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8∕T 71.1-2023 思茅松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術規程 第1部分: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_第1頁
DB5308∕T 71.1-2023 思茅松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術規程 第1部分: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_第2頁
DB5308∕T 71.1-2023 思茅松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術規程 第1部分: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_第3頁
DB5308∕T 71.1-2023 思茅松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術規程 第1部分: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_第4頁
DB5308∕T 71.1-2023 思茅松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術規程 第1部分: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20

CCSB05

5308

普洱市地方標準

DB5308/T71.1—2023

思茅松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術規程

第1部分: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

2023-08-29發布2023-09-29實施

普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5308/T71.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5308/T70《思茅松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術規程》的第1部分。DB5308/T70已經發布了

以下部分:

--第1部分: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

--第2部分:短毛切梢小蠹。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普洱市林業和草原科學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普洱市林業和草原局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普洱市林業和草原科學研究所、云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普洱市林業和草原有

害生物防治檢疫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童清、劉悅、張建珠、賈平、楊利華、李倩、李寧華、史富強、唐紅燕、何俊、

萬嶺梅、羅罕艷、姜遠標、劉凌、陳鵬、周之宏、陳疆。

I

DB5308/T71.1—2023

II

DB5308/T71.1—2023

引言

思茅松,是普洱市乃至云南省主要用材和采脂兼用樹種,目前,普洱市共有思茅松林地面積約140

萬hm2,林分蓄積量1.35億m3,木材年產量約124萬m3,松香年產量11萬t左右,每年的木材和林化產品總

產值約40億元。

DB5308/T71《思茅松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術規程》發布實施,將對思茅松主要有害生物防治起到

了重要的指導作用。目前,沒有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用以指導思茅松主要有害生物防

治,因此制定本標準是必要的。制定《思茅松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術規程》系列標準,以標準化手段開

展思茅松主要有害生物防治,對普洱市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和林產業健康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DB5308/T71《思茅松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術規程》由以下部分組成:

--第1部分: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規定了思茅松林地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防治的相關術

語和定義、蟲情測報、危害類型、危害程度、成災標準、防治技術、防治要求及防治效果評價等技術要

求。

--第2部分:短毛切梢小蠹。給出了思茅松林地短毛切梢小蠹的術語與定義、預測預報、發生程度、

成災標準、防治措施、施藥方法及防治效果評價等技術要求。

--第3部分:廣西新松葉蜂。規定了思茅松林地松葉蜂預測預報、發生程度和成災標準、防治對策、

防治技術、施藥方法、防治要求及防治效果檢查等技術要求。

--第4部分:微紅梢斑螟。規定了思茅松林地微紅梢斑螟蟲情調查及監測、發生程度和成災標準、

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調查與評價等技術要求。

III

DB5308/T71.1—2023

IV

DB5308/T71.1—2023

思茅松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術規程

第1部分: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思茅松(PinuskesiyaRoyleexGordon)林地云南松毛蟲(Dendrolimushoui

Lajonquiere)、思茅松毛蟲(DendrolimuskikuchiiMatsumura)防治的相關術語和定義、蟲情測報、

危害類型、危害程度、成災標準、防治技術、防治要求及防治效果評價等技術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思茅松林地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防治。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術規程

GB/T15781森林撫育規程

GB/T24882松毛蟲防治技術規程

LY/T3030松毛蟲監測預報技術規程

3術語和定義

GB/T24882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云南松毛蟲DendrolimushouiLajonquiere

鱗翅目(Lepidoptera)枯葉蛾科(Lasiocampidae)松毛蟲屬(Dendrolimus)昆蟲。形態特征、生

物學特征、寄主植物及分布見附錄A。

思茅松毛蟲DendrolimuskikuchiiMatsumura

鱗翅目(Lepidoptera)枯葉蛾科(Lasiocampidae)松毛蟲屬(Dendrolimus)昆蟲。形態特征、生

物學特征、寄主植物及分布見附錄A。

常發區constantarea

林分結構單一,松林長勢弱,自然控制能力較低,松毛蟲經常發生或發生周期較短的區域。

[來源:GB/T24882—2010,3.3]

偶發區casuatarea

1

DB5308/T71.1—2023

林分有一定自然控制能力,一般年份不成災,若遇干旱等適宜害蟲發生條件時才發生松毛蟲災害的

區域。

[來源:GB/T24882—2010,3.4]

安全區safetyarea

林分條件良好,自然控制能力較強,沒有松毛蟲發生或雖有松毛蟲發生但蟲口密度長期處于有蟲不

成災水平的區域。

[來源:GB/T24882—2010,3.5]

蟲源地sourcearea

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危害(暴發)的發源地,是松毛蟲發生中心。

4蟲情測報

4.1蟲情監測

按LY/T3030規定執行。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生活史見附錄B。

4.2蟲情預測預報

按LY/T3030規定執行。

5發生類型、危害程度和成災標準

5.1發生類型

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發生類型分為常發區、偶發區和安全區。類型劃分按附錄C執行。

5.2危害程度

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危害程度分輕度、中度和重度3個等級。危害程度劃分見表1。

表1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危害程度劃分表

危害程度

蟲種蟲態單位樹齡

輕度中度重度

云南松毛蟲3-89-1516以上10年生以下

幼蟲條/株

思茅松毛蟲9-1516-3031以上10年生以上

5.3成災標準

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危害造成針葉失葉率60%以上或樹木死亡率3%以上即為成災。

6防治對策

2

DB5308/T71.1—2023

6.1防治思路

按照“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堅持“早監測、早發現、早報告、早

防治”的防控原則,以監測和預防為重點,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人工防治等無公害防治為主導,科

學安全地進行化學防治,實現有效控制。

6.2分類施策

6.2.1常發區

以蟲情監測為基礎,林分改造、無公害防治和局部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學藥劑防治為主。主要防治措

施:

a)全面監測,及時掌握蟲情動態;

b)對蟲源地,實施撫育管理、補植補造和營造混交林;

c)噴施白僵菌、松毛蟲病毒、蘇云金桿菌等生物制劑或苦參堿等植物源殺蟲劑;

d)局部重度、中度受害林分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6.2.2偶發區

以蟲情監測為基礎,保護與改善生態條件,主要防治措施:

a)加強林間調查和監測;

b)對蟲源地,實施撫育管理、補植補造和營造混交林;

c)保護益鳥、補種蜜源植物、釋放天敵昆蟲等;

d)預測松毛蟲危害程度達中度以上時,噴施白僵菌、松毛蟲病毒、蘇云金桿菌等生物制劑或苦參堿

等植物源殺蟲劑。

6.2.3安全區

以蟲情監測為基礎,保持良好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穩定自然控制。

7防治技術

7.1營林技術

7.1.1封山育林

對郁閉度0.3~0.5,下層樹種較多的思茅松林分實行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措施按GB/T15163的規

定執行。

7.1.2森林撫育

開展森林撫育,撫育管理措施按GB/T15781的規定執行。

7.1.3補植補造

在林緣、林間空地補植闊葉樹及蜜源植物。

7.1.4更新造林

3

DB5308/T71.1—2023

以思茅松為主,選擇西南樺Betulaalnoides、櫟類Quercusspp.、紅木荷Schimawallichii、尼

泊爾榿木AlnusnepalensisD.Don等樹種進行行間混交、帶狀混交、塊狀混交,混交比為6:4(思茅松:

混交樹種)。

7.2保護天敵

保護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的天敵,并促進其種群的增加。主要天敵種類見附錄D。

7.3釋放蟲媒病毒

將松毛蟲赤眼蜂、黑卵蜂、平腹小蜂等松毛蟲卵寄生蜂制成卵卡,噴施松毛蟲病毒后,均勻掛在林

分中,釋放量為60枚/hm2~75枚/hm2。卡固定在第一輪枝樹干背陰處。以越冬代成蟲羽化率20%~30%

時一次性放蜂。放蜂前應了解未來7d內天氣變化,避免放蜂后遇大暴雨或連續雨天。

7.4噴施生物制劑

7.4.1白僵菌

夏季空氣濕度達70%以上時,林間采用地面噴粉、低容量噴霧,無人機低容量、超低容量噴霧,地

面人工放粉炮等方法施放白僵菌。施菌量為15萬億孢子/hm2~45萬億孢子/hm2。干旱少雨季節不宜施

用。

7.4.2蘇云金桿菌

林間溫度20℃~30℃時,采用地面噴粉、常量和低容量噴霧,無人機低容量、超低容量噴霧等方

法釋放蘇云金桿菌。釋菌量為6億國際單位/hm2~30億國際單位/hm2。多雨季節不宜施用。

7.4.3多角體病毒

林間溫度10℃~35℃時,采用地面噴粉、低容量噴霧,無人機低容量、超低容量噴霧等方法施放云

南松毛蟲核型多角體病毒(NPV)和思茅松毛蟲核型多角體病毒(NPV)。用量為1500億多角體/hm2~3750

億多角體/hm2。宜于早晨、黃昏或陰天時噴灑。

7.5植物源殺蟲劑苦參堿防治

1.2%苦參堿乳油與柴油1:20比例混合地面噴煙,用量6L/hm2,1.2%苦參堿粉劑與滑石粉1:25比例

混合地面噴粉,用量22.5kg/hm2。1.2%苦參堿乳油常量噴霧750g/hm2~1500g/hm2,無人機超低量噴

霧150g/hm2~225g/hm2。

7.6人工捕殺

摘除繭蛹。

7.7物理防治

設置黑光燈或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布置按產品使用說明操作。

7.8化學防治

以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和由阿維菌素、蘇云金桿菌(Bt.)加植物中間劑復配而成的藥劑等高效低毒

藥劑為主,采取噴霧、噴粉、噴(放)煙等方法防治。濃度及施用方法按產品使用說明。

7.9施藥

4

DB5308/T71.1—2023

7.9.1施藥方式

7.9.1.1噴霧

無人機超低容量噴霧和低容量噴霧、地面機動低容量噴霧和常量噴霧。超低容量噴霧應在氣溫30℃

以下、相對濕度50%以上、風速小于3m/s條件下作業。

7.9.1.2噴粉

采用地面機動噴粉、無人機噴粉等方法。宜在早晚有露水時或雨后作業。

7.9.1.3噴(放)煙

地面機動噴煙、人工放煙。宜在早晚無風或風速小于2m/s、氣流穩定條件下作業。

7.9.2施藥時間

第1代幼蟲防治時間宜在5月中旬~6月上旬,第2代(越冬代)幼蟲防治時間宜在12月~翌年3月

上旬。

8防治要求

8.1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藥劑防治應在各代幼蟲4齡前進行。蛹寄生率大于等于70%時,或可食針葉

不能滿足幼蟲完成生長發育時,不宜再進行藥劑防治。

8.2藥劑、藥械使用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保證人畜、魚類、經濟昆蟲安全。

8.3化學藥劑、植物源殺蟲劑防治效果應保證大于等于95%,有效面積大于等于95%;生物制劑防治效果

應保證大于等于50%,有效面積大于等于70%。同一林地不宜多次使用同一化學藥劑,合理輪用不同殺蟲機

理的藥劑。

9防治效果評價

9.1評價內容

防治效果用蟲口減退率和成災率進行評價。防治效果調查記錄按附錄E執行。

9.2評價時間

防治效果顯現后的末期調查。

9.3評價方法

按100hm2不少于2塊、1000hm2不少于10塊設置面積為0.2hm2的樣地。每塊標準地采用對角線或平

行線抽樣法取20株樣株進行詳查,調查防治前后活蟲數及實際成災面積和總面積。

9.4計算公式

蟲口減退率按式(1)計算,校正蟲口減退率按式(2)計算,成災率按式(3)計算。

y=[(x0-x1)/x0]×100%…(1)

y——蟲口減退率(%);

x0——防治前蟲口數;

5

DB5308/T71.1—2023

x1——防治后蟲口數。

Y=[(X1-X0)/(100%-X0)]×100%…(2)

Y——校正蟲口減退率;

X0——對照區蟲口自然減退率;

X1——防治區減退率。

N=S1/S0×100%…(3)

N——成災率;

S0——寄主總面積;

S1——實際成災面積。

6

DB5308/T71.1—2023

附錄A

(資料性)

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形態特征、生物學特性

A.1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形態特征

A.1.1云南松毛蟲DendrolimushouiLajonquiere

A.1.1.1成蟲

雌蟲灰褐色,體長36mm~50mm,翅展110mm~120mm,觸角櫛齒狀,觸角干黃白色,前翅具4條

深褐色弧形線。雄蟲體色較雌蟲深,蟲體密被赤褐色鱗毛,體長34mm~42mm,翅展70mm~87mm,全

體密被赤褐色鱗毛,觸角羽狀,翅面斑紋與雌蟲同,唯中室斑點較明顯,見圖A.1(a)。

A.1.1.2卵

卵圓球形,直徑約1.5mm~1.7mm,灰褐色,表面具有黃白色環狀帶紋3條,中間環帶兩側各有1

個灰竭色圓點,見圖A.1(b)。

A.1.1.3幼蟲

1齡幼蟲體長6mm~9mm,頭寬1mm,剛孵出時顏色較淺,其上毛叢為白色。2齡幼蟲體長10mm~

20mm,平均12.4mm,頭寬1mm~2mm,平均1.5mm,蟲體顏色逐漸加深,呈黑色,其間著生有白色

毛叢。3齡幼蟲體長18mm~32mm,平均25.2mm,頭寬1.5mm~3mm,體色和毛叢色澤更為鮮艷,呈

褐紅色,毛叢中間夾有白色。4齡幼蟲體長20mm~53mm,平均38.2mm,頭寬2mm~5mm,平均3.4

mm,體色和毛叢色澤與3齡同。5齡幼蟲體長30mm~70mm,平均54.5mm,頭寬2mm~6mm,平均4.9mm,

體色加深。6齡幼蟲體長60mm~80mm,平均70.3mm,頭寬4mm~7.4mm,平均5.2mm。7齡幼蟲體長

65mm~90mm,平均80.3mm,頭寬6mm~7.6mm,平均7mm;6、7齡幼蟲體色為黑色,毛叢色澤為黑

褐色,見圖A.1(c)。

A.1.1.4繭蛹

繭長橢圓形,長60mm~80mm,初期為灰白色,以后轉變為枯黃色,表面雜有幼蟲脫落的黑色剛毛。

蛹紡錘形,長35mm~50.5mm。淺褐色或黑褐色,各節皆稀生淡紅色短毛,腹末具鉤狀刺,見圖A.1(d)、

見圖A.1(e)。

7

DB5308/T71.1—2023

a)成蟲(上:♀,下:♂)

b)卵c)幼蟲

c)繭e)蛹

圖A.1云南松毛蟲形態特征

A.1.2思茅松毛蟲DendrolimuskikuchiiMatsumura

A.1.2.1成蟲

雌蟲棕黃色,體長25mm~31mm,翅展65mm~75mm,觸角雙櫛齒狀,近翅基處無黃色腎形斑,中

室白斑明顯,翅面4條深色波狀紋較明顯。雄蟲體色較雌蟲深、棕褐色至深褐色,體長23mm~34mm,

翅展53mm~65mm。觸角羽狀,前翅翅基至外緣處有黑褐色波狀紋4條。由8個近圓形的黃色斑組成1條亞

外緣線,頂角處的3個斑及中室白斑明顯,中室白斑至基角之間有1個黃色腎形斑紋,大而明顯,見圖

A.2(a)、A.2(b)。

A.1.2.2卵

卵近圓形,長、寬約1.89mm×1.64mm,咖啡色,卵殼上具有3條黃色環狀花紋,中間一條環紋兩

側各具1個咖啡色小圓點,點外為白色環,見圖A.2(c)。

A.1.2.3幼蟲

初孵幼蟲體長約5mm~6mm,頭部桔黃色,前胸背面色澤與頭部近似,中、后胸背面為黑色,中間

為黃白色,背線黃白色,亞背線由黃白色及黑色相同的斑所組成,氣門線及氣門上線黃白色,前胸前緣

兩側具2束長毛,其長度超過體長之半。2齡~5齡幼蟲斑紋及體色更為清晰。5齡幼蟲體長35mm,頭部

仍為桔黃色,中、后胸背面有黑色毒毛叢,其間有1叢桔黃色毛,前胸前緣兩側仍保留每側2束長黑毛,

尖端為白色,背中線由桔黃色倒三角形斑組成,亞背線由深褐色及黃白色相間而近似于斜方形斑所組成,

氣門上線桔黃色,氣門線黃白色,在腹足處被桔黃色之斑紋所切斷。從6齡開始,除體增長外,色澤斑

紋與前幾齡無明顯區別,唯各節背面兩側開始出現黃白色的毛叢。7齡時,背面兩側的毒毛叢增長,并

8

DB5308/T71.1—2023

在黑色斑紋處出現長的黑色長毛叢,腹部背面后端較前端的毛束為長,背中線由黑色和深桔黃色的倒三

角形斑紋組成,全體黑色部分增多,中、后胸背面的毒毛叢顯著增長,老熟幼蟲全身呈黑紅色,見圖A.2(d)。

A.1.2.4繭蛹

繭近似梭形,灰白色、羽化前呈污褐色,殼上附著毒毛。雌的大小約為67mm×20mm,雄的大小約

為58mm×20mm。蛹長橢圓形,栗褐色,初期淡綠色,雄蛹平均長為36mm,雌蛹為32mm,見圖A.2(e)、

A.2(f)。

a)♀成蟲b)♂成蟲

c)卵d)幼蟲

e)繭f)蛹

圖A.2思茅松毛蟲形態特征

A.2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危害狀

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危害狀見圖A.3。

9

DB5308/T71.1—2023

a)受害林分

b)害蟲取食松葉

圖A.3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危害狀

10

DB5308/T71.1—2023

A.3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生物學特性

表A.1給出了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的生物學特性。

表A.1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生物學特性

松毛蟲名稱分布區域危害寄主生物學特性

1年發生2代。第1代成蟲期為10月上旬至

11月上旬,雌成蟲壽命10d~15d,平均12.5d。

雄成蟲壽命2d~11d,平均6.5d;越冬代成蟲

期為5月下旬至6月上旬,雌成蟲壽命5d~11d,

景東、鎮沅、景谷、墨平均8d,雄成蟲壽命2d~11d,平均6.5d。

思茅松、云南松、

云南松毛蟲江、寧洱、思茅、瀾滄第1代卵期為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越冬代卵

側柏、圓柏等。

等縣(區)。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蟲第1代8齡。第1

代蛹期為9月上旬至10月中下旬,蛹歷期24d~

52d,平均34d。越冬代蛹期為5月上旬至6月

中旬,蛹歷期27d~41d,平均32d。繭多結在

樹枝頂端、基部及灌木叢。

1年發生2代,越冬幼蟲于次年4月下旬在針葉

叢中結繭化蛹,可延至7月中旬,5月下旬越冬化

成蟲出現;6月中旬開始產卵,6月下旬出現第1

景東、鎮沅、景谷、墨代幼蟲,可延至于l1月中旬,8月下旬開始結繭,

思茅松、云南松、

思茅松毛蟲江、寧洱、思茅、瀾滄9月中旬出現第1代成蟲;10月中旬出現第2代幼

側柏、圓柏等。

等縣(區)。蟲,并以此越冬。幼蟲行動活潑,稍受驚即吐絲

下垂或彈跳落地。老齡幼蟲受驚后立即將頭下彎,

豎起胸部的毒毛以示抗御的習性。繭多結在灌木

叢中,少數在樹枝或針葉叢中結繭。

11

DB5308/T71.1—2023

附錄B

(資料性)

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生活史

表B.1給出了云南松毛蟲生活史。

表B.1云南松毛蟲生活史表

世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蟲態

代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

––

越冬代幼蟲––––––––

●●

蛹●

成蟲+++++

卵000000

––––––––

2第1代幼蟲

––––

●●

蛹●

成蟲++++

卵00000

––––––––

越冬代幼蟲–

––––

注:—幼蟲●蛹+成蟲0卵

12

DB5308/T71.1—2023

表B.2給出了思茅松毛蟲生活史。

表B.2思茅松毛蟲生活史表

世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蟲態

代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

---

越冬代幼----––––

----

蟲----––

---

●●

蛹●●

成蟲++++

卵00000

2第1代幼––––––

蟲–––

●●

蛹●●●

成蟲+++++

卵0000

越冬代幼––––

--

蟲––

注:—幼蟲●蛹+成蟲0卵

13

DB5308/T71.1—2023

附錄C

(資料性)

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發生類型

表C.1給出了云南松毛蟲、思茅松毛蟲發生類型。

表C.1云南松毛蟲和思茅松毛蟲發生類型表

發生類型

項目

常發區偶發區安全區

常年發生、易成災,2a~4a大發生1常年發生、偶然成災,長期不發生或有蟲不成災

發生特點

次5a~10a大發生1次

分布地區海拔﹤1500m的低山區海拔1500m~1900m的中山區海拔﹥1900m的高山區

林分結構單一,集中連片的人工林或天林分結構相對復雜,集中連片林分結構復雜,針闊混交林,

然次生林純林,土壤貧脊,木長勢差,的純林,也有成片混交林,枯林相整齊且多為混交林,枯

林分特征

林下植被稀少、多草本。枝落葉層及土層厚,林木長勢枝落葉層及土層厚,林木生

較好,林下植被多為灌木。長健壯,林下植被豐富。

蜜源植物少,天敵種類少,控制能力低蜜源植物較多,天敵種類較豐蜜源植物多,天敵種類和數

天敵資源

富,有一定控制能力量豐富,自然控制能力強

14

DB5308/T71.1—2023

附錄D

(資料性)

云南松毛蟲和思茅松毛蟲的主要天敵種類

表D.1給出了云南松毛蟲和思茅松毛蟲的主要天敵種類。

表D.1云南松毛蟲和思茅松毛蟲的主要天敵種類

天敵類型天敵種類

松毛蟲黑卵蜂TelenomusdendrolimusChu、

卵期寄生蜂

平腹小蜂Anastatusjaponicus等

花胸姬蜂Gotraoctocinctus(Ashmead)、

天幼蟲期寄生蜂

黑側溝姬蜂CasinarianigripesGravenhorst等

蠶飾腹寄蠅Blepharipazebina(Walker)、松毛蟲華麗寄蠅Mikia

蛹期寄生蠅magnificaWik、傘群追寄蠅ExoristacivilisRond、家蠶追寄蠅

ExoristaSorbillansWiedemann等

螽斯科Tettigoniidae、蟻科Formicidae、螳總科Mantodea、蝽蟓

捕食性天敵

AspongopuschinensisDallas、胡蜂總科Vespidae等

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Bals.)、擬青霉菌Paecilomyces

farinosus(DicksonetFries)BrownetSmith、蘇云金桿菌Bacillus

病原菌

thuringensisBerliner、松毛蟲核型多角體病毒NPV、松毛蟲質型多

角體病毒CPV等

大山雀Parusmajor、灰喜鵲Cyanopicacyanus、杜鵑Cuculidae、烏

捕食性鳥類鴉Corvusspp.、喜鵲Picapica、畫眉Garrulaxcanorus、黑枕黃鸝

Orioluschinensis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