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4講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一、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的變化近代中國現代中國服飾鴉片戰爭后,“洋布”“洋裝”在城市出現;辛亥革命后,受到新派人士的歡迎;20世紀二三十年代,西裝、粗布大衫、旗袍、學生裝等并行服裝顏色由灰藍色調為主到五彩繽紛,款式由單一走向多樣化飲食從傳統飲食到出現西餐,吃西餐成為有錢人的時尚1987年基本解決溫飽問題住宅從中式宮殿、普通民居到歐式洋房或建筑出現由擁擠簡單到寬敞舒適;政府啟動“”社會習俗(1)戊戌變法時期,主張“”“廢止纏足”;(2)辛亥革命前后:“斷發易服”具有色彩;(3)民國時期:頒布和廢止纏足等法令,婚喪儀式走向簡約文明由革除陋習到婚姻自主,休閑方式多樣化及新風尚的形成歸納總結“一、二、三、四”歸納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的變遷二、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1.交通工具的進步(1)鐵路:①19世紀80年代初,清政府修成唐胥鐵路,標志著中國鐵路的誕生。②1909年京張鐵路通車,成為中國鐵路歷史上的里程碑。③新中國成立后,先后建成寶成、蘭新等鐵路。④到“九五”期末,中國鐵路運營總里程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2)公路:①20世紀初,開始出現在上海等大城市。②新中國成立后,建起汽車制造廠和比較密集的公路網。(3)水運:①19世紀70年代初,洋務派創辦,是中國水上交通業近代化的開端。②新中國成立后,輪船運輸業獲得快速發展,20世紀90年代后受鐵路、公路和民航業的影響較大。(4)航空:①1909年,制成中國第一架飛機,標志著中國航空事業的開始;1920年,中國首條空中航線——北京至天津航線開通,中國民航拉開了序幕。②新中國成立初期,民航發展有限;改革開放以后,中國逐步成為世界民航大國。2.通訊工具的進步(1)有線電報:19世紀70年代,福建巡撫在主持架設中國第一條有線電報線。(2)無線電報:20世紀初,上海裝置了無線電臺。(3)電話:①19世紀80年代,外國開始在設立電話公司。②新中國成立后,逐漸形成全國電訊網絡。到2003年末,中國擁有的電話數量躍居世界第一位。(4)互聯網:近年來,人們通過互聯網發送電子郵件。圖示解史影響近代交通發展的因素三、大眾傳媒的變遷1.報刊業走向繁榮(1)19世紀中期前后,外國人在華辦報,有《中國叢報》《》等。(2)維新派、革命派、激進派利用報刊宣傳新思想。(3)20世紀前期,中國共產黨先后創辦《》《解放日報》等報刊,同國民黨控制的《中央日報》等報刊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4)新中國成立后有《》《紅旗》等黨報黨刊,還有《光明日報》《文匯報》等,內容比較豐富。(5)改革開放后,我國報刊業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2.影視事業的發展(1)電影①1905年,中國人自己攝制的電影《》首映成功,中國電影事業開始起步。②新中國成立初,和革命戰爭題材的電影紛紛被搬上銀幕。③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中國電影走向一個輝煌的新時代。(2)電視①1958年,開始試播,標志中國電視業的誕生。②改革開放后電視逐漸普及,節目日漸豐富。3.互聯網的興起(1)年,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2)特點:信息傳播速度快,表現力和感染力強,被稱為“”。(3)影響:生活更加快捷與方便,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生產、學習、娛樂方式。辨析比較報刊、影視、互聯網的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影響,但側重點不同:報刊最主要的是影響人們的政治生活;影視主要是滿足人們的文化娛樂生活;互聯網全方位、徹底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考點一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的變遷1.影響近現代中國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遷的因素(1)歐風美雨的潛移默化。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到了中國。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會近代化最早的發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經通商口岸逐漸向中國內地輻射。這種影響是西方國家的侵略給中國帶來的積極影響,是客觀的,有利于中國的近代化。(2)中國近現代經濟的發展。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新中國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飛速發展,為社會生活與習俗的變化奠定了經濟基礎。(3)近現代革命思潮的興起與思想解放運動。近代中國先進人士的倡導,如資產階級維新派和革命派都號召“斷發易服”,新文化運動倡導民主與科學,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思想解放;等等。都不同程度地促進了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4)歷屆政府的重視、提倡促使社會生活發生重大變化。如民國政府頒布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重視民生,特別是改革開放后,黨和政府將實現全面小康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奮斗目標。針對練1(2018·資陽一模,30)在江西興國縣,過去一樁親事須費200銀元左右,相當于中農的全部家產,為了討親而欠債的很多。1931年當地政府規定婚姻自由,結婚不許定聘金,已定聘金一律禁收。當地政府這一舉措()A.廢除了農村落后的婚姻陋習B.否定了宗法血緣的傳統觀念C.摧毀了買賣婚姻的社會基礎D.促使當地社會習俗有所改變2.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遷的特點(1)地域:受列強侵略的影響,出現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逐漸向內地滲透的趨勢,表現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點。(2)過程:經歷了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由沖突到相互融合的過程。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典型特征。(3)水平:通商口岸、大城市變化較快較大,廣大農村仍處于封閉、落后的狀態,傳統的風俗習慣堅如磐石。(4)動力:社會運動的影響,上層人物的倡導、示范,工商業經濟發展,西方文明的傳入等。(5)趨勢:平等、民主、文明是其發展的主要趨勢。考點二近代交通和大眾傳媒的發展大眾傳媒大眾傳媒就是傳播大眾信息的媒體。進入近代社會以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變得越來越密切,社會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種大眾化、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的媒介作為人與人之間進行信息溝通的渠道,人類社會的傳媒手段應運而生。1.中國近代交通發展的特點、成因及影響(1)特點:①近代中國交通業逐漸開始近代化的進程,鐵路、水運和航空都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②近代中國交通業受到西方列強的控制和操縱。③地域之間的發展不平衡。(2)成因:①先進的中國人為救國救民,積極興辦近代交通事業,促進中國社會的發展。②列強為了擴大在華的經濟利益,加強對中國的控制,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始終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控制和操縱中國的交通。③中國各地經濟發展嚴重不平衡,這就決定了各地交通發展的不平衡。(3)影響:①積極方面: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加強了中國與世界的聯系。總之,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②消極方面:有利于外國的政治、經濟侵略,便利了對中國的經濟掠奪。針對練2(2018·湖南長郡中學高三5月模擬,28)輪船進入中國與近代中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通商口岸的開放是相聯系的;鐵路的開通是與晚清政府大量舉借外債,喪失路權相始終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稱為“國中之國”的租界出現的。材料現象表明()A.西方國家控制了中國近代運輸B.外國侵略阻礙了近代交通發展C.近代中國的交通發展緩慢D.晚清中國交通發展喪失獨立性2.中國近代報刊業發展的原因及影響(1)原因①內因: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和發展為報刊業提供了物質條件;近代社會形勢的急劇變化,特別是鴉片戰爭前后,人們渴求對動蕩社會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種報刊不斷涌現,民主思想的傳播促進了報刊業的發展。②外因:西方報刊業的發展和文化擴張。(2)影響①傳播西方文明,促進思想解放。鴉片戰爭后,外國人在中國創辦的報刊和中國人自己創辦的報刊都促進了西方文明在中國的傳播,有利于解放人們的思想。②制造輿論、喚醒民眾。戊戌變法時期、辛亥革命時期以及新文化運動期間,報刊成為宣傳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③娛樂大眾、傳播新知。以休閑娛樂為特征的通俗性報刊,滿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專業性報刊,促進了新知識的傳播。家國情懷——近代中國物質生活、社會習俗的變遷是中西文明碰撞的結果由于西方工業社會文明的傳入,中國的社會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但這些深刻的變化也是以我們中華民族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災難深淵為代價的。近代西方工業社會文明向中國社會發揮其巨大影響,促使中國物質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乃至社會習俗都發生著深刻變化。變化過程中既有新舊文化沖突,又有東西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來越明顯。材料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國人的時髦打扮已變成“短衫窄褲,頭戴小草帽,口銜煙卷,時辰表鏈,特掛胸前”。甲午戰爭前,即便是內地甚至某些鄉村,日用洋貨也有所流行。洋貨成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揚氣”“今則竟曰‘洋氣’了”。——摘編自孫燕京《晚清社會風尚研究》要求:從材料中找出近代天津社會生活“洋氣”的原因。材料1879年,李鴻章為了將唐山開平煤礦的煤炭運往天津,奏請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鐵路。李鴻章的奏請最初得到清政府的批準,隨后便遭到頑固的王公大臣的群起攻擊。他們說什么火車“煙傷禾稼,震動寢陵(清朝皇陵)”,會“驚耳駭目,鬼神呵譴”。他們的結論是,鐵路“為祖宗所未創,應當立予停止,以維國本而順輿情”。面對強大的守舊勢力,清政府的當權者撤銷了原議,決定將鐵路縮短,僅修唐山至胥各莊一段。——《中國鐵路的發展歷程》發現問題:材料反映出封建頑固勢力極力阻撓近代鐵路修建,說明中國近代交通事業的發展步履艱難。思考:結合材料分析修建唐胥鐵路的原因和近代中國阻礙鐵路建設的主要因素。材料任何一個特定的民族習俗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總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逐漸改變。……從總的趨勢上看,近代中西民俗上的共存、共生、借鑒、趨同和融合,構成民俗變遷的主流。近代民俗變遷在主流趨勢上呈現三個重要特點,即移植性、變異性、傳承性。——《中國近代民俗變遷及其賦予社會轉型的符號意義》要求:分析材料,論證“近代民俗變遷在主流趨勢上呈現移植性、變異性、傳承性特點”。1.(2017·課標全國Ⅲ,29)20世紀30年代,上海市政府組織舉辦集體婚禮。儀式上,喜字紗燈引導,樂隊演奏鋼琴曲,新郎著藍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頭披白紗,手持鮮花,婚禮場面整齊宏大,這反映了當時上海()A.民眾實現了婚姻自主B.中西習俗融合成為時尚C.門當戶對觀念已顛覆D.政府主導社會習俗演變2.(2014·課標全國Ⅰ,30)20世紀20年代,上海成為中國電影的制作中心,當時在上海放映的各種影片中,外國片與國產片比例約為2∶1;而在北京和天津,這一比例高達5∶1甚至6∶1。上海與京津放映中外電影比例不同,能夠說明這一現象的應是()A.外國電影的制作水平較高B.京津民眾對外來事物更具熱情C.中國電影拷貝流通稅費重D.上海民眾的社會心態更為開放1.(2019·洛陽模擬)民國后的輿論強調:“民國建制,亟應規定服制,以期整齊劃一。今世界各國,趨用西式,自以從同為宜。”這充分說明()A.服飾嬗變認識逐漸趨同 B.傳統服飾退出歷史舞臺C.中國服飾已經完全西化 D.城鄉服飾漸趨走向統一2.(2018·保定模擬)戊戌時期,維新派主張“斷發易服”與“萬國同風”,民間應者寥寥。辛亥革命后僅武昌一地,因改穿西式冠履輸出白銀便達2000多萬兩;天津在1912年初,一個季度進口洋服洋帽耗資達125萬兩白銀。這反映了()A.戊戌變法缺乏廣泛群眾基礎B.政治時局對生活習俗的影響C.先進習俗必然取代落后習俗D.國人對傳統文化持否定態度3.(2018·宣城高三調研)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電車公司頒布了乘車守則若干條,其中規定:不準在車輛行駛時上下車,不準頭和手伸出車外,不準在車廂內吸煙,不得在車上講污言穢語,不得在車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車,不得穿著污穢衣衫上車,傳染病患者不得乘車,不得帶狗等動物上車等等。該守則()A.有意貶損中國人道德水準B.只適用于租界內的中國人C.與中國傳統習俗發生抵觸D.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識養成4.(2019·宜昌模擬)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后,曾表示:“富強之策,全藉鐵路交通,亟宜從速興筑。”不久辭職,全力從事鐵路建設,接受了“籌辦全國鐵路全權”的鐵路督辦職務。中華民國鐵道協會成立時,又親自擔任會長。1918年秋,他在《實業計劃》中,提出了修建10萬英里鐵路的計劃。這說明()A.辛亥革命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B.孫中山是發展中國鐵路事業的先行者C.鐵路是最普及、最受青睞的運輸方式D.近代中國開展鐵路建設的重要性5.(2018·山東省名校聯考)1923年中共中央《教育宣傳問題決議案》強調:“凡能與工人接觸之黨員當盡力用《前鋒》《新青年》《向導》《社會科學講義》等材料,使用口語,求其通俗化。”這說明中共早期報刊()A.已經失去通達民情的作用B.無法完全滿足大眾的需求C.遭遇理論化與通俗性的尷尬D.沒有認識到普通民眾的作用課時作業一、選擇題1.(2019·渭南韓城教學質量檢測,30)1915年,中華民國司法部制定了民法草案,有關婚姻部分明確規定:“男子未滿十六歲,女子未滿十五歲,不得成婚”“有配偶的,不得重婚”“夫婦不相和諧而兩愿離婚的,得離婚”等。這反映出當時中華民國政府()A.杜絕陳規陋習 B.順應時代潮流C.照搬西方文明 D.提倡男女平等2.(2018·西寧一模,29)在中國“最時尚的區域里,大部分的婦女都纏足”,這是19世紀初葉《中國叢報》一篇文章中的記述。促使纏足陋習開始改變的重要歷史事件是()A.戊戌變法 B.辛亥革命C.新文化運動 D.北伐戰爭3.(2018·云南一模,29)中國學者編寫出版了“社會變遷與百年轉折叢書”:《1840年被轟出中世紀》、《1860年巨痛與自強》、《1895年大夢初醒》、《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1937年大災難與大牽手》等。以上書名反映了中國近代社會變遷的共同點是()A.與戰爭的影響緊密相關B.始終貫穿政體改革主線C.從局部地區擴散到全國D.突變和漸變交錯地進行4.1919年,中國一些知識婦女仿照男人剪了短發,她們的短發樣式被稱為“拿破侖”頭、“華盛頓”頭。這反映了()A.知識婦女最先思想解放B.男女平等觀念已經普及C.知識婦女接受了新思潮D.封建禮教已被完全拋棄5.(2018·河南中原名校高考預測金卷,30)國民政府于1934年發起新生活運動,強調培養衛生習慣、雷厲風行、信守諾言、禮貌待人和禮義廉恥這四種傳統的價值觀。其目的是()A.提高民眾素質,實現思想覺醒B.宣傳傳統文化,愚弄黎民百姓C.摒棄粗鄙陋俗,融入國際社會D.培養忠義精神,抵抗日本侵略6.“自津浦通車,而京津之信二日即可抵滬,徐州以下,一日可至,凡鐵路地帶之消息,傳遞已較前大便。”“鐵路在暢通經濟、帶動繁榮的同時還意味著信息的流通、知識的傳播。”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鐵路發展有利于觀念革新B.內地與西部邊疆的聯系在加強C.鐵路交通受到民眾的歡迎D.電信事業發展得益于鐵路交通7.(2019·呼和浩特模擬)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申報》連續報道前線戰況和中法間的交涉并發表評論,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和探討。在社會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這反映出當時()A.中法戰爭的危害前所未有B.富國強兵成為社會共識C.新的輿論工具為人們接受D.時政成為媒介宣傳的主流8.(2018·聊城模擬)抗戰時期,汪偽政府禁止在報刊雜志上發行不利于“中日親善、中日提攜”和“誹謗南京政府”的內容。這是因為()A.抗日救亡成為時代主題B.眾多大眾傳媒服務于抗戰C.大眾傳媒引領社會思潮D.報刊雜志可引導社會輿論9.(2018·威海模擬)1895~1911年中國創辦報刊1520余種,其中政論性報刊約占88%,就連素為商業性報紙的《申報》也要經常發表與政治相關的文章。這折射了當時中國()A.列強入侵阻礙經濟發展B.政治變革備受關注C.放棄了實業救國思想D.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10.(2018·淄博部分學校二模,29)甲午戰爭前,有人認為《申報》是中外流氓所辦的報紙,但甲午戰爭后《申報》成為時務的入門書,凡是有志前進的都不可不看。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們關注時局渴求新知B.江浙地區地方性報紙的出現C.維新人士辦報熱情高漲D.《申報》是影響最大的報紙11.(2018·泉州模擬)讀下圖,導致1898~1919年報刊數量發生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資產階級革命運動興起B.政府注重輿論宣傳C.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D.思想政治運動的促進12.(2019·太原模擬)1868年,美籍傳教士林樂知創辦《萬國公報》,到1896年前后,發行量高達38400份。光緒皇帝和洋務派大臣每期必讀;孫中山不但是其忠實讀者,還主動投稿;康有為、梁啟超以其為精神支柱和理論依據。這表明()A.西方思想受到各界普遍歡迎B.民族危機刺激國人了解西方C.中美兩國文化交流日益密切D.社會精英主張學習西方制度二、非選擇題13.(2018·宜賓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清廷的鐵路建設大致經歷了排拒、接受、試辦、爭辦的過程,這中間有斷裂、有爭論、有迂回曲折。甲午戰后,清廷朝野上下一致認為,興辦鐵路是“方今切要之圖”、“時務要端”。1895年12月6日頒布上諭:由“各省富商如有能集股至千萬兩以上者,著準其設立公司,實力興筑。事歸商辦,一切贏絀,官不與聞”,并強調:“著該督等,詳加體察,不得有洋商入股為要”。但這種方式使列強難以容忍,它們乘清廷財政竭蹶之機,紛紛爭當債權人,結果引起廣大紳商及人民公憤。于是,1905年清廷又在京師設立鐵路礦務總局,統一對鐵路的管理,并頒布《礦務鐵路章程》,要求各地鐵路公司“集款以多得華股為主,無論如何興辦,統估全工用款若干,必須先有己資及已集華股十分之三,以為基礎,方準招集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福建漳州三模數學試卷
- 廣東高分突破九年級數學試卷
- 肛腸術后護理課件
- 高三寫不完的數學試卷
- 肋骨骨折護理
- 2024年09月湖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網絡信息中心度招考35名勞務派遣科技專業人才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至2030袋泡茶市場前景分析及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 高血糖引起的并發癥的早期干預
- 2025至2030寵物袋運動衫行業市場深度研究與戰略咨詢分析報告
- 2024年山東煙臺干部學院招聘教師筆試真題
- 2025屆浙江省杭州濱江區六校聯考七年級英語第二學期期末質量跟蹤監視模擬試題含答案
- T/CACEM 39-2024交通企業標準化評價指南
- 車子刮擦協議書
- 2025春國開《創業基礎》形考任務1-4答案
- 詩歌鑒賞|蘇軾《鶴嘆》注釋+賞析+試題
- 天航題庫理論SOP復習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質量工程師備考常見問答試題及答案
- 檢驗檢測機構質量手冊程序文件質量記錄合集(依據2023年版評審準則)
- 2025-2030全球及中國管道運輸服務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安慶市桐城經開區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5
- JJF 2244-2025公共機構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資源計量審查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