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惠州大亞灣區金澳實驗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試題(無答案)一、選擇題要求: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關于史前時期我國文明起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生活在新石器時代的半坡人已經過上了定居生活,從事農業生產B.生活在大汶口原始居民已經掌握了銅器制作技術C.生活在北京人遺址的周口店人能夠使用火,會制作簡單的石器D.生活在大河文明的河姆渡人已經掌握了制陶技術,并開始使用牛耕2.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以下哪項不是這一時期的社會變革表現()A.農業生產得到發展,鐵犁牛耕出現B.城市經濟繁榮,手工業、商業發展迅速C.儒家、道家等學派興起,百家爭鳴D.奴隸制度逐漸衰落,封建制度逐漸確立3.秦始皇統一六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統一,以下哪項不是其措施之一()A.鑄幣統一,度量衡統一B.書同文,車同軌C.修建長城,抵御外患D.創立科舉制度,選拔人才4.漢武帝時期,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包括()①推行察舉制,選拔官員②實行郡國并行制,削弱地方勢力③設立太學,培養人才④實行均田制,增加國家收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5.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融合加速,以下哪項不是這一時期民族融合的表現()A.北魏孝文帝改革,實行漢化政策B.鮮卑族、漢族等民族共同開發黃河流域C.佛教傳入我國,成為民間信仰D.隋唐時期,科舉制度進一步發展6.唐朝時期,我國與世界各國交往頻繁,以下哪項不是這一時期對外交往的表現()A.唐太宗時期,玄奘西游天竺取經B.唐朝與日本、新羅等亞洲國家交往密切C.唐朝與歐洲國家交往頻繁,如阿拉伯、拜占庭等D.唐朝與非洲國家交往密切,如埃及、摩洛哥等7.宋元時期,我國科學技術取得了輝煌成就,以下哪項不是這一時期科技成就的表現()A.活字印刷術發明,促進了文化傳播B.火藥在軍事上的應用,提高了戰斗力C.羅盤針應用于航海,促進了航海事業的發展D.《天工開物》問世,標志著我國科技水平達到了世界領先地位8.明清時期,我國社會發生了重大變革,以下哪項不是這一時期社會變革的表現()A.農業生產得到發展,手工業、商業繁榮B.科舉制度僵化,導致人才流失C.民族矛盾尖銳,階級矛盾激化D.閉關鎖國政策,使我國逐漸落后于世界9.民國時期,我國民主革命取得了巨大勝利,以下哪項不是這一時期革命成果的表現()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B.五四運動促進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民主思想深入人心C.北伐戰爭勝利,統一了中國D.抗日戰爭勝利,使我國擺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狀態10.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輝煌成就,以下哪項不是這一時期成就的表現()A.土地改革完成,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B.一五計劃實施,奠定了我國工業化的基礎C.實行改革開放,使我國經濟快速發展D.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共同富裕二、填空題要求: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11.下列史前時期文明的發源地,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12.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古代思想家孔子創立了(),主張“仁愛”、“禮治”。13.秦始皇統一六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統一,其中推行(),有利于統一度量衡。14.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實行(),選拔官員。15.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北方民族大融合,出現了()。三、簡答題要求: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16.簡述秦始皇統一六國后,采取的主要措施,并說明這些措施對鞏固統一的作用。四、材料分析題要求: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閱讀以下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唐朝時期,玄奘西游天竺取經,歷經艱險,終于取得真經。材料二:玄奘取經后,回國后將所學傳播,對后世影響深遠。請回答:(1)簡述玄奘西游的目的和經歷。(2)分析玄奘取經對后世的影響。五、論述題要求: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論述明清時期我國封建社會的衰落及其原因。六、綜合應用題要求: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以下問題:假設你是一位生活在唐代的學子,請根據以下情況,回答相關問題:情況一:你是一位農家子弟,家里經營著農田。情況二:你是一位手工業者,從事著某項手工藝品的制作。情況三:你是一位讀書人,希望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請回答:(1)分別從上述三種情況出發,分析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2)結合所學知識,談談當時社會階層流動的途徑及其影響。本次試卷答案如下:一、選擇題1.C解析:北京人生活在舊石器時代,尚未進入新石器時代,因此不具備制作陶器的技術。2.D解析: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主要表現為生產力的提高、階級關系的變動、思想文化的繁榮等,而奴隸制度衰落和封建制度確立是這一時期變革的結果,而非表現。3.D解析: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創立了中央集權制度,推行一系列措施鞏固統一,但科舉制度是在隋朝創立的,不屬于秦始皇的措施。4.B解析:漢武帝時期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包括推行察舉制選拔官員、實行郡國并行制削弱地方勢力、設立太學培養人才等,均田制是北魏時期的制度。5.D解析: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融合表現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共同開發黃河流域、佛教傳入等,科舉制度的發展是在隋唐時期。6.C解析:唐朝時期對外交往頻繁,但與歐洲國家的交往并不密切,阿拉伯、拜占庭等是唐朝與歐洲國家交往的中間地帶。7.D解析:宋元時期科技成就包括活字印刷術、火藥、羅盤針等,而《天工開物》是明朝宋應星所著,不屬于宋元時期的科技成就。8.D解析:明清時期社會變革表現為農業生產發展、手工業商業繁榮、民族矛盾尖銳、階級矛盾激化等,閉關鎖國政策是導致我國逐漸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之一。9.C解析:民國時期民主革命成果包括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五四運動促進新文化運動發展、抗日戰爭勝利等,北伐戰爭勝利雖然統一了中國,但并非民主革命成果。10.D解析: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輝煌成就,包括土地改革完成、一五計劃實施、實行改革開放等,但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而非成就。二、填空題11.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半坡文化解析:史前時期文明的發源地按時間順序排列為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半坡文化。12.儒家解析: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主張“仁愛”、“禮治”。13.度量衡統一解析:秦始皇推行度量衡統一,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14.察舉制解析:漢武帝時期實行察舉制,選拔官員。15.民族融合解析: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北方民族大融合,出現了民族融合。三、簡答題16.解答:秦始皇統一六國后,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1)推行中央集權制度,設立三公九卿制度;(2)實行郡縣制,加強地方管理;(3)統一貨幣、度量衡,便利經濟交流;(4)修建長城,抵御外患;(5)書同文,車同軌,加強文化統一。這些措施對鞏固統一的作用:(1)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一;(2)便利經濟交流,促進社會發展;(3)提高國家軍事防御能力,維護國家安全;(4)加強文化統一,增強國家凝聚力。四、材料分析題(1)簡述玄奘西游的目的和經歷:目的:玄奘西游的目的是為了取得佛經,傳播佛教思想。經歷:玄奘歷經艱險,長途跋涉,終于到達天竺,取得真經。(2)分析玄奘取經對后世的影響:影響:玄奘取經豐富了我國佛教文化,促進了中印文化交流,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五、論述題解答:明清時期我國封建社會的衰落及其原因:衰落表現:(1)農業生產停滯,農民生活困苦;(2)手工業、商業發展緩慢,經濟活力不足;(3)政治腐敗,官場黑暗;(4)思想文化僵化,創新能力下降。原因:(1)封建土地制度僵化,導致農業生產停滯;(2)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與外國的交流;(3)科舉制度僵化,導致人才流失;(4)封建統治階級腐敗,社會矛盾尖銳。六、綜合應用題解答:(1)分別從上述三種情況出發,分析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情況一:農家子弟:當時農業生產以小農經濟為主,農民生活困苦,土地兼并現象嚴重。情況二:手工業者:手工業發展緩慢,市場競爭激烈,手工業者生活艱辛。情況三:讀書人:科舉制度是當時社會階層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