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美術教育發展演變
一、中國古代美術教育二、中國近代美術教育三、中國現代美術教育(1949年以后)一、中國古近代美術教育
中國古代美術教育博雅教育實用教育繪畫、書法,娛樂遣興、抒情展意,提升品味、陶冶性情,詩書琴棋、山川自然。竹工、漆工、石雕、石窟,畫、塑、鑄、剪、刻、雕、漆、燙、磨、貼,精雕細鏤。上層社會或文化人下層社會或藝匠博雅教育之一:鴻都門學
創立于東漢靈帝光和元年(公元178)二月。因校址設在今河南洛陽郊區的鴻都門而得名,被認為中國最早的專科學校,也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文藝專科學校。
鴻都門學的學生由州、郡擇優選送,大多為社會地位不高的平民子弟。不以儒家經典為主要學習內容,設有辭賦、小說、尺牘、字畫等課程。學生畢業后,成績優異者,可獲高官厚祿,甚至封侯賜爵。因此,鴻都門學極一時之盛,學生多時可達千人。
由朝廷設立的皇家畫院。五代時期的西蜀(公元891—965)和南唐(公元937—975)即已開始設立畫院。畫院由國家開辦和管理,將全國的優秀畫家聚集起來,為皇室服務,描繪帝王和貴族的生活,記載國家重大的活動。畫院畫家穿戴官服,享受國家的“俸值”。
博雅教育之二:宋代畫院西蜀黃荃《桃花雛雀圖》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宋朝沿襲了畫院制度,并加以發展,成立了翰林圖畫院。畫院廣招天下畫師,《朝元仙杖圖》的作者武宗元、《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皆為畫院的畫家。
朝元仙杖圖武宗元清明上河圖張擇端考試形式宋徽宗趙佶是個昏庸的皇帝,卻是一個聰明的畫家。在位期間,大力提倡院畫,廣羅繪畫人才。畫家要進入畫院作畫,必須經過考試。考試題目多半是摘取前人詩句,讓考試的人根據詩句來構思畫圖,畫家對詩意的領悟和構思表現的奇巧,如:(1)“野水無人渡,孤舟盡自橫”(2)“踏花歸去馬蹄香”(3)“蝴蝶夢中家萬里”
考題一: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深山藏古寺
畫學所教科目為: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此外,還有說文、爾雅、方言、釋名等學習科目,其中說文包括篆書和音訓。
可見,當時的畫學不僅重視繪畫技法的學習,而且注意全面提高學養。主要教學方法
一、注重整體素養的提高
畫品即人品文學修養生活閱歷二、臨摹、觀察、記憶和寫生相結合臨摹“畫不師古,如夜行無燭,便入無人路”(《桐陰畫訣》)觀察、記憶和寫生結合除取法古人外,還重視向生活和自然學習,“先以古人為師,再以天地造化為師”,以培養畫者觀察、記憶和寫生能力。吳道子畫嘉陵江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重“技”的美術教育
重“技“的美術具有實用性和物質性的特征,主要由社會上屬于匠的那一類人承擔。重“技“的美術教育技藝特色濃郁,畫、塑、鑄、剪、刻、雕、漆、燙、磨、貼無所不包。教學方法重“技”的美術教育,基本上是以嚴格的師徒傳授制來完成的,師承性極強,呈嚴密的封閉狀態。利用口訣教學:“若要笑,眉彎嘴翹。若要哭,眉鎖額蹙…”“紅間黃,秋葉墜。紅間綠,花簇簇。青間紫,不如死。粉籠黃,勝增光。”討論:父子相授教學方式的利與弊?社會對“匠人”的態度在中國上,只有少數極為開明的朝代,才有以官辦形式進行工藝教育的,如唐朝的少監府,聘用社會上技藝超群的師傅傳授徒弟。訓練時間因各種技藝的難易程度而異,如精細雕刻鏤花學時為4年;制造車轎、樂器學時為3年;制作大刀長矛為2年;制箭、漆工為1年,做禮帽頭巾為9個月。學徒制造的器物上需刻上姓名,以備考核。盡管如此,從的大方面看,這類“百工”不曾受到真正的重視。事實上他們地位十分卑下,不僅得不到官方的青睞,而且還受到一些文人畫家的鄙夷。討論:為什么中國古代美術教育會出現重“藝”輕“技”的現象?中國文化在對待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比較注重個體內心世界的修煉,以求通過個體身心的平衡和穩定,達到人與人的社會關系,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平衡,而對物質世界則較少地進行分析性的研究和探索。因此,對物質性較強的工藝類美術類型的輕視,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二、中國近代美術教育
中國近代美術教育新式學堂開設圖畫課專業美術院校
近代美術教育誕生的主要原因:洋務運動后,中國科學與實業的發展,催生了以圖畫教育為特征的美術教育出現在洋務派創辦的新式學堂中。
1.一些新式學堂開設圖畫課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設馬尾船政局,內設船政學堂,其教學科目除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質學之外,還包括畫法。1867年又設馬尾繪事院,培養制圖專門人才、內分兩部:一部學習船圖,一部學習機器圖,學生被稱為“畫圖生”。
隨后,開設有圖畫(制圖)科的新式學謀日漸增多,其中主要有:天津電報學堂(1880年創辦)、江南水師學堂(1890年創辦)和天津中西學堂(1895年創辦)。馬尾繪事院新貌
清末槍械樣圖清末刺繡樣圖
江南水師學堂
近代也是中國專業美術教育的誕生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對專業美術教育,劉海粟、顏文梁、徐悲鴻、林鳳眠等貢獻甚大。
辛亥革命以后,我們的專業美術教育開始出現,并加速發展。
1911年冬,我國現代美術教育史上第一所正規美術專門院校——上海國畫美術院成立。
1918年4月5日,我國第一所公立美術學校——北京美術專門學校成立。
1922年,蘇州美術專科學校成立。
1927年,秋中央大學藝術系成立。
1928年3月,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成立。2.專業美術教育誕生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中國現代第一所私立美術學校,1912年11月由劉海粟等創辦、初名上海美術院。1915年改名上海圖畫美術院。1916年稱上海圖畫美術學校。1920年更名為上海美術學校。
設有中國畫科、西洋畫科、工藝圖案科、雕塑科、高級師范科和初級師范科。1952年全國藝術院校院系調整后,并入華東藝術專科學校。
蔡元培、梁啟超、黃炎培曾任校董。該校的辦學思想深受蔡元培關于美育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影響。借鑒西方藝術教育的模式,開展人體模特寫生,提倡藝術個性,同時也主張發展東方固有的藝術。劉海粟(1896-1994年)
歷任南京藝術學院院長、名譽院長、教授,
上海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詳細見教學視頻杭州藝術專科學校由蔡元培倡導,1928年3月在杭州成立,林鳳眠為首任校長。初名國立西湖藝術院,后改稱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
學校宗旨為“介紹西洋藝術,整理中國藝術,調合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招收初中畢業生,修業期限為6年。并曾辦有研究班。
1937年,戰爭爆發后,輾轉于華南、西南,曾與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合并,戰爭勝利后遷回杭州,沿稱國立藝術專科學校。騰固、呂鳳子、陳之佛、潘天壽曾先后任校長。1950年改成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后為浙江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林鳳眠呂鳳子陳之佛潘天壽林風眠作品北平藝術專科學校
中國現代第一所國立高等藝術院校。
1918年4月成立,初名北京美術學校,第一任校長為鄭錦。設中籌部及師范班,培養美術師資、實用美術人材、提倡美育。
1922年改稱北京美術專門學校,招收中國畫、西畫、圖案三個系的本科生。1927年并入北京大學成為美術專門部。后校名和專業幾經更替,抗戰時期曾遷往中南和西南。這期間劉百昭、林風眠、嚴智開、趙畸、滕固、呂鳳子、陳之佛、潘天壽先后擔任過校長。首任院長鄭錦
1946年8月1日,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重建,設繪畫、雕塑、圖案、陶瓷、音樂五個專業,徐悲鴻任校長。徐悲鴻致力于教學改革,重視基本功訓練,規定素描為各系必修課程。倡導師法造化,描寫人民生活,積極探索中國畫的改革之路。
1950年初與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美術系合并成立了中央美術學院。三、中國現代美術教育(1949年以后)▲結合學校和社區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制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系。該大綱將課程內容分為繪畫、工藝、欣賞三大課業形式,所占比例分別為
繪畫:50%(寫生25%、臨摹14%、創作11%)
工藝:40%(圖案25%、手工勞動15%)
欣賞:10%
從小學一年級至初中一年級總課時為288節。……為造就一代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礎。運用金屬、草木、織物、廢棄物等自然物、人造物進行綜合材料的創作實踐。盡管如此,從的大方面看,這類“百工”不曾受到真正的重視。初名國立西湖藝術院,后改稱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然后,讓學生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根據想像進行制作。運用所學的科學原理,收集和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設計并制作出有創意的、可以運動或發光、發聲的立體造型、生活用品或活動模型。▲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5個系列是:美術鑒賞、繪畫/雕塑、設計/工藝、書法/篆刻和現代媒體藝術。▲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特征,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鑒賞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術發展概況,尊重人類文化遺產,能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簡短評述。提示:開展這類活動可以請物理、科技或勞技教師參與指導,并與學校開展的科技創新活動相結合。造型游戲是指融造型與游戲為一體的美術活動。提示:必要時可以邀請、地理教師配合,同時,也有必要在課前讓學生做一些相關資料的準備。近代也是中國專業美術教育的誕生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鑒賞中外優秀的傳統藝術作品、具有時代特色和文化內涵的近現代美術作品以及與生活經驗相關聯的美術作品。1927年并入北京大學成為美術專門部。后校名和專業幾經更替,抗戰時期曾遷往中南和西南。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二、臨摹、觀察、記憶和寫生相結合完成后的大型立體造型可以美化學校,小型立體造型可以美化教室或家庭,生活用品可以運用于家庭或作為禮品贈送朋友。以此綱要為理論框架,從2000年起開始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各學科開始重新研制課程標準。用文字、圖像的形式記錄調查結果,并進行設計構思。博雅教育之二:宋代畫院①調查美術與人類生存環境的關系,用文字、圖像的形式記錄調查結果。該大綱將課程內容分為繪畫、工藝、欣賞三大課業形式,所占比例分別為
繪畫:50%(寫生25%、臨摹14%、創作11%)
工藝:40%(圖案25%、手工勞動15%)
欣賞:10%
從小學一年級至初中一年級總課時為288節。根據自己的興趣在印染、編織、刺繡、陶藝、裝飾畫等門類以及竹木、石、貝殼、金屬、塑料和各種廢舊物品等材質的工藝制作中選修一種或數種內容。第二學段
(3~4年級)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讓學生用照相機拍攝木偶或皮影的形象、劇照,或用攝像機記錄設計、制作和演出活動的過程。1958年課程增加了中國畫和工藝美術的內容。50年代初期是效仿蘇聯課程設置,改稱圖畫課,每周1課時。教學內容是寫生(素描、鉛筆淡彩、水彩)、命題畫、圖案和少量的欣賞。
1958年課程增加了中國畫和工藝美術的內容。
60年代初的課改,初中美術課僅設在初一,每周1課時。
1.50年代初——60年代中
俄國契斯恰柯夫的素描教學體系對中國學院美術教育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這種體系非常強調素描基礎訓練的嚴格的程序性和系統性,要求學生在正確把握對象的規律性的基礎上,嚴格保持形體和光影描繪的準確性。契斯恰柯夫素描教學體系堅持文藝復興以來的寫實傳統,提供了寫實訓練的程序和方法。但其嚴謹的科學性,同時也成為了其短處,如忽視學生的視覺記憶和想象力,以及表現的情緒性。但它為俄國現實主義繪畫提供了的扎實造型基礎,影響以后蘇聯的美術教育,進而對我國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術教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文革期間的復課是不正規的,音樂,美術合稱革命文藝課,是服務于政治的實用主義的美術教育,但那時也可以說是文藝大普及的時代,人人都學繪制和刺繡“忠”字活動的圖案。
2.文化大革命時期
由于極左思潮的影響,美術教育遭受重創,美術課甚至被視為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和修正主義的專屬品,連正常的教學都無法保障,甚至課程都被取消。
但由于政治宣傳的需要,加上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學校教育的不正常,高考被取消,青少年的學習能量被吸引到了文藝上,因此社會的美術教育相對比較活躍,出現了各種創作學習班(漫畫、報頭、黑板報、美術字),并積淀了一大批美術人才。
1978年公布的《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試行草案)》和《全日制小學暫行工作條例(試行草案)》中正式將圖畫課的名稱改為美術課。
小學一二年級為每周2節,三至五年級和初中三年為每周1節(小學五年制)。
3.70年代末——20世紀末
1979年,教育部頒發《全日制十年制學校中小學美術教學大綱(試行草案)》。
該大綱將課程內容分為繪畫、工藝、欣賞三大課業形式,所占比例分別為
繪畫:50%(寫生25%、臨摹14%、創作11%)
工藝:40%(圖案25%、手工勞動15%)
欣賞:10%
從小學一年級至初中一年級總課時為288節。
……逐步培養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和革命情操。……為造就一代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礎。
1988年,國家教委頒發了《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美術教學大綱(初審稿)》和《九年義務教育初級中學美術教學大綱(初審稿)》明確美術課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小學繪畫、工藝和欣賞三大課業的比例分別調整為40—45%,40—45%和15%。初中繪畫、工藝和欣賞三大課業的比例分別調整為50%、35%和15%。初中年級全部開設美術課。
1990年印發的《現行普通高中教學計劃的調整意見》提出了分科性選修的課程設置,首次包括藝術(音樂和美術),主要在高中三年級開設。這是1949年以來我國高中首次涉及了美術課的問題。
1992年,教育部頒發《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美術教學大綱(試用)》和《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美術教學大綱(試用)》
小學繪畫、工藝和欣賞三大課業的比例分別調整為40—45%,40—45%和10%。初中繪畫、工藝和欣賞三大課業的比例分別調整為45—50%、35%—40%和15%。此外,大綱還給地方更多的自主性,規定有10%—20%的課時作為補充鄉土教材,以反映當地社會、文化與經濟發展的實際。
1999年教育部印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高中以分科課程為主。
值得關注的是美術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均為必修課程,同時還出現將美術、音樂、舞蹈、戲劇綜合在一起的綜合藝術課程。以此綱要為理論框架,從2000年起開始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各學科開始重新研制課程標準。4.2000年以后
2001年,教育部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
2003年,教育部印發了《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
由于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出“中小學要加強音樂、美術課堂教學……增強學生的美感體驗,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所以此次課改在中小學有些學科合并或減少課時的情況下,增加了藝術課的課時,規定小學每周由1節美術課改為上2節美術課,初中三年每周上1節美術課,高中設36學時的藝術課。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將美術課程定為人文性質,提出:
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課程的基本理念:1.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2.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3.引導學生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4.培養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為促進學生發展而進行評價。
《標準》將美術課程分為四個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按將義務教育階段分為四個學段第一學段(1—2年級)第二學段(3—4年級)第三學段(5—6年級)第四學段(7—9年級)
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第一學段
(1~2年級)▲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嘗試不同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制作活動的樂趣。▲觀賞自然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采用造型游戲的方式進行無主題或有主題的想像、創作、表演和展示。第二學段
(3~4年級)▲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愿望。▲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制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采用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并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第三學段
(5~6年級)▲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征,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式,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結合學校和社區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制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系。第四學段
(7~9年級)▲有意圖地運用形、色、肌理、空間和明暗等美術語言,選擇恰當的工具、材料,以繪畫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創作方法,發展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了解主要的設計類別、功能,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多樣與統一等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進行創意和設計,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特征,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鑒賞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術發展概況,尊重人類文化遺產,能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簡短評述。▲調查、了解美術與傳統文化及環境的關系,用美術的手段進行記錄、規劃與制作;通過跨學科學習,理解共同的主題和共通的原理。案例1
低年級的造型游戲
造型游戲是指融造型與游戲為一體的美術活動。在這種活動中,不需要事先設定主題或某個形象,主要是憑感覺、聯想和想像來進行造型。活動主題是由學生自己根據材料特征或具體情境想出來的。在這種制作行為中,學生獲得快樂,創造出豐富多彩的作品,并表達自己的感受。可以進行全身心的造型活動,例如在室外,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在調動視覺、觸覺、嗅覺、聽覺等各種感官,感受沙、土、落葉等材料的特性,以及陽光、風等自然因素的同時,進行愉快的、全身心的造型活動。也可以利用廢舊材料,例如從用過的紙杯、紙盆引發聯想,進行造型,使它改變形象,成為一件藝術品。還可以設計一個教學單元:①給予學生一些材料(或讓學生自帶材料),教師啟發學生對材料進行直觀感受,引發他們的聯想。然后,讓學生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根據想像進行制作。②可以在制作的基礎上進行裝飾。③組織作品發表會,發表自己創作的感受,或表達欣賞同學作品后的感受。
提示:活動時必須特別注意材料和工具的選擇應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案例2
美術與語文、自然、社會和生活勞動等課程或活動的結合
結合語文教學,讓學生為課文配插圖,為日記、作文配畫;結合自然、社會、生活勞動等課程內容進行描繪或手工制作。布置美術園地。
1.以小組為單位,選一童話或科幻故事為腳本(或由學生自己編寫),自己選擇角色設計形象,用各種材料制作簡易木偶、服飾或皮影戲的形象,并設計和制作小舞臺和必要的道具、布景、樂器和海報。
2.分角色進行表演。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木偶(皮影)形象評比,組織相應的木偶劇、皮影戲匯演。還可以結合集體過10歲生日的班會活動,全班一起布置教室,并分別設計與制作互相贈送的禮品、生日卡,設計、制作面具,舉行化裝舞會。活動過程中,可以穿插學生對自己和他人所創造的形象、海報、服裝等的欣賞和評述。
提示:自制樂器是指利用廢舊材料。例如瓶予、木板、廢鋼管等制作的樂器。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讓學生用照相機拍攝木偶或皮影的形象、劇照,或用攝像機記錄設計、制作和演出活動的過程。案例3
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綜合探究活動調查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或傳說,根據節日的特征,用各種材料、多種形式創作和制作相關的美術作品。例如,在元宵節即將來臨前,圍繞“花燈環繞的元育節”這一主題,首先調查元宵節和花燈的來源,用文字、圖像的形式記錄調查結果,并進行設計構思。其次,設計、制作各式各樣的花燈。最后,用花燈美化校園或社區。提示:在這項活動的調查階段,可以請社會課或課教師參與指導,并與學校開展的社會調查活動相結合。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讓學生用照相機或攝像機攝錄調查、設計、制作和發表會的整個過程。案例4與科學相結合的綜合探究活動
運用所學的科學原理,收集和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設計并制作出有創意的、可以運動或發光、發聲的立體造型、生活用品或活動模型。
在設計時,可以先分析環境藝術品或生活用品在造型、色彩和實用性等方面的優缺點,在設計中針對其缺點進行改進。例如,燈具的設計、簡易機器人的設計、活動雕塑、艦船模型和飛機模型等。完成后的大型立體造型可以美化學校,小型立體造型可以美化教室或家庭,生活用品可以運用于家庭或作為禮品贈送朋友。提示:開展這類活動可以請物理、科技或勞技教師參與指導,并與學校開展的科技創新活動相結合。案例5以環境保護和社區建設為目的的綜合探究活動①調查美術與人類生存環境的關系,用文字、圖像的形式記錄調查結果。②按社區或村莊的功能需要分組設計,每個學生利用綜合材料制作各種房屋模型,組合成一個小區或村莊模型。③將全班的作品組合成社區或村莊模型,同時設計出社區或村莊的地形、道路、綠化帶、休閑區、健身區、景觀(壁畫、雕塑、噴泉等)。④作品完成后,召開發表會,邀請社區或村莊居民(學生家長及社區工作人員等)來參加,共同進行評議。提示:必要時可以邀請、地理教師配合,同時,也有必要在課前讓學生做一些相關資料的準備。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讓學生用照相機或攝像機攝錄調查、設計、制作以及發表會的整個過程。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解讀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設5個系列9個模塊,
5個系列是:美術鑒賞、繪畫/雕塑、設計/工藝、書法/篆刻和現代媒體藝術。
9個模塊是:美術鑒賞、繪畫、雕塑、設計、工藝、書法、篆刻、攝影攝像、電腦繪畫、電腦設計。
《標準》規定每個高中生須保證54個學時,獲得3個學分(18學時)。內容建議學習活動建議鑒賞基礎美術語言及鑒賞方法從美術與自我、美術與社會、美術與自然等方面認識美術的價值和作用
鑒賞中外優秀的傳統藝術作品、具有時代特色和文化內涵的近現代美術作品以及與生活經驗相關聯的美術作品。學習美術鑒賞的基本方法,聯系文化情境認識美術作品的意義、形式和風格特征。用美術術語描述以及通過造型、表演等多種方式表達對美術作品的感受與理解。進行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與合作學習,通過包括網絡在內的多種途徑收集與美術相關的文字、圖像等資料,并運用于鑒賞學習活動。充分利用當地的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參觀美術館、博物館、藝術作坊等,調查、考察美術現象,并寫出考察報告。
鑒賞內容中國古代、近現代優秀美術作品;外國古代、近現代優秀美術作品模塊學習活動建議繪畫
鑒賞具有鮮明藝術特色、文化內涵以及與生活經驗相關聯的繪畫、雕塑作品,用美術術語表達自己的感受與理解。感受和認識形體的明暗、虛實和色彩的冷暖以及空間等現象,通過繪畫活動,學習和運用比例、構圖、明暗、透視和色彩等知識。使用多種工具、材料,體驗不同的藝術效果;選擇具象或抽象的繪畫語言和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經驗。選擇學習中國畫、素描、水粉畫、水彩畫、油畫、版畫及卡通等繪畫類別中的某些基本技法、表現形式,并進行創作實踐。運用金屬、草木、織物、廢棄物等自然物、人造物進行綜合材料的創作實踐。認識雕塑語言、類型和制作方法,選用泥、石膏和木等材料進行創作實踐。學習用口頭和書面的形式評價自己和他人的繪畫作品或雕塑作品。
雕塑模塊學習活動建議設計
鑒賞具有鮮明藝術特色、文化內涵以及與生活經驗相關聯的設計、工藝作品,用美術術語表達自己的感受與理解。根據自己的興趣在設計基礎、視覺傳達設計、工業設計和環境藝術設計中選修一種或幾種內容。根據自己的興趣在印染、編織、刺繡、陶藝、裝飾畫等門類以及竹木、石、貝殼、金屬、塑料和各種廢舊物品等材質的工藝制作中選修一種或數種內容。學習根據實用功能和審美要求進行有創意的構思和設計的方法,感受不同材料的物理特性和美感特性,了解各種工具的功能和正確的使用方法,并進行設計或工藝創作實踐。學習計算機平面設計的基本操作方法,初步認識計算機三維立體設計的基本過程。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參與綜合性設計項目的活動。學習用口頭和書面的形式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設計作品或工藝作品。
工藝模塊學習活動建議書法
鑒賞具有鮮明藝術特色、文化內涵的書法、篆刻作品,學習和了解中國書法、篆刻藝術發展的基本過程及其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用美術術語表達自己的感受與認識。通過觀摩、分析和臨摹等方法,了解傳統的筆法、章法、篆法、刻法等技法及表現形式,并進行實踐,表達自己的思想和個性。使用不同的毛筆、刻刀等工具以及宣紙、刻石等材料,體驗不同的藝術效果。學習用口頭和書面的形式評價自己和他人的書法、篆刻作品。
篆刻模塊學習活動建議攝影攝像
鑒賞具有鮮明藝術特色、文化內涵以及與生活經驗相關聯的現代媒體藝術作品,用美術及相關術語表達自己的感受與理解。根據某一題材(如風景、人物、花卉等)進行攝影、攝像活動。根據某一主題或社會熱點問題編寫腳本,并進行拍攝、編輯和加工處理。選用相關計算機軟件,進行電腦繪畫創作和設計(平面設計、動畫設計和三維立體設計)。選用相關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及職責
- 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評估計劃
- 可愛小貓瞇150字12篇范文
- 動物醫院實習經驗分享范文
- 2025年明珠墨水筆項目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打火機項目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新北師大版 三年級下冊 數學實踐活動計劃
- 電工職業道德與安全培訓計劃
- 風電場吊裝技術安全措施
- 企業跳棋比賽激勵方案
- 信息化平臺項目集成聯調測試方案
- 醫院危險品安全管理培訓
- 早產兒體位管理的個案護理
- 《工業廢水深度處理零排放技術規范》編制說明
- 安全生產勞動紀律
- 《國際銀團貸款》課件
- GB/T 23356-2024卷煙煙氣氣相中一氧化碳的測定非散射紅外法
- 泥漿泵清淤外運專項施工方案
- 物管物業交接驗收明細表格(全)模板
- TCHEAA 0011.10-2024 家用電器安全使用年限 第10部分:電壓力鍋
- 中、高級鉗工訓練圖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