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項目名稱:江蘇淮安洪澤110千伏變電站改造工程編制日期:2025年4月I 4 8 1建設項目名稱江蘇淮安洪澤110千伏變電站改造工程項目代碼2409-320000-04-01-950436建設單位聯系人聯系方式建設地點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太湖路88號(原址改造)地理坐標建設項目行業類別55_161輸變電工程用地(用海)面積2)/長度(km)8753.25m2,變電站改造不新增用地;新建電纜線路永久占地60m2,臨時占地400m2/0.05km建設性質□新建(遷建)□擴建□技術改造建設項目申報情形四首次申報項目□不予批準后再次申報項目□超五年重新審核項目□重大變動重新報批項目項目審批(核準/備案)部門(選填)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項目審批(核準/備案)文號(選填)蘇發改能源發〔2024〕1221號總投資(萬元)環保投資(萬元)環保投資占比(%)施工工期是否開工建設專項評價設置情況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設置電磁環境影響專題評價。規劃情況無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情況無規劃及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符合性分析無2其他符合性分析1.1、與規劃相符性分析江蘇淮安洪澤110千伏變電站改造工程位于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太湖路88號,本期主變改造及新建線路均在原規劃范圍進行,變電站土地使用證見附件6。本項目不占用農田、林地等,工程區域內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本項目的建設符合當地的規劃要求。1.2、與生態保護法律法規政策的符合性分析對照《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的通知》(蘇政發〔2018〕74號),本項目不進入且生態影響評價范圍內不涉及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符合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的要求。對照《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的通知》(蘇政發〔2020〕1號本項目不進入且生態影響評價范圍內不涉及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符合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的要求。本項目與江蘇省生態空間保護區域分布位置關系見附圖6。本項目不進入且生態影響評價范圍內不涉及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海洋特別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第三條(一)中的環境敏感區。對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22本項目不進入且生態影響評價范圍內不涉及法定生態保護區域、重要生境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態功能、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的區域等生態敏感區,不涉及受影響的重要物種以及其他需要保護的物種、種群、生物群落及生態空間等生態保護目標。1.3、與“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政策的相符性分析對照《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通知》(蘇政發〔2020〕49號)和《市政府關于印發淮安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通知》(淮政發〔2020〕16號),本項目不涉及優先保護單元,位于“重點管控單元-淮安市中心城區(洪澤區)”,工程運營期無廢水、廢氣、固廢產生,聲環境和電磁環境均能滿足相應標準要求。空間布局約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及資源利用效率均滿足其環境管控單元對應的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要求,符合“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要求。31.4、與江蘇省“三區三線”劃定成果相符性分析對照江蘇省和淮安市“三區三線”劃定成果,本工程不進入且生態影響評價范圍內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在原規劃范圍內進行,不新增用地,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外。與江蘇省和淮安市“三區三線”要求相符。1.5、與《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技術要求》相符性分析本項目前期選址時避讓了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進出線不進入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變電站位于1類聲環境功能區;本工程施工在原規劃范圍內進行,不會對周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本項目前期選址、設計等階段均能滿足《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1113-2020)。4地理位置本項目位于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太湖路88號。本項目地理位置詳見附圖1,周圍環境概況見附圖5。項目組成及規模2.1項目由來洪澤變現有2臺50MVA變壓器,接線組別110kV/35kV/10kV;洪澤變110kV、35kV設備及10kV部分開關柜已投運二十年以上,變壓器底部法蘭氧化嚴重,螺栓銹蝕明顯,運行時伴有異常響聲,存在抗短路能力差、部件老化、本體銹蝕、損耗較大、維護成本高等問題,對電網安全可靠運行構成潛在的威脅,急需對其進行更換。開關柜內元器件、絕緣件劣化嚴重,出現斷路器機構卡澀等問題,且開關柜型號為廠家早期產品,現已停產,無相應備品備件進行更換,檢修難度大。隔離開關運行年限過久,設備老舊,存在操作機構卡澀、銹蝕嚴重,導電回路發熱嚴重觸頭破損、觸指壓力不足等問題,已不滿足運行要求。2022年負荷高峰時,洪澤變整站負荷接近滿載,1、2號主變均長時間重載(1號主變97.44%,2號主變98.22%),其中2號主變冬高、夏高連續重載,主變長時間不滿足N-1運行要求。2023年負荷高峰期,兩臺主變負載率分別為57%、48%。為解決洪澤110kV變電站重載超載問題,建設江蘇淮安洪澤110千伏變電站改造工程是十分必要的。2.2項目規模洪澤110kV變電站現有主變2臺,戶外布置,110kV配電裝置采用戶外AIS,主變容量為2×50MVA,電壓等級為110kV/35kV/10kV。現狀每臺50MVA變壓器配2組4000kvar電容器無功補償裝置。110kV出線2回(鄧碼1回、朱壩1回)。本期工程建設內容如下:(1)洪澤110kV變電站改造工程:本期將原變電站戶外布置改為戶內布置,拆除原2臺主變及相關配電裝置,新購2臺主變2×63MVA,遠景3×63MVA,電壓等級110kV/10kV,2臺主變各配2組5000kvar電容器無功補償裝置,共4組。110kV側出線本期2回(朱壩1回、鄧碼1回遠景4回,單母線分段接線,戶內GIS。(2)洪澤110kV變電站進線改造工程:拆除110kV鄧洪868線35#塔至洪澤變內間隔(鄧碼)LGJ-400/35型單回架空導線0.03km,拆除110kV朱洪824線28#塔至洪澤變內間隔(朱壩)LGJ-240/30型單回架空導線0.02km。新建1回線路由110kV鄧洪868線35#塔電纜引下敷設至洪澤變內間隔(鄧碼),四回單敷,線路路徑長約0.03km,電纜型號為Z-YJLW03-64/110kV-1×800mm2。新建1回線路由110kV朱洪824線28#塔電纜引下敷設至洪澤變內間隔(朱壩雙回單敷,線路路徑長5約0.02km,電纜型號為Z-YJLW03-64/110kV-1×800mm2。2.3項目組成項目組成詳見表2.3-1。表2.3-1江蘇淮安洪澤110千伏變電站改造工程項目組成一覽表1/戶內GIS設備),2//123水處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網,不1/234/1/2/1/////2//400m2,現場設圍擋、臨時沉沙6/總平面及現場布置2.4變電站平面布置洪澤110kV變電站改造后采用戶內式布置,新建1棟地下1層,地上2層的生產綜合樓于變電站北部,生產綜合樓地下1層為地下消防水池、電纜層,生產綜合樓內1層東部為110kV配電裝置,采用戶內GIS型式,向東電纜出線,南部為主變場地,10kV配電裝置室布置在主變壓器北側,2層為二次設備室、電容器室。在其變電站西部設有配電裝置室,變電站東南角有一輔助用房,化糞池位于北部,事故油池位于變電站東部。改造后變電站總平面布置圖見附圖2,生產綜合樓平面布置圖見附圖3。2.5線路路徑本期改造2回進站線路,1回線路由110kV鄧洪868線35#塔電纜引下敷設至洪澤變內間隔(鄧碼1回線路由110kV朱洪824線28#塔電纜引下敷設至洪澤變內間隔(朱壩)。線路路徑圖見附圖4。2.6現場布置本期洪澤110kV變電站改造工程在原址內進行,不新增用地,站內依托已有站址設臨時材料堆場等,見附圖7,不另設施工營地,施工人員租住在附近民房。變電站設備、材料等可利用已有道路運輸,不再另設臨時施工道路。本項目新建電纜線路路徑總長0.05km,均采用排管及電纜溝敷設。施工開挖的臨時堆土堆放于溝槽一側或兩側,用密目網進行苫蓋,排管及電纜溝段平均施工寬度約8m,臨時占地面積共約400m2。新建電纜通道施工區設圍擋、臨時排水溝及臨時沉沙池等。施工方案2.7施工方案及時序2.7.1施工方案(1)變電站施工方案本項目為變電站改造工程,施工在原變電站規劃紅線內進行,分拆除原有設備、土建施工和安裝調試三個階段。拆除的原有設備包括現有變電站內主變及電容器等。土建施工包括拆除并新建主變壓器及電容器基礎、拆除并新建相應母線橋支架及基礎、新建1棟生產綜合樓,要求達到交付安裝條件。安裝調試階段主要是變電設備的安裝及調試等。在施工過程中,采用機械施工和人工施工相結合的方式。(2)電纜施工方案排管及電纜溝施工流程包括:中線放樣→溝槽開挖→澆筑底層混凝土→安裝電力管→澆筑包封混凝土→回填土。在溝槽開挖、回填時,采取機械施工和人力開挖結合的方式,以人力施工為主,剝離的表土、開挖的土方堆放于溝槽一側或兩側,采取苫蓋措施,施工結束時分層回填。7(3)導線拆除:斷電及安全措施、導地線拆除、附件拆除、材料運輸、清理修復等。2.7.2施工時序變電站改造施工時序包括施工準備、材料運輸、拆除原有設備、土建施工和電氣設備的安裝調試等。線路拆除包括臨時拉線、拆除跳線以及導線;電纜線路施工時序包括施工準備、電纜溝槽基礎施工、基坑回填及電纜敷設、調試等。2.8建設周期本項目建設周期預計為12個月。其他無8生態環境現狀3.1功能區劃情況3.1.1生態功能區規劃對照原環境保護部、中國科學院2015年發布的《全國生態功能區劃(修編版)》(公告2015年第61號),本項目擬建址所在區域生態功能大類為農產品提供,生態功能類型為農產品提供功能區(II-01-15黃淮平原農產品提供功能區)。3.1.2主體功能區規劃對照《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蘇政發〔2023〕69號),本項目所在地的主體功能區為省級農產品主產區。對照《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淮安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蘇政復〔2023〕27號),本項目位于三片區的“中部都市”。本項目為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不屬于限制建設項目,符合淮安市布局方向和重點。對照江蘇省和淮安市“三區三線”劃定成果,本工程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在規劃范圍內進行,不新增用地,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外。與江蘇省和淮安市“三區三線”要求相符。3.2土地利用類型、植被類型及野生動植物根據《淮安市洪澤區第三次國土調查數據公布》,淮安市洪澤區現有耕地38762.83公頃、園地287.07公頃、林地2074.15公頃、草地185.30公頃、濕地815.66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0646.79公頃、交通運輸用地2312.03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72118.77公頃。根據2023年淮安市生態環境局發布的《全市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情況》,全市累計記錄各類生物2648種,占大運河沿線物種總數的55.73%,國家重點保護物種72種,《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及IUCN收錄的瀕危物種達89種,包括國家一級保護物種東方白鸛、青頭潛鴨等,國家二級保護物種野大豆、粗梗水蕨、烏龜、震旦鴉雀、鴛鴦、中國淡水蟶等。此外還有列入《江蘇省生態環境質量指示物種清單》的玉帶鳳蝶、鎮海林蛙、亞洲狗獾、小天鵝、畫眉等75種生態環境指示物種。在2022年1月白馬湖調查中,發現青頭潛鴨125只,遠超省內其他地區青頭潛鴨單次記錄,“2022年青頭潛鴨越冬期全國同步調查”將白馬湖收錄為青頭潛鴨在江蘇的新分布地點。根據現場踏勘,本工程評價范圍內主要的土地利用類型為住宅用地,主要植被類型為城市公園植被(復合類型),未發現《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公告2021年第3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公告2021年第15號)、《江蘇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蘇政發〔2024〕23號)、《江蘇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第一批,1997年)》、《江蘇省9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第二批,2005年)》及《江蘇省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第一批)》(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自然處2022年5月20日發布)中收錄的國家及江蘇省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圖3-1工程擬建址周圍概況3.3環境狀況根據項目建設特點,本項目運行期主要涉及的環境要素為電磁環境和聲環境。為了解本項目所在區域電磁環境、聲環境質量現狀,我公司委托南京寧億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CMA證書編號:241012340290)對本項目進行了電磁環境、聲環境質量現狀監測。3.3.1電磁環境現狀評價電磁環境現狀監測結果表明,洪澤110kV變電站四周圍墻外5m、地面1.5m高度處的工頻電場強度為0.5V/m~19.7V/m,工頻磁感應強度為0.086μT~0.138μT。變電站周圍敏感目標測點處工頻電場強度為(<0.5)V/m~22.0V/m,工頻磁感應強度為0.046μT~0.118μT。110kV電纜線路沿線測點處工頻電場強度為(<0.5)V/m~206.2V/m,工頻磁感應強度為0.096μT~0.662μT。所有測點測值均能夠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頻率為50Hz所對應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即工頻電場強度限值:4000V/m;工頻磁感應強度限值:100μT。電磁環境質量現狀詳見電磁環境影響專題評價。生態環境現狀3.3.2聲環境現狀評價本次環評委托南京寧億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對本項目周圍進行了聲環境質量現狀監測。(1)監測單位質量控制:監測單位南京寧億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已通過CMA計量認證,證書編號:241012340290,具備相應的檢測資質和檢測能力,為確保檢測報告的公正性、科學性和權威性,制定了相關的質量控制措施,主要有:①監測儀器監測儀器定期檢定,并在其證書有效期內使用。每次監測前后均檢查儀器,確保儀器處在正常工作狀態,噪聲監測時聲級計探頭加裝防風罩。②環境條件監測時環境條件須滿足儀器使用要求。監測工作應在無雨雪、無雷電、風速5m/s以下的天氣下進行。③人員要求監測人員應經業務培訓,考核合格并取得崗位合格證書。現場監測工作須不少于2名監測人員才能進行。④數據處理監測結果的數據處理應遵循統計學原則。⑤檢測報告審核制定了檢測報告審核制度,確保監測數據和結論的準確性和可靠性。(2)監測因子、監測方法監測因子:噪聲。監測方法:《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監測點位布設①布點原則在洪澤110kV變電站四周及聲環境保護目標處布點監測,監測點距建筑物距離不小于②布點方法在洪澤110kV變電站四周圍墻外1m、距地面1.2m高度處、聲環境保護目標靠近變電站一側、距地面1.2m高度處布設噪聲監測點位。(4)監測時間、監測天氣和監測儀器表3.3-1監測時間、監測天氣和監測儀器(5)監測工況表3.3-2監測工況2024.12.13本項目聲環境現狀監測結果見表3.3-3、表3.3-4,監測點位設置見附圖4。監測條件、監測儀器等詳見檢測報告(附件7)。表3.3-3洪澤110kV變電站廠界環境噪聲現狀(2024.12.12~2024.12.13)12[1]34[2]根據《淮安市區環境噪聲標準適用區域劃分調整),表3.3-4洪澤110kV變電站周圍聲環境保護目標處聲環境現狀5678寧湖社區9組魏姓自建房北側1m處9[2]根據《淮安市區環境噪聲標準適用區域劃分調整),45dB(A)~49dB(A),夜間噪聲為41dB~43dB(A),能夠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44dB(A)~49dB(A),夜間噪聲為40dB(A)~42dB(A),能夠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1類標準要求。與項關的原有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3.4相關項目環保手續履行情況洪澤110kV變電站于1979年投運,未開展環評工作(投運時間早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實施時間2003年9月1日110kV朱洪824線于2008年1月15日在《淮安220kV朱壩等3項輸變電工程實際運行階段環境影響報告書(竣工驗收報告)》中完成驗收,110kV鄧洪868線于2010年1月4日在《淮安220kV朱壩變擴建等13項輸變電工程竣工環保驗收報告》中完成驗收,詳細情況見附件4。3.5與項目有關的原有環境污染情況與本項目有關的主要原有污染源為洪澤110kV變電站、110kV朱洪824線、110kV鄧洪868線,主要環境影響為運行時產生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及噪聲。根據監測結果,洪澤110kV變電站、110kV朱洪824線、110kV鄧洪868線周圍電磁環境及聲環境監測結果均能滿足相應評價標準要求;洪澤110kV變電站人員產生的少量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定期清理,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定期清運,不外排;運行期產生的廢變壓器油、廢鉛蓄電池均交由有資質的單位處理。根據建設單位提供資料,原變電站未產生廢變壓器油、廢鉛蓄電池。不存在原有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洪澤110kV變電站、110kV朱洪824線、110kV鄧洪868線運行期間,未出現環保投訴。生態環境保護3.6生態保護目標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本項目110kV變電站生態影響評價范圍為圍墻外500m范圍內區域。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未進入生態敏感區段電纜線路生態影響評價范圍為電纜管廊兩側邊緣各外延300m(水平距離)范圍內的帶狀區域;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22),線性工程穿越非生態敏感區時,以線路中心線向兩側外延300m為參考評價范圍,本次環評生態影響評價范圍為電纜管廊兩側邊緣各外延300m(水平距離)范圍內的帶狀區域。對照《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的通知》(蘇政發〔2018〕74號),本項目不進入且生態影響評價范圍不涉及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對照《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的通知》(蘇政發〔2020〕1號),本項目不進入且生態影響評價范圍內不涉及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對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22),本項目不進入且生態影響評價范圍內不涉及生態敏感區;不涉及受影響的重要物種及其他需要保護的物種、種群、生物群落及生態空間等生態保護目標。本項目不進入且生態影響評價范圍不涉及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海洋特別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第三條(一)中的環境敏感區。綜上所述,本項目生態影響評價范圍內無生態保護目標。3.7電磁環境敏感目標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電磁環境敏感目標是電磁環境影響評價與監測需重點關注的對象。包括住宅、學校、醫院、辦公樓、工廠等有公眾居住、工作或學習的建筑物。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本項目洪澤110kV變電站電磁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為站界外30m范圍內區域,110kV電纜線路電磁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為管廊兩側邊緣各外延5m(水平距離)范圍內的區域。通過現場踏勘,本項目變電站評價范圍內存在4處電磁環境敏感目標,約民房15戶、199住戶、20家門面,110kV電纜線路電磁環境影響評價范圍內無電磁環境敏感目標。詳見電磁環境影響專題評價。3.8聲環境保護目標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21),聲環境保護目標指依據法律、法規、標準政策等確定的需要保持安靜的建筑物及建筑物集中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噪聲敏感建筑物是指用于居住、科學研究、醫療衛生、文化教育、機關團體辦公、社會福利等需要保持安靜的建筑物,并將以上建筑為主的區域劃定為建筑物集中區。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21),并參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技術指南(污染影響類試行)》,本項目調查110kV變電站界外50m范圍內的聲環境保護目標。通過現場踏勘,本項目調查范圍內4處聲環境保護目標,本項目變電站評價范圍內存在4處聲環境保護目標,約民房39戶、199住戶、20家門面。表3.8-1洪澤110kV變電站調查范圍內聲環境保護目標/m[1]/m[2]功能XYZ1鎮戶/N1高2/側N1頂,高3等/側N1頂,高40/N1構高注:[1]以洪澤110kV變電站西南角地面為坐標原點,正東向為X軸正方向,正北向為Y軸正方向評價標準3.9環境質量標準3.9.1電磁環境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執行《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頻率為50Hz所對應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即工頻電場強度限值:4000V/m;工頻磁感應強度限值:100μT。3.9.2聲環境根據淮安市政府辦公室關于轉發《淮安市區環境噪聲標準適用區域劃分調整方案》的通知(淮政辦發〔2018〕71號),洪澤110kV變電站周圍區域聲環境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類標準:晝間噪聲限值為55dB(A),夜間噪聲限值為45dB(A)。3.10污染物排放標準3.10.1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晝間限值為70dB(A)、夜間限值為55dB(A)。3.10.2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標準施工場地揚塵排放執行《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標準》(DB32/4437-2022)表1的控制要求,詳見表3.10-1。表3.10-1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濃度限值PM10ba:任一監控點(TSP自動監測)自整時起依次順延15min的總懸浮顆粒物濃度平均值不應超過的限值,根據HJ633判定設區市AQI在200~300之間且首要污染物為PM10或PM2.5時,TSP實測值扣b:任一監控點(PM10自動監測)自整時起依次順延1h的PM1 3.10.3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洪澤110kV變電站廠界環境噪聲排放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的1類標準:晝間噪聲限值為55dB(A),夜間噪聲限值為45dB(A)。其他無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4.1生態影響分析本項目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為土地占用、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1)土地占用本項目施工在原規劃范圍內進行,不新增永久或臨時用地。本項目電纜線路施工對土地的占用主要表現為永久占地及臨時用地。經估算,本項目新增臨時占地400m2,為新建電纜溝及敷設電纜施工用地,新增永久占地60m2,為電纜溝蓋板占地。本項目占地類型主要為城市公園植被,施工結束應及時整治并恢復原貌。項目施工期設備、材料運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有公路,不再開辟臨時施工便道。(2)對植被的影響本項目施工在原規劃范圍內進行。施工將破壞施工區域的綠化植被。本項目建設開挖作業時應采取分層開挖、分層堆放、分層回填的方式,盡量把原有表土回填到需要恢復綠化區域表層,以利于植被恢復。項目建成后,及時進行土地整治并恢復綠化。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項目建設對周圍植被的影響很小。(3)水土流失洪澤110kV變電站在施工時土方開挖、回填以及臨時堆土等導致地表裸露和土層結構破壞,若遇大風或降雨天氣將加劇水土流失。施工時應先行修建擋土墻、排水設施,對堆土及裸露地表采用苫蓋措施;合理安排施工工期,避開雨天土建施工;施工結束后,對臨時占地采取工程措施恢復水土保持功能,最大程度的減少水土流失。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項目建設對周圍生態環境影響很小。4.2聲環境影響分析(1)施工噪聲水平類比調查變電站及電纜線路土石方開挖、基礎施工時施工機械會產生施工噪聲,對周圍聲環境產生影響。根據《環境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技術導則》,表4.2-1列出了常見施工設備聲源10m處的聲壓級。表4.2-1主要施工設備噪聲水平及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單位:dB(A))備注:[1]聲源源強參考《環境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技術導則》(HJ2034-2013),吊車聲源參考重型運輸車。(2)施工噪聲預測計算模式施工機械設備噪聲經幾何擴散衰減后到達預測點。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21),施工噪聲預測計算公式如下:式中:Lp(r)——預測點處聲壓級,dB;Lp(r0)——參考位置r0處的聲壓級,dB;r——預測點距聲源的距離;r0——參考位置距聲源的距離。(3)施工噪聲預測計算結果與分析根據施工噪聲預測計算公式,計算出表4.2-1中列出的主要施工設備噪聲源不同距離處的聲壓級,預測結果見表4.2-2。表4.2-2距施工設備噪聲源不同距離處的聲壓級(單位:dB(A))////////////////(4)施工噪聲影響預測分析由表4.2-2可知,施工階段各施工機械設備的噪聲均較高,在距風鎬、電動挖掘機、混凝土振搗器、吊車、靜力壓樁機、機動絞磨機分別大于71m、45m、51m、64m、20m、40m時,晝間施工噪聲方能衰減至70dB(A)。距項目最近的噪聲保護目標為與變電站圍墻相鄰的寧湖社區9組魏姓自建房,距項目需施工建筑的最近距離約10m,距主變距離為29m,由表4.2-2可知,距離施工機械10m、30m處的噪聲最大聲壓級分別為86dB(A)、76dB(A)。本項目變電站等施工主要在原變電站圍墻內,有墻體隔聲措施,并設置隔聲屏障,嚴格限定作業時間,以確保聲環境保護目標處噪聲滿足標準要求。項目施工時通過采用低噪聲施工機械設備,控制設備噪聲源強;施工設備合理布局,高噪聲設備不集中施工;施工過程加強管理,文明施工;嚴格限定施工時間,禁止夜間施工;運輸車輛為移動式聲源,無固定的施工場地,進出施工現場時控制車速、禁止鳴笛,減少交通噪聲;設置隔離屏障。通過采取以上噪聲污染防治措施,以確保施工場界噪聲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70dB(A)的限值要求。施工期電動挖掘機等施工設備通常布置在場地中央;運輸車為移動式聲源,無固定的施工場地。且本項目施工量小,施工時間短,對環境的影響是小范圍的、短暫的,隨著施工期的結束,其對環境的影響也消失,對周圍聲環境影響較小。4.3施工揚塵分析本項目施工期對大氣的主要環境影響為施工揚塵。施工揚塵主要來自土建施工的拆除和開挖作業、建筑材料的運輸裝卸、施工現場內車輛行駛時產生的揚塵等。施工揚塵隨工程進程不同,工地上的塵土從地面揚起逐漸發展到從高空中逸出,嚴重時排塵量可高達20~30kg/h。地面上的灰塵,在環境風速足夠大時就產生揚塵,其源強大小與顆粒物的粒徑大小、比重以及環境的風速、濕度等因素有關,風速越大,顆粒越小,土沙的含水率越小,揚塵的產生量就越大。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土地裸露還會產生局部、少量的二次揚塵,對周圍環境產生短暫影響。施工時應設置圍擋,使用商品混凝土,現場不設置攪拌站,施工棄土棄渣等合理堆放并采取遮蓋措施,施工場地定期灑水進行揚塵控制,對可能產生揚塵的材料,在運輸時采用防塵布覆蓋等措施,進出施工場地的車輛限制車速。通過采取上述環保措施,施工揚塵可滿足《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標準》(DB32/4437-2022)中“表1”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濃度限值要求,本項目施工揚塵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4.4地表水環境影響分析本項目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主要為少量施工廢水和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1)施工廢水項目施工時,一般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產生的施工廢水較少。本項目施工廢水主要為施工時產生的少量泥漿水、施工車輛及機械設備沖洗廢水等。施工階段,合理安排施工計劃,先行修建臨時沉淀池,施工廢水排入臨時沉淀池,隔油、去除懸浮物后的廢水循環使用,用于施工車輛及機械設備沖洗,不外排,沉渣定期清理。(2)生活污水本項目施工人員較少,施工人員生活污水可利用站內現有污水處理裝置,排入站內化糞池處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網,不外排。通過采取上述環保措施,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不會影響周圍水環境。4.5固體廢物環境影響分析本項目變電站前期未產生廢鉛蓄電池、廢變壓器油。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零部件及拆除的舊電氣設備等。這些固體廢物短時間內可能會對周圍環境帶來影響,如果施工材料管理不善遺留地表,不僅影響景觀,還會影響部分土地功能。施工過程中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別收集堆放:建筑垃圾定點堆放,并及時委托相關單位處理處置;土石方盡量做到平衡,對不能平衡的土石方及時按規清運至指定受納場地;生活垃圾經分類收集后由環衛部門運送至附近垃圾收集點;拆除的舊電氣設備及其零部件由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淮安供電分公司回收利用,拆除過程中如產生廢變壓器油及廢鉛蓄電池,應作為危險廢物及時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置,不得隨意丟棄。通過采取上述環保措施,施工固廢對周圍環境影響很小。綜上所述,通過采取上述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并加強施工管理,本項目在施工期的環境影響是短暫的,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20運營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4.6生態影響分析運行期應做好環境保護設施的維護和運行管理,強化設備檢修維護人員的生態保護意識教育,并嚴格管理,采取上述保護措施后,運行期對周圍生態幾乎無影響。4.7電磁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電磁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詳見電磁環境影響專題評價。江蘇淮安洪澤110kV變電站改造工程在認真落實電磁環境保護措施后,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很小,投入運行后能夠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頻率為50Hz所對應的工頻電場強度4000V/m、工頻磁感應強度100μT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要求。4.8聲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2122由預測結果可見,江蘇淮安洪澤110kV變電站改造工程運行后變電站四周各側廠界環境噪聲貢獻值晝、夜間均能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1類標準要求(晝間55dB(A),夜間45dB(A)),變電站周圍聲環境保護目標晝、夜間噪聲預測值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1類標準要求(晝間55dB(A),夜間45dB(A))。4.9水環境影響分析江蘇淮安洪澤110kV變電站改造工程不新增工作人員,不新增生活污水,日常巡視及檢修等工作人員產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定期清運,不外排。4.10固體廢物影響分析(1)一般固體廢物洪澤110kV變電站本期主變增容工程不新增工作人員,不新增生活垃圾,日常巡視及檢修等工作人員產生的少量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后由環衛部門定期清運,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2)危險廢物變電站站內鉛蓄電池因發生故障或其他原因無法繼續使用需要更換時會產生廢鉛蓄電池。對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5年版)》,廢鉛蓄電池屬于危險廢物,廢物類別為HW31含鉛廢物,廢物代碼900-052-31。廢鉛蓄電池產生后及時轉運至淮安供電公司設置的淮陰區淮河路危險廢物集中暫存處分類收集,應收集在不易破損、變形、所用材料能有效防止滲漏、擴散并耐酸腐蝕的容器或托盤中。根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5年版)》附錄:危險廢物豁免管理清單,轉運過程中未破損的廢鉛蓄電池運輸工具滿足防雨、防滲漏、防遺撒要求的,可不按危險廢物進23行運輸。并及時交由有資質的單位回收處理,不得隨意丟棄,轉移時辦理相關登記手續,不會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淮陰區淮河路危險廢物集中暫存處符合《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要求,并按照《江蘇省固體廢物全過程環境監管工作意見》(蘇環辦〔2024〕16號)等管理規定,制定了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建立了危險廢物管理臺賬,并在“江蘇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中實時申報危險廢物的產生、貯存、轉移等相關信息,實施對危險廢物的規范化管理。廢鉛蓄電池的聯單轉移、簽收、入庫,廢物利用處置等工作已納入“江蘇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按照系統流程完成聯單轉移、簽收、入庫,廢物利用處置等工作,已按規范要求履行了環保手續。淮陰區淮河路危險廢物集中暫存處滿足本項目的廢鉛蓄電池的暫存要求。淮陰區淮河路危險廢物集中暫存處有效容積約50m3,可容納廢鉛蓄電池約5t,本項目110kV洪澤變每7~10年更換一次鉛蓄電池,產生廢鉛蓄電池約1.4噸/次,淮陰區淮河路危險廢物集中暫存處已與有資質單位簽訂危廢處理協議,實時暫存量不應超過3t,綜上所述,淮陰區淮河路危險廢物集中暫存處滿足本項目的廢鉛蓄電池的暫存要求。變電站內變壓器維護、更換過程中變壓器油經真空濾油后回用,可能產生少量廢變壓器油。對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5年版)》,廢變壓器油屬于危險廢物,廢物類別為HW08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廢物代碼900-220-08。變壓器維護、更換過程中產生的廢變壓器油貯存在按《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設置的貯存點,并及時交由有資質的單位回收處理。危廢廢物貯存點由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淮安供電分公司設置,位于事故油池南側,需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等相關規定中的要求建設,按照“考慮重點,輻射全面”的防腐防滲原則,重點防護區采取重點防腐防滲措施。按規定分別設置危險廢物產生單位信息公開標識牌、平面固定式貯存設施警示標志牌、危險廢物貯存設施標識牌、包裝識別標簽、設置監控探頭;配備通訊設備、照明設施、安全防護服裝及工具并設有應急防護設施;危險廢物貯存設施內清理出來的泄露物,一律按危險廢物處理。廢變壓器油產生后,應收集在密閉容器中,容器內部應留有適當的空間,以適應因溫度變化等可能引發的收縮和膨脹,防止其導致容器滲漏或永久變形,并粘貼符合《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要求的危險廢物標簽。變電站運行期一旦發生事故,事故油經事故油坑收集后,通過排油管道排入事故油池,經油水分離后,事故油污水由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處置,事故油池、事故油坑及排油管道均采取防滲防漏措施,確保事故油在貯存過程中不會滲漏。廢鉛蓄電池、廢變壓器油收集單位和運輸單位應組織收集人員、運輸車輛駕駛員等相關人員參加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和環境事故應急救援方面的培訓。危險廢物的轉移和運輸應按《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辦法》的規定報批危險廢物轉移計劃,填寫好轉運聯單,并必須交由有資質的單位承運。做好每次外運處置廢棄物的運輸登記,認真填寫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并加蓋公司公章,經運輸單位核實驗收簽字后,將聯單第一聯副聯自留存檔,將聯單第二聯交移出地環境保護行政主24管部門,第三聯及其余各聯交付運輸單位,隨危險廢物轉移運行。第四聯交接受單位,第五聯交接受地環保局。建設單位還應依據《江蘇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江蘇省危險廢物集中收集體系建設工作方案(試行)》(蘇環辦〔2021〕290號)等管理規定申報危險廢物產生、貯存、轉移、利用處置等信息,制定危險廢物年度管理計劃,并在“江蘇省危險廢物動態管理信息系統”中備案,同時建立危險廢物臺賬(含危險廢物種類、數量、性質、產生環節、流向、貯存、利用處置信息),落實信息公開制度。收集的危險廢物及時貯存至危廢暫存點,同時建立危險廢物管理制度,設置儲存臺賬,如實記錄危險廢物儲存及處理情況,貯存場所在出入口設置在線視頻監控。本項目危廢產生情況、性狀及污染防治措施見表4.10-1。表4.10-1危險廢物產生、性狀及污染防治措施匯總表序號形態1年更換一固液鉛酸鉛酸年TC2液礦物油礦物油年TI4.11環境風險分析變電站的環境風險主要來自變電站發生事故時變壓器油及油污水泄漏產生的環境污染。變壓器油是由許多不同分子量的碳氫化合物組成,即主要由烷烴、環烷烴和芳香烴組成,密度為895kg/m3。洪澤110kV變電站采用戶內式布置,本期主變規模為2×63MVA(1#、2#)。變壓器下方設有事故油坑,通過排油管道與站內事故油池相連。事故油池具有油水分離功能。參考《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輸變電工程通用設備35~750kV變電站分冊》,容量為80MVA以下的110kV主變壓器總油量按不大于20t考慮,即油體積不大于22.3m3。本期110kV變電站站內單臺主變事故油坑容積約30m3,已建的事故油池有效容積約28m3,均能容納單臺主變油量的全部排油,且大于單臺主變油量的20%。本項目110kV變電站事故油坑、事故油池設計能夠滿足《火力發電廠與變電站設計防火標準》(GB50229-2019)中“6.7.7戶內單臺總油量為100kg以上的電氣設備,應設置擋油設施及將事故油排至安全處的設施。擋油設施的容積宜按油量的20%設計。當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應設置能容納全部油量的貯油設施”的要求。變電站運行期正常情況下,變壓器無漏油產生。一旦發生事故,事故油經事故油坑收集后,通過排油管道排入事故油池,經油水分離后,事故油擬回收處理,油污水交由有相應資質的單位處理處置,均不外排。事故油池、事故油坑及排油管道均采取防滲防漏措施,確保事故油在貯存25過程中不會滲漏。因此,本項目運行后的環境風險可控。針對本工程范圍內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建設單位已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預案內容包括預案適用范圍、環境事件分類與分級、組織機構與職責、監控和預警、應急響應、應急保障、善后處置、預案管理與演練等,并定期演練。26選址選線環境合理性分析洪澤110kV變電站位于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太湖路88號,本期主變改造及新建線路均在原規劃范圍進行,變電站土地使用證見附件6。本項目不占用農田、林地等,工程區域內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本項目的建設符合當地的規劃要求。。本項目不進入且生態影響評價范圍內不涉及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海洋特別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第三條(一)中的環境敏感區。對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22本項目不進入且生態影響評價范圍內不涉及法定生態保護區域、重要生境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態功能、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的區域等生態敏感區,不涉及受影響的重要物種以及其他需要保護的物種、種群、生物群落及生態空間等生態保護目標。本項目不進入且生態影響評價范圍內不涉及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和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故生態環境對本項目不構成制約因素。根據定性分析,本項目運行期產生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均能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頻率為50Hz所對應的工頻電場強度4000V/m、工頻磁感應強度100μT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要求,故電磁環境對本項目不構成制約因素。本項目選用低噪聲主變,加強對電氣設備的管理維護,減少設備運行時振動等產生的噪聲,根據預測運行期變電站四周廠界噪聲能滿足相關標準要求,故噪聲對本項目不構成制約因素。本項目前期選址時避讓了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進出線不進入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變電站位于1類聲環境功能區;本期改造工程施工在原規劃范圍內進行,不會對周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本項目前期選址、設計等階段均能滿足《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1113-2020)。綜上,本項目前期選址具有環境合理性。27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5.1生態環境保護措施(1)加強對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的環保教育,提高其生態環保意識;(2)嚴格控制施工臨時用地范圍,充分利用現有道路運輸設備、材料等;(3)對占用植被區域開挖作業時采取分層開挖、分層堆放、分層回填的方式,做好表土剝離、分類存放;(4)開挖的臨時堆土應選擇合理區域堆放,并采取苫蓋措施;(5)合理安排施工工期,避開暴雨、大雨或者連續雨天土建施工;(6)施工結束后,應及時清理施工現場,恢復臨時占用土地原有使用功能。5.2噪聲污染防治措施(1)采用低噪聲施工機械設備;(2)施工設備合理布局,高噪聲設備不集中施工;(3)加強施工管理,文明施工,嚴格限定施工時間,禁止夜間施工;(4)合理安排高噪聲設備施工時段,盡量縮短施工工期;(5)運輸車輛進出施工現場應控制車速、禁止鳴笛,減少交通噪聲;(6)優化施工工藝,減少使用高噪聲設備,加快施工進度,充分縮短工期;(7)建設單位應在施工合同中明確施工單位的噪聲污染防治責任,施工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制定噪聲污染防治實施方案。5.3施工揚塵污染防治措施建設單位應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治施工揚塵,嚴格落實《淮安市2022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淮安市揚塵污染專項治理方案》(淮政辦發〔2015〕132號)等法規、辦法中相關要求:(1)施工工地四周設置硬質密閉圍擋;(2)對裸露地面及易產生揚塵的物料進行覆蓋;(3)基礎澆注采用商品混凝土,基礎開挖采用濕法作業;(4)運輸建筑垃圾的車輛采取密閉或遮蓋措施,防止拋撒滴漏;(5)施工場地采用灑水等措施抑塵;(6)施工工地內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須達標,使用油品須達標并作出承諾,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柴油機排氣需符合《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柴油機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三、四階段》GB20891-2014)及修改單》的相關要求;(7)施工結束后,及時恢復地面綠化或進行硬化。285.4水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廢水施工廢水排入臨時隔油、沉淀池,隔油、去除懸浮物后的廢水循環使用不外排,沉渣定期清理。(2)生活污水本項目施工人員較少,施工人員生活污水可利用站內現有污水處理裝置,排入站內化糞池處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網,不外排。5.5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1)為避免施工垃圾及生活垃圾對環境造成影響,在工程施工前應做好施工機構及施工人員的環保培訓。加強對施工期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管理,施工期間施工人員產生的少量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后委托地方環衛部門及時清運;建筑垃圾委托相關的單位運送至指定受納場地;拆除的舊電氣設備由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淮安供電分公司回收利用。(2)對項目建設可能產生的土石方,應做到土石方平衡。(3)施工結束后應及時清理工程的臨時占地,做好后期的恢復工程。本項目施工期采取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和噪聲、大氣、水、固廢污染防治措施的責任主體為建設單位,建設單位應嚴格依照相關要求確保施工單位落實施工期各項環保措施;經分析,以上措施具有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運行穩定性、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可達性,在認真落實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項目施工期對生態、聲環境、大氣、地表水影響較小,固體廢物能妥善處理,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運營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5.6生態環境運行期做好環境保護設施的維護和運行管理,加強巡查和檢查,強化設備檢修維護人員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并嚴格管理,避免對周邊自然植被和生態系統的破壞。5.7電磁環境(1)本項目變電站采用戶內式布置,110kV配電裝置采用戶內GIS布置;(2)主變及電氣設備合理布局,保證導體和電氣設備安全距離,設置防雷接地保護裝置,降低靜電感應的影響;(3)新建110kV輸電線路采用電纜敷設,利用屏蔽作用以降低輸電線路對周圍電磁環境的影響;(4)運行階段做好設備維護,加強運行管理。5.8聲環境(1)本項目變電站采用戶內式布置,主變均安裝在獨立的房間內,充分利用墻體等隔聲措施,隔聲量約10dB(A);(2)選用主變均為低噪聲主變,距主變壓器本體外殼1m處聲壓級不超過63.7dB(A)。295.9水污染防治措施江蘇淮安洪澤110千伏變電站改造工程不新增生活污水,日常巡視及檢修等工作人員產生的少量生活污水排入站內化糞池處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網,不外排。5.10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1)一般固體廢物江蘇淮安洪澤110千伏變電站改造工程不新增生活垃圾,日常巡視及檢修等工作人員產生的少量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后由環衛部門定期清運。(2)危險廢物變電站內鉛蓄電池因發生故障或其他原因無法繼續使用需要更換時會產生廢鉛蓄電池。站內變壓器維護、更換過程中變壓器油經真空濾油后回用,可能產生少量廢變壓器油。產生的廢變壓器油作為危險廢物交由有資質單位回收處理,產生的廢鉛蓄電池暫存在淮安供電分公司設置的淮陰區淮河路危險廢物集中暫存處,在規定時限內交有資質的單位回收處理,轉移時辦理相關登記手續。建設單位應依據《江蘇省固體廢物全過程環境監管工作意見》(蘇環辦〔2024〕16號)、《江蘇省危險廢物集中收集體系建設工作方案(試行)》(蘇環辦〔2021〕290號)等管理規定,制定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建立危險廢物管理臺賬,在“江蘇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中實時申報危險廢物的產生、貯存、轉移等相關信息,實施對危險廢物的規范化管理。5.11環境風險控制措施變電站運行期正常情況下,變壓器無漏油產生。一旦發生事故,事故油經事故油坑收集后,通過排油管道排入事故油池,經油水分離后,事故油擬回收處理,油污水交由有資質的單位處理處置,均不外排。事故油池、事故油坑及排油管道均采取防滲防漏措施,確保事故油在貯存過程中不會滲漏。因此,本項目運行后的環境風險可控。建設單位針對輸變電工程范圍內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定期演練。本項目運營期采取的電磁、噪聲、水、固廢污染防治措施的責任主體為建設單位,建設單位應嚴格依照相關要求確保措施有效落實;經分析,以上措施具有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運行穩定性、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可達性,在認真落實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項目運營期對電磁、聲環境、地表水影響較小,固體廢物能妥善處理,環境風險可控,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其他5.12監測計劃:建設單位應根據項目的環境影響和環境管理要求,制定環境監測計劃,并委托有資質的環境監測單位進行監測。具體監測計劃見表5.12-1。30表5.12-1運行期環境監測計劃《交流輸變電工程電磁環境監測方法(試行)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時晝間監測一次,其后每四年監測一次,有環保晝間、夜間等效連續A聲級(LeqdB(A))2《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及《聲環2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時晝、夜間各監測一次,其后每四年監測一次,有環保投訴時監測;在變電站主要聲源設備大修前后,對變電站廠環保投資本項目總投資為元,其中環保投資約為萬元,占工程總投資的,具體表5.12-2本項目環保投資一覽表戶內GIS設備,主變及電氣設備合理布局,保證導體和電氣設備安全距離;設置防雷接地保護裝置,降低靜/(納入主體投選用低噪聲主變,戶內布置;加強對電氣設備的管理維/(納入主體投//設置事故油坑,并采取防滲防漏措施;針對變電站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定環境管理費用環境影響評價費用環境監測及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費用要素施工期運營期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陸生生態(1)加強對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的環保教育,提高其生態環保意識2)嚴格控制施工臨時用地范圍,充分利用現有道路運輸設備、材料等3)對占用植被區域開挖作業時采取分層開挖、分層堆放、分層回填的方式,做好表土剝離、分類存放4)開挖的臨時堆土應選擇合理區域堆放,并采取苫蓋措施5)合理安排施工工期,避開雨天土建施工;(6)施工結束后,應及時清理施工現場,恢復臨時占用土地原有使用功能。(1)對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進行了環保教育2)嚴格控制施工臨時用地范圍,利用現有道路運輸設備、材料等3)開挖作業時采取了分層開挖、分層堆放、分層回填的方式,做好表土剝離、分類存放4)堆放土石方區域合理,并加蓋苫布5)施工工期的安排合理,避開暴雨、大雨或者連續雨天施工6)施工結束后,及時清理了施工現場,并有保存施工現場照片等執行情況記錄。做好環境保護設施的維護和運行管理,強化設備檢修維護人員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并嚴格管理,避免對周邊的自然植被和生態系統的破壞。未影響周圍生態環境。水生生態////地表水環境(1)施工廢水排入臨時隔油、沉淀池,隔油、去除懸浮物后的廢水循環使用不外排,沉渣定期清理。(2)施工人員生活污水可利用站內現有污水處理裝置,排入站內化糞池處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網,不外排。(1)施工廢水排入臨時隔油、沉淀池,處理后的廢水回用不外排,沉渣定期清理2)可利用站內現有污水處理裝置,排入站內化糞池處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網,不影響周圍水環境,并有保存施工現場照片等執行情況記錄。洪澤110kV變電站本期主變增容工程不新增生活污水,日常巡視及檢修等工作人員產生的少量生活污水排入站內化糞池處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網,不外排。變電站運營期產生的生活污水未影響周圍水環境。要素施工期運營期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地下水及土壤環境////聲環境(1)采用低噪聲施工機械設備,設置圍擋2)施工設備合理布局,高噪聲設備不集中施工3)加強施工管理,文明施工,嚴格限定施工時間,禁止夜間施工4)合理安排高噪聲設備施工時段,盡量縮短施工工期5)運輸車輛進出施工現場應控制車速、禁止鳴笛,減少交通噪聲6)優化施工工藝,減少使用高噪聲設備,加快施工進度,充分縮短工期7)建設單位應在施工合同中明確施工單位的噪聲污染防治責任,施工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制定噪聲污染防治實施方案。(1)已采用低噪聲施工機械設備,設置圍擋2)施工設備合理布局,高噪聲設備未集中施工3)加強了施工管理,未夜間施工4)合理安排了高噪聲設備施工時段5)運輸車輛進出施工現場控制車速、禁止鳴笛,減少交通噪聲6)已優化施工機械布置,減少使用高噪聲設備;(7)明確了施工單位的噪聲污染防治責任,制定了噪聲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并有保存施工現場照片等執行情況記錄。(1)本項目變電站采用戶內式布置,主變均安裝在獨立的房間內,充分利用墻體等隔聲措施,隔聲量約10dB(A);(2)變電站選用低噪聲主變,距主變壓器本體外殼1m處最大聲壓級為63.7dB(A)。變電站廠界噪聲排放達標;變電站周圍聲環境保護目標噪聲達標。振動////大氣環境(1)施工工地四周設置硬質密閉圍擋;(2)對裸露地面及易產生揚塵的物料進行覆蓋3)基礎澆注采用商品混凝土,基礎開挖采用濕法作業4)運輸建筑垃圾的車輛采取密閉或遮蓋措施,防止拋撒滴漏5)施工場地采用灑水等措施抑塵6)施工工地內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須達標,使用油品須達標并作出承諾,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柴油機排氣需符(1)施工工地四周設置了硬質密閉圍擋2)對裸露地面及易產生揚塵的物料進行了覆蓋3)基礎澆注采用了商品混凝土,基礎開挖采用了濕法作業4)運輸建筑垃圾的車輛采取了密閉或遮蓋措施,防止拋撒滴漏;(5)施工場地采用了灑水等措施抑塵6)施工工地內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達標,使用油品達標并已作出承//要素施工期運營期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合《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柴油機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三、四階段》GB20891-2014)及修改單》的相關要求7)施工結束后,及時恢復地面綠化或進行硬化。諾,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柴油機排氣需符合《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柴油機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三、四階段》GB20891-2014)及修改單》的相關要求7)施工結束后,及時恢復了地面綠化;制定施工期環境保護制度并提供相應的管理資料,提供圍擋、苫蓋等相關環保措施落實情況的資料(照片、記錄)。固體廢物(1)為避免施工垃圾及生活垃圾對環境造成影響,在工程施工前應做好施工機構及施工人員的環保培訓。加強對施工期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管理,施工期間施工人員產生的少量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后委托地方環衛部門及時清運;建筑垃圾委托相關的單位運送至指定受納場地;拆除的舊電氣設備由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淮安供電分公司回收利用,拆除過程中如產生廢變壓器油,應作為危險廢物及時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置,不得隨意丟棄。(2)對項目建設可能產生的土石方,應做到土石方平衡3)施工結束后應及時清理工程的臨時占地,做好后期的恢復工程。(1)建筑垃圾委托相關的單位運送至指定受納場地;生活垃圾委托環衛部門及時清運,沒有發生隨意堆放、亂拋亂棄污染環境的情形;拆除的舊電氣設備由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淮安供電分公司回收利用,拆除過程中的廢變壓器油,作為危險廢物及時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置,未隨意丟棄。(2)做到土石方平衡3)施工結束后已及時清理施工場地,已做好后期恢復工程,并有保存施工現場照片等執行情況記錄。(1)洪澤110kV變電站本期主變擴建工程不新增生活垃圾,日常巡視及檢修等工作人員產生的少量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后由環衛部門定期清運;(2)變電站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廢變壓器油作為危險廢物交由有資質單位回收處理,產生的廢鉛蓄電池暫存在淮安供電分公司設置的淮陰區淮河路危險廢物集中暫存處,在規定時限內交有資質的單位回收處理,轉移時辦理相關登記手續。建設單位應依據《江蘇省固體廢物全過程環境監管工作意見》(蘇環辦〔2024〕16號)、《江蘇省危險廢物集中收集體系建設〔2021〕290號)等管理規定,制定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建立危險廢物管(1)日常巡視及檢修等工作人員產生的少量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后由環衛部門定期清運,未外排;(2)變電站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廢變壓器油和廢鉛酸蓄電池均作為危險廢物,建設單位對危險廢物實施了規范化管理,并交由了有資質的單位回收處理,未隨意丟棄,未對環境產生影響。要素施工期運營期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理臺賬,在“江蘇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中實時申報危險廢物的產生、貯存、轉移等相關信息,實施對危險廢物的規范化管理。電磁環境//(1)本項目變電站采用戶內式布置,110kV配電裝置采用戶內GIS布置2)主變及電氣設備合理布局,保證導體和電氣設備安全距離,設置防雷接地保護裝置,降低靜電感應的影響3)新建110kV輸電線路采用電纜敷設,利用屏蔽作用以降低輸電線路對周圍電磁環境的影響;(4)運行階段做好設備維護,加強運行管理。(1)變電站采用戶內式布置,110kV配電裝置采用戶內GIS設備2)主變及電氣設備合理布局,設置了防雷接地保護裝置;(3)新建110kV輸電線路采用電纜敷設4)運行階段有做好設備維護,加強運行管理,確保變電站周圍、電纜線路沿線及電磁敏感目標處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均能滿(GB8702-2014)相應限值要求。環境風險//事故油經事故油坑收集后,通過排油管道排入事故油池,經油水分離后,事故油擬回收處理,油污水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理處置,均不外排;針對變電站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定期演練。制定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及定期演練計劃;確保發生事故時,事故油及油污水得到妥善收集、處環境監測//按監測計劃進行監測。確保滿足監測計劃要求。要素施工期運營期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其他//竣工后應及時驗收。竣工后應在3個月內進行自主驗江蘇淮安洪澤110千伏變電站改造工程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符合區域總體發展江蘇淮安洪澤110千伏變電站改造工程1.1編制依據1.1.1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4年修訂版),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18年修正版),2018年12月29日起施(3)《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技術指南(生態影響類試行)》,環辦環評〔2020〕33號,生態環境部辦公廳2020年12月23日印發。1.1.2評價導則、標準及技術規范(1)《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HJ2.1-2016);(2)《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3)《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1113-2020);(4)《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5)《交流輸變電工程電磁環境監測方法(試行)》(HJ681-2013)。1.1.3建設項目設計資料名稱和編制單位《江蘇淮安洪澤110千伏變電站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淮安新業電力設計咨詢有限公司,2024年5月。1.2項目概況本項目建設內容見表1.2-1。表1.2-1本項目建設內容),),),1.3評價因子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中“表1輸變電建設項目主要環境影響評價因子匯總表”,確定本項目電磁環境的評價因子為工頻電場和工頻磁場,詳見表1.3-1。表1.3-1電磁環境影響評價因子1.4評價標準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執行《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頻率為50Hz所對應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即工頻電場強度限值:4000V/m;工頻磁感應強度限值:100μT。1.5評價工作等級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中“表2輸變電建設項目電磁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確定本項目110kV變電站及輸變電線路的電磁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為三級,詳見表1.5-1。表1.5-1電磁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1.6評價范圍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中“表3輸變電建設項目電磁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確定本項目的電磁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為變電站站界外30m范圍內的區域及電纜管廊兩側邊緣各外延5m(水平距離),詳見表1.6-1。表1.6-1電磁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站界外30m范圍內的區域1.7評價方法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本項目110kV變電站及電纜電磁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為三級,電磁環境影響預測均采用定性分析的方式。1.8評價重點電磁環境評價重點為工程運行期產生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對周圍環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蘇淮安2024~2025學年高二下冊6月期末調研測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2024~2025學年江蘇連云港東海縣七年級下冊4月期中數學試題【帶答案】
- 節能環保理念在空調器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制作工藝優化方法考核試卷
- 應急通信系統與應急指揮系統的結合考核試卷
- 應急資金使用監督與管理考核試卷
- 糖廠糖蜜酵母發酵技術考核試卷
- 信用卡智能客服系統開發考核試卷
- 醫療設備信托與患者權益保護考核試卷
- 2025年中國KU頻段衛星通信天線數據監測報告
- 棄土場施工現場管理方案
- 內審檢查表完整版本
- 常規體外受精中國專家共識(2024年)解讀
- 山東青島市李滄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英語試題
- 遭遇暴徒的應急預案及流程
- 《城市排水管渠數字化檢測與評估技術規程》
- 醫保基金監管培訓課件
- 穿越華裾-中華服飾之美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咳喘疾病中氣道重塑的機制及治療靶點研究
- 藥店人際關系建設與溝通技巧培訓
- 機電安裝質量檢測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