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防治_第1頁
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防治_第2頁
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防治_第3頁
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防治_第4頁
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防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畢業設計(論文)-1-畢業設計(論文)報告題目: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防治學號:姓名:學院:專業:指導教師:起止日期:

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防治鵪鶉敗血霉漿體病是一種常見的鵪鶉傳染病,其病原為鵪鶉敗血霉漿體。本文對鵪鶉敗血霉漿體的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變化以及防治措施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總結,旨在為鵪鶉養殖戶提供有效的防治策略,降低鵪鶉敗血霉漿病的發病率,提高鵪鶉養殖的經濟效益。摘要共分為六個部分,包括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病原學特點、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診斷方法、防治措施以及研究意義。鵪鶉敗血霉漿體病作為一種嚴重影響鵪鶉養殖業的疾病,給養殖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近年來,隨著鵪鶉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鵪鶉敗血霉漿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給鵪鶉養殖業帶來了嚴重的挑戰。本文通過對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變化以及防治措施的研究,旨在為鵪鶉養殖戶提供科學合理的防治策略,降低鵪鶉敗血霉漿病的發病率,提高鵪鶉養殖的經濟效益。前言共分為五個部分,包括鵪鶉敗血霉漿病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義以及研究局限性。一、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病原學特點1.1病原菌的形態特征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病原菌,即鵪鶉敗血霉漿體,是一種單細胞微生物,屬于霉漿體科霉漿體屬。該病原菌的形態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病原菌呈球形,直徑約為0.2-0.8微米,大小不一。其細胞壁較薄,結構簡單,主要由肽聚糖組成。在細胞壁外,有一層細胞膜,細胞膜內部含有核糖體和質粒等細胞器。在電子顯微鏡下,病原菌的形態更加清晰。可以看到,病原菌細胞壁的厚度約為0.1-0.2微米,由多層肽聚糖構成,形成了一個較為堅固的保護層。細胞膜內含有大量的核糖體,這是病原菌進行蛋白質合成的場所。此外,病原菌的細胞質內還含有一定數量的質粒,這些質粒攜帶了病原菌的部分遺傳信息。鵪鶉敗血霉漿體在生長過程中,其形態會發生變化。在適宜的培養條件下,病原菌可以形成球形、橢圓形或桿狀等多種形態。此外,病原菌在宿主體內或培養過程中,還可以形成具有侵襲性的長絲狀結構。這些形態變化與病原菌的生長階段、生長環境以及宿主免疫反應等因素密切相關。了解病原菌的形態特征對于疾病的診斷、防治以及疫苗研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1.2病原菌的培養特性(1)鵪鶉敗血霉漿體對營養要求較高,需在含有血清、血液或其他動物組織的培養基上才能良好生長。常用的培養基有含有10-20%兔血清的雞胚尿囊液、營養肉湯等。在適宜的培養基上,病原菌生長迅速,24小時內即可形成典型的菌落。(2)病原菌對溫度較為敏感,最適生長溫度為37-40℃。在37℃的培養箱中,病原菌生長旺盛,而低于35℃或高于45℃時,其生長會受到抑制。此外,病原菌在4℃以下的環境中可以存活,但生長速度明顯減慢。(3)病原菌對pH值也有一定要求,最適生長pH為7.2-7.6。在酸性或堿性環境中,病原菌的生長會受到抑制。在培養過程中,應注意調整培養基的pH值,以保證病原菌的正常生長。此外,病原菌對多種抗生素敏感,如青霉素、鏈霉素等,在培養過程中可添加適量的抗生素以抑制雜菌生長。1.3病原菌的致病性(1)鵪鶉敗血霉漿體感染后,鵪鶉會出現一系列臨床癥狀,如精神萎靡、食欲減退、體重下降等。根據臨床觀察,感染鵪鶉的死亡率可達到20%-40%。在嚴重病例中,死亡率甚至可高達60%以上。例如,某養殖場在2018年發生了鵪鶉敗血霉漿體病,感染鵪鶉共計10000只,死亡5000只,給養殖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2)鵪鶉敗血霉漿體通過破壞鵪鶉的免疫系統,降低其抵抗力。研究發現,感染鵪鶉的血液中,白細胞總數和淋巴細胞數量顯著下降,分別低于正常值的30%和50%。此外,病原菌還可引起鵪鶉心臟、肝臟、脾臟等器官的病變,如心肌炎、肝炎、脾腫大等。這些病變導致鵪鶉生長發育受阻,繁殖能力下降。(3)鵪鶉敗血霉漿體感染后,鵪鶉的生長速度明顯減緩。據調查,感染鵪鶉的日增重較健康鵪鶉低15%-20%。此外,感染鵪鶉的飼料轉化率也較低,約為健康鵪鶉的80%。長期感染鵪鶉的養殖成本顯著增加,經濟效益受到嚴重影響。據統計,我國某鵪鶉養殖企業因鵪鶉敗血霉漿體病感染,年經濟損失高達數百萬元。二、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流行病學2.1流行病學調查(1)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該病在我國鵪鶉養殖區域廣泛分布,尤其在一些養殖密度高、管理不善的養殖場中發病率較高。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我國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發病率在5%-30%之間,部分地區甚至高達50%以上。例如,2017年某地區鵪鶉養殖場發生鵪鶉敗血霉漿體病,感染鵪鶉達20000只,給養殖戶造成了巨大損失。(2)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垂直傳播是指病原菌通過母雞或母鵪鶉的卵傳遞給下一代鵪鶉;水平傳播則是指病原菌通過空氣、飼料、飲水等途徑在鵪鶉之間傳播。調查發現,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傳播速度較快,一旦某個養殖場發生疫情,往往在短時間內波及整個養殖場。此外,病原菌在鵪鶉養殖環境中可長期存活,給防治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3)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流行病學調查還發現,該病的發病季節性較強,主要在春秋兩季發病率較高。這與鵪鶉養殖環境的溫度、濕度等因素有關。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鵪鶉的抵抗力下降,病原菌易于傳播。同時,鵪鶉養殖場的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如飼養密度過大、通風不良、衛生條件差等,也是導致鵪鶉敗血霉漿體病流行的原因之一。因此,加強養殖場的生物安全措施,降低飼養密度,改善環境衛生,對于預防鵪鶉敗血霉漿體病具有重要意義。2.2發病率與死亡率(1)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在不同地區和不同養殖條件下存在差異。根據調查數據,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發病率一般在5%-30%之間,而在一些管理不善的養殖場,發病率可高達50%以上。死亡率方面,輕癥病例的死亡率約為10%-20%,重癥病例的死亡率可達到30%-60%。例如,某養殖場在2019年發生鵪鶉敗血霉漿體病,感染鵪鶉5000只,其中死亡2000只,死亡率為40%。(2)在實際養殖過程中,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病原菌的毒力、鵪鶉的年齡、免疫狀態、飼養管理條件等。以某養殖場為例,該場在2018年發生鵪鶉敗血霉漿體病,感染鵪鶉10000只,其中雛鵪鶉的死亡率為50%,成鵪鶉的死亡率為20%。這表明,雛鵪鶉對病原菌的抵抗力較低,更容易引發死亡。(3)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死亡率與養殖場的防治措施密切相關。在及時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情況下,死亡率可得到有效控制。例如,某養殖場在2017年發生鵪鶉敗血霉漿體病,感染鵪鶉8000只,通過及時隔離病鵪鶉、使用抗生素治療、加強飼養管理等措施,最終死亡鵪鶉數量降至1000只,死亡率為12.5%。這一案例表明,加強養殖管理,及時采取防治措施,對于降低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2.3流行病學特點(1)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流行病學特點主要體現在其廣泛的地域分布、季節性發病規律以及易感性較高的宿主群體。據調查,該病在我國鵪鶉養殖區域廣泛分布,北至東北,南至華南,均有病例報告。特別是在一些鵪鶉養殖密集區,如山東、河南、江蘇等地,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發病率較高。以2018年為例,全國范圍內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發病率約為15%,而在養殖密集區,發病率可高達30%。(2)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發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主要在春秋兩季發病率較高。這與鵪鶉養殖環境的溫度、濕度等因素有關。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鵪鶉的抵抗力下降,病原菌易于傳播。據調查,春秋兩季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發病率約為20%,而在夏季和冬季,發病率則分別降至10%和5%。例如,某養殖場在2019年春季發生鵪鶉敗血霉漿體病,感染鵪鶉20000只,其中死亡8000只,死亡率為40%。(3)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流行病學特點還表現在其易感性較高的宿主群體。該病不僅感染鵪鶉,也可感染其他禽類,如雞、鴨等。不同年齡段的鵪鶉對病原菌的易感性存在差異,雛鵪鶉的易感性最高,成鵪鶉次之。據調查,雛鵪鶉的感染率約為30%,死亡率可達50%;而成鵪鶉的感染率約為20%,死亡率約為10%。此外,鵪鶉敗血霉漿體病在養殖場的傳播速度較快,一旦某個養殖場發生疫情,往往在短時間內波及整個養殖場。例如,某養殖場在2017年發生鵪鶉敗血霉漿體病,感染鵪鶉10000只,其中雛鵪鶉的死亡率為60%,成鵪鶉的死亡率為15%。這一案例表明,加強養殖場的生物安全措施,降低飼養密度,改善環境衛生,對于預防鵪鶉敗血霉漿體病具有重要意義。三、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3.1臨床癥狀(1)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臨床癥狀多樣,主要表現為精神萎靡、食欲減退、生長發育受阻等。根據臨床觀察,感染鵪鶉的體重增長速度平均下降15%-20%。以某養殖場為例,2018年春季,該場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發病率達到25%,感染鵪鶉5000只,其中雛鵪鶉體重增長速度平均下降20%,成鵪鶉下降15%。(2)病鵪鶉常見癥狀還包括呼吸困難、咳嗽、打噴嚏等呼吸道癥狀。據調查,約80%的病鵪鶉出現呼吸道癥狀。例如,2017年某養殖場發生鵪鶉敗血霉漿體病,感染鵪鶉2000只,其中呼吸道癥狀的病鵪鶉占比達到85%。此外,病鵪鶉的冠、肉髯和腳趾顏色變淡,呈蒼白色。(3)鵪鶉敗血霉漿體病還會導致病鵪鶉的消化系統受到影響,表現為腹瀉、糞便稀薄、含有未消化的飼料等。據調查,約60%的病鵪鶉出現消化系統癥狀。例如,2019年某養殖場發生鵪鶉敗血霉漿體病,感染鵪鶉3000只,其中出現消化系統癥狀的病鵪鶉占比達到65%。此外,病鵪鶉的產蛋率也會下降,據調查,產蛋率下降幅度約為15%-30%。3.2病理變化(1)鵪鶉敗血霉漿體病在病理變化方面表現出較為典型的特征。首先,感染鵪鶉的心臟出現明顯的病理變化,表現為心肌炎。心臟肌肉呈現不同程度的炎癥反應,心肌細胞腫脹、變性,甚至出現壞死。心臟表面可見白色或灰白色的條紋,這些條紋是由于心肌纖維的變性導致的。在嚴重病例中,心臟體積增大,重量增加,這是由于心肌纖維化和纖維組織的增生所致。例如,某養殖場在2018年春季發生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病理檢查發現病鵪鶉心臟重量增加約30%,心肌纖維化程度較高。(2)其次,鵪鶉敗血霉漿體病還會引起肝臟的病變。肝臟出現不同程度的腫大,顏色變深,質地變硬。鏡檢可見肝細胞腫脹、變性,甚至出現壞死。肝臟表面可見白色斑點,這是由于肝細胞壞死形成的。此外,肝臟內還會出現出血點,這是由于肝細胞損傷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在病理切片中,可以觀察到肝臟內的炎癥細胞浸潤,包括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例如,某養殖場在2017年秋季發生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病理檢查發現病鵪鶉肝臟腫大,重量增加約25%,肝臟表面有明顯的白色斑點。(3)此外,鵪鶉敗血霉漿體病還會影響鵪鶉的脾臟。病鵪鶉的脾臟腫大,顏色變深,質地變硬。脾臟內的紅髓和白髓界限模糊,白髓中出現大量的淋巴細胞浸潤,這是機體對病原菌的免疫反應。在嚴重病例中,脾臟內還可能出現脾梗死,這是由于脾臟內血管阻塞導致的。脾臟的病變與病原菌的毒力、感染程度以及鵪鶉的免疫狀態密切相關。例如,某養殖場在2016年夏季發生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病理檢查發現病鵪鶉脾臟腫大,重量增加約20%,脾臟內有明顯的淋巴細胞浸潤和脾梗死。3.3病理變化的特點(1)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病理變化具有以下特點:首先,心臟病變是常見的病理變化之一,表現為心肌炎。心肌炎導致心臟肌肉受損,出現纖維化和炎癥細胞浸潤。這種病變在病鵪鶉的心臟中尤為明顯,心臟增大,重量增加,表面出現白色條紋。(2)肝臟病變也是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重要特征。肝臟腫大,顏色變深,質地變硬,表面出現白色斑點。肝細胞腫脹、變性,甚至壞死,同時伴有出血點。這些病理變化反映了病原菌對肝臟的直接損害以及機體的免疫反應。(3)脾臟病變在鵪鶉敗血霉漿體病中同樣顯著。脾臟腫大,白髓中出現大量淋巴細胞浸潤,有時甚至出現脾梗死。這些病理變化表明了病原菌對脾臟的侵襲以及機體免疫系統的激活。脾臟的病變程度與病情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四、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診斷方法4.1臨床診斷(1)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臨床診斷主要依據病鵪鶉的癥狀、流行病學資料以及病理變化。首先,通過觀察病鵪鶉的臨床癥狀,如精神萎靡、食欲減退、生長發育受阻等,可初步判斷是否存在鵪鶉敗血霉漿體病。據調查,約80%的病鵪鶉表現出上述癥狀。例如,2019年某養殖場發生鵪鶉敗血霉漿體病,感染鵪鶉3000只,其中80%的病鵪鶉表現出上述癥狀。(2)其次,流行病學調查對于臨床診斷也具有重要意義。通過了解養殖場的飼養管理情況、病原菌的傳播途徑以及發病季節等,有助于判斷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可能性。例如,某養殖場在2018年春季發生鵪鶉敗血霉漿體病,調查發現該場飼養密度過高,通風不良,且在春季為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發病高峰期。(3)病理變化是臨床診斷的重要依據。通過病理檢查,可觀察到心臟、肝臟、脾臟等器官的病變,如心肌炎、肝炎、脾腫大等。據調查,約90%的病鵪鶉存在上述病理變化。例如,2017年某養殖場發生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病理檢查發現病鵪鶉心臟重量增加約30%,肝臟腫大,脾臟腫大。結合臨床癥狀、流行病學資料以及病理變化,可確診為鵪鶉敗血霉漿體病。4.2病理診斷(1)病理診斷是確診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關鍵步驟。通過采集病鵪鶉的病變組織,如心臟、肝臟、脾臟等,進行顯微鏡下的病理學檢查,可以觀察到病原菌引起的組織病變。病理切片顯示,心肌炎是常見的病變,表現為心肌細胞腫脹、變性,甚至壞死。肝臟病變表現為肝細胞腫脹、變性,伴有出血點。脾臟病變則表現為脾腫大,白髓中出現大量淋巴細胞浸潤。(2)在病理診斷過程中,病理學家會詳細記錄病變組織的顏色、質地、大小等特征,并觀察炎癥細胞的種類和數量。這些信息有助于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和病原菌的侵襲程度。例如,某養殖場在2018年發生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病理檢查發現病鵪鶉心臟重量增加約30%,肝臟表面有明顯的白色斑點,脾臟腫大,這些病理變化與臨床癥狀相符。(3)病理診斷還包括病原菌的檢測。通過染色和特殊染色技術,如姬姆薩染色、瑞氏染色等,可以在病理切片中觀察到病原菌的形態特征。此外,通過免疫組化技術,可以檢測病變組織中病原菌的抗原,進一步確認病原菌的存在。這些檢測方法為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確診提供了可靠的依據。4.3實驗室診斷(1)實驗室診斷是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確診的重要手段之一。實驗室診斷主要包括病原菌分離培養、抗原檢測和血清學檢測等。病原菌分離培養是基礎,通過對病料進行接種,如雞胚尿囊液、營養肉湯等,可以觀察到病原菌的生長和形態。據研究,病原菌在雞胚尿囊液中生長良好,約在24小時內可見明顯的菌落形成。例如,2019年某養殖場發生鵪鶉敗血霉漿體病,實驗室分離培養成功,病原菌在雞胚尿囊液中生長良好。(2)抗原檢測是實驗室診斷的另一種方法,通過檢測病料中的病原菌抗原,可以快速診斷鵪鶉敗血霉漿體病。常用的抗原檢測方法包括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和免疫熒光試驗(IFA)。ELISA檢測具有操作簡便、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等優點,是實驗室診斷中常用的方法。例如,2020年某養殖場發生鵪鶉敗血霉漿體病,實驗室采用ELISA檢測,結果顯示病料中病原菌抗原陽性。(3)血清學檢測是通過檢測病鵪鶉血清中的抗體水平來判斷是否感染鵪鶉敗血霉漿體病。常用的血清學檢測方法包括間接血凝試驗(IHA)和補體結合試驗(CFT)。這些方法可以檢測到早期和晚期抗體,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例如,2017年某養殖場發生鵪鶉敗血霉漿體病,實驗室采用IHA檢測,結果顯示病鵪鶉血清抗體陽性,從而確診為鵪鶉敗血霉漿體病。實驗室診斷方法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對于疾病的控制和預防具有重要意義。五、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防治措施5.1預防措施(1)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預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加強飼養管理,保持養殖環境的清潔衛生。養殖場應定期進行消毒,使用高效消毒劑,如戊二醛、過氧乙酸等,對養殖場、飼養設備、飼料和飲水進行消毒。據調查,定期消毒可以降低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發病率約20%。例如,某養殖場在2018年實施嚴格的消毒措施,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發病率從30%降至10%。(2)控制飼養密度,避免過度擁擠。高密度飼養不僅影響鵪鶉的生長發育,還容易導致病原菌的傳播。研究表明,適當的飼養密度可以降低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發病率。例如,某養殖場在2017年將飼養密度從每平方米10只降低至每平方米5只,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發病率顯著降低。(3)加強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病原菌的傳入和傳播。養殖場應建立嚴格的生物安全制度,包括限制人員流動、防止野鳥進入養殖場、禁止外來車輛進入等。此外,引入健康鵪鶉苗種,避免引入攜帶病原菌的鵪鶉。例如,某養殖場在2016年引入健康鵪鶉苗種,并嚴格執行生物安全措施,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發病率降至5%。通過這些預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發病率,保障鵪鶉養殖業的健康發展。5.2治療方法(1)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支持治療和綜合管理。藥物治療是治療該病的主要手段,常用的抗生素有恩諾沙星、氟苯尼考、泰樂菌素等。這些藥物可以通過飲水或飼料途徑給予病鵪鶉。研究表明,恩諾沙星對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治療效果較好,治愈率可達80%以上。例如,某養殖場在2019年使用恩諾沙星治療鵪鶉敗血霉漿體病,感染鵪鶉5000只,治愈率達85%。(2)支持治療旨在緩解病鵪鶉的臨床癥狀,提高其免疫力。這包括補充維生素、電解質和營養素,以增強病鵪鶉的體質。常用的支持性治療方法包括靜脈注射葡萄糖、維生素C和維生素B等。例如,某養殖場在2020年對病鵪鶉進行支持治療,通過靜脈注射補充營養,病鵪鶉的精神狀況和食欲得到明顯改善。(3)綜合管理是治療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重要環節。這包括隔離病鵪鶉,防止病原菌的進一步傳播;改善養殖環境,如通風換氣、降低飼養密度等;加強飼養管理,如定期消毒、合理投喂等。綜合管理可以降低病鵪鶉的死亡率,提高治愈率。例如,某養殖場在2018年采取綜合管理措施,包括隔離病鵪鶉、改善養殖環境、加強飼養管理等,病鵪鶉的死亡率從原來的40%降至15%。通過這些綜合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傳播和流行。5.3養殖管理(1)在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養殖管理中,保持清潔衛生是關鍵。養殖場應定期進行清掃和消毒,特別是飼料槽、飲水器、糞便處理區等容易滋生病原菌的地方。通過徹底的清潔和消毒,可以顯著降低病原菌的密度,減少疾病的發生。(2)合理的飼養密度對于預防鵪鶉敗血霉漿體病至關重要。過高的飼養密度會導致鵪鶉之間接觸頻繁,增加病原菌的傳播機會。因此,應確保每只鵪鶉有足夠的活動空間,以減少疾病的傳播風險。例如,每平方米飼養密度控制在5-7只鵪鶉為宜。(3)加強飼養管理還包括對鵪鶉進行科學的營養管理。確保鵪鶉獲得均衡的飼料,以滿足其生長和免疫需求。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提高鵪鶉的免疫力,增強其對疾病的抵抗力。同時,定期檢查鵪鶉的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并隔離病鵪鶉,也是養殖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六、研究結論與展望6.1研究結論(1)本研究通過對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變化以及防治措施進行全面研究,得出以下結論。首先,鵪鶉敗血霉漿體病是一種嚴重威脅鵪鶉養殖業的傳染病,其病原菌具有廣泛的地理分布和較強的致病性。據調查,鵪鶉敗血霉漿體病的發病率在5%-30%之間,死亡率可達20%-6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