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中學2024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河北武邑中學2024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河北武邑中學2024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河北武邑中學2024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河北武邑中學2024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北武邑中學2024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

注意事項

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

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

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

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

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如表是17世紀末至18世紀英國從歐陸的商品進口統計數據(除愛爾蘭),由此可知英國

英國從歐陸商品進口統計(單位:千英鎊)

產品1699-17011722-17241752-1754

亞麻布846922853

其他339?220100

食品864843659

原材料150717482200

A.丁此革命導致原料進口增加B.對歐洲大陸的經濟依賴增強

C.重商主義推動了制造業發展D.對歐陸貿易賺取了巨額利潤

2.1958年以來,中日雙邊民間和半官方往來頻繁;1960年5月,周恩來訪問亞洲6國;1963年底至1964年初,又

訪問非洲13國;1964年1月,中法兩國正式建交。這些外交活動立足于當時

A.中國急于尋求外來經濟授助B.國際形勢的一系列變化

C.中國在第三世界的影響擴大D.與西方關系正逐漸緩和

3.有學者指出,漢、唐、宋時,“天下等于中國加上四夷”;清朝前期,統治者則認為“天下等于中國”“我皇上為

統馭天下中國之主”。據此可知,清代這一認識

A.體現了“夷夏”之辯的日益弱化

B.豐富了傳統“天下”觀的內涵

C.為構建其華夏正統地位而服務

D.明確了“中國”與“天下”概念

4.公元前5世紀中期,羅馬共和國先后鑄造出十二塊銅牌,詳細列出民法、刑法、訴訟程序等許多方面的內容,公布

于羅馬廣場,史稱《十二銅表法》。以下有關《十二銅表法》的表述,不確切的是

A.該法的公布是平民的勝利B.該法沒有給平民階層帶來任何好處

C.是以往羅馬習慣法的匯編D.審判量刑有法可依限制了貴族特權

5.金字塔作為法老權力的象征,體現了

A.古老的埃及文明B.精湛的建筑藝術

C.土權的絕對專制D.先進的數學水平

6.美國某幽默小品寫道;“在旅館你必須排隊才能擠到窗口跳出去”?!奥玫甑恼写龁T總要先問旅客:'您是要一個

房間睡覺,還是跳樓?'”下列對這則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A.小品出現在1825年經濟危機時期

B.第一次工業革命導致上述現象發生

C.當時事件引發了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

D.上述事件引起資本主義經濟出現滯張狀態

7.以下史實和結論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史實

A17世紀,荷蘭海上貿易繁榮,建立了大量商業公司,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B羅斯福新政時期,美國政府頒布了《全國工業復興法》和《社會保障法》

C1953年蘇聯全部農用動力中,機械動力所占比重已達91.7%,畜力所占比重已降至8.3%

D20世紀70年代,西歐和日本經濟實力大大增強

A.A

B.B

C.C

D.D

8.孟子倡導“養浩然之氣”,提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標準。這表明孟子

A.系統闡發了儒學思想B.發展了“仁”的思想

C.認同社會等級,主張寡欲D.重視社會教化和道德構建

9.《后漢書?蔡倫傳》:“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縹(細絹)帛者,謂之為紙。綠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倫乃

造意,用樹脂、麻頭及敝布、漁網以為紙?!睂Υ瞬牧侠斫庾顪蚀_的是

A.蔡倫是造紙術的發明者

B.文字記載是得出歷史結論的首要依據

C.原料選擇與降低造紙成本無關

D.人類的需求是推動科技進步的原因之一

10.下面是中國同盟會成立后的武裝起義(部分)及國內形勢表。由此可推知,此時期

年份事件

1906年萍鄉煤礦工人、瀏陽會黨酷陵士兵發動大規模武裝起義,得到群眾的積極響應,起義隊任迅速發展到3萬人

1907年同盟會在廣東惠州七女湖聯合一部分會黨力量發動起義

1908年黃興先后在廣東欽州、廉州、云南河口起義

1910年趙聲、倪映典組織廣州新軍舉行起義

1911年黃興、趙聲聯絡廣州新軍、防營、警察、民軍舉行起義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湖北軍政府成立

A.資產階級革命派積小勝成就大勝

B.清政府的封建專制統治已土崩瓦解

C.暴力革命是制度變遷的唯一方式

D.民主革命的爆發具備一定社會基礎

11.有學者認為:18世紀中后期的新消費主義使得各階層開始購買它們從前從未有機會購買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圍

的商品。……社會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來只買“必需品”的人購買“體面商品”,使本來只買“體面商品”的人購買

“奢侈品”。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工業革命推動經濟發展和生產效率提高

B.社會需求與商業發展的結合更加的密切

C.工業革命促進了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發展

D.世界市場的形成以及各國經濟聯系加強

12.明神宗年幼即位,內閣首輔高拱為使“政歸內閣而不旁落”,欲彈劾司禮秉筆太監馮保。馮保接到高拱的奏疏后

并不轉送內閣,而是留中不發。高拱再上第二疏,馮保只得發下內閣擬票,高拱草擬皇上批語“俱依議行”后,指使

門生彈劾馮保。這體現了當時

A.中樞玫務運作的制度化B.黨爭導致政局動蕩

C.內閣成為議行合一機構D.專制皇權受到侵奪

13.19世紀70年代,在美國減輕茶稅后,安徽一個普通農家從國際茶葉貿易中獲得了豐厚的現金收入。但這個農家

并沒有趁機對家庭經濟結構做全面調整,而是把經營的重心投向「就近的土地開發和糧食生產,以緩解口糧不足問題。

這一個案()

A.反映了“當時中國農民已主動適應世界市場”的歷史現象

B.豐富了“晚清中國社會經濟結構變動復雜性”的歷史認識

C.支撐了“國際市場利好有利于商品經濟發展”的歷史解釋

D.印證了“世界市場加速了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歷史結論

14.194g年9月,在國旗、國歌等協商座談會上,徐悲鴻提議用《義勇軍進行曲》代國歌,得到了梁思成、周恩來等

人的贊同。但郭沫若、田漢等針對歌詞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等詞句,認為不符現況,應當修改。張奚若、

黃炎培等提出反對意見。最后毛澤東和周恩來贊同安不忘危的思想,決定不做修改。由此可見

A.人民民主、共同協商的精神得到充分的體現

B.《義勇軍進行曲》正式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C.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式確立

D.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任務還未完成

15.一般把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下列與此相關,闡述不正確的是

A.公元前6世紀佛教創立B.伊斯蘭教的創始人是穆罕默德

C.三大宗教均起源于非洲D.基督教的經典被稱為《圣經》

16.1960年11月初,中共中央發出《關于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規定:人民公社實行三級所有,

隊(相當原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為基礎,至少7年不變;允許社員經營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業;節約勞動力,加

強農業生產第一線等。該文件的發布

A.有利于扭轉當時農村的經疥形勢

B.配合了工業領域大躍進運動的展開

C.保證了農業生產的快速持續發展

D.成為當時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開端

17.下圖反映的是公元前14世紀一公元前10世紀上半葉,某民族的擴張路線。該民族是

A.蘇美爾人B.雅利安人C.達羅毗荼人D.阿拉伯人

18.1894年成立的興中會以“驅除勒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誓詞。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孫中山指出“國

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這一轉變說明孫中山

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實質

B.近代民族國家的構想逐漸豐富

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統一戰線

D.明確提出國家的根本是民族統一

19.下列一組圖片是以二戰著名戰役為題材的電影宣傳海報。其中描寫太平洋戰爭歷史進程的是

20.普希金賦詩贊美彼得一世說:“用一只專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啟蒙的種子。”其中的“種子”是指

A.推動改革的手段十分專橫

B.保留了農奴制度

C.推動了俄國的近代化進程

D.大大加強中央集權

21.下表反映了英國不同時期工業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況(單位:%)。表中信息表明

年份

國家或逾、、1699-17011772-17741804-18061834-18361854-1856

歐洲83.645.037.336.328.9

美國、加里大和西

13.346.946.434.728.1

印度

非洲、近東、亞洲、

3.18.116.329.043.0

澳州和拉美

A.亞非拉地區經濟水平大大提高

B.英國在歐洲的產品銷售額下降

C.亞非拉地區殖民化程度逐漸加深

D.英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

22.《中國城市發展史論集》中指出:“至清初,又在杭城東北建機神廟。至此,杭州己有機神廟數處,可證絲織業之

不斷發展與擴張?!边@反映出,當時杭州

A.放棄抑商政策促進了絲織業發展B.絲織業已使用機器大生產

C.絲織業的發展受到傳統思想影響D.成為絲織業最發達的城市

23.東漢士族多以經學世家面目出現,唐朝高門士族對文學日趨重視,士族家族遂由經學世家一變而為文學世家。這

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經學己喪失了正統的地位B.皇權對門閥士族的打擊

C.科舉考試使選官標準發生變化D.庶族地主影響力的提升

24.圖四是英國1782年的一幅漫畫。此漫畫反映了

?不外4??%次,的女兒?笑y

圖4

A.英國國際地位下降

B.英美關系親近友好

C.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D.英國愿與美國和解

25.1980年,深圳允許內地乃至國外設計、施工隊伍進入深圳,推出了“設計搞評選、施工搞招標”,保工期、造價、

質量的工程大包干等辦法。結果在深圳國貿大廈的建設中出現了三天一層樓的現象,成為深圳速度的標志??梢姡?/p>

圳特區的基建

A.揭開改革開放序幕B.探索引入市場機制

C.帶動內地同步發展D.開創引進外資先河

26.下圖為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召開的一次以拉美、亞洲、非洲國家為主的國際性會議,這次會議

召開的背景是

A.大國強權政治的威脅

B.支持和鞏固成員國民族獨立

C.促進成員國經濟發展

D.第三世界國家成為重要的國際力量

27.1959年,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訪問法國,試圖說服法國放棄搞自己的核武器。戴高樂在反駁中提出了“法國只

要有能夠殺死敵人一次的原子彈就夠了,到那時敵人即使有十倍的手段也無濟于事了”的“以小懾大”的核威懾理論。

上述材料表明

A.核戰爭的陰云己經籠罩著世界各地B.北約的共同防御體制遭到破壞

C.法國成為多極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極D.法國獨立自主的外交傾向增強

28.2012年8月4日,中俄否決了有關制裁敘利亞的決議草案。中國此舉的目的是捍衛《聯合國宣言》,維護敘利亞

的領土和主權及中東地區的和平。這表明中國在新時期

①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外交活動②積極維護地區的穩定和世界和平

③參與符合聯合國憲章的維和行動④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

29.啟蒙思想家在抨擊封建制度的同時,以理性的眼光為未來社會勾畫了一幅理想的政治藍圖,提出了很多社會學說,

其中,在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后被真正實踐的學說有

①三權分立學說②君主立憲學說③人民主權學說

A.①B.②C.①②D.③

30.柏拉圖從個人需要的多樣性、能力的片面性和不同個人能力的差異性這三個方面來闡述社會分工的必要性,進而

以分工為基礎描述了國家的產生。這表明柏拉圖

A.主張社會精英治理國家的合理性

B.否定了希臘政體的局限性

C.奠定了近代國家學說的理論基礎

I).是希臘人文思想的初創者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

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31.材料為促使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同意談判,約翰遜政府提出對越賠償問題。在1968年5月13日

起的巴黎談判中,美國以援助為誘餌,試圖推動和談。然而,由于雙方分歧嚴重,加之北越堅決要求美國給予“賠償”,

而非“掇助”,巴黎談判一度中斷。此后,為掩護1972年的軍事進攻,北越重新提出賠償問題。但是,受美、中、蘇

三國關系的影響,巴黎談判陷入困局。由于復活節攻勢的受挫與美國的秘密承諾,北越再度積極談判,最終簽署了《巴

黎協定》,并就賠償問題與美國達成共識。然而,在美軍撤離南越后,美越雙方都沒有嚴格遵守協定,賠償問題也不了

了之。事實證明,美越兩國在賠償問題上的做法都是策略性的,北越從未為了獲得賠償而改變自己的決策。賠償問題

在推動巴黎談判進程、盡快結束戰爭問題上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一一摘編自邵笑《巴黎談判中美國對越戰爭賠償問題》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越達成《巴黎協定》的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美、越巴黎談判的特點及意義。

32.(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閱讀下列材料?;卮饐栴}。

材料1884年4月,清廷急授以劉銘傳巡撫督督辦軍務赴臺抗法。劉銘傳領導的10個月抗法果臺戰斗,取得最

后勝制。

1885年10月,建省。劉銘傳任巡撫。他任巡撫后特別注意開發資源,進行經濟建設。修筑公珞、鐵路,方便了

陸上交通。設立“輪船招商局”,疏浚了安平等港,方便了海上交通;先后設立電報局、郵政局,方便內部及其與大

陸的聯系。

為了開發資源,他設立煤務局,整頓基隆舊礦,投銀40萬兩,購買新式機器開采,并擬籌資另開新的礦井;在

苗栗、后為等地發現“油后,馬上設立煤電局進行開采。蔗糖和茶葉是大宗出口商品,過去一向為英商壟斷,劉銘傳

積極組織本國商社與之對抗,奪取中國應有的商貿權利。

1890年10月,劉銘傳草簽協議,將基隆屎礦交中國商人承辦,議定“由商經營、官不過問”.此舉受到清廷處

分后稱病辭職,于1891年5月。返回安徽肥西故鄉。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后,割讓日本。劉銘傳悲憤至極,身心交病,臥床不起,于1896年1月12日病逝

一一據《巡撫劉銘傳》整理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劉銘傳開發建設的主要措施和意義。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劉銘傳身上折射出近代先進中國人哪些可貴的品質?

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對于蘇聯的南部邊福的安全和中亞五國的穩定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特別是美蘇全

球爭奪的冷戰期間,阿富汗成為蘇聯大規模滲透的對象。1979年9月,阿明在與塔拉基的權力斗爭中勝出,對外則采

取了疏遠蘇聯、接近美國的政策。在各種原因的促動下,蘇共高層做出了出兵阿富汗的決策。1985年是阿富汗戰爭的

轉折點,由于戈爾巴喬夫的上臺,莫斯科調整了對外政策。但阿富汗各派基于民族和教派分歧基礎上的爭權奪利的斗

爭從未停止,之后毒品、恐怖主義等新問題又隨之而來??梢哉f,在阿富汗的長期戰亂中,大國干涉是促使阿富汗國

內問題國際化、長期化、復雜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這種干涉又演變為“回力棒”,不僅給予解體前的蘇聯最后

一擊,而且使“9?II”后的美國長期陷入在阿富汗的“反恐”戰爭中。

——李曉亮《阿富汗戰爭:蘇聯高層決策研究》

(1)根據材料,概括蘇聯出兵阿富汗的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場阿富汗戰爭的影響。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C

【解析】

材料中反映了在重商主義政策影響下,17—18世紀英國對歐洲大陸進口的制成品減少,原材料增加,進面促進英國制

造業的發展,說明重商主義推動了制造業發展,故C項正確;工業革命開始于1765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故A項錯

誤;這一時期英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因此英國對歐洲大陸的貿易依賴在減弱,故B項錯誤;材料數據體現了18世紀

英國從歐陸的商品進口統計,無法得出對歐陸貿易賺取了巨額利潤的結論,故D項錯誤。

2、B

【解析】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蘇關系惡化,而美國在1961年發起侵越戰爭,中國周邊環境惡化,為改變這一狀況,

中國與亞洲和非洲部分國家、日本及法國等發展友好關系,B項正確;非洲是中國的援助對象,A項錯誤;中國領導人

訪問第三世界國家,不能說明中國在第三世界的影響擴大,C項錯誤;中法建交不等于中西方關系緩和,D項錯誤。故

選B。

3、C

【解析】

清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政權,其天下觀中回避了夷夏之辨,目的在于構架華夏正統地位,C正確;清朝統治者

的認識并未弱化夷夏之辨,而是以正統自居,排除A;清前期的天下觀依然沒有脫離傳統天下觀的范疇,在內涵上并

未出現創新,排除B;清初統治者并未對中國和天下兩者的概念進行闡述,而是將兩者融為一體,排除D。

4、B

【解析】

十二銅表法是羅馬第一部成文法,是平民與貴族斗爭的結果,限制了貴族任意曲解法律的特權,但從內容上看,大多

是原來習慣法的匯編。故選B。

5、C

【解析】

由材料中金字塔作為法老權力的象征,因此金字塔體現了王權的絕對專制,C選項符合題意;埃及文明、建筑藝術和

數學水平與法老權力的象征無關,ABD選項排除。

6、C

【解析】

從漫畫中的“交易所”“股東”“跳樓”可知與1929年經濟大危機有關。1929年爆發的經濟危機,首先在股市發生

危機,材料反映了股市危機的概況;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經濟危機發生后,美國羅斯福新政改變自由主義政策,采取

國家加強干預的方式,故C項正確;A、B兩項時間上不符,可排除;D項資本主義經濟出現滯脹狀態是在20世紀70

年代,排除D項。

7、D

【解析】

20世紀70年代,西歐和日本經濟實力大大增強,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形成三足鼎立局面,美國世界經濟霸主的地

位動搖。故答案為D項。荷蘭被稱為“海上馬車夫”,海上運輸業和商業發達,不是世界工業生產的中心,排除A項;

羅斯福新政實行國家干預經濟政策,并不表明資本主義國家徹底放棄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排除B項;赫魯曉夫農村經

濟體制改革從1956年開始,排除C項。

8、D

【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孟子倡導“養浩然之氣”是強調個人的道德修養,同時注重道德的教化,D項符合題意;從材料中不

能得出“系統”的結論,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到“仁”,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孟子對社會等級的認同,“寡

欲”的信息也沒有涉及到,排除C項。

9、D

【解析】

蔡倫是造紙術的改進者,不選A項。實物記載是得出歷史結論的首要依據,不選B項。選擇成本更低的樹皮、麻頭、

破布、漁網為原料造紙,直接關系造紙的成本,不選C項。由于竹簡太重不便攜帶,而帛書太貴不易推廣,人們需要低

廉的造紙原料,所以人類的需求是推動造紙術的發展原因,故選D項。

【考點】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成就?四大發明

10、D

【解析】

根據材料“1906年,萍鄉煤礦工人、瀏陽會黨醴陵士兵發動大規模武裝起義,得到群眾的積極響應,起義隊伍迅速發

展到3萬人”“1911年黃興、趙聲聯絡廣州新軍、防營、警察、民軍舉行起義”結合所學可知同盟會成立以后的各地

武裝起義不但有新軍士兵,還有警察、民軍和群眾,表明辛亥革命的爆發具備了一定的社會基礎,故傳D;根據所學

可知同盟會組織的武裝起義只有在武昌起義中獲得勝利,A錯誤;B是在武昌起義后,排除;C說法絕對,排除。

11、A

【解析】

據材料T8世紀中后期的新消費主義使得各階層開始購買它們從前從未有機會購買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圍的商品”

可知,隨著工業革命的迅速發展,生產率極大提高,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A與材料相符;

材料強調的是“社會需求”出現是因為工業革命的開展,而不是“社會需求與商業發展的結合更加的密切”,B錯誤;

材料沒有體現“社會分工”,c與材料無關;材料體現的是工業革命的迅速發展,生產力極大提高,大大豐富了人們

的生活,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而沒有涉及“世界市場的形成以及各國經濟聯系加強”,D錯誤。

12、A

【解析】

明代在內閣首輔與司禮秉筆太監存在矛盾的情況下,馮保不敢一再壓下首輔高拱的奏疏,只能發下內閣擬票等,體現

了當時中樞政務運作的制度化,A項正確;材料并未反映當時的政局動蕩,B項錯誤;材料不能說明內閣掌握執行權,

內閣為議行合一機構的結論不成立,C項錯誤;內閣與司禮監的制衡,不能說明皇權受到侵奪,D項錯誤。

13、B

【解析】

材料信息是,安徽一個普通農家從國際茶葉貿易中獲得了豐厚利潤后,轉而把經營的重心投向了就近的土地開發和糧

食生產。這說明該農戶有濃厚的重農抑商意識,這不利于經濟結構的轉型,體現了晚清中國社會經濟結構變動的復雜

性,故B正確;顯然,當時中國農民沒有適應世界市場,故A錯誤;國際市場的利潤沒有促進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反而固化了重農抑商意識,不利于中國自然經濟解體,故CD錯誤。

14、A

【解析】

關于《義勇軍進行曲》代國歌的問題,各民主人士在國旗、國歌等協商座談會上進行了充分的討論,這體現了人民民

主、共同協商的精神,故A正確;2004年《義勇軍進行曲》正式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故B錯誤;1949年9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式確立,故C錯誤;材料無法得出

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任務是否完成,故D錯誤。

15、C

【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佛教起源于印度,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起源于亞洲,C符合題意,故選CABD表述符合史實,不符合題

意,排除。

16、A

【解析】

由材料信息“1960年11月”“隊(相當原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為基礎,至少7年不變;允許社員經營少量的自留

地和家庭副業;節約勞動力,加強農業生產第一線等“可知,該文件的發布是為了糾正人民公社化運動帶來的失誤,

這有利于扭轉當時農村的經濟形勢,故A正確;大躍進運動的展開是在1958年,故B錯誤;農業生產的快速持續發展

不符合史實,故C錯誤;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故D錯誤。

17、B

【解析】

公元前14世紀雅利安人生活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區,公元前10世紀上半葉,通過多年征戰,將勢力范圍擴展到整個恒

河流域,故答案為B項;蘇美爾人生活在兩河流域,排除A項;達羅毗荼人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生活在印度河流域,

排除C項;阿拉伯人在8世紀建立地跨三洲的大帝國,主要區域是阿拉伯半島,排除D項。

18、B

【解析】

“驅除勒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體現出反對滿族貴族統治的狹隘民族主義傾向,“國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

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人,是日民族之統一”體現出五族共和的民族主義思想,這一轉變說明孫中山民族國家

的構想逐漸豐富,B正確;材料無法體現民主共和制的實質,排除A;材料主張“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人”,

并非建立反清的民族統一戰線,排除C;D材料無法體現,排除。

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驅除勒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國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漢、滿、蒙、回、

藏諸地為一人,是日民族之統一”結合所學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內容分析解答。

19、B

【解析】

A是《血戰阿拉曼》電影海報,阿拉曼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北非戰場上,軸心國譙國司令埃爾溫?隆美爾所指揮的

非洲裝甲軍團與英國伯納德?蒙哥馬利將軍統領之英聯邦軍隊在埃及阿拉曼進行之戰役,不符合題意,排除;B是《中

途島海戰》海報,中途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戰役,也是美國海軍在太平洋對日軍作戰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符合題意,故選B;C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海報,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為爭奪蘇聯南部城市斯大

林格勒而進行的戰役,不符合題意,排除C;D是《倫敦上空的鷹》,反映的是不列顛之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1940年至1941年納粹德國對英國發動的大規??諔穑环项}意,排除D。

20、C

【解析】

試題分析:彼得一世系統引進國外新式武器和戰略技術,還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海軍。在經濟方面,彼得大力鼓勵工商

業的發展,允許企業主買進整村的農奴到工廠做工,批準外國人在俄國開辦工廠。在政治上,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完整

的中央集權統治,加強工作效率。在社會問題上,彼得也主張實行西方化。這些政策帶來了長期的影響:俄國這個由

貴族階級統治的國家最終在很多方面都實行了西方的風俗和文化。在俄國創辦非宗教學校,鼓勵發展科學。他還引進

了儒略歷,并使俄文字母現代化。這一切整體上促進了俄國的近代化。故選C項。

考點:歷史上重大改革?俄國農奴制改革

【詳解】

21、C

【解析】

圖表反映出亞非拉地區在英國工業制成品出口量的地域分布中,所占的百分比不斷增加,并不能反映該地區的工業水

平提高,故A項錯誤。英國在歐洲的產品銷售比重下降不等于銷售額下降,排除B;圖表中亞非拉地區所占的比重不

斷增加,表明英國對于該地區的工業制成品出口不斷增加,經濟侵略程度和殖民化程度加深,故C項正確。圖表中的

信息主要是反映出世界各地占英國工業制成品出口量的百分比,并不能反映英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增強,故D錯誤。

22、C

【解析】

材料表明,清初“機神廟”的發展能夠證實杭州絲織業的繁盛,但也可以從中看出傳統思想依然影響著絲織業,C正

確;在清代,政府仍實行“抑商”政策,排除A;“機器大生產”出現于近代,排除B;“最發達”的說法無法從材料

中得出,排除D。故選C。

23、C

【解析】

據材料“文學日趨重視”“由經學世家一變而為文學世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唐時期實行的科舉制通過考試選拔

官員,人們可憑借學識和才能進入政府,故C選項正確;儒家這時期沒有喪失其正統地位,故A選項錯誤;這時期重

視文學的主要原因是科舉制的制度因素,而不是皇權對門閥士族的打擊,故B選項錯誤;庶族地主影響力的提升不符

合材料和史實,故D選項錯誤。

24、D

【解析】

本題考查美國獨立戰爭的進程。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注意題干中的時間信息“1782年”。美國獨立戰爭過程中,華盛頓領

導的大陸軍在對英戰爭中節節勝利,1781年約克鎮戰役后,英國政府只得坐到談判桌前與美國和解。

考情透析:漫畫入題可以將繁雜枯燥的歷史知識演繹成喜劇色彩的圖文漫畫,給人以新鮮感。解答歷史漫畫題的能力

要求是:①能讀懂歷史漫畫的內涵,能清晰地了解當時的政治、經濟、人文等方面的歷史信息。②能深刻領會其通過

造型夸張的手段和豐富的想象力,反映出的事件的內在本質特征。③能初步掌握品讀歷史漫畫的一些方法,并進一步

培養從歷史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5、B

【解析】

根據材料,深圳特區基建時,”允許內地和國外設計、施工隊伍進入“,并推出“設計稿評選,施工搞招標”、“大

包干”等辦法,結合可所學知識可知,這說明當時深圳特區在探索并引進市場機制,B選項符合題意;揭開改革開放

序幕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1980年深圳是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與內地并不同步,基建中開創“引進外資”先河

的說法,在材料里無從體現,ACD三項錯誤。

26、A

【解析】

20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新獨立的廣大亞非拉國家為了擺脫美蘇的控制和維護自身的獨立,主張團結起來,相互支持,

不結盟運動興起。因此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召開的背景是大國強權政治的威脅,故答案為A項。支持和

鞏固成員國民族獨立、促進成員國經濟發展是不結盟運動前后不同時期的斗爭內容,不是背景,排除B、C項;標志第

三世界國家成為重要的國際力量,是這次會議的影響,不是背景,排除D項。

【點睛】

1956年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埃及總統納賽爾和印度總理尼赫魯舉行會談,針對當時東西方兩大軍事集團嚴重對抗殃及

廣大中小國家的情況,提出了不結盟的主張。1961年9月首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舉行,

標志著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不結盟運動的成立是發展中國家走向聯合自強的新開端,在支持和鞏固成員國民族獨立

和經濟發展、維護成員國權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國際社會的重要力量。

27、D

【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法國主張獨立發展核武器,突出的是法國獨立自主的外交傾向,D正確;A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北約

仍然奉行集體防御原則,B排除;多極化格局尚未形成,C排除。故選D。

28、C

【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維和行動需要參與國派出一定數量的軍隊在聯合國統一部署下進行,在敘利亞問題上,中國沒有派出

維和部隊,所以③不符合題意。從材料“中國此舉的目的是捍衛《聯合國宣言》”可知,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外交

活動、積極維護地區的穩定和世界和平符合題意,即①②符合題意。根據所學可知,中國外交是以獨立自主為基本的

外交政策的,④符合題意。綜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題意,③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項。ABD項,此三項都包含不符

合題意的③,排除。

【點睛】

解答組合型選擇題的關鍵是要有準確鞏固的基礎知識,同時由于該題型的邏輯性較強,要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學

理論水平。解答此類題的方法主要是篩選法,而篩選法又分為肯定篩選法和否定篩選法??隙êY選法是先根據試題要

求分析各個選項,確定一個正確的選項,這樣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選項的組合,然后一一篩選,最后得出正確答案。

否定篩選法又稱排除法,即確定一個或兩個不符合題意的選項,排除包含這些選項的組合,得出正確答案。

29、C

【解析】

在啟蒙思想的指導下,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勝利以后,真正實踐的學說主要有三權分立學說和君主立憲學說,①②正確,

C選項符合題意;漏掉①、②,不能全面說明美、德國等近代西方國家的政治建設,AB兩項錯誤;在資產階級國家里,

受階級性的局限,“人民主權學說”并沒有被真正實踐,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