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基礎知識(大氣污染治理技術)_第1頁
大氣污染基礎知識(大氣污染治理技術)_第2頁
大氣污染基礎知識(大氣污染治理技術)_第3頁
大氣污染基礎知識(大氣污染治理技術)_第4頁
大氣污染基礎知識(大氣污染治理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氣污染基本知識大氣污染基礎知識臭氧層破壞(1)溫室效應(2)臭氧層破壞全球大氣環境問題及危害(3)空中惡魔酸雨

臭氧是大氣中的微量氣體之一,主要集中在平流層20-25km的高空,該大氣也稱為臭氧層。

臭氧層對保護地球上的生命、調節氣候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臭氧層

近年來,由于平流層的飛行器逐漸增多,人類產生和使用消耗臭氧的有機物質增多,導致排入大氣中的NOx、氯氟烴等增多,使臭氧層遭到破壞。臭氧層破壞臭氧層破壞使大量紫外線輻射到地面,危害人體健康;臭氧減少會使白內障發病率增高,并使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產生抑制作用;紫外線輻射增大,也會對動植物產生影響,危及生態平衡。臭氧層破壞的危害大氣污染基本知識大氣污染基礎知識大氣的組成大氣的組成自然狀態下的大氣是由干燥清潔的混合氣體、水蒸氣和懸浮顆粒物組成,除去水蒸氣和懸浮顆粒物的大氣稱為干潔空氣。大氣干燥清潔的混合氣體懸浮顆粒物水蒸氣干潔空氣1.干潔大氣的組成干潔大氣的主要成分包括:氮(N2)氧(O2)其他氣體(氬、臭氧、二氧化碳等)干潔大氣為永久氣態,可視為一個整體,相對分子質量為28.966。2、干潔大氣的主要作用氮(恒定氣體):地球上有機體的重要組成元素,在有機物中它主要以蛋白質的形式存在。氧(恒定氣體):人類和動植物維持生命極為重要的氣體,在大氣中發生化學反應時,氧起著極重要的作用。二氧化碳(可變氣體):能吸收地表和低層大氣的熱輻射,使地面保持較高的溫度。臭氧:微量成分。能大量吸收太陽輻射中波長小于0.29μm的紫外線,保護著地球上有機體的生命活動。3、水蒸氣是實際大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氣中的平均含量不到0.5%,隨空間、時間和氣象條件變化而變化。在自然條件下能發生相變。對太陽輻射的吸收能力較小,對地面長波輻射的吸收能力較強,對地球起著保溫作用。4.懸浮顆粒物粒徑在10-4到幾十微米之間;包括:固體微粒和水蒸氣凝結成的水滴和冰晶。固體微粒:有機物:植物花粉、微生物和細菌無機物:巖石或土壤風化后的塵粒、流星燃燒后的灰燼,火山爆發后的塵埃等。

大氣圈及其垂直結構大氣污染基礎知識大氣圈受地心引力而隨地球旋轉的大氣叫做大氣圈。大氣圈層上界定為1200~1400km。大氣圈層厚度大約有10000km。大氣圈世界氣象組織(WMO)根據大氣溫度垂直分布特點,并考慮大氣垂直運動等情況,將大氣分為5層。即: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對流層(~12km)集中了大氣質量的3/4和全部的水蒸氣,主要天氣現象都發生在這一層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m平均降溫0.650C強烈對流作用溫度和濕度的水平分布不均是主要的天氣現象和大氣污染發生處平流層(對流層頂向上50km)該層特點是大氣的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微弱,干燥、少塵、透明度好,無天氣現象;溫度隨高度的分布由等溫分布變為逆溫分布;臭氧層主要集中在平流層上部。中間層(平流層頂到85km)該層特點是大氣垂直運動;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溫度可降低至-83~-113℃;暖層(中間層頂向上到800km)在強烈的太陽紫外線和宇宙射線的作用下,氣溫隨高度升高而增高;其頂部溫度可達17000C;暖層空氣分子被高度電離,生成大量的離子和電子,也稱為電離層。散逸層在暖層頂上面,又稱為外大氣層;該層空氣極其稀薄,氣體粒子的運動速度很高,且有向星際空間散逸的特性;是大氣層和星際空間的過渡地帶。大氣污染基本知識大氣污染基礎知識大氣污染及危害1、大氣污染的概念(1)定義

按照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作出的定義:大氣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種物質進入大氣中,呈現出足夠的濃度,達到了足夠的時間并因此而危害了人體的舒適、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態環境的現象。(2)大氣污染的分類按照大氣污染的原因,分為二類:自然過程:人類活動:(2)大氣污染的分類按照大氣污染的原因,分為二類:自然過程:包括火山爆發排出的火山灰、SO2,煤田和油田自然逸出的煤氣和天然氣,腐爛的動植物尸體放出的有害氣體等。所造成的污染多為暫時的、局部的。(2)大氣污染的分類按照大氣污染的原因,分為二類:人類活動:通常延續時間長、范圍廣。

1)燃料燃燒:民用灶爐和小型鍋爐等;

2)工業生產:火力發電、冶金、石油加工、水泥等工廠;

3)交通運輸:汽車排放尾氣、運輸揚塵等。(2)大氣污染的分類按照大氣污染的范圍,分為四類:局部地區污染:小范圍污染;地區性污染:涉及一個地區的;廣域性污染:跨越行政區劃的廣大地域的;全球性污染:超越國界、全球范圍的大氣污染,如: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等。

倫敦煙霧事件大氣污染基本知識大氣污染基礎知識倫敦煙霧事件1952年12月5日至9日,倫敦上空受反氣旋影響,大量工廠生產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廢氣難以擴散,積聚在城市上空。倫敦被有濃厚的煙霧籠罩,交通癱瘓,行人小心翼翼地摸索前進。市民不僅生活被打亂,健康也受到嚴重侵害。許多市民出現胸悶、窒息等不適感,發病率和死亡率急劇增加。直至12月9日,一股強勁而寒冷的西風吹散了籠罩在倫敦的煙霧。據統計,當月因這場大煙霧而死的人多達4,000人?!皞惗責熿F事件”是20世紀八大環境公害事件之一倫敦煙霧事件整個倫敦城被煙霧籠罩倫敦煙霧事件·倫敦煙霧事件倫敦煙霧事件這場煙霧中1952年12月死亡大約4,000人,并且有后續影響——在1953年1月和2月死亡大約8,000人

比利時馬斯河谷事件大氣污染基礎知識馬斯河谷煙霧事件1930年12月1日至5日,大霧籠罩了整個比利時大地。比利時列日市西部馬斯河谷工業區上空的霧特別濃重。第三天開始,在二氧化硫(SO2)和其他幾種有害氣體以及粉塵污染的綜合作用下,河谷工業區有上千人發生呼吸道疾病,癥狀表現為胸疼、咳嗽、流淚、咽痛、聲嘶、惡心、嘔吐、呼吸困難等。一個星期內就有60多人死亡,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數的十多倍。其中以心臟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許多家畜也未能幸免于難,紛紛死去。這次事件是20世紀最早記錄下的大氣污染慘案。比利時馬斯河谷煙霧事件背景:馬斯河谷是馬斯河旁一段長24公里的河谷地段,這一段中部低洼,兩側有近百米的高山對峙,使河谷地帶處于狹長的盆地之中。馬斯河谷地區是一個重要的工業區,建有3個煉油廠、3個金屬冶煉廠、4個玻璃廠和3個煉鋅廠,還有電力、硫酸、化肥廠和石灰窯爐,工業區全部處于狹窄的盆地中馬斯河谷煙霧事件事件原因:大量排放大氣污染物的企業處于工業區;1930年12月份,冬季,大霧氣候反常;出現了逆溫層。逆轉層會影響空氣對流,抑制煙霧的升騰,致使工廠排出的有害氣體和煤煙粉塵在近地面上空大量積累,無法擴散,并在逆轉層下積蓄起來,造成大氣污染現象。馬斯河谷煙霧事件后果大氣污染基礎知識大氣污染及其危害——酸雨(1)溫室效應(2)臭氧層破壞全球大氣環境問題及危害(3)酸雨①定義: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者其他形式的大氣降水(如霧、露、霜),是一種大氣污染現象。

酸雨②形成酸雨是復雜的大氣化學和大氣物理現象,主要由于自然排放和人類活動等釋放到大氣中的SO2或NOx通過氧化反應(氣相或液相反應),生成硫酸或硝酸和亞硝酸,附在凝結核上降落到地面上而形成的。酸雨③危害損害水生、陸生生物:如魚類和森林;對人體健康影響:使有毒重金屬溶入飲用水中,危害飲用者;腐蝕建筑材料、金屬構件、油漆以及名勝古跡等。酸雨水的低pH值使得魚的骨骼畸形生長,最終導致死亡引起樹木的大量不正常死亡嚴重腐蝕建筑物世界三大酸雨區大氣污染基礎知識溫室效應(1)溫室效應(2)臭氧層破壞全球大氣環境問題及危害(3)空中惡魔酸雨全球變暖溫室效應加劇“溫室效應”——隨著大氣中某些痕量氣體含量的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氣溫升高的現象。痕量氣體稱為溫室氣體,主要有CO2、氯氟烴、CH4、N2O等,尤以CO2的溫室作用作為明顯。(1)溫室效應(花房效應)溫室效應的成因: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允許來自太陽光的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面產生的長波輻射不能穿過它到達外層空間,從而使地表球表面的氣溫不斷上升?!皽厥覛怏w”: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它們的貢獻率為:CO2:55%氯氟烴(CFC11、CFC12):17%甲烷(CH4):15%N2O:6%其它CFC:7%直接原因溫室效應主要是由于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產生的和大量排放的汽車尾氣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環境影響全球氣候變暖病蟲害增加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大氣污染基本知識

大氣污染物大氣污染物

大氣污染物定義:由于人類活動或者自然過程排入大氣,并對人類或環境產生有害影響的那些物質。(1)定義

按其存在狀態,可以分為:氣溶膠狀態污染物和氣態污染物大氣污染物(2)分類大氣污染物1)氣溶膠態污染物(顆粒物)①定義:在大氣污染中,氣溶膠是指空氣中的固體粒子和液體粒子,或固體和液體粒子在氣體介質中的懸浮體。

粉塵(dust):1~200μm;煙(fume):0.01~1μm;飛灰(flyash):黑煙(smoke):0.5μm;霧(fog):②氣溶膠態污染物的分類

粉塵(dust)粉塵系指懸浮于氣體介質中的微小固體粒子,受重力作用能發生沉降,但在某一時間內也能保持懸浮狀態。通常是由于固體物質的破碎、分級、研磨等機械過程或土壤、巖石風化、火山爆發等自然過程形成的。粒子的形狀往往是不規則的。粒子的尺寸一般為1~200μm左右。

煙(fume)

系指燃料不完全燃燒產生的固體粒子的氣溶膠。它是熔融物質揮發后生成的氣態物質的冷凝物,在其生成的過程中總是伴有氧化之類的化學反應。粒徑很小,一般在0.01~1μm。金屬的冶煉過程是煙產生的主要途徑之一。例如精煉鉛和鋅時,在高溫熔融狀態下,鉛和鋅能夠迅速揮發并氧化生成氧化鉛煙和氧化鋅煙。飛灰(flyash)飛灰是指由燃料燃燒所產生的煙氣中分散得非常細小的無機灰分。黑煙(smoke)指燃料燃燒產生的能見氣溶膠,是燃料不完全燃燒的碳粒。主要成分有碳、氫、氧、硫等組成的化合物。黑煙顆粒的大小約為0.5μm。將冶金過程或化學過程形成的固體顆粒氣溶膠稱為煙塵;燃料燃燒過程產生的固體顆粒氣溶膠稱為飛灰或黑煙。霧(fog)

霧是指氣體中液滴懸浮體的總稱。在氣象學中,霧則是指造成能見度小于1km的小水滴懸浮液。在實際工程中,霧一般泛指小液體顆粒懸浮體。液體蒸汽的凝結、液體的噴化以及化學反應等過程均可形成霧,如水霧、酸霧、堿霧或油霧等。2)氣體狀態污染物表1.1氣體狀態污染物種類污染物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含硫化合物SO2、H2SSO3、H2SO4、MSO4含氮化合物NO、NH3NO3、HNO3、MNO3碳氧化合物CO、CO2碳氫化合物CH醛、酮、過氧乙酰硝酸酯、O3鹵族化合物HF、HCl注:M代表金屬離子。大氣污染基礎知識大氣污染源(1)大氣污染源的定義大氣污染源:是指向大氣排放足以對環境產生有害影響物質的生產過程、設備、物體或場所。1)按污染物質的來源分為:天然污染源和人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指自然原因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地點與地區。如:排出火山灰、SO2、H2S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瓦斯氣和天然氣的煤田和油氣井;發生森林火災、颶風和海嘯等自然災害的地區等。(2)大氣污染源的分類1)按污染物質的來源分為:天然污染源和人為污染源。人為污染源:指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形成的污染源。如:生活污染源:燒飯、取暖、沐浴等生活需要,燃燒化石燃料;工業污染源:火電廠、鋼鐵廠、化工廠等工礦企業生產和燃料燃燒;交通運輸污染源:汽車、船舶、航空器等交通工具排放。(2)大氣污染源的分類固定污染源移動污染源2)按空間分布分為:點污染源、面污染源、區域性污染源。(2)大氣污染源的分類3)按污染源的相對高度分為:高架點源、低架點源、復合污染源等。(2)大氣污染源的分類大氣污染基礎知識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1.大氣環境質量標準體系GB3095-2012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16297-1996 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WPB3-1999 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4915-1996 水泥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9078-1996 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6171-1996 煉焦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1996 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 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WPB1-1999 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761.2-93 車用汽油機排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761.5-93 汽油車怠速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761.6-93 柴油車自由加速煙度排放標準GB14761.7-93 汽車柴油機全負荷煙度排放標準2.《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6297-1996)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是以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為目標,對污染源排入大氣的污染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