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小結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小結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小結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小結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小結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必清·線索導引]線索1:儒學的發展歷程:初步形成→新儒學→理學→心學→新發展。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創立儒學,經過孟子和荀子的發展,戰國時期成為蔚然大宗;漢代,董仲舒改造儒學,形成神學化的新儒學體系;宋明時期,儒學吸取佛道思想,出現理學、心學體系;明末清初,隨著商品經濟發展,人們企圖沖破傳統儒學的束縛,在批判繼承傳統儒學基礎上,儒學出現新內容,獲得新發展。線索2:儒學的地位變更:不受重視→獨尊地位→三教并行→官方哲學→儒學批判。春秋戰國和秦朝時期,儒學不適應統治階級的須要,不被重視;董仲舒新儒學適應了漢武帝加強大一統專制統治的時代要求,獲得獨尊地位;魏晉南北朝時期受佛道思想沖擊,唐朝出現三教并行局面;元明時期,理學上升為官方哲學;明末清初,黃宗羲、顧炎武等人批判繼承傳統儒學,構筑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必記·精要盤點]一、古代中國儒家思想的演化歷程階段時期內容創立和發展春秋戰國時期孔子提出“仁”和“禮”;孟子將孔子的政治主見發展為“仁政”,提出“民貴君輕”,主見“性善論”;荀子認為治國應以禮教為主,禮法并施,儒學的體系更加完整完善與獨尊西漢時期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君權神授”等思想,并向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得到漢武帝的接受,儒學成為選拔官吏的標準,儒家思想漸漸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吸取與改造魏晉至隋唐時期儒、佛、道紛爭與融合,儒家思想體現出極大的包涵性,進一步被官方所接受轉型與成熟宋明時期①程朱理學(天理、心性、修養)出現,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欲”,進一步形成封建倫理精神體系②明初理學官方化,成為八股取士的唯一學術依據;王陽明心學的形成標記著理學由客觀唯心主義向主觀唯心主義演化批判和繼承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在繼承傳統儒學的基礎上,著重對其弊病進行批判,提出“經世致用”和批判君主專制的主見,從而使儒學獲得新生二、儒家思想的現實意義和局限性1.現實意義(1)儒家強調“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學思結合”的思想,對我國當代教化事業的發展和人才的培育有主動作用。(2)儒家提倡“孝”“仁義”“誠信”等道德倫理觀,有助于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3)儒家強調“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強道德修養,有助于約束和規范市場經濟主體的交易活動和行為,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正常、有序地發展。(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維護了社會穩定,促進了經濟的發展。(5)新儒學主見的“大一統”思想有利于鞏固中華民族的統一,在今日有著更現實的意義。(6)儒家思想在世界上產生了廣泛影響,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征。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文化圈的主體就是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儒家思想至今在日本、韓國、東南亞乃至歐洲仍影響巨大。2.消極影響(1)儒家思想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神化皇權,作為封建文化的載體,束縛了人們的思想,促成保守、封閉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與科學精神的形成。(2)提倡“三綱五?!钡牡赖陆渎?,宣揚封建禮教,扼殺人性,負面作用極其明顯。[單元質量檢測一](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60分)1.春秋戰國時期,魯國尚儒,齊地陰陽、道家、儒學相當發達,楚地道學與詞賦最具特色,三晉以法家與游說之士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晉學術。這反映了()A.學術思想的地域性B.儒學正統地位衰落C.北方文學發展緩慢D.秦國學術水平落后解析:選A材料表明春秋戰國時期不同地域主導的學術思想不同,故A項正確。2.中國古代有這樣一句人生格言:“順境信儒,逆境崇道?!贝烁裱泽w現了()A.儒道思想的理性精神B.道家思想對儒學的繼承C.儒道思想的相互補充D.社會存在影響意識形態解析:選C“順境信儒,逆境崇道”體現儒道思想的相互補充關系,故C項正確。3.“堂高三尺,士階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薄葬之意),舉音不盡其哀。教喪禮,必以此為萬民之率?!毕铝兴枷胫饕娕c材料出自同一學派的是()A.為政以德B.嚴刑峻法C.無為而治D.兼愛非攻解析:選D材料“茅茨不翦,采椽不刮”是說用茅草搭蓋屋頂而不加修剪,用櫟木做椽子而不經刮削,表明節用,是墨家主見,兼愛非攻也是墨家主見,故D項正確。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毅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這體現了()A.荀子的“人定勝天”思想B.老子的樸實辯證法思想C.墨子的“兼愛非攻”思想D.韓非子的法治思想解析:選B老子學說的精華是他的樸實辯證法思想,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對立的兩個方面,而這兩個方面又相互聯系、相互依存,與材料意思相符,故B項正確。5.“王者不行以不知天……天意難見也,其道難理。是故明陽陰入出實虛之處,所以觀天之志。辨五行之本末順逆,小大廣狹,所以觀天道也?!边@段史料體現的思想主見是()A.荀子:制天命而用之B.董仲舒:天人感應C.荀子:天與人不相勝D.董仲舒:三綱五常解析:選B題干中“王者不行以不知天”“明陽陰入出實虛之處,所以觀天之志”“辨五行之本末順逆,小大廣狹,所以觀天道”是在闡釋天人之間的關系,強調天人之間是有聯系的,故選B項。6.《董學特性新論》一書指出:“正如周桂鈿先生所說,為統治者服務未必就是罪過,這主要取決于統治者的性質。武帝時西漢王朝正處于上升時期,有確定進步性?!痹谶@里,作者引用周桂鈿先生的說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結論是()A.應當確定董仲舒的“大一統”思想B.應徹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應”思想C.儒家學說只為統治階級上升時期服務D.周先生的用意是全面繼承董仲舒新儒學解析:選A材料中周桂鈿先生的意思是說,西漢時期正處于上升時期,服務于此時期統治者的思想也應當予以確定。依據所學學問可知,當時的思想主調是董仲舒的“大一統”思想,故A項正確;其他三項說法都不客觀,且太過確定,故解除。7.下面是宋明理學家對之前儒學家關于儒家思想的評價一覽表。由此可知宋明理學具有()孟子荀子與揚雄董仲舒不夠充分混亂不清或錯誤粗淺,已誤入歧途A.傳承性B.批判性C.佛學化D.超前性解析:選B從表格的信息中可以看出宋明理學對宋明理學家之前的儒學家都進行了指責,體現不出傳承性、佛學化和超前性,故B項正確;A、C、D三項錯誤。8.孟子認為大臣應當“能格君心之非”,只有訂正君王思想的錯誤,才能“一正君而國定矣”,而朱熹認為“臣子無說君父不是的道理”。此變更說明宋朝理學()A.已成為國家統治思想B.迎合了君主統治須要C.放棄了儒學民本思想D.脫離了時代發展要求解析:選B孟子認為臣子可以訂正君主思想的錯誤,而朱熹認為臣子不能指責君主,這種變更說明宋朝理學迎合了統治者加強君主專制統治的須要,故B項正確。9.萬歷十二年(1584年),王陽明被朝廷認可為正宗,強調自我、摒棄權威的心學從今取代程朱理學,成為社會思想的主流。這一變更客觀上()A.與專制皇權的強化相伴隨B.減弱了儒學的正統地位C.與新興的市民意識相合拍D.推動了倫理價值觀的轉向解析:選C明朝中后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新興市民階層的壯大,人們對特性的追求,要求打破權威的束縛,而心學強調自我,摒棄權威,故C項正確。10.明代有人說:“致富之術無他,在去其五賊而已。五賊者,仁義禮智信也。五者有其一,則窮鬼隨之矣。”這反映出當時()A.封建綱常禮教已被顛覆B.儒家倫理精神滲透進商業道德C.商業運作方式發生變更D.商業精神與儒家倫理出現沖突解析:選D材料認為儒家倫理不利于人們致富,故D項正確。11.孟子主見“民貴君輕”,陸九淵主見“民為邦本”,黃宗羲提出“民為主,君為客”。由此可見()A.儒家“民本”思想常有傳統B.儒家“仁”的學說停滯不前C.歷代統治者均奉儒家為正統D.儒家學者都主見“民貴君輕”解析:選A題干信息反映出孟子的民本思想被歷代儒學家繼承,成為儒家政治思想的傳統,故A項正確。12.秦始皇接受韓非子“集權”學說,漢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應”學說,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誠意”,明末清初黃宗羲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他們思想的共同之處在于()A.是自然經濟發展的產物B.儒家思想不斷發展、完善C.推動了封建專制的發展D.便于提高君主的執政水平解析:選D韓非子“集權”學說是為了加強中心集權,董仲舒“天人感應”學說是為了樹立君主權威,宋代思想家提倡的“格物致知,正心誠意”體現了人本和民本的理念,“天下為主,君為客”是中國早期的民本思想,他們的思想都有利于提高君主的執政水平,故D項正確。二、非選擇題(第13題20分,第14題20分,共40分)13.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演化反映了中國社會的時代變遷。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孟子和荀子都是孔子思想的追隨者……他們進一步發展了孔子的學說,但是他們就個人而言都未取得勝利?!烤故裁磿r候變革統治者才是合法的?廢掉現存的王朝之后,怎樣確定誰是老天指定的繼承者呢?孟子的答案是傾聽“人民”的呼聲……這種理論貫穿了整個中國歷史長河。——[德]艾伯華《中國通史》材料二公元前124年,漢武帝……建立太學……太學把儒家學說——此時唯一已經發展到足以供應嚴格的學問訓練的文化傳統——作為基本課程。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管理中他仍舊依靠法家學派關于政府原則的學說,通過把儒家思想作為正式的意識形態,漢武帝確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國的長期存在。——《新全球史》材料三宋朝的儒家學者從佛教中吸取了大量的靈感。由于他們的思想既反映了佛教的影響,也繼承了傳統的儒學價值觀念,因此以新儒學而著名?!谥袊?,新儒學自宋朝至20世紀初始終是官方認可的價值觀念。——《新全球史》(1)據材料一,概括孟子關于君主施政的主見。其思想實質是什么?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孟子在當時“未取得勝利”的緣由。(6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漢武帝鞏固統治的措施,分析說明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國能夠長期存在的緣由。(8分)(3)據材料三,宋代儒學“新”在何處?有何影響?(6分)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依據材料“傾聽‘人民’的呼聲”即可回答;其次小問據所學分析即可;第三小問可從當時的時代背景及政治需求分析。第(2)問,第一小問從政治、教化及統治思想等方面回答;其次小問可從政治需求和儒學思想本身的特點方面分析。第(3)問,第一小問依據材料“從佛教中吸取了大量的靈感”分析即可;其次小問從適應統治須要并成為官方哲學方面回答即可。答案:(1)主見:實施仁政,傾聽“人民”的呼聲。實質:民本思想。緣由:不適合各國統治者富國強兵、進行爭霸斗爭的須要,沒有得到各國統治者的推崇。(2)措施:政治上,運用法家學派的治國原則(建立大一統的中心集權統治);教化上,創辦太學和地方教化系統,傳播儒家思想;思想上,把儒家思想作為正式的意識形態。緣由:得到統治者的推崇;與教化親密結合。(3)“新”:吸取佛教的哲理化成分。影響:適應了封建統治的須要,在南宋以后,成為長期居于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劉徹首先公布了帝制意識形態的立場。其宗旨經過綜合,則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事實上他和他的近臣將所謂儒術擴展之后又延長,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心集權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種種理論與實踐的步驟。——黃仁宇《中國大歷史》材料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時代,整個社會統治階級鮮廉寡恥,生活奢侈無度。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之說。天理是公道與良知。朱熹區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饑而欲食,渴而欲飲,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滅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槍Ξ敃r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禪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獲得學問”?!橛齿妗读硪环N聲音——對朱熹“存天理、滅人欲”等理學觀念的反思》材料三董仲舒認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從事,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他進一步繼承儒家思想,提出“塞兼之路”“薄賦斂,省徭役,以寬民力”。材料四黃宗羲繼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利用《左傳》中提出的民為“神之主”和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命題,指出君主是“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的大害。(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分析儒家思想對封建統治的作用。結合所學學問,說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會中的地位。(8分)(2)據材料二,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怎樣的相識論?(4分)(3)董仲舒和黃宗羲都繼承并發展了先秦儒家思想。從材料三、四來看,他們分別繼承了哪些不同的內容?他們的發展又有何不同?(8分)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依據材料提取信息,并結合所學進行歸納;其次小問結合所學回答,漢武帝后,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第(2)問,“存天理,滅人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