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七年級生物下冊《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分層練習(含答案)_第1頁
北師大版七年級生物下冊《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分層練習(含答案)_第2頁
北師大版七年級生物下冊《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分層練習(含答案)_第3頁
北師大版七年級生物下冊《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分層練習(含答案)_第4頁
北師大版七年級生物下冊《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分層練習(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6.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基礎+提升+拓展,限時3層提升)

?

第1層基礎必備練限時:8min

卜外器官中,4屬十人來的消化系統的是(廠

A.心臟B.肝C.胃D.食管

2.做胃鏡檢查時,使用一根管子從患者的口腔插入到檢查部位,這根管子無須

經過患者的()

A.咽B.胃C.食道D.小腸

3.下列結構與小腸的吸收功能無關的是()

A.小腸細長5-6米B.小腸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

C.小腸黏膜有皺裳和小腸絨毛D.小腸內有多種消化液

4.下列器官的功能與如圖所示陰影部分相符的是()

A.肛門B.小腸C.口腔D.肝臟

5.吃粽子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臘肉粽子是小翔同學的最愛,它不僅口感好,

而且營養豐富,含有淀粉、蛋白質和脂肪等多種營養物質。下圖是人體消化道的

部分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上述營養物質消化和吸收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部分淀粉在①處被初步分解,參與的消化液是唾液

B.蛋白質在②處被初步分解,起作用的酶是胃蛋白酶

C.脂肪在③處被消化,參與的消化液只有腸液和胰液

D.沒有被③吸收的水和無機鹽,有一部分被大腸吸收

6.出門餃子回家面,傳達了家人之間的祝福與祈愿小慧外出求學,吃了父母準

備的牛肉水餃,在消化道內參與消化牛肉的消化液有()

A.膽汁、腸液、胰液B.胃液、腸液、胰液

C.胃液、膽汁、腸液、胰液D.唾液、胃液、膽汁、腸液、胰液

7.如圖為人體消化系統的部分結構示意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①是肝臟,屬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B.②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質

C.③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D.食物中含有的所有營養物質都在④

中吸收

8.小浩同學做“唾液的消化作用”實驗時,所得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

關說法錯誤的是()

組別加入物質溫度時間加入碘液

1淀粉糊+唾液37℃5分鐘不變藍

2淀粉糊+胃液37℃5分鐘變藍

3淀粉糊+唾液0℃5分鐘變藍

A.對比1、3組,可知實驗的變量是溫度

B.對比1、2組,得出胃液對淀粉無消化作用

C.對比2、3組,得出胃液和唾液的消化作用一樣

D.分析1組結果,不能得出唾液能將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9.下圖是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⑴人體的消化系統主要由消化道和組成。

⑵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是[]。

⑶蛋白質消化的初始部位是,蛋白質最終被消化成,才

能被人體吸收。

⑷人體最大的消化腺是[]分泌的儲藏在膽囊

中,然后經導管流入十二指腸。

10.某同學完成“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實驗后,寫出了如下實驗記

錄。

試管編號加入物質溫度/℃時間/分加入碘液后的現象

甲淀粉糊、①3710變藍

乙淀粉糊、唾液3710②

丙淀粉糊、唾液510變藍

⑴細嚼米飯和饅頭有甜味是因為它們在口腔中被消化為。

⑵若以乙和丙為一組對照實驗,則實驗的變量是,乙組的目的是o

⑶若以乙和甲為一組對照試驗,①處應填,②處應填。

第2層能力提升練限時:lOmin

1.研究人員給小鼠喂食4周高果糖飲食后,在顯微鏡下觀察小腸絨毛形態,結

果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正常飲食+清水正常飲食+高果糖

A.腸液中的酶有助于糖類的消化B.高果糖飲食可使小腸絨毛變得

更長更密

C.設置“正常飲食+清水”組是為了進行對照D.小腸絨毛壁由一層細胞組成,

利于吸收營養

2.如圖為“人體消化模式圖”,M代表物質,L代表結構,N代表M在L結構中

被分解所形成的物質。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M-L-N

A.若M代表脂肪,L代表小腸,則N代表甘油和脂肪酸

B.若M代表淀粉,L代表口腔,則N代表麥芽糖

C.若M代表麥芽糖,L代表胃,則N代表葡萄糖

D.若M代表蛋白質,L代表小腸,則N代表氨基酸

3.關于實驗“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實驗應在37℃水浴中反應一段時間B.唾液和清水的加入量應相等

C.淀粉液與清水或唾液應充分混合D.加入碘液后1號試管不變藍,2號試

管變藍

4.如圖所示,曲線代表人體所需的三種有機物的消化過程。敘述正確的是

()

營養

物質

未被

消化

的百

分比

A.曲線X表示脂肪的消化過程B.曲線Y表示淀粉的消化過程

C.器官C中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D.器官D中含有膽汁、腸液、胰液

5.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以下敘述中不能體現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是

()

A.小腸約長5飛米,是人體最長的器官B.②加大了吸收的面積

C.②中密布③,提高了消化和吸收的能力D.②和③的壁都是由單層細胞構成

6.某活動小組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進行了以下四種處理,并將四

組試管放置于37℃的溫水中保持約5分鐘,再分別往冷卻后的試管里各滴入2

滴碘液,觀察顏色的變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加入唾液,1加入清水1,加入唾液,,加入唾液

充分攪拌充分攪拌7充分攪拌不攪拌

ft

-饅頭碎屑S-饅頭碎屑一饅頭塊-饅頭碎屑

①②③④

A.四支試管中加入的饅頭質量應相同,加入的唾液與清水體積應相等

B.②③試管作為對照實驗可探究舌的攪拌對饅頭在口腔中消化的作用

C.滴入碘液后變藍的是①號試管,原因是唾液中的淀粉酶分解了淀粉

D.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腺在身體內部,屬于人體的內分泌腺

7.如圖是衣藻(甲)、根毛細胞(乙)和人小腸細胞(丙)的模式圖,下列說法

正確的是()

A.三種細胞中,乙特有的結構是細胞壁

B.這三種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都是②

C.甲中的⑤和乙中的⑦都能擴大細胞表面積,有利于它們吸收營養

D.經檢測甲中某種有毒物質濃度遠低于周圍溶液中該物質的濃度,這是③的作

8.圖甲為“饅頭在口腔中變化”的實驗操作示意圖,圖乙為“淀粉消化過程”

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一與寬拌——rT淀粉oooooo

過程①°a酶

mL唾液—1_3E-2mL清水麥芽糖0-0。<2>

理一篌次百華周一任OO

過程②。

保溫分鐘

37P10物質。。。

后分別滴加碘液bOOO

圖甲圖乙

A.試管I加入2mL唾液,模擬口腔消化過程B.37℃模擬口腔內溫度,保溫10

分鐘利于饅頭消化

C.用玻璃棒攪拌是模擬口腔中舌頭的作用D.饅頭主要成分是淀粉,圖乙中的

過程①只發生在口腔

9.圖甲是消化系統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圖1表示淀粉在消化道內逐步分解的示

意圖;圖2曲線(X、Y、Z)分別表示三大營養物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

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請回答

⑴消化系統是由和消化腺組成的,其中屬于大消化腺的有。

⑵圖甲中①所示的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是,它消化脂肪的方式屬于。

在小腸內參與消化脂肪的消化液有。

⑶中學生經常飲用牛奶有利于身體的生長和發育,主要是因為牛奶中含有構成

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該物質最終被徹底分解成,才能被人體吸收;圖甲

中同時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的器官是(填數字),可以吸收無機鹽的器官

有(填數字)。

(4)圖1中的①過程發生的主要場所是圖2中的00表示的物質

是,最終被分解為可吸收的葡萄糖。葡萄糖再經氧化分解為人體生命活動

提供。

10.2010年2月,我國科學家首次選育出一種水稻新品種一一“降糖稻1號”,

與普通大米相比,在這種水稻中,“抗性淀粉”、蛋白質、膳食纖維的含量都比

較高。不同于普通淀粉,“抗性淀粉”難以在消化道內降解成葡萄糖,不會使血

糖過快升高。科學家利用糖尿病模型大鼠進行的相關動物試驗證明,該稻米對于

保持體重穩定增長、降低血糖有明顯效果。請回答下列問題:

⑴上述提到的各種營養物質中,被稱為“第七營養素”的是。

⑵下圖表示食物通過人體消化道時,淀粉、脂肪和蛋白質消化的程度,字母代

表組成消化道的各器官及排列順序。圖中表示蛋白質消化過程的曲線是,

蛋白質的初步消化器官是(用字母表示)。

(肛門)

組成消化道的器官

⑶進行動物試驗是驗證“降糖稻1號”降糖功效的重要環節,我們可以利用上

述模型大鼠還原科學家的簡要實驗步驟,請你幫助完善:

①選取身體和生理狀況相近的模型大鼠,平均分成甲、乙兩組:

②甲組飼喂一定量的“降糖稻1號”大米,乙組飼喂等量的,其他環境和

飼養條件相同;

③一段時間后,測量兩組實驗鼠的體重和,預測實驗結果是:甲組大鼠保

持體重穩定增長,而O

④要得出科學的實驗結論,僅憑上面一組實驗結果是不可靠的,還需要o

?------------------、

第3層拓展培優練限時:8min

1.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進入空間站,開展為期六個

月的太空活動。長時間處于失重環境,可能會導致航天員出現腹痛、腹瀉等情況。

科研人員對此開展相關研究。

⑴科研人員選取90只雄性健康大鼠,平均分成三組,每組各—只。選取的大

鼠體重、年齡相同,目的是。

⑵將其中的兩組大鼠用吊尾裝置吊起,分別飼養14天和21天,模擬失重狀態

(如圖1),另外一組設為對照組,其處理方式應為,飼養21天。

圖1

⑶實驗后,取三組大鼠的小腸進行切片觀察,測量并處理數據結果如表。

對照組懸吊14天懸吊21天

視野中小腸絨毛數/條545033

小腸絨毛長度/Pm312.9182.5151.3

小腸絨毛寬度/Pm36.740.357.7

①科研人員記錄了90只大鼠的實驗數據,并對其進行—處理后得到上表中結

果,這樣做的目的是。實驗結果是:懸吊21天與14天相比,小腸絨毛的

長度—,小腸絨毛的寬度—o

②小腸是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根據以上的實驗結果可知,失重環境會使

其數量及形態結構發生改變,功能也會有所—,進而導致出現腹痛、腹瀉等癥

狀。

⑷科研人員針對以上實驗情況又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結果如圖2o

(

3

)

半□對照組

小□懸吊者

壕□懸吊+適當運動組

圖2

綜合以上實驗,說明宇航員在太空中可以減輕失重條件對小腸絨毛損傷,

確保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緩解腹痛、腹瀉。

2.同學們設計模擬實驗,探究食物中的蛋白質在人體不同消化器官(燒杯標簽

所示)內的消化過程,實驗步驟和反應結束后物質的檢測結果如下:

圖1

試管編號①②③④

蛋白質含量++++++++-+++++

(注:+數量越多,代表含量越高,-表示不含有)

⑴①號試管內加入蛋白液的量以及②號試管內加入的消化液分別是;③

號試管模擬的器官是。各組的水浴溫度均控制在37℃,以保證反應溫度

適宜。

⑵由實驗結果可知:人體內能夠化學性消化蛋白質的器官有。

⑶不同器官內的蛋白質經過消化以后,產物能否被人體直接吸收?進一步設計

模擬實驗進行探究。同學們分別將上述①②③④試管內的液體放入下圖所示的裝

置甲內(半透膜允許水、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質通過,其他的大分子物質則不能通

過),一段時間后檢測乙處氨基酸的有無及含量。

半透膜

清水

圖2

最可能的實驗結果是:試管(填序號)內液體倒入甲中時,在乙中可檢測

到氨基酸。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4.6.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基礎+提升+拓展,限時3層提升)

第1層基礎必備練限時:8min

1.A

【分析】人體的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

咽、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臟、腸腺和胰腺,

其中唾液腺、肝臟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腸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內。

【詳解】消化系統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其中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食

管)、胃、小腸、大腸和肛門;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胰腺、肝臟和腸腺。胃、

食管都屬于消化器官,肝臟是屬于消化腺,屬于消化系統,心臟為血液循環提供

動力,屬于循環系統。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o

2.D

【分析】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部分組成。消化道是食物經過的通道,包

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等器官;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臟、

胰腺、胃腺、腸腺等器官。

【詳解】消化道各器官的組成順序是:口腔一咽一食道一胃一小腸一大腸一肛門;

因此,醫生給胃病患者做胃鏡檢查時,使用一根管子從患者的口腔插入,一直到

檢查部位(胃),這根管子無須經過患者的小腸。由此可見,ABC不符合題意,D

符合題意。

故選D。

3.D

【分析】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

【詳解】小腸彎曲盤繞在腹腔內,長5?6米,小腸內壁有環形皺裳,皺裳上有

小腸絨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小腸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

管,小腸絨毛壁、毛細血管壁、毛細淋巴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有利于營養物質被吸收。小腸壁內有腸腺,分泌腸液,含有多種消化酶,有利于

消化食物,與吸收無關。故ABC錯誤,D正確。

故選Do

4.B

【分析】圖示陰影部分表示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消化道是食物

的通道,是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組成,小腸是消化食物和

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

【詳解】A.肛門既沒有消化的功能,也沒有吸收的功能,只是食物殘渣排出的

通道,A不符合題意。

B.小腸既是消化的主要場所,也是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B符合題意。

C.口腔既沒有消化的功能,也沒有吸收的功能,只是食物進入的通道,C不符

合題意。

D.肝臟屬于消化腺,其作用是分泌膽汁,對脂肪起乳化作用,但是并不能吸收

營養物質,D不符合題意。

故選Bo

5.C

【分析】消化系統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的。各段消化道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

口腔能夠初步消化淀粉,胃能夠初步消化蛋白質,小腸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場所。

題圖中:①口腔,②胃,③小腸。

【詳解】A.淀粉的初步消化發生在口腔中,由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將部分淀粉

分解為麥芽糖。圖中①處代表口腔,A正確。

B.蛋白質的初步消化發生在胃中,由胃壁細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將蛋白質分解為

多肽。圖中②處代表胃,B正確。

C.脂肪的消化主要發生在③小腸中,參與的消化液包括腸液、胰液以及膽汁。

膽汁雖然不含消化酶,但能將脂肪乳化成小滴,從而增加脂肪與消化酶的接觸面

積,有利于脂肪的消化,C錯誤。

D.③小腸是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大部分水和無機鹽都在小腸被吸收。但

有一部分沒有被小腸吸收的水和無機鹽會進入大腸,其中一部分會被大腸進一步

吸收,D正確。

故選C。

6.C

【分析】食物中的蛋白質、糖類、脂肪這些大分子的營養物質是不溶于水的,必

須在消化道內變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質后,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而這些物

質的消化需要各種消化液的參與。

【詳解】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雖然其主要作用是分解淀粉,但在咀嚼牛肉時,

可對牛肉表面可能附著的少量淀粉進行初步消化,不過對牛肉中的蛋白質等主要

營養成分消化作用甚微。胃液中含有鹽酸和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能將牛肉中的蛋

白質分解為多肽和氨基酸,使牛肉在胃部得到初步的化學消化。膽汁由肝臟分泌、

膽囊儲存,其不含消化酶,但膽汁中的膽鹽或膽汁酸可乳化牛肉中的脂肪,將大

的脂肪顆粒乳化成小的脂肪微粒,增大脂肪與胰液和腸液中脂肪酶的接觸面積,

從而促進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在牛肉消化過程中起到輔助作用。胰液中含有胰蛋

白酶、糜蛋白酶、竣基肽酶等多種消化酶,可將牛肉中的蛋白質進一步分解為小

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同時胰液中還含有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等,可分別對牛肉

中的淀粉和脂肪進行分解,使其變成可被人體吸收的小分子物質。腸液中含有多

種消化酶,如腸肽酶、腸淀粉酶、腸脂肪酶等,可將牛肉中的蛋白質、淀粉和脂

肪進一步分解為小分子物質,如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等,以便于人體

吸收利用。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7.D

【分析】分析圖片信息可知:①是肝臟、②是胃、③是胰腺、④是小腸。

【詳解】A.①肝臟,人體最大的消化腺,能夠分泌膽汁,膽汁不含消化酶,對

脂肪有乳化作用,屬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A正確。

B.②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夠初步將蛋白質消化為多肽,B正確。

C.③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C正確。

D.具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有:胃、④小腸、大腸,其中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

場所,D錯誤。

故選D。

8.C

【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

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一般來

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詳解】A.1、3組形成了溫度為變量的對照實驗,故A正確。

B.淀粉遇碘液變藍,1、2組中,1組不變藍,說明唾液能消化淀粉,2組變藍,

得出胃液對淀粉無消化作用,故B正確。

C.2、3組有兩個變量,不能構成一組對照實驗,因此,不能得出胃液和唾液的

消化作用一樣,故c錯誤。

D.麥芽糖和葡萄糖遇碘液都不變藍,因此,分析1組結果,不能得出唾液能將

淀粉分解成葡萄糖,故D正確。

故選C。

9.(1)消化腺(2)3胃⑶胃氨基酸⑷⑦肝臟膽汁

【分析】①口腔、②食道、③胃、④大腸、⑤小腸、⑦肝臟。消化系統由消化道

和消化腺組成,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是小腸。

【詳解】(1)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大部分組成,其中包括多種消化器官

和組織,負責處理食物,并從中提取營養物質供給身體使用。

(2)③是胃,胃位于腹腔的左上方,上連食道,下接十二指腸,是消化道中最

膨大的部位,能夠暫時儲存食物。

(3)蛋白質的消化是從胃開始的,當食物中的蛋白質進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

用下進行初步消化后進入小腸,小腸里的胰液和腸液含有消化蛋白質的酶,在這

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徹底消化為氨基酸,在小腸內吸收。

(4)⑦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膽汁儲藏在膽囊中,再經導管流入

小腸,對脂肪有乳化作用。

10.(1)麥芽糖⑵溫度對照⑶清水不變藍

【分析】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

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對照實驗,一組對照實驗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

組,是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對照組是不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為

了確保實驗結果只是由實驗變量的不同引起的,就應當使實驗組和對照組中除實

驗變量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

【詳解】(1)細嚼米飯和饅頭有甜味是因為米飯和饅頭中的淀粉開始消化的部位

是口腔,在口腔中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被初步消化成麥芽糖,麥芽糖具有

甜味。

(2)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

就是對照組。乙和丙形成對照實驗,對照組是乙,實驗組是丙,實驗的變量是溫

度,其它條件相同。

(3)甲和乙形成對照實驗,實驗的變量是溫度,其它條件相同,所以①處填清

水,清水不能分解淀粉,而唾液中的淀粉酶對淀粉有消化作用,所以②處填不變

藍。

第2層能力提升練限時:1的訪

-----------------------------------------------------------

1.A

【分析】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小腸適于吸收營養物質的結構特點是:

小腸長,全長5?6米,小腸內有環形皺裳和小腸絨毛,大大增加了吸收的面積;

小腸絨毛中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小腸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都由一層上皮細胞構

成,利于吸收營養物質;而小腸內有許多種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腸

液等是與小腸的消化功能相適應的。

【詳解】A.小腸內有腸腺,可分泌腸液,但是該實驗缺乏對照組,該實驗無法

證明腸液中的酶有助于糖類的消化,故A錯誤。

B.對照圖示可知,“正常飲食+高果糖”組的小腸絨毛更長,更密,因此,說明

高果糖飲食可使小腸絨毛變得更長更密,故B正確。

C.一組對照實驗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是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

對照組是不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分析實驗可知,變量是高果糖,因此設

置“正常飲食+高果糖”組是實驗組,設置“正常飲食+清水”是對照組,目的是

形成對照,故C正確。

D.小腸絨毛壁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組成,這種結構特點有利于吸收營養物

質,故D正確。

故選Ao

2.C

【分析】淀粉的消化開始于口腔,淀粉在口腔被唾液分解成麥芽糖,進入小腸后

被腸液和胰液徹底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質的消化開始于胃,胃內的胃液對蛋白質

進行初步消化,進入小腸后被腸液和胰液徹底分解成氨基酸;脂肪的消化開始于

小腸,脂肪先被膽汁乳化成脂肪微粒,最后被腸液和胰液徹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

酸。

【詳解】A.脂肪的消化開始于小腸,脂肪先被膽汁乳化成脂肪微粒,最后被腸

液和胰液徹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若M代表脂肪,L代表小腸,則N代表甘油

和脂肪酸,A正確。

B.淀粉的消化從口腔開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夠將部分淀粉分解為麥芽糖,

當淀粉和麥芽糖進入小腸后,由于小腸中的胰液和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的酶,因

此,淀粉等糖類物質在小腸內被徹底消化為葡萄糖;因此,若M代表淀粉,L代

表口腔,則N代表麥芽糖,B正確。

C.淀粉的消化開始于口腔,淀粉在口腔被唾液分解成麥芽糖,進入小腸后被腸

液和胰液徹底分解成葡萄糖;若M代表麥芽糖,L代表小腸,則N代表葡萄糖,

C錯誤。

D.蛋白質的消化開始于胃,胃內的胃液對蛋白質進行初步消化,進入小腸后被

腸液和胰液徹底分解成氨基酸。若M代表蛋白質,L代表小腸,則N代表氨基酸,

D正確。

故選C。

3.D

【分析】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

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

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

是的就是對照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對淀粉起消化作用,淀粉遇碘變藍。

【詳解】A.淀粉的消化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最適溫度37度,故A不符合題意。

B.對照實驗遵循單一變量原則,添加等量的清水和唾液,形成對照,故B不符

合題意。

C.淀粉的消化需要充分的攪拌,使唾液淀粉酶和淀粉充分接觸,故C不符合題

局、O

D.1號試管中加入清水,淀粉沒有被消化,遇碘變藍,2號試管加唾液,淀粉被

唾液淀粉酶消化,不變藍,故D符合題意。

故選Do

4.D

【分析】圖中:A口腔、B食道和咽、C胃、D小腸、大腸、X表示淀粉的消化過

程、Y表示脂肪的消化過程。

【詳解】AB.曲線X最初在口腔中被消化,表示淀粉的消化過程,曲線Y最初在

小腸被消化,表示脂肪的消化過程,AB錯誤。

C.分析圖示可知,器官C是胃,蛋白質在此初步消化為多肽,C錯誤。

D.器官D小腸是消化的主要器官,其中含有膽汁、腸液、胰液能夠消化多種營

養物質,D正確。

故選Do

5.C

【分析】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這是與小腸的結構特點相

適應的:小腸長約5?6m,小腸內具有腸液、胰液和膽汁等多種消化液;小腸內

壁有環形皺裳,皺裳上有小腸絨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小腸絨毛內有毛

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絨毛壁、毛細血管壁、毛細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層上皮細胞

構成的,有利于營養物質被吸收。

圖中:①小腸皺裳、②小腸絨毛、③小腸絨毛毛細血管。

【詳解】A.小腸的長度是其作為消化和吸收主要場所的重要結構特點之一。更

長的長度意味著食物在小腸內停留的時間更長,從而有更多的機會進行消化和吸

收。因此,這一敘述體現了結構與功能的相適應,A不符合題意。

B.②是小腸絨毛,皺裳和小腸絨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因此這一敘述

體現了結構與功能的相適應,B不符合題意。

C.②是小腸絨毛,其中密布③小腸絨毛毛細血管,提高了吸收的能力,小腸絨

毛毛細血管不能體現提高消化能力,C符合題意。

D.單層細胞構成的小腸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有助于促進營養物質的快速吸收。

因此這一敘述體現了結構與功能的相適應,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6.A

【分析】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

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

實驗設置中,①與②是以唾液為變量形成的對照實驗、①與③是以牙齒的咀嚼為

變量形成的對照實驗、①與④是以舌的攪拌為變量形成的對照實驗。

【詳解】A.對照實驗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因此,四支試管中加入的饅頭質量

應相同,加入的唾液與清水體積應相等,A正確。

B.②③試管不能作為對照實驗,因為變量不唯一,B錯誤。

C.滴入碘液后變藍的是淀粉未被完全分解的試管,而①號試管中有唾液,且充

分攪拌,淀粉會被完全分解,不變藍,C錯誤。

D.唾液腺是外分泌腺,不屬于內分泌腺,D錯誤。

故選Ao

7.B

【分析】分析圖可知:①細胞膜、②細胞核、③細胞壁、④液泡、⑤鞭毛、⑥小

腸絨毛微絨毛、⑦根毛。

【詳解】A.葉綠體是植物細胞的能量轉化器,葉綠體只存在于植物體的綠色部

位,即見光部位,乙根毛細胞沒有葉綠體。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

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具

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動物細胞不具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所以小腸絨

毛上皮細胞沒有細胞壁。因此,三種細胞中,甲特有的結構是葉綠體,乙和丙沒

有特有的結構,A錯誤。

B.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其內含有能被堿性染料染成

深色的物質是染色體。因此,這三種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都是②細胞核,B

正確。

C.甲衣藻的⑤鞭毛作用是運動,乙中⑦根毛能擴大細胞表面積,有利于它們吸

收營養,C錯誤。

D.①細胞膜有保護、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他物

質擋在細胞外面,同時,還能把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故經檢測甲中某

種有毒物質濃度遠低于周圍溶液中該物質的濃度,這是①的作用,D錯誤。

故選Bo

8.D

【分析】(1)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

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這種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

(2)淀粉先是在口腔中被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成麥芽糖,最后在小腸中被最終

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體吸收和利用。

【詳解】A.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

以外,其它條件必需都相同。試管I在實驗過程中與試管II作為對照實驗,則變

量是有無唾液,加入的液體量應該相同。因此試管I應注入2mL了唾液,試管內

的淀粉被分解,所以滴入幾滴碘液不變藍;試管H注入的是清水,不能分解淀粉,

試管內的淀粉沒有被分解,所以滴入幾滴碘液變藍,故A正確。

B.消化酶的催化能力受溫度的影響,在體溫下酶的催化能力最強,因此隔水加

熱的水溫是37C,37℃模擬口腔內的溫度,保溫10分鐘利于饅頭消化,使唾液

淀粉酶與淀粉充分反應,故B正確。

C.在實驗中,用玻璃棒攪拌是為了模擬口腔中舌頭的作用,使食物與唾液充分

混合,有利于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故C正確。

D.淀粉先是在口腔中被a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成麥芽糖,當淀粉和麥芽糖進入

小腸后,由于小腸中的胰液和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的酶,因此,淀粉等糖類物質

在小腸內被徹底消化為b葡萄糖,淀粉的分解不只發生在口腔,故D錯誤。

故選Do

9.(1)消化道肝臟、胰腺(2)膽汁物理性消化膽汁、胰液、腸液⑶氨基酸⑤

⑦④⑤⑦

(4)A麥芽糖能量

【分析】圖1中:①是肝臟,②是膽囊,③是肛門,④是大腸,⑤是胃,⑥是胰

腺,⑦是小腸。

圖2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腸,E是大腸,X淀粉的消化、

Y蛋白質的消化、Z脂肪的消化。

【詳解】(1)消化系統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的。消化道是食物通過的管道,

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等部分。消化腺則分泌消化液,幫

助消化食物。其中,屬于大消化腺的有肝臟、胰腺。

肝臟分泌膽汁,胰腺分泌胰液,它們都在消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2)圖甲中①所示的器官是肝臟,它分泌的消化液是膽汁。膽汁中不含消化酶,

但膽汁對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變成微小顆粒,增加了脂肪與消化酶的接觸面

積,有利于脂肪的消化。這種消化方式屬于物理性消化。

在小腸內,參與消化脂肪的消化液有膽汁、胰液和腸液。膽汁由肝臟分泌,胰液

和腸液由胰腺和小腸分泌,它們共同作用于脂肪,將其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

(3)中學生經常飲用牛奶有利于身體的生長和發育,主要是因為牛奶中含有構

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一一蛋白質。蛋白質在胃和小腸中被蛋白酶逐步分解成氨

基酸,才能被人體吸收。

圖甲中同時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的器官是⑦小腸和⑤胃。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質,

并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酒精;小腸則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能消化糖類、

蛋白質和脂肪,并吸收這些營養物質以及水、無機鹽和維生素。大腸能吸收水、

無機鹽和維生素,因此,可以吸收無機鹽的器官有④大腸、⑤胃和⑦小腸。

(4)食物在消化道內分解成可以被細胞吸收的物質的過程叫消化。圖中①是淀

粉被分解為麥芽糖,該過程發生在A口腔和C小腸(主要場所),口腔中的唾液

淀粉酶能夠將部分淀粉分解為麥芽糖,當淀粉和麥芽糖進入小腸后,由于小腸中

的胰液和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酶,因此,淀粉等糖類物質在小腸內被徹底消化為

葡萄糖。

葡萄糖在細胞內,經氧化分解(呼吸作用)為人體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10.(1)膳食纖維⑵丙C(3)普通大米血糖含量/血糖濃度血糖降低進行

重復實驗

【分析】1.膳食纖維是指除淀粉以外較復雜糖類物質,包括纖維素和果膠等,

這些復雜的糖類物質人體是不能消化的。人類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有糖類、脂

肪、蛋白質、水、無機鹽、維生素等六大類,現在把膳食纖維列為第七類營養元

素。

2.坐標圖中,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腸、E大腸。所以,甲表示脂肪

消化過程,乙表示淀粉的消化過程,丙表示蛋白質的消化過程。

3.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

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一般的對實驗

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詳解】(1)膳食纖維是指除淀粉以外較復雜糖類物質,包括纖維素和果膠等,

這些復雜的糖類物質人體是不能消化的。人類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有糖類、脂

肪、蛋白質、水、無機鹽、維生素等六大類,現在把膳食纖維列為第七類營養元

素。

(2)坐標圖中,A口腔、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