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 5 6 6 7 1.0.1為規范湖北省低能耗居住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的建筑節能審查工作,明確審查內容,使施工圖設計文件的質量符合國家和湖北省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的規定,制定本要1.0.2本要點適應于湖北省低能耗居住建筑工程施工圖節能設1.0.3為方便施工圖審查機構使用,本要點將強制性條文逐條1.0.4本要點所涉及的內容主要依據下列標準和規范及政策文件,若下列標準和規范及政府文件有修訂或補充時,應以修訂a)標準規范建筑玻璃可見光透射比、太陽光直接透射比、太陽能總透射比、紫外線透射比及有建筑外門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分級GB30721水(地)源熱泵機JGJ289建筑外墻外保溫防b)政策文件1)《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技術審查要點》3)《關于加強和完善綠色建筑和節能管理工作的通知》5)《關于進一步加強外墻保溫工程管理的通知》6)《湖北省建筑節能推廣、限制和禁止使用技術和產品1.0.5本要點所列審查內容是保證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質量的基本要求,并不是節能設計的全部內容,設計單位應全面執行工程建設標準、法律法規和政府文件的規定,無論是否1.0.6審查機構和審查人員應根據本要點的規定進行審查,否1.0.7對于審查中發現的違反建設工程標準強制性條文、法律、法規和政府文件規定的問題必須修改,否則不予通過。對于本要點中非強制性條文的要求應嚴格執行,未能嚴格執行的1.0.8審查要點涉及的內容,在設計說明、設計圖紙、計算書2.0.2檢查受審項目的施工圖設計文件執行建筑節能標準和規2.0.3檢查受審項目的施工圖節能設計計算結果是否符合建筑2.0.4及時向當地住建主管部門填報建設項目基本信息及施工圖節能設計專項審查情況(詳見“居住建筑節能設計審查信息2.0.5未經審查或者經審查不符合強制性建筑節能標準的施工圖設計文件不得使用,建設行政管理部門不得頒發施工許3.1節能設計文件《低能耗居住建筑工程施工圖節能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中設4)節能設計說明、設計圖紙、節能計算書、節能設計審查信息表中相關設計內容、結論、各項性能5)計算書應有計算人、校對人、審核人簽字,3.2建筑專業《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T559-4.4當外墻保溫設計選用外保溫系統時,應根據工程抗風荷載要求和相應的保溫系統工程技術標準進行保溫系統外墻外保溫系統與基層墻體牢固結合,在當地最不利的溫度與濕度條件下,承受風力、自重以及正常碰撞等各種內外力相結合的荷載,設計中應根據相應的建筑節能工程建設標準的設計說明中應有外墻外保溫工程設計使用年限不少于25《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T559-4.5設計文件中應有節能設計專篇。建筑節能設計應對外墻外保溫系統進行安全性、耐久性、防水密封等進行專項設計,明確保溫系統構造、保溫系統及其組成材料性能指標。施工圖應有圍護結構保溫層范圍示意圖(包括平面圖與3)設計選用保溫系統的執行標準,保溫系統及組成材料的品種、規格、主要物理力學性能指標;門窗框料及玻璃厚度、中空層尺寸、充氣及鍍膜品種要求,框料、玻璃熱工性能4)屋面、外墻、架空或外挑樓板、層間樓板等主要圍護結構的分層構造、細部節點構造詳圖及錨固加強措施;繪制平5)對外墻外保溫系統、架空或外挑樓板保溫系統應采取確保系統安全性、耐久性的措施;外保溫系統防碰撞、踩踏7)建筑節能對系統供貨商、施工、驗收需要明確的重點8)為了使建筑節能設計文件深度達到施工要求,使現場9)施工圖應有圍護結構保溫層范圍示意圖(包括平面圖《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T559-應在節能設計說明和節能設計審查信息表中明確建筑體形系數,并符合規定的《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T559-表3不同朝向外窗、坡屋面上的外南北注:不設供暖空調的公共樓梯間、電梯間及電梯機房、外走廊及一層公共門廳的透不同朝向外窗(包括陽臺門的透明部分)的平均窗墻面積比限值必須符合規定每套套型同朝向平均窗墻面積比計算《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T559-6.6.1不同體形系數建筑的圍護結構熱工性能限值應符合表4a)外墻的傳熱系數、熱惰性指標應考慮結構熱橋b)當建筑有凸窗時,對凸窗不透明的上頂板、下底板和側板,應進行保溫處理,且板的傳熱系數應滿足外墻傳熱c)套內分戶墻、分隔供暖空調與不供暖空調空間隔墻的傳熱系數,應取其主體部位與梁柱、剪力墻等熱橋部位的面積計權的平均傳熱系數Kmi(i為不同結構類型的分戶墻d)當屋面和外墻外表面飾面材料的太陽輻射吸收系數ρs>0.70時,應將本表中屋面(保溫屋面設置在不住人閣樓樓板上的坡屋面除外)和外墻傳熱系數的限值乘以0.90之后采用。屋面和外墻外表面飾面材料的太陽輻射吸收e)屋面和外墻的熱橋部位表面結露驗算值應符合GB55016f)躍層平臺(露臺)及坡屋面內部空間利用部分的屋面和老表4不同體形系數建筑的圍護結構1)在節能設計說明和節能設計審查備案登記表中明確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和熱惰性指標,并符合規定的限值,外墻的傳熱系數指標計算應符合附錄B外墻平均傳熱系數的計算的規定,熱惰性指標應符合附錄C平均熱惰性指標2)在設計說明的節能措施中明確外墻采用的保溫體系3)在設計說明的節能措施中明確分戶墻、分隔調與不采暖空調空間的隔墻采用的保溫體系,外墻構造、4)在設計說明的節能措施中明確屋面、架空樓板采用6)在設計說明的節能措施和門窗表中明確戶門保溫措7)節能設計說明中屋面和外墻的熱橋部位的斷熱構造8)當屋面和外墻外表面飾面材料的太陽輻射吸收系數相應設計值9)屋面和外墻的熱橋部位表面結露驗算值,應采取的《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T559-6.1.2不同朝向、不同平均窗墻(地)面積比外窗(包括通往敞開空間門透明部分)的傳熱系數、玻璃可見光透射比與a)當外窗為凸窗且有透明側窗時,其傳熱系數應將外窗的傳熱系數規定的限值乘0.80的修正系數后采用,計算窗墻及一層公共門廳的透明外門窗的K≤3.2W/(㎡·K1)在設計說明、門窗表和節能設計審查信息表中明確外窗及陽臺門的窗墻(地)面積比傳熱系數、太陽得熱系2)在設計說明的節能措施和門窗表中明確門窗的型材、玻璃材料及空氣層厚度;門窗的材料應符合傳熱系3)當外窗為凸窗且有透明側窗時,其傳熱系數必須將外窗的傳熱系數規定的限值乘0.80的修正系數后采用;計算窗墻面積比時,凸窗的面積應按洞口面積計算。凸窗的6)外窗、戶門、陽臺門等選用成品門時的熱工性能指標應有出處,且應出自國家、行業或地方標準、規范、標《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T559-7.1.1供暖和空調系統的施工圖設計,必須對每一個供暖、空對于設有集中空調、供暖系統的工程,其冷熱負荷計算應符合本條文規定,冷負荷應分項逐時計算。相關條款的要求;圍護結構傳熱系數等指標應與建筑專業節能設計參數一致;同時審查采用的室外參數是否與項目所在地一致;照明功率密度應滿足《建筑照《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T559-7.1.5除符合以下條件之一時,不應采用電直接加熱設備作為b)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其發電量能滿足自身電加熱用電量需采用電熱供暖時,應分散設置,且應滿足條款所《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T559-7.1.6單個燃燒器額定熱負荷不大于5.23kW的家用燃氣灶具表7.1.6家用燃氣灶具的能效限定值對于精裝修交付的居住建筑應進行燃氣灶具選《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T559-7.2.5居住建筑吸油煙機的能效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吸油煙對于精裝修交付的居住建筑應進行吸油煙機選型,且其能效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GB29539中規定《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T559-7.2.6地下停車庫設置通風系統時,應根據車庫內的CO濃度進行自動運行控制。風機效率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節能評價值要求,風量大于10000m3/h通風系統的風機單位風量耗功率不應有地下停車庫的居住建筑,車庫應設置與排風設備聯動的一氧化碳檢測裝置。在設計說明中寫明控制《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T559-居住建筑供暖、空調系統必須設計分室(戶)溫《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T559-7.3.2當居住建筑采用集中供暖、空調系統時,必須設置分戶采用集中供暖、空氣調節系統時,必須設計分戶熱(冷)量計量或分隔設施,設計應到位,不能僅預《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T559-7.3.4居住建筑設置集中供暖系統時,應按熱水連續供暖進行新建居住建筑采用集中供暖時,應采用熱水連續供暖進行設計。且配套公共建筑與居住建筑的供暖系統應分開設計,以便于系統調節、管理與收費。重點《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T559-7.3.7集中空調水系統循環水泵的選配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對于采用集中空調水系統的居住建筑項目,應在設計說明、設備材料表中完整表達冷(熱)負荷、供回水溫度、水泵流量與揚程、水泵效率等參數,并在《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T559-7.4.2采用戶式燃氣供暖熱水爐作為供暖熱源時,其熱效率應熱效率(%)注:η1為戶式燃氣供暖熱水爐額定狀態為30%的額定熱負荷)下兩個熱效率值中的較大值,η27.4.3采用房間空調器時,其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或制空調機組的性能系數、供熱設備的熱效率應符合(CC)/W制冷季節能源消全年能源消耗— ————7.4.4采用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時,其在名義制冷工況或7.4.5采用電機驅動的單元式空調機、風管送風式空調機組,7.4.6采用電機驅動的蒸氣壓縮循環冷水(熱泵)機組集中供冷供暖時,其在名義工況和規定條件下的性能系數(COP)和綜合7.4.7當選擇地源熱泵系統作為居住區或作為戶用供暖空調的冷熱源時,應進行適宜性分析,且嚴禁破壞和污染地下資源,水(地)源熱泵機組的能效應符合GB30721規定的節能評價值要《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T559-7.4.8電動壓縮式冷水機組的總裝機容量,必須根據計算的空調系統冷負荷值直接選定,不另作附加;在設計條件下,當機組的規格不能符合計算冷負荷的要求時,所選擇機組的總裝機容量與計電動壓縮式冷水機組的總裝機容量與計算冷負荷的比值不超過1.1。配機時應考慮同時使用系數和管道等各種損耗附加。重點審核負荷計算書與設備材料《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T559-8.1.3生活供水系統應按照使用用途、付費或管理單元,分項、分級安裝滿足1)生活給水系統設置計量裝《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T559-2)保證用水點處水壓力不大于0.20MPa,并應滿足用水器具工作《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T559-《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T559-8.3.6熱水供應系統保證用水點處冷、熱水供水壓力平衡的措施應符合下列規《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T559車庫、門廳、電梯前廳等場《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T5599.2.4照明光源應選用高效節能光源,不應采用普通白熾燈。走道、樓梯間、地下車庫、設備用房等公共場所,宜選用LED燈,采用分區分組、定時或自動感應方式控住宅建筑內的公共照明和居住小區內的道路燈光源應采用高《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13《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T5599.2.5熒光燈、金屬鹵化物燈應配用電子鎮流器或節能型電感鎮流器,使用電感鎮流器的氣體放電燈應在燈具內設置電容補償,熒光燈熒光燈、金屬鹵化物燈應配用電子鎮流器或節能型電感鎮流器《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T5599.2.8公共場所的照明,應采用延時自動熄滅或自動降低照度等節能措施。當應急居住建筑的公共部位的照明均應采用延時自動熄滅或自動降《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559—2022主體工程設計時,與主體工程相關的可再生能源利用設施也應同步設計。包括設備規格尺寸、管道豎井、固定預埋件、系統布置、電氣管《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559—202210.2.7分戶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時,集熱器安裝位置不應影響室內視線,宜安裝在日照時間長、接管方便、便于維護的外墻面;集熱器應具有集熱效率高、不易損壞、使用壽命長的特點;建筑設計時重點審查太陽能熱水的利用。符合條件及地方政府有關要求的項目應設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集熱器的安裝應滿足充分吸收太陽能及其他相《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2/559—202210.3.1不具備太陽能集熱條件的居住建筑,應設置空氣源熱泵10.3.3采用太陽能集熱器集中設置的太陽能熱水系統,應采用審查不具備太陽能集熱條件的居住建筑是否設有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空氣源熱泵熱水機組能效是否滿足要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轉讓商店押金合同協議書
- 怎樣擬寫補充合同協議書
- 噴繪月結合同協議書
- 工地干活合同協議書樣本
- 設備安裝合同協議書范本
- 環保制磚合同協議書范本
- 寄售合同協議書模板圖片
- 設備分期付款合同協議書
- 無償援助合同協議書
- 項目部租地合同協議書
- 2024年江蘇常州中考滿分作文《那么舊那樣新》11
- 屋面光伏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2025福建福州市工會專干招聘30名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水發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信息安全及保密意識培訓
-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轉讓合同
- 2024年無人機配件定制采購合同范本3篇
- 電子商務法培訓課件
- 6.2《為了忘卻的記念》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
- 麻醉過程中的意外與并發癥處理規范與流程
- 南京工程學院《國際服務貿易B》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