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安徽省安慶市重點中學高三下第一次測試歷史試題含解析2_第1頁
2025屆安徽省安慶市重點中學高三下第一次測試歷史試題含解析2_第2頁
2025屆安徽省安慶市重點中學高三下第一次測試歷史試題含解析2_第3頁
2025屆安徽省安慶市重點中學高三下第一次測試歷史試題含解析2_第4頁
2025屆安徽省安慶市重點中學高三下第一次測試歷史試題含解析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安徽省安慶市重點中學高三下第一次測試歷史試題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圖是中國近代發生于華北地區的一次著名戰役的示意圖。這一戰役()A.主要參戰部隊是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 B.屬于抗國民族統一戰線下的正面戰場作戰C.八路軍一一五師在戰役中取得平型關大捷 D.劉鄧率晉冀魯豫解放軍拉開戰略反攻序幕2.1961年美國總統肯尼迪簽署《教育和文化相互交流法案》。法案在維持原有的對外文化交流基礎上,增加了圖書翻譯、展覽、美國研究等項目方面的活動,并在世界范圍內成立新的美國文化中心。這一舉措的主要目的是A.積極爭奪對外戰略空間 B.促進發展中國家的教育與文化發展C.增強美國經濟發展活力 D.緩和同蘇聯的外交對峙和文化沖突3.作家莫泊桑形容當時一位畫家:“他已不再僅僅是一個畫家,更是一個獵人。他……帶著他的畫布——用五到六幅畫布描繪同一地點不同時間與光影效果下的景觀。他完成這些畫作之后,便按天氣的變化一張張排列?!毕铝凶髌放c該畫家屬于同一流派的是A. B.C. D.4.據統計,“民族”一詞在1911年年底前,《申報》可檢索出的條目位243條,而到了1939年,則高達2369條;“中華民族”一詞在《申報》首次出現是在1912年,1939年則達到了372條。這些變化的關鍵因素是A.國民革命運動推動了反帝斗爭日益高漲B.紅軍長征宣傳了北上抗日主張C.百團大戰等捷報鼓舞了民眾抗日的信心D.全面抗戰激發了空前愛國熱情5.“又是庚申元旦節,過年過得直貫沖。見面齊聲道恭喜,脫帽都行一鞠躬……祝罷再把新年賀,兩手深深打一恭?!边@些習俗在中國最早可能出現于:A.唐宋時期B.明朝后期C.民國初年D.新中國時期6.傳統儒學通過道德教育和理想教育啟發人們遵守道德規范的自覺。但隨著儒學政治制度化方面的成功,它成為人們必須遵守的一種外在規范,卻導致了在道德修養方面走向衰微。為改變這一局面A.漢代董仲舒倡導三綱五常倫理觀 B.魏晉時期二教合一成為主流思潮C.宋代儒學呈現思辨化哲學化趨勢 D.明清經世致用形成早期思想啟蒙7.“中世紀初期的西歐,羅馬時代的城市大多皆告沒落,工商業衰敗,有的已成廢墟,它們在經濟上與農村無甚區別”。造成進入中世紀后,西歐城市沒落的直接因素是A.羅馬帝國的分裂 B.采邑改革的推行C.阿拉伯帝國的征服 D.日耳曼人的破壞8.下圖是《全球通史》中“新興西方的世界(1763年)”插圖,出現圖中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開辟B.英國殖民帝國的崛起C.工業革命D.世界市場初步形成9.“第十二條:本條約實施時,青島海關應即完全為中國海關之一部分。第十三條:一千九百十五年八月六日中、日所訂關于重開青島中國海關之臨時合同,于本約實施時應歸無效?!辈牧纤龅臈l約A.引發了近代中國五四運動 B.尊重了中國之主權與獨立C.打破了日本對中國的獨占 D.成為中國的重大外交成果10.“第一次柏林危機雖然沒有引發新的戰爭,但致使蘇聯在東、西柏林之間豎起了柏林墻。”這句話中劃線部分應改為A.德國的分裂成為定局 B.蘇聯切斷西德和柏林的水陸交通C.東西方冷戰成為定局 D.美國切斷西德和柏林的水路交通11.“(這一時期)人們不再簡單去觀察事物,然后下斷言。人類自身本性成了懷疑對象,思想被拉回到自身,人類開始‘反思’?!睋丝芍@一時期A.強調理性思考和判斷 B.人文主義精神出現C.神學思想得到了根除 D.理性主義思想成熟12.下表是近代中國部分年份進出口商品貿易比重表(占總值%)。據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確的是年份進口商品出口商品鋼鐵和機械棉紗及棉制品棉花礦砂及金屬1925年6.520.73.82.91928年7.215.83.42.11931年9.37.92.91.6A.中國輕重工業發展趨于平衡B.南京國民政府優先發展重工業C.當時國內工業建設有所發展D.民族工業在“一戰”后迅速蕭條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20世紀初期,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所實行的門羅主義外交政策,其實質是保護美國在美洲的利益。據統計,1900年,美國占世界制造業產量的相對份額成為世界第一,美國在西半球具有壓倒性優勢。20世紀初期,西奧多·羅斯福處理對外事務權力的增強,使美國在推行門羅主義外交政策時更加堅決和自信。20世紀初期,西奧多·羅斯福的門羅主義外交政策在處理與歐洲大國關系時,繼續反對歐洲大國對西半球事務的干涉,1906年,美國通過對古巴政治動亂的干預,實現了其保衛美國“南大門”安全的目的,1901年10月至1902年1月,第二屆泛美會議的召開,為美國擴大在美洲地區的影響力提供了一個合作平臺,進而使美國在美洲地區的大國領導地位異常穩固?!幾詶铘敾?、任綠勃《20世紀初期美國崛起的門羅主義外交政策》(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20世紀初期美國門羅主義外交政策出臺的歷史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初期美國門羅主義外交政策的實行為美國崛起所營造的國際環境。14.(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對不同程度的貧困者給予不同的救濟扶助,如明代林希元《荒政叢言》提出“極貧之民便賑米,次貧之民便賑錢,稍貧之民便轉貸”……宋代以前,救助貧國人口一般以政府為主,如《漢律》規定國家需向“貧不能自存者”提供教助。到了宋代,國家開始注重用經濟手段、調動民間力量參與扶貧救助,如采用招商賑濟、以工代賑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還鼓勵民間互助,動員富戶教助貧戶,并設立“納業補官”制度,對參與扶貧的富戶獎以榮譽稱號……宋代政府除了在自然災害之后開展臨時性救助,還從百姓日常生產生活實際出發,制定系統性扶持辦法,從財政、民政乃至軍政多個層面對貧困人口進行幫扶?!幾詫O競、張文《中國古代扶貧實踐及其當代價值》(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扶貧政策的特點。材料二光緒初年以前,民間災賑幾乎都是局限于本地,即由災區本地的鐘富救濟本地的貧民。光緒初年,慶西、河南瀑發了歷史罕見的大早突,從年開始,一直持續到1879年,歷時三年,蔓延陜西、直隸、山東等省,并波及江蘇北、安北部、江西東部、四川北部。面對大量涌入的災民,在西方傳教士救濟父民的刺激下,江南士紳開始了跨地域的長期、大規模、有組織的“義賑”活動。李金鏞、謝家福等著名的社會濟人士,成立協賑公所、賑局等濟機構,在山東、蘇淞、河南、山西各地開展救濟,并在《申報》刊登募捐公告,繪制了《河南奇荒鐵淚圖》進行宣傳,號召全社會參與救濟?!幾杂唷哆z失的傳統:明清時期的民間社會技濟》(2)依據材料一、二、指出中國近代救助與古代社會助相比有何不同,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發生變化的原因。材料三現在,中國在扶貧攻堅工作中采取的重要舉措,就是實施精準扶貧方略,找到根”,對癥下藥,向治療。我們堅持中國制度的優勢,構建者市縣鄉村五坂一起抓扶貧,層層落實責任制的治理格局。我們注重抓六個精準……確保各項政策好處落到扶貧對象身上。我們堅持分類策,國人因她策,因賞國原因策,因貧國類型施策,通過狀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易地搬遷安置一批,通過生態保護脫貧一批,通過教育狀貧脫貧,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暯皆?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的主旨演講《攜手消除貧困,促進共同發展》(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精準扶貧”的現實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據題干中“華北地區”和圖片中的“晉西北”“晉綏”“晉冀豫”可知,該圖片反映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敵后戰場的一場戰役,從圖片可以得知,我軍的主要目標是敵人的鐵路,由此可知,該戰役是百團大戰,結合所學可知,百團大戰的主要參戰部隊是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第八路軍,故A項正確;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華北地區屬于敵后戰場,不是正面戰場,故B項錯誤;根據所學可知,平型關大捷是太原會戰中的一次戰役,屬于正面戰場,故C項錯誤;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拉開了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千里躍進大別山不是發生在抗日戰爭期間,故D項錯誤。2、A【解析】

1961年是美蘇冷戰時期,美國在世界范圍內成立新的美國文化中心,主要目的是積極爭奪對外戰略空間,以適應冷戰需要,故選A;B不是美國的根本目的,排除;美國在世界范圍內成立新的美國文化中心,與增強美國經濟發展活力關系不大,排除C;當時,美蘇爭霸,這一舉措并非為了緩和同蘇聯的外交對峙和文化沖突,排除D。3、C【解析】

“光影效果下的景觀”所體現的是印象派的風格,而C項屬于印象派,故C正確;A屬于現實主義,B是現代主義立體派,D是浪漫主義,都不符合題意。4、D【解析】

1939年處于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全民族抗戰的局面導致“民族”、“中華民族”等詞大量出現,故D正確;國民革命運動處于1924年到1927年,故A錯誤;紅軍長征在1934年到1936年,故B錯誤;百團大戰在1940年,也不符合題干時間,故C錯誤。故選D。【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緊扣材料的關鍵信息“1939年”,學生應該結合所學知識從抗日戰爭的時代背景入手,正確區分不同時間段的重大歷史事件,即可排除錯誤選項,得出正確答案。5、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基礎知識再認再現能力,比較簡單。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民國政府頒布法令增添了國慶、元旦等節日。所以答案選C。考點: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近代中國社會習俗和風氣的演變6、C【解析】

隨著儒學制度化,宋朝儒學家認識到儒學本身的不足,在傳統儒學的基礎上吸收外來文化,創造性的形成的以強調“倫理道德”為核心的思辨化和哲學化的趨勢。C正確;董仲舒時還未形成儒學政治制度化,A錯誤;魏晉時期儒家的主流思想地位并未改變,B錯誤;經世致用思想未涉及道德修養,D錯誤。故選C。7、D【解析】

結合課本知識得出,4世紀日耳曼人入侵羅馬帝國,破壞了羅馬帝國的道路運輸,使地區與地區之間的交流和貿易日益困難,彼此隔絕,造成商業的衰退,奢侈品無法運到城市,作為商業和交通中心的城市的繁華生活無法維持,而都市文明和商業文明也隨之衰落,故D項正確;羅馬帝國的分裂與西歐的衰落無關,故A不正確;采邑制度的推行有利于封建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與題干所述無關,故B不正確;阿拉伯帝國的征服與直接原因的要求不符,故D不正確。8、A【解析】

根據圖示可見材料描述的是三角貿易,此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新航路的開辟,選項A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國際貿易往來,未反映出英國殖民帝國相關信息,選項B排除;材料時間1763年,工業革命尚未開始,選項C排除;世界市場初步形成是在19世紀中后期,與材料時間不符,選項D排除?!军c睛】解題關鍵準確提取圖片信息和主旨,即圖片描述國際貿易,然后結合時間1763年基本可以解答出正確答案。9、D【解析】

依據材料“第十二條:本條約實施時,青島海關應……,于本約實施時應歸無效”并結合所學可知,這是華盛頓會議簽訂的《中日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將巴黎和會上被日本奪取的山東的權力交給中國,這是中國所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D正確;材料所示內容是1922年華盛頓會議內容,時間不符,A錯誤;《中日解決山東懸案條約》收回了山東,但日本仍保留了大量的特權,而且中國仍處于被列強侵占的局面,B錯誤;《九國公約》使中國恢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共同支配的局面,C錯誤。10、A【解析】

柏林墻的修建說明德國分裂已經成為定局,A正確;蘇聯切斷西德和柏林的水陸交通以及美國切斷西德和柏林的水路交通均不是柏林墻危機表現,B和D項錯誤。C是兩極格局形成標志。11、B【解析】

材料“人類自身本性成了懷疑對象,思想被拉回到自身,人類開始‘反思’”反映了這一時期人們開始關注自身、反思自己,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的本質,B正確;AD反映的是啟蒙思想,排除;C錯在“根除”的表述上,排除。故選B。12、C【解析】

從材料中鋼鐵和機械的進口不斷增加可以看出,工業建設有所發展,故C項正確。從材料可以看出,1925年到1931年重工業機械的原材料進口不斷增加,這說明中國重工業有所發展,但體現不出重工業和輕工業發展均衡,故A項排除;材料中鋼鐵和機械的進口不占絕對多數,所以看不出南京政府優先發展重工業,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1925年以后經濟發展,不是一戰以后的蕭條,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背景:美國經濟實力的上升;美國在美洲地區領導地位的確立;美國總統處理外交事務權力的增強;歐洲國家對美洲事務介入力度的減弱。(2)國際環境:阻止了歐洲等域外大國對美洲事務的介入;保障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和地區安全;緩和了與拉美國家的關系,推進了區域內部的合作發展。【解析】

(1)根據材料“美國占世界制造業產量的相對份額成為世界第一,美國在西半球具有壓倒性優勢。20世紀初期,西奧多·羅斯福處理對外事務權力的增強,使美國在推行門羅主義外交政策時更加堅決和自信”“繼續反對歐洲大國對西半球事務的干涉”“第二屆泛美會議的召開,為美國擴大在美洲地區的影響力提供了一個合作平臺”結合所學可以從美國經濟實力的上升;美國在美洲地區領導地位的確立;美國總統處理外交事務權力的增強;歐洲國家對美洲事務介入力度的減弱進行分析。(2)根據材料“20世紀初期,西奧多·羅斯福的門羅主義外交政策在處理與歐洲大國關系時,繼續反對歐洲大國對西半球事務的干涉,1906年,美國通過對古巴政治動亂的干預,實現了其保衛美國‘南大門’安全的目的,1901年10月至1902年1月,第二屆泛美會議的召開,為美國擴大在美洲地區的影響力提供了一個合作平臺,進而使美國在美洲地區的大國領導地位異常穩固?!苯Y合所學從阻止了歐洲等域外大國對美洲事務的介入;保障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和地區安全;緩和了與拉美國家的關系,推進了區域內部的合作發展進行分析回答。14、(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