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下關一中2017—2018學年高一年級上學期期中考歷史試題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在答題卡上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涂填寫在答題卡上第I卷(選擇題)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下圖文物啟卣(yǒu)上的銘文記載,啟是周王朝的地方領主,他曾追隨周天子南征楚國。此記載反映的制度是A。王位世襲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縣制2.《左傳?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會結構的基本特點是A.通過壟斷神權強化王權B。嫡長子擁有繼承特權C。嚴格的等級關系D.血緣紐帶和政治關系緊密結合3.觀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規定,有資格繼承王位的是妻妾兒子排行妻(正配)A三兒子(20歲)B四兒子(14歲)妾一(側室)C大兒子(25歲)妾二(側室)D二兒子(22歲)A。AB.BC.CD。D4.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認為:“中國人的生活完全以禮為指南”;中國人所謂的“禮"其實就是“禮教”,“他們(指中國的立法者)把宗教、法律、風俗、禮儀都混在一起.所有這些東西都是道德,也都是品德。這四者的箴規,就是禮教”。孟德斯鳩的觀點A.合乎中國“禮法合一“文化傳統B。否定道德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C.完全不符合古代中國社會實情D.揭示了儒家思想宗教化的傾向5.商代的國家政體是方國聯盟制,商王不過是“盟主”,而周王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可見,與商代相比,西周A.對地方實行間接統治B。王權政治得到一定加強C.依靠血緣關系維系統治D。依靠分封以開疆拓土6.學者許倬云指出:“周代是中國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結婚。……這個辦法,使得其他國家的領袖都變成周人的親屬: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內兄、內弟,舅舅,阿姨。”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點之一是A。按血緣宗族分配權力B.以姻親關系維系統治C.規范大宗和小宗關系D。神權與王權緊密結合7.“……夏、商、周時期的國王制度,是中國古代一種特殊的政體,既非貴族民主政體,也非君主專制政體,而是一種宗法貴族君主政體。這一國家制度形式既有別于古代西方希臘、羅馬的奴隸主民主制,又有別于皇帝制度創立以后的專制集權政體。”對文中“宗法貴族君主政體”的準確理解應為A。宗法原則下的分封制B。帶有宗法色彩的君主專制C.具有嚴格等級的世襲制D.受到貴族權力限制的王權制8.有學者認為中國古代,封建制之不善在于封國勢力發展后,不貢不朝,爭為雄長;郡縣制之不善則在于由于實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視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張“行郡縣之制,師封建之意"。在此作者旨在強調A.封建制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B.郡縣制不利于統治階級內部的團結C.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D.郡縣制取代封建制是歷史發展的必然9.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在從秦朝到清朝不斷強化的過程中偶有特殊情況,能反映這一情況的是①秦朝在全國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②漢初吸取秦亡教訓,推行郡國并行制③議政王大臣會議決定清初“軍國政事”④清初,雍正帝命令地方大員密折奏事A。①④B。①③④C.③④D.②③10.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區發掘出漢代漁陽郡路縣城址和800余座戰國至漢代墓葬,出土了錢幣及大量陶屋、陶倉等隨葬品.這些考古發現,有助于研究①秦漢時期郡縣的設置狀況②本區域古代農業發展狀況③漢代手工業和商業發展情況④大運河對本區域交通的影響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1.“火燒阿房宮”的真假在歷史上素有爭論,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認為“阿房宮未成",杜牧《阿房宮賦》則寫道“楚人一炬,可憐焦土”。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對阿房宮遺址進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得出結論是“阿房宮只是一個‘半拉子’工程,并不存在”,據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A。凡是史學大家司馬遷的作品均值得信任B。史學作品的價值一定高于文學作品C。雙重證據法是史學考證的重要方法之一D。考古太費勁,找到原始記錄即可信12.中國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過程,就是不斷削弱相權,強化皇權的過程,下列歷史現象不能說明此過程的是A。漢朝的中外朝制B.陏唐的三省六部制C.宋朝的二府三司制D.元朝的行省制度13.宋朝,州縣長官都改作“知州”與“知縣”,這與漢朝時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縣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義上是以中央官員的身份兼任地方。這說明宋朝A.地方官員的權力擴大B.中央權力進一步強化C。中央與地方互相制衡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14.2013年11月,復旦大學經過DNA檢測和歷史考證,證實曹操并非漢相曹參后人,也不是名門夏侯氏后裔,相關史料和文件中所描述的曹操身世應只是順應當時的政治習慣而進行的杜撰行為。材料中“順應當時的政治習慣”是指A.國家由統一走向分裂B.分割相權以加強皇權C。出身門第決定了政治前途D。孝廉是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徑。15.中國歷史上有監察區轉為行政區的現象,如漢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這體現出A。經濟發展導致地方行政區域調整B.中央集權促成地方行政制度變遷C。中央對地方的監察力度越來越弱D。疆域變化影響地方行政區域設置16.唐代宰相會議在最后決策時,通常采取協商一致通過的方式,宰相必須在議決后上報皇帝的奏章聯合署名,如某一宰相拒絕在奏狀上署名,則此狀即成為廢狀.這一做法有利于A.提高宰相議事的效率B.削弱皇帝的決策權C.避免官僚之間的內斗D。加強相權間的制約17.根據《南京條約》,英國商人“勿論與何商貿易,均聽其便”,而不必跟官辦貿易機構打交道,中國制定并頒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進口關稅和其他費用的則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納。”因此,《南京條約》A.導致中國失去了關稅自主權B.反映了英國貿易自由化的要求C。損害了中國貿易和司法主權D。使英國對華貿易居于出超地位18.關于鴉片戰爭,高中歷史教材認為,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自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從整個清朝歷史看,鴉片戰爭發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時代,它是清史的有機組成部分。材料意在說明A.應對鴉片戰爭進行辯證分析B。鴉片戰爭是清史的一部分是錯誤的C.應從不同角度看待歷史事件D。不同歷史觀必然得出不同歷史結論19.羅榮渠先生在《現代化新論》一書中說:“在此以后,外國滲透中國的方式從外貿領域擴大到投資、生產、銷售、金融各個領域,直接改變了原有的‘小農﹣手工業生產方式’,使中國在經濟上和財政上都日益陷入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依附地位。"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A。《辛丑條約》簽訂后B.《馬關條約》簽訂后C.《北京條約》簽訂后D。《南京條約》簽訂后20.下列中國近代的詩歌所反映的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列正確的是①三元里前聲若雷,千眾萬眾同時來,……晴空驟雨忽傾盆,兇夷無所施其暴。②上相籌邊未肯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③東溝海戰天如墨,炮震煙迷船掀側。致遠鼓楫沖重圍,萬火叢中呼殺賊。④男練義和團,女練紅燈照,……滅了耶穌教,殺了東洋鬼,再跟大清鬧。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21.1895年5月臺灣士紳提出了臺灣獨立的主張,并于當月25日擁原臺灣巡撫唐景崧為總統,改年號為“永清”,正式宣告臺灣民主國成立.對“臺灣民主國”認識比較正確的是A。是臺灣士紳脫離祖國而獨立的分裂行為B。“永清”的含義是臺灣永遠是清朝的,因此是維護清朝統治的愛國行為C.是借清朝割讓臺灣之機的政治投機,但有效地抵抗了日本對臺灣的侵略D.是非常情況下采取的一種保衛祖國領土完整的特殊措施22.有人對中國近代某一賣國條約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槍實彈的強盜不僅蠻橫的拆除了我們家的大門,而且耀武揚威的開進我們的院子,旁若無人的站在我們家的甬路兩側,甚至還頤指氣使地闖進我們的堂屋,用槍指著我們的腦袋.這一條約可能是A.《南京條約》B.《天津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223.以下條款引自中國近代四個不平等條約,按簽訂的時間先后順序為①各使館境界以為專與住之處,并獨有使館管理,中國民人概不準在界內居住。②大皇帝恩準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處港口。③大清大皇帝允許以天津郡城海口做為通商之埠④(朝鮮國)像中國所修貢獻典禮,嗣后全行廢除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24.甲午戰爭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要滅亡中國,《辛丑條約》簽訂后列強扶植清政府,又重新回到了“以華治華”,導致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更加腐敗,甘愿成為列強統治中國工具B.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激化C.帝國主義力量的相對削弱D.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25.《松花江上》是20世紀30年代的流行歌曲,歌中唱到:“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寶藏,流浪!流浪!……”歌中的“從那個悲慘的時候”是指A.“一二·八事變"B.“九一八事變"C.“七七事變”D。“八一三事變”26.據《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一書統計,國民政府指揮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先后與日軍進行大會戰22次,重要戰斗1117次,小規模戰斗3。89萬余次,斃傷日軍85.9萬余人,同時也付出了322萬余人的重大傷亡。這說明A.淞滬會戰沉重打擊日本侵略者氣焰B。國共雙方協同作戰取得重大勝利C.國民政府在軍事上組織積極抗戰D。太平洋戰場是反對日本侵略的主戰場27.二戰期間,中國扶助朝鮮和越南的獨立運動,派遣遠征軍出征緬甸,介入英印事務.1942年蔣介石以中國戰區總司令身份出訪印度,希望印英當局允許印度取得自治領導地位,并保證其戰后獨立,同時希望印度國大黨暫緩提出立即獨立要求,放棄不合作政策。這反映出中國A。增強了大國意識與大國責任感B。成為了亞洲政治格局的主導力量C。順應了抗戰局面根本好轉的形勢D。保持了與英美一致的外交策略28.徐中約的《中國近代史》記載;“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新約簽字,一百年來的不平等條約正式終止.治外法權、租界、內河航行權、軍艦駛入中國領海權、……北平使館區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線外圍駐兵權,一一取消.”下列對此分析正確的是A.這些主權最早都是在《南京條約》及附件中喪失的B.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在反法西斯戰場上所做的貢獻C.隨著不平等條約的廢除,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D。該材料的記載反映了近代中國從屈辱到最終獨立的歷史29.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曾表明抗戰不是一年半載可以了解之事,必須“抱定三年五年如一日的精神……鏟除短期得失之念,不致因小勝而浮,因小敗而喪氣”。“中國持久抗戰,其最后決勝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實寄于全國之鄉村與廣大強固之民心。"這表明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B。國民黨失去抗戰勝利的信心C。國民黨放棄了片面抗戰路線D。國共抗戰策略有一定的一致性30。《沛縣文史資料選輯》中有這樣三段文字(注:沛縣位于江蘇徐州):(一)1940年12月16日,國民黨自衛隊特務團渡湖返沛,與日偽軍在小屯發生激戰,歷一晝夜,斬獲甚眾,斃日大佐一名,我胡團長壯烈犧牲。(二)1941年,國民黨沛縣游擊隊拔出二郎廟、封新莊、棲山等日偽據點。(三)1943年,國民黨游擊隊夜襲沛城,擊斃偽軍大隊長宋好祿。從歷史研究的角度看,此段材料有助于修正下列哪一認識?A.戰略相持階段國民黨消極抗日B.國共兩黨通力合作堅決抗擊日偽軍C。抗戰中國民黨推行片面抗戰路線D。國民黨主要在敵后進行抗戰活動第II卷(非選擇題)二、材料解析題(共二題,31題25分,32題15分,共40分)31.(25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割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引自人民版《歷史·必修一》材料二:我們中國人民,半個世紀以來受盡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進一步進行大規模的侵華戰爭,蹂躪我國土,屠殺我同胞,獸蹄所至,廬舍為墟.日本帝國主義給予我中華民族的損失和恥辱,實在是書不勝書……——摘編自1945年9月5日《解放日報》社論:《慶祝抗戰最后勝利》材料三: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毀了。尼米茲海軍上將始終認為,美國海軍的絕對優勢使勝利得以實現,而且只要有海軍的優勢就足以獲勝。蘇聯的觀點認為蘇軍參戰是決定性的因素,即使沒有原子彈也會這樣。看來是所有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敗,然后又使失敗突然來到。——引自H·米歇爾《第二次世界大戰》(下冊)材料四:2014年2月27日下午,經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摘編自新華網快訊(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指出該條約對近代中國造成的影響.(4分)(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列舉日軍侵華罪行。(6分)(3)材料三中作者認為日本戰敗的原因是什么?你認為此觀點全面嗎?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理由。(10分)(4)結合材料四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此決議中把9月3日確定為紀念日的認識。(5分)32.(15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權授舜。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史記》卷一《五帝本紀》材料二詔曰:“朕深詔執事,興廉舉孝,庶幾成風,紹休圣緒。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師。今或至闔郡而不薦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積行之君子壅于上聞也。且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古之道也。其議二千石不舉者罪。”有司奏:“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奏可。——《資治通鑒》卷十八《漢紀十》材料三由此論之,職名中正,實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損;古今之失,莫大于此!愚臣以為宜罷中正,除九品,棄魏氏之敝法,更立一代之美制。——《資治通鑒》卷八十一《晉紀三》閱讀材料,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國古代什么政治制度?其后來又被什么制度所取代?(2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國古代什么制度?依據材料二,指出當時社會存在什么問題,解決辦法如何?(5分)(3)材料三中所說的“一代之美制”后來在何時開創?簡要說明其創立之初,對匡正時弊所起到的主要歷史作用.(8分)參考答案1.B【解析】王位世襲制是最高權力的繼承方式,材料未體現,故A項錯誤;材料“啟是周王朝的地方領主,他曾追隨周天子南征楚國”符合西周分封制下諸侯有隨從周天子作戰的義務,故B項正確;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統治的政治制度,材料未體現,故C項錯誤;郡縣制推行于秦朝,故D項錯誤.【名師點睛】抓住關鍵信息“啟是周王朝的地方領主,他曾追隨周天子南征楚國”結合分封制的內容分析解答。2.C【解析】據材料“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西周嚴格的社會等級秩序,故C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西周壟斷神權強化王權,故A項錯誤;材料并未涉及嫡長子擁有繼承特權的問題,故B項錯誤;材料也沒有反映血緣紐帶和政治關系緊密結合的特點,故D項錯誤。故選C。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緊扣材料關鍵信息“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學生應該可以正確理解這反映了嚴格的社會等級秩序,同時注意與其它概念區別,如神權、嫡長子、血緣紐帶,據此即可正確判斷。3.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周為了確保分封制的統治秩序正常運行,實行了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CD項是不是嫡子,故排除;AB是嫡子,并且A的年齡要大于B,因此A是嫡長子,故A項正確,B項錯誤.點睛:首先要明確宗法制的核心;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從四個選項中找出哪個是嫡長子即可。4.A【解析】中國的“禮法合一”文化傳統是指禮樂思想被法律制度吸收融合,材料中的“他們(指中國的立法者)把宗教、法律、風俗、禮儀都混在一起”反映出這種特點。故答案為A項。B項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觀點基本符合古代中國社會實情,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的法律化,排除D項。5.B【解析】從商朝商王是“盟主”到西周周王王權至高無上,說明王權得到了進一步加強,故B選項正確;分封制下對地方均是直接管理,A選項錯誤;分封制都是依靠血緣關系維系政治,故C選項錯誤;分封制都擴大了王朝的統治疆域,故D選項錯誤。6.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周代是中國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結婚"。“這個辦法,使得其他國家的領袖都變成周人的親屬”。
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點之一是
以姻親關系維系統治.因此選擇B。AC是宗法制的特點,D沒有體現,排除。【名師點睛】此類題目是材料解析題的客觀答法。多在題干中提供一則或數則材料,要求考生在讀懂材料的基礎上.透過材料發其現背后的歷史真實和要求,找出正確選項。解題的關鍵是抓住有效信息“周代是中國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結婚"進行解讀,然后對四個選項進行排查,選出正確選項。7.D【解析】:材料中“這一國家制度形式既有別于古代西方希臘、羅馬的奴隸主民主制,又有別于皇帝制度創立以后的專制集權政體."說明中國古代夏商周三代政體既不是古希臘民主政體也不是君主專制政體,而是君主權力受到貴族權力限制的特殊君主政體形式,這種形式還保留著一定部落聯盟的色彩,所以選D項。材料中沒有體現分封制和世襲制,因此可排除AC兩項;B項說法與材料意思相沖突,可以排除B項。8.C【解析】依據材料中的信息說明作者對分封制和郡縣制的利弊作出分析,并指出加強中央集權措施,故C項錯誤;A中說法錯誤,不利于中央集權;B有利于內部團結;D說法不符合題干意思.9.D【解析】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在從秦朝到清朝不斷強化的過程中偶有“特殊情況”,是指皇帝的權力受到制約,地方不服從中央的情況。①秦朝在全國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排除。漢初吸取秦亡教訓,推行郡國并行制,中央集權受到削弱,造成七國之亂。議政王大臣會議決定清初“軍國政事”,皇權受到制約,②③符合特殊情況;雍正帝命令地方大員密折秦事,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排除④;故D項正確10.A【解析】本題為組合型選擇題,屬于四選三,解題時排除掉一個錯誤的即可。根據材料信息“漢代漁陽郡路縣城址和800余座戰國至漢代墓葬,出土了錢幣及大量陶屋、陶倉等隨葬品"沒有體現大運河對本區域交通的影響,排除含④的選項即可。故本題答案選A項.【考點定位】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郡縣制;古代中國的經濟?手工業的發展?陶瓷業的發展;古代中國的經濟?農業的發展點睛:本題是通過文物挖掘的方式考查學生獲取信息,聯系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考生做這類題目時需要掌握相關細節性的知識點,同時把握關鍵詞,注意不要夸大對信息的解讀即可。11.C【解析】司馬遷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但不是全部,故A項錯誤;史學作品也有信史、野史之別,文學作品也有部分蘊含很高的歷史價值,故B項錯誤;孤證不立,故史書記載與考古發現等相結合,雙重證據是史學重要研究方法,故C項正確;歷史記錄存在主觀性,不能完全作為歷史事實依據,故D項錯誤.12.D【解析】漢朝的中外朝制、陏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都削弱了相權,強化了皇權,不符合題意,排除A、B、C;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加強了中央集權,而不是強化皇權,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點睛】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趨勢,在中央表現為相權不斷被削弱,君主專制的不斷強化,在地方表現為中央對地方控制加強,中央集權的不斷強化,元朝的行省制度反映的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屬于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13.B【解析】本題考查獲取材料信息、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從題干中“知州”、“知縣"名義上是以中央官員的身份兼任地方的信息,說明宋朝中央權力進一步強化,B正確;宋代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地方權力被削弱,A、C兩項明顯不符合史實,排除;D材料無法體現,排除。【點睛】本題考查宋朝的政治制度,關鍵是對信息“‘知'就是代理、兼任,名義上是以中央官員的身份兼任地方”的準確解讀。14.C【解析】曹操身世與國家由統一走向分裂、分割相權以加強皇權、孝廉是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徑無關,排除,A、B、D;由“曹操并非漢相曹參后人,也不是名門夏侯氏后裔”,說明當時社會注重門第出身,出身門第對政治前途影響很大,故C正確。15.B【解析】監察制度創設的初衷是為防止地方叛亂,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而設立,往往是把若干鄰近地區整合為一個統一的監察區,由中央定期派遣官員巡視,后來,這些監察區演變為行政區,這說明了地方行政制度變革的推動力量是中央集權在起作用,故選B;A項是從經濟角度來分析,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錯在監察力度“越來越弱”,這與史實不吻合,排除;D材料無法體現,排除。16.D【解析】材料中宰相實行的“協商一致”,體現出集體議政的特點,這樣做可以加強宰相權力之間的相互制約,故D正確;A中提高效率難以說明;B中皇權至高無上;C中內斗顯然不可避免。17.B【解析】由材料“英國商人勿論‘與何商貿易,均聽其便’”“而不必跟官辦貿易機構打交道”分析得知,英國是主張在中國貿易自由化,反對中國政府的干預,故B項正確;由材料“中國制定并頒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進口關稅和其它費用的則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納”分析得知,當時中國并沒有完全失去關稅自主權,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有關司法主權的內容,故C項錯誤;材料缺乏當時中英貿易情況的數據對比,不能斷定英國對華貿易居于出超地位,故D項錯誤。18.C【解析】據材料“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自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從整個清朝歷史看,鴉片戰爭發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時代,它是清史的有機組成部分”可知,材料認為鴉片戰爭不僅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而且是清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分析歷史時間,故C項正確;對鴉片戰爭進行辯證分析,應該指出其積極和消極之處,材料未涉及,故A項錯誤;材料認為鴉片戰爭也是清史的一部分,故B項錯誤;材料未涉及不同歷史觀的問題,故D項錯誤。故選C.19.B【解析】依據“外國滲透的方式從外貿領域擴大到投資、生產、銷售、金融各個領域”,顯然體現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從商品輸出為主到以資本輸出為主的轉變,結合所學可知,從商品輸出為主到以資本輸出為主的轉變是在甲午中日戰爭后《馬關條約》的簽訂,故“在此以后”是指簽訂《馬關條約》以后,該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反映了西方列強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資本輸出的要求,故B正確。20.A【解析】①反映的是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期間,廣州三元里進行了抗英斗爭,②反映的是1881年左宗棠收復新疆,③反映的是1894年甲午海戰中,鄧世昌英勇斗爭,④反映的是199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義和團進行英勇抗擊,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②③④,故選A.21.D【解析】由題目中的信息“1895年5月臺灣士紳提出了臺灣獨立的主張"可知此事應為《馬關條約》簽訂后,臺灣人民掀起的反割臺斗爭;故A項中“分裂行為”、C項中“政治投機”說法錯誤;此舉的根本目的是反對清王朝的賣國行為,保衛祖國的領土完整,故排除B項,選擇D項。22.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目考查學生全面解讀材料的能力。本題考查近代中國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臺,允許各國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與材料“荷槍實彈的強盜不僅蠻橫的拆除了我們家的大門,而且耀武揚威的開進我們的院子"比喻相吻合;“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保護,與材料“旁若無人的站在我們家的甬路兩側。“相吻合;嚴禁中國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成為洋人朝廷,與材料“甚至還頤指氣使地闖進我們的堂屋,用槍指著我們的腦袋”相吻合。考點: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列強侵略與民族危機·《辛丑條約》【名師點睛】結合對《辛丑條約》的內容分析,其影響有: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清政府的財政陷于破產;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3.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閱讀分析能力。①出自1901年的《辛丑條約》;②出自1842年的《南京條約》;③出自1860年的《北京條約》;④出自1895年的《馬關條約》,故選C。考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間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24.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由于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導致帝國主義改變了侵華方針,故D項正確;ABC項不符合題意。25.B【解析】材料“《松花江上》是20世紀30年代的流行歌曲”“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從那個悲慘的時候”是指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故B項正確;AD項發生在上海;C項發生在北平。點睛:材料“《松花江上》是20世紀30年代的流行歌曲”“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是解題的關鍵。26.C【解析】從數據可以看出,國民政府在抗日戰爭中與日軍進行了慘烈的戰斗,在斃傷大量日軍的同時,自身也付出了重大傷亡,由此可知國民政府在軍事上奮力抗擊日本侵略,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C項正確.材料沒有提及具體的戰役、中共在抗戰中的表現以及太平洋戰場等內容,故ABD均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點睛:正確理解材料信息“國民政府指揮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先后與日軍進行大會戰22次,重要戰斗1117次,小規模戰斗3。89萬余次,斃傷日軍85。9萬余人,同時也付出了322萬余人的重大傷亡”,逐一分析選項即可知道答案。27.A【解析】從材料反映的蔣介石對印英當局和印度國大黨所表達的主張來看,中國一方面支持印度獨立,另一方面維護反法西斯聯盟國家的團結,體現出大國意識和責任感。故答案為A項。B項材料不能反映,排除;1942年抗戰局面還沒有實現根本好轉,排除C項;要求英國保證印度戰后獨立,不能保證英國利益,不能反映與英美一致的外交策略,排除D項。28.B【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北平使館區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線外圍駐兵權”出自《辛丑條約》,排除A;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于新中國成立,排除C項;近代中國從屈辱到最終獨立的的標志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排除C項;由于中國的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重大的民族犧牲,國際地位提高,所以能夠收回部分民族權益,故選B項.29.D【解析】材料中國民黨認為抗戰不是一年半載的事情,需要持久的戰爭,這與中國共產黨的持久戰觀點是相吻合的,所以本題選擇D選項。A選項錯誤,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成立標志是"八一宣言";B選項與材料內容不符;C選項無法從材料中得出。30.A【解析】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在1938年東部地區主要城市被日軍占領后,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而在相持階段,國民黨消極抗戰,積極反共。而通過題干可知1940-1943年,國民黨部隊不斷在沛縣抗擊日偽軍,在付出了巨大代價的同時也戰果頗豐,這一材料有助于修正人們對戰略相持階段國民黨消極抗日的認識,故A項正確.題干中沒有關于“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描述,故B項錯誤。題干中沒有關于“國民黨推行片面抗戰路線”的描述,故C項錯誤。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國民黨在正面戰場抗擊日偽軍,而共產黨在敵后與日偽軍周旋,選項表述本身不是現有認識,談不上修正,故D項錯誤。31.(1)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刺激了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2)罪行:制造事變,發動侵略戰爭;進行血腥殖民掠奪;實行奴化教育等。(任意兩點4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給分)(3)原因:美、蘇出兵;觀點:不全面;理由:中國人民的持久抗戰;海外華僑大力援助;國際友人的支持和援助等。(4)認識: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銘記歷史,珍惜和平。【解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孩畫畫活動方案
- 工廠活動首秀活動方案
- 少兒演講活動策劃方案
- 工區活動策劃方案
- 帆板運動活動方案
- 小學班會活動方案
- 工程作假活動方案
- 小班小吃活動方案
- 居民中秋活動方案
- 市扶貧日活動方案
- 2022包頭職業技術學院招聘筆試真題及答案詳解1套
- 能源站運營管理制度
- 2025年高考真題-化學(廣東卷) 含答案
- 2025至2030中國成人用品行業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
-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質量分析報告
- 竹制品企業可行性報告
- 2024年內蒙古錫林郭勒職業學院招聘真題
- 生物-七年級下冊期末復習知識點匯Z(冀少版2024)速記版 2024-2025學年七年級生物下學期
- 2025屆浙江省精誠聯盟高三下學期適應性聯考生物試題
- 2025-2030年中國背光單元(BLU)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夏季高溫安全生產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