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建筑物爆炸應急預案_第1頁
銀行建筑物爆炸應急預案_第2頁
銀行建筑物爆炸應急預案_第3頁
銀行建筑物爆炸應急預案_第4頁
銀行建筑物爆炸應急預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銀行建筑物爆炸應急預案TOC\o"1-2"\h\u21396第一章總則 468621.1編制目的與依據 423391.1.1編制目的 4286151.1.2編制依據 4281251.1.3本應急預案適用于銀行建筑物范圍內發生的爆炸。 4186311.1.4本應急預案適用于銀行全體員工、客戶及其他相關人員的應急響應和救援行動。 4140671.1.5本應急預案適用于與銀行建筑物爆炸相關的各級部門、企事業單位和民間救援組織的協調與配合。 4134121.1.6應急預案的修訂 4220541.1.7應急預案的更新 43282第二章組織指揮體系 557361.1.8應急指揮部組織架構 5113971.1.9應急指揮部人員構成 5241941.1.10總指揮職責 512131.1.11副總指揮職責 5209661.1.12應急小組設置 534711.1.13應急小組職責 62326第三章預警與預防機制 68141.1.14內部信息來源 698021.1.15外部信息來源 6170231.1.16預警信息接收 7287261.1.17預警信息評估 7264251.1.18預警信息發布 7113041.1.19預警信息反饋 782281.1.20加強安全宣傳教育 7311791.1.21完善安全設施設備 746581.1.2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7180061.1.23加強信息監測與預警 8106361.1.24開展應急演練 823032第四章爆炸應急響應 8286081.1.25現場評估 8229591.1.26現場救援 8309081.1.27現場處置 8104931.1.28人員疏散 9174591.1.29人員安置 9128171.1.30緊急通訊 980991.1.31協調工作 94187第五章環境監測與污染控制 9135921.1.32監測目的 9145041.1.33監測內容 1054571.1.34監測方法 10213051.1.35污染源控制 10163941.1.36污染擴散控制 10244311.1.37污染治理 108691.1.38現場應急處理 11138301.1.39污染應急處理 1150671.1.40后期恢復 1126099第六章信息報告與輿論引導 1119881.1.41信息收集與初報 1124001.1爆炸事件發生后,現場負責人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相關人員迅速收集事件相關信息。 11326591.2現場負責人應將收集到的事件信息,包括時間、地點、爆炸原因、影響范圍、傷亡情況等,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及時報告給銀行安全管理部門。 11233871.2.1信息核實與續報 11160172.1銀行安全管理部門收到初報信息后,應立即對信息進行核實,保證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11236042.2銀行安全管理部門應將核實后的信息報告給銀行領導層,并根據領導指示,及時向部門、監管部門報告。 11278152.3事件處理過程中,銀行安全管理部門應持續收集、核實事件信息,并向領導層和部門報告最新進展。 124212.3.1信息匯總與上報 12103293.1銀行安全管理部門應將事件相關信息進行匯總,形成書面報告,報送給銀行領導層。 1264393.2銀行領導層應根據報告內容,決定是否向上級管理部門報告。 1256783.3對于重大爆炸事件,銀行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及時向上級管理部門報告,并配合部門開展調查處理工作。 12302583.3.1輿論監測 12165251.1銀行應建立輿論監測機制,密切關注網絡、電視、報紙等媒體關于爆炸事件的報道,了解輿論動態。 1249171.2銀行安全管理部門應與宣傳部門、公關部門等協同工作,保證對事件輿論的實時掌握。 12295041.2.1輿論引導原則 12172852.1堅持真實、客觀、公正的原則,保證輿論引導工作的準確性。 12225822.2以人為本,關注受害者及家屬的感受,尊重輿論關切。 12178162.3保持與部門、監管部門溝通,保證輿論引導與立場一致。 1218572.3.1輿論引導措施 12164563.1通過官方網站、公眾號等渠道,及時發布事件相關信息,回應社會關切。 1222763.2邀請權威專家、業內人士對事件進行分析解讀,引導輿論走向。 12191803.3加強與主流媒體合作,積極宣傳銀行在事件處理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1231813.3.1信息發布原則 12244631.1保證信息真實、客觀、準確,避免發布虛假信息。 12214791.2及時發布事件處理進展,回應社會關切。 12203681.3注重保護受害者及家屬隱私,避免引發二次傷害。 12114431.3.1信息發布渠道 13221132.1官方網站、公眾號等自媒體渠道。 13168342.2主流媒體、網絡新聞平臺等外部渠道。 138472.3部門、監管部門指定的信息發布平臺。 13155592.3.1信息發布內容 13149653.1事件基本情況、原因、影響范圍等。 1355973.2銀行采取的措施及處理進展。 13200323.3對受害者及家屬的關懷和幫助措施。 13116353.4事件后續防范措施及建議。 1332313第七章應急資源保障 13272583.4.1資源需求 13196903.4.2資源調度 13100303.4.3儲備種類 13281843.4.4儲備方式 14186663.4.5資金來源 14224443.4.6資金使用 141007第八章應急培訓與演練 1448613.4.7培訓目標 1446093.4.8培訓內容 1464933.4.9培訓對象 1569793.4.10培訓方式 1576993.4.11培訓實施 15191433.4.12演練目的 15310233.4.13演練內容 1552783.4.14演練組織 15168483.4.15演練評估 1685603.4.16改進措施 16235133.4.17改進計劃 1613294第九章法律責任與獎勵 1672173.4.18責任主體 16160153.4.19責任追究原則 16327573.4.20責任追究內容 17216223.4.21獎勵對象 1757033.4.22獎勵條件 17139583.4.23獎勵方式 17311423.4.24處罰對象 1714983.4.25處罰措施 18237943.4.26處罰執行 1812097第十章預案的實施與監督 1844793.4.27組織架構 18326303.4.28實施流程 18222533.4.29職責分工 1936203.4.30監督機制 1927203.4.31檢查內容 19240523.4.32修訂原則 19153703.4.33修訂內容 19169613.4.34修訂程序 1951543.4.35更新頻率 20第一章總則1.1編制目的與依據1.1.1編制目的為保證銀行建筑物在遭遇爆炸事件時能夠迅速、有序、高效地應對,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障銀行正常運營秩序和金融安全,特制定本應急預案。1.1.2編制依據(1)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及行業標準;(2)銀行安全管理規定;(3)銀行建筑物爆炸案例分析;(4)銀行建筑物安全評估報告;(5)其他相關文件和資料。第二節適用范圍1.1.3本應急預案適用于銀行建筑物范圍內發生的爆炸。1.1.4本應急預案適用于銀行全體員工、客戶及其他相關人員的應急響應和救援行動。1.1.5本應急預案適用于與銀行建筑物爆炸相關的各級部門、企事業單位和民間救援組織的協調與配合。第三節應急預案的修訂與更新1.1.6應急預案的修訂(1)應急預案應定期進行修訂,以保證其適應性和實用性;(2)修訂內容主要包括:法律法規、政策及行業標準的變化;銀行安全管理規定的更新;銀行建筑物安全評估報告的調整;其他相關文件和資料的變化。1.1.7應急預案的更新(1)更新應急預案時,應充分征求相關部門和專家的意見;(2)更新后的應急預案應經銀行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審批通過,并報上級主管部門備案;(3)更新應急預案后,應及時組織全體員工進行培訓和演練,保證員工熟悉應急預案的內容和操作流程。第二章組織指揮體系第一節應急指揮部組成1.1.8應急指揮部組織架構銀行建筑物爆炸應急預案應急指揮部由總指揮、副總指揮、成員單位組成。總指揮由銀行主要領導擔任,副總指揮由相關領導擔任,成員單位包括安全保衛部、運營管理部、技術保障部、人力資源部、財務部等相關部門。1.1.9應急指揮部人員構成(1)總指揮:負責全面協調、指揮應急響應工作。(2)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開展應急響應工作,具體負責某的應急指揮工作。(3)成員單位:根據各自職責,參與應急響應工作。第二節指揮部職責1.1.10總指揮職責(1)制定應急指揮部工作計劃和應急預案;(2)統一指揮、協調應急響應工作;(3)定期組織應急演練和培訓;(4)負責向上級報告情況及應急響應進展;(5)負責協調外部救援力量。1.1.11副總指揮職責(1)協助總指揮開展應急響應工作;(2)負責某的應急指揮工作;(3)負責協調相關成員單位,保證應急響應工作順利進行。第三節應急小組設置與職責1.1.12應急小組設置根據應急指揮部的要求,設置以下應急小組:(1)現場救援組:負責現場救援、疏散、警戒等工作;(2)通訊保障組:負責應急通訊設備保障、信息傳遞等工作;(3)醫療救護組:負責傷員救治、衛生防護等工作;(4)物資保障組:負責應急物資儲備、調配、發放等工作;(5)信息發布組:負責對外發布信息、新聞宣傳等工作;(6)后勤保障組:負責應急期間的后勤保障工作;(7)恢復重建組:負責后的恢復重建工作。1.1.13應急小組職責(1)現場救援組:迅速組織現場救援,保證人員安全;(2)通訊保障組:保證應急通訊設備正常運行,及時傳遞信息;(3)醫療救護組:對傷員進行救治,保障傷員生命安全;(4)物資保障組:合理調配應急物資,保證救援工作順利進行;(5)信息發布組:準確、及時發布信息,維護社會穩定;(6)后勤保障組: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保證應急響應工作順利進行;(7)恢復重建組:積極開展恢復重建工作,盡快恢復正常秩序。第三章預警與預防機制第一節預警信息來源1.1.14內部信息來源(1)銀行安全管理部門:負責收集、整理和報告銀行內部安全相關信息,包括員工異常行為、設施設備安全隱患等。(2)技術監測系統:包括視頻監控系統、入侵報警系統、消防自動報警系統等,實時監測銀行建筑物內的安全狀況。(3)員工報告:員工發覺安全隱患或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報告安全管理部門。1.1.15外部信息來源(1)相關部門:如公安、消防、安監等,及時掌握各類安全風險信息,并向銀行提供預警。(2)社會公共信息:通過新聞媒體、互聯網、社交平臺等渠道,收集與銀行建筑物安全相關的信息。(3)第三方專業機構:如安全評估機構、消防檢測機構等,為銀行提供專業預警信息。第二節預警信息處理1.1.16預警信息接收(1)銀行安全管理部門負責接收預警信息,保證信息暢通無阻。(2)建立預警信息接收機制,包括電話、短信、郵件等多種方式,保證預警信息能夠迅速傳達。1.1.17預警信息評估(1)銀行安全管理部門對預警信息進行初步評估,判斷其真實性、重要性和緊急程度。(2)對于重大預警信息,及時上報銀行領導,啟動應急預案。1.1.18預警信息發布(1)銀行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將預警信息發布給相關部門和人員,保證預警信息及時傳達。(2)發布預警信息時,應明確預警級別、應對措施和責任人員。1.1.19預警信息反饋(1)銀行各部門和人員應按照預警信息要求,采取相應措施,并將執行情況反饋給安全管理部門。(2)安全管理部門對預警信息執行情況進行跟蹤,保證預警措施得到有效落實。第三節預防措施1.1.20加強安全宣傳教育(1)銀行應定期組織安全知識培訓,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應對能力。(2)利用宣傳欄、網絡平臺等渠道,普及安全知識,提高員工對安全風險的認知。1.1.21完善安全設施設備(1)定期檢查和維護安全設施設備,保證其正常運行。(2)對于存在安全隱患的設備,及時進行維修或更換。1.1.2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1)制定和完善銀行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各部門和人員的安全職責。(2)加強安全巡查,保證銀行建筑物安全。1.1.23加強信息監測與預警(1)建立和完善信息監測系統,實時掌握銀行建筑物安全狀況。(2)建立預警信息數據庫,對預警信息進行分類、歸檔,為預防工作提供數據支持。1.1.24開展應急演練(1)定期組織應急演練,提高銀行員工的應急處理能力。(2)通過演練,檢驗應急預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不斷完善預警與預防機制。第四章爆炸應急響應第一節現場救援與處置1.1.25現場評估在銀行建筑物發生爆炸后,首先應當對現場進行全面評估,確定影響范圍、潛在危險源以及救援需求。現場評估應由專業人員負責,包括消防、公安、衛生等部門。1.1.26現場救援(1)消防部門: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消防隊員前往現場,進行火源控制、滅火、救人等工作。(2)公安部門:負責現場安全警戒,維護現場秩序,防止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域。(3)衛生部門:組織醫療救護隊伍,對傷員進行救治,保證生命安全。1.1.27現場處置(1)疏散群眾: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有序組織現場及周邊群眾撤離危險區域。(2)封鎖現場:對現場進行封鎖,防止擴大和次生災害發生。(3)環境監測:對現場及周邊環境進行監測,保證空氣質量、水質等指標符合安全標準。第二節人員疏散與安置1.1.28人員疏散(1)確定疏散路線:根據現場情況,制定合理的疏散路線,保證群眾有序、快速撤離。(2)指導疏散:由公安、消防等相關部門人員現場指導群眾進行疏散,避免擁擠、踩踏等發生。1.1.29人員安置(1)臨時安置點:在安全區域設立臨時安置點,為疏散出來的群眾提供基本生活條件。(2)生活保障:保證臨時安置點內的群眾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包括食物、飲水、醫療等。(3)心理疏導:對受驚嚇、恐慌的群眾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恢復正常生活。第三節緊急通訊與協調1.1.30緊急通訊(1)建立通訊指揮系統:成立緊急通訊指揮小組,負責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通訊工作。(2)通訊設備保障:保證通訊設備正常運行,提高通訊效率。(3)通訊渠道暢通:與上級部門、相關部門保持通訊暢通,及時傳遞信息。1.1.31協調工作(1)部門協調: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應對。(2)資源調配:根據需要,合理調配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3)社會力量動員: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救援工作,形成全社會共同應對的良好氛圍。第五章環境監測與污染控制第一節環境監測1.1.32監測目的為保證銀行建筑物爆炸現場環境安全,及時掌握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環境監測工作應遵循以下目的:(1)評估對周邊環境的污染程度;(2)為制定污染控制措施提供科學依據;(3)監測處理過程中環境變化,保證應急處理效果。1.1.33監測內容(1)氣體監測:監測現場及周邊區域的氣體成分、濃度、擴散趨勢等;(2)水質監測:監測現場及周邊水體中的污染物濃度、水質變化等;(3)土壤監測:監測現場及周邊土壤中的污染物濃度、土壤性質變化等;(4)噪聲監測:監測現場及周邊區域的噪聲水平;(5)輻射監測:監測現場及周邊區域的輻射水平。1.1.34監測方法(1)采樣分析:對現場及周邊環境進行采樣,送檢分析;(2)在線監測:利用在線監測設備,實時監測現場環境指標;(3)遙感監測: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遙感等技術,對現場進行監測。第二節污染控制1.1.35污染源控制(1)確定污染源:分析原因,確定污染物排放源;(2)隔離污染源:采取隔離措施,防止污染物進一步擴散;(3)污染源治理:對污染源進行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濃度。1.1.36污染擴散控制(1)風向、風速監測:實時監測現場風向、風速,為制定污染擴散控制措施提供依據;(2)污染物擴散模型:建立污染物擴散模型,預測污染物擴散趨勢;(3)擴散控制措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物擴散范圍。1.1.37污染治理(1)氣體治理:采用活性炭吸附、光催化氧化等技術,治理現場氣體污染物;(2)水體治理:采用物理、化學、生物等方法,治理現場及周邊水體污染物;(3)土壤治理:采用固化、穩定化、生物修復等方法,治理現場及周邊土壤污染物。第三節應急處理1.1.38現場應急處理(1)現場警戒:設立警戒區,限制人員進入;(2)緊急疏散:組織現場及周邊人員緊急疏散;(3)救援隊伍:組建救援隊伍,開展現場救援工作;(4)消防救援:撲滅火災,防止火勢蔓延;(5)醫療救援:救治受傷人員,保障生命安全。1.1.39污染應急處理(1)污染物收集:收集現場污染物,防止二次污染;(2)污染物處理:對收集到的污染物進行處理,降低其對環境的影響;(3)污染監測:持續監測現場污染狀況,評估污染處理效果;(4)污染修復:采取修復措施,恢復現場環境。1.1.40后期恢復(1)場地清理:清理現場,恢復場地原貌;(2)環境修復:采取生態修復措施,恢復現場生態環境;(3)總結經驗:總結處理過程中的經驗教訓,為今后類似的應急處理提供參考。第六章信息報告與輿論引導第一節信息報告程序1.1.41信息收集與初報1.1爆炸事件發生后,現場負責人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相關人員迅速收集事件相關信息。1.2現場負責人應將收集到的事件信息,包括時間、地點、爆炸原因、影響范圍、傷亡情況等,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及時報告給銀行安全管理部門。1.2.1信息核實與續報2.1銀行安全管理部門收到初報信息后,應立即對信息進行核實,保證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2.2銀行安全管理部門應將核實后的信息報告給銀行領導層,并根據領導指示,及時向部門、監管部門報告。2.3事件處理過程中,銀行安全管理部門應持續收集、核實事件信息,并向領導層和部門報告最新進展。2.3.1信息匯總與上報3.1銀行安全管理部門應將事件相關信息進行匯總,形成書面報告,報送給銀行領導層。3.2銀行領導層應根據報告內容,決定是否向上級管理部門報告。3.3對于重大爆炸事件,銀行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及時向上級管理部門報告,并配合部門開展調查處理工作。第二節輿論引導策略3.3.1輿論監測1.1銀行應建立輿論監測機制,密切關注網絡、電視、報紙等媒體關于爆炸事件的報道,了解輿論動態。1.2銀行安全管理部門應與宣傳部門、公關部門等協同工作,保證對事件輿論的實時掌握。1.2.1輿論引導原則2.1堅持真實、客觀、公正的原則,保證輿論引導工作的準確性。2.2以人為本,關注受害者及家屬的感受,尊重輿論關切。2.3保持與部門、監管部門溝通,保證輿論引導與立場一致。2.3.1輿論引導措施3.1通過官方網站、公眾號等渠道,及時發布事件相關信息,回應社會關切。3.2邀請權威專家、業內人士對事件進行分析解讀,引導輿論走向。3.3加強與主流媒體合作,積極宣傳銀行在事件處理過程中的積極作用。第三節信息發布3.3.1信息發布原則1.1保證信息真實、客觀、準確,避免發布虛假信息。1.2及時發布事件處理進展,回應社會關切。1.3注重保護受害者及家屬隱私,避免引發二次傷害。1.3.1信息發布渠道2.1官方網站、公眾號等自媒體渠道。2.2主流媒體、網絡新聞平臺等外部渠道。2.3部門、監管部門指定的信息發布平臺。2.3.1信息發布內容3.1事件基本情況、原因、影響范圍等。3.2銀行采取的措施及處理進展。3.3對受害者及家屬的關懷和幫助措施。3.4事件后續防范措施及建議。第七章應急資源保障第一節資源需求與調度3.4.1資源需求為保證銀行建筑物爆炸應急預案的有效實施,應急資源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人力資源:包括救援隊伍、醫護人員、志愿者等,負責現場救援、傷員救治、心理疏導等工作。(2)物資資源:包括救援設備、防護用品、醫療器械、生活用品等,滿足救援工作和受災群眾的基本需求。(3)信息資源:建立健全信息溝通渠道,保證應急信息及時、準確、高效地傳遞。(4)交通資源:保障救援隊伍和物資的快速調度,保證救援通道暢通。3.4.2資源調度(1)建立應急資源調度體系,明確各級應急管理部門的職責和權限。(2)制定應急資源調度方案,明確資源調度的程序、方法和要求。(3)加強與各級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的溝通協調,實現資源共享。(4)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資源調度的時效性和準確性。第二節應急物資儲備3.4.3儲備種類(1)救援設備:包括消防設備、破拆工具、通訊設備等。(2)防護用品:包括防護服、防毒面具、手套等。(3)醫療器械:包括急救包、擔架、手術器材等。(4)生活用品:包括食物、水、衣物、帳篷等。3.4.4儲備方式(1)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庫,實行統一管理、分類存放。(2)制定應急物資儲備目錄,明確儲備品種、數量和存放要求。(3)定期對儲備物資進行檢查、維護,保證物資完好、適用。(4)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應急物資儲備,實現多元化儲備。第三節應急資金保障3.4.5資金來源(1)撥款:根據應急響應級別,適時撥付應急資金。(2)社會捐助: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捐贈資金,用于應急救助和恢復重建。(3)保險賠償:充分發揮保險作用,減輕災害損失。3.4.6資金使用(1)制定應急資金使用方案,明確資金使用范圍、標準和程序。(2)建立應急資金監管機制,保證資金使用安全、合規。(3)加強與財政、審計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提高資金使用效益。(4)定期對應急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評估,及時調整資金使用策略。第八章應急培訓與演練第一節培訓計劃與實施3.4.7培訓目標為保證銀行建筑物爆炸應急預案的有效實施,提高員工的應急處理能力,培訓計劃旨在使員工掌握以下目標:(1)熟悉銀行建筑物爆炸應急預案的內容及流程;(2)掌握應急設備的使用方法;(3)提高緊急情況下的人員疏散、救援及協調能力;(4)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降低風險。3.4.8培訓內容(1)銀行建筑物爆炸應急預案的講解與解讀;(2)應急設備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3)人員疏散、救援及協調的操作流程;(4)案例分析與討論;(5)緊急情況下的心理應對與自救。3.4.9培訓對象(1)銀行全體員工;(2)保衛部門、安全管理部門等相關人員;(3)與應急預案實施相關的其他部門人員。3.4.10培訓方式(1)集中授課:組織專業講師進行集中授課,講解應急預案相關內容;(2)實戰演練:結合應急預案,組織員工進行實戰演練;(3)自學:員工利用業余時間學習應急預案相關資料;(4)交流分享:組織員工進行心得體會的交流與分享。3.4.11培訓實施(1)制定培訓計劃,明確培訓時間、地點、內容等;(2)通知培訓對象,保證培訓參與率;(3)落實培訓場地、設備、師資等;(4)組織培訓,保證培訓質量;(5)培訓結束后,對員工進行考核,評估培訓效果。第二節演練組織與評估3.4.12演練目的通過演練,檢驗銀行建筑物爆炸應急預案的實際操作效果,提高員工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保證應急預案的順利實施。3.4.13演練內容(1)模擬銀行建筑物發生爆炸;(2)員工進行緊急疏散、救援及協調;(3)檢驗應急預案的完整性、適用性;(4)評估員工對應急預案的掌握程度。3.4.14演練組織(1)成立演練指揮部,負責演練的總體協調與指揮;(2)設立演練現場,模擬發生場景;(3)確定演練時間、地點、參與人員等;(4)制定演練方案,明確演練流程、任務分工等;(5)發布演練通知,保證參演人員了解演練要求。3.4.15演練評估(1)演練結束后,組織評估小組對演練效果進行評估;(2)評估內容包括:應急預案的適用性、員工應對緊急情況的反應速度、協調能力、救援效果等;(3)評估小組根據評估結果,提出改進建議;(4)對演練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制定整改措施。第三節持續改進3.4.16改進措施(1)針對演練評估結果,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2)定期組織員工進行應急培訓,提高員工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3)加強應急設備的管理與維護,保證設備處于良好狀態;(4)建立應急預案實施情況的跟蹤監測機制,及時發覺并解決問題。3.4.17改進計劃(1)制定年度應急預案改進計劃,明確改進目標、內容、時間表等;(2)定期召開應急預案改進工作會議,研究解決改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3)建立應急預案改進檔案,記錄改進過程及成果;(4)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與協作,共同推進應急預案的持續改進。第九章法律責任與獎勵第一節法律責任追究3.4.18責任主體在銀行建筑物爆炸應急預案中,法律責任追究應當明確責任主體,包括但不限于銀行的管理人員、安全保衛人員、預案執行人員及其他相關責任人。3.4.19責任追究原則(1)責任與過錯相對應原則。根據各責任主體的職責和行為,對原因、過程及后果進行分析,合理確定責任。(2)依法依規原則。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規定和銀行內部規章制度,對責任主體進行追責。(3)客觀公正原則。在責任追究過程中,應全面、客觀、公正地調查、分析原因,保證責任追究的公正性。3.4.20責任追究內容(1)對未履行職責、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等導致發生的責任人,應依法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處分。(2)對故意隱瞞真相、謊報情況、阻礙調查處理的責任人,應依法給予相應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3)對其他違反法律法規、政策規定和銀行內部規章制度的行為,應依法依規追究相應責任。第二節獎勵與表彰3.4.21獎勵對象銀行建筑物爆炸應急預案的獎勵與表彰對象主要包括在預防、應急處理、善后恢復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員工。3.4.22獎勵條件(1)在預防方面,對提出有效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隱患的員工,給予獎勵。(2)在應急處理方面,對在發生時果斷采取措施、減少損失、保障人員安全的員工,給予獎勵。(3)在善后恢復方面,對在發生后積極參與救援、恢復工作,為銀行恢復正常運營作出突出貢獻的員工,給予獎勵。3.4.23獎勵方式(1)表揚。對表現突出的員工進行通報表揚,弘揚其先進事跡。(2)獎金。根據員工貢獻大小,給予一定的獎金獎勵。(3)職務晉升。對在處理中表現優秀的員工,優先考慮職務晉升。第三節處罰措施3.4.24處罰對象銀行建筑物爆炸應急預案的處罰措施主要針對違反應急預案規定、不履行職責、導致發生的員工。3.4.25處罰措施(1)警告。對違反應急預案規定、不履行職責的員工,給予警告處分。(2)記過。對情節較嚴重的違規行為,給予記過處分。(3)記大過。對情節嚴重的違規行為,給予記大過處分。(4)降級。對情節特別嚴重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