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音版小學三年級音樂下冊(第六冊)全冊教案
第一課(春天)
教學內容:歌曲(嘀哩嘀哩)(春天舉行音樂會)
觀賞(春到沂河)(春)
教學目標:
1.從聆聽(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樂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盡可能展
開走像、聯想,即興創作以“春〃為主題的音響作品。
2.能用歡快、生動的情緒,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春天舉行音樂會),并進
行打擊樂伴奏的編創活動,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贊頌。
3.聽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時值長短,并能在實踐活動中運用。
教材分析:
1.柳琴獨奏(春到沂河)
樂曲采納了濃郁的山東風味的旋律,具有鮮亮的地方色彩。曲中的引子和第一局部
就是以山東民歌(沂蒙山好風光)為素材,加以提煉和開展而成的。
2.小提琴協奏曲套曲(春)
這首樂曲系18世紀意大利作曲家維瓦爾第的小提琴協奏曲1四季)中(春)的第
一樂章。作曲家也往往在旋律或伴奏背景中模擬淙淙泉聲、啾啾鳥鳴等音響使聽者聯想
起春天。維瓦爾第的這首樂曲是描寫春天的范例中最早的一首。
3.歌曲(嘀哩嘀哩)
這是一首深受孩子們喜歡的歌曲,曲調歡快生動,它以天真的語氣唱歌漂亮的春天,
抒發心中無限愉快的感情。歌曲為4/4拍,大調式,采納帶再現的兩段體結構。每樂段
由四個樂句構成,結構規整。
4.歌曲(春天舉行音樂會)
這是一首曲調歡快生動的兒童歌曲。跳動的節奏,流暢的旋律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
的春色圖景。富有形象的象聲詞奏響了一曲優美動聽的“春天交響曲”。歌曲為2/4拍,
一段體結構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觀賞(春到沂河)歌曲(嘀哩嘀哩)
教學目標:1.從聆聽1春到沂河)、中感受“春”的意境,并盡可能展開想像、聯
想,能邊聽音樂邊用動作來表示樂曲的變化。
2.能用歡快、生動的情緒,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并進行打擊樂伴奏的編創
活動,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贊頌。
3.學會十六分音符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歌
二,觀賞(春到沂河)
1.以山東民歌(沂蒙山好風光)為觀賞(春到沂河)的導入。
(1)觀賞女聲獨唱(沂蒙山好風光)。
(2)隨教師的琴聲視譜哼唱(沂蒙山好風光)曲調。
2.聆聽(春到沂河)第一局部(可以聽兩遍)。師問:
(1)這段曲調熟悉嗎它源于哪一首民歌
(2)這段曲調給你們的情緒以什么感受
3.介紹柳琴的形狀與音色特征。
4.看著書上的圖形譜,完整地聽全曲,比擬第一局部與第二局部的速度變化。5.揭
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紹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導學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東民歌
為素材改編的樂曲。
6.再次完整地聆聽全曲。從樂曲的名稱(標題)及三局部的速度變化,即興用劭作
來表達對樂曲的感受與理解。
三、學習(嘀哩嘀哩)
1.導入:誰能模仿小黃鵬鳥的鳴叫聲?如果你不會的話,請聽聽歌曲中的小黃鵬
鳥口L。
2.聽歌曲范唱(錄音或教師示范)。
3.請你模仿歌曲中的黃眥鳥叫聲。
4.講解十六分音符的時值。
A、在歌曲黃鵬鳥的叫聲中模仿其節奏,從模仿實踐中感受的長短。B、十六分
音符的時值長短,在復習四分、八分音符時值的根底上,通過比擬,讓學生理解。
5.再聽歌曲范唱,要求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
6.學習曲調:分兩局部學唱,
(1)前16小節的學唱曲:聽出這16小節中的相同樂句是哪一句?先學唱這8小節,
然后在學唱其他8小節。
(2)后16小節從聽辨相同節奏地樂句切入,學唱好8小節,然后再學唱最后8小節。
(3)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7.有感情地學唱歌詞,唱好全曲。
8.讓學生自己為歌曲第二局部選用適宜的打擊樂器編創伴奏,要表達
學生的自主性,尊重他們的創作,在嘗試實踐的根底上,選擇最好的方案。
四、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表演(春天舉行音樂會)創編活動
教學目標:1、學會歌曲并進行表演
2、通過小組合作,進行創編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1、學生聽(春天舉行音樂會)的伴奏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歌
二、學習(春天舉行音樂會)
1、談話導入:大自然里有各種美妙的聲音
你能用人聲來模仿一下嗎春雷的聲音春水的聲音春雨的聲音春風的聲音
這些聲音組成了春天的音樂會一一課題揭示的(春天舉行音樂會)。
2.聆聽范唱(教師示范或聽錄音)。
3.設問:這場音樂會的指揮是誰這首歌多么富有想像!
4.學唱第一局部歌曲(前16小節):
(1)有感情地、有節奏地吟讀歌詞(按音樂節奏)。
學生吟誦歌詞時,教師彈這16小節曲調為他們伴奏,既作為背景,又為學曲調鋪
墊,注意:
(2)在有感情熟讀這段歌詞的根底上,學會曲調與歌曲。
5.學唱歌曲第二局部:(以樂句為單位,以聽唱法為主學唱曲調。“春天舉行音樂
會〃是點題樂句,也是全歌的X,要注意唱好。)
6.有感情地唱全歌,并伴以動作表演。
7.以打擊樂伴奏渲染其氣氛。
8.打擊樂的編創有兩個方面:一是選擇樂器,二是選擇節奏
三、創編活動
1"春天〃的有感而發,我們每一位學生也度過了九個、十個春天,你們能否也嘗
試一下創作……2.課本上有四幅圖,你們還可以畫出更多的春天的畫面,在觀賞的作
品中用柳琴、小提琴表現,你們可用打擊樂或你們各自所掌握的各種樂器(但凡能發出
聲音的物體都可以來表現),用你的想像去創作吧。
3.創作活動可以一個人,也可以找伙伴二、三人一起創作,也可以是小組,請大
家自由結合,充分想像,即興創作。
四、課堂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觀賞(春)復習(嘀哩嘀哩)(春天舉行音樂會)節奏教學
教學目標:1、通過節奏練習穩固掌握X和X的節奏型
2、通過觀賞(春)讓學生感受盤旋曲式,感受標題音樂的造型手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1、學生聽音樂進教室2、師生問好
二、復習歌曲[嘀哩嘀哩春天舉行音樂會)
學生用-生動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三、觀賞(春)
1.在歌曲(嘀哩嘀哩)聲中導入本課的觀賞。師問:歌曲(嘀哩嘀哩)講的是什
么主題
2.聽(春)的主題音樂。師問:你能從這一段音樂聲中感到四季中的哪一個季節
說說你
3.分別聆聽第一、二、三插段音樂。
4.完整地聽全曲,邊聽邊看著課本上的圖形譜及插圖,想像音樂所描寫的情景,
并校對、調整自己剛剛填寫的答案。
5.用色彩筆涂色塊,描述音樂的情緒變化與開展。
想像音樂描寫的情景,啟發學生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音樂的情緒開展。不要求統一
答案,只要大致情緒(色彩)相同即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四、音樂節奏的聽辨練習
1.聽辨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注意力與記憶力。能區分前十六分音符節奏與
后十六分音符節奏。
2.教師還可以自己編三條節奏,讓學生聽辨。
3.可以讓學生創作三條節奏進行聽辨。
4.三條節奏要同時拍擊,并可以重復二到三次。
5.聽辨后讓全體學生模仿拍擊。
五、教師課堂小結
第二課(可愛的動物)
教學內容:歌曲(頑皮的杜鵑)〔花喜鵲和小烏鴉)
觀賞(森林深處的杜鵑)
教學目標:
1.天上飛的杜鵑,地上跑的馬,都是可愛的動物,都是人類的好朋友。在感
受、體驗以“杜鵑〃、“馬〃為題材的四首作品的根底上,進行即興創作表
演活動,以表達我們對動物的一片愛心。
2.認識低音掌握的八個音的音高與唱名。唱好(頑皮的
杜鵑)、(我喜歡的小馬車),并試用八個音即興創作4小節曲調,唱自己的歌。
教材分析:
1.管弦樂(森林深處的杜鵑)
(動物狂歡節)(又稱(動物園大夢想曲))
2.二胡獨奏(賽馬)
二胡獨奏曲〔賽馬)描寫了我國蒙古族人民在歡度節日、舉行賽馬盛會時的熱鬧而
歡快的場面,表現了他們對草原、對生活的無比熱愛之情。樂曲由三個局部組成。
3.歌曲(頑皮的杜鵑)
這是一首曲調優美、詞意簡練、音樂形象鮮亮的奧地利童謠。歌曲以輕松生動的節
奏和清新流暢的旋律,生動地表現了孩童在大自然中與頑皮的杜鵑游戲玩耍的情景,充
滿童趣。歌曲為4/4拍、宮式,采納由三個樂句加尾聲的一段體結構。
4.歌曲(花喜鵲和小烏鴉)
這是一首兒童寓言歌曲,用擬人化的比照手段評價花喜鵲和小烏鴉的“品行〃,歌
曲詞曲結合貼切,平穩的表達性音調,插入大跳音程加上波音的唱法,生動的表現了兩
只鳥的形象。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歌曲(頑皮的杜鵑)觀賞(森林深處的杜鵑)
教學目標:1、認識低音掌握的八個音的音高與唱名。
2、學會歌曲旋律,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1、學生聽音樂進教室2、師生問好
二、聆聽(森林深處的杜鴿)
1.解題導入。設問:誰有過去大森林的體驗也許我們大局部都沒有去過。能稱森
林的是幾萬株幾十萬株的大樹組成的茫茫一大片大樹。今天要觀賞的作品是(森林深處
的杜鵑),你能從音樂聲中想像嗎
2.聆聽(森林深處的杜鵑)。
3.再聽(森林深處的杜鵑),要求:
(1)當你聽到是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時請站起來
(2)當你聽到杜鵑鳴叫聲時請舉手。
4.師生商量。師問:(1)你能描繪一下,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嗎
(2)你能模仿杜鵑的叫聲嗎
5.復聽樂曲:要求,把你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用你認為最方便、最能表現的形式表
達出來。如:簡筆畫、身體的動作……邊聽邊表現,要保持教室安靜能聽清音樂,自由
想像。
6.簡單介紹圣一桑的(動物狂歡節)。
7.完成教材下方的練習與思考。
8.在括號內填入單簧管名稱或圖形。
三、學習(頑皮的杜鵑)
1.復習已學過的音高,注意唱準,尤其是兩音的音準。
2.講解低音點,在記譜中,除了從八音外,還有低音區的音,簡譜中用音符下面
加點來表示,如“567〃的低音就用來表示。教師示范“567〃的柯爾文手勢。
3.唱準八個音,同樣要注意唱準。學生邊唱邊打手勢。
4.出示(頑皮的杜鵑)前4小節曲譜,讓學生視唱:
5.在能精確視唱前4小節的根底上,再加4小節:
誰能以最短的時間,唱的最精確,進行表揚
6.聽辨訓練:聽出樂句的重復局部及出現最多的兩個音是什么音在什么時候出現
(教師彈奏全曲。)
7.視唱全曲。表揚能完整地唱全曲的學生。
8.學唱歌曲。注意唱“咕咕”時要短促、跳躍,想像就是杜鵑在唱歌。
9.用輕巧的聲音演唱歌曲
四、教師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聆聽(賽馬)歌曲表演(花喜鵲和小烏鴉)創作自己的歌
教學目標:1、學會用生動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2、學生自己創作小歌曲,激發學生創作的積極性
3、聆聽賽馬,通過熱烈奔放的節奏,感受草原的熱鬧景象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1、學生聽音樂進教室2、師生問好歌
二、觀賞(賽馬)
1.播放一段內蒙古大草原舉行賽馬盛會的錄像,讓學生感受賽馬時的熱烈場面
2.聽一段二胡(賽馬)演奏。
3.師問:剛剛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是什么場景
4.揭題(賽馬〕二胡獨奏。
5.聽聽二胡的音色,講講二胡的主要結構與發音原理:二根弦一個共鳴箱,一把
弓。弓摩擦弦,振動發聲,由共鳴箱擴大傳音。
6.聆聽第一樂段主題。再隨主題哼唱一次。
師問:這段音樂表達了當時比賽場面怎樣的氣氛音樂主要運用什么節奏型表現這種
氣氛
7.聆聽第二樂段的主題:再隨這主題哼唱一次。
8.師問:這段音樂與第一樂段音樂比擬,又表達了比賽的怎樣情
9.再聽第二樂段。師問:(1)第二樂段的主題反復了幾次⑵你能想像每次反復的
不同變化,在比賽的場面上的不同情景嗎⑶第二次反復時,獨奏樂器二胡是怎樣演奏
的你能模仿一下嗎
10.完整地聽全曲,邊聽邊看課本上的五幅插圖。聽完后誰能把這場賽馬盛會編成
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11.復聽全曲,邊聽邊用節奏樂器、或人聲表演賽馬時的情景。
三、學習歌曲
1、用寓言故事導入課題
2、教師范唱歌曲:聆聽時要注意歌曲的情緒時怎樣的?給你印象最深的時哪幾句?
3、放錄音聽范唱,模唱印象深刻的樂句。
4、教師彈琴學生聽歌曲旋律
5、跟隨錄音,看歌譜哼長唱歌譜
6、重點解決難點局部,老師及時給予改正
7、完整的學習歌曲。
8、學習演唱歌曲曲譜9、選擇適宜的打擊樂器為歌曲做伴奏
四、創編活動
1.該曲調的創作要符合三個條件:
(1)用八個音。
(2)用四種節奏型。
2.凡符合以上三個條件,可以讓學生自由創作。
3.在學生創作后,要讓學生自己唱自己創作的歌。
4.評價后(師生共同評價),唱幾首優秀的創作,教師點評給予鼓舞。
五、教師課堂小結
童趣
教學內容:一、聆聽:(猜調)(搖船調)管弦樂(木偶的步態舞)
二、表演:(一支短笛輕輕吹)(搖船調)
教學目標:
1.表演(一支短笛輕輕吹),體驗其童趣。
2..從1猜調)中感想謎語的樂趣,課后搜集更多的謎語進行民間文化交流。
3.掌握反復跳躍記號,進行即興節奏問答的創作活動。
教材分析:
1.歌曲(猜調)是云南兒童游戲時唱的對歌,內容生動,形式生動,富有濃都的
生活氣息和詼諧的情趣。歌曲的旋律采納六聲徵調式,音域在十一度以內。全曲節奏緊
湊,旋律與歌詞的配合天衣無縫。
2.管弦樂(木偶的步態舞)法國作曲家德彪西于1910年為其愛女寫了題名為(孩
子們的角落)(也譯作〔兒童樂園))的鋼琴曲集,包含六首小曲。(木偶的步態舞)是
曲集中的最后一首。
3.歌曲(一支短笛輕輕吹)是一首曲調歡快生動,具有民歌風味的兒童歌曲。歌
曲以短笛的吹奏敘說了家鄉的美景,贊美了生活的幸福,富有童趣。歌曲為2/4拍、
羽調式、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
4.歌曲(搖船調)是一首流行在X的漢族人民喜歡的民間歌舞曲。歌曲采納了問
答對歌的形式。采納4/4拍,五聲宮調式,音域在九度以內,旋律流暢、優美。歌曲
濃郁的民歌風格,節奏明快、緊湊,表達了客家兒童爽朗、生動的性格特征。
教學重難點:
1.在學唱歌曲時結合歌曲學習認識并實踐反復跳躍記號。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一位小學生在山坡上、在草地上,一邊放羊一邊吹著笛子,是多么富
有童趣。請聽歌曲(一支短笛輕輕吹)。
2.教師范唱(或聽錄音范唱)。要求:聽聽歌曲唱什么內容,表達怎樣的情緒。3.商
量歌曲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4.分句學唱:
(1)難點突破,歌曲中笛子的模擬聲節奏較復雜,前十六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都
在一句3小節內同時出現,有肯定難度,先給予突破。先慢速度學唱曲調:當曲調唱熟
后,再把歌詞唱好,注意后十六分音符與前十六分音符的精確。
(2)學唱第一樂段前8小節與后4小節的曲調。學唱時注意樂句的完整性。這三個
樂句,建議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用視唱法學習曲調與歌詞。然后完整地唱第一樂段的
歌曲。
(3)第二樂段,建議用聽唱法學唱,以減輕學生的識譜負擔。
5.歌曲處理:
(1)模擬笛聲在樂譜上有頓音記號“〃要唱得短促、輕松,以表達主人翁歡快的心
情。
(2)兩個樂段要處理得細致:第一樂段是繪景,第二樂段是抒情,兩段要有比照。
(3)在教室內打算些道具,讓學生分組商量、設計表演唱,然后在全班展示,以鍛
煉學生的表演能力。
6.1猜調)是一首一問一答的對歌,這種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見。
7.聆聽(猜調)。設問:你能否聽出歌中問什么答什么
8.再聽(猜調)。設問: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的速度有什么變化
9.復聽(猜調)。
10.分析小結:這首民歌的問句一氣呵成,幾乎讓你沒有喘息的時機和思索的余地;
答復時,靈巧、敏捷,對答如流,顯示出答復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楚。11.提出要求:
課后請大家搜集謎語,可以到圖書館去找,也可以自己編,我們下節課交流。
12.音樂知識:反復跳躍記號
(1).反復記號的一種形式。反復記號有許多形式,當樂譜出現重復時,而在最后結
尾處略有不同,往往在反復時跳過不同的小節,這就是反復跳躍記號。(2).這一音樂知
識,在學唱(一支短笛輕輕吹)時結合歌曲學習講解并實踐。(3).還可以通過本練習,
用色快表示曲調進行的順序來理解這一知識。
13.教學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為(木偶的步態舞)即興編創表演,體驗其童趣。
2.節奏問答編創活動。
教學重難點:
1.通過節奏問答來訓練學生的節奏感與想像力。
教學過程:
1.形象導入。(1)設問:你們看過木偶戲嗎誰玩過木偶哪位同學來模仿一下木偶的
動作、木偶的走路(當學生自由即興模仿,教師可輕聲地播放(木偶的步態舞)作為背
景音樂襯托。當的學生能合著音樂的節拍走路時,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
(2)設問:誰能用言語來描述一下木偶的形象(生動、可愛、滑稽、動作機械……教
師適時表揚用詞恰當的學生,表揚他們觀察很細致,總結很得當……)
2.聆聽(木偶的步態舞)。
(1)揭示課題一一標題名稱。
(2)觀賞第一局部音樂,要求學生在安靜聽音樂的前奏下,可以在座位上邊聽音樂
邊做無聲的動作及臉部的表情。
(3)再次聽第一局部時,學生可離開座位,走合拍的步子,及做身體動作,還應保
持安靜,能邊聽邊即興表演,相互不必言語交流。教師也同時參加學生的行列。(有條
件的教室,學生最好脫鞋在地板上走動,教師也一樣,這樣能保證安靜,聽清音樂。)
(4)聆聽第二局部音樂,要求合著音樂的節拍走路。
(5)設問:第一局部與第二局部在速度上有什么變化表現了木偶的怎樣形象
3.完整地聆聽(木偶步態舞)。
要求學生安靜地邊聽音樂邊依據音樂的開展變化即興地做各人的模擬木偶的動作,
把第一、二、三局部的動作有變化地進行表演,看誰做得最好尤其是“步態〃要做得與
音樂相吻合。
4.小結:音樂給我們帶來無窮的童趣與樂趣。
5.編創活動:節奏問答
⑴節奏問答主要是訓練學生的節奏感與想像力,是一種較為自由的一種即興創作活
動,沒有太多的制約,原則上長度相同即可,但也不是完全肯定要一樣的小節數。
⑵節奏問答包含諸多音的要素,如力度、速度,以及疏密度等,而問答相當靈敏,
可以強對強,也可以強問弱答、弱問強答……。
⑶開始可以師問生答,或生問師答,在實踐中主要是學生間的相互問答,時間上也
較寬松,按課堂情況而定,但不宜做得時間太長,視學生興趣而定。宜每課做些活動,
細水長流。
6.教學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表演(搖船調),感想謎語的樂趣,課后搜集更多的謎語進行民間文化交流。
2.猜謎活動交流。
3.單元小結。
教學重難點:
1.感想謎語的樂趣。
教學過程:
1.由(猜調)導入:一問一答的歌曲上節課我們學了(猜調),今天我們再唱一首
這樣的一問一答歌曲。
2.聆聽(錄音)范唱。要求:能聽出問什么?怎樣答復?
3.再聽范唱。要求:能感想到“搖船〃的感覺嗎?如當你有感覺時,請用搖船的動
作為歌曲伴隨律動。
4.用投影或幻燈打出歌譜(也可抄成歌片),讓學生邊聽錄音邊做搖船動作邊看歌譜,
反響快的學生可以隨錄音輕聲哼。
5.在教師的鋼琴伴奏下,分男女聲(或小組)試唱歌曲。教師從中獵取反響,改正
個別樂句的錯誤,如第3、4小節的一字多音,附點節奏等。
6.各人自學歌曲并設計表演。
7.各組排列成船形(四組4條船)教師手執口風琴到各組輪流伴奏(不帶旋律,曲
譜見課本),全班學生隨教師的口風琴伴奏邊唱邊觀察各組的表演(即興)。教師到哪一
組中間,該組就邊唱邊表演,各組唱一段歌詞即問一答一問答。師生評價。
8.學生學習口風琴伴奏:
(1)找到G音及G=l,并一次找到“1235〃四個音。
(2)學奏伴奏譜8小節。
(3)在教師彈奏鋼琴的旋律下,學生吹伴奏。
(4)學習最后4小節口風琴伴奏。
9.兩組為一歌隊,一問一答(表演、伴奏,均由隊員自己承當)。
10.評價小結。
11.猜謎語活動
⑴各人把上節課后搜集到的謎語進行交流。
⑵修改搜集到的謎語。
⑶為(搖船調)編創新的歌詞。
⑷演唱創作新的歌詞的(搖船調),并進行表演。
⑸單元小結:音樂與人的關系給我們帶來童趣、樂趣。
12.教學小結。
音樂會
教學目標:
1.聆聽(苗嶺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風格的樂曲,猶如參加一場音樂會活動,感受不
同的音樂作品情緒,給我們一次美的享受,并在這場“音樂會〃中能聽辨各種獨奏樂器
的音色(如小號、口笛……L
2.聽辨樂器,選擇曲名與畫面的練習。
教學重難點:
1.熟悉樂器的音色及種類。
教材分析
1.歌曲(游擊隊歌)是我國作曲家賀綠汀所作的一首具有進行曲風格的群眾歌曲,
歌曲反映了處在敵后困難環境中的游擊健兒的昂揚斗志、樂觀精神和必勝的信念。
2.口笛獨奏(苗嶺的早晨)這首口笛獨奏曲的主題旋律取自苗族“飛歌〃,具有
鮮亮的地方色彩。樂曲的旋律,把人們引入晨曦初露,薄霧繚繞的青山翠谷之中展現了
漂亮恬靜的苗寨晨景春色。在那里,布谷鳥在歡叫,百鳥在照顧,猶如一幅秀麗動人的
圖畫。樂曲旋律歡快,節奏生動,表現了苗族人民的愉快勞動和喜悅心情。
3.器樂合奏(匈牙利舞曲)(第五號)舞曲原來是想國作曲家勃拉姆斯的鋼琴作
品,后被改編成管弦樂曲。這是在世界上較為流行的兩首匈牙利舞曲中的一首,另一首
為(匈牙利舞曲)(第六號),乜整理于勃拉姆斯之手筆。這里我們將觀賞到的是用三角
琴(俄羅斯的民族彈奏樂器)、手風琴等樂錯合奏的改編曲。樂曲采納復三段體結構。
4.小號與樂隊(那不勒斯舞曲)是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舞劇(天鵝湖)第
三幕中的一首舞曲,以小號為主奏樂器。
5.歌曲(我是小音樂家)是一首曲調歡快生動、歌詞簡練、富有童趣的美國兒童
歌曲。歌曲生動地表達了孩子們一個美好的心愿和共同心聲“我是小音樂家〃。
6.歌曲(瞭亮歌聲)歌曲形象地描繪了兒童們在大自然中面對遠山盡情歡唱的情
景,抒發了孩子們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聽覺直接導入:
(1)播放(游擊隊歌)與(苗嶺的早晨)的第一句音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智能駕駛技術與自動化交通系統考核試卷
- 空調器安裝適應性設計考核試卷
- 纖維板制造中的清潔生產技術與實施考核試卷
- 煙草制品零售法律法規變動影響考核試卷
- 行業發展趨勢考核試卷
- 租賃圖書的物流配送管理考核試卷
- 美術活動:動物的外衣
- 婚姻忠誠協議附件清單與效力保障合同
- 藝人彩妝品牌代言合作協議
- 兒童監護權變更后探視安排調整合同
- 《思想道德與法治》 課件 第四章 明確價值要求 踐行價值準則
- 《擬行路難》課件26張
- DB64∕T 802-2021 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規范
- 維修記錄表模板
- 繼續教育學院經費支出管理辦法
- 射線透照工藝(劉懌歡)
- 星際穿越PPT課件(PPT 13頁)
- 天津農學院畢業論文答辯ppt模板_1975553754.ppt
- 2018年江蘇省揚州市中考英語試題(含答案)
- 投標書(--總醫院護理保障服務)
- 2019年上海市中考地理試題卷附答案詳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