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識字6《畫》教案_第1頁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識字6《畫》教案_第2頁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識字6《畫》教案_第3頁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識字6《畫》教案_第4頁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識字6《畫》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畫

畫課型識字課文需

課題2課時

1.認識“還、有”等10個生字,會寫“水、去”等4個字。認識“1、2

教學個偏旁。

目標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濤中描繪的景色,懂得這首詩講的是

一幅山水畫。

教學

重點:正確朗讀、背誦古詩;通過偏旁歸類、反義詞識字等方法,識記生字。

重點

點難點:圖文結合,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認識“1、””2個偏旁。

第一課時

教.認識“還、有”等個生字,會寫“水、去”等個字。認識、個

學1104“:L2

標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具

課件、生字卡片。

準備

教學設計設計意圖

一、觀察圖畫,引入詩句

1.(出示課件2)教師呈現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課文插【設計意圖:在讀詩看

圖。(畫上有山、水、花、鳥,并題寫課文:“遠看山有色,畫中認識事物和生字,

把讀詩、學字引入活動

導入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J)情境中,引發學生探究

學習的興致。】

()分2.教師引學: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些什么?(用紅筆

板書:山、水、花、鳥)畫的是什么季節?(春天)從哪些地

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教師引學:這四句詩中,你們認識哪些字呢?讀一讀。

哪些字不認識?請用鉛筆標出來。

二、初讀古詩,正確識字

(一)認讀生字。

1.請小朋友打開課本第67頁,自己讀一讀謎語詩,注

意不認識的字一定要讀準拼音。(教師及時提醒學生讀書

姿勢)

2.小朋友,你們剛才讀得真認真,在讀的過程中,你

有沒有發現哪個字比較難讀?先把它圈出來,再借助拼音

多讀幾遍。

3.同位兩個人你讀給我聽,我讀給你聽,如果同位全

讀正確了,請你給他一個大拇指,如果讀錯了,請你幫他

糾正過來。

4.現在老師要來考考你了,看誰能把字讀得既準確又

【設計意圖;認讀生

響亮!指名開火車認讀生字。字,讀準易錯讀音,去

(課件出示3:生字)掉拼音認讀,在反復認

讀中認識了生字。】

新課yudny6usejintingwii

教學

遠有色近聽無

)

分鐘shenghaishjilaiqubu

聲還水來去不

教師重點指導:(在讀平翹舌音時,教師可借助手勢

幫助學生認讀)

“色”是平舌音,“聲、水”是翹舌音,“近、遠”是

前鼻音,“聽、聲”是后鼻音。

5.去掉拼音,你還能讀準這些生字嗎?誰來讀第一

行?指名再讀生字,一人讀一個。

6.男生讀一行,女生讀一行。

7.學生齊讀生字。

(二)識記生字。

你有哪些辦法識記以上生字?學生討論交流,歸納如

下:

L換一換:天一無聽一近爸一色

2.偏旁歸類:“遠、近、還”這三個字都是“1_",這

是我們這課要學習的新偏旁,我們大聲說出它們的名字:

“走之”,它表達的意思多與走路或路有關。

3.找反義詞:有一無、來一去、遠一近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

4.結合生活組詞造句:色色彩這幅畫的色彩非常漂多元識字,運用最喜歡

亮。的方式識字。體現學生

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

“色”這個字的偏旁是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教學模式。】

偏旁“斜刀頭二

(三)朗讀課文,讀正確、流利。

過渡:生字我們都認識了,再讀古詩,你能把它讀好

嗎?請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聲朗讀古詩,爭取把字音讀得

更準確,句子讀得更通順。

1.學生自由練習讀古詩,教師巡視指導讀詩節奏,糾

止字音。

2.師導學:下面我們開展一個朗讀比賽,比一比讀古

詩的時候,誰的聲音最洪亮,句子讀得最正確、最流暢。

3.學生先在小組內賽讀,選出優勝者一名,然后派優

勝者進行組與組之間的賽讀,其他同學認真傾聽,評選出

你認為讀得最好的選手。

三、指導書寫,展示評價

1.抽讀生字卡片,看誰能把這些生字讀準確!

2.(出示課件:4)仔細觀察,指導書寫。

(1)指導書寫“水工

看來小朋友已經認識了這些生字寶寶,現在我們一起

來寫一寫它們。先來看“水”這個字,生活中你在哪里見

過它?(水手、口水、雨水……)它有幾筆?先寫什么,

后寫什么?(先寫中間的豎鉤,再寫左右的部分)

那我們把“水”這個字請回“家”吧。(出示課件5)

(出示投影)同學們仔細觀察,怎樣才能在用字格中把這

個字寫好看呢?(第一筆豎鉤寫在豎中線上,第二筆橫撇

不要寫成兩筆,而第三筆和第四筆不能寫成一筆。)

來,伸出小手,我們一起來寫寫這個字。教師邊寫邊

說:豎鉤寫在豎中線,兩點對稱分兩邊。生書空。

記住它的筆順,在書上描紅一個,在練習本上仿寫一

個。

(出示課件6)出示圖片,師提醒學生寫字姿勢:

|頭正,肩平,身直,足安;

|注意做到三個一:眼離本子一尺(一臂)、胸蔭薪

【設計意圖:指導書寫

一拳、手指離筆尖一寸。|

時必須細致。不僅應該

(2)指導書寫“去二從整體上觀察生字,還

要從筆畫的占格位置、

看到你們那么快就學會了“水”這個字,“去”也迫正確筆順,生字的大

不及待地來了,看看“去”這個字,說說平時在哪兒見過?小,甚至筆畫從哪里起

筆,怎樣收筆都要提

(上去來去失去……)它有幾筆?一起來看看“去”的醒。教師范寫指導要貫

筆順。(出示課件7)(動畫展示“去”的書寫筆順)學生穿整個的學生書寫過

書空。

出示投影,仔細觀察,怎樣能在田字格中寫好“去”

這個字呢?(第三筆為長橫,在橫中線上;笫四筆撇折,

在田字格中間起筆。)教師范寫,生在書上描紅一個,在

練習本上練寫一個。

展示學生書寫,師生評價。(第三筆為長橫,在橫中線

上)

(3)用同樣的方法書寫“來、不”。

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來”這個字?(來去、回來、來

到……)

“來”有7筆,師板書,生書空。

(出示課件8)動畫展示“來”的筆順,學生書空。

出示投影,學生認真觀察,把“來”請回“家”,怎

樣寫才好看?

教師范寫,邊寫邊說:字形左右對稱,豎要寫在豎中

線上。兩橫之間的距離要適中,不要過遠或過近。(提醒

學生寫“來”時注意豎要長,要直,撇捺要舒展一些)生

在書上描紅一個,在練習本上練寫一個。

另外,,不”書寫時要注意:第一筆橫要長;第三筆豎

從撤上起筆,不要在橫與撇的交叉點上起筆;長點收尾。

3.學生先描紅,再仿寫。(教師及時提醒學生寫字姿

勢和執筆姿勢)

4.展示學生書寫,師生評價。

四、游戲鞏固,當堂檢測

抽讀詞語卡片,看誰讀得又快又準。

課堂作業新設計

1.拼一拼,寫一寫。

shuizhonglaiqubuqu

11

1111

-_|一

+-十-■十-—1-?十-

11-1___

—1___1__1___

2.白云飄到哪兒里去?(連字成詞)

3,數筆畫填空。

(1)“水”共有筆,第1筆是,第3筆筆畫名稱是

(2)“還”部首是,結構o

(3)“色”部首是,共畫。

【答案】

1.水中來去不去

2.無一聲還一在驚一心聽一見藍一色

3.(1)4豎鉤撇

(2)L半包圍

(3))6

第二課時

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

教具

準備課件、圖片。

教學設計設計意圖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口水來去不去

展示學生書寫情況,師生評價。(寫得正確,得一

導入顆星;既正確又規范,再得一顆星)

()分同位兩個人交換過來,互相評價,得兩顆星的小

朋友,你們都是最棒的!

2.小朋友能把生字寶寶寫得正確、規范,真不錯!

生字寶寶回到了詩歌里,你們還能讀準確嗎?指名讀

詩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多讀兒遍。

新課

教學2.誰愿意把課文讀給老師聽一聽。(指名讀)

()3.課文主要介紹了哪幾種景物?(山、水、花、

分鐘

鳥)

三、結合生活,回答問題

結合日常生活中看到過的“山、水、花、鳥”的

情景,要求學生回答下面的問題。

1.想一想,如果從遠處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

楚嗎?(模模糊糊、沒有顏色、看不清)

2.如果水從山上直往下流,從近處聽,會有什么

聲音?(有嘩嘩的流水聲)

3.各種花過了開花的季節就會怎樣?(不再開了,

看不到花)

4.鳥停在樹上,人來到鳥的前面,鳥就會怎么

樣?(鳥就會受驚,會飛走)

小結: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鳥是

這樣的,畫上的山、水、花、鳥又是怎樣的?作者又是

怎樣寫畫上的止、水、花、鳥的呢?請跟老師來看看。

四、創設情境、補充詩句

1.請一位同學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畫中的“山”

有沒有顏色?要求學生把看到的告訴同學。(板書:遠

看有色。)

2.請一位女同學來到畫的前面聽一下“水”有沒

有聲音?要求把聽到的告訴同學。(板近聽無聲。)

3.請一個同學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花?(桃花)

桃花是在什么季節開的?(春天)現在是什么季節了,為

什么它還開著?

(板書:春去還在。)

4.請一同學到畫前面來模仿一下平時趕鳥的情

景,讓別的同學看看鳥怕不怕?即它會不會飛走?板書:

人來不驚。

小結:我們游覽時,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數是“遠

看山無色,近聽水有聲。春去花不在,人來鳥兒驚”。

而課文所說的景色卻剛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種

情況下才會“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呢?引出課文題目《畫》。

5.學生演一演,說一說,讀一讀。

(1)來一一去什么是“來”,什么是“去”?找

學生現場演一演,體會“來、去”的意思,同時知道

這組詞語表達了相反的意思。

(2)遠一一近哪種情況算“遠”,哪種情況算

“近”?通過課件演示,體會“遠、近”的意思,同

時知道這組詞語表達了相反的意思。

(3)你還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詞語?先找一找,然

【設計意圖:在對比

后再說一說或演一演。

中領會詩句的意思,

生匯報:有一無高一矮多一少早一晚

從而體會詩句描寫的

(4)同桌相互讀一讀反義詞。

奇怪現象,原來詩句

(5)教師引領學生游戲:我們一起來做個“找朋友”

說的是“畫”。組織

的游戲吧,我說一個詞,你們來說它的反義詞,看看

表演等活動,理解反

誰先找到朋友。

義詞的意思并鞏固識

五、熟讀成誦,積累語言

字。]

1.教師導言:同學們朗讀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

學都已經熟讀成誦了吧,我們來比一比誰背得最快。

(課件出示10)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文插圖,趣味

提示,指名背誦古詩。(學生背誦一句,課件出示一句: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

來/鳥不驚J)

2.多種形式背誦古詩。

【設計意圖:通過開

(1)師生搭檔每人背一句。

展”古詩誦讀會”的

(2)學生分小組在組內互相背誦。

形式,引導學生積累

(3)男女生互相比賽背誦。

古詩,激發學生興趣,

(4)教師點名挑戰背誦。

豐富積累。】

(5)學生互相點名挑戰背誦。

四、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課堂小結

及拓展延1.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也來當個小詩人,按下面的

伸(

句式說一說你心中的四季。(課件出示18)

分鐘

他說:

“我是0”

2.把自己寫的小詩寫在“小作家展示臺”上。

課堂作業新設計

一、選字填空。

①遠②近③有④無

1.我家()一只可愛的小花狗。

2.太陽離我們很()。

3.我家離學校很(),只需五分鐘就走到了。

4.()聽水()聲。

二、給音節加聲母。

()ing()un()e()in()eng()di()lng

驚春色近聲還聽

三、按課文內容填空。

1.圖上畫的有(),有()、(),還有()o

2.遠處畫的是(),近處畫的是()。

3.為什么“人來鳥不驚”?因為這是一幅()。

參考答案:

一、1.③2.①3.②4.②④

二、jchsjshht

三、1.山水花鳥2.山水3.畫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本課識字寫字是重點。課堂上,以讀為主,始終讓“讀”貫穿學習。采用不同方

式朗讀,學生邊讀詩句邊認生字,讓孩子既在文中識記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應用。老師

在其中少范讀、帶讀,把充分讀詩的機會交給學生,而老師在其中借機點撥對重點詞的理

解,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賞圖、讀詩、識字是輕松的,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2.在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能夠從學生學習習慣不好、缺乏自主、合作

能力的特點出發,充分發揮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組織、協調作用,從而提高學生

學習的有效性。

不足之處:

教師要關注課堂的生成。在課堂上,隨時會有學生靈光的閃現,如何抓住學生的這些

涪言,將它們與理解文本很好地結合,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仔細研究加學習的。

遠看山有色,

板書

內容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備課素材

【教材分析】

《畫》這篇課文安排了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緊扣住“畫”

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征展開描述。圖文對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

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課文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征展開描

述。這樣的安排是希望學生能夠循圖讀文,感悟詩中所描述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從而受到美的熏陶,引起學生對古詩及祖國古代文學作品的濃厚興趣。.【與文章

相關的資料介紹】

謎語詩:

猜一猜李白詩中寫的是什么動物?

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

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一一【唐】李白

謎底:螢火蟲

課后作業

一、你能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嗎?

遠一一()有一一()去一一()大一一()

二、把詩句補充完整,再填一填。

遠看()有色,近聽水()聲,

春()花還在,()來鳥不驚。

這首詩寫了()、()、()、()四種景物。

三、猜一猜。

解落三秋葉,

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

入竹萬竿斜。

謎底是__________

頭戴小紅帽,

身穿大白袍。

走路搖搖擺,

游泳穩又快。

謎底是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近無來小

二、山無去人

山水花鳥

三、風鵝

第五單元導學

【單元導教】

本單元是本冊的第二個識字單元,由5篇課文組成。繼本冊書第一單元帶

領學生認識了象形字后,本單元的重點是帶領學生認識會意字,進一步了解漢字

偏旁表意的構字規律。教材編排的識字形式豐富多樣,帶領學生集中識字,通過

多種途徑建立漢字音、形、義之間的聯系,使學生體會到漢字的有用和有趣。教

學本單元要充分調動學生己有的生活經驗,在多樣的教學情境中走進漢字文化,

燃起其識字的熱情。本單元的5篇韻文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在教學中,邊讀邊體

悟,感受大自然和生活的美好。

識記字詞關注音形

修旁歸類關聯形義

圖文對照

打關以記字國句運用

鏈接上活

書寫的

■更識id

日積月累

和大人一面套

【單元教學目標】

字詞句:

1.認識60個生字和10個偏旁。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借助會意字識字、

歸類識字、反義詞識字等多種方法識字。

2.會寫23個字和2個筆畫;了解漢字“從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筆順規則,

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

3.辨析易混淆的音節,讀準平舌音、翹舌音、鼻音和舌尖音。

4.認識走之、斜刀頭等10個偏旁;發現草字頭和木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

解漢字偏旁表義的構字規律。進一步了解漢字的文化內涵,喜歡學習漢字。

閱讀:

1.正確朗讀課文。

2.背誦《畫》《大小多少》《升國旗》《憫農》。

3.感受古詩描繪的景色,培養學生愛惜文具的好習慣,懂得團結協作力量大

的道理,受到初步的愛國主義教育。

4.和大人一起讀故事《拔蘿卜》,了解故事內容,初步嘗試續編故事。

表達:

1.學習課文過程中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針對學習內容

說出自己的理解,把話說清楚、說明白。

2.了解《拔蘿卜》故事內容后,初步嘗試續編故事,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

6畫

【課前解析】

《畫》是一首經典的五言謎語詩,用淺顯易懂的語言、通過方位或動作的變

化描繪了山、水、花、鳥等景物構成謎面,詩句工整的對?仗,讀起來朗朗上口。

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受古詩的節奏和韻律,帶領學生多種方

法達到識字目的,有效識記生字。

關注韻文的特點:

這首古詩,既充滿詩詞的韻律感,又展現著謎語的神秘和趣味性;讀起來有

韻味,還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因此,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以自由讀、分組讀、

想象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古詩的韻味,通過圖文對照、動作表演、展開想象

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其趣味。

關注插圖:

課文的插圖是一幅裝裱過的水墨畫,與謎語詩相配,景色秀美,意境悠遠,

圖文對照的形式,給了學生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同時,插圖中涉及了詩句中

提到的景物,在暗示謎語詩的謎底,有助于學生理解詩句和猜出謎底。

關注識字:

本課io個生字中,“色”是平舌音,“聲、水”是翹舌音,“遠、近”是前鼻

音,“聽、聲”是后鼻音,讀音要重點指導。字形識記時,帶領學生根據漢字的

特點,通過偏旁歸類、反義詞識字等多種方法識字。

關注寫字:

本課書寫4個生字,有3個是獨體字。這3個字都有一個縱向支撐的關健筆

畫豎或豎鉤。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領會支撐筆畫的作用,采用教師先范寫、

學生再練寫的方式書寫生字。

【教學目標】

1.正確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圖文結合,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

3.通過偏旁歸類、反義詞識字等方法,認識“遠、色”等10個生字和走之、

斜刀頭2個偏旁。會寫“水、去”等4個字。

【教學重點】

1.正確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通過偏旁歸類、反義詞識字等方法,識記生字。

3.認識走之、斜刀頭2個偏旁。

【課前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生字卡片。(教師)

2.預習課文,拼讀生字,自主朗讀占詩。(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日寸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朗讀古詩,圖文結合,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

2.通過偏旁歸類、反義詞識字等方法,認識“遠、色”等10個生字和走之、

斜刀頭2個偏旁。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創設情境

1.教師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清同學們看,謎面是:千條線,

萬條線,掉到地上都不見。(打一自然現象)

學生自由表達,謎底是:雨。

教師引導:誰來給大家講一講,你是怎樣猜到的呢?

預設1:下雨的時候,雨從天上落下來,就像一條線。

教師引導:你觀察過雨的樣子,一下子就想到了對嗎?

預設2:雨點兒落到地上就看不見了。

教師引導:你補充得很到位!落入雨水中的雨點兒,我們就找不到它了。你

們看!

多媒體課件顯示雨中的圖片。

過渡:這節課,老師還為大家帶來了一個更有趣的謎語,它有些特別哦!謎

面是一首古詩,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教師過渡: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這首獨特的古詩謎面吧。

(設計意圖:一年級的入學不久的小朋友,思維非常活躍、好奇心強,有趣

的謎語可以直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的引導啟發抓住契機,訓練語言表達,

順應學生樂于表達的天性,巧妙地為新知學習創沒情境。)

二、初讀古詩,讀準讀通

教師導入:老師想先給大家讀一讀這首古詩,請你認真聽。

1.聽教帥范讀古詩。

教師過渡: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

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把詩句多讀幾遍。

2.認讀古詩。

(1)學生自讀古詩。

(2)開火車檢查認讀,一人讀一行,糾正字音。

預設需要教師強調的字音:“色”是平舌音,“聲、水”是翹舌音,“遠、近”

是前鼻音,“聽、聲”是后鼻音。

(3)指名讀去掉拼音的古詩,師生一起傾聽,提示糾正。

(4)同桌兩個人互讀,把詩句讀通順。

指名二到三組同桌在全班展示。

教師過渡:同學們已經把詩句讀得正確又通順啦!你能找一找古詩中寫到了

哪些景物?

學生自由回答,說出景物的名稱,教師圈畫,學生齊讀。

教師小結:同學們讀通了詩句,還找出了詩中描寫的景物,收獲不小呢。

(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學中,采用逐漸縮小語境的方法達到帶領學生學習新

詞生字的目的,充分考慮了低年級兒童的認知規律和學習興趣,用生動有趣的兒

歌切入,落腳在詞語的識記上。)

三、指導朗讀,關注內容

1.觀看視頻,調動體驗。

教師引導:這首小詩寫到了“山、水、花、鳥”這些景物,生活中我們也欣

賞過這些景物,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多媒體課件播放山水花鳥自然景觀視頻。

教師引導:同學們,大自然中的山水花鳥是怎樣的?

預設1:大山高高的,河水在嘩嘩地流著。

教師引導:當我們走近小溪、河流,就能聽見流水的聲音。我們眺望遠處的

大山時,大山是青翠青翠的,還是看上去灰蒙蒙的呢?

學生回答:灰蒙蒙的。

教師小結:遠看大山的顏色不是那么明亮、青翠。

預設2:小鳥在喳喳地叫,像唱歌一樣。

教師引導:小鳥的叫聲很動聽,我想走近它們,nJ以嗎?

學生回答:不行,小鳥會被嚇跑的!

教師小結:哦,好吧,那我還是遠遠地傾聽它們曼妙的歌唱吧。

預設3:大自然中有好多花,開得好漂亮!

教師引導:那正是百花爭搶著開放的春天呀!那要是春天過去了,花兒們會

怎樣?

學生回答:花兒就需兒了,凋落了。

教師小結:看來,大自然中的花朵雖然很美,也是有花期的呀!

2.結合圖畫,領會詩意。

教師過渡:我們的古詩謎面中也為我們描繪了“山、水、花、鳥”,它們跟

我們生活中感受到的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自由誦讀古詩。

教師引導:老師也想和同學們一起讀讀,我們來合作一下。老師讀詩句的前

半部分,大家讀后半部分。

師生合作誦讀。

教師引導:詩句中描繪的山、水、花、鳥是葉么樣子的呢?

預設1:山是有顏色的,水沒有聲音。

教師引導:詩句中寫的大山再遠些看還是青翠的顏色,那水呢?你走進聽聽,

有嘩嘩流動的聲音嗎?為什么呢?

學生回答:沒有聲音,因為山和水在畫中呢。

預設2:詩里寫的小鳥不會飛走,花朵一直開著。

教師引導:為什么和我們生活中感受的景象不一樣呢?

學生回答:因為是它們在畫里。

教師小結:是啊!原來這些美麗的景色在“面”中,這首謎語的謎底就是一

一畫。

教師板書課題。

(板書:5畫)

教師和學生一起誦讀古詩。

(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學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生活中的見聞和體臉,與詩

句中對“山、水、花、鳥”的鮮明對比,進而明白描繪的是畫中的景象,突破理

解上的難點,又體會了詩句的巧妙之處。)

四、構字入手,歸類識記

教師過渡:古詩大家讀得既準確又流暢,其中的生字朋友你認識它們了嗎?

(一)偏旁歸類識字:遠、近、還

教師引導:請大家觀察這3個字,你發現了什么?

預設1:這3個字都是半包圍結構。

預設2:它們的偏旁是一樣的。

教師引導:你認識這個偏旁嗎?對,它是走之旁,是由“走”字演變而來的。

課件顯示3個走之旁的字,加拼音。

教師引導:你有什么好辦法分清楚并記住它們嗎?

預設:走之旁加“元”是“遠。走之旁加“斤”是“近。走之旁加“不”

是“還二

教師引導:新學的走之旁加上你已經認識的3個字,就組成了新字,這個方

法很棒!

(二)反義詞識字:遠-近,來一去,有-無。

教師引導:有幾個生字朋友正在玩“找朋友”的游戲呢!它們要找到自己的

伙伴,你能幫幫他們嗎?

指名學生將生字分組,一組反義詞為一組。

預設:“來”和“去”一組,“有”和“無”一組,“遠”和“近”一組。

教師引導:為什么這樣分呢?

預設:兩個字的意思是相反的。

教師小結:對,像這樣意思相反的兩個漢字互為“反義詞二我們可以一組一

組地來記憶它們,這也是個不錯的方法哦!

(三)熟字換偏旁漢字:無,聽,色

教師過渡:我們已經認識的漢字換個偏旁,你還認得出來嗎?“天”字的第

四筆捺換成豎彎鉤,這個字是什么呢?請你給它組個詞。

教師引導學生給“近”字換成口字旁,識記“聽”字;“爸”字換成斜刀頭,

識記“色”字。

學生自主表達。

(四)易混淆字定比識記

教師引導:這兩個漢字中有相似的部分,你注意到了嗎?“色”和“聲”都

是上卜結構的字,卜半部分有些相似,好像小牛的尾巴,一個向右甩,一個向左

甩,“色”字的最后一筆是豎彎鉤,“聲”字的最后一筆撇。請你用“聲”字說一

句話吧。

12:

學生自主表達。

五、布置作業

請你將古詩《畫》的詩句誦讀給家人聽,請他們也來猜一猜謎底。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復習10個要求會認的生字和2個新偏旁,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會寫“水、去”等4個字。

3.拓展五言古詩《風》。

【教學過程】

一、認讀詞語,復習導入

導入: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讀了古詩《畫》,認識10個漢字,這次呀,

它們臧在了詞語中,你還能認出它們嗎?

課件顯示含有生字的詞語。

指名學生朗讀詞語。

教師引導:我們還認識了3組反義詞伙伴,你能說出它們嗎?

學生回答,教師隨機板書,書寫時對應漢字在五言古詩中的位置。

(板書:遠近有無去來)

二、定位聯想,背誦古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