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文化常識易考易混100+知識
點(高中生必背)
古代文化常識易混一百組
1社稷
蛇:土地神。稷:谷神。后用社稷代指國家。
2校、庠
序:屬于鄉學,地方學校。校:夏代學校名。序:商代學校名。庠:周
代學校名。
3犧牲
犧牲:供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犧:色純牲口。牲:體全牲口。
4太牢、少牢
太牢:用牛、豬、羊各一祭祀。少牢:用豬、羊各一祭祀。
5倉廉
倉:貯存谷的糧倉??担嘿A存米的糧倉。
6府庫
府:貯存文書檔案。庫:貯存金帛財貨和武器。
7封禪
封:天子登泰山筑圓壇祭天。禪:天子登泰山腳下梁父山筑方壇祭地。
封禪儀式在中岳嵩山和東岳泰山中都曾舉行過,自秦皇開始,至宋真宗
止,共有六帝十次封禪泰山,其中漢武帝五次封禪。
8朝覲、朝聘、奉朝清
朝:諸侯春天拜見天子。覲:諸侯秋天拜見天子。朝聘:古代諸侯親自
或派使臣按期朝見天子。比年(每年)一小聘,使大夫;三年一大聘,
使卿;五年一朝,則君自行。奉朝請:東漢設置,給予閑散大官的優惠
待遇。古稱春季的朝見為‘朝',秋季的朝見為‘請奉朝請者,即有以加
朝會的資格。隋罷奉朝請,另設朝散大夫、朝散郎,作為文散官的官號。
9踐昨(祚、極、統、位、國、帝)、踐政(蒞)、踐襲、踐事
踐昨(祚、極、統、位、國、帝):國君即位,登基。踐政(蒞):當
權。踐襲:沿襲。監事:供職。
10道、路
道:①漢代少數民族聚居區,相當于縣。②唐代原來是監察區,后成為
行政區域(道一州、府一縣)。路:①宋代時期行政區域,相當于明清
的省。(路一府、州、軍、監一縣、軍、監)②元代的路相當于明清的
府。元代實行行省制度。(行省一路一府、州一縣,形成了四級地方行
政制度)
11鄰(比)、里(閭)、族、黨、州、鄉
五家為鄰;五鄰為里,25家;四里為族,100家;五族為黨,500家;
五黨為州,2500家;五州為鄉,12500家。
12姓、氏
姓:以女子為傳承中心,別婚姻,秦漢時期姓氏合而為一。氏,以男子
為傳承中心,明貴賤。
13名、字、號
名:出生三個月后父親命名。名供長輩稱呼,自稱時表謙卑,直呼時表
輕蔑。字:男子20行冠禮尊長。取字;女子15行笄禮取字,詞義相近
或相反。稱字是對平輩或尊輩的禮貌或尊敬。號:自稱。
14伯、孟、仲、叔、季
伯:嫡長子。孟,庶長子。仲,老二。叔,老三。季,最小。
15孟、仲、季
孟,每季的第一個月。仲,每季的第二個月。季,每季的第三個月。如
孟春是1月,仲夏是5月,季秋是9月。
16孝悌、孝廉
孝:孝敬父母。悌:敬愛兄長。
17椿植
椿:代指父親。檀:代指母親。椿萱并茂指父母健在。
18考妣
考:先父。妣:先母。
19失恃、失怙
失恃:喪母。失怙:喪父。
20丁憂、丁艱
丁憂:丁,遭遇。憂,居喪。丁憂指遭遇父母的喪事,又叫“丁艱”“丁家
艱”。封建時代,朝廷官員在位期間,若父母去世,必須辭官回到祖籍,
為父母守制三年(一般為二十七個月)。丁艱:分丁內艱和丁外艱。T
內艱指母親或祖母去世。丁外艱指父親或祖父去世。
21泰山、泰水、東床、乘龍、令坦
泰山:岳父。泰水:岳母。東床、乘龍:女婿。令坦:對對方女婿敬稱。
22丁男、丁女、丁口
丁男:又稱男丁、丁,指成年男子。丁女,到服役年齡的女子。丁口,
男女人口。
23姻親、血親
姻親:由婚姻而結成的親戚。血親:有血統關系的親屬。
24婚、姻、婭
婚:女方之父。姻:男方之父。婭:連襟,姐妹丈夫的互稱。
25姑、舅、小姑(女妹)
姑:婆婆。舅:公公。小姑:丈夫之妹。
26女弟、從弟、舍弟
女弟:妹妹。從弟:堂弟。舍弟:對自己弟弟的謙稱。
27期功
期;服喪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喪九個月,小功服喪五個月。
28五服
五服: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纏麻五等。斬衰:五服最重,用
最粗生麻制作,衣裳斷處不緝邊,服期三年。齊衰:以粗麻布制成,衣
裳斷處緝邊,服期分三年、一年、九個月、五個月、三個月。大功:用
粗熟麻布制做,服期為九個月。小功:用稍粗熟麻布制成,服期五月。
纏麻:五服最輕,用較細熟麻布制成,服期三個月。
29豪右(右族)、閭左
豪右:豪門大族。閭左:貧民百姓。
30左衽、右衽
左衽:古代衣襟又稱為衽,左衽是衣服前襟向左掩,指少數民族或漢族
死者的著裝方式。代指不服朝廷的遠方敵人。右衽:衣服前襟向右掩,
指漢族。
31南面、北面
南面:稱帝。北面:稱臣。
32饑僮
饑:五谷不收。饃:蔬菜不熟。
33江河
江:注入外海外洋的河流。河:注入內湖內海的河流。
34江左、江右、江陰、江表
江左:長江以東。江右:長江以西。江陰、江表:長江以南。
35朔、望、晦
朔:農歷每月初一。望:農歷每月十五?;蓿恨r歷每月最后一天。
36阡陌
阡:田間南北小路。陌:田間東西小路。
37陰陽
陰:山北水南。陽:山南水北。
38行伍
行:五伍為行,即25人。伍:一伍5人。
39稽首、頓首
稽首:稽是彳亭留,拖延’的意思,頌揚之辭。九拜最重,引頭至地,長
時停留。臣拜君,后來用于拜天地、父母、祖、師、廟、墓等。頓首:
頓是“叩”的意思,頓首即磕頭,請罪之辭。以頭叩地即舉而不停留。用
于下對上或地位相等或平輩相交;書信表奏首尾表示恭敬;臣拜君時謝
罪或有重大請求。
40征辟、察舉
征辟:征辟是漢代自上而下選任官吏的制度,地位僅次于察舉。征:皇
帝征聘。辟:三公府、州郡辟除。察舉:漢代至隋代選拔官吏的一種制
度,漢武帝時確立,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并推薦給
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自下而上考察推舉。察舉的科
目主要有孝廉(孝敬廉潔者)、秀才(才能優秀者)、明經(通曉經義者)、賢
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等。
41黜陟
黜:對官員降職或罷免。陟:對官員晉升或進用。
42秋闈、春闈
秋闈:即鄉試,每隔三年秋天八月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考試,憑
秀才身份考取舉人,第一名為解元。春闈:即會試,鄉試第二年春天三
月在京城舉行的考試,憑舉人身份考取貢士,第一名為會元。
43蔭、襲、贈
蔭:子孫因先人有功勞而得到封賞、免罪、入學或得官(入學,蔭生;
得官,蔭籍)襲:爵位分世襲罔替和世襲。世襲罔替,原爵次數不限。
世襲,每承襲一次降一級。贈:皇帝為己死官員及其親屬加封官爵。贈
是授贈或封贈,是對死者而言。授給本人的叫授贈,授給父母妻子的叫
封贈。存者稱封,死者稱贈。
44孝廉
漢武帝設立的察舉制,東漢規定年滿40歲,三國魏不限,明清時對舉
人的雅稱。分歲舉與詔舉。對象是地方600石以下官吏和通曉儒家經書
的儒生。孝:孝順親長。廉:廉能正直。
45致仕(休致、致事、致政)、乞骸骨、乞身
致仕:交還官職(移官或正常退休、一般為70歲,稱懸車之年。)乞
骸骨,乞身:自請退職。
46介(甲)、胄
介(甲):鎧甲。胄:頭盔。
47拔擢
拔:無職為官。擢:在原官上提拔。超擢:越級提拔。
48俸祿
俸:俸銀(唐中期至清朝)祿:祿米(戰國至唐中期)。
49臧否
臧,表揚(褒)。否,批評(貶)。引申義:褒貶、評論(人物)。
50經傳
經:儒家經典。傳:解釋經典的著作。
51四書、五經、六經
四書:論、孟、中、大。五經:詩、書、禮、易、春。六經:比五經多
出《樂經》
52風騷
風騷:《詩經?國風》和《楚辭?離騷》的并稱,后代用來泛稱文學?!对?/p>
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從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到春
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大約500年間的詩歌;《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文人
創作的詩歌總集。它們分別是先秦時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輝
煌結晶,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源頭。
53膾炙
膾:細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膾炙:佳肴,被人稱贊的詩文或事物。
54合縱連橫
秦居西,燕趙魏韓楚從北向南依次排列(齊最東)。故六國聯合謂之合
縱,秦結盟某國謂之連橫。
55間道、倍道、間行
間道:偏僻小路。從小路走。倍道:日夜兼程。間行:從小路走。
56窮達
窮,陷入困境,走投無路,困窘。達:顯達。
57治亂
治,治世,安定。舌」,亂世、動亂。
58本末
本:農業。末:工商業。
59桎梏
桎:腳鐐。梏:手銬。
60涕泗
涕;眼淚。泗,鼻涕。
61戶部、禮部、工部
戶部又稱地官、大司徒、計相、大司農等。北周始設民部。唐高宗改民
部為戶部,長官為戶部尚書,侍郎為副長官。掌全國土地、賦稅、戶籍、
軍需、俸祿、糧餉、漕運、財政收支。類似現在的民政部、財政部、國
土局等部門。北周始設。隋唐為六部之一。長官為禮部尚書,侍郎為副
長官。禮部又稱春官,掌管國家的典章制度、考吉、嘉、軍、賓、兇五
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類似現
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門。工部又稱冬官,掌管各項工程、
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主管度量衡及鑄錢、陵寢修繕、宮室
官衙營造修繕。類似現在的工信部、水利部、城鄉建設部。
62獻血、釁鐘、釁豉
獻血,古代舉行盟會時,微飲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
釁鐘,古時的一種祭禮,新鐘鑄成,殺牲取血涂在鐘的孔隙上,并行祭鐘儀
式,稱釁鐘。釁鼓,古代戰爭時,殺人或殺牲以血涂鼓行祭。
63御史、刺史
御史:先秦時期,天子、諸侯、大夫、邑宰皆置'史',是負責記錄的史
官、秘書官。國君置御史。自秦朝開始,御史專門作為監察性質的官職,
負責監察朝廷、諸侯官吏一直延續到清朝。刺史:漢武帝始置。‘刺',
檢核問事之意,負責監察地方官員。刺史秩六百石。所察之對象則為二
千石之太守。東漢之后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
64上元、中元、下元
上元:農歷正月十五。中元:農歷七月十五。下元:農歷十月十五。
65上九、中九、下九
上九:每月二十九日。中九:每月初九。下九:每月十九日。
66春社日、秋社日
春社日:立春后的第五個戊日。秋社日: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
67河漢、河南、河東、河朔(河內)、河西
河漢:又稱天河,云漢,星漢,即銀河。河南:黃河以南地區。河東:
黃河以東地區,指今之山西省。河朔:泛指黃河以北地區。河西:即西
河,黃河以西的地區。
68考課、性選
考課:又稱為考績、考功,是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一種。即對官員定期
進行考核,并依考核的結果進行獎懲。優秀稱為“最",較差稱為“殿
位選:唐宋至清選用官吏的制度。唐五品以上官員由皇帝任命,六品以
下官員除員外郎、御史及供奉官外,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按規定
審查合格后授官。
69三公、三師、三孤
周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為三公(丞
相主民、太尉主軍、御史大夫主法)。漢以丞相、大司馬、御史大夫為
三公。后漢至宋又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宋徽宗改三公為太師、
太傅、太保,沿襲到清。秦朝以后多為虛職。三師:東宮官職,即太子
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師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護其安全。
后成為榮譽稱號,是虛銜。三孤:少師、少傅、少保是太師、太傅、太
保的副職,稱為三孤。
70出、入
出,離京為官,外放,外遷。由京官調任地方官為出官,一般為貶謫。
入,入京為官,由地方官調任京官。
71明經科、明法科
明經科始于漢武帝時期,至宋神宗時期廢除。是指考察通曉經學(漢代
專指儒家經典)的水平。明法科是漢、唐、宋各代察舉人才及科舉取士
的科目名稱。是指考察通曉法令知識的水平。
72中央學官、地方學官
中央學官有祭酒、司業、博士、助教等。祭酒:國子監或太學的教育行
政長官,相當于現在的大學校長。司業:國子監或太學的副長官,相當
于現在的大學副校長,協助祭酒主管教務訓導。博士:秦漢時是掌管書
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后成為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
授生徒的官職,專掌經學傳授?,F為學位名稱。助教:國子監或太學的
學官,協助祭酒和博士教授生徒。地方學官有學政、教授和教諭。學政:
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試,督查各地學官的官員。教授:原指傳授知
識、講課授業,漢唐后各級學校均設教授,主管學校課試具體事務。教
諭:明清在縣里設置“縣儒學”,是一縣最高教育機關,內設教諭一人,
訓導數人。
73鹿鳴宴、瓊林宴、鷹揚宴、會武宴
鹿鳴宴:是為新科舉子而設的宴會,起于唐代,因為宴會上要唱《詩經?小
雅》中的‘鹿鳴'之詩而起名。從唐至明、清一直相沿。瓊林宴:是為新科
進士舉行的宴會,起于宋代?!偭?原為宋代名苑,在瓊林苑宴新及第
的進士,因此相沿統稱‘瓊林宴鷹揚宴:是武科鄉試放榜后考官及考中
武舉者共同參加的宴會。所謂鷹揚,是取'武如鷹之飛揚噫思。會武宴:
是武科殿試放榜后,在兵部舉行的宴會,規模比鷹揚宴更大。
74杏壇、杏林、懸壺、梨園
杏壇出自孔子,指教師或教育。杏林出自董奉,指醫生。懸壺:懸壺濟
世,指行醫、賣藥。人們對醫生行醫的尊稱。梨園出自李隆基,指戲班、
劇團。
75傘壽、米壽、白壽、茶壽
傘壽:80歲,“傘”的簡寫(傘)可分解成“八十”。米壽:88歲,“米”字
可分解成“八十八”。白壽:99歲,“百”中去“一”。茶壽:108歲,“茶”
字分解得“十、十、八十八”。
76石、斛、斗
唐朝之前,斛為民間對石的俗稱,1石=1斛,1斛=10斗=4鈞=120斤。
宋朝開始,改為1石=2斛,1斛=5斗。
77尋、常
尋、常,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尋;一丈六尺為常。比喻短或小。
78度、步
蹌步,古代稱人行走,舉足一次為“珪”,舉足兩次為“步”。
79金紫、青衫
金紫,指金印紫綬。借指高官顯爵。唐宋后指金魚袋及紫衣,唐宋的官
服和佩飾,從唐代開始是: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魚袋;五品以上緋(大紅)
袍,佩銀魚袋;六品以下綠袍,無魚袋。青衫,古時學子所穿之服,借
指學子、書生。唐制,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泛指官職卑微。白居易
有“江州司馬青衫濕”一句,乂借指失意的官員。
80移疾、告疾、托疾
移疾即移病。舊時官員上書稱病,多為居官者求退的婉辭。告疾即告病。
指古代官吏因病請求退休。托疾,借口有病不做某事。
81歸老、歸養
歸老,是辭官養老,養的是自己。歸養又稱終養,是指因親人年老或病
重而辭官侍奉,養的是親人。
82大理寺、太常寺
大理寺:古代司法審判機構,相當于現在的最高法院,掌管刑獄案件審
理。明代與刑部、督察院合稱“三法司”,以大理寺卿為長官,少卿為副
職。太常寺:掌管宗廟禮儀,是封建社會掌管禮樂的最高行政機關,主
管官員稱太常卿。
83同列、同年
同列:處在同一班列,同等地位,也指地位相同者,猶如同僚。同年:
科舉時代稱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
84鰥寡孤獨
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無依無靠的人。鰥:年老無妻或喪
妻的男子。寡:年老無夫或喪夫的女子。孤:年幼喪父或父母雙亡的孩子。
獨:年老無子女的人。
85五禮、六禮、六藝、六書
五禮:中國古代禮儀總稱。以祭祀之事為吉禮,喪葬之事為兇禮,軍旅
之事為軍禮,賓客之事為賓禮,冠婚之事為嘉禮,合稱五禮。六禮:①
古代的冠禮、婚禮、喪禮、祭禮、鄉飲酒和鄉射禮、相見禮。②中國婚
姻儀禮。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
納征、請期、親迎。六藝:①指六經,即《易經》、《尚書》、《詩經》、
《禮記》、《樂經》、《春秋》?!稁熣f》中“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就是
指六經。②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包括禮、樂、
射、御、書、數。禮即禮節,樂即音樂,射即射騎技術,御即駕馭馬車
的技術,書為書法,數為算數。六書:是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
古文字構成規則的概括和歸納,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
借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是造字法,轉注、假借指的是后來衍生發
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
86卜筮
古時預測吉兇,用龜甲稱卜,用蓍草稱筮,合稱卜筮。
87洗馬、駙馬
洗馬:念xian音,秦時設置官名。漢時亦作'先馬'前馬為太子屬官,
掌侍從,太子出行時為前導,秩比六百石。晉時改掌圖籍,唐代掌東宮
經史子集四庫圖書的刊緝貯藏。駙馬:漢武帝時始置駙馬都尉,駙,即
副。駙馬都尉,掌副車之馬。到三國時期,魏國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
授官駙馬都尉,以后又有晉代杜預娶晉宣帝之女,王濟娶司馬昭(文帝)
之女,都授駙馬都尉。魏晉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駙馬都尉稱號,簡稱駙
馬,非實官。以后駙馬即用以稱帝婿。
88編年體、國別體、紀傳體
編年體:按年月日順序記載的中國史書體裁?!洞呵铩肥俏覈钤绲囊?/p>
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孔子整理修訂而成的;《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
事詳盡的編年體史書,原名《春秋左氏傳》,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
作;《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北宋司馬光主編。國別體:
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事件。《國語》是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春
秋時期左丘明作;《戰國策》是一部戰國時期的史料匯編,西漢劉向整
理。紀傳體:以人物活動為中心記載歷史,《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
部紀傳體通史,《漢書》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
除《史記》為通史外,其余的都屬斷代史。
89前四史、后四史
前四史:[西漢]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共三
千多年的歷史;[東漢]班固的《漢書》,記或漢高祖元年(前206年)至
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南朝?宋]范曄的《后漢書》
記載整個東漢(自光武帝劉秀至獻帝劉協)近二百年的歷史;[三國?蜀]陳
壽的《三國志》,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
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歷史。后四史:一般指的是《宋
史》、《元史》、《明史》、《清史稿》。’后四史的最后一部《清史
稿》并不屬于《二十四史》,《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是《明史》。
90博學宏詞、書判拔萃
博學宏詞:即博學宏詞科,始于唐玄宗,臨時設置的考試科目,為制科
之一。宏詞科的考試內容是‘試文三篇',包括詩、賦、議論各一。乾隆
名弘歷,‘宏‘音形義與'弘相近,故改為博學鴻詞。主要方式是由各地的
地方官和士紳推舉本地公認有學識、有名望的名士,直接參加這一考試。
書判拔萃:即書判拔萃科,唐代考選科目之一,試判三條,中者授官,
書判,即書寫判詞的能力。
91城市
城隍: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墻,’
隍’原指沒有水的護城壕,有水的護城壕稱為“池”。
92五聲、七聲
五聲:又叫‘五音古代指宮、商、角、徵(zhi)、羽五個音,近似現代
音樂簡譜的1、2、3、5、6o七聲:又叫叱音:指宮、商、角、變微、
徵、羽、變宮七個音,近似現代音樂簡譜的1、2、3、4、5、6、7o變
徵'聲調悲涼,“羽”聲激憤。
93東隅、桑榆、桑梓
東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桑梓:古代
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又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
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鄉,桑梓之情應該就是“思鄉之情”。
94《詩經》六義、漢字演變八過程
《詩經》六義:是指'風、雅、頌'三種詩歌內容形式與'賦、比、興‘三種
表現手法。風即國風,是各地的民歌,是詩經中最有成就的部分。雅包
括大雅和小雅,大雅為歌功頌德之作,小雅多諷刺之聲。頌是祭祀和頌
圣的樂曲。賦是直接鋪陳敘述。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屬此類。興即
起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就是用其他東西引出要說的內容。
漢字演變八過程:漢字形體經歷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
書、行書、楷書八個過程。甲骨文是商朝時期的文字,又稱“契文”、“甲
骨卜辭”,因其多刻在龜甲和獸骨上而得名。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
形式。金文是商周時期的文字,也被稱為“鐘鼎文”或“吉金文字”。大篆
是西周晚期的文字,又稱籀文。小篆是秦統一六國后形成的文字。隸書
起源于戰國,發展興盛于東漢時期。一般認為,隸書是由小篆發展而來
的??瑫步姓?、真書、正書。楷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米。
95掾吏、掾史
掾吏:掾原為佐助的意思,后為副官佐或官署屬員的通稱,掾吏指官府
中輔助官吏的通稱。掾史:官名。掾與史的合稱。漢衙署分曹辦事.曹
有掾與史,掾為長而史次之。
96萬家
商賈,是古代對商人的稱呼,釋為行商坐賈,行走販賣貨物為商,坐著
出售貨物為賈,二字連用,泛指做買賣的人
97干戈
干戈: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干'指盾牌,上古時期,秦稱‘盾',山東
六國稱‘干','戈'指進攻的類似矛的武器。因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稱。后
來引申為指戰爭。
98剖符、虎符
剖符:又叫‘剖竹'。古代帝王在建國之后,分封諸侯、功臣時,將符節
剖分為二,君臣各執一半,作為信守的約證,用銅或竹、木制成,上刻
有字。后因以“剖符”、“剖竹”為分封、授官之稱。虎符:古代皇帝調兵
遣將用的兵符,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伏虎形狀的令牌,劈為兩半,其中
一半交給將帥,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兩個虎符同時合并使用,持符
者即獲得調兵遣將權。專符專用,一地一符。
99鼎甲、鼎元
鼎甲:①指豪族大姓。②科舉制度中狀元、榜眼、探花之總稱。因鼎有
三足,一甲共三名,故有此稱。鼎元:狀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別稱鼎元。
100鴻臚、傳臚
鴻臚:‘鴻‘,大。'臚',傳達。漢武帝太初年間改‘典客'為'鴻臚',專管朝
廷慶賀吊喪贊導之禮。既是官名,又是官署名。傳臚:①科舉時代,殿
試揭曉唱名的一種儀式。殿試公布名次之日,皇帝至殿宣布,由閣門承
接,傳于階下,衛士齊聲傳名高呼,謂之傳臚。②明代稱科舉第二、三
甲第一名為傳臚。至清代則專稱二甲第一名(殿試第四名)為傳臚。
101烽燧
烽燧:①即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信號,白天放煙叫烽,夜間舉火叫燧。
②指戰亂。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宋?陸游《過小孤山大孤
山》)
102陛下、殿下、閣下、膝下、麾下、足下、在下、節下
陛下:本義是臺階。特指皇宮的臺階。“陛下”原來指的是站在臺階下的
侍者。臣子向天子進言時,不敢直呼天子,必須先呼臺下的侍者而告之。
后來'陛下”就成為對帝王的敬辭。殿下:宮殿階陛之下。唐代以后,殿
下一般多用于稱呼皇太子,也用以稱呼皇太后和皇后。后來,在稱呼君
主國的王儲、親王、皇太后、皇后、公主時等仍稱殿下。閣下:最初只
用于對中央宰執之臣和地方郡守一類高官的敬稱,后來各級官吏,甚至
是普通人都可以用此稱呼。舊時對人的尊稱。也常用于書信中。膝下:
子女幼時依于父母的膝下,因而“膝下”表示幼年。后來借指父母,有親
切之意。后用以表示對父母的愛慕;并在與父母通信時,用為敬辭。麾
下:“麾”,旌旗之屬,是將帥用以指揮的旗口只。麾下是對將帥的尊稱。
后世也用麾下指部下。足下:意為“您”。屬稱對方的敬辭。下對上或同
輩相稱。在下:舊時用作自稱的謙辭。節下:主要用于魏晉時期。"節”
是軍中權力的象征,大將常有“持節”、“假節”之銜,故而對高級武將尊
稱為節下,后世對使節及地方疆吏也稱“節下”。
103左袒、右袒
左袒:袒露左肩臂。偏護一方叫左袒。在案件中傾向于贊同某一方或問
題的某一面。右袒:袒露右肩臂?!稘h書.高后紀》:'勃入軍門,行令軍
中日r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軍皆左袒」后以,右袒,表示倒向不義者
一方。請罪待刑,則右袒。
104車右、虛左
車右:一般情況下,古人乘車尚左(以左方為尊),尊者在左,御者在中,
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叫做修乘,又叫車右。而兵車情況不同,(君
王或主帥的指揮車)主帥居中自掌旗鼓,御者在左,車右是有勇力之士,
任務是執干戈以御敵護衛主將,并負責戰爭中的力役之事(如地勢險阻
需下車助推等)。虛左:古代馬車的座次以左為尊,空著左邊的位置以
待賓客稱墟左L虛左表示對賓客的尊敬
105關東、關西、關中、關外
關東:指山海關以東的一帶地方,泛指東北各省,也叫關外。關西:漢、
唐時泛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地區為“關西”。關中:相當于今陜西省中部
平原(渭水流域)地區,因春秋戰國時地屬秦國,又名秦中。關外:①
秦、漢、唐定都陜西的王朝,稱函谷關或潼關以東的地區為“關外”;②明
清稱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為“關外”,因其位于山海關以外而得名。
106建元、改元
建元:開國后第一次建立年號。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變紀年的年
號,稱為‘建元改元:指中國封建時期皇音在位期間改換年號。同一
皇帝在位時更換年號,稱為'改元每個年號開始的一年稱元年。
107陰文、陽文
陰文:器物或印章上所雕鑄或所鐫刻的凹下的文字或花紋。印章的陰文
也叫‘白文陽文:表面凸起的文字或者圖案。
108流民、遺民
流民:指因自然災害或戰亂而流亡在外,生活沒有著落的人。遺民:指
亡國之民,或者淪陷區的百姓,或者改朝換代后不仕新朝的人,或者劫
后余留的人民,或者指后裔、隱士、百姓等。
109股肱
股:大腿。肱:胳腱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輔佐帝王的重臣,也
喻為十分親近且辦事得力的人。
110臨朝稱制、垂簾聽政
臨朝稱制:指君主制時代在嗣君年幼、無法親自聽政的時候,由皇后、
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統治者代理皇帝執掌國政。山西漢時期的呂后
開辟。指太后臨朝管理國家政事。垂簾聽政:垂簾,太后或皇后臨朝聽
政,殿上用簾子遮隔。聽,治理。形容女后當朝處理國事。起源于戰國,
垂簾聽政的制度到唐朝武則天時期才開始。
111四夷、中國
四夷:古代華夏族對四方少數民族的統稱。含有輕蔑之意。(按族劃分,
不按地區方位劃分)泛指外族、外國。即東夷、西戎(氐、羌)、南蠻
(越、巴、蜀)、北狄(胡)。兩兩對舉時指四方少數民族。中國:最
早指西周京畿地區,后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又稱“華
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
等。在文言文中指中原。
112服闋、起復
服闋:又叫服除、級喪,守喪期滿除去孝服。闋,終了。起復:①明朝
以前,又稱奪情起復(奪情、奪服),官員因父母喪而辭官守喪未滿而
奉召任職,或命其不必棄官去職,不著公服,素服治事,不參預慶賀,
祭祀、宴會等由副官代理。②明清時指官員父母喪服滿期后補官。③降
官后又復職。
113酷吏、循吏
酷吏:本意為執法無情的官吏,后指用殘酷的方法進行審訊、統治的官
吏。如漢代張湯、郅都,唐代來俊臣。循吏:正史中記述的那些重農宣
教、奉公守法、愛民富民的地方官。
114淫祠、淫祀、生祠
淫祠:不合禮義而設置的祠廟,邪祠。淫祀:指不合禮制的祭祀。生祠:
舊時指為活人修建的祠堂。其對象都是官員。有德政于民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城市規劃城市雨水收集與利用考核試卷
- 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考核試卷
- 股權質押簡介及合同示例
- 建筑行業個人年終總結
- 安全生產違法處罰辦法輔導講座考核試卷
- 緊固件行業市場營銷策略與品牌推廣考核試卷
- 海底隧道工程中的海底地震安全性評價考核試卷
- 稀土金屬壓延加工的市場需求預測考核試卷
- 紡織品功能性設計考核試卷
- 有機合成中涂料樹脂的合成與應用考核試卷
- 2025年審計審查重點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真題試題及答案
- 城市管理文明執法規范(試行)
- 廣東省2024-2025學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學質量檢測物理試卷及答案(二)高三試卷(佛山二模)
- 【9數一?!?025年安徽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九年級中考一模數學試卷(含答案)
- 2025年中石油政工師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5年二建-水利-簡答200問
- 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內容
- 2025天津市安全員《B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幼兒園趣味迷宮課件
- 電網工程設備材料信息參考價(2024年第四季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