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目的:采用數據挖掘技術分析耳穴壓豆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臨床治療文獻中耳穴處方及選穴規律,旨在為今后臨床研究及治療吞咽障礙提供參考。方法:檢索中國知網(CNKI)、萬方(WanFangData)、維普數據庫(VIP)、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及PubMed,篩選文獻提取耳穴治療處方并進行關聯性分析。結果:共納入文獻30篇,提取耳穴處方15個,涉及穴位16個。使用的穴位按照頻率由高到低前5位分別是咽喉、腦干、皮質下、口、舌;穴位所在耳郭部位分別為耳屏、輪屏切跡、對耳屏、耳輪腳、耳垂等;聚類分析分為6類,分別為:面頰;咽喉;舌、腦干、口、皮質下;心;胃、肝、腎、神門、脾;賁門、交感、食道、膽。腧穴的關聯分析結果顯示,□-舌-腦干、口-腦干-咽喉、腦干-咽喉、腦干-舌-咽喉等有強關聯。結論:耳穴壓豆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選穴規律遵循耳部全息理論,穴位與臟腑相對應,且選穴與病位咽喉相關。關鍵詞腦卒中;吞咽困難;耳穴壓豆;數據挖掘;選穴原則世界腦卒中組織發布的《減少全球腦卒中負擔的實用性解決方案》的報告中指出,預計到2050年,全球死于腦卒中的人數預計將增加50%,達到每年970萬人,所致經濟損失可高達23000億美元;腦卒中對健康和經濟的影響在2020一2050年將不斷擴大,尤其是對中低收人國家產生嚴重影響[1]。腦卒中后吞咽障礙作為一種常見并發癥,其臨床發病率為37%~78%[2-3]
臨床表現為流涎、飲水嗆咳、進食困難、構音障礙、反復發熱及肺部感染等[4-5],導致病人住院時間延長,增加其家庭和社會的經濟和心理負擔[6-8]。腦卒中后吞咽障礙作為臨床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目前可采用中西醫綜合康復技術,如吞咽康復訓練、神經肌肉電刺激、中醫芳香冷療、放血療法、埋線、推拿、耳穴壓豆等方法促進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恢復。其中耳穴壓豆可有效促進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病人吞咽功能恢復,改善病人營養狀況,降低病人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9,且在生物全息理論、耳與臟腑密切相關的中醫理論指導下,耳穴壓豆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可充分發揮其簡單、方便、價廉、無損傷、無副作用、療效確切等優勢,因此探索其選穴規律,可為臨床進一步推廣及治療提供循證依據。資料與方法1.1文獻檢索策略檢索方法以計算機檢索為主。檢索數據庫包括中國知網、萬方、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維普數據庫及PubMed。檢索時限為從數據庫建庫至2023年11月1日。中文檢索詞為:“腦卒中\"\"中風\"\"腦出血\"\"腦缺血”“腦梗死\"\"腦梗塞”,“吞咽障礙\"“吞咽困難”\"吞咽功能障礙”“咽下困難”“假性球麻痹”\"腦卒中后吞咽障礙”,“耳穴貼壓\"“耳穴埋豆\"\"耳穴壓豆\"\"耳穴療法”“耳穴埋籽”“耳穴壓籽”“王不留行籽貼壓”,英文檢索詞為:“stroke/cerebralapoplexy/cerebralhemorrhage/cerebralischemia/cerebralinfarction/cerebralthrombosis\"\"deglutitiondisorder/deglutition/swallowingdisorder/dysphagia/oropharyngealdysphagia/oropharyngeal/esophageal”\"magneticbeadsauricularpoint/auricularpointsticking/auricularpointpressingbeanearburiedbeans/auricularseed/earpills/wangbuliuxingseedsticking”。1.2文獻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文獻類型為公開發表在上述數據庫中的耳穴壓豆治療腦率中后吞咽障礙的相關臨床研究;2)研究對象為確診的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病人;3)干預措施為單獨耳穴壓豆干預或耳穴壓豆聯合其他措施;4)具有明確的療效評價。排除標準:1)動物實驗、臨床個案及經驗報道、文獻綜述、系統評價及Meta分析;2)耳穴處方不明確;3)無法獲取全文或重復發表、數據不全的文獻。1.3數據規范及錄入雙人分別閱讀文獻,應用Excel2023記錄文獻相關信息,包括文獻名稱、作者、國家、發表時間、干預措施、耳穴處方、療效評價指標等。此外,建立耳穴壓豆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處方數據庫,并參照《耳穴名稱與定位》對耳穴名稱進行規范,包括剔除重復項、數據的一致性處理等。1.4統計學方法將整理好的Excel數據導人SPSS26.O軟件和SPSSModeler18.0軟件,應用SPSS26.0軟件對耳穴處方進行頻次、頻率分析,應用SPSSModelerl8.0軟件分析耳穴配伍關聯規則,構建高頻穴位復雜網絡關系圖,基于Apriori模塊對關聯規則建立挖掘模型,設置支持度3%、置信度9%,計算各鏈接的支持度和置信度,剔除提升度lt;1的鏈接,結果以支持度排序。2結果2.1文獻檢索結果國內外數據庫共檢索出131篇文獻,去重后余91篇,根據納入及排除標準并詳細閱讀文章,最終納入30篇文獻。2.2耳穴使用頻次本研究納人的30篇文獻中共提取15個耳穴處方,共涉及穴位16個,總應用頻次為173次。通過分布數值分析,應用頻率較高的前6位分別為咽喉、腦干、皮質下、口、舌、面頰。見表1。Table1Frequencyofacupointselectioninauriculartherapywithseedpressingforpost-strokedysphagia(?=173,02.3穴位涉及部位頻次耳穴壓豆干預腦率中后吞咽障礙的研究文獻中所選取主要穴位涉及的部位,按應用頻次依次為耳屏、輪屏切跡、對耳屏、耳輪腳,耳垂、耳甲腔、三角窩。使用頻次?6次的10個耳穴分別位于耳甲腔(3個)三角窩(1個)輪屏切跡(1個)耳輪腳(1個)耳垂(2個)耳屏(1個)和對耳屏(1個)。見表2。表1耳穴壓豆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穴位選用頻次(n=173))表2使用頻次≥10次的耳穴涉及部位統計(n=173)2.4耳穴壓豆聯合治療處方(見表3)Table2Statisticsofauricularregionsinvolvedinauricularacupointsused≥10times(n=173.0表3聯合處方Table3Combinedprescriptions2.5使用腧穴的聚類分析把所有穴位整理在Excel表格中,再把數據導人SPSS26.0軟件中進行層次聚類分析。聚類分析結果顯示可分為6類,分別為:面頰;咽喉;舌、腦干、口、皮質下;心;胃、肝、腎、神門、脾;賁門、交感、食道、膽。結果見圖1。圖1耳穴壓豆干預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聚類分析譜系圖Figure1Dendrogramofclusteranalysisforauriculartherapywithseedpressingininterveningpost-strokedysphagia2.6使用腧穴的關聯分析采用Apriori算法,對16個穴位進行規律分析,設置置信度980%、支持度3%、提升度gt;1,篩選可靠的穴位關聯關系,關聯腧穴結果按照提升度從高到低排序。強關聯規則中,支持度揭示前項、后項同時出現的頻率,其中最高支持度為82.76%,顯示在耳穴配伍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時,咽喉穴和腦干穴同時出現的頻率高;置信度揭示了后項出現時,前項是否一定會出現,其最高置信度為100.0%,如五階關聯規則中,口穴出現時,面頰、舌、皮質下、腦干一定會出現;皮質下穴出現時,面頰、舌、口、咽喉一定會出現。關聯規則分析結果顯示,耳穴貼壓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常五穴連用的組穴為口-面頰-舌-皮質下-咽喉;三穴連用的組穴為腦干-舌-口;兩穴連用的組穴為咽喉-腦干。強關聯規則見表4,網絡關系圖見圖2。表4耳穴壓豆治療腦卒中吞咽障礙的強關聯規則Table4Strongassociationrulesforauriculartherapywithseedpressingintreatingpost-strokedysphagia(續表)圖2耳穴壓豆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選穴網絡關系圖Figure2Networkrelationshipdiagramofacupointselectionforauriculartherapywithseedpressingintreatingpost-strokedysphagia3討論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是腦卒中病人常見癥狀之一,吞咽障礙歸屬于中醫學“噎隔\"“喉痹\"“風痱\"\"暗痱\"等范疇。中醫認為本病病位在大腦,主要病機是腦竅失養,經絡閉阻不通,咽喉部氣血阻滯,致口咽部功能失司。治療需根據吞咽障礙的病因、病機和病位等特點辨證治療,治則為疏經通絡、調和氣血。現代醫學認為吞咽中樞位于腦干,是一種需要中樞神經、肌肉配合的復雜反射活動。正常吞咽過程需要多種神經的共同作用方可完成,即三叉神經支配舌骨肌、二腹肌完成張口運動,舌下神經支配舌骨肌、胸舌骨肌完成喉上提、將食團送入咽,喉返神經支配構會厭肌的收縮使氣道關閉,迷走神經支配的環咽括縮肌使食物進人食道,舌咽神經支配咽肌收縮、調控泌涎。耳穴療法是以傳統的中醫學理論和現代生物全息論說為依據,通過刺激耳部相應的穴位,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黃帝內經》云:“耳者,宗脈之聚也”。耳與臟腑經絡之間關系密切,是五臟功能與病理外在表現的重要部位,是疾病的反應點,也是疾病的治療點[11]。耳穴療法的經絡理論、臟腑理論、神經學說、神經體液學說、生物全息理論[12],均說明采用不同方法刺激耳郭上的耳穴,可起到疏通經絡、調理臟腑功能、平衡機體陰陽、運行氣血的功效,促進神經遞質水平發生相應變化、調節大腦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狀態[13-14]。耳上分布大量神經末支,包括迷走神經、舌咽神經等,舌咽神經的一般軀體感覺纖維的周圍突分布于耳后皮膚,迷走神經的一般軀體感覺纖維的周圍突分布于外耳道、耳郭凹面的一部分皮膚(耳支)[15],說明迷走神經和舌咽神經等與耳郭關系密切。研究顯示,耳甲區是體表唯一有迷走神經分布的區域,刺激耳甲區可激活迷走神經耳支,刺激從外周向中樞神經系統自下而上進行,再經傳出纖維將沖動發送到對應的系統外周器官[16-18]。因此,刺激耳穴可在腦及其相關疾病的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耳穴壓豆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選取的穴位共涉及16個,使用頻次共173次。研究結果顯示,耳穴壓豆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選用頻率較高的穴位分別為咽喉穴、腦干穴、皮質下穴、口穴、舌穴、面頰穴、心穴、腎穴、脾穴、賁門穴、肝穴等穴,其主要作用是疏通經絡、調暢氣機,調節大腦自主神經和大腦皮層功能,改善吞咽功能。所選穴位咽喉穴、心穴、舌穴,心開竅于舌,吞咽活動功能與舌的關系密切,心氣足則舌的運動功能靈活,再加上咽喉穴、舌穴能提高口腔和咽部肌肉的靈活性和協調性[19],可用于治療吞咽障礙和伸舌歪斜癥狀[20]。腦干、皮質下穴能調暢氣血,鎮靜降逆,調節自主神經和大腦皮層功能,促進吞咽功能恢復[21]。口穴、賁門穴位于耳輪腳周圍,其上布有舌咽、迷走神經,刺激此穴可調節舌咽、迷走神經,支配咽肌收縮、調控泌涎、使得環咽括縮肌將食物進入食道;面頰穴可改善中樞性面癱、口面失用情況;心穴、脾穴處在耳甲腔,腎穴、肝穴位于耳甲艇,因耳甲腔、耳甲艇均有豐富的舌咽、迷走神經,對穴位刺激能夠對舌咽、迷走神經調節,促進吞咽功能的順利進行。由于迷走神經與腦干結構相連,刺激迷走神經可促進大腦皮層中樞神經乙酰膽堿等可塑性介質的釋放,增加迷走神經的傳入沖動,從而提高吞咽皮質的興奮性[22-23]。本研究通過數據挖掘得到的關聯規則中,咽喉-腦干、咽喉-口、咽喉-口-腦干具有較強關聯,宜搭配使用。口穴位于耳輪腳周圍,咽喉穴位于耳屏處、相當于人體的咽喉部位,腦干位于輪屏切跡、相當于人體腦干,對3個穴位同時刺激是從中樞神經系統聯合局部病變部位對吞咽功能起到協同作用。以上強關聯諸穴配合刺激可有效調節大腦皮層、腦干吞咽中樞、口面咽喉周圍神經,并使其在大腦皮層的控制下,規律地啟動吞咽中樞,協調口面舌、咽喉肌協調工作,幫助吞咽功能恢復[24]。4小結本研究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對耳穴壓豆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穴位使用頻率、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綠色建材項目申請報告綠色供應鏈管理
- 城市燃氣管道更新改造項目2025年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與風險評估指標創新報告
- 中醫藥現代化進程中的英國市場拓展研究報告
- 鄉村培訓機構管理辦法
- 臨沂阻燃電工管理辦法
- 事業編制辭職管理辦法
- 倉庫周末管理辦法細則
- 企業貸款減免管理辦法
- 公司印章外出管理辦法
- 二手車零售店管理辦法
- 新能源會計面試題及答案
- 初中電學知識點課件
- 藝術療愈與心理健康工作室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戰略咨詢報告
- 老年骨質疏松性疼痛診療與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4解讀課件
- 2025年企業健康體檢計劃及總結
- 英語在生活中的應用
- 急診醫學課件-災害事故急救課件
- 儀表工安全培訓課件
- FOCUS-PDCA醫院品質管理獲獎案例-提高住院患者入院宣教知曉率
- 2025年大學英語四級詞匯(亂序版)
- 五年高考真題(2020-2024)分類匯編 政治 專題14 認識社會(探索認識的奧秘、尋覓社會的真諦) 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