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探索太空(教學設計)(原卷版)_第1頁
5.2探索太空(教學設計)(原卷版)_第2頁
5.2探索太空(教學設計)(原卷版)_第3頁
5.2探索太空(教學設計)(原卷版)_第4頁
5.2探索太空(教學設計)(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5.2探索太空(教學設計)【學業要求】1.物理觀念:(1)了解人類飛出地球的重大事件;(2)了解中國探索太空的里程;2.科學思維:分析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進程,體會人類在探索過程中的艱辛。3.科學探究: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了解第一宇宙速度。4.科學態度與責任:培養對宇宙探索的興趣,認識科學研究的局限性,敢于質疑,勇于探索。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重點難點】學習重點: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過程。學習難點: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器材準備】和本節相關的視頻、掛圖、課件等。【課時安排】1課時(45分鐘)【教學過程】一、新課引入:想一想看一看遠古時代,人們就夢想飛出地球,探索浩瀚星空的奧秘。“嫦娥奔月”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古代民間神話,這個美麗的神話反映了人們對“飛天”的向往。你知道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取得了哪些豐碩的成果嗎?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相關內容。二、自主學習:助學釋疑一飛出地球1.飛出地球的“第一次”:(1)1957年,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蘇聯發射成功。(2)1961年,世界上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發射升空,蘇聯航天員加加林成功完成了人類第一次不繞地球的飛行。(3)1969年,美國航天員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羅11號”飛船抵達月球,在月面上留下了人類的第一個足跡。(4)對于太陽系行星的探索也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先驅者10號飛行器是第一個沖出太陽系的人造天體。飛行器上攜帶著有關太陽系和地球文明的信息,期望茫茫太空中的智慧生物能夠有一天收到并解讀它們。2.中國飛出地球的“第一次”: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目前,我國在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火星探測等領域都已取得了舉世曝目的成就。3.思考與討論:查閱資料,了解物體若要飛離地球,飛向宇宙,必須達到多大的速度?請與同學們交流討論。在地面上向遠處發射炮彈,炮彈速度越高飛行距離越遠,當炮彈的速度達到"7.9千米/秒"時,炮彈不再落回地面(不考慮大氣作用),而環繞地球作圓周飛行,這就是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也是人造衛星在地面附近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所必須具有的速度。但是隨著高度的增加,地球引力下降,環繞地球飛行所需要的飛行速度也降低,所有航天器都是在距地面很高的大氣層外飛行,所以它們的飛行速度都比第一宇宙速度低。助學釋疑二中國航天助學釋疑二1.楊利偉與“神舟五號”: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一個飛天夢。2003年,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圓滿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這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之一。目前,中國空間站已全面建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新階段。2.中國探月的“嫦娥工程”:2004年,中國正式啟動月球探測工程,并命名為“嫦娥工程”分為“繞”“落”“回”三個階段。2019年,“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這是人類飛行器第一次登陸月球背面。2020年,“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1731g月球樣品返回地球,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采樣返回。3.火星與深空探測:中國還開啟了火星與深空探測計劃。2021年,“天問一號”測器成功登陸火星,探測器上搭載了我國首輛火星車“祝融號”截至2022年5月休眠時,“祝融號”火星車工作了350多個火星日,行程約2000m,獲得了大量寶貴的科學探測數據。2021年,我國又成功將“羲和號”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等11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標志著我國正式進人“探日時代”。4.中國空間站:如今,中國空間站正式開啟長期有人駐留模式,將成為人類向無垠宇宙探索的太空科學平臺,支持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科學家在太空開展生命、流體、燃燒、材料、基礎物理等方向的科學實驗研究。新時代的中國航天必將繼續書寫更加恢宏壯麗的航天夢,繼續創造新的中國高度、中國奇跡。三、自主測評:要求:合上課本,像考試一樣獨立完成。(時間:8分鐘;分值:100分)1.觀看“天宮課堂”視頻,記錄課堂中感興趣的物理實驗,與大家分享交流。2.隨著中國航天科技的發展,“長征”“天宮”“神舟”“天舟”“問天”“嫦娥”……這些航天名詞時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里。查閱資料,了解中國的航天系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