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高考I卷(二)
(150分鐘,150分)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①紀錄片是一種通過記錄和展示真實事件來傳達信息、表達觀點或反映現實的影像藝術,其獨特之處
在于真實性和客觀性。然而,隨著紀錄片創意形式愈加多元,過于強調真實性往往帶來紀錄片逾越媒介邊
界的思考。《山海經奇》融匯動畫元素等多種藝術形式,對神話故事進行闡釋與多元修辭,為受眾提供了具
有開拓性的紀實影像表達范式。
②《山海經奇》對神話人物的塑造,對神話故事主題、情感及思想的呈現,均體現出創作者的闡釋。
創作者對神話的理解與創作遵循著史料真實、文本真實的基本原則,以客觀視角呈現神話的傳奇與內涵,
具有顯在的文學性,但又不同于一般文學紀錄片基于文本與現實空間表現人與事的理性精神。因而,紀錄
片的真實性是基于對文本的客觀解讀,其藝術性在于創作者如何在呈現和解讀文本中進行權衡。紀錄片將
文學文獻與動畫造型結合,以現實材料加上復原性的想象和推論,完成紀錄影像的表征,客觀發掘神話與
歷史交錯中的山海神奇。
③《山海經》文本的歷史性、抽象性和非在場性,都決定了不能以傳統的紀錄影像形式來表現,需要
根據文本內容,遵循紀錄影像客觀真實的原則,深化紀錄片的修辭藝術,在創作者的闡釋與受眾的接受中
拉近神話與現實的距離。
④傳統紀錄片以現實素材為基礎,在視聽敘事中對語言表達和影像畫面進行修辭藝術的探索。“當作
者為了讓文本內容更具表達力和說服力而創造使用富有特色的文本結構、表現手法時,即構成了紀錄片文
本的修辭活動。”《山海經奇》基于神話傳說進行創作,內容本身極具傳奇性,因而借鑒故事片架構素材的
方式,注重情節化和戲劇性。童真抽象的動畫是整部作品修辭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生動活潑的視覺風格
很容易將觀眾引入虛構的故事情境中,專家采訪的實景拍攝與客觀闡述又將觀眾迅速拉回理性分析之中。
紀錄片的創作基于文本特性找到了新的啟發性視角,結合語言修辭、擬人修辭、懸念修辭等多元修辭藝術,
提升了神話題材紀錄片的表達效果,延伸了紀錄片的表達邊界。
⑤《山海經奇》沒有簡單復述《山海經》的內容,而是以現代視角重新解讀,結合學術研究構建了新
的敘事結構。片中,多位專家學者深入淺出的解讀,提升了紀錄片的學術價值和權威性。在展現《山海經》
奇幻元素的同時,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傳遞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和道德觀念。該片注重將古籍中的故事與現
實世界相聯系,通過文化內涵深厚的故事,引導受眾思考古代神話與現代社會的聯系,同時巧妙構架節目,
對大量素材、采訪、演員對話的使用渾然一體,讓受眾在知識中感受自然之美,在故事中體會文化之美,
傳播了中華傳統文化,對年輕一代的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⑥第5集《饕餐?欲望滋生記》中,片頭蠱雕、合嬴、竇麻三種食人怪獸從各自外形、習性特點進行
自我介紹,通過擬人化修辭與奇異的動畫形象迅速引起觀眾的好奇心,繼而呈現關鍵角色——饕餐。該集
以劇情片的多線敘事來謀篇布局,用不同的結構方式構建文本敘事的修辭活動。第一層敘事,模型師捏制
饕餐形象來打造一款黏土游戲,以角色建模賦予黏土饕餐擬人化表達,在微縮場景中模型師與饕餐對話交
流,繼而講述饕贊欲望逐步滋生的傳奇。第二層敘事是游戲模式中饕餐的成長,以饕餐的旁白交代事件進
程及思想活動,用解說詞配合黏土動畫、剪影動畫及“超級瑪麗''游戲來呈現其進化過程。第三層敘事則是通
過史料文獻溯源和神話學專家、藝術家的采訪,解讀饕餐相關的歷史與藝術、隱喻與現實。由饕餐延伸至
混沌、窮奇、禱祝四大兇獸,對應貪婪、欲望、偏信、盲從以及混淆視聽、顛倒黑白等人性痛點。該集結
尾處趣味性地展現模型師被饕餐咬傷,鏡頭后拉出現電腦游戲界面——“GAMEOVER,是否再次重啟“,結
合人性弱點的隱喻達到哲思的效果。
⑦隨著媒介環境的變革,越來越多的紀錄片采用多元的創意形式。《山海經奇》獨辟蹊徑,以動畫、
再現、隱喻、擬人等多元修辭藝術并存的表達方式,在更深層次上延伸紀錄片藝術表現邊界,拉近創作者
闡釋和觀眾接受之間的距離,在客觀真實中呈現文本的說服力,生動再現了華夏民族古老的文化生態與精
神軌跡。
——(摘編自賀琳雅《紀錄片〈山海經奇》跨媒介敘事的審美情境與修辭藝術》)
材料二:
①社會上有聲音一直質疑對傳統神話的改編再創造,認為原封不動地寫出來、畫出來才是文化傳承,
改編了、新編了是對傳統文化的不尊重。《白蛇傳》,這個家喻戶曉的愛情故事開始于唐朝,當時并無關愛
情,是講一個年輕人因為好色而被一只變幻成美女的蛇精荼害的事情,告誡世人千萬不可好色。但是經歷
了宋、元、明幾朝,隨著時代和文化變遷,傳說也不斷被后代人改編和再創造。隨著愛情被世人尊重和推
崇,《白蛇傳》被改造成了歌頌堅貞愛情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更有趣的是,《白蛇傳》流傳到日本,便
根據日本民族的文化特質被改造成了以復仇為主題的神話故事。
②可見,傳統的神話傳說從古代流傳下來,都要經過所謂“今人”的改編和再創作,這種再創作恰恰是
給傳統文脈增添了新的血液和活力,讓它從古老的書籍文字中走出來,凝聚起今人的思想和情感。離開現
代人的改編和再創作,傳統神話故事的活態傳承是不可想象的。
③《山海奇談》恰恰就是通過對傳統神話的改編和再創造,用全新的視角給今人重新講解了《山海經》。
讓他們愿意通過《山海奇談》這座橋梁,樂意去嘗試接觸中華古典神話傳說。“只要肯用心,將中國傳統文
化拉回到大眾的視野中并非難事。并且隨著我們的努力,中國傳統文化也必將綻放于世界。”
(摘編自侯百川《〈山海奇談〉——〈山海經〉文化里誕生的現代傳奇》)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山海經奇》的創作結合了多元修辭藝術,提升了紀錄片的表達效果,為受眾提供了具有開拓性的紀
實影像表達范式。
B.不能再以傳統的紀錄影像形式來表現《山海經》,是由深化紀錄片修辭藝術、拉近神話與現實距離的
需求決定的。
C.《山海經奇》的真實性體現在對文本的客觀解讀上,而其藝術性則體現在創作者在呈現和解讀文本中
進行的權衡上。
D.傳統神話故事的改編和再創作給傳統文脈增添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對傳統神話故事的活態傳承來說
也是必不可少的。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隨著紀錄片創意形式的多元化,過于強調真實性帶來了紀錄片逾越媒介邊界的思考,紀錄片不應再
通過記錄和展示真實事件來表達觀點。
B.在《饕餐?欲望滋生記》的三層敘事中,懸念、擬人、介入、游戲等多種修辭共存,可見其在探討故
事蘊藏的人性哲思上摒棄了單向的知識灌輸。
C.《山海經奇》在修辭藝術上力求推陳出新,在真實性與藝術性之間尋求平衡,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
化,彰顯民族精神提供了范例。
D.材料一與材料二從不同的角度對《山海經奇》進行了分析評價,雖側重點不同,但都肯定了紀錄片
在傳統文化的現代認同方面的積極意義。
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材料一第二段論據的一項是()(3分)
A.《燭龍?開創時間的神》中,把眼睛的形狀變形為畫框形象,表達了燭龍開眼為晝、閉眼為夜的隱喻,
為作品增添了靈動的氣質。
B.《夔:和聲而鳴》為了演繹夔的前世今生,用豐富的史料文獻支撐極具創意的藝術構想,讓神話故事
更加客觀清晰且生動有趣。
C.《應龍?你是啥樣的龍》回溯了中國文藝創作史上各種“龍”形作品,引出《山海經》里形形色色的龍,
進而結合史料圖像解讀何為應龍。
D.《九尾狐?來自星星的你》,以《山海經》《吳越春秋》《淮南子》三本書中有關大禹與九尾狐的記載,
串聯起了大禹與九尾白狐的愛情故事。
4.在資料整合過程中,由于編輯操作不當,材料一中混入了第⑤段這一其它文章的內容,請依據文本說明
此段不屬于材料一的理由。(4分)
5.在媒介領域,如何做到將中國的神話傳說“拉回到大眾的視野中”?請結合兩則材料的內容進行概括。(6
分)
(二)現代文閱讀n(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數星星的孩子
呂群芳
清晨,我打開窗,霎時,金色的陽光傾瀉整個房間。與之結伴而來的是清脆的鳥鳴,撲棱棱,林間飛
出一只橘色的黃眉姬翁鳥。對面的山谷傳來幾聲長長的鳥鳴,似乎在呼喚著它。
我們南山林場綿延幾十里,一片又一片的翠竹,一個又一個的苗圃,一坡又一坡的果樹,還有一山又
一山的天然次生林,在蔚籃的天空下綿綿不絕地伸展開去。林場小學坐落在南邊,有兩排寬闊敞亮的木結
構魚鱗黑瓦屋,陰處的苔葬到處蔓延。學校并不大,一共只有五個班級、九位老師、六十七個學生,五個
是林場職工子女,其余是附近幾個村子的孩子,其中有五個住校生。
去年八月,我調到偏遠的林場小學任教,朋友們擔心山林里的生活寂寞乏味,我會不適應,過得不開
心。其實,我很喜歡這桃源般安靜的環境,山林的星空,樹梢的微風,山頂的晨曦,花瓣上的露珠,都成
了夢中或模糊或清晰的畫面。風中搖曳的忘憂草更是讓我想起了童年時讀過的故事:“在蒼茫的群山里,
到處盛開著忘憂草紅黃交雜的花朵,隨風搖曳……”
冬季,山林的夜來得特別早。吃過晚飯,我們就在教室里亮起燈,房子成了一枚藤黃的漿果,暖暖的
甜意充滿周圍。“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這是《詩經?庭燎》開頭的話,夜真深,真純,真美
啊!此刻,我正融入濃濃的夜色里。
浩渺深邃的夜空,亮晶晶的星子撲閃撲閃,寫著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所有故事與秘密。即使是對天文
學一無所知的人,也會被這深邃神秘又蔚為壯觀的宇宙景色吸引。
“一顆、兩顆、三顆……”我情不自禁地數起星星,數著數著,又想起了許多詩句:“昨夜星辰昨夜
風”“一星如月看多時”……我們和古人看的是同一片星空,數的是同樣的星辰,蒼穹之下,我們都是數
星星的孩子。以后,我要帶孩子們數星星,和張衡、祖沖之、李白、杜甫、李商隱、蘇東坡、辛棄疾……
站在一起望星空,一起數星星,大聲呼喚星星的名字個個古老卻閃亮的名字。
這個念頭一旦誕生,就像春日的草芽,毛茸茸的,時不時地從心田里鉆出來,又像最輕盈的羽毛,滑
過心頭,心尖一陣麻酥酥的顫動。
住校的五個孩子,加上住在學校隔壁的張逗逗,一共六個孩子成了“星星小組”的第一批成員。林棟
得知消息后,立刻找到我要求住校,加入星星小組,還說七個人正好是“北斗七星”。
看星星的地方選在學校后面的山坡上,坡度較緩,容易行走,而且那兒有三塊大石頭,我們無論是站
著坐著,還是躺著臥著,都綽綽有余。安全起見,張逗逗的父親不僅修整了石階,還特意搭建了牢固的藤
梯,方便孩子們夜間行走。
一切準備就緒,山林卻迎來了雨雪季,雨下著下著成了雪,雪落著落著又化成了雨,林場的夜晚更冷
了。
每天放學后,我讓孩子們先完成家庭作業,等吃了晚飯,就領他們去我的宿舍。我們在爐邊烤著各種
食物:番薯、芋芳、橘子、年糕片……香氣飄滿整個屋子。炭火忽明忽暗,年糕片漸漸變柔軟,表皮也慢
慢鼓脹起來,長出許多焦黃的疙瘩。外皮酥脆、內里卻香糯的年糕,在涂點兒醬或是蘸點兒紅糖之后,成
了孩子們都喜歡吃的美味。
好友托人捎來了《星空帝國——中國古代星宿揭秘》與幾大張星空圖,我把藍色的星空圖貼在宿舍的
墻壁上,從左到右依次為東方七宿、北方七宿、西方七宿和南方七宿。恍惚間,我們好似置身在深藍色的
星空之下,無數星星幻化成蒼龍、黑龜、白虎和展翅翱翔的朱雀,一縷縷星光在它們周圍閃爍……
萬籟俱寂,只有雪花簌簌往下落的聲音。我翻開書本,挑選孩子們容易聽懂的內容朗讀:“一個秋高
氣爽的傍晚,辛勞了一天的老農終于可以坐在樹下享受片刻的安逸。西邊正緩緩落下的一顆紅色亮星引起
了他的注意,那是西方的星星'大火',是最先被人們認識的恒星……”
從春季到秋季,我們找到了大火星。暮春時節,它悄悄在東南方的天空升起;到了盛夏的傍晚,它就
掛到正南方的夜空上;中秋之后,它則緩緩向西南落下,預示天氣要涼了,燕子要飛往南方去了。
秋季的星空深邃明澈。星星有的地方繁密,有的地方稀疏;有的地方明亮,有的地方昏暗,半明半暗,
閃閃爍爍,像在對我們眨眼——仿佛還能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
我認不出星座,無法講述翔實的星空知識,只是漫無邊際地和孩子們聊天,一會兒說說牛郎織女的傳
說,一會兒講講往來于天河的木筏——星槎,一會兒講講《詩經》里的“三星在天”……
有時候,我們對著星空呼喚星星的名字:天樞、天璇、天磯、紫微、景星、文曲、祿存、畢月烏、房
日兔、心月狐、海石三、北落師門、軒轅十四等。雖然我們不認識,但也算是打了招呼。
更多的時候,我們默默地,不說話,只是靜靜地仰望,悄悄地守護。星光流進了我們的心田,化作了
鵲橋相會、天河星槎、白帝皇娥、軒轅星官……
記得一個夏夜,我們在觀星臺看星星,只見蒼龍七宿橫亙在銀河西岸,昂著頭,尾巴揚起來,幾乎要
在銀河里濺出水花了……正看得入神,朋友打來電話問我在做什么,我沒有回答,只是回頭對孩子們說:
“阿姨問我們在做什么,你們告訴她吧。”孩子們便開心地沖著手機屏幕喊道:
“阿姨,我們在看星星呀,看天上的龍!”
“阿姨好!我是張逗逗,我在數星星!”
“我們在守護星星!”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學校里的房屋是木制結構的,并且在陰處還會生出苔薛,這符合學校處于林場的環境特點。
B.朋友們認為“我”會不適應偏遠的林場生活,其實“我”喜歡這里的寧靜,正是為了逃避城市的喧囂。
C.“我”想象著和孩子們一起,與古人仰望同一片星空,但古人卻成為過往,寫出了物是人非的滄桑感。
D.“我”并不認識星座,也沒有翔實的星空知識,所以更多的時候只能默不說話,讓孩子們自己觀察。
7.關于文中在爐邊烤食物到雪夜誦讀的這一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孩子們吃完飯后,要到“我”的宿舍里烤食物吃,寫出林場生活的單調和物質的匱乏。
B.朋友從遠方帶來了星空圖,這為“我”和孩子們打開了新的世界,營造出了觀星氛圍。
C.這一部分看似閑筆,實則寫出了“我”和孩子們對天氣轉晴后能看到星星的滿懷期待。
D.“我”給孩子們選讀的內容既貼近勞動的場景,又引出了下文對星星“大火”的描寫。
8.文章說“我們都是數星星的孩子”,“數星星”有哪些內涵?(4分)
9.散文化小說是用散文的形式創作的一種小說。本文被認為是一篇散文化小說,請結合文本分析。(6分)
二、古詩文閱讀(37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是時袁紹既并公孫瓚,兼四州之地,眾十余萬,將進軍攻許,諸將以為不可敵,公日:“吾知紹之為
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
適足以為吾奉也。‘‘秋九月,公還許,分兵守官渡。十二月,公軍官渡。
二月,紹遣郭圖、淳于瓊、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于白馬,紹引兵至黎陽,將渡河。夏四月,公北救延。
荀攸說公日:“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后者,紹必西應之,然后輕兵襲白馬,
掩其不備,顏良可禽也。”公從之。紹聞兵渡,即分兵西應之。公乃引軍兼行趣白馬,未至十余里,良大驚,
來逆戰。使張遼、關羽前登,擊破斬良。遂解白馬圍,徙其民,循河而西。紹于是渡河追公軍,至延津南。
公勒兵駐營南阪下,使登壘望之,日:“可五六百騎。''有頃,復白:“騎稍多,步兵不可勝數。”公曰:“勿
復白。”乃令騎解鞍放馬。是時,白馬輜重就道。諸將以為敵騎多,不如還保營。荀攸日:“此所以餌敵,如
何去之!”紹騎將文丑與劉備將五六千騎前后至。諸將復白:“可上馬。“公曰:“未也。”有頃,騎至稍多,
或分趣輜重。公目:"可矣。’‘乃皆上馬。時騎不滿六百,遂縱兵擊,大破之斬丑。良、丑皆紹名將也,再戰,
悉禽,紹軍大震。公還軍官渡。紹進保陽武。關羽豐歸劉備。
八月,紹連營稍前,依沙埴為屯,東西數十里。公亦分營與相當,合戰不利。時公兵不滿萬,傷者十
二三。紹復進臨官渡起土山地道。公亦于內作之以相應。紹射營中,矢如雨下,行者皆蒙楣,念大懼時公
糧少與荀或書議欲還許。或以為“紹悉眾聚官渡,欲與公決勝敗。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
是天下之大機也。且紹,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輔以大順,何向而不涉!'‘公
從之。
(節選自《三國志?武帝本紀一■》)
材料二:
[注三]臣松之以為魏武初起兵,已有眾五千,自后百戰百勝,敗者十二三而已矣。但一破黃巾,受降
卒三十余方,余所吞并,不可悉紀;雖征戰損傷,未應如此之少也。夫結營相守,異于摧鋒決戰。《本紀》
云:“紹眾十余萬,屯營東西數十里。”以數千之兵,魏太祖雖機變無方,略不世出,安得逾時相抗者哉??
理而言,竊謂不然。
(節選自《三國志?武帝本紀一》裴松之注)
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所應斷句處的字母寫到答題卡相應題號上。(3分)
眾大懼A時公B糧少C與荀或D書E議F欲還許。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軍,駐軍,用作動詞,與《蘇武傳》“輿歸營”的“輿”用法相同。
B.亡,逃跑,與《過秦論》“追亡逐北”的“亡”意思和用法都不同。
C.濟,成功,與《燭之武退秦師》“朝濟而夕設版焉”的“濟”意思相同。
D.以,按照,依照,與《屈原列傳》“以浮游塵埃之外”的“以“意思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荀攸向曹操進謀:到延津后,假意派兵渡河,佯攻袁紹后方,以逼使其向西應戰,從而分其兵力。
B.曹操與荀或二人都認為袁紹只是平庸的領袖,他的軍隊雖人數眾多,但他不善用人,不應懼怕他。
C.顏良、文丑都是袁紹麾下的名將,然而在白馬的戰役中,他們都被當時身在曹營的關羽斬于馬下。
D.袁紹后來再次領兵逼近官渡,他堆壘土山挖掘地道。曹操也于本營內堆山挖溝,與袁紹針鋒相對。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公乃引軍兼行趣白馬,未至十余里,良大驚,來逆戰。
(2)魏太祖雖機變無方,略不世出,安得逾時相抗者哉?
14.《三國志?武帝本紀一》記載官渡之戰時,操軍不滿萬人,而裴松之卻以為不然。裴松之依據的理由是什
么?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5分)
(-)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春日獨坐寄鄭明府
李白
燕麥青青游子悲,河堤弱柳郁金枝。
長條一拂春風去,盡日飄揚無定時。
我在河南別離久,那堪坐此對窗牖。
情人道來竟不來,何人共醉新豐酒。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歌開篇以春日景象入題,在自然之色的真實寫照中隱喻了詩人的感慨。
B.詩歌頷聯描繪春風中柳枝搖曳生姿的景象,緊扣題目中的“春日”二字。
C.詩人坐對窗牖,面對春日美景自然引發“虛室有余閑”一般的遁世情懷。
D.“情人唧“有情人”,實指其朋友,表現出詩人與鄭明府之間深厚的友誼。
16.如何理解詩人的“游子”之“悲”?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周書》中有言“經師易得,人師難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范大學的師生代表座談時,
也曾提到,一位優秀的教師,應該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韓愈在《師說》中,批駁童子們的老師
只用“經師”的機械做法在授課,對應的句子是—,—O
(2)《屈原列傳》中稱贊《離騷》“言淺意深”的兩句是“,
(3)電影《長安三萬里》以高適的視角講述他與李白長達幾十年的友情。在唐宋的詩壇中,贊頌友
情的詩句比比皆是,比如:“,—。”
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本題共5小題,18分)
溫臺人口中的釘螺,叫長腳螺蜥,又稱長螺。長螺還有個小名,叫九層螺,螺身凸圓,細細數來,有
一二十層,體態細長如錐,故大名棒錐螺。“圓頂寶塔五六層,和尚出門慢步行;一把團扇半遮面,聽見人
來就關門“,謎底就是它。①長螺在幼螺時期,②以肉足撐著螺殼走路,③仿佛表演動作拿大頂的雜技團,
④后來螺殼越長越長,⑤它只好拖著長長的螺殼亦步亦趨,⑥這讓我想起古希臘哲學家說的一句話——⑦
愿意的人,⑧命運領著走,⑨)不愿意的人,⑩命運拖著走。
長螺生長在海邊的淺水區,常埋于泥沙中。(甲),只要瞄一眼泥沙中的洞穴,就能知道洞里有沒
有長螺。早年海邊長螺旺發,我也去撿拾過,勤快的漁民一天可以撿個百來斤。
夏秋臺風季,風把樹枝吹得像喝醉了酒似的A,長螺常被翻上沙灘,故它又被叫為臺風螺。漁民心
里有數,當海灘上出現B的長螺.再看看天邊烏云翻滾,(乙),趕緊將船靠岸,回家歇息。待風平浪
靜時,再出海。
長螺吃之前,清水靜養,吐凈泥沙,再用刀把輕砸它的尾部,螺尾即斷。
夏末長螺最是爽韌,是極好的下酒菜。長螺醬爆、清煮(原汁)、煲湯,味道都很好。長螺醬爆的話,
油熱后,加入姜絲、紅辣椒段、蒜瓣,爆出香辣味,再倒入長螺,加調料和水,炳煮片刻,至螺口上的原
脫落,馬上起鍋,鮮香濃郁,叁螺殼都可以吸吮下飯。清煮比醬爆省事,水燒熱,嘩啦啦倒入長螺,加鹽,
撒蔥花,有別樣的清鮮。
愛喝酒的人,最愛帶殼的螺呀貝呀。藤壺、芝麻螺、辣螺、花螺、長螺、海瓜子、范里、血蛤,…建最
常見的工酒菜。夏夜排檔,二西散客,叫上心聽扎啜,隨時隨也就可必隨一場。長螺價格最是便宜,螺肉
鮮美有嚼頭,會不知不覺干掉好幾盤。
18.文中第一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
得改變原意。(4分)
19.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
字。(4分)
20.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
2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成“長螺、花螺等是最常見的下酒菜。在夏夜排檔客人叫上幾聽扎啤就可以
嗨一場“,二者語義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句表達效果更好?(5分)
22.下列句子中的“連”與文中加點的“連”,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夏三爺真是乖角兒,要是他不先告官,連他滿門抄斬。
B.他們身強體壯,能背著幾十斤重的藥箱連打好幾畝田。
C.最想不通的是,連我這樣不愛嗑瓜子的,都是個“瓜子牙”。
D.長征路上的危機一個連一個,都是關系革命生死存亡的問題。
四、作文(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人民日報》“夜讀”說:“蹉跑只能感動自己,行動才能打動別人。”現代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
雷說:“世界上最有力的論證莫如實際行動。”
上述材料讓你有怎樣的感悟或思考?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新高考I卷(二)
(150分鐘,150分)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①紀錄片是一種通過記錄和展示真實事件來傳達信息、表達觀點或反映現實的影像藝術,其獨特之處
在于真實性和客觀性。然而,隨著紀錄片創意形式愈加多元,過于強調真實性往往帶來紀錄片逾越媒介邊
界的思考。《山海經奇》融匯動畫元素等多種藝術形式,對神話故事進行闡釋與多元修辭,為受眾提供了具
有開拓性的紀實影像表達范式。
②《山海經奇》對神話人物的塑造,對神話故事主題、情感及思想的呈現,均體現出創作者的闡釋。
創作者對神話的理解與創作遵循著史料真實、文本真實的基本原則,以客觀視角呈現神話的傳奇與內涵,
具有顯在的文學性,但又不同于一般文學紀錄片基于文本與現實空間表現人與事的理性精神。因而,紀錄
片的真實性是基于對文本的客觀解讀,其藝術性在于創作者如何在呈現和解讀文本中進行權衡。紀錄片將
文學文獻與動畫造型結合,以現實材料加上復原性的想象和推論,完成紀錄影像的表征,客觀發掘神話與
歷史交錯中的山海神奇。
③《山海經》文本的歷史性、抽象性和非在場性,都決定了不能以傳統的紀錄影像形式來表現,需要
根據文本內容,遵循紀錄影像客觀真實的原則,深化紀錄片的修辭藝術,在創作者的闡釋與受眾的接受中
拉近神話與現實的距離。
④傳統紀錄片以現實素材為基礎,在視聽敘事中對語言表達和影像畫面進行修辭藝術的探索。“當作
者為了讓文本內容更具表達力和說服力而創造使用富有特色的文本結構、表現手法時,即構成了紀錄片文
本的修辭活動。”《山海經奇》基于神話傳說進行創作,內容本身極具傳奇性,因而借鑒故事片架構素材的
方式,注重情節化和戲劇性。童真抽象的動畫是整部作品修辭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生動活潑的視覺風格
很容易將觀眾引入虛構的故事情境中,專家采訪的實景拍攝與客觀闡述又將觀眾迅速拉回理性分析之中。
紀錄片的創作基于文本特性找到了新的啟發性視角,結合語言修辭、擬人修辭、懸念修辭等多元修辭藝術,
提升了神話題材紀錄片的表達效果,延伸了紀錄片的表達邊界。
⑤《山海經奇》沒有簡單復述《山海經》的內容,而是以現代視角重新解讀,結合學術研究構建了新
的敘事結構。片中,多位專家學者深入淺出的解讀,提升了紀錄片的學術價值和權威性。在展現《山海經》
11/30
奇幻元素的同時,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傳遞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和道德觀念。該片注重將古籍中的故事與現
實世界相聯系,通過文化內涵深厚的故事,引導受眾思考古代神話與現代社會的聯系,同時巧妙構架節目,
對大量素材、采訪、演員對話的使用渾然一體,讓受眾在知識中感受自然之美,在故事中體會文化之美,
傳播了中華傳統文化,對年輕一代的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⑥第5集《饕餐?欲望滋生記》中,片頭蠱雕、合露、竇麻三種食人怪獸從各自外形、習性特點進行
自我介紹,通過擬人化修辭與奇異的動畫形象迅速引起觀眾的好奇心,繼而呈現關鍵角色——饕餐。該集
以劇情片的多線敘事來謀篇布局,用不同的結構方式構建文本敘事的修辭活動。第一層敘事,模型師捏制
饕餐形象來打造一款黏土游戲,以角色建模賦予黏土饕餐擬人化表達,在微縮場景中模型師與饕餐對話交
流,繼而講述饕餐欲望逐步滋生的傳奇。第二層敘事是游戲模式中饕餐的成長,以饕餐的旁白交代事件進
程及思想活動,用解說詞配合黏土動畫、剪影動畫及“超級瑪麗'’游戲來呈現其進化過程。第三層敘事則是通
過史料文獻溯源和神話學專家、藝術家的采訪,解讀饕餐相關的歷史與藝術、隱喻與現實。由饕餐延伸至
混沌、窮奇、禱機四大兇獸,對應貪婪、欲望、偏信、盲從以及混淆視聽、顛倒黑白等人性痛點。該集結
尾處趣味性地展現模型師被饕餐咬傷,鏡頭后拉出現電腦游戲界面——“GAMEOVER,是否再次重啟”,結
合人性弱點的隱喻達到哲思的效果。
⑦隨著媒介環境的變革,越來越多的紀錄片采用多元的創意形式。《山海經奇》獨辟蹊徑,以動畫、
再現、隱喻、擬人等多元修辭藝術并存的表達方式,在更深層次上延伸紀錄片藝術表現邊界,拉近創作者
闡釋和觀眾接受之間的距離,在客觀真實中呈現文本的說服力,生動再現了華夏民族古老的文化生態與精
神軌跡。
——(摘編自賀琳雅《紀錄片《山海經奇>跨媒介敘事的審美情境與修辭藝術》)
材料二:
①社會上有聲音一直質疑對傳統神話的改編再創造,認為原封不動地寫出來、畫出來才是文化傳承,
改編了、新編了是對傳統文化的不尊重。《白蛇傳》,這個家喻戶曉的愛情故事開始于唐朝,當時并無關愛
情,是講一個年輕人因為好色而被一只變幻成美女的蛇精荼害的事情,告誡世人千萬不可好色。但是經歷
了宋、元、明幾朝,隨著時代和文化變遷,傳說也不斷被后代人改編和再創造。隨著愛情被世人尊重和推
崇,《白蛇傳》被改造成了歌頌堅貞愛情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更有趣的是,《白蛇傳》流傳到日本,便
根據日本民族的文化特質被改造成了以復仇為主題的神話故事。
②可見,傳統的神話傳說從古代流傳下來,都要經過所謂“今人”的改編和再創作,這種再創作恰恰是
給傳統文脈增添了新的血液和活力,讓它從古老的書籍文字中走出來,凝聚起今人的思想和情感。離開現
代人的改編和再創作,傳統神話故事的活態傳承是不可想象的。
③《山海奇談》恰恰就是通過對傳統神話的改編和再創造,用全新的視角給今人重新講解了《山海經》。
12/30
讓他們愿意通過《山海奇談》這座橋梁,樂意去嘗試接觸中華古典神話傳說。“只要肯用心,將中國傳統文
化拉回到大眾的視野中并非難事。并且隨著我們的努力,中國傳統文化也必將綻放于世界。”
(摘編自侯百川《〈山海奇談〉——〈山海經〉文化里誕生的現代傳奇》)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山海經奇》的創作結合了多元修辭藝術,提升了紀錄片的表達效果,為受眾提供了具有開拓性的紀
實影像表達范式。
B.不能再以傳統的紀錄影像形式來表現《山海經》,是由深化紀錄片修辭藝術、拉近神話與現實距離的
需求決定的。
C.《山海經奇》的真實性體現在對文本的客觀解讀上,而其藝術性則體現在創作者在呈現和解讀文本中
進行的權衡上。
D.傳統神話故事的改編和再創作給傳統文脈增添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對傳統神話故事的活態傳承來說
也是必不可少的。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隨著紀錄片創意形式的多元化,過于強調真實性帶來了紀錄片逾越媒介邊界的思考,紀錄片不應再
通過記錄和展示真實事件來表達觀點。
B.在《饕餐?欲望滋生記》的三層敘事中,懸念、擬人、介入、游戲等多種修辭共存,可見其在探討故
事蘊藏的人性哲思上摒棄了單向的知識灌輸。
C.《山海經奇》在修辭藝術上力求推陳出新,在真實性與藝術性之間尋求平衡,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
化,彰顯民族精神提供了范例。
D.材料一與材料二從不同的角度對《山海經奇》進行了分析評價,雖側重點不同,但都肯定了紀錄片
在傳統文化的現代認同方面的積極意義。
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材料一第二段論據的一項是()(3分)
A.《燭龍?開創時間的神》中,把眼睛的形狀變形為畫框形象,表達了燭龍開眼為晝、閉眼為夜的隱喻,
為作品增添了靈動的氣質。
B.《夔:和聲而鳴》為了演繹夔的前世今生,用豐富的史料文獻支撐極具創意的藝術構想,讓神話故事
更加客觀清晰且生動有趣。
C.《應龍?你是啥樣的龍》回溯了中國文藝創作史上各種“龍”形作品,引出《山海經》里形形色色的龍,
進而結合史料圖像解讀何為應龍。
D.《九尾狐?來自星星的你》,以《山海經》《吳越春秋》《淮南子》三本書中有關大禹與九尾狐的記載,
串聯起了大禹與九尾白狐的愛情故事。
13/30
4.在資料整合過程中,由于編輯操作不當,材料一中混入了第⑤段這一其它文章的內容,請依據文本說明
此段不屬于材料一的理由。(4分)
5.在媒介領域,如何做到將中國的神話傳說“拉回到大眾的視野中”?請結合兩則材料的內容進行概括。(6
分)
【答案】1.B2.A3.C
4.①材料一主要論述的是“紀錄片《山海經奇》跨媒介敘事的審美情境與修辭藝術“,第①段總領全文,指
出《山海經奇》融匯動畫元素等多種藝術形式,為受眾提供了具有開拓性的紀實影像表達范式;
②第②段論述紀錄片的真實性與藝術性;
③第③④段論述紀錄片如何深化修辭藝術;
④第⑥⑦段以《饕餐?欲望滋生記》為例論述了《山海經奇》的修辭藝術;
⑤第⑤段主要寫《山海經奇》的創作特點,游離于材料一的中心話題之外,所以此段不屬于材料一。
5.①創新表達方式,借助多種藝術形式,對傳統神話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②借助新的技術手段,豐富傳統神話的表現形式,提升表達效果;
③對傳統神話進行符合時代精神的改編和再創造,挖掘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實現傳
統神話的現代認同;
④搭建溝通古今的橋梁,讓大眾樂意去嘗試接觸中華古典神話傳說。
【導語】這篇文章主要通過分析《山海經奇》這部紀錄片,探討其在多元修辭藝術運用上的創新,以及其
對傳統神話故事的現代解讀和文化傳承。這部紀錄片通過動畫、故事性敘事等形式,賦予傳統文本新的生
命力,同時保持對文本的真實解讀,實現真實性和藝術性的平衡。材料還借比較《白蛇傳》的改編史,強
調改編和再創作對傳統文化活態傳承的重要性。最終,文章以《山海經奇》為例,展現了通過創新形式來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成功路徑。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B.”是由深化紀錄片修辭藝術、拉近神話與現實距離的需求決定的"錯誤,原文是“《山海經》文本的歷史性、
抽象性和非在場性,都決定了不能以傳統的紀錄影像形式來表現,需要根據文本內容,遵循紀錄影像客觀
真實的原則,深化紀錄片的修辭藝術,在創作者的闡釋與受眾的接受中拉近神話與現實的距離”,選項曲解
文意。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材料進行推理、判斷的能力。
A.“紀錄片不應再通過記錄和展示真實事件來表達觀點”錯誤,原文是“然而,隨著紀錄片創意形式愈加多元,
過于強調真實性往往帶來紀錄片逾越媒介邊界的思考”,文中只是說“過于強調真實性往往帶來紀錄片逾越媒
14/30
介邊界的思考”,并沒有說“紀錄片不應再通過記錄和展示真實事件來表達觀點”。
故選Ao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第二段的觀點是“紀錄片的真實性是基于對文本的客觀解讀,其藝術性在于創作者如何在呈現和解讀
文本中進行權衡
C.“引出《山海經》里形形色色的龍,進而結合史料圖像解讀何為應龍”,體現的是紀錄片的真實性,沒有體
現紀錄片的藝術性。所以不適合。
故選C。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
①材料一主要論述的是“紀錄片《山海經奇》跨媒介敘事的審美情境與修辭藝術”,第①段總領全文,指出“《山
海經奇》融匯動畫元素等多種藝術形式,對神話故事進行闡釋與多元修辭,為受眾提供了具有開拓性的紀
實影像表達范式”;
②第②段論述“紀錄片的真實性是基于對文本的客觀解讀,其藝術性在于創作者如何在呈現和解讀文本中進
行權衡”;
③第③④段論述“需要根據文本內容,遵循紀錄影像客觀真實的原則,深化紀錄片的修辭藝術,在創作者的
闡釋與受眾的接受中拉近神話與現實的距離”;
④第⑤段主要寫《山海經奇》的創作特點,如“以現代視角重新解讀”“注重將古籍中的故事與現實世界相聯
系”“引導受眾思考古代神話與現代社會的聯系”“對年輕一代的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義”等。
⑤第⑥⑦段以《饕餐?欲望滋生記》為例論述了《山海經奇》的修辭藝術。
由此可見,第⑤段的內容游離于材料一的中心話題之外,所以此段不屬于材料一。
5.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①由材料一“《山海經奇》融匯動畫元素等多種藝術形式,對神話故事進行闡釋與多元修辭,為受眾提供了
具有開拓性的紀實影像表達范式”“紀錄片將文學文獻與動畫造型結合,以現實材料加上復原性的想象和推論,
完成紀錄影像的表征,客觀發掘神話與歷史交錯中的山海神奇”可知,要創新表達方式,借助多種藝術形式,
對傳統神話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②由材料一“《山海經奇》基于神話傳說進行創作,內容本身極具傳奇性,因而借鑒故事片架構素材的方式,
注重情節化和戲劇性……提升了神話題材紀錄片的表達效果,延伸了紀錄片的表達邊界”可知,要借助新的
技術手段,豐富傳統神話的表現形式,提升表達效果。
③由材料二“可見,傳統的神話傳說從古代流傳下來,都要經過所謂‘今人’的改編和再創作,這種再創作恰
恰是給傳統文脈增添了新的血液和活力,讓它從古老的書籍文字中走出來,凝聚起今人的思想和情感。離
15/30
開現代人的改編和再創作,傳統神話故事的活態傳承是不可想象的”可知,要對傳統神話進行符合時代精神
的改編和再創造,挖掘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實現傳統神話的現代認同。
④由材料二“《山海奇談》恰恰就是通過對傳統神話的改編和再創造,用全新的視角給今人重新講解了《山
海經》。讓他們愿意通過《山海奇談》這座橋梁,樂意去嘗試接觸中華古典神話傳說”可知,要搭建溝通古
今的橋梁,讓大眾樂意去嘗試接觸中華古典神話傳說。
(二)現代文閱讀n(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數星星的孩子
呂群芳
清晨,我打開窗,霎時,金色的陽光傾瀉整個房間。與之結伴而來的是清脆的鳥鳴,撲棱棱,林間飛
出一只橘色的黃眉姬翁鳥。對面的山谷傳來幾聲長長的鳥鳴,似乎在呼喚著它。
我們南山林場綿延幾十里,一片又一片的翠竹,一個又一個的苗圃,一坡又一坡的果樹,還有一山又
一山的天然次生林,在蔚藍的天空下綿綿不絕地伸展開去。林場小學坐落在南邊,有兩排寬闊敞亮的木結
構魚鱗黑瓦屋,陰處的苔葬到處蔓延。學校并不大,一共只有五個班級、九位老師、六十七個學生,五個
是林場職工子女,其余是附近幾個村子的孩子,其中有五個住校生。
去年八月,我調到偏遠的林場小學任教,朋友們擔心山林里的生活寂寞乏味,我會不適應,過得不開
心。其實,我很喜歡這桃源般安靜的環境,山林的星空,樹梢的微風,山頂的晨曦,花瓣上的露珠,都成
了夢中或模糊或清晰的畫面。風中搖曳的忘憂草更是讓我想起了童年時讀過的故事:”在蒼茫的群山里,
到處盛開著忘憂草紅黃交雜的花朵,隨風搖曳……”
冬季,山林的夜來得特別早。吃過晚飯,我們就在教室里亮起燈,房子成了一枚藤黃的漿果,暖暖的
甜意充滿周圍。“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這是《詩經?庭燎》開頭的話,夜真深,真純,真美
啊!此刻,我正融入濃濃的夜色里。
浩渺深邃的夜空,亮晶晶的星子撲閃撲閃,寫著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所有故事與秘密。即使是對天文
學一無所知的人,也會被這深邃神秘又蔚為壯觀的宇宙景色吸引。
“一顆、兩顆、三顆……”我情不自禁地數起星星,數著數著,又想起了許多詩句:“昨夜星辰昨夜
風”“一星如月看多時”……我們和古人看的是同一片星空,數的是同樣的星辰,蒼穹之下,我們都是數
星星的孩子。以后,我要帶孩子們數星星,和張衡、祖沖之、李白、杜甫、李商隱、蘇東坡、辛棄疾……
站在一起望星空,一起數星星,大聲呼喚星星的名字------個個古老卻閃亮的名字。
這個念頭一旦誕生,就像春日的草芽,毛茸茸的,時不時地從心田里鉆出來,又像最輕盈的羽毛,滑
16/30
過心頭,心尖一陣麻酥酥的顫動。
住校的五個孩子,加上住在學校隔壁的張逗逗,一共六個孩子成了“星星小組”的第一批成員。林棟
得知消息后,立刻找到我要求住校,加入星星小組,還說七個人正好是“北斗七星”。
看星星的地方選在學校后面的山坡上,坡度較緩,容易行走,而且那兒有三塊大石頭,我們無論是站
著坐著,還是躺著臥著,都綽綽有余。安全起見,張逗逗的父親不僅修整了石階,還特意搭建了牢固的藤
梯,方便孩子們夜間行走。
一切準備就緒,山林卻迎來了雨雪季,雨下著下著成了雪,雪落著落著又化成了雨,林場的夜晚更冷
了。
每天放學后,我讓孩子們先完成家庭作業,等吃了晚飯,就領他們去我的宿舍。我們在爐邊烤著各種
食物:番薯、芋芳、橘子、年糕片……香氣飄滿整個屋子。炭火忽明忽暗,年糕片漸漸變柔軟,表皮也慢
慢鼓脹起來,長出許多焦黃的疙瘩。外皮酥脆、內里卻香糯的年糕,在涂點兒醬或是蘸點兒紅糖之后,成
了孩子們都喜歡吃的美味。
好友托人捎來了《星空帝國——中國古代星宿揭秘》與幾大張星空圖,我把藍色的星空圖貼在宿舍的
墻壁上,從左到右依次為東方七宿、北方七宿、西方七宿和南方七宿。恍惚間,我們好似置身在深籃色的
星空之下,無數星星幻化成蒼龍、黑龜、白虎和展翅翱翔的朱雀,一縷縷星光在它們周圍閃爍……
萬籟俱寂,只有雪花簌簌往下落的聲音。我翻開書本,挑選孩子們容易聽懂的內容朗讀:“一個秋高
氣爽的傍晚,辛勞了一天的老農終于可以坐在樹下享受片刻的安逸。西邊正緩緩落下的一顆紅色亮星引起
了他的注意,那是西方的星星'大火',是最先被人們認識的恒星……”
從春季到秋季,我們找到了大火星。暮春時節,它悄悄在東南方的天空升起;到了盛夏的傍晚,它就
掛到正南方的夜空上;中秋之后,它則緩緩向西南落下,預示天氣要涼了,燕子要飛往南方去了。
秋季的星空深邃明澈。星星有的地方繁密,有的地方稀疏;有的地方明亮,有的地方昏暗,半明半暗,
閃閃爍爍,像在對我們眨眼——仿佛還能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
我認不出星座,無法講述翔實的星空知識,只是漫無邊際地和孩子們聊天,一會兒說說牛郎織女的傳
說,一會兒講講往來于天河的木筏——星槎,一會兒講講《詩經》里的“三星在天”……
有時候,我們對著星空呼喚星星的名字:天樞、天璇、天磯、紫微、景星、文曲、祿存、畢月烏、房
日兔、心月狐、海石三、北落師門、軒轅十四等。雖然我們不認識,但也算是打了招呼。
更多的時候,我們默默地,不說話,只是靜靜地仰望,悄悄地守護。星光流進了我們的心田,化作了
鵲橋相會、天河星槎、白帝皇娥、軒轅星官……
記得一個夏夜,我們在觀星臺看星星,只見蒼龍七宿橫亙在銀河西岸,昂著頭,尾巴揚起來,幾乎要
在銀河里濺出水花了……正看得入神,朋友打來電話問我在做什么,我沒有回答,只是回頭對孩子們說:
17/30
“阿姨問我們在做什么,你們告訴她吧。”孩子們便開心地沖著手機屏幕喊道:
“阿姨,我們在看星星呀,看天上的龍!”
“阿姨好!我是張逗逗,我在數星星!”
“我們在守護星星!”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學校里的房屋是木制結構的,并且在陰處還會生出苔辭,這符合學校處于林場的環境特點。
B.朋友們認為“我”會不適應偏遠的林場生活,其實“我”喜歡這里的寧靜,正是為了逃避城市的喧囂。
C.“我”想象著和孩子們一起,與古人仰望同一片星空,但古人卻成為過往,寫出了物是人非的滄桑感。
D.“我”并不認識星座,也沒有翔實的星空知識,所以更多的時候只能默不說話,讓孩子們自己觀察。
7.關于文中在爐邊烤食物到雪夜誦讀的這一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孩子們吃完飯后,要到“我”的宿舍里烤食物吃,寫出林場生活的單調和物質的匱乏。
B.朋友從遠方帶來了星空圖,這為“我”和孩子們打開了新的世界,營造出了觀星氛圍。
C.這一部分看似閑筆,實則寫出了“我”和孩子們對天氣轉晴后能看到星星的滿懷期待。
D.“我”給孩子們選讀的內容既貼近勞動的場景,又引出了下文對星星“大火”的描寫。
8.文章說“我們都是數星星的孩子”,“數星星”有哪些內涵?(4分)
9.散文化小說是用散文的形式創作的一種小說。本文被認為是一篇散文化小說,請結合文本分析。(6分)
【答案】6.A7.A8.①和古人一起數星星,在歷史的星空里接受文化濡染。②根據古代星空知識
數星星,學習古人智慧。③在露天中數星星,親近自然。④數星星沒有什么功利心,體現了生命的純粹。
9.①淡化情節,小說沒有跌宕的故事情節,只是簡單交代“我”所處的環境和看星星的過程。②虛化人物,
文中沒有明顯的主要人物,“我”只是起到串連的作用。③著重營造氛圍,小說中用了大量的描寫,營造優美
意境。④抒情性強,小說中許多直接的議論,具有很強的抒情性。
【導語】這篇文章通過描繪林場的自然環境和描述與孩子們一起觀星的經歷,展現了一種寧靜孤獨但又充
滿詩意的生活方式。作者利用細膩的筆觸,將讀者引入清晨的鳥鳴和夜晚的星空之中,傳達了對大自然的
熱愛以及對傳統文化的珍視。文中通過“數星星”的活動,不僅增加了生活的趣味性,也象征著對知識的探索
和代代相傳的文化連接,是對心靈的一種靜謐滋養。
【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B.“正是為了逃避城市的喧囂”錯。由原文“去年八月,我調到偏遠的林場小學任教,朋友們擔心山林里的生
活寂寞乏味,我會不適應,過得不開心。其實,我很喜歡這桃源般安靜的環境”可知,我是調到偏遠的林場
小學任教的。
18/30
C.“但古人卻成為過往,寫出了物是人非的滄桑感”錯。原文是說“我們和古人看的是同一片星空,數的是同
樣的星辰,蒼穹之下,我們都是數星星的孩子。以后,我要帶孩子們數星星,和張衡、祖沖之、李白、杜
甫、李商隱、蘇東坡、辛棄疾……站在一起望星空,一起數星星,大聲呼喚星星的名字一一個個古老卻
閃亮的名字”,并無物是人非的滄桑感。
D.“不認識星座,也沒有翔實的星空知識,所以更多的時候只能默不說話,讓孩子們自己觀察”錯。原文是說
“有時候,我們對著星空呼喚星星的名字:天樞、天璇、天磯、紫微、景星、文曲、祿存、畢月烏、房日兔、
心月狐、海石三、北落師門、軒轅十四等。雖然我們不認識,但也算是打了招呼”“更多的時候,我們默默地,
不說話,只是靜靜地仰望,悄悄地守護”可知,“我”雖然不認識星座,也沒有翔實的星空知識,但在與孩子
們一起觀星的時候,仍然通過講述有關星空的傳說和詩句,以及呼喚星星的名字等方式,激發孩子們的興
趣和想象力,而不僅僅是默不說話讓孩子們自己觀察。
故選Ao
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
A.“寫出林場生活的單調和物質的匱乏”錯。原文是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叔丁基苯酚項目發展計劃
- 2025年試驗機械相關檢測儀器項目合作計劃書
- 健康飲食產業園項目實施方案
- 2025年DCA-1皮革固色劑項目建議書
- xx河流排水防澇設施建設項目建議書(參考范文)
- 2025年糖、加工糖及制糖副產品項目發展計劃
- 2025年鋯合金管材項目建議書
- 2025年稀有金屬及稀土金屬材料合作協議書
- 2025年城市污水處理廠智能化升級改造對智能化控制系統的影響報告
- 工業互聯網平臺數據備份與恢復策略在2025年智能證券分析領域的應用研究報告
- 造影劑過敏急救處理規范
- 意式極簡全案設計
- 2025年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遼寧省分公司校園招聘筆試備考試題及完整答案詳解1套
- 多災種耦合應對-洞察及研究
- 朗讀協會工作報告
- T/CERDS 1-2021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
- 2025農發銀行筆試題庫及答案
- 湖北省黃岡市黃梅實驗中學2025屆數學八下期末統考試題含解析
- 2025屆上海市閔行區七下數學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GB/T 18487.4-2025電動汽車傳導充放電系統第4部分:車輛對外放電要求
- 《成人慢性腎臟病食養指南(2024年版)》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