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交通運輸與區域發展課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_第1頁
4.1交通運輸與區域發展課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_第2頁
4.1交通運輸與區域發展課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_第3頁
4.1交通運輸與區域發展課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_第4頁
4.1交通運輸與區域發展課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湘教版必修二(2019)——第一節

交通運輸與區域發展2019新課標湘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一節01交通運輸方式與布局|桂林幸福源水庫特大橋|一.交通運輸的概念和作用1.交通運輸的概念:是指利用各種運輸工具,使旅

客、貨物沿著特定路線實現空間位移的過程。2.交通運輸的作用:連接生產與消費、城市與鄉村、各地區和各部門的重要紐帶。公路運輸水路運輸鐵路運輸航空運輸管道運輸二.現代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方式水運鐵路公路航空管道運量大→小運量大、損耗小、平穩安全、易管理運速慢→快運價低→高靈活性差居中最好好最差連續性最差好居中差最好投資投資少投資大、占地廣投資較大投資大投資大1.五種交通運輸方式特點比較(系統集成第83頁)優點缺點適合運輸的貨物鐵路運量大,速度快,運費較低,受自然因素影響小,連續性好。造價高,占地面積廣,短距離運輸成本高大宗、笨重、長途運輸貨物,如礦石、木材、糧食。公路機動靈活,對自然條件適應性強,連續性好。運量小,能耗大,成本高,運費較貴,安全性低短途、量小的貨物水運運量大,投資少,運輸成本低。速度慢,靈活性、連續性差,受自然條件(水文、氣象)影響大大宗、遠程、時間要求不高的貨物,如糧食、礦產。航空速度快,運輸效率高,受地表形態(如山地、沙漠、凍土等)限制小。運量小,運費高,技術要求嚴格,受氣象條件影響很大。急需、貴重、體積小的物品,如急救藥品、鮮花。管道連續性強,運量大,安全方便,運輸損耗小(氣體不易揮發、液體不易外流),受天氣和氣象條件影響小。設備投資大,靈活性差。液態或氣態貨物,石油、天然氣。2.五種現代交通運輸方式優缺點比較(5分鐘自主學習并記憶)知識拓展:交通運輸的類型與特點項目溫馨提醒公路運輸公路運輸對自然條件適應性強,但連續性并不是最強的。公路運輸由于機動靈活、裝卸方便等特點,所以對自然條件適應性強。管道運輸管道運輸可以晝夜不停的運行,受自然環境影響最小,連續性最強。高鐵運輸高鐵的建設對航空影響最大,高鐵速度較快,運輸量較大,安全性高,且相比航空運輸,運價便宜。特殊情況★在特殊情況下,公路運輸可用于長途運輸。★公路運輸能實現“門到門”服務,且裝卸方便,對商品損傷較小,可作為其他運輸方式的轉運方式,適于中短途距離運輸;但在缺少鐵路、交通不便的山區、高原,公路運輸也用于長途運輸。3.選擇交通運輸方式的原則及合理選擇(系統集成第83頁)(1)貨運:根據貨物性質、數量或重量、運輸距離、價格、運輸速度(時效)等進行選擇

公路運輸能實現“門到門”服務,且裝卸方便,對商品損傷較小,可作為其他運輸方式的接運工具,適于中短距離運輸;但在缺少鐵路、交通不便的山區、高原,公路運輸也適宜長途運輸。(2)客運:根據運輸速度(時效)、價格、安全性、舒適度、目的等進行選擇遠距離選擇航空和鐵路,近距離選擇公路;為了欣賞沿河兩岸的風景或海上的風光,有時也選擇河運或海運。

案例

要求

鐵路

公路

海運河運航空從哈爾濱到廣州參加貿易洽談會次日必須報到

從重慶到武漢沿途觀賞三峽風光

從九坑河水庫運2噸活魚到廣州保鮮

從太原運200噸煤到武漢走近路降低運費

從天津到上海運1萬噸海鹽選擇最經濟的辦法

2023年8月5日,印度尼西亞龍目島發生7.0級地震。印度尼西亞抗災署9日稱,此次地震死亡人數已升至259人。為了加強救災工作,印度尼西亞多座城市均設立了救災物資集散中心,大批救災物資源源不斷地由分散在城市各個角落的救災物資募集點運往救災物資集散中心,再由救災物資集散中心統一運往地震災區。下表中數字1~4表示海運、航空、公路、鐵路四種交通運輸方式優劣的大體排序(“1→4”表示“優→劣”)。據此完成(1)~(2)題。交通方式運輸量運價速度

連續性靈活性甲23213乙11444丙33321丁44132(1)將救災物資從各募集點運至救災物資集散中心,最佳的交通運輸方式是(

)A.甲

B.乙 C.丙

D.丁(2)將救災物資運至地震災區,最佳的交通運輸方式是(

)A.甲

B.乙 C.丙

D.丁

CD古代北方馬匹和馬車為重要的交通工具,以陸路交通為主。古代南方河湖眾多水運發達,水陸交通比重大,相對運輸成本降低。不同歷史時期交通運輸方式各不相同4.不同時期交通運輸方式現代運輸方式,提運量,降成本,縮時間,增強原材料、產品和人口的流動性。運輸效率不斷提高,區域之間、城市之間經濟聯系日益強化,人際交往日趨密切。噴氣式客機速度為805~1127千米/時1960年代馬車及帆船的最佳平均速度為16千米/時1500--1840蒸汽機車平均速度為105千米/時蒸汽輪船平均速度為58千米/時1850--1930螺旋漿飛機速度為483~644千米/時1950年代交通運輸方式變革引起的時空壓縮示意

交通運輸方式的改變,使我們明顯感受到“區域變小了,城市靠近了,出行便捷了”。尤其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更顛覆了傳統空間意識,不同地域、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人們交流日益頻繁,“人類命運共同體”逐漸深入人心,“地球村”更成為和諧大家庭。現代交通運輸的新特點:全方位(高速化/立體化/綜合化)專業化(如大型集裝箱、客運專線)大型化(規模化,如海上巨型油輪)視頻《中國交通的高速發展》現代交通運輸發展方向——高速化普通火車,時速80~100千米高鐵(子彈式車頭)時速可達350千米復興號立體化現代化交通運輸方式聯合各種交通運輸線各種交通運輸點++=不同形式和層次的交通運輸網網絡化(綜合化)“八橫八縱”高鐵網逐步推進

大型化(萬噸輪船)(提高交通工具的裝載量)專業化——發展集裝箱運輸,可節省包裝和倉庫費用,便于實現作業機械化,提高運輸效率;保證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閱讀高速鐵路指設計時速250千米及以上的客運專線(教材閱讀P92)滬昆高鐵2016年6月通車,全長2266千米。連接上海、杭州、南昌、長沙、貴陽、昆明等上海到昆明時間由37時縮短至8時從東海之濱到西南邊陲不需半日可達。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高速鐵路我國高鐵建設突飛猛進,營運里程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高鐵營運里程65%以上。高鐵不僅影響出行方式,更改變時空觀念。高鐵使區域間同城效應增強,“一線城市工作,二線城市購房”模式應運而生。上海職工在蘇州昆山購房,乘坐高鐵往返兩地僅需20分鐘,兩地猶如一城。1.試從交通運輸線的長度、密度等方面分析我國東西部交通運輸布局的差異。東部:①交通線路里程長,密度大,通達度高;②交通線路類型多樣,形成網狀交通運輸格局。西部:①交通線路里程短,密度小,通達度相對較低;②線路類型較少。交通運輸的布局(活動P92)2.分析我國東西部交通運輸布局差異的原因(從自然和人文兩方面)。東部:地形平坦,氣候濕潤,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對交通運輸需求量大,建設成本較低、難度較小。西部:地形崎嶇,氣候干燥,人口稀疏,經濟欠發達,對交通運輸需求量較小,建設成本較高,難度較大。交通運輸的布局(活動P92)六.交通運輸的方式與布局青藏鐵路

青藏鐵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鐵路,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占全線85%左右,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大部分地區空氣含氧量只有內地的50%-60%。青藏鐵路要穿越連續多年凍土區550公里,不連續多年凍土區82公里。在這一地區施工,帶來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全球變暖帶來的氣溫升高,會使凍土消融,二是人類工程活動會改變凍土相對穩定的水熱環境,使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水分減小,導致植被死亡等,將涉及更大面積的凍土消融。青藏鐵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中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因地處世界“第三極”,生態環境敏感而脆弱。(1)青藏鐵路建設需要克服的技術難關有哪些?答案: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環境脆弱。

青藏鐵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鐵路,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占全線85%左右,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大部分地區空氣含氧量只有內地的50%-60%。青藏鐵路要穿越連續多年凍土區550公里,不連續多年凍土區82公里。在這一地區施工,帶來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全球變暖帶來的氣溫升高,會使凍土消融,二是人類工程活動會改變凍土相對穩定的水熱環境,使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水分減小,導致植被死亡等,將涉及更大面積的凍土消融。青藏鐵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中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因地處世界“第三極”,生態環境敏感而脆弱。(2)說明圖示路段被稱為“生物通道”的原因。①避開野生動物棲息地與生存區;②保護生態環境,為動物遷徙提供安全通道;③可以減少凍土對鐵路建設的影響。知識拓展:不同地區交通線“以橋代路”的作用不同,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①青藏鐵路“以橋代路”是為了保護生態環境,為動物遷徙提供安全通道;同時可減少凍土對線路的影響。②京滬高鐵“以橋代路”是為了少占耕地,保護有限的耕地資源。③山區交通線“以橋代路”是為了減少地形對線路布局的影響;降低交通線的坡度,減少里程,縮短運輸時間。④城市中交通線“以橋代路”是為了形成立體交通,提高區域交通運輸能力。自然

因素交通線路的布局影響選線地形氣候水文地質社會經濟因素修建意義人口資源城鎮分布工農業生產水平科學技術克服自然障礙1.影響交通運輸線的區位因素(系統集成83-84頁)區位因素主要影響自然因素交通運輸線(鐵路、公路)的區位因素(自然因素)分析(答題模板)【知識拓展】平原山地平原地形對線路的限制少,選線時盡量少占好地,處理好線路與農田水利設施、城鎮發展的關系。線路盡量沿等高線修筑,盡量避開地形復雜區,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彎曲或開鑿隧道。水文應該避開沼澤地,盡量避免跨越河流,減少橋涵總長度。地質氣候避開地質災害多發區(注意避開斷層和滑坡、泥石流多發區,特別是在開鑿隧道時,要選擇背斜構造,避開斷層和向斜構造)。注意沿線暴雨、大風等的強度和頻率,以及凍土和積雪的厚度;橋涵孔徑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進行設計。地形

【知識拓展】交通運輸線(鐵路、公路)的區位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分析區位因素主要影響人文因素自然因素:制約因素,以前比較重要,現在影響已減弱。社會經濟因素:決定性因素,越來越重要。技術因素:可能性因素,可以克服自然因素,一直很重要。經濟社會技術合理布局交通運輸線,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國道干線以直達運輸為主,并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省道等地方性公路,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和居民出行需要為主,盡量通過當地的居民點、車站、碼頭等。鞏固國防,加強民族團結,維持社會穩定與繁榮,促進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經濟發展??朔匀粭l件對線路建設的障礙,并減少其對車輛運行安全的威脅?!局R拓展】

【知識拓展】交通運輸線區位條件分析答題模板(要求背誦)

【知識拓展】答題術語

地形

①平原地區地形相對平坦,施工難度小,工程量小,投資少;②山地丘陵地區地勢起伏大,施工難度大,工程量大,造價高。

自然因素水文①河網稀疏地區橋涵長度小,利于施工,造價低;②沼澤區、凍土區及河網稠密區橋涵長度大,施工難度大,造價高。

地質①地質基礎穩定可降低施工難度,保障運營安全;②斷層處、地質災害多發區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

氣候高寒缺氧,氣候干旱、多大風、沙漠廣布,炎熱潮濕,暴雨多發等都不利于各類交通線路建設。2025/5/1332經濟①加強區際聯系,帶動沿線經濟發展;②促進資源開發,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③合理布局路網(形成綜合交通運輸網);④形成新的出海通道,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社會經濟因素

社會①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擴大就業;②帶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③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國防;④維持社會穩定與繁榮;⑤促進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經濟發展。

環境①交通線應盡量避開自然保護區、生態敏感區;②過境干道不要穿越城區,避免加劇市內交通擁堵和交通污染。

科技先進科技克服不利自然條件的制約,為交通線路建設提供保障。交通運輸線區位條件分析答題模板

【知識拓展】2.交通運輸的選線

在進行交通線路的選線時,要充分考慮沿線的自然、經濟、社會、交通、技術、生態等因素的綜合影響,選擇有利地形,避開不利地段,盡可能降低工程造價,設法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大經濟效益大地方性公路盡量多經過居民點,國道或高速鐵路(公路)以直達為主。小生態破壞?、倨皆貐^少占農田,不破壞水利設施;②山區注意保護當地的植被和生態環境。高安全性高山區線路不能太陡峭,盡量避開地殼運動活躍地區,平原線路不要經過沼澤區等危險地區。低建設成本低山區地形起伏要小,隧道要少;平原線路要直,橋梁要少。|貴州晴隆24道拐||云南宜良68道拐||怒江72拐/川藏99道彎|(2021年·全國甲卷)地處江西贛州市北部的興國縣,是我國著名的蘇區模范縣和將軍縣,擁有蘇園、將軍館、革命烈士紀念館等眾多紅色旅游資源。1996年9月,在興國“繞了個彎”的京九鐵路正式通車,興國終于有了第一條直通北京、邁向大江南北的大通道,經濟發展實現第一次提速。2019年底,又有一條“繞彎”興國的鐵路——昌贛高鐵正式通車,“興國彎”再次成為熱點,興國由此邁入高鐵時代(下圖)。2020年興國縣紅色旅游接待人數超過300萬人次,同比增長20%左右。(1)分析鐵路開通對興國縣發揮紅色旅游資源優勢、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10分)①兩條鐵路的開通,改善了旅游投資與營商環境,吸引更多投資者來興國縣開發紅色旅游資源;

(3分)②改善了旅游交通條件,便于游客進出,擴大紅色旅游客源市場,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觀光、

休閑和度假;(3分)③增加就業崗位,提高財政收入,促進旅游業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有力促進經濟發展。(4分)

2022年6月鄭渝高鐵(鄭州-重慶)全線貫通,全線新建橋梁91座、隧道57座,橋隧比達97.6%。圖示為鄭渝高鐵巫山小三峽隧道的施工現場。完成下列小題。1.該工程施工難度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氣候

C.資金

D.技術2.鄭渝高鐵開通后將(

A.降低沿線公路的運輸能力

B.提高沿線農產品外運能力

C.緩解鄭州市區的交通擁堵

D.方便沿線居民的快捷出行AD(雙選題)通甬高鐵北起南通南至寧波,已于2022年底開工,線路全長約309.8公里,全線橋隧比97.69%,下圖為通甬高鐵途經地區示意圖。完成下列小題。3.通甬高鐵橋隧比較大,主要原因是()

A.減少耕地占用 B.節省建造經費

C.沿線水域密集D.克服地形影響4.通甬高鐵對寧波的主要影響有()A.提升寧波城市等級B.完善交通運輸網絡C.減輕公路貨運壓D.促進旅游產業發展ACBD

成貴高鐵起于成都市,途經樂山市、眉山市、宜賓市、昭通市、畢節市,止于貴陽市,全長約632.6公里,總投資約780億元,為新建客運專線。全線橋隧比重達到78.6%,占線路總長的29.69%,隧道有183座,是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之一。在成貴鐵路修建中,將不再使用河墩跨橋設計,除了跨越岷江、金沙江的大橋施工期有橋墩涉水外,成貴鐵路其余跨越河段大橋橋墩將不涉水,如鴨池河大橋。下圖為我國西部地區局部高鐵分布圖與成貴高鐵走向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5.在鐵路建設過程中,成貴高鐵走向棄直取彎原因可能是()

①照顧老少邊窮地區,有利于扶貧

②沿線地形平坦,工程量小,造價低

③避開成渝鐵路客運專線,減少重復性建設

④合理布局高鐵網,使西南三省更廣泛的區域受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成貴高鐵是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之一,修建

面臨的主要障礙是()

A.高寒缺氧,凍土廣布

B.戈壁廣布,風沙嚴重

C.資金缺乏,技術落后

D.地形崎嶇,地質復雜CD成貴高鐵起于成都市,途經樂山市、眉山市、宜賓市、昭通市、畢節市,止于貴陽市,全長約632.6公里,總投資約780億元,為新建客運專線。全線橋隧比重達到78.6%,占線路總長的29.69%,隧道有183座,是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之一。在成貴鐵路修建中,將不再使用河墩跨橋設計,除了跨越岷江、金沙江的大橋施工期有橋墩涉水外,成貴鐵路其余跨越河段大橋橋墩將不涉水,如鴨池河大橋。下圖為我國西部地區局部高鐵分布圖與成貴高鐵走向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7.除了跨越岷江、金沙江的大橋施工期有橋墩涉水外,成貴鐵路其余跨越河段大橋橋墩不涉水的原因是()A.為了保護珍稀魚類棲息地B.節省工程量,降低工程造價C.利于增加橋梁的穩定性D.利于增加橋梁藝術性與美觀性A鴨池河大橋(2019·全國卷Ⅰ,6~8)下圖示意我國東北某區域鐵路線的分布。該區域鐵路修建的年代較早,近些年幾乎廢棄。據此完成(1)~(3)題。(1)該區域鐵路線主要沿()A.等高線分布

B.河谷分布 C.山脊線分布 D.山麓分布(2)該區域修建鐵路主要是為了運輸()A.原木 B.農產品 C.工業品 D.石材(3)近些年來,該區域鐵路幾乎廢棄的主要原因是()A.設施陳舊 B.運速太慢

C.線路過密 D.運輸需求太小

BA結合區域圖分布考查影響鐵路運輸因素(高考真題)

【知識拓展】D432025/5/13【答案】(1)B(2)A(3)D【解析】(1)從圖中信息來看,早期鐵路分布明顯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區地勢平坦,有利于鐵路修建及運營,B對,A、C、D錯。故選B。(2)圖示地區有海拔1300m以上的山地,圖示地區地勢變化應該是中部較高,河流放射狀流向四周,該地區平原面積較小,圖示地區不是平原的主體部分,農產品運量較小,B錯誤;該區域鐵路建設目的主要是為了運輸原木,因為東北地區是我國三大林區之一,林木資源豐富,人口較少,本地需求量小,主要向外運輸,A正確;圖示區域位于長白山地區,東北地區的工業主要集中在遼中南地區,該區域工業品運輸量小,C錯誤;東北地區主要的山地是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森林資源廣布,平地土層深厚肥沃,石材資源較少,應不是運輸主要對象,D錯誤。故選A。(3)讀圖,結合上題分析,鐵路的修建主要是為了運輸原木。而經過多年的砍伐,林木蓄積量減少以及近年來,我國環保力度的加大,對于森林的開采和砍伐進入嚴格限制階段,原木生產量減少,所以導致鐵路廢棄,D對。近年來我國鐵路建設飛速發展,設施及運速慢等問題均可以進行技術改造,并非是鐵路廢棄的原因,A、B錯。鐵路密度大小主要取決于經濟發展的需求,其廢棄原因與密度大小無關,C錯誤;故選D。

【知識拓展】交通運輸點的區位因素和區位選擇(系統集成第84頁)(一)港口選址1.自然條件(決定港口的位置)(1)水域(航行和停泊條件):

①港闊水深(等深線密集),便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不淤不凍)

②背風避浪(天然港灣內部,河港位于河道侵蝕岸)。(2)陸域(筑港條件):

①地質穩定、地形平坦開闊,利于港口規劃建設。

②位于河流入??诟浇?,可為船舶提供淡水,通江達海,實現河海連運,但

容易產生于淤積。2.社會經濟(影響港口興衰)(1)經濟腹地(港口服務的區域):經濟發達,輻射范圍大,客貨集散量大(影響港口的興衰)。(2)城市依托:以大城市或城市群為依托,城市為港口發展提供人、財、物的支持。(3)交通便利,港口的運輸能力與便捷的對外交通聯系密集相關。(4)國家政策:國家政策支持有利于港口的發展,如自由貿易港,對外開放港。(一)港口選址選址原則:河港:河寬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陸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背風、避浪、水深的海灣且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條件:地處華北平原,地形平坦開闊,筑港條件好(2分)通江(海河)達海(臨渤海),利于江海聯運;(2分)地處京津唐工業區出入海洋的門戶,經濟腹地廣闊;(2分)以天津市為依托,經濟實力強。(2分)不利條件:位于海河口,泥沙淤積嚴重;(2分)冬季封凍,不利通航。(2分)活動思考:評價天津港的區位條件。(8分)天津海河天津港略圖河閘渤海灣新港北防波堤南防波堤深水航道塘沽

【知識拓展】(二)汽車站建設1.自然因素①地形平坦開闊,節省建設成本;2.社會經濟因素:①保護城市環境,修建在城市邊緣、交通干線兩側。②與市內交通和市外交通有直接方便的聯系。③能夠最大限度的方便旅客;大城市應按方位設置分散式長途汽車站。

交通運輸點的區位因素和區位選擇(系統集成第84頁)

【知識拓展】(三)航空港選址1.自然因素:①地形平坦開闊,利于跑道建設以及飛機起降有凈空保證;②地形有適當坡度,保證排水;③良好的地質條件,以保證地基穩定;④沿盛行風的方向修建跑道,利于飛機起飛和降落(起降均為逆風);⑤應注意大霧對能見度的影響,不宜布置在盆地和洼地;2.社會經濟因素:①機場占地面積大,飛機起降騷擾性(噪聲污染嚴重)較大,應距城市較遠;②與城市之間有快速交通干道連接。交通運輸點的區位因素和區位選擇

【知識拓展】下圖為新疆機場分布圖與新疆地形圖。讀圖并指出新疆航空運輸發展速度快的原因。①多沙漠和戈壁,境內多山,鐵路和公路建

設難度大;(2分)②地廣人稀,城市較分散,各城市之間往來

聯系采用陸路運輸耗時長;(2分)③外貿優勢突出,旅游資源豐富但分布分散,

外貿和旅游都對耗時較短的航空運輸的需求

很迫切;(2分)④降水少,多晴天,能見度高,發展航空運

輸的條件優越;(2分)⑤航空運輸受地面狀況的影響小,可以突破

地域廣、距離遠的制約。(2分)交通運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交通運輸與區域發展

交通運輸與區域發展是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的①吸引客、貨流集聚,促進相關產業集聚和發展,推動城市形成和發展。②優化城市等級體系,擴大城市服務(輻射)范圍。③交通運輸變化還會引起城市興衰,揚州、濟寧的興衰。④交通運輸會提高沿線地區的可達性,加速區域的綜合發展。⑤區域整體水平的提升,城市的發展壯大,又會促進交通運輸的建設。影響聚落發展(1)沿海、沿江的許多城市則是依托港口、水陸聯運才得以發展興盛的。泉州泉州港長江京杭大運河長江東海京滬鐵路滬杭鐵路揚州上海沿海、沿江——港口城市

(水運)

1.交通運輸與城市發展一.交通運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我國古都西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北京的繁盛,皆與水運有關。

西方的重要城市,如巴黎、倫敦、維也納、布達佩斯等的興起,也與河流有著密切關聯。倫敦泰晤士布達佩斯多瑙河維也納多瑙河巴黎塞納河鐵路的修建,能夠帶動沿線城市迅速崛起。我國一些新興交通樞紐城市,就是依托鐵路發展起來的。石家莊鄭州株洲

(2)內陸城市依托鐵路樞紐發展——火車拉來的城市河流的干支流匯合處(武漢、重慶)陸上交通的過河點位置(蘭州、倫敦、南京)河流入海處(廣州、上海、紐約、天津)河流水運的起點和終點(江西贛州)沿海港口(大連、青島、江蘇連云港)鐵路樞紐(株洲、懷化、安徽蚌埠)城市形成的良好交通區位交通運輸與城市聚落形成【活動P94】閱讀材料,以揚州的興衰為例,分析交通運輸的變化對城鎮發展的影響。1.交通運輸與城市發展答案:京杭大運河的開鑿,使揚州成為我國古代水陸交通樞紐和鹽運中心、南北漕運咽喉,交通的繁榮使揚州成為當時世界大城市之一;清代中葉以后,京杭大運河淤塞,城市發展緩慢甚至停滯;新中國成立后,京滬鐵路的修建、京杭大運河的疏浚使揚州又迅速發展起來。揚州的興衰與交通運輸的發展變化和布局密切相關。揚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古城,又是聞名的旅游城市,在全國擁有很高的知名度;京杭大運河大規模疏浚,加強了揚州與運河沿線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帶動揚州經濟的發展;隨著連淮揚鎮高鐵的修建,揚州進入全國高速鐵路網,交通地位得以提升,有利于城市的發展。資料

春秋時期,吳國為北上伐齊運輸糧草而開鑿“邗溝”。這是京杭大運河最早的河段,至今水運繁忙。隋唐時期,大運河作為漕運大通道,沿岸城市商業繁榮,揚州以其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成為南北水運中心。

明清時期,揚州憑借水陸交通優勢,形成全國最大的海鹽集散地,成為商業繁榮的世界級大都市。因京杭大運河興盛,揚州成為繁華的港口和商業城市。注:隋唐大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前身。古代揚州:繁華都市山東段淤塞海運興起資料19世紀初,隨著海運興起,加之1855年黃河改道,京杭大運河山東段逐漸淤廢,揚州交通地位大不如前。20世紀初,海運完全取代運河漕運,同時津浦鐵路(天津—浦口)建成通車,鐵路沿線城市迅速崛起,大運河沿岸的揚州地位一落千丈。津埔鐵路建成通車揚州因運河衰而衰落近代揚州:逐漸衰落資料①1949年以來,京杭大運河經多次整治,通航條件得到了改善。②進入21世紀,揚州交通布局進一步優化,現已建成水、陸、空立體交通運輸網絡。今日揚州:重新煥發活力因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重新煥發活力。①提高了可達性②強化了區位優勢④形成經濟帶③促進各種生產力要素的流動和集聚2.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一.交通運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經濟帶與交通運輸的關系案例一.交通運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以港口城市為核心,以沿海航線和交通干線為發展軸日本東海道經濟帶長江經濟帶隴?!m新經濟帶德國的萊茵河經濟帶依托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交通運輸方式,逐步形成綜合交通運輸網絡以鐵路、干線公路為發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