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7章機械式無級自動變速器學習目標了解無級自動變速器(CVT)的發展歷程掌握CVT的結構及其工作原理了解CVT的控制原理7.1概述7.1.1CVT的特點⑴速比:連續速比⑵傳動方式:帶傳動⑶結構更簡單、體積更小、性能更穩定⑷傳動效率高、變速范圍大⑸響應特性、舒適性更好⑹可使傳動系與發動機工況匹配更好7.1.2CVT技術的發展歷程1、第一代CVT——橡膠帶傳動2、第二代CVT——V形金屬帶傳動/干式電磁粉離合器3、第三代CVT——智能與手動/自動一體化7.1.3典型CVT類型1、典型CVT結構分類⑴按控制方式分:機械式和電控式⑵按傳動帶形式分:V形橡膠帶、V形或扇形承推鋼帶式、多片金屬鏈帶式⑶按傳動構件驅動形式分:V形或扇形金屬帶V輪式、多片金屬鏈帶V輪式⑷按動力接續方式分:干式電磁粉離合器、液力變矩器式、濕式摩擦離合器⑸按選檔/換擋操作方式分:一般電控式、智能電子管理式、手/自一體式2、特殊類型CVT⑴IVT—無限變速機械無級變速器組成:變速傳動機構、調速機構、加壓裝置變速傳動機構:由輸入錐盤、輸出錐盤和一對傳動滾子組成變速原理:改變接觸半徑圖7-2IVT無級變速結構⑵流體靜力傳動CVT通過液體介質傳動與靜壓力變化來傳遞能量7.1.4CVT使用特性1、經濟型2、動力性3、環保性4、制造成本5、駕駛平順性7.2CVT的結構7.2.1CVT基本結構1、CVT基本結構動力接續裝置、無級變速傳動系統、電子控制系統、液壓控制系統、方向轉換系統、換擋控制系統2、干式電磁粉離合器加金屬帶CVT組合型3、液力變矩器加金屬帶CVT組合型4、濕式摩擦片離合器加金屬鏈CVT組合型7.2.2動力接續裝置1.干式電磁粉離合器2、液力變矩器利用液力變矩器低速增矩特性,與CVT無級變速特性配合運用,提高了一般CVT所不擅長的上坡起步、大負荷倒車等性能,微動性能也更好(亦稱蠕動或爬行);油耗也因之而得到減少,并能使車輛強有力地起步、加速和阻隔發動機轉矩不均勻所引起的振動和沖擊,使車輛抵抗負荷變化能力大大提高,車輛行駛時的平穩性和通過性也隨之提高。3、濕式摩擦離合器7.2.3無級變速傳動系統1、金屬傳動帶結構與工作原理⑴扇形推塊式鋼帶⑵鋼片傳動過程⑶傳動帶輪的組成⑷動力傳動路線①發動機輸出的動力首先傳遞到CVT輸入軸與主動帶輪;②主動帶輪通過金屬傳動帶傳遞到從動輪與輸出軸;③最后經主減速器和差速器傳遞給驅動車輪。2、金屬傳動鏈與V帶輪7.2.4液壓控制系統1、CVT液壓控制系統典型結構2、CVT液壓控制系統主要元件⑴ATF油泵⑵液壓控制主閥體⑶手動閥體⑷控制電磁閥⑸執行元件控制油缸3、油液過濾與冷卻系統1)選用高密度無紡織物材料制作濾清器2)在潤滑油吸入口附近增設了磁性物和高質量過濾網,利用磁性物來吸附ATF中的金屬微粒,以減小意外磨損的可能性;3)采用兩級或多級過濾方式,以進一步提高對ATF中不純物質的過濾率4)免維護型過濾器與ATF冷卻器組成一體,要求定期或定時更換。7.2.5方向轉換系統1、CVT方向轉換系統基本結構2、雙行星齒輪組結構特點7.2.6電子控制系統7.2.7換擋控制系統7.3CVT工作原理7.3.1CVT傳動特點V形帶輪和V形帶傳動可以自動換擋,也可以模擬手動換擋7.3.2CVT變速過程7.3.3CVT變矩控制
主動帶輪通過CVT輸入軸與動力連接裝置、發動機端相連接;從動帶輪通過CVT輸出軸與主減速器、差速器、驅動輪連接;主、從動帶輪間,通過金屬傳送帶或金屬傳送鏈的旋轉運動來傳遞動力,改變發動機的輸出轉矩和輸出轉速,使之與驅動輪上的行車阻力相適應。7.4CVT控制模式7.4.1自動控制模式CVT電控系統組成:控制模塊、傳感器、電磁閥狀態控制內容:自動換擋控制、帶輪壓力控制、起步離合器壓力控制、倒檔鎖止控制、坡道邏輯控制7.4.2手動控制模式本章小結1.CVT自動變速器由于其經濟性、動力性、駕駛平順性等特性,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商在其產品中使用。2.通常,CVT可分為動力接續裝置、無級變速傳動系統、電子控制系統、液壓控制系統、方向轉換系統和換擋控制系統等幾部分。3.現在CVT多采用金屬傳送帶(金屬傳送鏈)與V帶輪作為傳動結構。4.CVT自動變速器的電控系統是由各傳感器、電控單元、執行元件與連接線路等部分構成。5.CVT的控制單元根據換擋控制信息,如汽車行駛速度(輸出軸轉速),自動控制CVT內各元件工作和傳動狀態,以實現不同的傳動比與轉矩比控制,進而實現自動換擋控制過程。6.在CVT無級變速傳動過程中,因主、從傳動帶輪間的直徑連續可調,其速比就能實現無級變速過程,也無需中斷動力傳遞。第8章雙離合自動變速器學習目標掌握雙離合變速器(DCT)的結構組成及分類掌握雙離合自動變速器的結構布置,了解其工作原理熟悉雙離合自動變速器的控制原理掌握濕式雙離合變速器的起步過程和換擋過程控制8.1概述雙離合變速器的特點:有兩組變速器;
舒適性和操作方便;
結構簡單、成本低、效率高。雙離合變速器的發展過程:起源于賽車運動;20世紀90年代,大眾公司和博格華納合作生產了應用于主流車型的濕式雙離合變速器;
雙離合變速器的基本原理:圖8-1雙離合自動變速器示意圖DCT的常見故障:1.轉速遲鈍、轉速無法上升,低速換擋時有頓挫感或異響,剛起步時能感覺到1檔和2檔結合時有明顯不流暢感,平路起步及坡路起步時現象相同2.卡死,將發動機轉速保持3000轉以上才能實現奇數擋,1、3、5換擋,而偶數2、4、6擋無法接合,甚至導致車輛卡死。3.熄火,車輛運行和起動時發生熄火;4.無法升擋,低速行駛時,發動機轉速忽然升高,車速保持不變,停車后儀表盤左側轉速表上的發動機系統故障指示燈亮起,熄火后,稍后起動行車,變速器保持在1擋,無法正常升擋,并且無法實現倒擋8.2DCT的組成及分類
雙離合自動變速器主要分為干式和濕式兩大類,其組成通常由雙離合器、執行機構、變速器、各種傳感器以及電子控制模塊ECU構成。8.2.1DCT基本組成1.雙離合器2.執行機構
執行機構由檔位執行機構和離合器執行機構組成執行機構的類型:1.電控氣動型2.電控電動型3.電控液動型3.變速器
根據齒輪軸的布置方式不同可以分為單中間軸和雙中間軸4.電子控制單元
電子控制單元(ECU)通過采集各傳感器的信號,實時對車輛的運行狀態進行綜合處理和判斷,然后控制換擋執行機構、離合器執行機構以及配合發動機工作。8.2.2幾種典型的DCT1.大眾DSG雙離合變速器圖8-6大眾DQ250雙離合變速器圖8-7大眾DQ200七速雙離合變速器2.沃爾沃Powershift雙離合變速器圖8-8Powershift雙離合變速器3.保時捷PDK雙離合變速器圖8-9保時捷七速雙離合變速器4.三菱TC-SST雙離合變速器圖8-10三菱TC-SST雙離合變速器8.3DCT的結構布置及工作原理DCT有兩種常見形式,單中間軸式和雙中間軸式。DCT具有兩個獨立的分齒輪箱,每個分齒輪箱均有各自的離合器C1、C2。在DCT的實際結構中,兩個分齒輪箱是一個空套在另一個里面,用來達到節省空間的目的。兩根齒輪箱輸入軸,一根采用實心輸入軸,另一根采用空心軸。8.3.1單中間軸式結構及工作原理8.3.2雙中間軸式結構及其工作原理8.4DCT控制系統8.4.1濕式DCT液壓控制系統1.濕式雙離合器圖8-11濕式雙離合器結構圖2.DCT液壓控制系統功能:離合器壓力控制、換擋執行機構控制、濕式離合器和齒軸潤滑與冷卻系統流量調節。組成:(1)液壓動力源;(2)主油路壓力調節子系統;(3)潤滑與冷卻調節子系統;(4)換擋力控制子系統;(5)擋位選擇子系統;(6)換擋執行機構;(7)離合器控制子系統(1)液壓動力源
液壓動力源由液壓泵、吸油過濾器、壓油過濾器、油箱組成。(2)主油路調壓子系統
主油路調壓子系統由主油路調節閥和主油路閥組成(3)潤滑與冷卻調節子系統
潤滑與冷卻子系統由冷卻油路限壓閥、潤滑油路調節閥和潤滑閥組成。(4)換擋控制子系統
換擋控制子系統包括:換擋力控制子系統、擋位選擇子系統和換擋執行機構圖8-14換擋執行機構圖8-15轉速傳感器圖8-16轉速傳感器(5)離合器控制系統對離合器控制閥的要求:
精度高、壓力穩定性好、響應快。8.4.2起步控制過程起步過程中離合器控制應滿足:①充分體現駕駛者的意圖,滿足駕駛者對車輛的使用需求,小油門開度起步保證起步平順性,中、大油門開度起步要合理平衡起步平順性和快速性;②保護車輛傳動系統,避免產生過大動載荷,影響乘坐舒適性;③要延長離合器的使用壽命;④起步過程中要保持發動機運行狀態平穩,避免發動機產生熄火或抖動。8.4.3換擋過程控制圖8-24DSG雙離合自動變速器1.1檔動力傳輸路線圖8-251檔動力傳輸路線2.2檔動力傳輸路線
圖8-262檔動力傳輸路線3.3檔動力傳輸路線圖8-273檔動力傳輸路線4.4檔動力傳輸路線圖8-284檔動力傳輸路線5.5檔動力傳輸路線圖8-295檔動力傳輸路線6.6檔動力傳輸路線圖8-306檔動力傳輸路線7.倒檔動力傳輸路線圖8-317檔動力傳輸路線本章小結1.雙離合變速器簡稱DCT,因為其有兩組離合器,所以稱為雙離合變速器。DCT具有AT的舒適性和操作方便性,擁有AMT結構簡單、成本低和效率高的優點。2.DCT中的兩幅離合器分別與兩根輸入軸相連,換擋和離合操作都是通過一集成電子和液壓元件的機械電子模塊來實現,而不再通過離合器踏板操作。3.雙離合自動變速器主要分為干式和濕式兩大類,其組成通常由雙離合器、執行機構、變速器、各種傳感器以及電子控制模塊ECU構成。4.濕式多片離合器的可控性和控制品質好,具有壓力分布均勻、磨損小且均勻、傳遞扭矩容量大、不用專門調節摩擦片間隙等特點。5.干式單片雙離合器與傳統手動變速器采用的膜片彈簧離合器相似,具有結構簡單、傳動效率高、不需要輔助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等優點。6.DCT的結構類型比較多,有兩種常見的形式,單中間軸式和雙中間軸式。7.DCT液壓控制系統是DCT變速器的核心部件,主要功能包括:離合器壓力控制、換擋執行機構控制、濕式離合器和齒軸潤滑與冷卻系統流量調節。8.DCT液壓系統主要組成包括:(1)液壓動力源;(2)主油路壓力調節子系統;(3)潤滑與冷卻調節子系統;(4)換擋力控制子系統;(5)擋位選擇子系統;(6)換擋執行機構;(7)離合器控制子系統。第9章自動變速器的基本檢查與試驗學習目標了解自動變速器基本檢查和試驗的內容、意義學會自動變速器基本檢查和試驗的方法學會自動變速器基本檢查和試驗的操作掌握自動變速器故障診斷、調整的方法9.1基本檢查基本檢查一般包括:1)節氣門及拉索的檢查2)怠速的檢查3)自動變速器油的檢查4)電子控制自動變速器控制開關的檢查5)電子控制自動變速器傳感器的檢查6)電子控制自動變速器控制電磁閥的檢查9.1.1節氣門及拉索的檢查節氣門拉索會影響節氣門油壓的大小,進而影響變速器正確換擋1、節氣門開度的檢查目的:目的:檢查節氣門在全開(100%)位置、全閉(0%)位置是否準確,并且檢查節氣門從全開至全閉再至全開是否順暢自如(2)檢查:先踩動加速踏板,如發現節氣門不能全閉或全開,或中途有發卡現象,可卸下節氣門傳動桿件,用手轉動節氣門并觀察能否順利啟閉,從而找出癥結所在并予以排除。2、節氣門拉索的檢查與調整⑴目的:調整節氣門閥拉索的正確位置⑵檢查:①外觀檢查②張緊程度③定位標記⑶調整1)踩下發動機加速踏板,檢查節氣門是否全開,如果節氣門不能全開,則應調整加速踏板的聯動機構;2)將節氣門踏板踩到底,即節氣門全開;3)松開調整螺母,調整拉索,使拉索套與拉索止動器間的距離為0~lmm;4)擰緊調整螺母,并復查調整是否正確。9.1.2怠速的檢查⑴目的:確定當自動變速器變速桿置于P位或N位時,汽車發動機的怠速轉速是否在規定的范圍內⑵檢查條件:①發動機達到正常工作溫度②管路、電路聯接良好③關閉不需要的負載④點火正時正確⑤變速器處于空擋⑶怠速檢查:將轉速表接至發動機,開始怠速檢查,使發動機以2500r/min的轉速高速空轉1.5s,然后再檢查怠速轉速的高低。裝有自動變速器的汽車發動機怠速為750r/min左右。若怠速不符合規定,則應檢查怠速控制閥和進氣裝置,并予以調整9.1.3自動變速器油的檢查1、自動變速器油液面高度的檢查⑴油尺檢查法①起動發動機,怠速或行車至油溫正常②將車停于水平路面,保持怠速,將變速器分別掛入各檔并停留片刻,最后置于P或N位③拉出油尺,將油尺擦拭干凈放回,再取出觀察觀察液面高度⑵溢流孔檢查方法操作步驟與油尺檢查法相同,在溢流孔處檢查是否有少量油溢出2、自動變速器油油質的檢查⑴正常油液的顏色紅色或粉紅色的透明液⑵檢測方法拆開油底殼觀察沉積物。或利用油尺觀察3、自動變速器油的更換在我國道路條件和使用環境下,每正常行駛40000~80000km應更換一次自動變速器油1)先將車輛行駛一段路程,使油溫達到正常溫度2)將油底殼內的油液放干凈。3)將油底殼以及其他有關零件清洗干凈。4)清洗濾清器濾網,更換濾清器濾芯。5)裝復后,加入規定牌號和容量的自動變速器油液,調整液面高度到符合要求為止。6)提倡使用專用自動變速器換油設備換油。9.1.4控制開關的檢查根據開關的結構、原理檢測相應位置的電壓值、電阻值來進行判斷1、模式開關2、檔位開關3、強制降擋開關4、超速檔開關9.1.5傳感器的檢查1、節氣門位置傳感器2、車速傳感器3、油溫傳感器4、轉速傳感器9.1.6電磁閥的檢查檢查相應端子間的電阻9.2自動變速器試驗9.2.1手動換擋試驗1、目的:判斷故障是否在機械部分2、步驟1)脫開電子控制自動變速器的所有換擋電磁閥線束插接件;2)起動發動機,將變速桿撥至不同位置,進行道路試驗;3)觀察發動機轉速和車速的對應關系以判斷自動變速器所處的擋位。4)若變速桿置于L、2、D位置時,發動機轉速和車速與表7-2相同,表明電子控制自動變速器的機械部分基本正常5)試驗結束后接上線束插接器;6)清除自動變速器ECU存儲器中的故障代碼9.2.2失速試驗⑴換擋桿置于D或R位置時⑵踩下制動踏板不動⑶當完全踩下加速踏板時,發動機處于最大轉矩工況,而此時自動變速器的輸出軸及輸入軸均靜止不動,即液力變矩器的渦輪不動,只有液力變矩器殼及泵輪隨發動機一同轉動,此工況稱為發動機失速工況,此時的轉速稱為發動的失速轉速,這種試驗稱為失速試驗。1、目的:檢查發動機的輸出功率的大小、液力變矩器性能的好壞(主要是導輪)和自動變速器中的離合器、制動器等是否打滑。2、方法及步驟⑴將自動變速器油液溫度升至50~80℃;⑵用駐車制動和行車制動將車輪制動死;⑶手柄分別處在D擋或R擋的位置;⑷發動機怠速運轉,猛踩一腳加速踏板,使節氣門全開,時間不超過5s,試驗次數不多于3次;⑸讀取發動機轉速值,該轉速叫失速轉速,一般為2000r/min。3、性能分析1)當發動機轉速為2000r/min時為正常狀態;2)當D擋和R擋的失速轉速相同,且都低于規定值,表明發動機功率不足,如果失速轉速低于規定值但高于600r/min時,表明液力變矩器導輪的單向離合器打滑;3)如果D擋和R擋的失速轉速相同且都超過規定值,說明油泵油壓過低、油量不足、油質過差、主油路油壓過低等原因,造成離合器和制動器打滑,如果失速轉速過高,高于規定值500r/min以上,可能是變矩器葉片損壞;4)如果在D擋的失速轉速高于規定值,說明在D擋位下的離合器或制動器打滑,控制油壓過低,油泵或主油壓閥故障;5)如果在R擋的失速轉速高于規定值,說明在R擋位下的離合器或制動器打滑,控制油壓過低,油泵或主油壓閥故障。9.2.3時滯試驗1、目的:時滯試驗的目的是進一步檢查離合器、制動器磨損情況和控制油壓是否正常2、方法及步驟:1)手柄在N擋位置,拉緊駐車制動和行車制動,起動發動機,檢查發動機怠速,使發動機保持怠速運轉,油溫正常;2)分別從N擋換入D擋和R擋,間隔時間1min,以便離合器、制動器恢復全開狀態;3)用秒表測量有振動感時經歷時間(換擋沖擊)。3、性能分析標準值:N→D:1.2s;N→R:1.6s1)時滯過長:蹄片間和帶鼓間隙過大或控制油壓過低;2)時滯過短:蹄片間和帶鼓間隙調整不當或控制油壓過高;3)試驗間隔時間為1min,取3次平均值為據。9.2.4油壓試驗1、目的:測量控制管路中的油壓,用來判斷各種泵、閥工作性能的好壞,以便調整和換件修理。2、方法及步驟⑴拉緊駐車制動,起動發動機,達到正常油溫(50~80℃);⑵測出D擋和R擋在怠速時油壓數值,與規定值比較。3、性能分析⑴D擋、R擋都過高:主油路調壓閥有故障,可更換新彈簧或調解墊片的多少;⑵D擋、R擋都過低:主油路調壓閥有故障,可更換新彈簧。如仍偏低,為油路故障;⑶只有D擋過低:D擋油路泄漏或前離合器漏油;⑷只有R擋過低:R擋油路泄漏或后離合器漏油。7.2.5道路試驗1、目的:對自動變速器各項性能進行綜合性測試,以確定自動變速器工作是否正常及其故障部位2、實驗前的準備保證汽車發動機、底盤等系統技術狀態良好3、試驗內容⑴連續升檔⑵升檔車速⑶升檔時發動機轉速⑷鎖止離合器工作狀況本章小結1.在對自動變速器進行維護、保養和維修時,應該先對自動變速器進行基本檢查和試驗。2.自動變速器基本檢查包括:節氣門及拉索的檢查;怠速的檢查;自動變速器油的檢查;電子控制自動變速器控制開關的檢查;電子控制自動變速器傳感器的檢查;電子控制自動變速器控制電磁閥的檢查。3.自動變速器試驗包括:手動換檔試驗;失速試驗;時滯試驗;油壓試驗和道路試驗。4.失速試驗的目的是檢查發動機的輸出功率的大小、液力變矩器性能的好壞和自動變速器中的離合器、制動器等是否打滑。5.通過手動換擋試驗可以確定故障發生在控制電路還是變速器內部機械故障。6.時滯試驗的目的是進一步檢查離合器、制動器磨損情況和控制油壓是否正常。7.測量控制管路中的油壓,用來判斷各種泵、閥工作性能的好壞,以便調整和換件修理。8.道路試驗的目的是對自動變速器各項性能進行綜合性測試,以確定自動變速器工作是否正常及其故障部位。第10章自動變速器的故障診斷學習目標
加強自動變速器結構的認識
加強自動變速器變速原理的理解
掌握自動變速器常見故障的診斷與排除方法
掌握自動變速器維修原則10.1自動變速器常見故障的診斷與排除自動變速器故障排除的注意事項:1、不要盲目拆卸2、掌握基本的判斷方法3、采用合理的檢測步驟10.1.1汽車不能行駛變速器內部機械部分單向離合器渦輪花鍵轂液壓部分油泵損壞油路堵塞操縱部分拉索松脫控制部分ECU故障傳感器故障電磁閥故障故障診斷和排除的正確步驟10.1.2變速器打滑變速器打滑原因機械傳動打滑離合器摩擦片磨損制動器摩擦片磨損單向離合器打滑液壓油壓力低液面過低油泵損壞或管路泄露密封圈損壞故障診斷與排除10.1.3換擋沖擊大換擋沖擊大的原因發動機轉速過高發動機怠速過高油壓過高調整不當閥類元件故障主調壓閥故障減震器故障單向閥故障順序閥故障電磁閥故障電腦故障故障診斷與排除10.1.4升檔過遲升檔過遲原因換擋閥不動作速控閥油壓過低節氣門油壓過高主油路油壓過高傳感器故障強制降檔開關故障故障診斷與排除10.1.5不能升檔不能升檔的原因液壓部分換擋閥卡滯機械部分制動器打滑節氣門拉索位置不當電控部分車速傳感器不良電磁閥故障故障診斷與排除10.1.6無超速檔無超速檔原因液壓3-4檔換擋閥卡滯機械部分B0打滑C0或F0卡死電控部分超速檔開關故障超速檔電磁閥故障節氣門位置傳感器不良ECU故障故障診斷與排除10.1.7無前進擋無前進檔變速桿位置不正常前進離合器打滑離合器鋼片、摩擦片磨損油路泄漏、堵塞前進單向離合器打滑離合器裝反、磨損故障診斷與排除10.1.8無倒檔無倒檔原因換擋桿位置不對機械部分C2打滑B3打滑液壓部分倒檔油路泄露故障診斷與排除10.1.9頻繁跳檔頻繁跳檔ECU故障電磁閥接觸不良傳感器故障節氣門開度傳感器中段磨損車速傳感器信號不準確轉速、車速傳感器插頭接反空擋開關故障故障診斷與排除10.1.10掛檔后發動機怠速熄火掛檔后發動機怠速熄火發動機怠速過低空調離合器開關繼電器鎖止繼動閥卡在工作端鎖止電磁閥或電路短路故障診斷及排除1)檢查發動機怠速轉速2)檢查空調離合器開關繼電器信號3)檢查鎖止繼動閥4)檢查鎖止電磁閥及其電路10.1.11無發動機制動檔位排擋1號電磁閥2號電磁閥C1C2C0B1B2B3B0F1F2F02ⅠONOFF○
○
○○ⅡONON○
○○○
○
○LⅠONOFF○
○
○
○○表10-1電液控制自動變速器2位及L位施力裝置作用表無發動機制動B1故障B3故障C0故障故障診斷與排除10.1.12不能強制降檔不能強制降檔節氣門拉索調整不當強制降檔開關接觸不良換擋電磁閥損壞強制降檔閥卡滯故障診斷與排除10.1.13自動變速器異響變速器異響前部金屬敲擊聲變矩器內部運動干涉升檔或降檔執行元件加速時齒輪、軸承行駛中行星齒輪個別檔位執行元件特定檔位單向離合器油面過高或過低故障診斷與排除10.1.14自動變速器油質變質1)使用不當造成油溫過高而導致變速器過早變質2)變速器油本身質量不佳3)變速器至變速器油散熱器通道堵塞4)變速器中離合器或制動器的間隙過小5)主油路的油壓過低,使得離合器和制動器在工作時打滑而造成油溫過高。故障診斷與排除10.2自動變速器故障診斷的原則與程序10.2.1故障診斷原則⑴分清故障引起的部位⑵堅持先簡后難、逐步深化的原則⑶區別故障的性質⑷充分利用自動變速器各檢測項目⑸充分利用自動變速器的故障自診斷功能⑹必須在拆檢后才能確診的故障的診斷,應是故障診斷的最后程序⑺在進行故障診斷與排除前,最好先閱讀有關故障指南、使用說明書和該車型的維修手冊,掌握必要的結構原理圖、油路圖、電子控制系統電路等有關技術資料幾種故障模擬試驗方法:⑴當懷疑故障是由振動引起時,可以沿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輕輕地晃動配線和連接器,重點檢查連接器頭⑵當懷疑故障是因個別部位過熱的原因所引發時,可用電吹風對被懷疑故障起因部件進行加熱⑶當懷疑故障是因為過濕而引起時,可以采用向車輛噴水的辦法來檢查故障是否再現⑷若懷疑故障可能是電氣系統負荷過大而引起時,不妨接通所有電氣負荷,以觀察故障是否再現10.2.2故障診斷程序⑴先聽客戶描述故障,初步確定故障的原因,進行相關診斷⑵基本檢查⑶故障自診斷測試⑷按故障診斷表檢測⑸手動換擋試驗⑹機械系統的測試⑺電控系統測試10.2.3檢修注意事項⑴自動變速器發生故障,主要與發動機、電控系統和液壓系統有關,因此應根據現象及必要的試驗,只有確認故障在自動變速器內部后,方可對其進行拆卸檢修,同時做好防護措施,防止劃傷車身表面的漆層⑵拆檢電氣元件前,將點火開關擰至“OFF”或“LOCK”位置,并從蓄電池上拆下負極電纜達90s⑶舉升或支撐車輛時,注意保證車輛穩固不動,包括手制動、三角木塞住車輪、支撐正確位置⑷檢查電氣元件應使用量程合適的數字萬用表,以免萬用表電池電壓損壞電氣零件⑸更換熔絲時,采用相同型號⑹拆卸自動變速器時,采用相同型號,不能用超過或低于規定電流值的熔絲⑺整個變速器拆下時,需要用專用升降設備,禁止用人工方法,保證人員安全⑻分解自動變速器前應對其外部進行徹底清洗,以防臟物污染內部零件,⑼對分解后的自動變速器各零件進行徹底清洗,各油道、油孔等用壓縮空氣吹通⑽一次性零件不可重復使用⑾更換新的離合器、制動器摩擦片時,在裝配前必須將其放入自動變速器油中浸泡至少15min,原有件也必須浸泡10min⑿可以用潤滑脂將小零件粘在相應的位置上,以便組裝⒀所有滾針軸承與座圈滾道都應有正確的位置和安裝方向⒁螺栓、螺母是預涂零件的,在原廠裝配前已涂好一層密封緊固膠。如果預涂件被重新緊固、擰松或以任何方式動過,都必須以規定的密封緊固膠重新涂抹⒂對某些使用就地成形密封墊材料的自動變速器,修理時還必須清理凈原有材料,配對好成形密封后,在10min以內操作完畢,若過時,重復上述操作⒃天線的安裝位置盡量遠離電子控制元件和車輛電子系統的各種傳感器⒄各零件、總成按拆卸的相反順序進行裝配;螺釘應按規定力矩擰緊⒅檢查軟管與電線端子,確保連接正確可靠本章小結1.自動變速器的結構十分復雜,不論是換擋執行元件損壞,還是控制電路、閥板中的控制閥或其他任何部件出現故障,都會影響自動變速器的正常工作。2.當自動變速器出現故障或工作不正常時,首先應利用各種檢測工具和手段,按照合理的程序和步驟,診斷出故障的原因,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檢修。盲目的拆卸分解往往找不出產生故障的真正原因,甚至造成自動變速器不應有的損壞。3.自動變速器經常發生以下常見故障,懂得這些故障的診斷方法及維修手段后,可應對常見自動變速器故障,這些常見故障有:汽車不能行駛;變速器打滑;換擋沖擊大;升擋過遲;不能升擋;無超速擋;無前進擋;無倒擋;頻繁跳擋;掛擋后發動機怠速熄火;無發動機制動;不能強制降擋;自動變速器異響;自動變速器油質變質。第11章自動變速器的拆檢與維修學習目標掌握自動變速器的解體和裝配方法了解自動變速器解體和裝配的注意事項學會自動變速器總成和零件的檢修方法掌握自動變速器電控系統的檢修方法11.1自動變速器的拆解11.1.1拆卸自動變速器1)拆下自動變速器節氣門拉索,拔下自動變速器上所有線束插頭,拆除車速表軟軸、油管、變速桿與手動閥搖臂的連接桿等所有與自動變速器連接的零部件;2)拆下排氣管支架和排氣催化轉化器;3)拆下兩側的隔熱罩,脫開自動變速器油冷卻管;4)拆下液力變矩器板,轉動曲軸、拆除6個液力變矩器安裝螺栓;5)拆下自動變速器與車架的連接支架,用千斤頂托住自動變速器;6)拆下自動變速器和飛輪殼的連接螺栓,將變矩器和自動變速器一同抬下。11.1.2拆卸自動變速器前后殼體、油底殼及閥體1)拆除所有安裝在自動變速器殼體上的零、部件,如加油管、擋位開關、車速傳感器、輸入軸傳感器等2)從自動變速器前方拆下液力變矩器3)松下緊固螺栓,拆下自動變速器前端的液力變矩器殼4)拆除輸出軸凸緣和自動變速器后端殼,從輸出軸上拆下車速傳感器的感應轉子5)拆下油底殼。拆下油底殼連接螺栓后,用維修專用工具的刃部插入變速器與油底殼之間,切開所涂密封膠,小心不要損壞油底殼凸緣6)檢查油底殼中的顆粒。拆下磁鐵,觀察其收集的金屬顆粒,若是鋼(磁性)材料,則說明軸承、齒輪和離合器鋼片存在磨損,若是黃銅(非磁性)材料,則說明是襯套磨損7)拆下連接在閥體上的所有線束插頭,拆下4個電磁閥;8)拆下與節氣門閥連接的節氣門拉索;9)用旋具把液壓油管小心的撬起取下10)松開進油濾網與閥體之間的固定螺栓,從閥體上拆下進油濾清器;11)拆下閥體與自動變速器殼體之間的連接螺栓,取下閥體總成12)取出自動變速器殼體油道中的止回閥和彈簧13)取出自動變速器殼體油道中的蓄壓器活塞。方法是:用手指按住蓄壓器活塞,從蓄壓器活塞周圍相應的油孔中吹入壓縮空氣,將蓄壓器活塞吹出14)拆下手動閥拉桿和停車閉鎖爪,必要時也可卸下手動閥操縱軸。11.1.3拆卸油泵總成1)拆下油泵固定螺栓;2)用專用工具拉出油泵總成11.1.4分解行星齒輪變速機構1)從自動變速器前方取出超速行星架和超速(直接擋)離合器組件及超速齒圈;2)拆卸超速制動器。用旋具拆下超速制動器卡環,取出超速制動器鋼片和摩擦片。拆下超速制動器鼓的卡環,松開殼體上的固定螺栓,用拉具拉出超速制動器鼓3)拆卸二擋強制制動帶活塞。從外殼上拆下二擋強制制動帶液壓缸缸蓋卡環,用手指按住液壓缸缸蓋,從液壓缸進油孔中吹入壓縮空氣,將液壓缸缸蓋和活塞吹出;4)取出中間軸,拆下高、倒擋離合器和前進離合器組件5)拆出二擋強制制動帶銷軸,取出制動帶
6)拆出前行星排。取出前齒圈,將自動變速器立起,用木塊墊住輸出軸,拆下前行星架上的卡環,拆出前行星架和行星齒輪組件7)取出前后太陽輪組件和低擋單向離合器8)拆卸二擋制動器。拆下卡環,取出二擋制動器的所有摩擦片、鋼片及活塞襯套9)拆卸輸出軸、后行星排和低、倒擋制動器組件。拆下卡環,取出輸出軸、后行星排、前進單向離合器、低倒擋制動器和二擋制動器鼓組件11.2液力變矩器的檢修11.2.1變矩器的檢查1)檢查液力變矩器外部有無損壞和裂紋、軸套外徑有無磨損、驅動油泵的軸套缺口有無損傷,如有異常,應更換液力變矩器2)檢查單向離合器3)測量驅動盤(飛輪后端面)的端面圓跳動4)測量液力變矩器軸套徑向圓跳動5)導輪和渦輪之間的干涉檢查①將液力變矩器與飛輪連接側朝下放在臺架上。②裝入油泵總成,確保液力變矩器油泵驅動轂與油泵主動部分接合好。③把變速器輸入軸(渦輪軸)插入渦輪輪轂中,使油泵和液力變矩器保持不動。④順時針、逆時針反復轉動渦輪軸,如果轉動不順暢或有噪聲,則應更換液力變矩器。6)導輪和泵輪之間的干涉檢查①將油泵放在臺架上,并把液力變矩器安裝在油泵上。②旋轉液力變矩器使液力變矩器的油泵驅動轂與油泵主動部件接合好。③固定住油泵并逆時針轉動液力變矩器。如果轉動不順暢或有噪音,則應更換液力變矩器。7)檢查液力變矩器的安裝情況用游標卡尺和直尺測量液力變矩器安裝面至自動變速器殼體正面的距離,應為17.7mm,若距離小于標準值,則應檢查是否由于安裝不當所致11.2.2變矩器的清洗1)倒出液力變矩器中殘余的液壓油2)向液力變矩器內加入2L干凈的液壓油,搖動液力變矩器以清洗其內部,然后將液壓油倒出3)再次向液力變矩器內加入2L干凈的液壓油,清洗后倒出11.3油泵的檢修11.3.1油泵的分解1)拆下油泵后端軸頸上的密封環;2)按照對稱交叉的順序依次松開油泵的連接螺栓,打開油泵;3)用油漆在小齒輪和內齒輪上作一記號,取出小齒輪及內齒輪;4)拆下油泵前端蓋上的油封。11.3.2油泵零件的檢查1)如圖11-14所示,用塞尺分別測量油泵從動齒輪外圓與油泵殼體之間的間隙、從動齒輪及內齒輪的輪齒與月牙板之間的間隙、主動齒輪齒頂與月牙板之間的間隙;檢查主動齒輪及從動齒輪端面與端蓋平面的端隙。將測量結果與表11-1的數值對照,如不符合標準,應更換齒輪、泵殼或油泵總成。2)檢查油泵小齒輪、內齒輪、泵殼端面有無肉眼可見的磨損痕跡,如有應更換新件。11.3.3油泵的組裝1)在油泵前端蓋上裝入新的油封;2)更換所有的O形密封圈,并在新的O形密封圈上涂ATF油;3)按分解時相反的順序組裝油泵各零件;4)按照對稱交叉的順序,依次擰緊油泵蓋緊固螺栓,擰緊力矩10N·m;5)在油泵后端軸頸上的密封環槽內涂上潤滑脂,安裝新的密封環;6)檢查油泵運轉性能:將組裝后的油泵插入液力變矩器中,如圖11-15所示,轉動油泵,油泵齒輪轉動應平順,無異響。11.4換擋執行構件的分解11.4.1換擋執行構件的分解1.超速離合器(C0)的分解2.超速制動器(B0)的分解3.前進檔離合器(C1)的分解4.直接檔離合器(C2)的分解5.2檔滑行制動器(B1)的分解6.低、倒檔制動器(B3)的分解11.4.2換擋執行構件的檢修和裝配1.檢查離合器、制動器摩擦片和鋼片(1)離合器、制動器表面如有燒焦、表面粉末冶金層脫落或翹曲變形,應予以更換。許多自動變速器摩擦片上印有符號,若這些符號已被磨去,說明摩擦片已磨損至極限,應更換。也可以測量摩擦片的厚度,若小于極限厚度,應更換。(2)帶式制動器的制動帶內表面如有燒焦、表面粉末冶金層脫落或表面符號已被磨去也應更換。(3)檢查鋼片如有磨損,表面起槽或翹曲變形應更換。(4)檢查擋圈的摩擦面,如有磨損,應更換。2.檢查離合器鼓、制動器鼓
檢查離合器、制動器鼓的液壓缸內表面應無損傷或拉毛,與鋼片配合的花鍵應無磨損。如有異常應更換新件。帶式制動器鼓的外表面應無損傷、拉毛或起槽,如有異常應更換新件。3.檢查離合器、制動器活塞(1)檢查離合器、制動器的活塞,其表面應無損傷、拉毛或起槽否則應更換新件。(2)檢查離合器活塞上的單向閥,其閥球應能在閥座內活動自如。用壓縮空氣或煤油檢查單向閥的密封性(從液壓缸一側往單向閥內吹氣,見圖11-25,密封應良好。如有異常應更換活塞。(3)更換所有離合器、制動器及制動帶液壓缸活塞上的O形密封圈及軸頸上的密封環。新密封圈或密封環上應涂上少許自動變速器油或凡士林后裝入。4.檢查回位彈簧和密封圈
測量活塞回位彈簧的自由長度,并與制動器維修手冊比較。若彈簧自由長度過小或有變形,應更換新彈簧。5.裝配
按照與分解相反的順序裝配各個離合器和制動器。在裝配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裝配前應在所有配合零件表面涂上少許自動變速器油。(2)更換摩擦片時,應將新摩擦片放在干凈的自動變速器油中浸泡30min后安裝。(3)安裝回位彈簧座圈的卡環時,應確認卡環已落在彈簧座圈上的凸凹槽內,保證安裝要到位。(4)摩擦片和鋼片要按拆卸時的順序交錯排列。摩擦片和鋼片原則上沒有方向性,正反面都可以安裝,但在重新安裝使用過的鋼片和摩擦片時,應按拆裝前的順序安裝。在安裝擋圈時有臺階的一面應朝上,讓平整的一面與摩擦片接觸。有碟形環的離合器或制動器應將碟形環放置在下面第一片的位置上,使之與活塞接觸并使碟形的凹面向上。(5)每個離合器或制動器裝配后,都應檢查活塞的工作是否正常。可按照分解時的方法,向油道內吹入壓縮空氣,檢查活塞能否向上移動,將鋼片和摩擦片壓緊。若吹入壓縮空氣后活塞不能移動,則應檢查漏氣的部分,分解修復后再重新安裝。(6)用厚薄規測量離合器和制動器的自由間隙,或用圖11-26的方法用千分表測量離合器和制動器的自由間隙。若自由間隙不符合標準,可采用更換不同厚度擋圈的方法來調整。11.5行星排的檢修11.5.1分解(1)超速擋行星排、超速單向離合器的分解1)按圖11-30所示方法,檢查超速單向離合器的鎖止方向,應使該單向離合器外圈(行星架)相對于內圈(超速離合器鼓)在逆時針方向(由自動變速器前方看,下同)鎖止,在順時針方向可以自由轉動。2)按圖11-31所示順序分解超速擋行星排和超速單向離合器。(2)前行星排、二擋單向離合器F1的分解1)用左手握住太陽輪驅動鼓、右手轉動二擋單向離合器外圈,檢查二擋單向離合器的鎖止方向,如圖11-32,應使外圈相對于內圈在逆時針方向鎖止,在順時針方向能自由轉動。2)按圖11-33所示順序分解前行星排和二擋單向離合器。(3)后行星排、一擋單向離合器F2的分解1)按圖11-34所示方法,用左手握住后行星架,右手轉動一擋單向離合器內圈,檢查其鎖止方向,應使內圈相對于外圈再順時針方向鎖止,在逆時針方向可以自由轉動。2)按圖11-35所示順序分解后行星排和一擋單向離合器11.5.2檢修(1)檢查太陽輪、行星輪、齒圈的齒面如有磨損或疲勞剝落,應更換整個行星排。(2)檢查行星輪與行星架之間的間隙(如圖11-36),其標準間隙為0.2~0.6mm,最大不得超過1.0mm,否則應更換止推墊片,行星架和行星輪組件。圖11-36行星齒輪與行星架之間的間隙檢查(3)用百分比檢查太陽輪、行星架、齒圈等零件的軸頸或滑動軸承處有無磨損,檢如有異常磨損應更換新件,如圖11-37。(4)檢查單向離合器,如滾柱破裂、滾柱保持架斷裂或內外圈滾道磨損起槽應更換新件。如果在鎖止方向上有打滑或在自由轉動方向上有卡滯,也應更換。11.5.3裝配1)將行星排和單向離合器的所有零件清洗干凈,涂上少許自動變速器油,按分解相反的順序進行裝配;2)裝好單向離合器之后應再次檢查,保證其鎖止方向正確,在自由轉動方向上轉動靈活。11.6液壓控制系統的檢修11.6.1閥體的檢修1.閥體的分解1)按圖11-38所示順序,拆下閥體上的手動閥閥芯及電磁閥等零件;2)松開上下閥體之間的固定螺栓,將上下閥體分開(圖11-39)。在拿起上閥體時為了防止閥體油道內的單向節流閥閥球掉落,應將上下閥體之間的隔板和上閥體一同拿起(圖11-39b),并將上閥體油道一面朝上放置后再取下隔板。特別是在沒有詳細技術資料的情況下檢修自動變速器時,更要注意。如果閥體油道內的某個閥或其他小零件掉出,由于閥體油道的形狀十分復雜,往往因找不到這些小零件的原有位置而不能正確安裝,導致修理后的自動變速器工作異常。3)從上閥體一側取下隔板,取出上閥體油道內的所有單向閥閥球;4)按照圖11-40所示,順序拆出上閥體中的控制閥。在拆出每個控制閥時,應先取出鎖銷和擋塞,再讓閥芯和彈簧從閥孔中自由落出。若閥芯在閥孔中有卡滯,不能自由落出,則可用木錘或橡膠錘敲擊閥體將閥芯振出;不要用鐵絲或鉗子伸入閥孔去取閥芯,以免損壞閥孔內表面或閥芯。5)按圖11-41所示順序拆出下閥體上所有的控制閥。2.閥體零件檢修1)將上下閥體和所有控制閥的零件用清潔的煤油清洗干凈;2)檢查控制閥閥芯表面,如有輕微刮傷痕跡可用金相砂紙拋光;3)檢查各閥彈簧有無損壞、測量彈簧長度,應符合自動變速器維修手冊的要求,如不符合,應更換;4)檢查濾油器,如有損壞或堵塞,應更換;5)如控制閥卡死在閥孔中應更換閥體總成;6)更換隔板上的紙質襯墊;7)更換所有塑膠閥體。3.閥體的裝配1)將清洗后的上下閥體和所有控制閥零件放入干凈的自動變速器油中浸泡幾分鐘;2)按圖11-40、圖11-41相反的順序安裝上下閥體各控制閥,注意各控制閥彈簧的安裝位置,切不可將各控制閥的彈簧裝錯。必要時可參考自動變速器維修手冊,以區分各個控制閥的彈簧。3)按圖11-42所示位置,將上閥體油道內的閥球裝入;4)用螺釘將隔板襯墊固定在上閥體上;5)將上下閥體合在一起,將三種不同規格;的閥體螺栓安裝在不同的位置上,分2~3次將所有螺栓擰緊。閥體螺栓的標準擰緊力矩為6.1N·m;6)按圖11-38相反的順序安裝電磁閥、手動閥等零件。圖11-42自動變速器球閥的安裝位置11.6.2檢修閥體時的注意事項1)檢修閥體時,切不可讓閥芯等重要零件掉落。不要將鐵絲、旋具等硬物伸入閥孔中,以免損傷閥芯和閥孔的精密配合表面。2)閥體分解后的所有零件在清洗后,可用壓縮空氣吹干。不允許用棉布擦拭,以免沾上細小的纖維絲,造成控制閥卡滯。3)裝配閥體時應檢查各控制閥閥芯是否能在閥孔中活動自如。如有卡滯應拆下,經清洗后重新安裝。4)不要在閥體襯墊及控制閥的任何零件上使用密封膠或粘合劑。5)在更換隔板襯墊時要將新舊件進行對比,確認無誤后再裝入,以免因零件規格不符而影響自動變速器的正常工作。有些自動變速器的修理包中沒有閥體的隔板襯墊,在維修中如果舊襯墊破損,可用清亮紙(即電工用絕緣紙)自制,方法是:將舊襯墊的形狀畫在清亮紙上,用割紙刀和圓沖照原樣刻出。6)在分解、裝配閥體時,要有詳細的技術資料(如閥體的分解圖),以作為對照。如果在檢修時沒有這些資料可作參考,可以在分解之前先畫出閥體的外形簡圖,然后每拆一個控制閥,就在閥體簡圖的相應位置上畫下該控制閥零件的形狀和排列順序,同時測量并記下各個彈簧的外徑、自由長度和圈數,以此作為裝配時的參考。拆下的各個控制閥零件要按順序排放,以便重裝。11.7電控系統的檢修11.7.1故障自診斷(1)人工讀取的方法
用一根導線將故障檢測插座內特定的兩個插孔短接,然后通過觀察儀表板上自動變速器故障警告燈的閃爍規律讀取故障碼。(2)故障碼的清除1)故障排除后,關閉點火開關,同時取下EF1熔絲(15A)10s以上,即可清除ECU中的故障碼。2)取下蓄電池負極電纜,也可將ECU中的故障碼清除。11.7.2自動變速器電腦的檢修(1)檢測ECU連接器各端子工作電壓時的注意事項1)在檢測之前,應向檢查自動變速器控制系統及其他電氣系統各熔絲及有關的線束接線器是否正常。點火開關處于ON狀態時,蓄電池電壓應不低于11V。過低的蓄電池電壓會影響測量結果。2)必須使用高阻抗的數字萬用表,否則會損壞ECU。3)必須在ECU和線束接線器處于連接的狀態下測量ECU各接線端子的電壓。4)應從線束接線器的電線一側插入測筆來測量各接線端子的電壓。ECU接線器拔下時,不可以直接測量ECU各接線端子的電阻,否則會損壞ECU。5)應可靠地連接ECU接線器,否則會損壞ECU內集成電路等電子元件。6)若要拔下ECU接線器測量各控制線路,應先拆下蓄電池搭鐵線。不可在蓄電池連接完好的狀態下拔下ECU連接器,否則會損壞ECU。(2)檢測中應做到以下幾點:1)應將ECU連同接線器一同拆下,ECU接線端子如圖11-44所示。2)在連接器處于連接的狀態下,按順序,分別在點火開關處于OFF、ON及汽車行駛等狀態下測量ECU各接線端子與搭鐵端子之間的電壓,并將測得的電壓與維修手冊中的標準電壓值進行比較。如果測得的電壓與標準電壓值不符,說明ECU或控制電路有故障,應按維修手冊中列出的故障可能原因作進一步的檢查。也可以拔下ECU接線器,測量各控制電路的電阻,并將測得的電阻值與標準值進行比較,從而確定控制電路工作是否正常。11.8自動變速器的組裝在組裝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組裝自動變速器時,應更換自動變速器各接合平面及軸頸上的所有密封圈或密封環。2)在安裝一些小零件(如推力軸承、止推墊片、密封環等)時,為了防止零件掉落,可在小零件表面上涂抹一些潤滑脂,以便將小零件固定在安裝位置上。3)在組裝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各個推力軸承、止推墊片和止推墊圈的位置、方向,不能錯亂。11.8.1行星齒輪變速機構的組裝1)將止推軸承和裝配好的輸出軸、后行星排和低、倒擋制動器組件裝入自動變速器殼,如圖11-46a所示;2)裝入二擋制動器鼓,注意將制動器鼓上的進油孔朝向自動變速器下方(即閥體一側)。安裝卡環時,注意使卡環有倒角的一面朝上,如圖11-46b;3)用塞尺測量低、倒擋制動器的自由間隙,如圖11-46c所示,其標準自由間隙應符合維修手冊上規定的間隙。如不符合標準,應取出低、倒擋制動器,更換不同厚度的擋圈,予以調整;4)裝入二擋制動器活塞襯套、止推墊片和一(低)擋單向離合器。注意一擋單向離合器的安裝方向;5)將二擋制動器的鋼片和摩擦片裝入變速器殼體,裝入卡環。用塞尺測量二擋制動器自由間隙。如不符合標準,應更換不同厚度的擋圈,予以調整;6)裝入前后太陽輪組件、前行星架和行星齒輪組件及推力軸承;7)將自動變速器立起,用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