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660-2010 斑點叉尾鮰魚苗、魚種培育技術規范_第1頁
DB42T 660-2010 斑點叉尾鮰魚苗、魚種培育技術規范_第2頁
DB42T 660-2010 斑點叉尾鮰魚苗、魚種培育技術規范_第3頁
DB42T 660-2010 斑點叉尾鮰魚苗、魚種培育技術規范_第4頁
DB42T 660-2010 斑點叉尾鮰魚苗、魚種培育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150B52備案號:29527-2011DB42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nursingofchannelcatfishfryandfingerling2010-12-08發布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IDB42/T660—2010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本標準由湖北省水產局提出并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蔡焰值、雷曉中、汪亮、陳紅連、王紅葉、張娟、楊德忠。DB42/T660—20101斑點叉尾鮰魚苗、魚種培育技術規范本標準規定了斑點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Rafinesque)魚苗、魚種培育環境條件、魚苗培育、魚種培育及魚病防治技術。本標準適用于斑點叉尾鮰魚苗、魚種培育。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3838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11607漁業水質標準GB13078飼料衛生標準GB/T18407.4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NY5051NY5071NY5072無公害食品無公害食品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漁用藥物使用準則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SC/T1008池塘常規培育魚苗魚種技術規范SC1031斑點叉尾鮰DB/T658-2010斑點叉尾鮰繁殖技術規范3術語和定義GB/T22213—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復列出了GB/T22213—2008中的某些術語和定義。3.1魚苗fry受精卵發育出膜后至卵黃囊基本消失、鰾充氣、能平游和主動攝食階段的仔魚。[GB/T22213-2008,定義5.38]3.2魚種fingerling魚苗生長發育至全體灰褐色、體兩側有不規則的灰黑色斑點。注:修改GB/T22213—2008,4環境條件DB42/T660—20104.1苗種培育池的環境條件應符合GB/T18407.4的規定,水源充足,水質清新,進排水分開,排灌方便,交通便利,養殖用水不得有污染源,水源水質應符合GB11607的規定。4.2苗種培育池用水應符合NY5051的規定,其中水體的溶氧量應在5㎎/L以上,水溫為23℃~30℃,pH為6.8~8.0,適宜透明度為40㎝~45㎝。網箱培育大規格魚種水體水質應符合GB3838中Ⅱ類水質標準的規定,水體溶氧量應在6㎎/L以上。4.3苗種培育池為土質池、池形整齊、池底平坦,池深2.5m,夏花培育池適宜面積為2000㎡~2400㎡;大規格魚種培育池適宜面積為3000㎡~4000㎡;網箱培育大規格魚種適宜面積為15㎡~20㎡。5魚苗培育5.1培育設施5.1.1流水水泥池長方形規格為8㎡~10㎡,池水深50㎝~60㎝;進排水口用孔尺寸為0.4mm的網布紗窗攔住。5.1.2網箱用孔尺寸為0.6mm的網布做成規格為2m×1m×0.5m,網箱上下口用綱繩固定好便于在水體中網箱的固定。5.2培育條件培育用水應用規格為32孔/㎝(約相當于80目)的篩絹網過濾,水質應符合GB3838、NY5051的規定,適宜水溫為20℃~30℃。孵化槽中的魚苗放入培育池時溫差不超過±2℃。5.3魚苗來源按SC1031和DB42/T658-2010的規定選擇親魚繁殖的魚苗。5.4放養密度放養密度為10000尾/㎡,待魚苗體開始布黑色素,卵黃囊吸收65%~70%(出膜后第二天),采用虹吸法,用內徑1.3cm的塑料軟管,將帶卵黃囊的魚苗從孵化槽內吸出,移入流水培育池中。5.5培育管理5.5.1魚苗在流水培育池暫養三天后,開始直接在暫養池投喂活體浮游動物,然后用活體浮游動物與微型顆粒飼料混合投喂養,每4h投喂1次。飼料質量應符合NY5072的規定。5.5.2流水池需保持不間斷流水,適宜流量為1.0m3/h~1.5m3/h,并同時用增氧機向暫養水體增氧,保持溶氧量在6㎎/L以上。5.5.3流水培育池每天要進行清理池底有機物與污泥一次。5.5.4魚苗培育約7d~10d,體長約為1.5cm以上,魚苗出流水池進行池塘夏花培育。6魚種培育6.1池塘消毒與培肥培育池用生石灰消毒,用量為120kg/667㎡~150kg/667㎡,每667㎡施發酵腐熟的有機肥70kg~100kg,培育水質應按SC/T1008與NY5071的規定執行,另外,用16孔/㎝(相當于40目)的篩絹網過濾進水使池水深0.8m~1.0m,在培育池培育出浮游動物后,水體透明度40㎝以上時投放魚苗,放養的魚苗規格全長不小于1.5㎝。6.2放養密度與出池規格2DB42/T660—20103池塘與網箱培育魚種的放養密度與出池規格見表1、表2。表1斑點叉尾鮰池塘苗種放養密度與出池規格㎝㎡㎝表2斑點叉尾鮰網箱苗種放養密度與出箱規格㎝㎡㎝10~1250018~206.3投飼6.3.1飼料種類與質量配合飼料安全衛生要求應符合GB13078與NY5072的規定,飼料粗蛋白含量不低于38%~40%,粒徑應與不同規格魚種的口徑相適應。動物性飼料(浮游動物、水蚯蚓、小魚蝦肉漿等)要求新鮮,無污染,使用前應消毒與清洗干凈后投喂。6.3.2投飼量日投飼量根據飼養水體中魚體總重與水溫而定,日投飼率見表3。表3苗種日投飼率水溫,℃20~2525~3030~55日投飼率,%2.0~2.53.0~3.52~2.56.3.3投飼時間魚體全長在3cm~5cm日投喂3次,7時至8時、12時至13時、18時至19時;規格在5㎝以上日投喂2次,7時至8時、17時至18時,各投喂1次。6.3.4投喂方法池塘內應設置投食臺(點定點投喂飼料;網箱內投喂開始采用馴化集中攝食,然后均采用邊攝食、邊投喂的投飼方法。6.4魚種質量魚種應符合SC1031和DB42/T661-2010的要求外,體型肥滿、規格整齊、游動活潑、體質健壯、體色一致,體兩側有不規則灰黑色斑點,體表光滑,粘液豐富,無傷、無病、無畸形。DB42/T660—201046.5日常管理6.5.1魚種要及時分池、分網箱,按不同規格飼養,隨時注意按照池塘魚種生長規格的加大和攝食強度的增長而增加池水深度,以水深1.3m~1.5m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