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區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月考語文試卷(古代詩歌鑒賞技巧全析)_第1頁
端州區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月考語文試卷(古代詩歌鑒賞技巧全析)_第2頁
端州區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月考語文試卷(古代詩歌鑒賞技巧全析)_第3頁
端州區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月考語文試卷(古代詩歌鑒賞技巧全析)_第4頁
端州區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月考語文試卷(古代詩歌鑒賞技巧全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端州區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月考語文試卷(古代詩歌鑒賞技巧全析)一、古代詩歌意象理解與分析要求: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回答問題。1.閱讀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1)請簡要分析“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句話的意象及其表達效果。(2)解釋“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中“感時”與“恨別”的意象。2.閱讀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1)請分析“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中的意象及其表達效果。(2)解釋“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中“蛾兒雪柳”的意象。二、古代詩歌表達技巧鑒賞要求: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回答問題。1.閱讀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1)請分析“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的意象及其表達效果。(2)解釋“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中的表達技巧。2.閱讀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之一: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沙盡,南望王師又一年。(1)請分析“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意象及其表達效果。(2)解釋“遺民淚盡胡沙盡,南望王師又一年”中的表達技巧。四、古代詩歌語言藝術鑒賞要求: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回答問題。1.閱讀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1)請分析《將進酒》中“君不見”和“人生得意須盡歡”等句子的語言藝術。(2)解釋“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中的語言技巧。2.閱讀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1)請分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十年生死兩茫茫”和“料得年年腸斷處”等句子的語言藝術。(2)解釋“夜來幽夢忽還鄉”中的語言技巧。五、古代詩歌主題思想探究要求: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回答問題。1.閱讀白居易的《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1)請分析《琵琶行》中的主題思想。(2)解釋詩中“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意象及其對主題思想的表達。2.閱讀王維的《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1)請分析《使至塞上》中的主題思想。(2)解釋詩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象及其對主題思想的表達。六、古代詩歌藝術風格分析要求: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回答問題。1.閱讀杜牧的《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1)請分析《秋夕》的藝術風格。(2)解釋詩中“銀燭秋光冷畫屏”的意象及其對藝術風格的表達。2.閱讀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1)請分析《如夢令》的藝術風格。(2)解釋詩中“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的意象及其對藝術風格的表達。本次試卷答案如下:一、古代詩歌意象理解與分析1.(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句話通過對比手法,表達了詩人對國家破敗的痛心和對自然永恒的感慨。意象上,“國破”與“山河在”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國家的衰敗和自然的恒常;“城春草木深”則以生機勃勃的春景反襯荒城的凄涼,增強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中的“感時”和“恨別”都是詩人內心情感的投射。意象上,“感時”指的是因時事變遷而感慨,花濺淚表達了詩人對國家興衰的感傷;“恨別”則是對親人離別的哀愁,鳥驚心象征著離別的痛苦。2.(1)“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通過夸張和比喻手法,描繪了元宵節夜晚的繁華景象。意象上,“東風夜放花千樹”比喻了煙花綻放的美麗,“星如雨”則比喻了煙花散落的壯觀,營造出熱鬧非凡的氛圍。(2)“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中的“蛾兒雪柳”是女子頭飾的意象,既形象又富有詩意,展現了元宵節夜晚女子的美麗和歡樂。二、古代詩歌表達技巧鑒賞1.(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通過景物描寫,展現了壯闊的自然景象。意象上,“白日依山盡”描繪了太陽落山的景象,“黃河入海流”則展現了黃河奔騰向海的氣勢,寓意著生命的無限和壯闊。(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運用了夸張手法,表達了詩人對遠大抱負的追求。表達技巧上,通過“更上一層樓”暗示了詩人不斷追求進步的心態。2.(1)“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通過夸張手法,描繪了壯麗的自然景象。意象上,“三萬里河東入海”形容了黃河的漫長,“五千仞岳上摩天”則形容了山的高大,展現了大自然的雄偉。(2)“遺民淚盡胡沙盡,南望王師又一年”通過對比手法,表達了詩人對國家興衰的憂慮。表達技巧上,通過“遺民淚盡”和“南望王師又一年”對比了戰亂和和平的期盼。四、古代詩歌語言藝術鑒賞1.(1)《將進酒》中“君不見”和“人生得意須盡歡”等句子運用了呼告和感嘆手法,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性和感染力。語言藝術上,通過呼告,詩人直接與讀者對話,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人生得意須盡歡”則通過感嘆,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豁達態度。(2)“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中的語言技巧體現在對比和雙關上。對比手法將鐘鼓饌玉與長醉不復醒進行對比,突出了詩人對功名利祿的淡泊和對酒的熱愛;雙關則在于“不復醒”既指醉酒,也暗示了對現實的不滿。2.(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十年生死兩茫茫”和“料得年年腸斷處”等句子運用了對比和疊詞手法,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性和韻律感。語言藝術上,通過對比,詩人將生與死、思念與痛苦進行對比,突出了人生無常和離別的哀愁;“料得年年腸斷處”則通過疊詞,強調了詩人對亡妻的深深思念。(2)“夜來幽夢忽還鄉”中的語言技巧體現在借代和雙關上。借代手法用“幽夢”代指夢境,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雙關則在于“忽還鄉”既指夢中的歸鄉,也暗示了對現實無法回家的無奈。五、古代詩歌主題思想探究1.(1)《琵琶行》中的主題思想主要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感慨和對命運的無奈。通過琵琶女的故事,詩人抒發了自己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和對個人命運的無奈。(2)“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意象通過對琵琶聲的烘托,表達了詩人對琵琶女命運的同情和對自身處境的無奈。2.(1)《使至塞上》中的主題思想主要表達了詩人對邊塞生活的感慨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詩人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描繪了邊塞的荒涼和戰事的頻繁,表達了對國家安寧的期盼。(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象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展現了邊塞的壯闊和荒涼,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對國家的憂慮。六、古代詩歌藝術風格分析1.(1)《秋夕》的藝術風格屬于婉約派,語言細膩,情感深沉。通過描繪秋夕的景象,詩人抒發了對親人的思念和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