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_第1頁
五年級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_第2頁
五年級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_第3頁
五年級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_第4頁
五年級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堂教學設計方案

一次備課二次備課

古詩詞三首

教學目標:

1、了解近體詩的有關知識。

2、培養學生在誦讀吟味中體會詩歌意蘊的特點。

3、學習詩人精妙的構思,理解詩人創作的獨特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詩人創作的獨特風格。

2、難點:培養鑒賞能力。

教學方法

1、賞讀結合,揣摩詩歌的意蘊、風格及寫作技巧。

2、誦讀一討論一質疑一答難一領悟。

第1課時《山居秋暝》

問:我們賞析詩歌的第一步是理解文意,解題又是我們理解文意的開始。

我們看題目,《山居秋暝》,“山居”即山中居所,“秋暝”即秋天的

傍晚。從題目中我們可以看出,這首詩主要是寫景還是敘事或狀物?

問:既然是寫景,那它的藝術技巧最有可能的是什么?

明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理清文意

(1)問:首聯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

(2)問:頷聯又描繪了一幅什么圖景?剛才老師已經給大家示范了一

次,這次就請同學們自己來說說。

(3)問:結合注釋,想想看頸聯“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又描繪

(1)問:這三聯都有哪些意象?魚、月、松、、泉、石、竹、浣女、

蓮、漁舟。

(2)問:這些意象組成的圖畫有什么特點?清幽、寧靜、清新。

(3)問:我們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以我觀物,則物皆著我之色

彩”,那作者是在什么樣的心態下看到這么清幽、寧靜的景象呢?

(4)問:看到這樣清幽、寧靜而清新的景象,作者的心情應該是怎

樣的

5.分析藝術技巧

(1)問:頷聯運用了一種修辭方法,大家知道是什么對仗。

(2)問:大家注意到沒有,頸聯也運用了一種修辭手法,是什么呢?:

對仗。

(3)問:頷聯描寫皓月當空,青松如蓋,是靜景描寫,山泉清冽,流

瀉山石之上,是動景描寫。這樣的手法叫做什么?

明確:動靜結合。

(4)問:詩的題目以及首聯一開始就已經告訴我們,這是“空山”,

“空”就是空寂,但到了這里,我們發現這山有泉水聲,也就是我們上

邊所說的動景,這是否矛盾了呢?

明確:不矛盾。山泉因為雨后水量充足,流勢增大,從石上流過,淙淙

有聲,反襯出山中的靜謐、清幽,這種手法叫做以動襯靜,如“蟬造林

愈靜,鳥鳴山更幽”、“教室里很安靜,靜得連一根針掉到地上都聽到

了”。

小結:我們一起來歸納這首詩的藝術技巧。

明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動襯靜C

點撥:大家注意,像《山居秋暝》這樣,在最后點明自己情志得手法叫

做卒章顯志。

教學反思

裊裊的感覺C來,一起來讀后兩句C

學生齊讀全詩。

三、感“眠”悟“愁”,“對”出愁思

1.抓一“眠”字,進入情景。

(1)請同學們默讀古詩,想一想:哪些字眼、哪些詞語向我們透露出張繼

沒有睡覺的消息?

(2)學生默讀、圈畫。

(3)停。誰來說說你從哪些字眼看出張繼的不眠?

月落。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

板書:月落

烏啼。他聽到了烏鴉的啼叫。耳聞烏啼,所以未眠。

板書:烏啼

霜滿天。張繼還看到了霜滿天的景象。滿天的霜有誰看見過?哦,霜滿天

其實寫的是作者的什么感受?對,是詩人感覺到的。詩人身感霜氣的降臨,

他怎么能睡得著呢?

板書:霜滿天。

詩人看到了楓樹和漁火。

張繼因為未眠,所以聽到了寒山寺的鐘聲響起。

(4)在這深秋之夜,張繼目睹月落,耳聞烏啼,身感霜氣的降臨,他怎么

睡得著呢?帶著失眠者的心態讀《楓橋夜泊》。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

(1)旅途本辛勞,本應該早點歇息,張繼卻久久不眠,為什么?

一個字,愁。學生說帶“愁”字的詞語。

(2)是的。請你看看古詩,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張繼的愁思、愁緒和愁懷?

是什么撥動了詩人的愁心與愁弦呢?

是月落、是烏啼、是江楓……抓住這些詞語讀出感覺。

(3)學生自由地讀、圈、想、讀。

(4)交流:月落能帶給人一種失落感,一種孤獨感。帶著這種感覺,來讀

讀第一句。

板書:月落一一失落感、孤獨感啼-一凄涼

霜滿天——塞冷

3.抓一“對”字,感悟“愁”思

(1)讀“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思考:這里的“對”字是

什么意思?

“對”在這里的意思是“面對、對著、陪伴”的意思,那么請你們縱觀全

詩,想一想:是什么在陪伴著孤獨的詩人呢?

哦,是冷月、悲鴉與寒霜在和詩人做伴,是江楓、漁火和鐘聲在與詩人作

陪,這一對,對出了什么?

學生回答。

(2)張繼到底在愁什么?此時此刻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生帶著“愁”來讀C

教師范讀。但是,這里什么都沒有,這里有的只是一一

學生齊讀《楓橋夜泊》。

板書:愁

四、鐘聲叩心,釋放愁懷

1.鐘聲響起,述說情懷

請問,這午夜的寒山寺的鐘聲似乎在向張繼述說著什么呢?請拿起筆,寫

下你的述說。

2.交流評析,釋放情懷

學生述說著鐘聲的述說。

學生在鐘聲的伴奏下齊讀全詩。

五、總結拓展,人文關照

推薦《不朽的失眠》給大家閱讀。

六、作業。

1.背誦這首詩。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課堂教學設計方案

一次備課二次備課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能字正腔圓、深情地朗讀,進一步感受詞的抒情韻律。

2.通過想象、質疑、情境誦讀,體驗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

心情,感悟作者天涯行役時的相思之苦與情感之深。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直切主題。師:思鄉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我們學

過哪些這類的詩句?(牛自由答)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詞,就是納蘭性德的《長相思》

二、讀準《長相思》

1.自由讀,讀準字音。

畔(pdn)更(geng)聒(gu6)

2.指名讀全文,讀后評價。

3.朗讀時注意節奏: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4.根據節奏,小組成員互讀,要讀得有韻味。

三、把握詞意

1.根據注釋默讀,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詞的大意,把握不準的,可以

向同學請教。

2.請學生說說詞的意思c要求其他同學可以提出自己的解釋C

四、深入理解。

1.根據問題再讀課文。

A作者身在何方?

B作者在“相思”誰?是從哪句中體現出來的?

2.指導朗讀:“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

師小結:同學們,作者在行軍途中歷經了千辛萬苦,嘗盡了酸甜苦

辣,作者怎能不想自己的故鄉,不想自己的親人呢?他怎樣想呢?怎

樣相思呢?

3.思考:作者怎樣相思?想到怎樣?題目中哪個字體現了?

4.想象詞的意境:師引導:同學們認真聽同學朗讀,想象一下當

時的景物以及人物的心情,體會作者的情感。

師小結:是啊,此時只能聆聽寒風呼嘯的聲音,看到大雪紛飛的情景,

一種難以入眠的心境裝著一顆思鄉的心。

五、交流納蘭性德的資料。(出示課件)清代詩人納蘭性德(165

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

山人。滿州正黃旗人,大學士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幼好學,經史

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滴跏迥辏?67

6)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后循遷至一等,正三品??滴醵?/p>

年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一歲。納蘭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

區上莊皂甲電。

清初著名大詞人,與朱彝尊、陳維林并稱“清詞三大家”。

六、再讀《長相思》

七、拓展《長相思》

1.問納蘭性德:既然你這么想家,你為什么不回家呢?誰來替納

蘭性德回答。

2.學生問答,老師點評.

教學反思:

一次備課二次備課

四季之美

教學目標:

1.會認“窠、曠”等6個生字,會寫“黎、暈”等9個生字,會

寫“黎明、紅暈、彩云”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作者筆下四季之美的獨

特韻味。

3.學習本文按照時間順序描寫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習按照時間順序描寫的寫

作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筆下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出示課件1)

同學們,一年有幾個季節?分別是什么?每個季節有什么特點?

生說自己喜歡的季節及其特點,師加以點撥。

我們看看日本作家清少納言筆下的四季是怎樣的。請我們打開書,

翻到90頁,大家齊讀課題。

生齊讀,師板書課題。

板書:四季之美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出示課件2)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

2.小組活動,大家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并在小組內交流。

3.小組長檢查小組每個同學對生字的識記和理解情況,并及時向

老師匯報。

4.每個小組在向老師匯報學習生字的結果時,要總結出本小組的

識字方法。

生匯報識字情況,并總結識字方法。

三、初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出示課件3)

1.讀課文,用一句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全文總共有四段,每段的段意是什么?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4)

這篇文章描寫了四季不同的美景。

作者抓住每個季節不同的美景進行描寫。

板書:

春天一一黎明夏天一一夜晚

秋天--黃昏冬天——早晨

四、朗讀課文,體會文中的美。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出示課件5)

2.生自由讀課文。

3.小組讀課文,推薦讀得好的同學,在全班同學面前讀。其他同

學及時做出評價。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明白了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并且通過朗讀,達到

了對課文內容的熟悉。這節課還是有所收獲的。

六、布置作業。(出示課件6)

1.掌握課后生字詞。

2.背誦課文。

3.朗讀課文,體會文中體現的四季之美

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設計方案

一次備課二次備課

鳥的天堂

目標:

1.會認“槳、樁”等3個生字,會寫“槳、榕”等10

個生字,會寫“竹竿、白茫茫、規律”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感受大自然和諧之美,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L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感受大自然和諧之美,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難點:

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

一、激趣導入

1.“天堂”用來比喻什么?.(出示課件1)看,鳥兒們在這

里自由飛翔,多么快樂。這里就是鳥兒們快樂的天堂。

板書:鳥的天堂、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出示課件2)

1.生初讀課文,把自己認為有難度的生字詞圈起來,可以

用查字典、向同學請教等方式解決。

2.大聲朗讀課文,試著用簡單的話介紹課文內容。

3.指名分段讀課文,邊聽邊想:

作者到“鳥的天堂”去過幾次?分別在什么時候?看到了什

么?三、學習1?4自然段

1.自由朗讀1?4自然段,邊讀邊思考:

請用簡潔的話概括這部分的主要內容。

板書:作者和朋友們劃船出去玩。

2.賞析好句:

找出這部分中的比喻句,并說說其作用

生總結,匯報

這是一個比喻句。把劃水的聲音比作樂曲,體現出聲音的優

美,同時也點明作者的心情是愉悅的。

四、小結

五、

這一次,“我們”去鳥的天堂,卻沒有看到一只鳥。為什么?

這部分中,作者把精力放在景物描寫上,又是為了什么?下

節課我們一起來揭曉。

五、布置作業。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繼續朗讀課文,看看“鳥的天堂”到底是怎樣的。

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設計方案

一次備課二次備課

月跡

教學目標:

1.會認“裊、嫦”等8個生字,掌握“累”這個多音字。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內容,劃分文章的段落

3.品讀文章優美且富有童趣的語言,欣賞月之美。

4.感悟并學習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

教學重點:

1.給文章劃分段落。

2.品讀文章優美且富有童趣的語言,欣賞月之美。

教學難點:

感悟并學習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看到題目,我想起一首詩:(出示課件2)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入青云端。

這首詩是孩子們眼中的月,“白玉盤”、“瑤臺鏡”多

么美好的比喻呀。從中可以看出,在孩子們的眼中,月是多

么美好。

今天這篇文章也寫了孩子眼中的月。現在就讓我們去看

一看吧。

板書:月跡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出示課件3)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圈出生字詞。

2.借助工具書或者向別人請教,解決這些生字詞。

3.默讀課文,給課文劃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生匯報學習成果

課文共分三部分:

板書:(出示課件4)

第一部分(1?2)寫中秋夜晚,“我們”盼望月亮的到

來。

第二部分(3?23)寫“我們”到院子里觀月議月、到河

中尋月的過程。

第三部分(24)寫“我們”在沙灘尋找月亮,并發表感

慨。

三、細讀,尋月之跡

1.在預習的基礎上,自由讀文章,(出示課件5)

思考:文章圍繞著月跡主要寫了哪件事情?

生總結,歸納:

中秋月夜,孩子們在庭院中、小河里尋找月跡。

2.默讀課文,總結:孩子們在哪兒尋到了月跡?

生總結,歸納(出示課件6)

板書:鏡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四、品讀,賞月之美

1.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下面的問題:

我們先看到鏡中月。你覺得鏡中月美嗎?美在何處?(出示

課件7)

鏡中月:“溜、長了腿的、爬”等詞運用了擬人手法,生動

形象地寫出了月亮的調皮可愛?!翱羁畹亍毙蜗蟮乇憩F了

月的柔美、優雅。

“漸漸地、慢慢”等詞句,形象地寫出了月亮冉冉升起,

由虧轉盈再消失的形態變化美。

2.自由讀課文,思考:你還喜歡哪兒的月?為什么?(出示

課件9)

明確:(1)院中月:“玉玉的、銀銀的“寫出月光

的顏色美。

“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詞襯出月光的朦朧美。“裊

裊、淡淡的、癢癢的”寫出孩子們似乎已經到了月亮的體驗,

很美妙。

整體閱讀則像在讀一首詩,充滿著詩情畫意。(出示課件

11)

(2)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顫”這些詞讓“我們”

感覺眼中月亮是那么惹人憐惜。

五、再讀,探月之喻(出示課件12)

1.精讀,深入思考:到了院外,孩子們并沒有停下尋找的腳

步,月亮無處不在。又在河里,在孩子們的眼睛里找到了月

亮。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表著什么呢??

板書:尋找月亮,月亮無處不在。

2.讓我們帶著這份美好的向往齊讀文章最后兩節。

3.找出文中對月亮靜態和動態描寫的語句,并體會這樣描寫

的好處。

六、小練筆。根據要求仿寫句子。

滿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銀銀的,燈光也沒有這般亮

的。院子的中央處,是那棵粗粗的桂樹,疏疏的枝,疏疏的

葉,桂花還沒有開,卻有了累累的骨朵兒了。(使用疊詞,

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

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設計方案

一次備課二次備課

習作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根據本單元課文的寫法,觀察一種自然現象

或者一處自然景觀進行寫作。

2.學習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

3.通過習作,進一步提高我們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

重點

寫一種自然現象或一處自然景觀,要寫出景物的變化。

教學難點

學習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出示課件1)

大家看一看這些美麗的圖片,這些景物是那樣迷人。

我們讀過不少寫景的文章,那些優美的景物描寫讓我

們非常難忘。今天,我們也來寫一寫自己眼中的景物,也讓

我們用自己的筆把景物寫卜來,給別人以美的感受。

二、方法指導

1.讀題(出示課件2)

師:大家讀一讀題目,發現題目有什么特點?

生觀察,總結

預設:題目不完整,需要補充。

師:在寫作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把題目補充完整。

2.出示習作要求:(出示課件3)

即景,在選材方面,可以寫“雨中即景”、“日

落即景”,可以寫“田野即景”等。

寫作方法:認真觀察,抓住景物的特點,重點觀察景物

的變化。語言盡量做到生動形象,在寫作中要融入自己的真

情實感。(出示課件4)

三、師生共同討論(出示課件5)

我們具體應該怎樣寫呢?先讓我們看看課本,看文中給

我們進行了哪些提示。

書中提示我們:(出示課件6)

1.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我們可以根據需要,按照

空間順序、觀察順序或者游覽順序等進行描寫。

2.注意寫出景物的動態變化,使畫面更加鮮活。

師:除了書中的提示,我們還有什么要補充的呢?(出

示課件7)

生總結:在寫作的時候,要融入自己或喜悅、或贊嘆等

的情感。

四、小組交流,練習表達。(出示課件8)

L選擇一處景物或自然景觀,思考其特點。

2.和小組成員交流:把自己所選的習作介紹給大家,請

大家評價。

3.班上交流:把自己的習作和全班同學交流,認真聽取

同學的意見,及時做出修改。

五、擬提綱,練習寫作。(出示課件9)

1.在稿紙上簡單記錄交流后的收獲。

2.先把題目補充完整,再給自己的習作擬一個提綱,包

括:寫哪兒的景物,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如何結尾。

3.寫作。

六、組內評議,練習修改。(出示課件10)

1.展示自己的習作提綱,說說自己打算怎樣寫,請大家

提出意見或建議。

2.試著把你確定的內容寫下來。

注意:要按一定順序;語言要生動形象;要注意動態描寫。

七、集體評議,作業安排。

1.選取寫得好的作品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總結其優

點。

2.繼續修改習作,寫好這篇寫景散文

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設計方案?

一次備課—―三次備課

習作

教學目標:

L品味句子中的景物描寫,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

2.學習怎樣把一個畫面描寫具體。

3.積累古詩詞。

教學重點

運用多種方法把畫面寫具體。

教學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