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語文拓展模塊上冊文言文總結(jié)_第1頁
中職語文拓展模塊上冊文言文總結(jié)_第2頁
中職語文拓展模塊上冊文言文總結(jié)_第3頁
中職語文拓展模塊上冊文言文總結(jié)_第4頁
中職語文拓展模塊上冊文言文總結(ji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中職語文拓展模塊上冊文言文總結(jié)鴻門宴司馬遷〔兩漢〕沛(pèi)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沛公欲王(wàng)1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2饗(xiǎng)3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shuì)?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今入關(guān),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沛公駐軍霸上,還沒有跟項羽見面。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對項羽說:“沛公打算在關(guān)中稱王,任命子嬰為國相,珍寶全部占有它。”項羽大怒道:“明天犒勞士兵,給我去打垮沛公的部隊!”在這時,項羽的軍隊有四十萬,駐扎在新豐鴻門;沛公的軍隊有十萬,駐扎在霸上。范增勸說項羽道:“沛公住在崤山以東時,貪圖財貨,喜歡漂亮的女人。如今入了關(guān),財物什么都不拿,也不迷戀女色,這樣看來,他的野心不小。我叫人觀望他那里的氣運,都是龍虎的形狀,呈現(xiàn)五彩的顏色,這是天子的氣運呀!趕快攻打,不要失去機會。”

1王:稱王。2旦日:明天。3饗:用酒食款待,這里指犒勞。?說:勸說。?幸:寵幸,寵愛。?氣:預(yù)示吉兇之氣。漢代方士多有望氣之術(shù),認為望某方云氣即可測知吉兇。楚左尹(yǐn)1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2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3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wú)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yù)?。”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zōu)生?說我曰:‘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dāng)?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1?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11與項伯有故12?”張良曰:“秦時與臣游13,項伯殺人,臣活之1?;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shào)長(zhǎng)1??”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1?。”張良出,要(yāo)1?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zhī)1?酒為壽1?,約為婚姻,曰:“吾入關(guān),秋毫2?不敢有所近,籍21吏民封府庫22,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23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2?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2?自來謝項王2?。”沛公曰:“諾。”于是項伯復(fù)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guān)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楚國的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張良交好。張良這時正跟隨著劉邦。項伯就連夜騎馬跑到劉邦的軍營,私下會見張良,把事情詳細地告訴了他,想叫張良和他一起離開,說:“不要和(劉邦)他們一起死了。”張良說:“我是韓王派給沛公的人,現(xiàn)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義的,不能不告訴他。”張良就進去,(把情況)詳細告訴劉邦。劉邦大吃一驚,說:“對這件事怎么辦?”張良說:“誰替大王作出這個計策的?”(劉邦)回答說:“淺陋無知的小人勸我說:‘把守住函谷關(guān),不要讓諸侯進來,秦國所有的地盤都可以由你稱王了。’所以(我)聽信了他的話。”張良說:“估計大王的軍隊能夠抵擋住項王的軍隊嗎?”劉邦沉默(一會兒)說:“本來不如人家,將怎么辦呢?”張良說:“請讓我親自去告訴項伯,說劉邦不敢背叛項王。”劉邦說:“你怎么和項伯有交情的?”張良說:“在秦朝的時候,項伯和我有交往,項伯殺了人,我救活了他;現(xiàn)在有了緊急的情況,所以幸虧他來告訴我。”劉邦說:“他你年齡,誰大誰小?”張良說:“他比我大。”劉邦說:“你替我(把他)請進來,我得用對待兄長的禮節(jié)待他。”張良出去,邀請項伯。項伯隨即進來見劉邦。劉邦就奉上一杯酒為項伯祝福,(并)約定為親家,說:“我進入關(guān)中,極小的財物都不敢沾染,登記官吏,人民,封閉了(收藏財物的)府庫,以等待將軍(的到來)。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關(guān)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的變故。日日夜夜盼望著將軍的到來,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對?項王)詳細地說明,我是不敢忘恩負義的。”項伯答應(yīng)了,跟劉邦說:“明天你不能不早些來親自向項王謝罪。”劉邦說:“好。”于是項伯又連夜離開,回到(項羽)軍營里,詳細地把劉邦的話報告項王。就趁機說:“劉邦不先攻破關(guān)中,您怎么敢進來呢?現(xiàn)在人家有大功(你)卻要打人家,這是不仁義的。不如就趁機友好地款待他。”項王答應(yīng)了。

1左尹:令尹的輔佐,為楚國官名。2善:親善,跟……要好。3具:全部。?毋從俱死:不要跟著沛公一起死。又王念孫認為“從”當作“徒”,意思是白白地。?亡去:逃離。?語:告訴。?鯫生:淺薄愚陋的小人。鯫,小。?內(nèi):同“納”。?當:擋住,抵擋。1?固:固然,當然。11安:何,怎么。12有故:有舊交。13游:交游,交往。1?活之:使之活,使他免于死罪。1?孰與君少長:跟你相比年紀誰大誰小。1?兄事之:像對待兄長一樣侍奉他。事,侍奉。1?要:邀請。1?卮:酒器。1?為壽:古時獻酒致祝頌詞叫為壽。2?秋毫:秋天動物身上新長出的細毛,比喻極細微的東西。21籍:登記。22府庫:倉庫。23非常:指意外變故。2?倍德:就是忘恩負義的意思。倍,同“背”。2?蚤:通“早”。2?謝項王:向項王陪罪。謝,謝罪。沛公旦日從百余騎(jì)1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lù)2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3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fù)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shù)(shuò)?目?項王,舉所佩玉玦(jué)?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yīng)。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1?。若11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12,若屬13皆且1?為所虜1?。”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1?沛公,莊不得擊。

劉邦第二天帶領(lǐng)一百多人馬來見項羽,到達鴻門,謝罪說:“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zhàn)。我在黃河以南作戰(zhàn),然而自己沒有料想到能夠先入關(guān)攻破秦國,能夠在這里再看到將軍您。現(xiàn)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將軍和我有了隔閡……”項羽說:“這是你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是這樣的話,我怎么會這樣呢?”項羽當天就留劉邦同他一起飲酒。項羽、項伯面向東坐,亞父面向南坐。亞父這個人,就是范增;劉邦面向北坐;張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給項羽,舉起(他)所佩帶的玉玦向項羽示意多次,項羽默默地沒有反應(yīng)。范增站起來,出去召來項莊,對項莊說:“君王為人不狠心。你進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請求舞劍助興,趁機把劉邦擊倒在座位上,殺掉他。不然的話,你們都將被他所俘虜!”項莊就進去祝酒。祝酒完了,說:“君王和沛公飲酒,軍營里沒有什么可以娛樂,請讓我用舞劍助興吧。”項羽說:“好。”?項莊就拔出劍舞起來。項伯也拔出劍舞起來,常常像鳥張開翅膀一樣,用身體掩護劉邦,項莊得不到(機會)刺殺(劉邦)。

1從百余騎:帶領(lǐng)隨從一百多人。騎,一人一馬為一騎。2戮:同“勠”。3不自意:自己想不到。?即日:當天。?東向坐:面朝東坐。這是表示尊貴。?數(shù):多次。?目:用眼色示意。?玦:環(huán)形而有缺口的佩玉。?三:這里是表示好幾次。1?忍:狠心。11若:汝,你。12不者:不然的話。不,同“否”。13若屬:你們這班人。1?且:將。1?為所虜:被他俘虜。1?翼蔽:遮蔽,掩護。翼,用翼遮蓋,保護。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kuài)1。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2。”噲即帶劍擁3盾入軍門。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樊噲側(cè)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chēn)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zì)?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cān)乘(shèng)1?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11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zhì)肩12。”則與一生13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dàn)之。項王曰:“壯士!能復(fù)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1?,刑人1?如恐不勝1?,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1?,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yīng),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1?,因招樊噲出。

于是張良到軍營門口找樊噲。樊噲問:“今天的事情怎么樣?”張良說:“很危急!現(xiàn)在項莊拔劍起舞,他的意圖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噲說:“這太危急了,請讓我進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噲拿著劍,持著盾牌,沖入軍門。持戟交叉守衛(wèi)軍門的衛(wèi)士想阻止他進去,樊噲側(cè)著盾牌撞去,衛(wèi)士跌倒在地上,樊噲就進去了,掀開帷帳朝西站著,瞪著眼睛看著項王,頭發(fā)直豎起來,眼角都裂開了。項王握著劍挺起身問:“客人是干什么的?”張良說:“是沛公的參乘樊噲。”項王說:“壯士!賞他一杯酒。”左右就遞給他一大杯酒,樊噲拜謝后,起身,站著把酒喝了。項王又說:“賞他一條豬的前腿。”于是給了他一個生的豬前腿。樊噲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豬的前腿放在盾上,拔出劍來切著吃。項王說:“壯士!還能喝酒嗎?”樊噲說:“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辭的?秦王有虎狼一樣的心腸,殺人惟恐不能殺盡,懲罰人惟恐不能用盡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懷王曾和諸將約定:‘先打敗秦軍進入咸陽的人封作王。’現(xiàn)在沛公先打敗秦軍進了咸陽,一點兒東西都不敢動用,封閉了宮室,軍隊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來。特意派遣將領(lǐng)把守函谷關(guān)的原因是防備其他的盜賊和意外的變故。這樣勞苦功高,沒有得到封侯的賞賜,反而聽信小人的讒言,想殺有功的人,這只是滅亡了的秦朝的繼續(xù)罷了。我以為大王不應(yīng)該采取這種做法。”項王沒有話回答,說:“坐。”樊噲挨著張良坐下。坐了一會兒,劉邦起身上廁所,趁機把樊噲叫了出來。

1樊噲:劉邦麾下戰(zhàn)將。2與之同命:跟沛公共生死。一說“同命”,即拼命。3擁:抱,持。?交戟:把戟交叉起來。?仆:倒下。?披:分開。?瞋目:睜大眼睛。?眥:眼眶。?跽:長跪,挺直上身跪起來。古人席地而坐,坐時臀部壓在小腿上,挺直上身就顯得身子長了,叫長跪,就是跽。1?參乘:即“驂乘”,古代主將戰(zhàn)車上居于右側(cè)擔任護衛(wèi)的武士,又叫車右。11斗:古代盛酒器。《會注考證》引李笠說《漢書·樊噲傳》“與”下無“斗”字,“斗”蓋衍字。12彘肩:豬腿。13生:未煮熟的。啖吃。1?舉:盡。1?刑人:給人用刑。1?勝:盡,極。1?細說:指小人的讒言。1?如廁:上廁所。1?如:往。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1不顧細謹2,大禮3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wéi)??”于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1?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11,從酈山下,道12芷陽間行13。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duó)1?我至軍中,公乃入。”

劉邦出去后,項王派都尉陳平去叫劉邦。劉邦說:“現(xiàn)在出來,還沒有告辭,這該怎么辦?”樊噲說:“做大事不必顧及小節(jié),有大禮節(jié)不回避小的責備。現(xiàn)在人家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們好比是魚和肉,告辭干什么呢?”于是就決定離去。劉邦就讓張良留下來道歉。張良問:“大王來時帶了什么東西?”劉邦說:“我?guī)Я艘粚τ耔担氆I給項王;一雙玉斗,想送給亞父。正碰上他們發(fā)怒,不敢奉獻。你替我把它們獻上吧。”張良說:“好。”這時候,項王的軍隊駐在鴻門,劉邦的軍隊駐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劉邦就留下車輛和隨從人馬,獨自騎馬脫身,和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四人拿著劍和盾牌徒步逃跑,從酈山腳下,取道芷陽,秘密地走。劉邦對張良說:“從這條路到我們軍營,不過二十里罷了,估計我回到軍營里,你才進去。”

1大行:指干大事。2細謹:小的禮節(jié)。謹,儀節(jié),禮節(jié)。3大禮:指把握大節(jié)。?辭:推辭,這里有避開,回避的意思。?小讓:小的責備。?俎:切肉的砧板。?何辭為:還告辭什么。為,語氣助詞。?何操:帶了什么。操,持,拿。?會:正趕上,恰巧。1?置:放下,丟下。11步走:徒步跑,指不騎馬乘車。12道:取道,經(jīng)過。13間行:秘密地走。1?度:估計。沛公已去,間1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sháo)2,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3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劉邦離去后,走小路回到軍營里。張良進去道歉,說:“沛公不勝酒力,不能當面告辭。讓我奉上白璧一雙,拜兩拜敬獻給大王;玉斗一雙,拜兩拜獻給大將軍。”項王說:“沛公在哪里?”張良說:“聽說大王有意要責備他,脫身獨自離開,已經(jīng)回到軍營了。”項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亞父接過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劍來敲碎了它,說:“唉!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謀大業(yè)!奪走項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們這些人就要被他俘虜了!”

1間:走小路,名詞作動詞。2不勝杯杓:意思是不能再喝。不勝,禁不起。桮杓,兩種酒器,這里借指酒。3再拜:表示恭敬的禮節(jié),這里就是恭敬的意思。?安在:在哪里。?督過:責備。?豎子:等于說小子,奴才。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劉邦回到軍營,立即殺掉曹無傷。陳情表西晉·李密〔魏晉〕臣密言1:臣以險釁(xìn)2,夙(sù)3遭閔(mǐn)?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mǐn)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zuò)1?薄,晚有兒息11。外無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12,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tóng)13,煢(qióng)煢(qióng)孑(jié)立1?,形影相吊1?。而劉夙嬰1?疾病,常在床蓐(rù)1?,臣侍湯藥,未曾廢離1?。臣子李密陳言:我因命運坎坷,小時候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我慈愛的父親就不幸去世了。經(jīng)過了四年,舅父逼母親改嫁。我的祖母劉氏,憐憫我從小喪父,便親自對我加以撫養(yǎng)。臣小的時候經(jīng)常生病,九歲時還不會行走。孤獨無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沒有叔叔伯伯,又沒什么兄弟,門庭衰微而福分淺薄,很晚才有子嗣。在外面沒有任何近親,在家里又沒有照應(yīng)門戶的童仆。生活孤單沒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纏繞,常年臥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藥,從來就沒有廢養(yǎng)而遠離她。

1臣密言:開頭先寫上上表人的姓名,是表文的格式。當時的書信也是這樣的。2險釁:災(zāi)難禍患。指命運坎坷。3夙:早。這里指幼年時。?閔:同“憫”,指可憂患的事(多指疾病死喪)。?兇:不幸。?見背:父母或長輩去世。?行年四歲:年紀到了四歲。行年,經(jīng)歷的年歲。?舅奪母志:指由于舅父強行改變了李密母親守節(jié)的志向。?成立:長大成人。1?祚:福分。11兒息:子嗣。12期功強近之親:指沒有任何近親。期功:古代喪服的名稱。期,服喪一年。功,按關(guān)系親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喪九月,小功服喪五月。亦用以指五服之內(nèi)的宗親。13應(yīng)門五尺之僮:五尺高的小孩。應(yīng)門:照應(yīng)門戶,僮,童仆。1?煢煢孑立:生活孤單無靠。煢煢,孤單的樣子。孑:孤單。1?吊:安慰。1?嬰:糾纏。1?蓐:通“褥”,墊子。1?廢離:廢養(yǎng)而遠離。逮奉圣朝,沐浴清化1。前太守2臣逵(kuí)察3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1?臣洗(xiǎn)馬11。猥12以微賤,當侍東宮13,非臣隕(yǔn)首1?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1?,責臣逋(bū)慢1?;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1?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dǔ)1?,欲茍順1?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著清明的政治教化。先有名叫逵的太守察舉臣為孝廉,后又有名叫榮的刺史推舉臣為優(yōu)秀人才。臣下因為供奉贍養(yǎng)祖母的事無人承擔,辭謝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洗馬。像我這樣出身微賤地位卑下的人,擔當侍奉太子的職務(wù),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辭謝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態(tài)度傲慢。郡縣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門督促,比流星墜落還要急迫。我很想遵從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職,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不被允許。我是進退兩難,十分狼狽。

1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2太守:郡的地方長官。3察:考察。這里是推舉的意思。?孝廉:漢代以來舉薦人才的一種科目,舉孝順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漢武帝開始令郡國每年推舉孝廉各一名,晉時仍保留此制,但辦法和名額不盡相同。“孝”指孝順父母,“廉”指品行廉潔。?刺史:州的地方長官。?秀才:當時地方推舉優(yōu)秀人才的一種科目,這里是優(yōu)秀人才的意思,與后代科舉的“秀才”含義不同。?拜:授官。?郎中:官名。晉時各部有郎中。?尋:不久。1?除:任命官職。11洗馬:官名。太子的屬官,在宮中服役,掌管圖書。12猥:辱。自謙之詞。13東宮:太子居住的地方。這里指太子。1?隕首:頭落地,指不惜性命。1?切峻:急切嚴厲。1?逋慢:回避怠慢。1?州司:州官。1?日篤:日益沉重。1?茍順:姑且遷就。伏惟1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2,猶蒙矜(jīn)育3,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zhuó),寵命?優(yōu)渥(wò)?,豈敢盤桓(huán),有所希(xī)冀(jì)。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我俯伏思量晉朝是用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舊臣,尚且還受到憐憫?zhàn)B育,何況我的孤苦程度更為嚴重呢。況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做過蜀漢的官,擔任過郎官職務(wù),本來就希望做官顯達,并不顧惜名聲節(jié)操。現(xiàn)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十分卑微淺陋,受到過分提拔,恩寵優(yōu)厚,怎敢猶豫不決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為祖母劉氏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樣。臣下我如果沒有祖母,就沒有今天的樣子;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余生。我們祖孫二人,互相依靠而維持生命,因此我的內(nèi)心不愿廢止奉養(yǎng),遠離祖母。

1伏惟:舊時奏疏、書信中下級對上級常用的敬語。2故老:遺老。3矜育:憐惜撫育。?偽朝:指蜀漢。?歷職郎署:指曾在蜀漢官署中擔任過郎官職務(wù)。?矜:看中,推崇。?寵命:恩命。指拜郎中、洗馬等官職。?優(yōu)渥:優(yōu)厚。?區(qū)區(qū):自己的私情。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1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2,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3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愍(mǐn)愚誠?,聽?臣微志,庶(shù)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臣下我現(xiàn)在的年齡四十四歲了,祖母現(xiàn)在的年齡九十六歲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jié)的日子還長著呢,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孝盡心的日子已經(jīng)不多了。我懷著烏鴉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夠準許我完成對祖母養(yǎng)老送終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僅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親眼目睹、內(nèi)心明白,連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憐憫我愚昧誠心,請允許我完成臣下一點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著應(yīng)當殺身報效朝廷,死了也要結(jié)草銜環(huán)來報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懷著犬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來使陛下知道這件事。

1陛下:對帝王的尊稱。2烏鳥私情:相傳烏鴉能反哺,所以常用來比喻子女對父母的孝養(yǎng)之情。3二州:指益州和梁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梁州治所在今陜西省勉縣東,二州區(qū)域大致相當于蜀漢所統(tǒng)轄的范圍。?牧伯:刺史。上古一州的長官稱牧,又稱方伯,所以后代以牧伯稱刺史。?皇天后土:猶言天地神明。?愚誠:愚拙的至誠之心。?聽:聽許,同意。?結(jié)草:據(jù)《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晉國大夫魏武子臨死的時候,囑咐他的兒子魏顆,把他的遺妾殺死以后殉葬。魏顆沒有照他父親說的話做。后來魏顆跟秦國的杜回作戰(zhàn),看見一個老人把草打了結(jié)把杜回絆倒,杜回因此被擒。到了晚上,魏顆夢見結(jié)草的老人,他自稱是沒有被殺死的魏武子遺妾的父親。后來就把“結(jié)草”用來作為報答恩人心愿的表示。?犬馬:作者自比,表示謙卑。蘭亭集序王羲之〔魏晉〕永和1九年,歲在癸(guǐ)丑,暮春2之初,會3于會(kuài)稽(jī)?山陰?之蘭亭,修禊(xì)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1?,茂林修竹11;又有清流激湍(tuān)12,映帶左右13,引以為流觴(shāng)曲(qū)水1?,列坐其次1?。雖無絲竹管弦之盛1?,一觴(shāng)一詠1?,亦足以暢敘幽情1?。

永和九年,時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郡山陰城的蘭亭,為了做禊禮這件事。諸多賢士能人都匯聚到這里,年長、年少者都聚集在這里。蘭亭這個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樹林和竹叢;又有清澈激蕩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輝映環(huán)繞,我們把水引來作為漂傳酒杯的環(huán)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管弦齊奏的盛況,但喝著酒作著詩,也足夠來暢快表達幽深內(nèi)藏的感情了。

1永和:東晉皇帝司馬聃(晉穆帝)的年號,從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節(jié),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人。舉行禊禮,飲酒賦詩,事后將作品結(jié)為一集,由王羲之寫了這篇序總述其事。2暮春:陰歷三月。暮,晚。3會:集會。?會稽:郡名,今浙江紹興。?山陰:今紹興越城區(qū)。?修禊事也:(為了做)禊禮這件事。古代習(xí)俗,于陰歷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為三月三日),人們?nèi)壕塾谒疄I嬉戲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實際上這是古人的一種游春活動。?群賢:諸多賢士能人。指謝安等三十二位社會的名流。賢:形容詞做名詞。畢至:全到。畢,全、都。?少長:如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謝安、王羲之等是長。?咸:都。1?崇山峻嶺:高峻的山嶺。11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樣子。12激湍:流勢很急的水。13映帶左右:輝映點綴在亭子的周圍。映帶,映襯、圍繞。1?流觴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彎曲的水道中任其飄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飲酒。這是古人一種勸酒取樂的方式。流,使動用法。曲水,引水環(huán)曲為渠,以流酒杯。1?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邊,水邊。1?絲竹管弦之盛:演奏音樂的盛況。盛,盛大。1?一觴一詠:喝著酒作著詩。1?幽情:深遠或高雅的情思。是日也1,天朗氣清,惠風2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3,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這一天,天氣晴朗,和風習(xí)習(xí),抬頭縱觀廣闊的天空,俯看觀察大地上繁多的萬物,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

1是日也:這一天。2惠風:和風。和暢,緩和。3品類之盛:萬物的繁多。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所以:用來。?騁:使······奔馳,引申為開暢、舒展。?極:窮盡。?信:實在。夫(fú)人之相與,俯仰一世1,或取諸(zhū)2懷抱,悟言3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雖趣(qǔ)舍萬殊(shū)?,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1?,情隨事遷11,感慨系(xì)之12矣。向13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1?,猶不能不以之興懷1?。況修短隨化1?,終期1?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1?。”豈不痛哉!

人與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的人在室內(nèi)暢談自己的胸懷抱負;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懷,不受約束,放縱無羈的生活。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安靜與躁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滿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等到對于自己所喜愛的事物感到厭倦,心情隨著當前的境況而變化,感慨隨之產(chǎn)生了。過去所喜歡的東西,轉(zhuǎn)瞬間,已經(jīng)成為舊跡,尚且不能不因為它引發(fā)心中的感觸,況且壽命長短,聽憑造化,最后歸結(jié)于消滅。古人說:“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讓人悲痛呢?

1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人與人相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夫,句首發(fā)語詞,不譯。相與,相處、相交往。俯仰,表示時間的短暫。2取諸:取之于,從······中取得。3悟言:面對面的交談。悟,通“晤”,指心領(lǐng)神會的妙悟之言。?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懷,不受約束,放縱無羈的生活。因,依、隨著。寄,寄托。所托,所愛好的事物。放浪,放縱、無拘束。形骸,身體、形體。?趣舍萬殊:各有各的愛好。趣舍,即取舍,愛好。趣,同“取”。萬殊,千差萬別。?靜躁:安靜與躁動。?暫:短暫,一時。?快然自足:感到高興和滿足。然,······的樣子。?不知老之將至:(竟)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1?所之既倦:(對于)所喜愛或得到的事物已經(jīng)厭倦。之,往、到達。11情隨事遷: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遷,變化。12感慨系之:感慨隨著產(chǎn)生。系,附著。13向:過去、以前。1?陳跡:舊跡。1?以之興懷: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觸。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為陳跡”。興,發(fā)生、引起。1?修短隨化:壽命長短聽憑造化。化,自然。1?期:至,及。1?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語出《莊子·德充符》。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qì)1,未嘗不臨文嗟(jiē)悼(dào)2,不能喻3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shāng)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每當我看到前人興懷感慨的原因,與我所感嘆的好像符契一樣相合,沒有不面對著他們的文章而嗟嘆感傷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說明。本來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縱使時代變了,事情不同了,但觸發(fā)人們情懷的原因,他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后世的讀者,也將對這次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

1契:符契,古代的一種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為二,各執(zhí)一半,作為憑證。2臨文嗟悼:讀古人文章時嘆息哀傷。臨,面對。3喻:明白。?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固,本來、當然。一,把……看作一樣;齊,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動詞。虛誕,虛妄荒誕的話。彭,彭祖,古代傳說中的長壽之人。殤,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說。一生死,齊彭殤,都是莊子的看法。出自《齊物論》。?列敘時人: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錄其所述:錄下他們作的詩。?其致一也:人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后之覽者:后世的讀者。?斯文:這次集會的詩文。病梅館記龔自珍〔清代〕江寧1之龍蟠(pán)2,蘇州之鄧尉3,杭州之西溪?,皆產(chǎn)梅。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qī)?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固也?。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zhuó)?直1?,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11為業(yè)以求錢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12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13為也。有以文人畫士孤癖1?之隱1?明告鬻(yù)1?梅者,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1?,刪其密,夭其稚枝1?,鋤其直,遏(è)1?其生氣,以求重價2?,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江寧的龍蟠里,蘇州的鄧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產(chǎn)梅。有人說:"梅憑著彎曲的姿態(tài)被認為是美麗的,筆直了就沒有風姿;憑著枝干傾斜被認為是美麗的,端正了就沒有景致;憑著枝葉稀疏被認為是美麗的,茂密了就沒有姿態(tài)。”本來就如此。(對于)這,文人畫家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卻不便公開宣告,大聲疾呼,用(這種標準)來約束天下的梅。又不能夠來讓天下種梅人砍掉筆直的枝干、除去繁密的枝條、鋤掉端正的枝條,把枝干摧折、使梅花呈病態(tài)作為職業(yè)來謀求錢財。梅的枝干的傾斜、枝葉的疏朗、枝干的彎曲,又不是那些忙于賺錢的人能夠憑借他們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畫士這隱藏在心中的特別嗜好明白地告訴賣梅的人,(使他們)砍掉端正的(枝干),培養(yǎng)傾斜的側(cè)枝,除去繁密的(枝干),摧折它的嫩枝,鋤掉筆直的(枝干),阻礙它的生機,用這樣的方法來謀求大價錢,于是江蘇、浙江的梅都成病態(tài)了。文人畫家造成的禍害嚴重到這個地步啊!1江寧:舊江寧府所在地,在今江蘇南京。2龍蟠:龍蟠里,在今南京清涼山下。3鄧尉:山名。在今江蘇蘇州西南。?西溪:地名。?欹:傾斜。?固也:本來如此。固,本來。?明詔大號:公開宣告,大聲疾呼。明,公開。詔,告訴,一般指上告下。號,疾呼,喊叫。?繩:名作動,約束。?斫:砍削。1?直:筆直的枝干。11夭梅病梅:摧折梅,把它弄成病態(tài)。夭:使……摧折(使……彎曲)。病,使……成為病態(tài)。12蠢蠢:無知的樣子。13智力:智慧和力量。1?孤癖:特殊的嗜好。1?隱:隱衷,隱藏心中特別的嗜好。1?鬻:賣。1?旁條:旁逸斜出的枝條。1?稚枝:嫩枝。1?遏:遏制。2?重價:高價。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既泣1之三日,乃誓療之:縱2之順3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zōng)縛(fù)?;以五年為?期,必復(fù)?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gòu)厲?,辟病梅之館以貯(zhù)之。我買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梅,沒有一盆完好的。我已經(jīng)為它們流了好幾天淚之后,于是發(fā)誓要治療它們:我放開它們,使它們順其自然生長,毀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種在地里,解開捆綁它們棕繩的束縛;把五年作為期限,一定使它們恢復(fù)和使它們完好。我本來不是文人畫士,心甘情愿受到辱罵,開設(shè)一個病梅館來貯存它們。1泣:為……哭泣。2縱:放縱。3順:使……順其自然。?悉:全。?棕縛:棕繩的束縛。?以……為:把……當做。?復(fù):使……恢復(fù)。?全:使……得以保全。?詬厲:譏評,辱罵。厲,病。嗚呼!安得1使予多暇(xiá)2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3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唉!怎么能讓我有多一些空閑時間,又有多一些空閑的田地,來廣泛貯存南京、杭州、蘇州的病態(tài)的梅樹,竭盡我畢生的時間來治療病梅呢!1安得:怎么能夠。2暇:空閑。3窮:窮盡。石鐘山記蘇軾〔宋代〕《水經(jīng)》云:“彭蠡(lǐ)1之口有石鐘山焉。”酈(lì)元2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3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qìng)?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bó)?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líng)之,南聲函胡1?,北音清越11,桴(fú)止響騰12,余韻徐歇13。自以為得之1?矣。然是說也,余尤1?疑之。石之鏗(kēng)然1?有聲者,所在皆是1?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水經(jīng)》中說:“鄱陽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鐘山在那里。”酈道元認為石鐘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風振動波浪,水和石頭互相拍打,發(fā)出的聲音好像大鐘一般。這個說法,人們常常懷疑它。現(xiàn)在如果把鐘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風大浪也不能使它發(fā)出聲響,何況是石頭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訪求石鐘山的舊址。在深潭邊找到兩塊山石,敲擊它們,聆聽它們的聲音,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重濁而模糊,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清脆而響亮,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在傳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認為找到了這個石鐘山命名的原因。但是這個說法,我更加懷疑。敲擊后能發(fā)出聲響的石頭,到處都是這樣,可唯獨這座山用鐘來命名,這是為什么呢?

石鐘山:在江西湖口鄱陽湖東岸,有南、北二山,在縣城南邊的叫上鐘山,在縣城北邊的叫下鐘山。明清時有人認為蘇軾關(guān)于石鐘山得名由來的說法也是錯誤的,正確的說法是:“蓋全山皆空,如鐘覆地,故得鐘名。”今人經(jīng)過考察,認為石鐘山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具有鐘之“聲”,又具有鐘之“形”。1彭蠡:鄱陽湖的又一名稱。2酈元:即酈道元,《水經(jīng)注》的作者。3鼓:振動。?搏:擊,拍。?洪鐘:大鐘。?是說:這個說法。?磬: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李渤:唐朝洛陽人,寫過一篇《辨石鐘山記》。?遺蹤:舊址,陳跡。這里指所在地。1?南聲函胡: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重濁而模糊。函胡,通“含糊”。11北音清越: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清脆而響亮。越,高揚。12桴止響騰: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在傳播。騰,傳播。13余韻徐歇:余音慢慢消失。韻,這里指聲音。徐,慢。1?得之:找到了這個(原因)。之,指石鐘山命名的原因。1?尤:更加。1?鏗然:敲擊金石所發(fā)出的響亮的聲音。1?所在皆是:到處都(是)這樣。是,這樣。元豐1七年六月丁丑2,余自齊安3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kōng)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mù)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cè)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1?;而山上棲(qī)鶻(hú)11,聞人聲亦驚起,磔(zhé)磔12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ké)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guàn)鶴13也。余方心動1?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chēng)吰(hóng)1?如鐘鼓不絕。舟人1?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xià)1?,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1?而為此1?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2?,可坐百人,空中21而多竅22,與風水相吞吐,有窾(kuǎn)坎鏜(tāng)鞳(tà)23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yīng),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shí)之乎2??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yì)2?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2?也。古之人不余欺也2?!”元豐七年六月丁丑日,我從齊安坐船到臨汝去,大兒子蘇邁將要去就任饒州德興縣的縣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夠觀察這座稱為“石鐘”的山。廟里的和尚叫小孩拿著斧頭,在亂石中間選一兩處敲打它,硿硿地發(fā)出的響聲,我本來就覺得可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獨自和蘇邁坐著小船來到絕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在旁邊聳立著,高達千尺,好像兇猛的野獸和奇異的鬼怪,陰森森地要向人撲過來;山上宿巢的老鷹聽到人聲,也受驚飛起來,在云霄中磔磔地鳴叫;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邊咳邊笑的聲音,有人說這是鸛鶴。我正心驚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聲音從水上發(fā)出,噌地響著像鐘鼓的聲音連續(xù)不斷。船夫非常害怕。我慢慢地觀察,原來山腳下都是石頭的洞穴和裂縫,不知它們的深淺,微微的水波涌進洞穴和裂縫,激蕩撞擊便產(chǎn)生這樣的聲音。船繞到兩山之間,將要進入港口,有塊大石頭擋在水流的中央,上面可坐百來個人,中間是空的,而且有許多窟窿,把風浪吞進去又吐出來,發(fā)出窾坎鏜鞳的聲音,同先前噌吰的聲音相互應(yīng)和,好像音樂演奏。我于是笑著對蘇邁說:“你知道嗎?那噌吰的響聲,是周景王無射鐘的聲音;窾坎鏜鞳的響聲,是魏莊子歌鐘的聲音。古人沒有欺騙我啊!”

1元豐:宋神宗的年號。2六月丁丑:農(nóng)歷六月初九。3齊安:在今湖北黃州。?臨汝:即汝州(今河南臨汝)。?赴:這里是赴任、就職的意思。?湖口:今江西湖口。?硿硿焉:硿硿地(發(fā)出響聲)。焉,相當于“然”。?暮夜:晚上。?森然:形容繁密直立。1?搏人:捉人,打人。11棲鶻:宿巢的老鷹。鶻,鷹的一種。12磔磔:鳥鳴聲。13鸛鶴:水鳥名,似鶴而頂不紅,頸和嘴都比鶴長。1?心動:這里是心驚的意思。1?噌吰:這里形容鐘聲洪亮。1?舟人:船夫。1?罅:裂縫。1?涵澹澎湃:波浪激蕩。涵澹,水波動蕩。澎湃,波浪相激。1?為此:形成這種聲音。2?中流:水流的中心。21空中:中間是空的。22竅:窟窿。23窾坎鏜鞳:窾坎,擊物聲。鏜鞳,鐘鼓聲。2?汝識之乎:你知道那些(典故)嗎?識,知道。2?周景王之無射:《國語》記載,周景王二十三年(前)鑄成“無射”鐘。2?魏莊子之歌鐘:《左傳》記載,魯襄公十一年(前)鄭人以歌鐘和其他樂器獻給晉侯,晉侯分一半賜給晉大夫魏絳。莊子,魏絳的謚號。歌鐘,古樂器。2?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人(稱這山為“石鐘山”)沒有欺騙我啊!不余欺,就是“不欺余”。事不目見耳聞,而臆(yì)斷1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dài)2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3不肯以小舟夜泊(bó)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lòu)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凡事不親眼看到親耳聽到,卻根據(jù)主觀猜測去來判斷它的有或沒有(正不正確),可以嗎?酈道元見到和聽到的,大概和我一樣,但是說得不詳細;士大夫終究不愿夜晚乘著小船停靠在懸崖絕壁下面,所以不能知道真相;而漁人和船工,雖然知道卻又不能用文字表達、記載。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石鐘山得名由來)的緣故。而淺陋的人用斧頭敲打石頭的辦法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自以為得到了事情的真相。我之所以記下以上的經(jīng)過,是因為嘆惜酈道元的解釋過于簡略,也嘲笑李渤的解釋太淺陋了。

1臆斷:根據(jù)主觀猜測來判斷。臆,胸。2殆:大概。3終:終究。?漁工水師:漁人(和)船工。?言:指用文字表述、記載。?此世所以不傳也: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石鐘山得名由來)的緣故。?陋者:淺陋的人。?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用斧頭敲打石頭的辦法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考,敲擊。?實:指事情的真相。登泰山記姚鼐〔清代〕泰山之陽1,汶(wèn)水2西流;其陰,濟(jǐ)水3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濟水向東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濟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長城。最高處的日觀峰,在古長城南面十五里。

1陽:山的南面。2汶水:也叫汶河。發(fā)源于山東萊蕪東北原山,向西南流經(jīng)泰安東。3濟水:發(fā)源于河南濟源縣西王屋山,東流到山入海東。后來下游被黃河沖沒。?陽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谷,兩山之間的流水道,現(xiàn)在通稱山澗。?當其南北分者:在那(陽谷和陰谷)南北分界處的。?古長城:指春秋時期齊國所筑長城的遺址,古時齊魯兩國以此為界。?日觀峰:在山頂東巖,是泰山觀日出的地方。余以1乾隆三十九年2十二月,自京師乘3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yǐng)?由南麓(lù)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1?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11也。余始循以入12,道少半13,越中嶺1?,復(fù)循西谷,遂至其巔(diān)。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1?。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1?。道中迷霧冰滑,磴(dèng)幾1?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1?。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cú)徠(lái)2?如畫,而半山居21霧若帶然。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從京城冒著風雪啟程,經(jīng)過齊河、長清兩縣,穿過泰山西北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