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裝備配置標準JYT0659-2025_第1頁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裝備配置標準JYT0659-2025_第2頁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裝備配置標準JYT0659-2025_第3頁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裝備配置標準JYT0659-2025_第4頁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裝備配置標準JYT0659-202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JY/T0659—2025代替JY/T0406-2010信息技術部分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裝備配置標準Equippingstandardofeducationequipmentforinformationtechnologyinhighschools2025–06–12發布 2025–06–12實施JY/T0659—2025 前言.......................................Ⅲ引言.......................................Ⅴ范圍 1規范性引用文件 1術語和定義 2總體要求 3要求 4附錄A(資料性)新增、刪除器材清單 54表1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實驗室基礎裝備配置要求 6表2普通高中信息技術主題學習裝備配置要求 23表A.1新增器材清單 54表A.2刪除器材清單 57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代替JY/T0406-2010《高中理科教學儀器配備標準》信息技術部分。與JY/T0406-2010信息技術部分相比,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變化如下(其中,新增、刪除器材清單詳見附錄A):——更改了規范性引用文件清單所列的部分標準(見第2章,2010年版的第2章);——增加了“術語和定義”(見第3章);——增加了“總體要求”(見第4章);——增加了文件執行的基本依據和基本遵循(見4.1);——更改了對進入學校的教學裝備的要求(見4.4,2010年版的3.5);——更改了對文件執行監督的要求(見4.6,2010年版的3.7);——增加了對器材的“規格、品名、教學性能要求”的解釋說明和配置要求(見5.3);——更改了對配備數量的具體要求(見5.4,2010年版的3.2);——更改了配備要求的內容(見5.5,2010年版的3.1);——增加了對引用標準的執行要求(見5.9);——更改了教學裝備的分類方式,按照裝備的功能,分為“實驗室基礎器材”和“主題學習器材”兩類(見表1、表2,2010年版的表6);——更改了器材配置的邏輯,以學科教學活動所需的設備、工具、器材為主線,以課程標準學習主題為線索,學科教學裝備配置與實驗等實踐性教學活動一體化設計(見表1、表2,2010年版的表6);——增加了活動建議與活動目標(見表2);——增加了部分器材的執行標準(見表1、表2);——更改了部分器材的配備要求(見表1、表2,2010年版的表6);——更改了部分器材的數量要求(見表1、表2,2010年版的表6);——更改了部分器材的規格、型號、品名、教學性能要求(見表1、表2,2010年版的表6);——增加了新型視聽設備(見表A.1視聽設備);——增加了專用教室錄播系統要求(見表A.1錄播系統);——增加了適應社會進步與技術發展更新換代的新產品(見表A.1基礎硬件);——增加了部分小型、便攜式測量儀器(見表A.1);——增加了性能及安全性更高的器材(見表A.1);——增加了音頻、視頻編輯處理等教學軟件和程序設計軟件(見表A.1軟件工具);——增加了數據與計算、信息系統與社會、數據與數據結構、網絡基礎、數據管理與分析、人工智能初步、三維設計與創意、開源硬件項目設計、算法初步、移動應用設計等主題學習器材(見表A.1主題學習器材);——刪除了使用率較低的器材(見表A.2計算機應用軟件,2010年版的表6);JY/T0659—2025——刪除了已不適應信息技術發展的視聽設備及配套器材(見表A.2視聽,2010年版的表6);——刪除了可被同類高規格儀器替代的器材(見表A.2計算機及外設,2010年版的表6);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提出。本文件由全國教育裝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25)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央電化教育館)。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領導小組成員:田祖蔭、李萍、朱東斌、楊非、張權、施楓。工作組成員:劉強、黃偉、郭曉萍、侯明輝、劉少軒、陳群、張海南、尹瑋、王煜琪、王振強、樊磊、傅騫、魏熊鷹、馬濤、陳永強等。本文件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2010年首次發布為JY/T0406-2010《高中理科教學儀器配備標準》中信息技術部分;——本次為第一次修訂。 2010年,教育部頒布了JY/T0406-2010《高中理科教學儀器配備標準》,指導了十多年來高中階段學校理科教學儀器的配備與管理,基本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適應課程實施的高中階段理科教學儀器配備體系,有力支撐了課程改革,促進了教育的均衡發展,為我國普通高中學科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作出了積極貢獻。但是,面對科技的迅猛發展和社會、經濟生活的深刻變化,面對新時代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新戰略,面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新要求,2010年版《高中理科教學儀器配備標準》還存在一些不適應和亟待改進之處。為適應新時代改革和發展的新形勢,滿足當前和未來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的新要求,滿足系統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學科教育教學活動的需要,促進裝備配備與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的一體化設計和深度融合,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關于“改進科學文化教育,統籌課堂學習和課外實踐,強化實驗操作”“積極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注重加強課題研究、項目設計、研究性學習等跨學科綜合性教學,認真開展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教學”的要求,貫徹《教育部等十八部門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關于“落實科學及相關學科教學裝備配置標準,加強實驗室建設”的要求,貫徹教育部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關于“加強教學裝備配備和使用。根據課程標準,完善相關學科教學裝備配置標準,研制中小學實驗教學基本目錄,推動地方加強中小學實驗室建設,支持探索建設學科功能教室、綜合實驗室、創新實驗室、教育創客空間等,鼓勵對普通教室進行多功能技術改造,建設復合型綜合實驗教學環境。開展教學裝備配備達標率、使用率監測,保障實驗教學正常開展”的要求,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實驗教學的意見》“綜合運用觀察、觀測、模擬、體驗、設計、編程、制作、加工、飼養、種植、參觀、調查等多種方式,促進傳統實驗教學與現代新興科技有機融合,切實增強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和效果”“落實教育部頒布的學科教學裝備配置標準,保質保量配置并及時更新教學儀器設備,確保消耗性實驗材料的補充與供給,滿足實驗教學基本需求”的要求,確保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落地見效,更好地指導各地高中階段教育裝備工作,更有針對性地規范和引領全國高中階段學校學科教學裝備的科學配備,切實提高學科教學裝備的配備、管理與應用水平,保障和支持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有效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學校多樣化發展需求,增強學生自主發展能力,全面提升學生意志品質、思維能力、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特分學科制修訂普通高中學科教學裝備配置標準,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地理、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等部分,本文件為《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裝備配置標準》。信息技術教學裝備配置標準范圍本文件規定了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裝備的配置要求,并給出了運用信息技術教學裝備可開展的活動建議及所指向的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目標。本文件適用于地方教育部門和普通高中學校信息技術教學裝備的配置。職業高中學校配置信息技術教學裝備時可參照使用。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5226.1-2019機械電氣安全機械電氣設備第1部分:通用技術條件GB/T7247.1-2024激光產品的安全第1部分:設備分類和要求GB/T7260.1-2023不間斷電源系統(UPS)第1部分:安全要求GB/T7260.2-2009不間斷電源設備(UPS)第2部分:電磁兼容性(EMC)要求GB/T7260.3-2024不間斷電源設備(UPS)第3部分:確定性能和試驗要求的方法GB/T9813.1-2016計算機通用規范第1部分:臺式微型計算機GB/T9813.2-2016計算機通用規范第2部分:便攜式微型計算機GB/T9813.3-2017計算機通用規范第3部分:服務器GB/T13978-2008數字多用表GB/T13982反射和透射放映銀幕GB/T14471-2013頭戴耳機通用規范GB/T15289-2013數字存儲示波器通用規范GB/T16855.1-2018機械安全控制系統安全相關部件第1部分:設計通則GB/T18490.1-2017機械安全激光加工機第1部分:通用安全要求GB/T18788-2008平板式掃描儀通用規范GB/T18910.61-2021液晶顯示器件第6-1部分:液晶顯示器件測試方法光電參數GB/T28037信息技術投影機通用規范GB28231-2011書寫板安全衛生要求GB/T29298-2012數字(碼)照相機通用規范GB30863-2014個體防護裝備眼面部防護激光防護鏡GB/T33587-2017充電電氣系統與設備安全導則GB/T36480-2018信息技術緊縮嵌入式攝像頭通用規范GB/T37742-2019信息技術生物特征識別指紋識別設備通用規范GB/T38244-2019機器人安全總則GB/T38259-2019信息技術虛擬現實頭戴式顯示設備通用規范GB/T38931-2020民用輕小型無人機系統安全性通用要求GB/T38996-2020民用輕小型固定翼無人機飛行控制系統通用要求GB/T39680-2020信息安全技術服務器安全技術要求和測評準則GB/Z39942-2021應用GB/T20145評價光源和燈具的藍光危害GB40070-2021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近視防控衛生要求JJG245-2005光照度計JY/T0383多媒體設備集中控制系統JY/T0456交互式電子白板JY/T0524粉筆書寫板JY/T0595-2019基礎教育裝備分類與代碼JY/T0614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功能JY/T0615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資源通用文件格式SJ/T10406-2016聲頻功率放大器通用規范SJ/T11415-2010非廣播用數字攝錄一體機通用規范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信息技術實踐活動practiceactivitiesofinformationtechnology利用計算機、移動終端、網絡設備、開源硬件,以及編程工具、網絡平臺、應用軟件等信息技術工具開展的調查、模擬、體驗、制作、統計、編程、搭建、運行、調試、檢測等以獲取直接經驗和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的學習活動。3.2活動目標activitypurpose學生通過特定實驗及實踐性活動的學習在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方面應達成的發展目標。3.3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corecompetencesofinformationtechnology學生通過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信息技術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注: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由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和信息社會責任四個核心要素組成。[來源:《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3.3.1信息意識informationconsciousness個體對信息的敏感度和對信息價值的判斷力。注:問題的需要,自覺、主動地尋求恰當的方式獲取與處理信息;能夠敏銳感覺到信息的變化,分析數據中所承載的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對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合理預期分析,為解決問題提供參考;在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愿意與團隊成員共享信實現信息的更大價值。[來源:《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3.3.2計算思維computationalthinking個體運用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問題解決方案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思維活動。注:能夠采用計算機可以處理的方式界定問題、抽象特征、建立結構模型、合理組織數據;通過判斷、理的算法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總結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法,并遷移到與之相關的其他問題解決中。[來源:《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3.3.3數字化學習與創新digitallearningandinnovation個體通過評估并選用常見的數字化資源與工具,有效地管理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完成學習任務,形成創新作品的能力。注:認識數字化學習環境的優勢和局限性,適應數字化學習環境,養成數字化學習與創新的習慣;掌握數字化學習系統、用于開展自主學習、協同工作、知識分享與創造,助力終身學習能力的提高。[來源:《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3.3.4信息社會責任responsibilityforinformationsociety信息社會中的個體在文化修養、道德規范和行為自律等方面應盡的責任。注:的信息安全意識與能力,能夠遵守信息法律法規,信守信息社會的道德與倫遵守公共規范,既能有效維護信息活動中個人的合法權益,又能積極維護他人合法權革命所帶來的環境問題與人文問題;對于信息技術創新所產生的新觀念和新事物,具有積極學習的態度、斷和負責行動的能力。[來源:《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總體要求本文件的執行應以教育部頒布的現行《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為基本依據,以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教科書為參照,以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為基本遵循,以加強與改進實驗等實踐性教學活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目標。實施過程中,應與現行的中小學校建設標準、各地辦學條件標準以及教育部頒布的相關標準、規范和文件相協調。各地應結合所選用的教材和教學活動的實際需要,對本文件所列的品種和數量進行調整,制訂適宜的、切實可行的配備計劃與管理機制,保障各類教學儀器設備及時配置、補充、更新、維護、維修等。各學校已配備的教學裝備若能滿足教學需求,應視為達到本文件要求水平。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在補充教學裝備時,配備本文件規定的性能較高的器材,替代同類性能較低的器材。與其他學科相同的教學裝備,具備共享條件的宜共享,避免重復配備和浪費。凡進入學校的教學裝備,應符合國家或者行業相關技術、安全、環保、使用與保管等方面的標準,應取得通過資質認定的專業檢測機構出具的符合相關標準的檢測報告。各地要建立裝備配備工作技術規范和專業規程,統籌實施計劃預算、配備方案、政府采購、合同履約、質量管理、資產監管、用戶驗收與運維服務等。本文件的執行情況由教育技術裝備機構負責監督。各地要積極部署實施、推動應用,保障裝備資產與資源充分發揮效益,有效支撐教育教學。要求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裝備的配置應符合表1、表2的規定。表1、表2中“分類代碼”欄目按照JY/T0595-2019編碼,采用5級11位阿拉伯數字編號(如圖1所示),“分類代碼”與“器材名稱”配套使用,符合“代碼唯一屬性”原則,宜納入信息化系統進行管理。圖1分類代碼編碼規則30312004801表示:——教學專用設備(1級代碼3);——學科專用儀器設備設施(2級代碼03)——信息技術學科(3級代碼12)——無人機(品種名稱,4級代碼0048)——型號(規格要求,5級代碼01)。表1、表2中“規格、品名、教學性能要求”欄目是配置器材在組成、規格、功能、安全等方面應達到的具體要求以及教學性能應達到的關鍵指標要求。表1、表2中“數量”欄目是對器材配備數量的要求,應與“單位”欄目共同使用。配備數量按照每年級4個平行班、每班50人的標準計算。儀器配備數量“1”“1~3”“1~5”為演示用配備量;“1~13”“1~25”“1~50”為既可按演示用數量配備,也可按學生分組活動用數量配備;“9~25”“13~25”“13~50”“50”為學生分組活動用數量配備。如果每年級平行班和學生數較多,應根據教學活動實際需要,適當增加配備數量。信息技術實踐活動倡導合作學習、互助學習以及探究學習,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實現思辨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團隊意識的培養,分組活動每組人數不多于6人,以2~4人一組為宜。表1、表2中“配備要求”欄目分別對信息技術實驗室基礎器材配置和現行《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必修”“選擇性必修”模塊主題學習器材配置提出要求,包括“基本”和“選配”2種配備方式。“基本”器材規定了普通高中學校信息技術實驗室常規器材以及完成現行《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構建核心概念、理解核心規律和發展核心素養的學生實驗及教師演示實驗所需器材,所有開設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學校均應達到該欄目的配備要求。“選配”器材是為配合課程的選擇性,滿足不同版本教材、不同區域、不同學校的教學需求,兼顧教師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器材的多類型,而列出的建議選擇的器材配備要求。“選配”器材可以為學校、教師提供更多的選擇方案和發展空間,為豐富學生學習方式提供有效支持,既可用于支持基本實驗,也可用于支持拓展實驗。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在達到“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選擇配備“選配”的器材,以滿足教學的多樣化和特色化需要。低值易耗品、消耗性實驗材料及自制、自備器材是保證教學實驗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可適當提高配備數量并及時補充。各地各校對于需要付費使用的應用程序接口或服務,特別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重點領域,應額外預留相應的采購預算。在符合本文件要求的同等條件下,宜選用國產自主可控的信息化設備或軟件系統。表1、表2中“執行標準代號”欄目列出了器材應該執行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各地應通過該執行標準代號查閱相關的規范性引用文件,按照文件的技術要求編制教學裝備配置需求和配置方案。表1中“應用建議”、表2中“活動建議與活動目標”欄目提出了應用教學裝備開展活動的建議和指向的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目標,教學活動時可參照執行。表1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實驗室基礎裝備配置要求a1.學生利用視聽設備展示實驗設計、實驗數據、實驗過程、實驗結論,或開展線上、線下頭腦風亮度系數不小于0.85,不大于1.10;散射角≥150°;屏幕尺寸≥203cm(80in);幕面平整,GB/T13982電子白板支持多點觸控,定位誤差應≤5應<1.75,有效散射角≥120°;面積的90%;表面照度300lx~500尺寸≥203cm(80in);帶配套教學軟JY/T0456JY/T0614觸控一體藍光防護要求為RG0;支持多點觸控,觸控延遲≤100ms;定位誤差≤3mm,支持手指和筆進行書寫和交互操作;內置立體聲音箱;接口支持HDMI/VGA輸入、有效顯示區域對角線尺寸≥203cm(80屏幀率宜≥25fps,宜支持多臺移動高拍至顯示設備;具備拍攝、放大、旋轉、圖像降噪、畫面編輯等軟開展遠程互動式協作學習,演示并記錄實驗設計、實驗過程、實包括手持、領夾話筒,高保真立無線投屏音頻信號的傳送多媒體設備集中控支持串口、紅外、面板控制,以媒體資源的塵黑板、板顯示設備、等;支持教享功能;支電腦、移動除、內容拖;書寫板部分應符合GB28231-2011和JY/T無塵環保等降等操作,臺式計算16GB/Z39942-應結合更新換代的實際情況進行升1.計算機操作系統的認識與安2.計算機系統的軟件安裝與應3.組建一個小型局域網并能實現資源共享,開展網絡學習或開發4.支持網絡基礎、開源硬件、人以上顯示器,帶正版操作系統,宜支持無線方式接入互聯網(支16GB/Z39942-筆記本計a牙接口、高清攝像頭,30cm(12統,顯示器閃爍等級≤-30dB(60RG0GB/Z39942-平板電腦配置不低于主頻1.8GHz、內存4于20cm(8in),閃爍等級≤應結合更新換代的實際情況進行配平板電腦滿足一個實驗室內的平板電腦充網絡環境無線網絡覆蓋實驗室,桌面以太網接入帶寬不小于100M,具備Wi-Fi覆蓋能力,支持應結合更新換代的實際情況進行配網絡環境網絡安全包含防火墻等網絡安全硬件,具備郵件過濾、網頁過濾、防病毒等功能,可以軟件升級,也可以實驗室管支持學生機系統安裝、恢復,硬用于學生機系統安裝、恢復和硬參數:主頻2GHz,4核CPU,16GB內存,硬盤可用容量≥2TB,支持RAID-2020配套使用,應結合更新換代的實際情況進行升1.用于備份教師上課的數據,并還可用于學生查詢服務器的軟件、硬件配置,了解機房服務器的作用;嘗試根據教學活動需要對服務器進行相應配置,包括共享文件夾,實現FTP文件傳輸,服務器操支持處理多個任務和請求,支持大量并發用戶,允許管理員通過網絡遠程登錄和管理服務器,支持創建和運行多個虛擬機,具備日志記錄工具、監控工具、腳本網絡環境網絡存儲1.組織學生學習網絡存儲的原2.教師為學生介紹不間斷電源的在線式或后備式,支持教師機及1-2023千兆交換WLAN無線路由20,支持智能天線,設備可遠程網絡環境機柜 套 多媒體教具備統一開關機、屏幕廣播、演示、上網控制、程序控制、數據導入導出、文件分發、防退出等方軟件調用其接口完成相應功能1.展示師生實踐操作過程、結果等,完成課堂作業提交、問題回答,開展教學評價、調研反饋等2.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平臺實現統一開關學生機、實時查看學生網絡課程支持混合式學習,在線課程設置數據導入導出1.學生利用平臺開展在線選課、查看課程資料、提交作業等在線學習活動;利用平臺完成數據收2.教師利用平臺進行課程開設、教師用高0×1080,每秒≥30幀;電子變焦≥3倍;快門速度范圍1/1s~1/10000s;焦距≥無需輔助定位攝像機或跟蹤主機1.隨時記錄、跟蹤實驗教學活動過程,分析實驗教學活動情況,開展校本教學資源收集和校本教2.開展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學生用高0×1080,每秒≥30幀;電子變焦≥3倍;快門速度范圍1/1s~1/10000s;焦距≥無需輔助定位攝像機或跟蹤主機錄播管理支持本地部署或云端選用;支持安全策略配置、自動錄制、自動導播、遠程錄播、資源編輯、資在線巡課、督導評價、數據統計全向麥克風拾音半徑≥6m或心響范圍50Hz~20kHz,聲壓級用吊裝麥克風,最低處離地面的安裝高度≥3m或吸頂安裝;可根據需要增配無線麥克風(領夾或手持),無線麥克風需與吊麥無感擴聲系統共用音頻處理主機音頻處理具有回聲消除、反饋抑制、噪聲抑制和自動增益等功能;可支持吊裝麥克風進行本地擴聲、遠程互動和錄音;音頻輸入≥6路,音頻輸出≥3路;功放功率≥2×麥克風輸入到功放輸出之間的延交換容量≥300Gbps,包轉發率端口≥24個,千兆上聯端口宜≥響應頻率20Hz~20kHz,阻抗4Ω~8Ω,靈敏度≥85dB,額W支持直播、存儲和上傳服務;支議;支持自動課表錄制和直播;支持全自動智能導播;SDI信號輸入≥2路;HDMI信號輸入≥1路支持串口、紅外、面板控制,以及投影機開關、信號切換、延時保護關機、系統電源、音量、幕A4移動存儲存儲容量≥512GB,支持USB接視頻采集外置,支持模擬、數字標清視頻b單激光,遙控距離≥30m,激光應有安全注1.利用照相機、攝像機等獲取圖像及視頻素材,開發多媒體教學2.拍攝視頻片段,例如拍攝人行走視頻,并通過智能開放平臺,體驗動作識別技術原理;記錄實已配備平板電腦的可不如計算機包含攝像頭,如計算機包含耳麥,可智能移動藍牙、北斗衛星導航等功能,具已配備具有智能移動終端功能的平板電腦,可1.利用移動終端中的電子筆記功或者利用移動終端中的瀏覽器,隨時隨地搜索、瀏覽學習和生活2.體驗智能移動終端在信息系統中的便利優勢,例如獲取導航大3.了解各種傳感器在智能移動終端中的作用與工作過程,例如使用智能移動終端攝像頭進行人臉還可利用移動終端中各種傳感器完成數據采集、網絡應用類實驗文字處理1.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教師靈活使用辦公軟件實現備課、課上2.學生利用軟件工具實現作品的壓縮、存儲、項目成果的展示等3.使用電子表格軟件制作數據統5.使用音頻、視頻編輯軟件進行電子表格演示文稿音頻處理支持多通道編輯,兼容多種音頻工具,高保真視頻編輯支持高清、多軌視頻編輯,支持多格式視頻素材混編,帶多種濾鏡、轉場、字幕效果,方便微課圖像處理支持圖層、濾鏡、蒙版,圖像處b 表2普通高中信息技術主題學習裝備配置要求微處理器微處理器控制板與傳感模塊需配套使用;如微處理器控制板已集成,傳感模塊可3.設計開發“數字氣象站”等環境監測系統,實現環境信息的監統。5.在“網絡基礎”模塊中,還可用于搭建模擬智能物流、智能商店等物聯網系統;搭建家庭或學校智能安防模擬系統;設計與搭建智能農業模擬系統、智能停車1.引導學生理解傳感器的原理和應用,并認識基于開源硬件的信息系統的基本結構及一般設計流2.通過搭建小型信息系統的綜合認識信息系統在社會應用中的優宜使用開源數據可視化軟件或1.利用各類數據集或大數據平3.使用可視化工具呈現實時數了解數據采集、管理、分析和可視化的基本過程與方法,認識數據的有效管理與處理對于提高信息價值的重要意義,能夠按照給出的數據分析方法分析數據并進行可視化呈現(信息意識、數字流程圖繪若實驗室基礎器材中的工具已,可不配2.根據問題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流程圖表示算法,繪制程序流程1.掌握一種程序設計語言的基本知識,使用程序設計語言實現簡2.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驗程序設計的基本流程,感受算法的效通過分析實際問題,經歷描述問題并利用符號語言將其形式化的過程,理解解決問題的起點是問題的描述,算法的基礎是形式化程序設計宜使用開源1.編制計算器程序,驗證數制轉2.理解各語句功能,體驗簡單算法的編程實現,編程繪制交通信號燈,解決生活中的計費問題、5.體驗常見加密算法及程序驗8.利用人工智能三維編程仿真軟9.編寫程序并仿真搭建智能場景(如智能紅綠燈、人臉識別停車1.學習算法的相關知識,體會算法與程序設計的作用,掌握用恰程序設計當的方法描述算法,學習程序的基本流程控制方法,感受算法的效率,掌握程序調試與運行的基本方法,體驗計算機內數據存儲的結構方法,體驗分析問題、界定問題、抽象特征、建立結構模型、合理組織數據的過程。(信2.學會運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利用程序設計軟件總結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并遷移到與之相關的其他問題解決中。(數字化學習與3.通過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真實情況的問題解決,增強利用技術使生活更美好的信心,提升學生適應信息化社會的能力(信息人工智能三維編程習等人工智能功能,支持物理屬應用開發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開源軟件平了解智能信息處理的巨大進步和應用潛力,認識人工智能在信息社會中的重要作用(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大數據處使用開放平臺或開源系1.選擇一座城市,通過網站了解與其有關的人口遷入和遷出的熱2.利用政府開放的大數據平臺,分析工業、農業、經濟、教育、通過典型的應用實例,了解數據采集、分析和可視化表達的基本網絡組建1.探索基本網絡設備的作用和工作原理,經歷從硬件連接到網絡配置的全過程,在具體的聯網過數的設置方法。2.組建一個小型局域網并能實現資源共享,開展網絡學習或開發小型網絡應用系統;使用與路由器相連的計算機或移動終端訪問3.設置一些聯網中常見的故障,包括硬件連接故障、網絡連接的錯誤配置等,從分析問題入手,判斷故障原因,探索解決故障的1.熟悉TCP/IP協議的主要功能和作用,理解網卡、交換機、路由器等基本網絡設備的作用和工作原理。(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網線制作測試工具網線制作測試工具3.通過實際案例,了解網絡環境的優勢與不足,認識到既要積極利用網絡,也要增強安全使用網絡的意識,懂得安全使用網絡的網絡安全2.上網搜索病毒、木馬的原理及1.通過學習防火墻、殺毒軟件的使用方法,理解并掌握病毒、木馬的原理及防護知識。(計算思2.通過學習網絡安全設備的原理加強對病毒和木馬的防護意識,增強數據安全意識(信息意識、組網模擬了解網絡操作系統的功能,能使用基本網絡命令查詢聯網狀態、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組裝計算可組裝計算機學校可保留部分已淘汰的計算機用于組裝計算分析計算機系統構成,知道信息移動終端在信息系統中的作用,描述計算機和移動終端的基本工維修工具機或維修硬件會發布的數據自備,可直接使用網絡1.分析并預測本區域最近10年的2.分析并描述本區域最近10年公了解常用的數據分析方法(如對比分析法、分組分析法、平均分析法和相關分析法等);在實踐中選用適當的數據分析工具,分執行模塊、通信模塊、連接模塊、電源模塊與微處理器控制板、傳感模塊需配套使用;如微處理器控制板已集成,選擇身邊常見的一個物聯網應用,理解其系統傳感與控制的原通過分析物聯網應用實例,知道信息系統與外界的聯系方式,了解常見的傳感與控制機制(信息NB-IoT、Zigbee連接線等006501郵件服務用編程語言編寫或改寫程序,獲取電子郵件列表,了解程序代碼通過郵件服務器軟件學會搭建郵件服務器的方法,體驗搭建郵件服務器的過程,理解郵件服務器網站服務搭建人機對話系統,用編程語言編寫程序,明確聊天服務器的工通過使用網站服務器軟件,體驗搭建網站服務器的過程與方法,理解網站的基本結構和組成(數教學視頻自備,可直接使用網絡航天科技等領域的巨大成就,開通過對重大信息技術成就與科學事件的了解,拓寬知識面,增強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思維導圖若實驗室基礎器材中的軟件工具已包含此功能1.使用思維導圖工具繪制知識結2.使用思維導圖工具制訂學習項3.使用頭腦風暴視圖展示交流討學會針對具體學習任務,選擇適當的數字化工具,收集數據,獲取信息,感受利用數字化工具在項目學習中的作用(計算思維、協議分析知道網絡服務與相應的應用協議功能和作用,認識網絡的拓撲結構,能使用基本網絡命令查詢聯查殺病毒利用查殺病毒軟件查殺病毒,并進行安全配置,學習維護計算機1.通過學習查殺病毒軟件的使用方法,理解并掌握病毒、木馬的。(信息意識)2.加強對病毒和木馬的防護意識,增強數據安全意識(信息社數字式,4-1/2位數碼管,直流/電流﹑電阻﹑溫度測試﹑頻率測試﹑電容﹑斷、蜂鳴報警1.運用數字化工具開展跨學科實5.利用藍牙技術實現終端之間信6.搭建智能物流、智能商店等物7.搭建家庭或學校智能安防模擬8.讀寫模擬校園卡、智能交通卡等信息,了解射頻標簽的工作原9.設計與搭建智能農業模擬系10.設計與搭建智能停車模擬系M量程-30℃~200℃,分辨力s遠程監控計算機中已包含的可不1.了解物聯網中傳感器的分類,了解物聯網通信的方式,理解物(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2.體驗日常生活中物聯網的應用,了解物聯網的概念及其發展歷程,了解與物聯網相關的設備及其功能,描述其工作原理(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射頻標簽編輯可與通用技物聯網接1.通過微處理器控制板上報數據到平臺,在平臺上查看和管理數2.通過平臺遠程控制微處理器控理解物聯網應用的數據流向,掌握基于平臺的物聯網應用開發方法(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算法學習資源1.觀看各種排序算法的實現過序算法的原理。2.觀看二分法動畫,理解算法的3.探索人工智能概念與基本特征,理解人工智能基本算法和模型(如啟發式搜索算法、貝葉斯算法、專家系統、決策樹、回歸1.能夠針對模型較為直觀的實際問題,合理選用字符串、隊列、棧等數據結構組織、存儲數據,并能運用排序、查找、迭代、遞2.通過具體案例,了解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和模型,熟悉智能技術應用的基本過程和實現原理簡易成套人工智能1.認識人工智能應用系統開發工了解智能信息處理的巨大進步和應用潛力,認識人工智能在信息社會中的重要作用(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生物特征能對指紋等人類生物特征進行識使用智能手環等設備實時獲取運通過可穿戴設備的應用體驗,了解數據采集、分析和可視化表達的基本方法,以及大數據在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系統中的作用(計虛擬現實GB/T38259-1.運用虛擬現實設備模擬駕駛系4.體驗虛擬環境下的機械結構剖理解創新顯示技術在知識學習和素養提升中的應用及價值。(數增強現實增強現實資源混合現實混合現實資源智能家居1.觀看智能家居模型演示,了解2.利用智能音箱控制家庭智能設3.通過智能插座等設備連接家庭通用電器設備,并通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