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林業有害生物調查與防控技術規范-第4部分 天牛類蛀干害蟲》_第1頁
《主要林業有害生物調查與防控技術規范-第4部分 天牛類蛀干害蟲》_第2頁
《主要林業有害生物調查與防控技術規范-第4部分 天牛類蛀干害蟲》_第3頁
《主要林業有害生物調查與防控技術規范-第4部分 天牛類蛀干害蟲》_第4頁
《主要林業有害生物調查與防控技術規范-第4部分 天牛類蛀干害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駐馬店市地方標準

主要林業有害生物調查與防控技術規范

第4部分天牛類蛀干害蟲

(征求意見稿)

I

前??言

《主要林業有害生物調查與防控規范》由總則和各分則組成。總則是主要林業有害生物調查與防控

的通用要求,可單獨使用;分則是各種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的調查與防控要求,與總則配套使用。

本次發布的《主要林業有害生物調查與防控規范》為第4部分天牛類蛀干害蟲,以后根據工作需要

再視情況增補。

本標準中的附錄A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由駐馬店市林業局提出。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駐馬店市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范大整、朱洪、崔曉琦

主要林業有害生物調查與防控技術規范

第4部分天牛類蛀干害蟲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駐馬店市天牛類蛀干害蟲的術語及定義、調查和防治。

本標準適用于駐馬店市天牛類蛀干害蟲的調查和防控。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LY/T2520-2015桑天牛防治技術規程

LY/T1866-2009松褐天牛防治技術規范

LY/T2687-2016栗山天牛防治技術規程

LY/T1961-2011光肩星天牛防治技術規程

LY/T2108-2013云斑天牛防治技術規程

DB31/T1042-2017桃紅頸天牛防治技術規程

DB13/T2397-2016銹色粒肩天牛綜合防控技術規程

3術語及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天牛類蛀干害蟲

天牛屬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鞘翅目,是危害林木園林綠化樹木和果樹的一類重要鉆蛀性害蟲。在

駐馬店市林業上危害嚴重的主要有桑天牛、松褐天牛、栗山天牛、光肩星天牛、星天牛、桃紅頸天牛、

銹色粒肩天牛和云斑天牛。天牛不僅種類繁多,且對寄主的選擇具有多樣想和復雜性。從駐馬店市天牛

類蛀干害蟲的發生分布情況看,幾乎所有常見的樹種都有天牛危害。

3.2桑天牛

別名粒肩天牛,駐馬店市均有分布。寄主包括榆、柳、楊、刺槐、桑、構、樸、油桐、楓楊、蘋果、

梨、櫻桃、無花果、海棠等,桑樹科植物受害最為嚴重。形態特征和習性參照LY/T2520-2015。

3.3松褐天牛

別名松墨天牛、松天牛。在駐馬店市主要危害馬尾松、黑松,分布驛城區、確山縣、泌陽縣。形態

特征和習性參照LY/T1866-2009。

3.4栗山天牛

別名高山天牛。在駐馬店市主要危害櫟類。分布驛城區、確山縣、泌陽縣、遂平縣。形態特征和習

性參照LY/T2687-2016。

3.5光肩星天牛

1

別名亞洲長角天牛。在駐馬店主要寄主是楊樹,也危害桑樹、刺槐等。全市均有分布。形態特征和

習性參照LY/T1961-2011。

3.6星天牛

在駐馬店市都有分布。主要危害復葉槭、美國紅楓、楊樹、柳樹、榆樹、法國梧桐、棗樹、板栗等

多種樹木,也是紫薇、懸鈴木、柑橘的主要害蟲。成蟲與光肩星天牛近似,但鞘翅基部具若干瘤狀顆粒,

幼蟲前胸背板“凸”字紋上方,有2個飛鳥形紋。成蟲在樹上產卵刻槽呈“T”形或“┴”形。以2年發

生1代為主,少數1年發生1代。越冬蟲態較復雜,以各齡幼蟲在樹干內越冬,也有少量以卵或已完成發

育的幼蟲在卵殼內越冬。所以相應的發生世代和生活史也較復雜。以老熟幼蟲越冬者,翌年4月下旬于

蟲道末端咬下木絲筑蛹室,準備化蛹;越冬后繼續取食的幼蟲,于5月上旬筑蛹室。蛹期20天左右。6月

上旬至8月上、中旬為成蟲發生期,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為發生盛期;6月中旬開始產卵,7~8月間為

產卵盛期,直至10月中旬仍可見少數產卵者。7月上旬孵化為幼蟲,進行蛀食危害,于10月底越冬。成

蟲后期產下的卵當年不能孵化,以卵越冬,翌年4~5月陸續孵化為幼蟲。成蟲羽化后在蛹室內停留7~8

天,然后在蛹室末端向外咬圓形羽化孔飛出,取食楊、柳等葉片、葉柄及嫩梢表皮進行補充營養。2~3

天后開始產卵;卵產于粗2厘米以上的枝梢上。卵期15~18天。被幼蟲蛀害的樹干、樹皮常呈掌狀陷落。

3.7桃紅頸天牛

別名紅頸天牛、鐵炮蟲。駐馬店市均有分布,主要寄主包括桃花、櫻花、榆葉梅、紅葉李、梅花、

垂絲海棠、木瓜海棠、西府海棠、貼梗海棠、菊花等花木。形態特征參照DB31/T1042-2017。在駐馬店2

年發生1代,以不同蟲齡的幼蟲在枝干蛀道內越冬,一般低齡幼蟲在皮下,高齡幼蟲在木質部內。翌春

幼蟲恢復活動,繼續蛀食。6-9月間成蟲羽化,以7-8月為盛發期。

3.8銹色粒肩天牛

駐馬店市均有分布,主要危害槐樹、柳、云實、紫柳、黃檀。形態特征參照DB13/T2397-2016。在

駐馬店市2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枝干木質部蟲道內越冬。5月上旬開始化蛹,蛹期25-30天。6月上旬至9

月中旬出現成蟲,雌成蟲一生可多次交尾、產卵。產卵期在6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卵期10天。7月中

旬初孵幼蟲自產卵槽下直接蛀入邊材危害,11月上旬在蟲道盡頭做細小縱穴越冬。

3.9云斑天牛

別名白條天牛。駐馬店市均有分布。寄主包括白蠟、桑、柳、烏桕、女貞、泡桐、琵琶、楊、苦楝、

懸鈴木、柑橘、紫薇等,在駐馬店主要危害白蠟。形態特征和習性參照LY∕T2108-2013。

3.10蟲口密度

平均每株寄主樹木內天牛類蛀干害蟲的數量,包括幼蟲、蛹、成蟲。

4天牛類蛀干害蟲的調查

4.1調查時間

調查的最適時期是天牛的羽化始期至末期,根據各類天牛的生活史和駐馬店市的氣候特征,桑天牛

的最適調查時期是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松褐天牛的最適調查時期是每年5月下旬至8月上旬;栗山天

牛的最適調查時期是每年的5月至6月;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的最適調查時期是每年的6月上旬至7月下

旬;桃紅頸天牛的最適調查時期是每年的6月至9月;銹色粒肩天牛的最適調查時期是每年6月上旬至9

月中旬;云斑天牛的最適調查時期是每年5月至6月,根據當年天氣和溫度適當進行調整。

4.2調查方法

各類天牛的調查方法參照以下對應標準開展。LY/T2520-2015桑天牛防治技術規程,LY/T

1866-2009松褐天牛防治技術規范,LY/T2687-2016栗山天牛防治技術規程,LY/T1961-2011光肩星

天牛防治技術規程,LY/T2108-2013云斑天牛防治技術規程,DB31/T1042-2017桃紅頸天牛防治技術

規程,DB13/T2397-2016銹色粒肩天牛綜合防控技術規程。

4.3發生(危害)程度

松褐天牛、光肩星天牛、桑天牛的發生(危害)程度標準參照LY/T1681—2006:

發生(危害)程度

種類調查階段統計單位輕中重

松褐天牛幼蟲有蟲株率%5-1010-2425以上

光肩星天牛幼蟲有蟲株率%5-910-2021以上

條/株0.5-11.1-1.92以上

桑天牛幼蟲有蟲株率%2-56-910以上

栗山天牛、桃紅頸天牛、星天牛、銹色粒肩天牛和云斑天牛的發生(危害)程度標準參照林業有

害生物發生(危害)程度統計方法中蛀干害蟲危害程度分級標準:

受害程度輕度中度重度備注

樹木受害率%(y)0<y<≤1010<y<≤20y>10

4.4成災標準

參照原國家林業局文件《主要林業有害生物成災標準》(林造發[2012]26號),天牛類蛀干害蟲的

受害株(梢)率在20%以上或林木死亡率在10%以上為成災。

5天牛類蛀干害蟲的防治

天牛類蛀干害蟲的防治措施具有普遍性,總體包括物理防治、化學防治和天敵防治。各類天牛的

防治方法參照以下對應標準開展:LY/T2520-2015桑天牛防治技術規程,LY/T1866-2009松褐天牛防

治技術規范,LY/T2687-2016栗山天牛防治技術規程,LY/T1961-2011光肩星天牛防治技術規程,LY/T

2108-2013云斑天牛防治技術規程,DB31/T1042-2017桃紅頸天牛防治技術規程,DB13/T2397-2016銹

色粒肩天牛綜合防控技術規程。星天牛可參照LY/T1961-2011光肩星天牛防治技術規程開展防治。

5.1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包括燈光誘殺、砸卵、人工捕殺成蟲等方法。有些天牛成蟲對特定波段長的光源具有

較強的正趨向性,因此可以通過誘殺成蟲來降低來年蟲口密度。有些天牛雌蟲將卵產于寄主外部或僅

在韌皮部下,如銹色粒肩天牛將卵產于樹干上自己筑的產卵槽內再覆于保護物,因此在幼蟲孵化前可

以人工砸卵。銹色粒肩天牛等成蟲具有假死性,可以采用震落的方式捕殺成蟲。松褐天牛可利用性誘

素進行誘殺。

5.2化學防治

5.2.1低齡幼蟲的防治

低齡幼蟲可用藥劑噴涂枝干的方法。每年7-8月,對在韌皮下危害尚未進入木質部的幼齡幼蟲防效

顯著。常用藥劑有20%益果乳油、20%蔬果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40%氧化樂果乳油、50%殺螟松乳油。

涂抹嫩枝蟲道時應適當增大稀釋倍數,有些藥劑可配成涂干混合劑,如用鄰二氯苯乳劑∶肥皂∶水,按

3

12∶1∶3配置后稀釋6倍使用。也可用有機硅助劑(主要功能成分: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噻蟲

嗪(25%)、氟蟲腈(5%)按1:1:1比例,配水噴施。

5.2.2大齡幼蟲的防治

大齡幼蟲可用注孔、堵孔法。對已蛀入木質部、并有排糞孔的大幼蟲,如桑天牛、光肩星天牛、云

斑白條天牛等使用磷化鋅毒簽、磷化鋁片、磷化鋁丸等堵最新排糞孔,毒殺效果顯著。用注射器注入

50%馬拉硫磷乳油、50%殺螟松乳油、50%敵敵畏乳油、40%氧化樂果乳油20~40倍液;或用藥棉蘸2.5%

溴氰菊酯乳油400倍液塞入蟲孔,防效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