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9-1.模型建構是探討生命活動規律的常用方法,下列各項中,屬于建構數學模型的是()A.制作細胞的三維結構模型B.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C.建立血糖調整模型D.建構種群增長模型解析:制作細胞的三維結構模型和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屬于物理模型,故A、B錯誤。血糖調整模型是通過動態的物理模型構建概念模型,故C錯誤。種群增長模型是數學模型,故選D。答案:D2.下列關于種群增長曲線的敘述,正確的是()A.呈現“J”型曲線的種群中無種群密度的變更B.“S”型曲線的增長率最終變為0時,種群達到其環境容納量C.假如種群數量的年增長率為0,則種群中無繁殖現象D.種群增長曲線同數學方程式一樣,能精確反映種群數量的變更趨勢解析:“J”型曲線和“S”型曲線都直觀地反映種群數量的增長趨勢,但不能精確反映種群數量的變更;“J”型曲線中種群密度始終在增加;“S”型曲線有環境容納量,達到環境容納量時,種群增長率為0,但此時仍有誕生和死亡,只是二者達到相對平衡。答案:B3.為了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更,某同學進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錯誤的是()A.將適量干酵母放入裝有肯定濃度葡萄糖溶液的錐形瓶中,在相宜條件下培育B.將培育液振蕩搖勻后,用吸管從錐形瓶中吸取肯定量的培育液C.在血球計數板中心滴一滴培育液,蓋上蓋玻片,并用濾紙吸去邊緣多余培育液D.將計數板放在載物臺中心,待酵母菌沉降到計數室底部,在顯微鏡下視察、計數解析:在探究酵母菌種群數量變更的試驗時,將蓋玻片放在計數板上,用吸管吸取培育液,滴于蓋玻片邊緣,讓培育液自行滲入到計數板小方格內。答案:C4.向某自然牧場引入良種肉牛100頭,任其自然放養,自然繁殖。如圖表示種群數量增長速率隨時間變更的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在t0~t2時間內,種群數量呈“J”型增長B.若在t2時種群的數量為N,則在t1時種群的數量約為N/2C.捕殺肉牛的最佳時期為t1時D.在t1~t2時,該肉牛的種群數量呈下降趨勢解析:在t0~t2時間內,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t2時種群達到環境最大容納量,即K值,所以t1時種群的數量約為N/2;捕殺肉牛的最佳時期為t2;在t1~t2時,種群增長速率下降,但種群數量仍舊上升。答案:B5.如圖表示種群數量增長的曲線,下列有關該曲線及其應用的敘述正確的是()A.為愛護魚類資源,捕撈后應限制剩余量在b點處B.若圖表示蝗蟲種群的增長曲線,則蟲害防治應在c點之后C.若圖表示大草履蟲種群的增長曲線,則e點之后的增長速率為0D.達到K值時,該種群的年齡組成為衰退型解析:為愛護魚類資源、漁業捕撈后需限制剩余量在c點,即K/2時,此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A錯誤;蝗災防治應在種群數量及增長速率較低時進行,所以應在b點之前進行,B錯誤;e點為K值,當種群數量到達e點后,種群數量趨于穩定,因此增長速率為0,C正確;達到K值時,種群的年齡組成為穩定型,D錯誤。答案:C6.某生物愛好小組為了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更,按如圖甲所示裝置進行了試驗,并運用如圖乙所示的血細胞計數板對培育液中的酵母菌進行計數。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排氣口的膠管設計成長而彎曲的目的是________。(2)試驗的最初階段,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酵母菌的種群數量呈“J”型增長。(3)在圖乙所示的計數室中,假如一個小方格內酵母菌過多,難以數清,應當實行的措施是________。若計數室為1mm×1mm×0.1mm方格,由400個小方格組成,假如經多次重復計數后,算得每個小方格中平均有5個酵母菌,則10mL該培育液中酵母菌總數有________個。(4)本試驗沒有設置比照試驗,緣由是________。為提高試驗的精確性,應進行____________。解析:(1)排氣口的膠管設計成長而彎曲的目的是防止空氣中的雜菌污染。(2)試驗的最初階段,因為溫度等條件相宜、養分物質足夠、沒有敵害和競爭,酵母菌的種群數量呈“J”型增長。(3)在圖乙所示的計數室中,假如一個小方格內酵母菌過多,難以數清,應當實行的措施是加無菌培育液稀釋。若計數室為1mm×1mm×0.1mm方格,由400個小方格組成,多次重復計數后,算得每個小方格中平均有5個酵母菌,則10mL該培育液中酵母菌總數有5×400÷(0.1×10-3)×10=2×108(個)。(4)本試驗沒有設置比照試驗,緣由是該試驗自身前后形成比照。為提高試驗的精確性,應進行重復試驗。答案:(1)防止空氣中的雜菌污染(2)溫度等條件相宜養分物質足夠沒有敵害和競爭(3)加無菌培育液稀釋2×108(4)該試驗自身前后形成比照重復試驗[A級基礎鞏固]1.下列有關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種群增長曲線最終呈“S”型B.達到K值時種群增長率為零C.種群的增長速率逐步降低D.種群增長受自身密度的影響解析:自然條件下,種群增長曲線為“S”型,A正確;“S”型曲線達到K值時種群增長率為零,種群數量基本保持穩定,B正確;“S”型曲線種群增長速領先上升后降低,C錯誤;種群增長受自身密度的影響,D正確。答案:C2.下面兩種曲線是同一生物在同樣條件下的培育結果。以下分析錯誤的是()A.圖1、圖2都可以表示該種群在有限環境條件下的增長規律B.圖1中A點與圖2中的C點對應C.圖1中B點與圖2中的D點對應D.圖1、2中的B、C點都可以表示種群達到了環境容納量解析:通過分析曲線可知,兩條曲線中的種群個體數量最終都達到一個最大值,所以它們都屬于“S”型增長,環境條件是有限的,A正確。圖1中,曲線斜率最大的點即A點增長速率最大,對應圖2中的C點,B正確。圖1中的B點增長速率為0,對應圖2中的D點,C正確。圖1、2中表示種群達到了環境容納量的點分別是B、D點,D錯誤。答案:D3.如圖為某地東亞飛蝗種群數量變更的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為有效防治蝗災,應在b點之前剛好限制種群密度B.a~b段,該種群的增長率與種群密度之間呈負相關C.利用性引誘劑誘殺雄蟲變更性別比例可防止c點出現D.在d~e段,該種群的增長率不變解析:圖示a點東亞飛蝗數量急劇上升,此時種群增長速率達到最大,病蟲防治工作應在a點所示時間之前進行,A選項錯誤;圖示a~b段種群數量仍舊在上升,但種群增長率呈下降趨勢;利用性引誘劑誘殺雄蟲,使種群性別比例失調,從而誕生率降低,種群密度降低。在d~e段,種群數量相對穩定,增長率為0,B、C、D選項正確。答案:A4.溫度在15~35℃時,酵母菌種群數量增長較快。下表是同學們進行相關探究試驗得到的結果(單位:×106個/mL):溫度/℃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第8次0h24h48h72h96h120h144h168h151.23.03.84.64.03.22.82.5201.25.05.34.22.11.20.80.6251.25.25.64.62.91.00.60.2301.24.95.54.82.21.30.70.5351.21.51.82.02.21.30.80.6以下分析錯誤的是()A.可以用血細胞計數板在顯微鏡下對酵母菌進行計數B.據表分析,酵母菌種群數量增長的最適溫度約為25℃C.不同溫度條件下酵母菌種群數量達到K值的時間不同D.每天取樣檢測一次即可,不須要固定取樣的時間解析:每天取樣檢測一次即可,但須要固定取樣的時間,否則無法進行比較酵母菌在每天某一特定時間的數量的變更。答案:D5.下列關于環境容納量的敘述,正確的是()A.環境容納量是種群的最大數量,種群數量在任何時候都不行能超過環境容納量B.人為地一次性捕殺家鼠后,其環境容納量快速降低C.用較大網眼的網捕魚,目的是增大魚池的環境容納量D.建立大熊貓自然愛護區的目的是提高大熊貓種群的環境容納量解析:環境容納量是指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狀況下,肯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假如環境條件變更,短時間內種群數量可能超過環境容納量,A錯誤;環境容納量是環境的固有屬性,在環境條件不被破壞的狀況下,不隨種群數量的變更而變更,是基本恒定的,B、C錯誤;建立自然愛護區的目的是改善大熊貓的生存環境,提高其存活率,進而提高愛護區內大熊貓種群的環境容納量,D正確。答案:D6.(2024·全國卷Ⅰ)假設某草原上散養的某種家畜種群呈“S”型增長,該種群的增長率隨種群數量的變更趨勢如圖所示。若要持續盡可能多地收獲該種家禽,則應在種群數量合適時起先捕獲,下列四個種群數量中合適的是()A.甲點對應的種群數量 B.乙點對應的種群數量C.丙點對應的種群數量 D.丁點對應的種群數量解析:要持續盡可能多地收獲該種家畜,則須要讓該種家畜種群數量保持在eq\f(K,2)水平,這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快,由圖可知,甲、乙、丙數量沒有達到eq\f(K,2),丁超過eq\f(K,2),選擇丁點可以使每次捕獲后,家畜種群數量降低到eq\f(K,2),保持最大增長速率,故選D。答案:D[B級實力訓練]7.某小組在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更時,同樣試驗條件下分別在4個錐形瓶中進行如圖所示的培育,均獲得了“S”型增長曲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4個錐形瓶中酵母菌種群數量達到K值的時間一般不同B.可采納抽樣檢測的方法對酵母菌進行計數C.Ⅳ內的種群數量先于Ⅱ內的達到最大值D.4個錐形瓶中酵母菌種群的K值各不相同解析:由于培育液的體積不同,起始酵母菌數不同,因此4個錐形瓶內的種群到達K值的時間一般不同,A正確;可采納抽樣檢測的方法對酵母菌進行計數,B正確;錐形瓶Ⅱ、Ⅳ中的培育液體積相同,但是Ⅳ內的起始酵母菌數量多,種群數量先于試管Ⅱ達到最大值,C正確;Ⅰ、Ⅲ錐形瓶中培育液的體積相同,雖然起始酵母菌數不同,但種群的K值相同,Ⅱ、Ⅳ錐形瓶中酵母菌種群的K值也相同,D錯誤。答案:D8.如圖表示種群在志向環境中和有環境阻力條件下的增長曲線,下列有關種群數量增長曲線的敘述中正確的是()圖甲圖乙A.圖甲為“J”型增長,每年增加的個體數量始終不變B.圖乙為“S”型增長,G點時增長速率達到最大值C.防治蝗災應在害蟲數量達到F點時進行D.漁業捕撈后剩余量應當在E點左右解析:圖甲曲線的斜率代表種群的增長速率(即單位時間內種群個體的增加數目),由題圖曲線特征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時間點,曲線的斜率不同,即種群的增長速率不同,故A錯誤。圖乙中G點時種群的數目不再變更,增長速率為0,故B錯誤。防治蝗災應當在D點旁邊,超過D點,蝗蟲增長速率加快,滅蟲效果差,故C錯誤。漁業捕撈應當在超過eq\f(K,2)時進行,且每次捕撈后的剩余量應保持在E點左右,此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快,故D正確。答案:D9.如圖是某調查小組的同學從當地主管部門獲得的某種群數量的變更圖,據此不能得出的結論是()A.第1~5年間種群呈“J”型增長B.第20~30年間種群增長率為0C.第30年時種群的數量最大D.第15~20年間種群數量不斷削減解析:圖中第1~5年間,λ大于1,且始終不變,種群呈“J”型增長,A正確;第20~30年間λ等于1,增長率為0,B正確;第10年時種群的數量最大,C錯誤;第15~20年間,λ小于1,種群數量不斷削減,D正確。答案:C10.自然界中種群的數量特征是種群的重要的特征之一,如圖表示某動物種群在不同條件下數量變更狀況的數學模型,請回答以下問題:(1)該模型屬于________模型的表現形式之一的曲線圖,該形式較為直觀形象。(2)圖中A段種群增長近似于________型曲線。該模型須要滿意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3)該種群的環境容納量是________(填“K1”或“K2”)。(4)影響種群數量變更的因素許多,分析圖中曲線與D段相比,影響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A.食物和天敵B.氣候和傳染病(5)在D階段,若該動物的棲息地遭到破壞后,由于食物的削減和活動范圍的縮小,其________會變小。解析:(1)該模型屬于數學模型的表現形式之一的曲線圖,該形式較為直觀形象。(2)在空間和資源充裕、氣候相宜、沒有敵害等條件下,種群數量會呈“J”型增長,圖中A段種群數量快速增加,接近“J”型曲線特點。(3)種群數量穩定后在K值上下波動,該種群的環境容納量是K1。(4)D段表示種群數量相對穩定,C段表示種群數量快速下降,與D段相比,影響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氣候和傳染病。(5)在D階段,若該動物的棲息地遭到破壞后,由于食物的削減和活動范圍的縮小,其K值(或環境容納量)會變小。答案:(1)數學(2)“J”空間和資源充裕、氣候相宜、沒有敵害等(3)K1(4)B(5)K值(或環境容納量)11.分析表示種群數量變更的甲、乙兩圖,回答有關問題:圖甲圖乙(1)甲圖中b曲線的形成過程中哪一段出現了環境阻力?______。(2)調查某地烏鴉連續20年的種群數量變更,如乙圖所示,圖中λ表示該種群數量是一年前種群數量的倍數,請思索:①前4年種群數量應為增大、減小還是基本不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乙圖中第4年和第10年的烏鴉種群數量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________年種群數量最少。③第16~20年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