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整本書閱讀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必要拓展與補充,也是培養學生終身閱讀能力的必由之路。以閱讀《西游記》為例,從品讀詩詞、鑒賞人物、推演情節和讀寫結合四個方面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以期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關鍵詞:初中語文;《西游記》;整本書閱讀;核心素養初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以及文化傳承與理解。以上四個方面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體系。明代作家吳承恩的《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整本書閱讀的重要篇目。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整本書閱讀,就是要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實踐活動中綜合運用“精讀與跳讀”的方法閱讀整本書,即通過品讀詩詞,感受文化魅力;經由鑒賞人物,深化審美意識;推理演繹情節,提升思維水平;鼓勵讀寫結合,促進語言運用。目的是在整本書閱讀中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一、品讀詩詞,感受文化魅力古詩詞是凝練的藝術,浸潤著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理解古詩詞大意的基礎上,思考古詩詞與整本書的關系,通過品讀感受其中蘊含的文化魅力。《西游記》中有大量的詩詞,圍繞《西游記》中出現的詩詞,教師可以設計并組織一些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學習活動。任務一:讓學生收集整理《西游記》中的詩詞,并標記該詩詞出現的場景及其描繪的內容。通過對全書的梳理,學生大致可以從寫作內容上將書中詩詞分為如下四類:寫景、寫人、寫戰、寫佛。任務二:挑選喜歡的詩詞朗讀,說說作者采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有學生喜歡“一派白虹起,千尋雪浪飛”的對仗工整,有學生認為“那里得東郭履,袁安臥,孫康映讀;更不見子猷舟,王恭幣,蘇武餐氈”善用典故,不僅寫出了漫天雪景,更有萬丈豪情。任務三:將《西游記》中的詩詞與《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古典名著之“引子詩”進行比較。從“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中學生能讀出天地起初混沌未分,是盤古打開天地分清濁,這與《紅樓夢》“引子詩”中首句“開辟鴻蒙,誰為情種”很相似。后半部分“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游釋厄傳》”,則是點明萬物創生仰仗的是無上仁德的天地,為石猴出世作鋪墊,這與《三國演義》“引子詩”中“浪花淘盡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等句,在引發興趣、總領全書、突出人物性格、凸顯小說主題等方面有異曲同工之妙。以上三個任務層進展開,能夠促進學生對古詩詞的喜愛和理解,引導學生深切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二、鑒賞人物,深化審美意識《西游記》中人物眾多、形象各異,以唐僧為主的“取經四人組”一直以來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除此之外,無論是妖魔鬼怪還是神仙菩薩都有著鮮明的性格特點。教學實踐表明,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其變化或成因,了解人物形象的豐富,引導學生辨明是非曲直,能夠深化學生的審美意識。為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筆者首先設計學習任務“我說你猜”。要求小組成員在說特點和猜對象之間輪換實踐,并推選優秀小組進行比賽,特別指出語言描述中不得出現名字、綽號等直接信息。學生能夠從外貌、語言、動作和主要特征來辨別所演人物,更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特征。如當描述豬八戒時,學生可以說“九齒釘耙,凈壇使者,好吃懶做”等一些與其有關的詞語,同時模仿“豬八戒背媳婦”這一動作,讓同學們不僅能熟悉人物形象,也對故事情節產生興趣。然后設計學習任務“書中人物我來評”。要求學生自由發言,說一說“你最喜歡《西游記》中的哪一個角色?為什么?”孫悟空是大多數學生心目中的第一人選。有同學認為孫悟空驍勇善戰,擁有七十二變、筋斗云等高強技藝,能上天入地,十分威武;也有同學欣賞孫悟空知錯能改、不忘初心的品格,取經途中孫悟空被師父三次趕回花果山,但他都義無反顧回到了師父身邊繼續踏上取經之路,因他的忠誠、智慧,因他的百折不撓、堅持不懈,最終成為“斗戰勝佛”;更有同學喜歡他的性格,活潑頑皮,即使被懲罰、被束縛,孫悟空也知道進退和輕重,堅守著他取經的初心使命,保持著樂觀積極的態度。在這個過程中,筆者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鍛煉審美能力和訓練表達能力,并幫助他們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三、推演情節,提升思維水平《西游記》中的故事精彩、情節曲折,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為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筆者設計了一些推理預測、推論演變類的學習任務。這不僅能夠促使學生掌握文本內容、注重彼此聯系,還能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符合人物身份特點的前提下猜測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變化等,有效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水平。在整本書閱讀的初始階段,筆者首先鼓勵學生在初步閱讀文本后大膽猜測后續的情節發展方向。比如,石猴出世后,學生立即說它肯定會惹事兒。教師追問其原因,學生判斷的依據是它敢于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表現出它愛冒險、好表現的性格,而這種敢作敢為、不畏不懼的特點在未來的人生之路上也是很容易惹是生非的。也有學生說這個猴子自帶“主角光環”,如果能夠走到最后,要么有貴人相助,要么一定是機緣巧合下不斷修仙加持。接著筆者拋出閱讀任務“當問題、錯誤或者矛盾發生的時候,石猴和其他人又是如何對待的,試著找一找書中的情節來證明你的觀點,再想一想你之前的判斷是否正確或者存在偏差”。學生帶著問題沉浸閱讀,對書中人物和情節的理解也更加透徹。比如,在“借芭蕉扇”這一故事中,站在全知視角的學生往前溯源,原來“紅孩兒”為了吃唐僧肉早已和師徒四人結仇,作為母親的鐵扇公主自然不愿意出借扇子,這就使得情節前呼后應、互相關聯。按照讀者心理分析,學生預測的結果是“不那么容易借到”,至于如何做到還得佩服作者在書中寫的“三借”:“一借”靠菩薩的“定風丹”,但借到的是把假扇子;“二借”是變身牛魔王,但又被牛魔王變成的豬八戒騙了回去;“三借”靠的是團隊力量,靠的是伙伴們共同努力和各路神仙、菩薩的指點幫助。學生看完以上你來我往、斗智斗勇的曲折情節,不由感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對集人、神、妖三者為一體的“石猴”神話形象有了更為生動的理解,也對互相協作的團隊精神和不言放棄的堅毅品質有了具體的認知,使得自己的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都得到發展。四、讀寫結合,促進語言運用整本書閱讀中還應該結合讀、寫等綜合實踐活動,在閱讀中積累素材,在寫作中深化閱讀,促使學生進一步建構語言,在創意表達中發展語言運用能力。在閱讀《西游記》一書時,筆者抓住初中生的好奇心理,先介紹時下脫口秀等節目常用的“諧音梗”,接著讓學生去書中摘抄相關語段,然后寫出相關評價與小組同學討論交流。通過這一活動,學生發現《西游記》這部古典文學名著的語言不僅很接地氣,而且風趣幽默,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讀完《西游記》整本書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為書中人物寫簡介,要求盡可能簡短準確。有學生模仿“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詞寫簡介,有的學生以一首小詩突出人物性格,有的學生以對聯形式寫簡介,還有學生制成一條謎語讓其他同學猜謎的,可謂是創意十足、精彩紛呈。綜上所述,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整本書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