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云南民族大學附屬中學2017年秋季學期高二年級十二月月考試卷歷史考生注意: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43個小題,總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第Ⅰ卷(每小題1.5分,合計60分)1、西周春秋的宗法制度在宗族內部區分大宗、小宗,都以正嫡為宗子。宗子作為本宗族始祖的嫡系繼承人,是全體宗族成員尊奉的對象,在銅器銘文中有時被尊為“宗君”。材料反映宗子()A。是商周時期的族長或王室弟子B。是商周和春秋王室大宗的嫡長子C。是封建制度下的正統統治者D.在本宗族內享有至高無上的特權2、秦朝建立前夕,秦相呂不韋組織編撰《呂氏春秋》,主張以法治國、因時變法,并認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這反映出《呂氏春秋》()A.闡述了反專制的政治傾向B。反對建立中央集權的國家C.主張調和君權與相權的矛盾D。認識到君主專制強化的弊病3、西漢初年,對于漢朝的建立,社會普遍接受群雄“逐鹿”,劉邦捷足先登的解釋,強調“人力”競逐的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東漢初年,“天命興漢”說完全取代“逐鹿”說成了社會主流觀點.對這一現象解釋合理的是()A。“天命”說源于董仲舒儒學B。官方意識形態由唯物主義轉向唯心主義C.是論證漢朝統治合法性和正當性的需要D。反映西漢政權由盛轉衰4、清朝雍正時期實行“耗羨歸公”。“耗羨”是指征收賦稅、交納錢糧時,對合理損耗的補貼。雍正帝規定“每兩加耗五分”,作為政府的正常稅收,統一征收,從中提取“養廉銀”,發給官吏作為生活補貼和辦公費用,而且其數量大大超過正俸.雍正帝這樣做的目的是()A.以懲貪為名增加官吏俸祿B.以耗羨歸公增加政府收入C.通過規范稅制以澄清吏治D.征收養廉銀代替正常稅收5、張蔭麟在《中國史綱》一書中指出:“嚴格說封建的社會的要素是這樣:在一個王室的屬下,有寶塔式的幾級封君,每一個封君,雖然對于上級稱臣,事實上是一個區域的世襲的統治者而兼地主”。材料中的“地主"和后世相比,其特殊性主要在于()A.擁有世襲統治權B.所屬土地可以買賣C.尊重上級的權威D.屬下人民歸其管理6、錢穆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一書中認為“自秦漢以來的郡縣政治,到今天民國時代還存在,中國之永為一統一國,此項政治制度實貢獻過其甚大之績效.”材料表明郡縣制的主要作用是()A.標志著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促進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發展D.是中央集權制形成的重要環節7、在科舉制度下,考中進士或舉人,就有機會進入宮廷或地方衙門為官作吏;考中秀才,也可在鄉村里當教書先生,當一名鄉紳。這反映出科舉制()A.造成了官員隊伍的分化B.有利于社會階層合理流動C.進一步固化了社會等級D.使儒學統治地位得到鞏固8、元代以前中國主要根據山川地形來劃分行政區,從元代開始則任意把自然環境差異極大的地區拼成行政區。這表明()A.元代地方勢力強大B.民族文化影響制度C.君主專制得到加強D.中央強化地方管理9、“將留聲機器所傳之聲按字謄出的寫字機器",這是梁啟超對中國古代某一機構的比喻.這一機構是()A.漢朝的“中朝”B.宋朝的中書門下C.明朝的內閣D.清朝的軍機處10、傳說和一些歷史記載均認為黃帝是男性,但有學者依據《左傳》里“帝,后也”,《呂氏春秋》里“后土”即皇帝的神靈,《漢書》將“后土”解釋為老年婦女,《史記》也說黃帝主生育、有女主象等記載,推定黃帝是女性.由此表明()A.黃帝不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B.歷史資料的運用應注重考辨C.歷史傳說無法反映史實,極不可靠D.文獻記載比傳說更真實可靠11、春秋時期,文武不分家。封君們平時擔任民政長官,戰時充任軍隊統帥。而戰國時期軍隊就多由職業軍官統率,名將如白起,李牧、趙奢,都專職打仗而不問政治,造成這種現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職業軍隊取代了兵農合一的民兵B.軍事指揮學發展到專業化水平C。分封制的崩潰和郡縣制的興起D。儒家的教育忽視軍事12、儒家經典《春秋·榖梁傳》中說,“上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下列各項對史料解讀正確的是()A.《春秋·榖梁傳》的說法符合“上古”的實際情況B。材料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分封制的崩潰C。《春秋·榖梁傳》中四民的排序說明儒家反對重農抑商D。儒家四民的劃分體現了對軍人的歧視13、《孟子·離婁上》說:“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禮記·大學》說:“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材料體現的理念是()A.中央集權B。官僚政治C。君主專制D。家國一體14、(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以黃歇為相,封春申君,賜淮北地十二縣。后十五歲,黃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邊齊,其事急,請以為郡便。'因而獻淮北十二縣,請封于江東。”考烈王許之.這一舉措()A。促進了江東地區的經濟發展B.推動了齊楚兩國聯合抗秦C.揭開了楚國地方行政改革的序幕D。有利于對楚國邊境地區的管控15、宋仁宗年間,“劉保衡鬻賣房產案”曾給嘉佑政壇帶來了不小的震動.三司使張方平因賤買了商人劉保衡的房產,遭御史中丞包拯彈劾而罷免外放。繼任三司使宋祁因與宰相宋庠為兄弟,又遭包拯彈劾而離職改任。這表明宋代()A。回避制度能夠有效杜絕官員的腐敗B。官場爭斗十分激烈C.注重通過監察制度來防范官員貪腐D.文臣注重道德操守16、《新唐書·百官志二》載:“給事中四人,正五品上……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審,則駁正違失。詔敕不便者,涂竄而奏還,謂之涂歸。”賦予給事中“涂歸”權力的主要目的是()A.制衡行政運作程序B.加強中央削弱地方C.提高政府辦事效率D。剝奪丞相行政權力17、元代行省的軍事權專門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調,錢谷財賦由朝廷指定的一至二名官員掌管.據此推斷元代行省制()A.是中央最高行政機構B。徹底改變地方官的權力來源C.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據D。致使相權削弱君權強化18、有人認為我國古代某一朝代的皇帝“身兼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中國古代的這一皇帝是()A.秦始皇B。漢高祖C.唐太宗D。明太祖19、明人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七載:“今各部之事,皆聽命于閣下,所不待言,雖選曹(吏部)有員缺,亦送揭帖與閣,然后注選。此不知胡汪當國時有此事否。夫威權日盛,則謗議日積,謗議日積,則禍患日深。”這說明當時()A.六部停止了運行機制B.內閣獲得了官吏任免權C。相權日益受閣權抑制D。內閣權勢日盛帶來禍患20、“自殷以前,天子、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周初亦然……皆稱諸侯曰‘友邦君'……逮克殷踐奄,滅國數十,而新建之國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魯、衛、晉、齊四國,又以王室至親為東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復諸侯之長而為諸侯之君."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時期分封制()A.繼承了夏朝和商朝的王位世襲制B.確立了周王對諸侯國的直接管轄C.有利于加強中央與地方的縱向聯系D.依據血緣關系規范權力、財富的分配21、有學者認為,由于宗族和宗法關系在中國長期存在,傳統文化上強調“忠孝相通”“忠孝同義”“求忠臣于孝子之門”。這主要說明中國傳統社會()A.國先于家觀念主導B.君權至上意識濃厚C.家國一體觀念突出D.家庭倫理道德至上22、《嬴政的道》一文中寫道:“始皇帝嬴政比較黏糊,只要走進歷史,不管你是否樂意,也無論你停在哪一段兒,他都將不請自來,躲不掉也避不開.”作者這樣評價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開始實行郡縣制加強對地方的管理B.確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框架C.確立了嫡長子繼承制D.開始用軍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祿制23、據史書記載,漢高祖在位12年,丞相僅1人;惠帝在位7年,丞相3人;文帝在位23年,丞相5人。唐太宗在位23年,宰相29人;武后掌政共21年,宰相78人;玄宗在位43年,宰相34人。由此可見,唐朝宰相人數變化原因在于()A.皇帝刻意加強宰相職權B.世家大族壟斷高官職銜C.科舉考試擴大統治基礎D.圍繞分割相權調整官制24、據統計,清代某縣的108位知縣中,出身進士的有31人,舉人36人,貢生9人,其他32人。這反映出()A.科舉制在選官方面影響非常有限B.科舉制已成為最重要的選官方式C.清代這一地區的文化教育較落后D.清代的人才選拔機制呈現多樣化25、從秦朝開始就有專門負責監察的官員,從秦至明清,監察官員和監察機構并不代表社會履行職責,因此出現監察官員乃至監察機構貪贓枉法的情形。這種現象無法逆轉的根本原因是()A.監察體制的效能有限B.監察官員和監察機構權力過小C.專制制度的本質決定的D.監察官員和監察機構只是帝王的工具26、美國漢學家白彬菊指出:軍機處實現了從“君主專政”向“大臣行政”、從“直接的帝國個人專制”向“君臣聯合行政”的轉變,這種變化令清政權在“中年”時走向昌盛,并最終延長了其壽命。作者旨在說明軍機處的設立()A.使君主專制達到頂峰B.對皇帝權力有所約束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D.借鑒了西方民主制度27、春秋時期,一些諸侯國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給貴族作為封地,而直接派行政官員去管理.該現象說明當時()A.血緣宗族性組織體系逐漸解體B.土地制度變革C.周天子與諸侯國之間的關系緩和D.郡縣制度確立28、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從后來的歷史看,中國(秦帝國)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廢棄了早先在諸王國發展起來的寫法眾多的語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國都能理解的統一文字。這種統一文字由于中國文字所具有的性質,被證明是一種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統一的黏合劑。"這說明秦帝國統一文字()A.對中國后來的民族統一影響深遠B.促進了民族大融合C.有利于秦中央集權制的建立D.有利于國家統一的實現29、唐前期由1名宰相長期主持眾宰相議政,并將議政記錄奏請皇帝決策后再發尚書省執行;唐后期則改為每10天輪換1人主持,后又改為每天輪換.這一做法的目的是()A.保證議政公允B.防范個人擅權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強權力制衡30、宋孝宗是一個圍棋愛好者,他在內廷中供養著一名叫做趙鄂的圍棋高手。趙鄂自恃得寵,向皇帝跑官要官,孝宗說:“降旨不妨,恐外廷不肯放行.”由此反映出()A.宋代皇權受到一定制約B.朝政混亂大權旁落C.趙鄂自恃得寵失去信任D.外廷權力急劇膨脹31、軍機處最主要的職掌是所謂的“承旨書諭”,上諭下發有“明發”和“廷寄”兩種。明發上諭指交內閣發抄,宜示天下的諭旨;廷寄上諭是由軍機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諭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傳遞。這表明()A.“廷寄”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監管B。軍機處直接參與機要政務的決策C.軍機處成為內閣的上級機構D。“廷寄"減少了中央決策的失誤32、下表為明清兩代進士家庭出身情況統計表。相對于明代,清代()前三代無任何功名者前三代有生員功名者前三代有高于生員功名者明代47.5%2。3%50.2%清代19。1%18.1%62。8%A.血緣關系是士人晉升上流階層的主要階梯B.累世公卿局面逐漸形成C.家族積淀更能為人才向上流動提供助力D.科舉考試更加公平客觀33、有學者認為,周代宗法制的邏輯,不是以血緣親疏定君臣關系之遠近,而是以君臣關系抹平血緣之親疏。在公共事務中,君不是某個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關系中,從而確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材料說明周代宗法制()A。與分封制互為表里 B.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C.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 D.有利于形成穩定的統治秩序34、董仲舒認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諸侯、崇周制而“大一統”,以此為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服務,從而將周代歷史與漢代政治聯系起來.西周時代對于秦漢統一的重要歷史影響在于()A.構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確立了君主大權獨攬的集權意識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認同 D。實現了國家對土地與人口的控制35、某導游介紹古城西安民俗時說道:古代本地男子都自稱為“朕”,后來秦始皇下令不許民間男子用此稱呼,只有他自己才可以自稱為“朕”。這個稱謂的變化從本質上反映了()A。封建等級制度的森嚴 B。皇帝安全是國家的政治大事C。專制皇權的不容逾越 D.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36、歷史學家錢穆認為:“秦漢以來的郡縣制,到今天民國時代還存在,中國之永為統一國,此項制度實貢獻過其甚大之績效。”郡縣制能發揮這一作用,是因為它()A.消除了地方割據勢力 B.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C.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 D.保證了官僚隊伍的廉潔37、錢穆曾說“王家與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懸異的”,也就是說“陛下有海內而弟子為匹夫”。錢穆評價的這一制度的特點是()A。以血緣為紐帶為基礎的貴族政治B。皇帝考核和任免官員為基礎的官僚政治C。“家”、“國”不分,等級森嚴D.最高統治機構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38、4.隋朝《開皇律》“置十惡之條,多采后齊之制,而頗有損益.一曰謀反,二曰謀大逆,三曰謀叛,四曰惡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義,十曰內亂。犯十惡及故殺人獄成者,雖會赦,猶除名"。這些律條的制定()A。存在著重罪輕罰傾向B。體現了專制制度的完善C。受儒學思想影響較深D.有利于社會的公平公正39、中國古代刑法起初并無公開條文,只是由判決者臨事決定懲罰標準,貴族階層以此擁有家長式的生殺予奪權力。但到春秋后期,鄭國“鑄刑書",晉國“鑄刑鼎",都是將成文刑法鑄在銅器上公諸于眾。這反映了統治者()A.出于形勢所迫實行依法治國B.非常注重尋找權力合法的依據C.適應現實需要調整統治方式D.接受注重道德規范的儒家思想40、呂思勉指出古代中國封建有四次變動:第一次是項羽復辟六國貴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劉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晉封建司馬氏宗室為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幾個兒子為藩王。這種現象說明()
A.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不斷強化
B。血緣政治的深遠影響
C。利用宗室是強化皇權的主要手段
D。分封制日益發展完善第Ⅱ卷(41題16分,42題為14分,43題10分;合計40分)41、(16分)行政區劃,是國家為了進行分級管理而實行的區域劃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周代也和商代一樣,有著中央與地方行政區域的劃分。周王直接控制的中央區域(“王畿”),稱為“周邦”“有周”“王國”,“周邦"之外的區域被稱為“萬邦”“庶邦",當指地方各類政權。—-摘自李曉杰《體國經野:歷代行政區劃》材料二由于山川形便原則是促成地方割據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從秦代一開始,統治者便有意識地采用了犬牙交錯的原則與之相抗衡。隋唐時期之所以強調山川形便原則,是因為隋郡,尤其是唐州比秦郡小了許多,也不可能造成割據。但即使這樣,犬牙交錯原則在隋唐也沒有完全被放棄.元明清時期,這一原則更發展得淋漓盡致。漢武帝元封五年置十三刺史部,9部在北,4部在南.西晉前期19州,南7北12.至唐貞觀元年,分全國為10道,正好5道在南,5道在北。北宋元豐時期23路,南方占14路而北方只有9路。明清時期南北方省區基本是二比一。——摘編自周振鶴《中國地方行政制度》(1)依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簡要說明周代地方行政區域管理的措施及作用。(4分)(2)依據材料二,概括中國古代行政區劃設置的依據有哪些(6分),并簡要分析其作用(6分).42、(14分)(歷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漢化的契丹貴族耶律楚材反對“漢人無補于國,可悉空其人以為牧地”的倒退的措施,建議窩闊臺“:“陛下將南伐,軍需宜有所資,誠均定中原地稅、商稅、鹽、酒、鐵冶、山澤之利,歲可得銀五十萬兩、帛八萬匹、粟四十余萬石,足以供給,何謂無補哉?”當他把征收來的金、銀、帛、粟陳列在朝廷上讓窩闊臺過目時,這個大汗才懂得了行漢法的好處.元世祖即位后,圍繞著采用漢法問題,斗爭更為激烈。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質問:“本朝舊俗與漢法異,今留漢地,建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兒童用藥的不良反應與安全警示
- 中大課件-窒息性氣體
-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練習專題03生活中的大數(學生版+解析)
- 兒童營養不良的早期識別和管理
- 2025屆云南省臨滄市高一下化學期末學業水平測試試題含解析
- 河北省保定市2025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二模地理試卷(含答案)
- 山西省文化惠民活動方案
- 小暑讀書活動方案
- 工會尾牙活動方案
- 工廠文字展覽活動方案
- 齊齊哈爾大學教師教育實踐中心申報材料匯總
- 百家麗-中國-照明電器有限公司的精益生產應用
- 中考物理總復習課教案(第一輪)
- 工廠開工試車方案
- 變電站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42頁)
- 英語專業四級寫作評分標準
- 汽油柴油一書一簽
- SAP銷售啟用發出商品業務配置及操作手冊(共15頁)
- 模具外發加工與驗收標準及流程
- 滬教版六年級上冊古詩及文言文
- 建筑施工內審檢查表(各部門完整)(共13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