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學校德育永恒的話題_第1頁
生命教育學校德育永恒的話題_第2頁
生命教育學校德育永恒的話題_第3頁
生命教育學校德育永恒的話題_第4頁
生命教育學校德育永恒的話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思想理論教育?雜志余玲華生命教育:學校德育永恒的話題

一、生命教育實施的背景一、生命教育實施的背景2005年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學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提出中小學實施生命教育的目標是:“通過多種教育形式,對中小學生進行生命與健康、生命與平安、生命與成長、生命與價值和生命與關心的教育,使學生學習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認識、感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培養學生尊重生命、愛惜生命的態度,學會欣賞和熱愛自己的生命;進而學會對他人生命的關心,接納、包容與欣賞,樹立積極的人生觀。〞不久,上海市在50多所中小學開展了生命教育試點工作,并方案在成熟的根底上向全市中小學全面鋪開。一、生命教育實施的背景二、生命教育究竟應該教什么?

如土委地,似花飄零。2021年9月2日上午,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12歲男孩小凡〔化名〕從六樓窗口一躍而下,十幾分鐘后不治身亡。開學僅兩天,本市就接連發生了四起學生墜樓事件。這種充滿破碎、尖利卻又不無沉悶、壓抑的響聲接二連三地傳來,儼然糾結成為一個城市內心深處的悲傷風暴,令所有人難以自持?!安皇菫榻逃?,必須是為生命而教育。當這幾個少年的血再次積淀成為中國教育開展的底色,無疑也再次成為一個大國的教育不能承受之負疚與欠債。從生命教育來說,?開學第一課?或許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是,怎樣使教育真正成為有人性的教育,使生命教育成為貫穿生命開展全程的終身教育,所拷問的仍是國家與社會的教育理念和體制。〞——節選自中國教育新聞網我列出一張單子,左邊寫著活下去的理由,右邊寫著離開世界的理由。我在右邊寫了很多很多,卻發現左邊根本上沒有什么可以寫的?;叵?0多年的生活,真正開心的時刻屈指可數;記不清楚上一次從內心深處感覺到歸宿感是什么時候。也許是我自己的錯吧,不能夠去怪別人,畢竟習慣決定了性格,性格決定了命運……我并不是不愿意珍惜生命,如果某一時刻你發現活下去,二十年,三十年,或者,然而卻沒有快樂,沒有希望,不愿去想象,還要這樣幾十年下去,去接受命運既定的苦難,最終多年以后一個孤苦伶仃的可憐老人形象,沒有親人,沒有朋友,茍延殘喘在過去回憶的灰燼里面,那又為什么不能夠在此時便終結生命?……二十年,但是卻無法忍受這種行尸走肉一般的生活,覺得生活如同死水泥潭一般,而我身處其中,猥瑣、渺小而悲哀,不可能再做出任何改變。如果人死的時候可以許一個一定會實現的愿望,我也許會許下讓所有人更加快樂吧。人應該有選擇死亡的權利,無法負擔,以前或許不明白這種感覺,對自己的悲哀,痛到心尖在顫抖,或許死亡本身就是一個輪回的開始,用悔恨來洗刷靈魂然后新生,記不清楚上一次發自心底的微笑是什么時候……生命教育的特別意義與價值,不單是關于人之自然生命如何保護的教育,更重要的是關于人之人文生命的性質、價值與意義的厘定、開掘與光大的教育。即:1.要讓學生認清“一般的生命〞與“人的生命〞、“自然生命〞與“人文生命〞的本質區別與聯系;2.要教學生們去理解“生命〞與“生活〞的本質區別與聯系〔“生命〞是一條流,意味著人生過去、現在、未來的和合體,沒有過去的生命,人就不可能有現在的生命,沒有未來的生命,人就是一個死人;“生活〞是一個點,指當下的感受,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還沒有開始〕;3.要教學生樹立起正確的生死觀〔辨清兩種觀點:“人死如燈滅〞和“二十年以后又是一條好漢〞〕。結論:在生命教育過程中,我們應該交給學生人文生命的生死觀,即:“死是人之生活的終止,但生命可以永存〞;人之肉體生命一定會死亡,不可能有什么輪回。健康的生死觀是:不要試圖去追求“肉體生命〞的永久存在,關鍵在求得自我之人文生命的永恒。人生在世,要“立德、立功、立言〞,追求精神生命永存于世。這即是對死亡的一種超越。三、生命教育應浸入教育的方方面面1.課堂是實施生命教育的主渠道,教師應該在學科教學中樹立生命教育的意識〔1〕傾聽北京師大的肖川教授認為:“所謂生命教育就是為了生命主體的自由和幸福所做的一種價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種內在形態。生命教育的宗旨在于保衛生命的尊嚴,激發生命的潛能,提升生命的品質,實現生命的價值。〞到底怎樣才能真正實現“有生命力地教生命〞呢?佐藤學在?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提到一個至關重要的詞——傾聽。他在該書的第一章“教室里的風景〞中專門闡述了傾聽的作用——“我們的課堂應當追求的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里,才能通過發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那么課堂是缺少生命力的。〞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傾聽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納,是期待,是共享快樂。師生間、生生間地相互傾聽,更有利于開展充滿生命力的生命教學?!?〕活化〔教材〕有些教材的內容本身很枯燥,教學的時候學生往往提不起興致,教完也就意味著結束了。但如果我們的教師能夠在教材中有機地滲透德育,將生命教育內涵其中,可能就會收到不同的教育效果?!?〕生成〔教育資源〕在學科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中,有時常常會出現一些教師未作預設的生成性教育事件,涉及到一些復雜的生命教育問題,有時教師甚至會陷入某種道德教育的困境,這時,就需要教師首先要有思考“生命問題〞的意識,給學生一種良好的示范。2.在日常教育教學中,關注并捕捉生命教育的話題在日常教育中,只要我們的教師做個有心人,會發現有很多教育的契機,關鍵是教師要有教育的敏感性,并能有意識、有策略地設計教育活動。這不僅需要教師有生命教育的意識,更要有教育的智慧。案例:一位班主任老師在“5.12〞大地正發生后,每天給學生布置一項作業:讓學生關注汶川地震,通過看新聞、看報紙、上網、聽播送的方式了解災情,并寫下自己的感受。每天課前五分鐘,老師和學生一起交流。結果,老師驚訝地發現,孩子們的交談中多了這樣的聲音:“那些失去親人的人真可憐啊!〞“我昨天看電視的時候都哭了。〞“我趕到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事啊。〞坐在明媚的教室里,孩子們開始思考沉重的話題,他們想的很多很多。葉瀾教授說:“教育,是一項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價值的事業。〞如果每個教師能靜靜地傾聽,用尊重生命的方式去培植生命,如果哪一天能聽到花開的聲音,那一定是來自心靈的天籟。3.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探尋生命教育的模式上海在“兩綱〞的落實過程中,推出關于“上海市中小學‘溫馨教室’建設的實驗研究〞這一重大決策咨詢課題工程?!皽剀敖淌舀暿侵敢园嗉墳楦椎摹熒餐瑺I造的、能滿足師生合理需求的、有利于健康人格開展的教育環境。內涵:教室:這里不是指物理意義上的空間,而是指以班級形式存在的教育環境。在這種教育環境中,班主任、任課教師、學生集中展示著各自的人格魅力和才華;共同營造著集體生活的精神氣氛和風氣。班級:是學校教育的根本組織形式,也是學生進行有組織活動的根本單位,是學?!坝袡C體〞能正常運轉的“細胞〞。合理需求:從對象看,既有平安、生理、享受等生物性需求,又有交往、依戀、尊重等根本社會性需求以及成就、開展、奉獻等高級社會性需求?!卜像R斯洛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理論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平安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辰逃h境:是指師生在教育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網。既包括教師和教師的關系,學生與學生的關系,也包括教師和教師〔更多的是指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關系。當這些關系的處理到達教育生態上的平衡時,即為和諧;教育環境也是師生賴以生存、開展的條件。既包括群體人際關系的外部條件,也包括自身心理和諧的內部條件。這些條件的創造,既要靠硬件建設,更要靠軟件建設。硬件建設:教室物質環境——平安、舒心、美觀、宜人軟件建設:班級人際環境——平等、公正、真誠、互助課堂教學環境——勤勉、篤學、活潑、寬松自身心理環境——自信、自尊、平和、達觀原那么:共建共享原那么——共建師生共同成長的家園,共享溫馨和諧的氣氛。沒有共建哪來共享?沒有共享誰來共建?關注過程原那么——是觀念不斷轉變、理念不斷提升、方法不斷改進、效果不斷呈現的過程。師生在過程中體驗幸福。自主創新原那么——尊重師生的共同智慧,創造性地開展建設。凸顯個性,形成工作特色。案例:浙江省嘉善縣的“生態德育〞與上海創立的溫馨教室具有異曲同工之效。“生態德育〞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自然生態教育〞和“生態環境教育〞。主要是為了克服傳統學校德育所存在的種種不尊重人成長規律的“非生態性〞的弊端,適應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促進學生和諧開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種全新的學校德育策略。要求突破人與自然這一單一關系的局限,通過課程教化、環境感化、過程內化的根本途徑,深入關注學生的生命狀態,全面優化學生的生命狀態,重視調整學生的生活心態,是學校德育更加契合人的生長實際,尊重人的成長規律,關注人的生態性開展,使學生獲得和諧健康的開展。案例:洪溪中學初二某班實行了班級環境布置的改革學校要求每個班級都實行環境布置的改革,班主任在教室內除了安放學校提供的桌布、鮮花和魚缸外,還要求每人再桌子上放一個杯子。剛開始,同學們都感覺很好玩,但一不小心就會聽到“啪〞的一聲。一天下來竟打碎了七個杯子。班主任老師要求繼續放杯子,并出了一個提出引導大家分析討論:我們的那些行為會導致杯子被打碎?同學們七嘴八舌列了很多,如:借被人書本時不要將書本亂飛;課間休息時走路幅度別太大;不要在教室打鬧……老師驚奇地發現,到了第三天,再也沒有人打碎杯子。同學們知道小心了。為了穩固這一行為,并促使最終形成習慣,班主任老師進一步引導全班討論和制訂班級公約,提出宣傳標語。經過全體投票,確定并張貼出來,以提醒和制約美味同學。這樣,用杯子的習慣一直堅持了下來,同學們的日常文明行為也得到了很大改觀。4.教師自身的生命成長會促進學生的健康開展自我反思是教師對自己現行教育理念和行為的一種理性思考,是教師責任意識的具體表達。愛學生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