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溫度對魚類呼吸速率的影響通過對變溫動物(魚)呼吸速率隨溫度變化規律的觀察,驗證范霍夫定律(VanHolf’sLaw)。一實驗目的動物的代謝(生化反應)速率(包括呼吸反應),隨溫度上升而加快。這種溫度與反應速度的關系,可以用溫度系數來表示,或稱做范霍夫定律。它可以用下面公式來表示
Q10=()10/(t2-t1)Q10=()10/(t2-t1)二實驗原理Q10即溫度系數,表示溫度每提高10℃,反應速度增加的倍數,通常是2-3倍,或表示溫度每提高1℃,反應速度增加9.6%。K1、K2是相對溫度t1、t2的速度常數,它與反應速度(V1、V2)成正比,所以也可以用反應速度代替速度常數。魚類的呼吸速度與水溫的關系,通常與定律相當吻合,所以應用魚類進行呼吸速率的實驗是比較理想的三實驗用具與材料水族箱,恒溫水浴,燒杯,計時表,計數器,溫度計各一支,錦鯉若干條四實驗步驟提前一天在塑料盆內放入自來水(即曝氣一天)
在自來水中加入提前制好的冰塊,使水溫維持在較低的水平,然后放入錦鯉1條,過10分鐘后,待錦鯉完全適應水溫的變化,觀察每分鐘錦鯉的呼吸次數,重復10次,同時記錄觀察時的水溫;將同一條錦鯉移入另一塑料盆中,塑料盆中的水為室溫放置,如上處理,10分鐘后觀察錦鯉的呼吸速率,同時記錄水溫;將水浴鍋的溫度設為30度左右,待水溫恒定后,將錦鯉移入,重復上述步驟五思考題實驗驗證,溫度上升后呼吸速度增加了多少倍?是否符合范霍夫定律?2、為什么范霍夫定律只有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才適用?3、溫度系數只適用于變溫動物,為什么?生物對環境因子的耐受性一實驗目的觀察錦鯉對不同鹽度環境的耐受性,理解生物對環境因子的耐受分析各濃度鹽度培養下的錦鯉的死亡率,了解錦鯉對鹽度的耐受性臨界值二實驗說明淡水鹽度介于0.05-1‰,而海水鹽度介于16-47‰,因此,可以設計介于淡水鹽度和海水鹽度之間的鹽度梯度,培養觀察不同物種對環境鹽度變化耐受力 三實驗材料錦鯉天平、燒杯、滴管、移液管氯化鈉四實驗步驟鹽度梯度的設計每組取5個大燒杯,編號對照表格配制250mlNaCl溶液組別鹽度梯度(‰)及NaCl用量(g)
110.013.016.019.022.02.5210.513.516.519.522.5311.014.017.020.023.0411.514.517.520.523.5512.015.018.021.024.0612.515.518.521.524.5每燒杯中放入錦鯉5尾觀察錦鯉生存狀況,記錄每條錦鯉的死亡時間,并每隔15分鐘統計錦鯉在不同濃度下的死亡率,共觀察1小時提示,錦鯉接近死亡時可認為已死亡,請將其撈出放入清水中思考題本實驗中錦鯉對不同鹽濃度的耐受性如何?倉鼠的選擇性采食一實驗目的了解動物的選擇性采食觀察氣味等因素對倉鼠采食喜好的影響二實驗材料倉鼠饅頭、醋、清油等天平三實驗步驟
取一定量饅頭,分為三份,一份材料用油拌勻,另一份材料用醋拌勻,最后一份材料為對照,不作處理稱取各種處理的饅頭各5克左右,建議每次稱取1克,分成5次飼喂倉鼠將2~3只倉鼠放在塑料盆中,然后將不同處理的食物放入盆中;觀察倉鼠的采食行為以及偏好,記錄每種食物的采食時間連續觀察1小時,最后分別稱取剩余的食物量,計算每種食物采食的重量思考題總結倉鼠的采食特征以及其他因素對倉鼠食性的改變標志重捕法測定種群數量一實驗目的初步掌握標志重捕技術;理解標記重捕技術的理論依據及其在種群生態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二實驗原理說明個體均勻分布捕捉幾率相同方法存在誤差,多次重捕法三實驗材料砂紙圓盤,筆,塑料盆四實驗步驟取砂紙圓盤若干,置于塑料盆中抓取部分圓盤,標記將標記后的圓盤放回塑料盆中,混勻再次抓取塑料盆中的圓盤,統計所抓取圓盤的數目及其中標記的數目根據公式,估算所有的圓盤數目思考題統計實驗結果,并計算誤差標致重捕法估算結果與實際結果相比,其準確性如何?種群的擴散和巢區種群的擴散一實驗目的了解動物的擴散速度因種而異擴散引起種群大小和種群結構的變化(二)實驗材料直徑30厘米以上的塑料盆,10米卷尺,溫度計,記號筆蝸牛已準備的隔夜自來水倒入盆中,水深3-4厘米用記號筆在蝸牛外殼標志角度號碼(三)實驗步驟室內實驗用記號筆在塑料盆底劃等距離(5或10厘米)的同心圓,從圓心劃8根等距離的輻射線把已標號的30只蝸牛均勻地集中在同心圓中央,同時測定水的溫度,記錄開始的時間。每個30分鐘記錄一次,觀察每個同心圓層各個方位角度蝸牛的數目,實驗持續時間為2小時以同樣的方法,使用不同的水溫或光的強度,觀察對蝸牛擴散的影響做光對蝸牛擴散的影響,把實驗用的盆子蓋上黑光紙,全部蓋著或留著一條縫,讓一側有光,然后觀測蝸牛的擴散運動室外實驗選擇直徑10-15米的平地,每隔1米距離劃同心圓,從圓心劃8根等距離的輻射線最外圈以石灰標志,其余圈直接劃出痕跡把已標號的30只蝸牛均勻地集中在同心圓中央,每隔30分鐘記錄一次,觀察每個同心圓層各個方位角度蝸牛的數目(二)巢區面積的估算一實驗目的掌握巢區估算的常用辦法通過人工種群模擬實驗,了解巢區面積估算方法的優缺點二實驗材料米格紙沙紙圓盤三一般說明動物個體或家庭進行日?;顒铀嫉牡胤酵ǔ7Q為巢區積極保護,部分保護(領域)巢區面積估算方法(圖形法)最小面積法把最邊緣的捕點用直線連接起來,包圍的面積包括周邊的地帶法假設一個捕點代表一個小方塊的面積,將最邊緣的捕點向對延伸半籠間距,連接最邊緣的角,包圍的面積不包括周邊的地帶法同方法二,但連結邊緣時盡量少包括各方塊間的面積四實驗步驟人工種群實驗設計一理想條件,沒有其他干擾,比較不同計算方法的區別35厘米×25厘米的米格紙上,按照1厘米、2厘米兩種間隔設置“捕籠”直徑4厘米的沙盤(巢區),其面積為12.56平方厘米,隨機拋投于米格紙上根據落入“巢區”內的捕籠排列和數目,以最小面積法、包括和不包括周邊的地帶法確定巢區面積30次拋投實驗以6.7厘米×2厘米的長圓形巢區,面積為12.56平方厘米。重復前面的步驟野外實驗在野外鼠密度較高地方選擇100米×100米樣地,按10米間隔方格式布籠,進行標志重捕調查對進籠鼠剪趾標志、稱重、鑒定性別,原地釋放每天巡視3-4次,根據記錄,使用三種方法計算巢區面積,比較結果思考題對人工種群巢區面積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巢區平均面積、標準誤和變異范圍比較兩種形狀的人工巢區實驗結果差異兩個種群的相互作用一實驗目的通過重復HollingC.S.的實驗,重點了解獵物密度對捕食者與獵物相互作用的影響二實驗原理a,每個捕食者單位時間內取食量;b,單位時間捕食獵物種群的百分比例如螳螂捕食家蠅。螳螂積極地搜索家蠅,因此在家蠅密度增加的初期,被捕食的數量上升很快,以后逐漸變慢而到充分飽享不再上升三實驗材料直徑為4厘米的沙紙圓盤若干面積為1×1米的桌子四實驗方法以直徑為4厘米的沙紙圓盤為“獵物”以蒙住眼睛的人為假設的“捕獵者”將不同數量的沙紙圓盤撒布在面積為1平方米的桌子上,讓“捕食者“站在桌前用手指點出桌面,碰到砂紙盤就將紙盤移去,放在一邊,算做“捕食”了一個“獵物”在各次實驗中要求不同“捕食者”和“捕食”方法要一致(皆用手指或扔出紙盤等)每次實驗為1分鐘沙紙圓盤的密度分別為每平方米4、9、16、25、49、81、100、144、156個每組實驗重復3次以上,求平均值,再進行整理分析沙盤密度X移去沙盤數(三次均值)Y每沙盤移走的可能性Y/X計算值Y4916254981100144156五計算過程Y為移去的沙盤數;x為沙盤密度;Ts為可供搜索的時間;a為常數,表示瞬時發現率;則Y=a·Ts·x(1)每次實驗的時間Tt是固定的(一分鐘),Ts應隨找到的沙紙盤數而變化,因為移去沙紙盤耗費的時間減少了搜索時間b為移走一個砂紙盤所需的時間則
Ts=Tt-bY
(2)其中b為制服、殺死及取食獵物所需的時間,亦即Holling所稱的“處理時間”(有的書上記為TH)將(2)式代入(1)式Y=a·(Tt-bY)·x(3)簡化為Y=(Tt·a·x)/(1+a·b·x)(4)此式即為著名的Holling的沙盤模型為求出a、b值,將上式改寫為Y/X=Tt·a-a·b·Y
(5)由Y/X對Y做簡單線性回歸,即可求出Tt·a及ab值思考題1各組將實驗數據代入方程(5),求出Tt·a及ab的值,再寫出沙盤模型2依全班實驗數據,求出各值,并繪圖路線統計法調查鳥類數量一實驗目的了解并掌握路線統計法原理及實施方法運用路線統計法,調查榆中校區鳥類數量二實驗原理三實驗器材望遠鏡四實驗步驟在實習或考察地區先經過一段區系調查,在熟悉了當地鳥類種的組成、活動規律和鳥類鳴叫聲音在該地區選擇幾種不同生境,并擇取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和路線進行統計每次調查一般配備二位調查者,并備帶望遠鏡觀察一位負責觀察樣帶兩側鳥類的種類、數量和離中線距離;另一位作記錄在繁殖季節,聽到或看到一只成體雄鳥應記錄一對。除采用直接記數法外,特別是遇上聚群數量極大時,采用5、10、20、50、100等計量單位,估計各個種群數量記錄者根據另一位調查者報出的鳥類種類、數量和離中線距離記載在表中,如果是群體活動的鳥類,記錄群體中心點的離中線和離起始點的距離(左頁)野外統計筆記日期:年月日地點:天氣:(右頁)線路法鳥類數量統計表種數統計的時間種類5:30~6:456:50~8:001.15小時1.10小時12…………紅尾鴝麻雀正正正正正三開始統計時,在記錄本的左頁,記上該生境的簡要特征和開始時間,在本子右頁表格第二行里也記上開始時間,將遇到的鳥類一一填入表中。如同時遇到兩只同種鳥類或兩只以上,則直接用阿拉伯數字填上,如果遇到的是單只鳥類,則用劃“正”字的方法記數,見一只劃上一筆注意事項熟悉分布范圍及習性,在熟悉了當地鳥類種的組成、活動規律和鳥類鳴叫聲音之后,再進行統計統計的時間要在鳥類活動最強的時刻進行,這樣所得數值較接近于當地鳥類的實際數量。鳥類一般在日出后和日落前的2--3小時之內活動,故此時進行數量統計最為合宜為求得統計的數值更加準確,要選擇晴朗溫暖無風的天氣進行統計,因為陰雨及大風都會影響鳥類的正常活動,也就影響到數量統計的效果統計時行走的速度以每小時1—3公里為宜(依研究目的及對象而異);統計過程中最好中途不要停留,以避免某些鳥類的往返飛翔而影響統計效果。如因工作需要停留較長時間,應在統計時間內扣除統計時一般只記下見到或聽到的左右兩側的鳥類,由前向后飛的鳥類也要統計在內,但由后向前飛的鳥類,為避免記錄重復,則不必記入返回住地以后要及時另制表格,整理出當天在各生境統計時間和鳥類的數量。繁殖季節,對同一線路需重復統計3—4次,這樣所得數據更加可靠種群在有限環境中的邏輯斯諦增長實驗目的觀察室內培養條件下草履蟲種群增長過程,重點了解不同時期增長速度的改變邏輯斯諦曲線擬合,估算K值通過實驗了解種群增長是受環境條件限制的實驗材料普通光學顯微鏡、血球計數板、三角燒瓶或燒杯(300毫升)、量筒(100毫升)、或電爐、干稻草、普通天平、移液管(0.1毫升、1毫升)、玻璃滴管、紗布、雙氧水草履蟲說明種群不可能長期而連續地按幾何級數增長,往往因受到環境資源和其它必要的生活條件限制,至一定時候,種群增長率隨著密度的上升而下降。增長的數值,如以圖表示,呈現S型曲線,可用邏輯斯諦(logistic)方程來描述邏輯斯諦方程dN/dt=rN((K-N)/K),此方程可通過邏輯斯諦的積分式運算履蟲在18℃-20℃環境中,每天分裂一次。草履蟲主要以細菌為食,亦吞食有機質。在實驗室,一般以稻草的煎出液為培養液。當培養液有限時,至一定時間,草履蟲的分裂即受到限制,其種群密度達到飽和實驗步驟制備草履蟲培養液取稻草10g,剪成長1寸左右的小段,放在1000毫升水中煮沸5-10分鐘(煎出液至淡黃棕色),準備草履蟲原液采點水樣(小西湖公園),回來后倒一些到稻草水培養液里(事先煮過的,濃度不要太高),然后放到恒溫箱30度培養,過幾天觀察草履蟲最初密度先以玻璃吸管滴1滴雙氧水于血球計數板上,然后以0.1毫升移液管抽取0.05毫升草履蟲原液滴在血球計數板上,即可在顯微鏡下觀察以固定的草履蟲數目。按照上述方法依次反復取樣,觀測草履蟲原液約1ml??傆?ml草履蟲原液中的草履蟲數,即可估算出草履蟲原液中種群密度抽取草履蟲原液,放在新鮮稻草煎出液中稀釋,使每毫升含草履蟲5-10只,作為實驗室第一天的種群密度。取稀釋密度的草履蟲培養液200毫升,倒在三角燒瓶或燒杯中。培養液與燒杯容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護理導管安全管理體系
- 醫護人員職業素質課件
- 企業內部買車位協議書
- 集體土地聯營協議書
- 餐廳責任經營協議書
- 車間物品保管協議書
- 門樓制作合同協議書
- 高空吊機轉讓協議書
- 鄰居違約建房協議書
- 貸款簽訂產權協議書
- 多彩的非洲文化 - 人教版課件
- 2025年年中考物理綜合復習(壓軸特訓100題55大考點)(原卷版+解析)
- -《經濟法學》1234形考任務答案-國開2024年秋
- 2025上海房屋租賃合同模板
- T-SCSTA001-2025《四川省好住房評價標準》
- 西紅門鎮生活垃圾轉運站及環衛停車場工程報告表
- 2025年信息系統監理師考試題(附答案)
- 機械裝配技術試題及答案
- GB/T 44971-2024土壤硒含量等級
- 醫院檢驗科實驗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SOP
- 兒童社會工作案例及分析PPT學習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