施方案+概念規劃+專項規劃”三級規劃體系。加快荊山路與萊西北京路等主干線互聯互通,著力打造膠東半島區域性交通樞紐。加強“雙萊”開發區合作,實行產業互補、項目共引、園區共建,建立起互利共贏的利益分享機制,共同爭創國家級經濟開發區。二是高效推動城市蝶變,全力提升城市品質。按照“一個引領、兩園融合、三區突破、五網支撐、六大攻堅”的工作路徑,著力建設城美業興人聚的現代化高品質城市。實施市民文化綜合體、城區管網提升、供水管網改造、社會體育館等公共服務設施項目,打造15分鐘生活圈,提升市民幸福感和獲得感。扎實推進五龍路沿線景觀升級,完成3個棚戶區和38個老舊小區改造,進一步提升城市內涵品質;搶抓5G網絡、新能源充電樁、物聯網等“新基建”風口,年內完成350個充電樁、200個5G基站建設任務;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新改建雨污分流管網9.6公里,讓城市更有韌性、更富彈性。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交通路網體系。實施交通項目10個,提速推進萊陽南站及站前廣場建設,確保萊榮高鐵按期通車;全力推進G204、G308改建工程,年內正式開工建設,盡快打通南北外環;實施萊羊線(柳溝至發坊段)等縣鄉路大修改造,加快S209改建籌備工作,形成“一環兩軸七縱九橫”的大路網格局。實施蜆河路(文化路-馬山路)等城區路橋改造工程18項,蜆河路南延公鐵立交建成通車,大寺街、清水路、鳳凰路力爭全線貫通。(四)全力以赴促振興、增優勢、強統籌,持續加快農業農村發展步伐。一是全力推進農業高質高效。深化農業產業化經營,不斷創新產業鏈有效聯動,推進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建設。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建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約1萬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04萬畝以上。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探索“國有企業+種業企業”合作模式,支持連勝種業等企業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種,健全良種推廣運用一體化體系,提高良種覆蓋率。實施農業全產業鏈提升工程,開展新一輪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增強萊陽梨等區域品牌競爭力。二是奮力實現農村宜居宜業。發揮好統籌協調、牽頭抓總作用,推進農村基礎設施網建設,完善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助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繼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再培育4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1個美麗鄉村示范片、1個鄉村振興示范鎮,一類村莊占比達50%,推動村莊舊貌換新顏。著力推動城鄉設施標準并軌、功能互補、服務銜接,改造清潔取暖1.8萬戶、建設農村公路20公里,完成80個村莊供水提升工程。三是聚力加速農民富裕富足。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構建多元化的農技推廣體系,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做好防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兩不愁三保障”接續鞏固,分層開展幫扶救助,落實資金和政策幫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村事通”平臺開通使用,實現“三資”線上操作,農村資金管理更加規范化、便捷化、透明化。(五)全力以赴聚要素、破瓶頸、優環境,充分激發市場主體全新活力。一是深化重點改革,釋放發展紅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進一步理順國有平臺公司運營機制,增強融資能力;大力實施財政體制改革,加強重點領域財源建設,構建梯隊型財源建設體系;健全“標準地”和“畝產效益”評價改革機制,加大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力度,推進土地精準供應。二是完善服務機制,營造優質環境。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配套制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營造公平競爭、便利高效的市場環境。深化“一件事”整體性流程再造,精簡證明事項,確保辦結時限壓縮50%以上。全面落實減稅降費等各項政策,完善服務企業專員等制度,“一對一”解決企業訴求。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無證明城市”,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三是強化政策驅動,推進雙招雙引。聚焦招商引資促發展,瞄準優勢產業的龍頭企業,構建完善“專業招商+職能部門+承載園區”招商工作體系,年內引進三類500強項目16個、過10億元項目24個。利用梨鄉產業人才發展論壇,加快引進落地一批高精尖人才,實施人才安居工程,落實落細各項人才保障政策,年內引進培育各類人才2600名以上。四是堅持科技引領,激發創新活力。加快培育科技創新主體,聚焦產業鏈布局平臺鏈,做強做大魯花花生產業技術研究院、煙臺市生豬產業技術創新創業共同體,年內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0家以上,新建煙臺市級以上科創平臺3個。深入開展質量強市、質量強企活動,支持企業開展自主品牌創建,年內新增專利35件。(六)全力以赴保基本、強弱項、惠民生,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一是兜底社會保障有抓手。堅持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同步,讓全市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嚴格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加大企業穩崗支持力度,年內新增城鎮就業3800人以上。持續加大民生保障,深入開展全民參保計劃,持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抓好我市4個重點幫扶鎮和20個重點幫扶村鄉村振興工作,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二是完善公共服務有舉措。以提高辦學質量為核心,加快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進程,推進文化路學校改建工程,建設集全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研學實踐及賽事活動等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體驗中心。實施優秀教師“墩苗工程”和“青藍工程”,全面落實“雙減”政策,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舉辦大中型群眾性體育活動60場以上,促進群眾體育全面發展。加快市婦幼保健機構標準化進程,年內完成主體工程;加快市疾控中心搬遷項目進度,完成實驗樓建設并投入使用。實施“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行動,逐步推進中心村衛生室和示范村衛生室達標建設,智慧門診覆蓋率達到15%以上。三是優化社會治理有力度。抓好食品藥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