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田家炳實驗中學(臨泉縣教師進修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田家炳實驗中學(臨泉縣教師進修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田家炳實驗中學(臨泉縣教師進修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田家炳實驗中學(臨泉縣教師進修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田家炳實驗中學(臨泉縣教師進修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語文5月試卷(150分鐘150分)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觀星臺的建立是為了改進歷法,所以《授時歷》的頒行和觀星臺是分不開的。元初,郭守敬曾向元世祖忽必烈進奏:唐朝開元年間,一行(張遂)為了改革歷法,曾令南宮說(天文官)到13個地區進行測驗,而今天國家的疆域比唐時廣大,更需要到邊遠的地方進行測驗。元世祖批準了他的建議,于至元十六年(1279)設14員監候官,分幾路出發,到全國各地進行天文觀測。據記載,當時“四海測驗,凡二十七所”。這年三月,郭守敬由上都、大都開始,歷經河南,轉抵南海,行程數千里,親自掌握一路的實際測驗。當時的觀測分詳略兩種記錄方式。27所中的前7處,觀測內容較詳,包括北極出地高度、夏至影長和晝夜時刻的測驗,而其余20處,只測北極出地高度。值得注意的是詳測的7處——南海、衡岳、岳臺、和林、鐵勒、北海、大都,在地理緯度上是全國最有代表性的地區。從北極出地高度看:南海15度,衡岳25度,岳臺35度,和林45度,鐵勒55度,北海65度,大都40度。前6地每移一地相差10度,后者是國都,自當詳測。顯然,這次測驗是有組織有計劃進行的。這一南北數千里的實測資料,不僅為元代改革天文歷法提供了重要資料,而且也為此后的天文研究工作提供了寶貴史料。在分析研究了大量的實測資料和歷史資料的基礎上,經過精密計算,元朝政府終于在至元十七年(1280)頒布了一部進步的新歷——《授時歷》。(摘編自張家泰《登封觀星臺: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臺》)材料二:元朝郭守敬的“四海測驗”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天文大地測量。郭守敬的測量方式,與僧一行所為幾乎完全一樣,都是在全國范圍內選定若干分離地點,派人分別測量觀測地點的北極出地高度、夏至影長、晝夜時刻等。《元史·郭守敬傳》記載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守敬當帝前指陳理致,至于日晏,帝不為倦。守敬因奏:“唐一行開元間令南宮說天下測景,書中見者凡十三處。今疆宇比唐尤大,若不遠方測驗,日月交食分數時刻不同,晝夜長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即目測驗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測景。”帝可其奏。遂設監候官一十四員,分道而出,東至高麗,西極滇池,南逾朱崖,北盡鐵勒,四海測驗,凡二十七所。一行組織的天文大地測量的范圍很廣,北到北緯51°左右的鐵勒回紇部(今蒙古烏蘭巴托西南),南到約北緯18°的林邑(今越南的中部)。相比之下,郭守敬主持的“四海測驗”,在全國各地設立了27個觀測點,觀測點的分布東起朝鮮半島,西至川滇和河西走廊,南到緯度只有15°的南海,北到緯度高達64.1°的北海(今俄羅斯西伯利亞中部通古斯卡河一帶),比一行的測量范圍更大。“四海測驗”的內容之多、地域之廣、精度之高、參加人員之眾,在我國乃至世界天文學史上都是空前的。一行的測量有兩個目的:一是驗證“地隔千里,影差一寸”這一天文學理論是否正確,并進一步考校地中的正確位置;二是測量各觀測點的夏至影長、北極出地高度等天文學要素,以之編制新的歷法。在郭守敬的時代,“地隔千里,影差一寸”學說被天文界棄置已久,一行的天文大地測量的第一個動機對郭守敬而言不復存在,能拿到桌面上的理由,只剩下修訂歷法這一條了。但是,僅僅為了修訂歷法,需要搞這么大規模的“四海測驗”嗎?27個觀測點,有些位于人煙稀少之處,編制好的歷法,能頒行到那里嗎?特別是27個觀測點被分成了兩類:南海、衡岳、岳臺、和林、鐵勒和北海6處,再加上元朝首都大都,這7個觀測點是一類,它們的觀測項目為“北極出地高度”“夏至影長”“晝夜長短”三項;其余的20個觀測點是另一類,僅“北極出地高度”一項。對此,厲國青等認為,“當時正是制訂《授時歷》的緊張階段,急需測量一些與制歷有關的數據,所以先在有代表性的7個點上測完了上述三項數據。”由厲先生的說法來看,其余20個觀測點的觀測,對《授時歷》的編制沒什么用處。既然大部分觀測點的觀測都與歷法編制無關,郭守敬為什么要組織這么大規模的“四海測驗”?其潛在動機究竟是什么?要探究這一問題,需要回顧當時天文學發展的歷史背景。在郭守敬之前,元代天文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成就是耶律楚材對“時差”現象的發現。時差現象的存在,是大地為圓球形狀的有力證據。雖然耶律楚材并沒有提出地球學說,但元代人知道源自西方的地球學說,則是無疑的。《元史·天文志》記載了西域人士扎馬魯丁為忽必烈所造的西域天文儀器,其中就有一臺地球儀。郭守敬提出要進行天文大地測量,是至元十六年(1279),而扎馬魯丁造地球儀,則是至元四年(1267),耶律楚材隨成吉思汗西征發現時差現象,更早在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由此,郭守敬對這些天文學成果當有所知。綜合這些因素來看,郭守敬設計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天文大地測量時,一定知道地球學說的存在。那么,他有沒有可能利用這次測量的機會,去檢驗一下地球學說的真偽呢?這種可能性不能排除。當郭守敬得知這樣一個完全有悖于傳統認識的地球學說時,心生好奇,有意把測量范圍盡可能擴大,在滿足編制歷法的需求的同時,順便對地球學說做個驗證,也不無可能。遺憾的是,驗證結果如何,他是否由此確信了地球學說,史料無載,我們不能妄猜。我們唯一知道的是,在其遺留至今的關于天文學的論述中,他從未提及過地球學說。畢竟,這種測量方式的驗證,只是一種間接驗證,其說服力尚未達到讓人聞知即信的程度。(摘編自關增建《中國天文大地測量的歷史演變》)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元朝疆域擴大,需要編制一部新的歷法,這是元世祖同意郭守敬進行“四海測驗”的一個重要原因。B.在“四海測驗”后,郭守敬等人對測驗所得的原始資料進行了精密計算,并據此制訂了《授時歷》。C.對于“四海測驗”27個觀測點觀測內容不同的原因,研究界存在詳略、緩急以及潛在動機等多種看法。D.“四海測驗”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僅因為它規模最大,還因為它為后世留下了寶貴資料。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從“四海測驗”6個詳測地點地理緯度的規律性中可以看出,郭守敬組織的這次測量是經過了周密計劃的。B.“四海測驗”中大部分觀測點的觀測內容對歷法的編制沒有作用,作者由此推斷,郭守敬還存在著其他動機。C.如果說耶律楚材對時差現象的認定,是對地球學說的隱晦表達,那么地球儀的存在,就是元人知道地球學說的實證了。D.郭守敬認為,以“四海測驗”方式得到的數據不能直接驗證地球學說的真實性,因而他未在論述中提到地球學說。3.下列選項,不屬于“四海測驗”觀測內容的一項是()(3分)A.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則景短,多暑。日北則景長,多寒。B.周天三百六十度,每度當地上二百里,是故推驗大地經緯度分,皆與天應。C.審時以漏,平地以繩,隨氣至分,同日度影。得其差率,里即可知。D.又若樹兩表,南北相距十里……試從南表之下,仰望北表之端,必將積微分之差,漸與南表參合。4.“四海測驗”體現了哪些科學精神?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4分)5.兩則材料都圍繞“四海測驗”展開,但在行文特點上卻存在很大的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4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文本一:村子賈平凹我在城里就買了這一雙高跟鞋,真皮的,五百元,把娘收撿來的兩架子車廢品賣掉了買的。為此,娘跟我慪氣,說高跟鞋是城市人才穿的,你亂花的什么錢?!這話我不愛聽,我告訴娘:我現在就是城市人!這錢算我借的,會還你的,五百元還五倍,兩千五百元!我穿上了高跟鞋,個頭一下增高了許多,噔噔噔地到街道去,噔噔噔地又從街道返回出租屋大院。房東老伯說我是飛著走哩:呀呀,誰會覺得胡蝶是從鄉下來的?娘說:鄉下人就是鄉下人,烏雞是烏在骨頭上的。老伯說:胡蝶天生該城市人么,現在城市姑娘都學外國人,不惜動手術要把墻面臉削成個墻棱角臉,她本身就長了個墻棱角臉啊!我就買菜買米時又偷偷私扣下了錢買個穿衣鏡,每日一有空就在鏡前照,照我的臉,照我的高跟鞋,給鏡說:城市人!城市人!娘罵:讓鏡吃了你!高跟鞋現在卻提在黑亮爹手里。從進了這個窯那天起,黑亮就脫去高跟鞋,給我換上了一雙布鞋,說是他娘還活著的時候就給未來的兒媳婦做了鞋,一針一線在燈下做的。我不穿,失去了高跟鞋就失去了身份。我把布鞋踢飛了,寧愿打赤腳。你穿上。黑亮把布鞋拾起來還要我穿:你穿上了,我娘在九泉下會笑的。我說:你娘會笑哩,我娘正哭哩!黑亮說:我可是掏了三萬五千元呀,五千元還是我多給的。我說:是不是看我是城市人又年輕漂亮就多給了五千元?你就是掏十萬一百萬,你覺得一頭毛驢能配上馬鞍嗎?花是在牛糞上插的嗎?我看見黑亮蔫了下來,渾身上下騰起來的紅光漸漸退了,又黑又瘦地站在那里。但是,他還是把高跟鞋抱在懷里不肯給我,后來就放在了他爹的窯里。黑亮爹從此每天晚上用繩子把高跟鞋拴吊在水井里,第二天早上再把高跟鞋從水井里提出來,一日一日,不厭其煩。這是村里的一種講究:凡是誰家有人丟失,或是外出了久久不歸,家里人就把這些人穿過的鞋吊在井里,盼著能尋到和早日回來。我差不多已經知道了這個村子里許許多多的講究。比如手的中指不能指天,指天要死娘舅。在大路上不能尿尿,尿尿會生下的孩子沒屁眼。夜里出門要不停唾唾沫,鬼什么都不怕,就怕人的唾沫。稀稠的飯吃過了都要舔碗,能吃的東西沒吃進肚里都是浪費。去拜壽就拿糧食,這叫補糧,吃的糧多就是壽長,拿一斗也可拿一升也可,但要說給你補一石呀給咱活萬年。牙壞了或剃了頭,掉下的牙和剃下的頭發一定要扔到高處去。生病了熬藥去借藥罐,被借的人家要把藥罐放在窯前路口,借的人家用完了要還回去,藥罐也只能放到被借的人家窯前路口。養著的豬長著長著如果發現尾巴稍稍扁平了,就要用刀剁掉尾巴梢,扁平尾巴會招狼的。窯前的院子千萬不能栽木樁,有木樁就預示了這戶人家將不會再有女人。是如此多的講究,才維持了一村人生活在這里嗎?可現在是什么年代了,他們還都這樣,我只覺得荒唐和可笑。我是被拐賣來的,這本身就是違法犯罪,黑亮爹還把我的高跟鞋吊在井里,我就能不再反抗、逃跑,安安然然地給黑亮當媳婦,老死在這一個只有破破爛爛的土窯洞和一些只長著消化器官的光棍們的村里?黑亮第一回扇了我耳光,警告我別污蔑他們。這個耳光非常響亮,我的嘴角出了血,同時肚子就刀絞一般地疼,在炕上打滾,兩天不吃不喝。黑亮就害怕了,又手足無措,給我賠話。他見我兩天不吃不喝,以為我吃不下他們的蕎面和土豆,就去了鎮上給我買了麥面蒸的白饃,而從此后,每隔六七天就買一次,一次一包,保障著我一天能吃到兩個。白蒸饃放在一個柳條編織的小圓籠里,用繩子掛在窯里,為了防止老鼠,還在繩子中間系一個木盤,即便老鼠能爬到木盤上也無法翻過木盤到籠里去。他每次買來了白蒸饃,就給我說他家的事,說村里的事:你在這里住久了,就看我順眼了,也會舍不得這里哩。黑亮說,他是八年前就沒有了娘的,他的娘活著的時候是村里最漂亮的女人,而且性情溫順。他娘之所以漂亮,是因為他娘每天在“天地君親師”的牌位前點香,供上土豆,還把挖來的一棵完整的極花也放上。他娘敬了極花,他娘漂亮,他娘說:我將來的兒媳婦也要漂亮!他娘這話說準了,自從我來了黑家,村里好多人家都開始在鏡框里裝了極花供在中堂。但他們只供極花,卻不知道他娘對未來的兒媳婦用了多大的心思,她做了布鞋,又攢了十斤棉花,打成了包就一直架在窯門腦上。現在炕上的新被褥里邊就是那十斤棉花。他娘去挖極花,在南梢子梁上挖到了一棵極花,天空上正飛過一架飛機,回去的立春帶著才弄來的媳婦訾米,訾米說:飛機!飛機!我以前就坐過飛機!他娘也往天上看,腳下一滑滾下了梁,昏迷了三天,死了。(節選自《極花》)文本二:我一直以為我的寫作與水墨畫有關,以水墨而文學,文學是水墨的。當今的水墨畫要呈現今天的文化、社會和審美精神的動向,不能漠然于現實,不能躲開它。和其他藝術一樣,也不能否認人和自然、個體和社會、自我和群體之間關系的基本變化。不過水墨畫不是一個直接反映這些變化的藝術方式,不是一種社會現象,不能為任何主義或概念服務。中國二十世紀的水墨的弱點在于它是一個社會現象,不是一個藝術現象,或更多是社會現象少是藝術現象。水墨對現代是什么意思?跟其他當代藝術方式比的話,水墨畫有什么獨特性?水墨的本質是寫意,什么是寫意?通過藝術的筆觸,展現藝術家長期的藝術訓練和自我修養凝結而成的個人才氣,這是水墨畫的本質精髓。寫意既不是理性的,又不是非理性的,但它是真實的,不是概念。藝術家對自己、感情、社會、政治、宗教的體驗與內心的修養互相糾纏,形成不可分割的整體,成為內在靈魂的載體。西方“自我”是原子化個體的自我,中國文化中的“自我”是人格,是人格理想,這個東西帶有群體性和積累性。在西方現當代藝術發展過程中,純粹個體的心理發泄是主要的創作動力,這是現代主義繪畫包括后現代主義的觀念藝術和裝置藝術的主要源泉。而在中國,動力是另一個,就是對人格理想的建構,而且是對積累性的、群體性的人格理想的建構。但它不是只完善自我,而是在這個群體性、積累性的理想過程中建構個體的自我。(節選自賈平凹《<極花>后記》)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用全息體驗的方式敘述了一個姑娘被拐賣到偏遠山區的遭遇,展示了她所看到的外部世界和經歷的內心煎熬。B.小說以第一人稱“我”敘事,便于讀者更真切地感知人物的心理,還可以讓作者難以抑制的情感借人物之口得以宣泄。C.小說寫高跟鞋,一方面借以揭示胡蝶的心理;另一方面,其作為城里人的象征,被拴吊在井里,也暗喻了城鄉的截然對立。D.小說敘事細膩,如對黑亮“在繩子中間系一個木盤”防鼠的描寫,既調整了敘事節奏,又表現了環境的惡劣,極具生活感。7.文中人物都具有多層面的人格,下列對人物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胡蝶是個有點文化而又貪圖虛榮的農村姑娘,她為追求美好生活而來到城市,卻被拐賣到更為偏遠的農村。B.黑亮愚昧,他花三萬五千元從人販子手中買來胡蝶,關在窯里,卻能盡量遷就胡蝶,并沒有泯滅僅存的人性。C.黑亮爹作為同謀和“幫兇”,也有包容的一面,他沒有急于讓兒子傷害人,只是千方百計地要留住胡蝶的“魂”。D.黑亮娘漂亮、溫順,被拐賣到黑家后,逆來順受,把希望寄托在黑亮身上,為未來的兒媳留下了布鞋和棉花。8.作者在文中不厭其煩地鋪陳村里的“講究”,有哪些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9.作者在文本二中認為“寫作與水墨畫有關”,文本一是如何體現他的“水墨畫”創作觀的?(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楚襄王為太子之時,質于齊。懷王薨,太子辭于齊王而歸。齊王隘之:“予我東地五百里,乃歸子。子不予我,不得歸。”太子曰:“臣有傅,請追而問傅。”傅慎子曰:“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太子入,致命齊王曰:“敬獻地五百里。”齊王歸楚太子。太子歸,即位為王。齊使車五十乘,來取東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齊使來求東地,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獻其計。”上柱國子良入見。王曰:“寡人之得求反,王墳墓、復群臣、歸社稷也,以東地五百里許齊。齊令使來求地,為之奈何?”子良曰:“王不可不與也。王身出玉聲,許強萬乘之齊而不與,則不信,后不可以約結諸侯。請與而復攻之。與之信,攻之武。臣故曰與之。”子良出,昭常入見。王曰:“齊使來求東地五百里,為之奈何?”昭常曰:“不可與也。萬乘者,以地大為萬乘。今去東地五百里,是去戰國之半也,有萬乘之號而無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與。常請守之。”昭常出,景鯉入見。王曰:“齊使來求東地五百里,為之奈何?”景鯉曰:“不可與也。雖然,楚不能獨守。臣請西索救于秦。”景鯉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計告慎子曰:“寡人誰用于三子之計?”慎子對曰:“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何謂也?”慎子曰:“臣請效其說,而王且見其誠然也。王發上柱國子良車五十乘,而北獻地五百里于齊。發子良之明日,遣昭常為大司馬,令往守東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鯉車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子良至齊,齊使人以甲受東地。昭常應齊使曰:“我典主東地,且與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萬弊甲鈍兵,愿承下塵。”齊王謂子良曰:“大夫來獻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矯也。王攻之。”齊王大興兵,攻東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萬臨齊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奪之東地五百里不義。其縮甲則可,不然,則愿待戰。”齊王恐焉。乃請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齊患。士卒不用,東地復全。(節選自《戰國策·楚策二》)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夫隘楚A太子B弗出C不仁D又欲奪之E東F地G五百里H不義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齊王歸楚太子”與“吾妻來歸”(《項脊軒志》)兩句中的“歸”字含義相同。B.“王不可不與也”與“失其所與”(《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與”字含義不同。C.“三十余萬弊甲鈍兵”與“弊在賂秦”(《六國論》)兩句中的“弊”字含義不同。D.“乃請子良南道楚”與“道芷陽間行”(《鴻門宴》)兩句中的“道”字含義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楚懷王死后,在齊國做人質的楚太子請求回國,齊王以割取五百里國土為條件,楚太子答應了這個條件。B.楚襄王即位,面對來要求割地的齊國使者,不知道怎么辦,于是問師傅慎子,慎子設下巧計,智退齊使。C.上柱國子良認為應該遵守信用,先割讓許諾過的五百里國土,然后與齊國開戰,憑武力重新奪回國土。D.昭常和景鯉都反對割讓國土,但二人的對策并不相同,昭常主張用生命捍衛國土,而景鯉主張借助外援。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4分)譯文:(2)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鯉車五十乘,西索救于秦。(4分)譯文:14.齊王最后決定退兵,有哪些因素?請簡要概括。(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浣溪沙·丙辰歲不盡五日,吳松作①姜夔雁怯重云不肯啼。畫船愁過石塘西。打頭風浪惡②禁持③。春浦漸生迎棹綠,小梅應長亞④門枝。一年燈火要人歸。【注】①丙辰歲不盡五日,意為丙辰年還有五日就結束了。此詞為姜夔從無錫乘船歸杭州家中過年的途中所作。吳松,今上海一帶,距詞人的家已近。②惡:猛烈,很。③禁持:擺布。④亞:接近,次于。一說同“壓”。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天上重云密布,大雁都心情緊張,不敢啼叫,此處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B.詞人乘坐雕畫著美麗圖案的船經過石塘西,心中的愁苦更加濃重了。C.船頭的惡浪和漸生的新綠,兩處景象對比,意在表現生命力的頑強。D.這首詞虛實結合,詞人想到了“燈火”,借“燈火”來表達自己的心意。16.本詞情隨景變,上片和下片寫了詞人歸家時的不同心情,請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陳情表》中,李密借用典故向晉武帝表達自己盡孝之后必將盡忠的兩句是“,”。(2)有一位學者,化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中的“,”,將自己狹小的書齋命名為“容安齋”。(3)小剛來到郊外,和煦的陽光照在身上,這種天氣真可以用“,”來形容。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盡管洞內洞外一點聲音都沒有,但是看到那些大大小小的雕塑,特別是看到墻上的壁畫:人物是那樣繁多,場面是那樣富麗,顏色是那樣鮮艷,技巧是那樣純熟,我們內心里就不禁感到熱鬧起來。我們仿佛親眼看到釋迦牟尼從兜率天上騎著六牙白象下降人寰,九龍吐水為他洗浴,一下生就走了七步,口中大聲宣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我們仿佛看到他讀書、習藝,他力大無窮,竟把一只大象拋上天空,墜下時把土地砸了一個大坑。我們仿佛看到他射箭,連穿七個箭靶。我們仿佛看到他修苦行,不吃東西,修了六年,把眼睛修得深如古井。我們又仿佛看到他幡然改變主意,毅然放棄了苦行,吃了農女獻上的粥,又恢復了精力,走向菩提樹下,同惡魔波旬搏斗,終于成了佛。他成佛后到處游行,歸示,度子,年屆八旬,在雙林涅槃。使我們最感興趣、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那許許多多的涅槃的畫。釋迦牟尼已經逝世,閉著眼睛,右脅向下躺在那里。他身后站著許多和尚和俗人。前排的人已經得了道,對生死漠然置之,臉上毫無表情。后排的人,不管是國王、各族人民,還是和尚、尼姑,因為道行不高,塵欲未去,參不透生死之道,都號啕大哭,有的捶胸,有的打頭,有的擊掌,有的頓足,有的撕發,有的裂衣,有的甚至昏倒在地。我們真仿佛聽到哭聲震天,看到淚水流地,內心里不禁感到震動。最有趣的是外道六師,他們看到主要敵手已死,高興得彈琴、奏樂、手舞、足蹈。在盈尺或盈丈的墻壁上,宛然一幅人生哀樂圖。這樣的宗教畫,實際上是人世社會的真實描繪。把千載前的社會現實,栩栩如生地搬到我們今天的眼前來。18.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中,“熱鬧”一詞有何含義?(3分)19.文中加點的“我們(又)仿佛”連續使用,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請結合上下文簡要分析。(4分)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高興得彈琴奏樂,手舞足蹈。”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4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面對浩瀚天空,我們的先人認為那里除了點點星光,可能空無一物,因此稱之為太空。后來,人們逐漸認識到①,而是充滿了等離子體等物質,存在各種復雜的物理現象。隨著1957年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人類開始進入并利用太空,太空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越發緊密。就像人們需要根據日常天氣預報安排生產生活一樣,為了規避太空災害,更好地探索和利用太空,②,及時監測太空環境并準確預測其變化規律。人們很早就發現太陽并非一成不變的,而是源源不斷地往外噴發物質和能量,時而平緩,③。黑子、耀斑、日冕物質拋射等太陽活動此起彼伏,所引發的太陽風暴不斷攪動著日地太陽系空間和行星周圍的環境。在太空中產生的各種各樣短時間尺度的變化,稱為空間天氣。太陽打個噴嚏,包括地球在內的各大行星就得“感冒”。一般而言,太陽活動會給地球空間帶來三輪打擊:大幅增強的X射線、紫外射線將以光速轟擊地球,8分多鐘后即可導致大氣電離率增強,引發電離層的劇烈擾動;太陽高能粒子將在幾小時之后到達地球附近,對在地球周圍運行的航天器安全造成極大影響;上百億噸的等離子體從太陽表面以每秒上千公里的速度拋出,形成的日冕物質拋射事件將在幾天內到達地球,引起近地空間各種環境要素的劇烈擾動。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意思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答:①15字②15字③15字22.文中加點的“打個噴嚏”和“感冒”具體指什么?請簡要概括。(3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從“天宮一號”到C919大型客機,從“中國天眼”到“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不斷登上新高度,展現出中華民族非凡的創新創造精神。近些年,元宇宙又成為熱詞。元宇宙(Metaverse)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和交互的虛擬世界,是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元宇宙本質上是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過程,需要對內容生產、經濟系統、用戶體驗以及實體世界內容等進行大量改造。科技將會繼續發展,將來的世界會是什么樣呢?請充分發揮你的想象,以“我看未來世界”為副標題,寫一篇演講稿,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注意演講稿格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與解析題序12367111215答案BDBCDABC1.解析:“并據此制訂了《授時歷》”錯,原文有“在分析研究了大量的實測資料和歷史資料的基礎上”。答案:B2.解析:“因而他未在論述中提到地球學說”錯,原文只提到“他從未提及過地球學說”,并沒有說明原因。答案:D3.解析:“四海測驗”觀測內容主要包括北極出地高度、夏至影長和晝夜時刻。A屬觀測晝夜時刻,C屬觀測夏至影長,D屬觀測北極出地高度。答案:B4.答案:①實證的精神,“四海測驗”以實地測驗的形式來獲取第一手資料。②嚴謹的精神,“四海測驗”的觀測地點、觀測內容都經過了嚴密的組織和計劃。③繼承的精神,“四海測驗”是在繼承了唐代僧一行的測量方式的基礎上進行的。④不畏艱難的精神,郭守敬行程數千里親自測驗,其他測驗人員更是到達了邊遠地區。⑤探索的精神,郭守敬可能利用這次“四海測驗”的機會,去檢驗地球學說的真偽。⑥務實的精神,“四海測驗”的目的是編制歷法,重在解決實際問題。(每點1分,答出任意四點即可得滿分,意思對即可)5.答案:①內容上:材料一從歷史背景、測驗過程及結果等方面介紹“四海測驗”,內容全面,概括性強;材料二從中國天文大地測量的歷史演變的角度對“四海測驗”進行介紹和評價,針對測驗動機進行深入探究,論題明確集中。②表達上:材料一是科普文章,語言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可讀性強;材料二是學術論文,問題意識鮮明,論證嚴密,理論性強。(每點2分,言之成理即可)6.解析:“作為城里人的象征”只是胡蝶的看法,“被拴吊在井里,也暗喻了城鄉的截然對立”屬過度解讀。答案:C7.解析:文中沒有黑亮娘“被拐賣到黑家”和“逆來順受”的描述。答案:D8.答案:①結構上:承上啟下,既解釋了“把高跟鞋拴吊在水井里”的原因,又引出作者借“我”的口吻表達的對這些“講究”的思考。②內容上:介紹村里貧窮、封閉的現狀。③主題表現上:隱含對農村落后、衰敗的擔憂。(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9.答案:①直面拐賣人口的丑惡和農村日漸衰落的社會現實,敢于表達自己的獨立見解。②通過細膩的故事講述,建構自己“平等、富裕、美好”的人格理想。(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10.解析:原文標點: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奪之東地五百里,不義。答案:C、D、H11.解析:A讓……回去/出嫁。B給/結交、同盟。C破舊/弊端。D取道。答案:A12.解析:“慎子設下巧計,智退齊使”有誤,楚襄王向他問計,他只是說先聽群臣的意見。答案:B13.答案:(1)(如果)你因吝惜土地而不能為死去的父親送葬,這是不義。所以我認為,獻地有利。(得分點:“愛”、“便”和判斷句式各1分,句意1分)(2)派出昭常的次日,派景鯉率戰車五十輛,向西去向秦國求救。(得分點:“明日”“西”“索救”各1分,句意1分)14.答案:①齊國向楚國索地不仁不義。②昭常領兵堅守國土。③秦國五十萬大軍威脅齊國邊境。(每點1分)參考譯文:楚襄王做太子時,在齊國做人質。楚懷王死后,太子向齊王請辭,要求回到楚國。齊王阻攔他說:“(楚國要)在東邊割讓給我五百里國土,(我)才放你回去。(如果)你不給我,就不可能回去。”太子說:“我有位老師,讓我請他來問問。”老師慎子說:“為了你自己,你應該答應獻出這些土地。(如果)你因吝惜土地而不能為死去的父親送葬,這是不義。所以我認為,獻地有利。”太子進去,回復齊王說:“我愿獻地五百里。”齊王于是放太子回楚國。太子回到楚國,即位當了楚王。齊王派五十輛戰車,來向楚國索取東邊的國土。楚王告訴慎子說:“齊國使臣來索取東邊的國土,怎么辦呢?”慎子說:“大王明天召見群臣,讓他們都獻上自己的計謀。”上柱國子良入宮拜見楚王。楚王問:“我能回來,主持修建先王的墳墓,見到眾位大臣,主持國政,是因為(我)答應拿東邊的五百里國土給齊國。(現在)齊國派使臣來索取土地,該怎么辦呢?”子良說:“大王不能不給。大王金口玉言,答應了強大的齊國卻又不給,就是不講信用,以后就不能與諸侯盟約結交了。請先給他再攻打他。給他是講信用,攻打他是顯示力量。所以我認為給他。”子良出去后,昭常進見。楚王問:“齊國使臣來索要東邊的五百里國土,怎么辦呢?”昭常說:“不能給。(楚國是)萬乘大國,就是因為國土寬廣才是萬乘。現在割掉東邊的五百里國土,這就等于去掉了國土的一半,(楚國)徒有萬乘的虛名卻已沒有千乘的實力,不能這樣。所以我認為不能給。我請求去守衛東邊的國土。”昭常出去后,景鯉進見。楚王問:“齊國使臣來索要東邊的五百里國土,怎么辦呢?”景鯉說:“不能給。雖然如此,楚國不可能獨自防守。我愿西行向秦國求救。”景鯉出去后,慎子進見。楚王把三位大臣的計謀告訴慎子說:“我到底用他們三人誰的計策呢?”慎子答道:“大王全都采用。”楚王十分憤怒,變了臉色說:“這是什么意思?”慎子說:“臣請求解釋這個說法,大王就知道確實如此。大王派上柱國子良率五十輛戰車,往北向齊國獻東邊的五百里國土。派出子良的次日,(大王)任命昭常為大司馬,讓他去防守東邊的國土。派出昭常的次日,派景鯉率戰車五十輛,向西去向秦國求救。”楚王說:“很好。”子良到了齊國,齊國派人帶兵去接受(楚國)東邊的國土。昭常對齊國使臣說:“我掌管東邊的國土,要與東邊的國土共存亡。我已調動了全國的老幼,三十多萬人參戰,雖然兵器不利,(但)愿意迎戰。”齊王問子良:“你來獻地,昭常卻在那里防守,是怎么回事?”子良說:“我受敝國君主的派遣,這是昭常假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