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26 自然災害(原卷版)_第1頁
專題26 自然災害(原卷版)_第2頁
專題26 自然災害(原卷版)_第3頁
專題26 自然災害(原卷版)_第4頁
專題26 自然災害(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中考地理填圖速記與演練手冊(通用版)專題26自然災害常見的自然災害我國的特殊天氣主要有寒潮、梅雨、臺風、沙塵暴等。名稱多發時間多發地區特點產生影響寒潮半年及其以北地區24小時內氣溫下降10℃以上,最低氣溫在5℃以下產生急劇降溫、霜凍、大風,有時伴隨天氣;對農作物、牲畜產生嚴重影響夏初地區長時間的陰雨連綿梅雨來得遲早,持續時間長短,雨量多少都會影響到農業生產臺風5~10月我國狂風山洪暴發、毀壞房屋、損害莊稼、顛覆船只等沙塵暴季、地區沙粒、塵土被風卷入空中,水平能見距離降低到1千米以下對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均有嚴重影響地質災害和災害多出現在降水較多且集中的山區,我國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西南部地區由于氣候濕潤且多山地。防災減災措施防災減災是指通過采取各種措施和手段來減少災害的發生概率和減輕災害的影響。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防災減災措施:(1):建立有效的災害監測和預警系統,及時發布災害預警信息,以便人們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應對和疏散。(2):建設抗震、抗臺風、防洪等災害風險區域的基礎設施,如加固建筑物、修建防洪堤壩等,以提高防災能力。(3):加強公眾的災害防范意識,提供相關的安全知識和技能培訓,包括急救、自救和互救教育等。(4):建立健全的災害應急管理機制,制定災害應對方案和預案,明確各級政府和社會組織的職責和任務。(5):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共享災害防治經驗和信息,加強跨國界的合作與交流。(6):通過災害風險評估和管理,識別和評估潛在的災害風險,采取相應的措施降低風險。(一)常見的自然災害自然災害的含義:自然環境經常發生異常變化,其中有些會造成資源破壞、財產損失、人員傷亡等危害,這樣的異常變化叫做自然災害。氣象災害名稱多發時間多發地區特點產生影響沙塵暴春季北方、西北地區沙粒、塵土被風卷入空中,水平能見距離降低到1千米以下對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均有嚴重影響梅雨夏初江淮地區長時間的陰雨連綿梅雨來得遲早,持續時間長短,雨量多少都會影響到農業生產臺風5~10月我國東部沿海狂風暴雨山洪暴發、毀壞房屋、損害莊稼、顛覆船只等寒潮冬半年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區24小時內氣溫下降10℃以上,最低氣溫在5℃以下產生急劇降溫、霜凍、大風,有時伴隨雨雪天氣;對農作物、牲畜產生嚴重影響寒潮和臺風都有功勞:寒潮強烈的降溫可殺死土壤中部分害蟲,帶來的雨雪還可以緩解旱情;臺風帶來的降水可緩解旱情,還能緩解高溫酷暑。名稱特點主要分布洪澇頻繁發生,多出現在降水比較集中的夏、秋季東部平原地區干旱對中國農業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西北內陸和東部季風區地質災害類型特征危害地震地下深處巖層發生急劇破裂或錯動,引發地面震動的現象造成房屋倒塌、人員傷亡、交通和通信中斷,并引發次生災害,如火災、水災和山體滑坡等。滑坡坡地上的不穩定塊體在重力作用下整體向下滑動的現象沖毀甚至掩埋山麓的交通線、房屋,農田等泥石流在坡度較陡的溝谷中形成的攜帶石塊和泥土的特殊洪流沖毀農田、房屋、道路等,具有強大的破壞力高頻我國自然災害頻發我國自然災害特點我國自然災害具有種類多、分布廣、發生頻率高、危害嚴重的特點表現同一時間,往往有很多地區發生自然災害,同一地區,不僅會出現多種自然災害,而且不同的自然災害還會連續發生。主要的自然災害類型分布原因臺風東南沿海臺風從低緯度海洋入侵,登陸后逐漸減弱直至消失干旱華北地區較典型華北地區降水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干旱多風洪澇南方地區多發南方地區降水量大,降水的季節分配不均且雨季長寒潮影響范圍廣,西北、華北、東北較嚴重強冷空氣從西伯利亞、蒙古一帶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圍的降溫等滑坡和泥石流中西部山區山區多山、陡坡,相對高差大,夏季多暴雨地震發生范圍廣,西南、東南地區頻繁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二)防災減災措施(1)防災①我國運用遙感衛星等技術,能夠比較精確地預報臺風、寒潮等災害。②為防御自然災害,我國修建了大量的防災工程。(2)減災①我國建設了一大批救災物資儲備中心,以保證自然災害發生時,能夠及時供應救災物資。②當自然災害發生時,我國政府能及時調動救災人員,從而能有效減輕災害損失重難自然災害的自救與預防方法遇洪水時的自救與互救(1)盡量逃向高處,登上堅固建筑的屋頂、大樹、山丘或高坡等。(2)如果不能逃脫,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木板、樹干等漂浮物,盡量不讓身體下沉,等候救援。(3)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蟲咬傷以及被倒塌電桿上的電線電擊。2、滑坡、泥石流大多發生在持續暴雨后的山區,在暴雨過后應格外警惕滑坡現象的發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時,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進方向的山坡上跑,切忌順著滾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別注意保護好頭部。避震方法:條件允許時應及時、有序撤離到安全的空曠地帶;不能及時撤離時,可以暫時躲在小開間的墻角。解題技巧生活地理【典例】(24-25八年級上·河南商丘·階段練習)下圖為我國各地區自然災害分布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洪澇是我國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對社會經濟正常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它多出現在降水比較集中的(填季節),多發生在我國東部(填地形類型)地區。(2)下列應對洪澇發生時的安全防護技能正確的是_____。A.若時間充足,應有序向低處轉移B.若無法撤離,應立即躲在墻角、衛生間等狹小地帶C.若無法轉移,應立即爬上屋頂、大樹等高處等待救援(3)我國是氣象災害嚴重的國家,除洪澇災害外,我國主要的氣象災害有。(4)為降低自然災害對我國造成的危害提出建議。讀圖剖析(1)由圖可知,我國東北地區、華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華南地區出現洪澇災害,這些地區都屬于東部季風區;洪澇是我國頻繁發生并造成嚴重損失的自然災害,它多出現在降水比較集中的(1)由圖可知,我國東北地區、華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華南地區出現洪澇災害,這些地區都屬于東部季風區;洪澇是我國頻繁發生并造成嚴重損失的自然災害,它多出現在降水比較集中的夏、秋季,是我國東部季風區多發的災害之一,多發生在我國東部平原地區。(2)若時間充足,應有序向高處轉移,A錯誤;若無法轉移,應立即爬上屋頂、大樹等高處等待救援,C正確,B錯誤;故選C。(3)我國自然災害具有種類多、分布廣、發生頻率高、危害嚴重的特點;我國是氣象災害嚴重的國家,除洪澇災害外,我國主要的氣象災害有干旱【分布在全國大部分地區(以華北地區的春旱、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伏旱最為典型),主要發生在春、夏季】、寒潮(除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外的大部分地區,冬春易發)、臺風(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主要發生在夏秋季節)、沙塵暴(分布在西北、華北地區,主要發生在春季、秋末)、梅雨(分布在江淮地區,受夏季風影響,主要發生在夏初。)等。(4)我國自然災害多發,防災減災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降低自然災害對我國造成的危害可實行的措施有:加強災害監測及預報;災害來臨時制定應急預案;加強宣傳力度,提高人民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定期進行防災演練;建設救災物資儲備中心等。單選題(22-23八年級上·山東臨沂·期末)下圖為我國某種自然災害1951—2020年每月累計發生次數折線統計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圖中所示自然災害最有可能為(

)A.寒潮 B.臺風 C.地震 D.洪澇2.我國西雙版納地區不受該自然災害的影響,而廣州卻受影響,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 D.人類活動(24-25八年級上·山東臨沂·期中)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讀圖完成下面小題。3.下列關于圖中①、②兩種氣象災害的敘述,正確的是(

)A.箭頭①代表寒潮路徑,主要來自蒙古和西伯利亞地區B.箭頭②代表臺風路徑,發生的時間主要在春季C.寒潮對農業生產只有壞處,沒有好處D.臺風會帶來陰雨連綿的梅雨天氣4.②災害主要影響我國的(

)A.青藏地區 B.東南沿海地區 C.華北地區 D.長江中下游地區5.青藏高原地區幾乎不受①類氣象災害影響的主要原因是(

)A.地勢較高,冷空氣難以到達 B.森林覆蓋率高,降低風速C.四面環海,受海洋影響較大 D.緯度較低,遠離冷空氣源地(2024·海南·中考真題)5月12日是全國防災減災日,2024年的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著力提升基礎防災避險能力”。讀圖為“中國主要氣象災害的分布”,完成下面小題。6.我國洪澇災害多發區主要分布在(

)A.西北地區 B.東北地區 C.東南地區 D.青藏地區7.中學生需要掌握自然災害安全防護的基本技能。下列自然災害應對方法合理的是(

)A.地震發生時應迅速乘坐電梯逃生B.遇到洪水時應及時跑到低洼地帶C.刮臺風時應躲在大型廣告牌下避風D.遇泥石流應向垂直于其流向的山坡上跑(2024·山東棗莊·中考真題)為應對某種極端天氣,人們在停車場里或地鐵站里堆放著沙袋,如下列圖片所示。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在哪種極端天氣來臨時需要用到這些沙袋(

)A.霧霾 B.強風 C.暴雨 D.酷暑9.為應對這種極端天氣的正確做法還有(

)A.配戴口罩 B.躲在樹下 C.跑到戶外 D.居家避險(2022·河南·二模)人民日報2022年4月18日報道,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中心提供的最新分析表明,截至2020年底,暴雨、臺風(大風)和洪澇,仍是侵擾中國文化、混合遺產地的主要自然災害。圖為遭受自然災害的遺產地總數年度統計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0.關于遭受自然災害的遺產地總數年度統計圖的敘述,錯誤的是(

)A.在2015年,遭受自然災害的遺產地數量最小B.在2016年,遭受自然災害的遺產地數量達到最大C.遭受自然災害的遺產地數量總體上一直呈現下降趨勢D.未來遭受自然災害的遺產地數量的發展趨勢是波動的11.關于應對自然災害的措施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洪水來臨時,趕快向高處轉移②地震發生時,可暫時躲在墻角③泥石流發生時,順著泥石流流動的方向逃生④遇到臺風時,躲避在電線桿下⑤寒潮來臨時,注意增添衣物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⑤12.青海可可西里是我國面積最大的世界自然遺產地,其申遺的根本目的是(

)A.吸引更多游客 B.保護文化遺產 C.讓可可西里聞名世界 D.獲得更多收入(2024·河北廊坊·一模)2023年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發生6.2級地震,震中位于積石山縣。下圖為此次地震信息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3.此次地震發生的原因是(

)A.海面的上升 B.地殼的運動 C.大氣的運動 D.人類的活動14.地震發生時,如果身處室內,正確的做法是(

)A.立刻跑到窗邊,觀察地震情況 B.立即乘坐電梯,迅速逃生C.尋找安全三角區躲避,護住頭部 D.整理好財物,等待救援(2024·山東煙臺·一模)中國是個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下面是中國洪澇災害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5.中國洪澇災害多發區主要分布在(

)A.西北地區 B.青藏地區 C.北方地區 D.東部地區16.中國洪澇災害多發的原因是(

)①季風不穩定②降水季節變化大、年際變化大③泥沙淤積河道④經濟發展需水量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7.為減輕洪澇災害,以下措施有效的是(

)①植樹種草,涵養水源②修建水庫③污水處理,達標排放④建設海綿城市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024·湖南湘西·模擬預測)門頭溝區位于北京城區的西南,山地面積約占全區97%。受臺風“杜蘇芮”影響,2023年7月29日北京遭遇140年來的最大降雨,使門頭溝區河湖水位暴漲、多處區域遭遇險情,并誘發山洪。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8.北京門頭溝此次山洪發生的原因不包括(

)A.位于黃河流域 B.地形以山地為主 C.受臺風影響 D.降水強度大19.山洪給門頭溝區人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造成了巨大損失,也讓綠水青山、秀麗宜居的美麗家園受到了嚴重破壞。為了減輕山洪的影響,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可將棄土棄渣排入行洪河道,節約土地資源B.可將新增城鎮向低洼處發展,便于向泄洪道排水C.在沒有解除洪水風險時,回家取貴重物品D.發生強降雨時盡量不出行,遠離洼地、河道(2022·山東菏澤·三模)下圖示意2021年3月15日08時至16日08時我國沙塵天氣狀況,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0.本次沙塵天氣產生的自然原因是(

)A.強冷空氣南下 B.正值干旱少雨的冬季C.過度放牧破壞地表植被 D.地處濕潤、半濕潤地區21.我國防治沙塵天氣的可行措施是(

)A.改善土壤,擴大耕地面積 B.加強防護林體系建設C.杜絕放牧,保護草原生態 D.中蒙邊境建設隔離墻二、解答題22.(2024·遼寧·中考真題)某中學地理社團進行了“高大山脈對氣流的阻擋作用”的模擬演示。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發現問題】四川盆地平均每年寒潮出現的次數比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少。【模擬演示】演示材料:毛巾、擋板、厚手套、干冰、水、燒杯等演示步驟:①將裹住毛巾的擋板立于桌面上,模擬高大山脈;②戴厚手套取適量干冰放入燒杯,放在擋板的一側;③向燒杯中加入清水,出現大量白霧;④面向擋板,用適當力度扇動白霧,借助白霧的移動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