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教案設計_第1頁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教案設計_第2頁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教案設計_第3頁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教案設計_第4頁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教案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文園地四指導方案

教學目標

1.通過“交流平臺”,感受文章的開頭與結尾對文章的作用。(重點)

2.借助“詞句段運用”,體會外貌和神態描寫對刻畫人物起到的作用,嘗試寫一寫這樣

的句子。(重點)

3.通過“日積月累”,積累一組有勸勉意義的俗語,了解俗語的意思。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關于詩詞、俗語的課件。

學生準備:搜集與勸勉有關的俗語。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名言引入,明確目標

你聽過“鳳頭、豬肚、豹尾”嗎?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嗎?元代文人喬夢符談到寫“樂府”

的章法時提出“鳳頭”“豬肚”“豹尾”之喻。(PPT出示名言:作樂府亦有法,日鳳頭、豬

肚、豹尾六字是也。)

這是對文章好的開頭、主體、結尾的比喻。它要求文章:開頭,像鳳頭那樣美麗、精彩;

主體,像豬肚子那樣有充實、豐富的內容;結尾,像豹尾一樣有力。這節課我們利用“交流

平臺”來感受文章的“鳳頭、豹尾”。

二、感悟語段,體會魅力

1.回顧這些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你有什么發現?

PPT出示:

文章的開頭:

(1)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親的被難日,離現在已經十六

年了。一一《十六年前的回憶》

(2)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是沒有舞臺的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一一《藏戲》

(3)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

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一一《草原》

文章的結尾:

(1)我又哭了,從地上撿起那張報紙,咬緊牙,又勉強看了一遍,低聲對母親說:“媽,

昨天是4月28日。”一一《十六年前的回憶》

(2)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一一《匆匆》

(3)男孩兒蹲在那個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親懷里,閉上眼睛不再看太陽,光線

正無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涼。一一《那個星期天》

2.交流:這些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有什么作用?

3.小結:一個好的開頭,可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一個好的結尾,可以增強文章的感

染力,令人回味無窮。

三、欣賞佳作,分享精彩

找一找你認為寫得好的文章,把開頭和結尾列出來,與大家分享,說一說這樣寫的好處。

四、牛刀小試,妙筆生花

1.試一試。選擇幾個主題,嘗試寫一寫開頭和結尾。

2.展示自己寫的開頭、結尾。比一比誰寫得精彩。

第二課時

一、表情達意一一詞句段運用

(一)詩歌的魅力。

1.課件出示:讀下面的詩句,聯系你讀過的古詩,說說有哪些事物在詩中被賦予了人的

品格和志向。

(1)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2)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3)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2.指導讀好詩句。

3.詩句中的事物被賦予了什么品格和志向?學生討論交流。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作者在贊美竹石的這種堅定頑強的精神中,隱

喻了自己風骨的強勁。這兩句詩常被用來形容革命者在斗爭中的堅定立場和受到敵人打擊決

不動搖的品格。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

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荷盡己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己青春

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

不懈,切記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4.拓展:說說有哪些事物在詩中被賦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能說出相應的詩句嗎?

例:(1)松柏一一正直,也有堅持。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陳毅《青松》)

(2)菊花一一不隨俗不媚時,堅守高尚節操。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畫菊》)

(3)梅花一一清高孤傲。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鄭燮《山中雪

后》)

(二)人物外貌和神態描寫的作用。

1.課件出示:

聯系課文想一想:下面的外貌和神態描寫對刻畫人物有什么作用?如果刪去這些內容,

是否會影響文章的表達效果?

(1)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

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2)扁鼻子軍官的目光立刻變得兇惡可怕,他向前弓著身子,伸出兩只大手。啊!那雙手

就像鷹的爪子,扭著雨來的兩只耳朵,向兩邊拉。

(3)他沒有什么模樣,使他可愛的是臉上的精神。頭不很大,圓眼,肉鼻子,兩條眉很短

很粗,頭上永遠剃得發亮;腮上沒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幾乎與頭一邊兒粗。

2.讀句子,討論外貌和神態描寫對刻畫人物起到什么作用。

3.討論:如果刪去這些內容,是否會影響文章的表達效果?

4.練一練。根據提供的語境,描寫句子中人物的外貌。

(1)放學了,在班級等待媽媽來接的小女孩。

(2)踢足球的小男孩。

二、積累誦讀一一完成"日積月累”

1.自由讀“日積月累”。

2.小組交流哪些句子自己能理解。

3.再讀句子,按自己的理解說出意思來。

(1)“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出自《增廣賢文》,意思是:用心地栽花,施

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總是不開,最后還是枯萎了;而折下來的一枝柳條隨意插在地

里,從來沒有照料它,幾年過去,卻成了郁郁蔥蔥的柳樹。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

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結果并沒能如愿;而不經意的事情,反而很順利地得到好結果。

(2)“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史記?留侯世家》,意思是:良藥多數

是帶苦味的,但有利于治病;而教人從善的語言多數是不動聽的,但有利于人們改正缺點。

旨在教育人們要勇于接受批評,現在常用來說明應該正確對待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3)“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出自《孔子家語》,意思是:樹想要靜止,風

卻不停息;子女想贍養父母,父母卻已離去。此話告訴我們行孝道要及時,要趁著父母健在

的時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后來用“樹欲靜而風不止”比喻不以人的主觀愿望

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也有用夾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卻不讓其停止,這里所指的

做某事,一般指的是不正義的事。

(4)“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出自《名賢集》,意思是:在過富有的生活的

時候要想到以后可能會過貧窮的日子,不要到了一無所有的時候再來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

在物資豐富時要考慮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時才后悔。意為應注意節約,不要浪費。

(5)“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出自《警世賢文》之勤奮篇.,意思是:等到真

正用到知識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學的知識太少了。許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歷過就不知道它有多

難。啟示我們平時應當勤學好問,等到真正用到知識的時候,才不會手忙腳亂地去翻書。

4.再次誦讀,談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運用,積累經典

1.說一說下列名句中的事物被賦予了什么品格或精神。

(1)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2)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4)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交流:警句格言。

(1)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2)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

(3)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4)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走馬,易放難收。

四、課堂小結,拓展作業

古詩詞、警句格言,是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絢爛的一枝。這些詩文中蘊含了很多人生哲理,

是我們生活的良師、摯友。推薦給同學們一本書一一《增廣賢文》,它一定會給你啟迪。

語文地四

A教學目標

1.梳理學過的課文,體會好的開頭和結尾對文章的好處。

2.回憶學過的古詩,感受詩人運用托物言志的表達效果。

3.回憶已學課文,體會外貌和神態描寫對刻畫人物形象及文章表達效果的作用。

4.背誦并默寫“日積月累”中的名言警句,體會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A教學重難點

1.梳理學過的課文,體會好的開頭和結尾對文章的好處。

2.回憶學過的古詩,感受詩人運用托物言志的表達效果。

院教學策略

1.交流平臺

仔細品讀本單元的課文,感受開頭、結尾描寫的好處;學習作者前后照應的寫作手法。

2.詞句段運用

積累相關詩句,體會托物言志的表達方法;品讀相關語句,體會外貌和神態描寫對刻畫

人物形象及文章表達效果的作用。

3.日積月累

通過多種朗讀形式,理解并積累寓意深刻、含有人生哲理的名言警句。

A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完成《》對應課文預習作業。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

a教學課時2課時

第1課時

A課時目標

1.梳理學過的課文,體會好的開頭和結尾對文章的好處,學習作者前后照應的寫作手法。

2.回憶已學過的課文,體會外貌和神態描寫對刻畫人物形象及文章表達效果的作用。

A教學過程

板塊一細讀語句,品一品

1.回顧前面所學課文的開頭與結尾,你有什么發現?

2.學生自由交流。

(1)預設一:關注首尾呼應。

*

文章的開頭:

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親的被難日,離現在已經十六年了。

——《十六年前的回憶》

①自由朗讀,說說你的發現。相關語段:

?

文章的結尾:

我又哭了,從地上撿起那張報紙,咬緊牙,又勉強看了一遍,低聲對母親說:“媽,昨天

是4月28日。”

----《十六年前的回憶》

②聯系前文的開頭,說說這樣結尾有什么好處。

③首尾呼應(前后照應),更突出“我”和母親對父親的懷念,牢記父親的被難日,使文

章結構篇幅緊湊。

(2)預設二:關注設問式開頭。

文章的開頭: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是沒有舞臺的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

—《藏戲》

①指名學生朗讀。

②這樣的開頭又有什么好處呢?(學生回答,教師相機點撥)

③交流體驗妙處:這個開頭表達方式新穎獨特,用反問、排比的形式先聲奪人,強調臧

戲戴著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點,同時,也為下文的著力描述面具的顏色、形狀及作用埋

下伏筆。

(3)預設三:關注開門見山式開頭。

?*

文章的開頭: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

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草原》

①讀一讀。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②學生交流,教師相機補充:開頭直抒胸臆,開門見山,只用一個簡潔的短句“這次,

我看到了草原”,即抒發了老舍先生為終于能看到美麗的草原而感到自豪。通過景物描寫,融

情于景,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草原一碧千里、明朗寬廣的特點,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4)預設四:以景烘情式結尾。

?

文章的結尾:

男孩兒蹲在那個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親懷里,閉上眼睛不再看太陽,光線正

無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涼。

——《那個星期天》

①讀一讀,說說這個結尾的特點。

②交流這種結尾的好處:借助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心情,如描寫光線的消逝其實就是表

達男孩的期盼徹底破滅。

(5)預設五:提問式結尾。

文章的結尾: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匆匆》

①同桌交流這段結尾的特點。

②學生交流:通過提問式結尾,更加突出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特點,激起人們珍惜時間的

決心。

3.交流所學,探尋規律。

一個好的開頭,可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一個好的結尾,可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令

人回味無窮。那么除了上面列舉的這些,你還發現了哪些很好的開頭或結尾呢?

4.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師生共同探討相關文章開頭、結尾的好處,這既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

本課教學的重要途徑。讓課堂成為學生自由發展的地方,成為學生個性釋放、自主學習、主

動探究的地方。

板塊二聯系課文,想一想

1.下面的描寫對刻畫人物有什么作用?如果刪去這些內容,是否會影響文章的表達效果?

「詞句段運用”中的3句話)

2.分男女生對比朗讀相關語句。

3.邊讀邊想,請學生發言說自己的感想。

4.結合語句,議一議。

?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

的平好而慈祥的臉。

?我看到了他的臉。

——《十六年前的回憶》

預設一:“沒戴眼鏡”“亂蓬蓬的長頭發”說明敵人對父親施了重刑,“平靜”說明父親經

歷了殘酷的折磨后依舊堅強,“慈祥”充分體現了李大釗對親人的愛。

?扁鼻子軍官的眼光立刻變得兇惡可怕,他向前弓著身子,伸出兩只大手。啊!那雙手

就像鷹的爪子,扭著雨來的兩只耳朵,向兩邊拉。

?扁鼻子軍官向前伸出兩只大手,扭著而來的兩只耳朵,向兩邊拉。

----《小英雄雨來》

預設二:通過“扁鼻子”“眼光立刻變得兇惡可怕”等對軍官的外貌、神態描寫,可以看

出軍官心狠手辣,非常殘忍。

*

?他沒有什么模樣,使他可愛的是臉上的精神。頭不很大,圓眼,肉鼻子,兩條眉很短

很粗,頭上永遠剃得發亮;腮上沒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幾乎與頭一邊兒粗。

?他沒有什么模樣。

—《駱駝祥子》

預設三:通過外貌描寫,把祥子這一普通但又有自己特點的北京勞動人民形象展現在我

們眼前;”臉上的精神”“頭上永遠剃得發亮”等描寫,也體現了他積極向上的一種生活態度。

5.師生共同總結。

(1)學生發言。

(2)教師相機補充。

外貌和神態描寫在人物刻畫時能起到加強的作用,對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

作用。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外貌和神態描寫的好處,讓學生在對比朗讀中感受外

貌和神態描寫在文章表達上的重要效果。讀與說的結合,讓學生真正理解外貌和神態描寫在

寫作中的重要作用。

第2課時

A課時目標

1.回憶讀過的古詩,感受詩人運用托物言志的表達效果。

2.背誦并默寫“日積月累”中的名言警句,體會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A教學過程

板塊一背誦古詩憶舊知

1.請學生背誦本單元的《古詩三首》。

2.說一說這些詩都運用了什么表達方法。(托物言志)

3.聯系你讀過的古詩,想一想:還有哪些事物被賦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呢?

4.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舊知導入新課,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也為學習新知識做好了準

備。

板塊二學習詩句解詩意

1.學生交流。

?*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清?鄭燮《竹石》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元?王冕《墨梅》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宋?蘇軾《贈劉景文》

2.結合自己查找的資料,和同桌交流詩句的意思。

3.以上詩句中哪些事物被賦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4.學生交流,全班補充。

(1)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表達作者要像石灰一樣,堅守清白,報

效國家.

(2)墨梅反映了詩人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獻媚的操守。

(3)“菊殘猶有傲霜枝”反映了作者孤高傲世的高潔品格,秋菊也比喻堅貞不屈的人。

5.指名讀、分組讀詩句,讀中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6.拓展延伸:聯系讀過的古詩,說說還有哪些事物被賦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7.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8.教師小結,: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宋?王安石《梅花》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唐?駱賓王《詠蟬》

9.學生自由朗讀熟記。

板塊三學習寓意深刻的諺語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名言警句,句句都是精華。今天我們就來學習

幾句能使我們受益一生的名言。

1.讀名言警句。

?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