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三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1頁
青島版三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2頁
青島版三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3頁
青島版三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4頁
青島版三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車的運動

1.激發學生的新奇心,培育學生在視察四周事物的根

底上提出問題,并通過動手操作找尋證據說明假設的科學

探究實力和獨立設計限制變量試驗的實力。

2.引導學生體驗證據對于科學探究的重要性,培育學

生樂于搜集證據,勇于搜集證據的意識,在搜集的過程中,

教學目的建立團隊合作溝通的概念,體會到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是

親密聯絡的。

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推和拉都

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可以獨立設計試驗,

探究力的大小會影響小車的運動,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

的應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見的力。

教學重點學生可以設計試驗,探究力的大小會影響小車的運動c

教學難點可以運用限制變量的方法搜集數據。

教具準備玩具小車、木塊、線繩、米尺、秒表、鉤碼、墊圈等物品

課時支配1課時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一、情境導入

1.試一試:你有哪些方法能使一輛沒有任何動

力裝置的小車在桌面上運動起來?

2.學生匯報

3.師生共同研討:為什么推或拉小車,它就會

運動起來呢?(引導學生說出推或拉是對小車用了

力。)

二、探究活動

引導學生相識小車的運動及什么因素有關

1、相識力是有大小的。

(1)提出問題

小車在受到推力或拉力時會運動起來,怎樣

才能讓小車動的更快一些呢?

(2)作出猜測(學生思索探討.溝通.全班匯

報)

教師小結:同學們想到的這些方法都有可能

影響小車的運動快慢,今日我們主要來探討推力

或拉力大時,小車是不是可以跑得更快一些.

(3)設計試驗

談話:怎樣證明推力或拉力大,小車就可以

跑得快一些呢?(試驗)你準備怎樣做試驗?試

驗須要哪些試驗材料?試驗時要留意些什么?

小組探討后匯報溝通,使學生明確在試驗中,

保持不變的條件是什么?須要變更的條件是什

么?做試驗時各小組內要有明確分工,人人參及,

合作完成。

(4)試驗驗證:

教師巡察指導,提示學生多做幾次,并填寫

“我的試驗記錄”表。

(5)匯報溝通:通過試驗,你發覺小車運動

的快慢及什么因素有關?

教師小結:要想讓小車運動的快,就要用比

擬大的力,假設用的力比擬小,小車運動的就會

慢。

2、相識力是有方向的。

(1)嬉戲:各小組做小車過橋、鉆山洞的嬉

戲,看誰能讓小車順當過橋、鉆過山洞。

(2)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A推力和拉力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兩種力,生

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和拉力?

B假設沒有推力和拉力,生活將是什么樣子?

三、拓展活動

1、想方法讓小車跑得又快又遠。

2、課下探究:小車在斜坡上為什么會自己向

卜,跑?

板書設計:

教后記:

2、玩滑梯的啟示

1.能用比照試驗的方法作物體外表光滑程度影響摩擦

力大小的探究;能用視察、體驗和已有學問閱歷對摩擦力

做出合理的假設;采納不同的方式進展表達及溝通。

2.擅長在嬉戲中發覺、提出問題;關切人們運用摩擦

教學目的

力的技術成果;情愿合作及溝通;樂于用學到的學問改善

生活。

3.知道摩擦力是生活、消費中一種常見的力;理解摩

擦力及我們生活的關系;理解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

在地面上推或拉一個物品的時候,就會感到費勁,

這是因為物體和地面之間有摩擦力。(板書:摩擦

力)

2、關于木塊下滑的試驗探究

(1)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出示木塊)假設

讓一個小木塊或乒乓球從一個斜面上滑下來,則

它們和斜面之間有摩擦力嗎?

M:假設想讓木塊或乒乓球從斜面上滑下的

速度快一些或慢一些,你能想到什么方法呢?各

小組利用材料試一試吧!

(2)小組活動,教師參及探討

⑶匯報

(4)師小結:我們可以發覺,物體外表越光滑,

物體間的摩擦力越小;反之,越粗糙,摩擦力就

越大。所以人們就會利用這個特點,變更生活中

的一些摩擦力,使生活更便利!

3、聯絡生活,體會摩擦力及生活的關系

你能想到生活中,我們利用或變更摩擦力的

例子嗎?

三、拓展活動:

假設生活中沒有摩擦力,世界又會是什么樣

子呢?課下以《假設沒有摩擦力》寫一篇科幻短

文吧!

板書設計:

教后記:

3、蹺蹺板

1.能用視察、體驗和已有閱歷對杠桿尺平衡做出假設

性說明;能通過視察、試驗等方式相識杠桿尺的平衡原理。

教學目的2.擅長在嬉戲中發覺問題.提出問題;關切人們運用杠

桿平衡的技術成果;情愿及人合作及溝通;

3.知道杠桿尺的平衡條件;理解生活中的平衡現象。

教學重點

能通過視察、試驗等方式相識杠桿尺的平衡原理。

教學難點理解生活中的平衡現象。

教具準備

支架、杠桿尺、直尺、鉤碼、蠟燭、設計表格。

課時支配1課時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一、嬉戲導入:演示“蠟燭蹺蹺板”試跪。

談話:這是一個好玩的“蠟燭蹺蹺板”嬉戲,

請同學們細致視察,看誰的發覺多?

學生:他的左右兩端不斷地蹺起來。

師:你在生活中玩過類似的嬉戲嗎?它為什

么一會兒蹺起來,一會兒又落下去呢?

二、探究活動:

1、感知蹺蹺板的平衡,提出問題

出示書中圖片,讓學生細致視察這些圖片,

看它們有什么不同。

2、探討探究方案

(1)提出活動改想:請大家結合你的生活閱

歷揣測一下怎樣才能使杠桿尺保持平衡。

(2)學生探討后組織匯報。

(3)教師小結:同學們的預料都有可能,但

還不是結果,要知道這些預料是不是正確,還耍

驗證,請同學們依據自己的預料,結合桌上的材

料,以小組為單位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4)學生小組探討,制定方案。

(5)學生匯報溝通。

3、進展探究試驗

(1)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同學們已經做好了

試驗的準備工作,如今可以動手試一試,看誰的

方法多,發覺多?誰的記錄詳實?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展試驗,教師參及

學生的活動,及學生共同探究,給學生足夠的時

間及空間。

3、溝通試驗狀況及發覺

4、找生活中的平衡現象

師: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規

律,請大家看這段資料(雜技演員走鋼絲等)

師生溝通: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這樣的現

象?請舉例說明。

誰能用我們理解的蹺蹺板的道理,提醒剛上

課時“蠟燭蹺蹺板”的奇妙。

三、拓展活動:

1、師:這節課同學們探究了有關平衡規律方

面的學問,你準備用它來干什么?

2、學生溝通。

3、出示關于平衡的小玩具,激勵學生在課下

做一些有創意的玩具。

板書設計:

教后記:

4、彈贊里的學問

L讓學生相識到彈性物體受力時形態會發生變更,物

體發生形變時會產生彈力,理解彈力及我們生活的關系。

2.使學生可以通過探究活動感知到物體的彈性和彈

力,可以選擇合適自己探討的專題,可以表達溝通自己的

教學目的

體會、發覺及見解,可以設計制作及彈性、彈力有關的小

玩具。

3.激發學生情愿探討生活中有關彈性的現象,樂于探

究及發覺四周事物奇妙的欲望,體驗用學到的學問改善生

活的樂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可以通過探究活動感知到物體的彈性和彈力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情愿探討生活中有關彈性的現象

教具準備

各種彈簧、橡皮筋、玻璃球、圓珠筆、彈簧拉力器

課時支配1課時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一、導入新課,激發愛好

1、(出示玩具盒子)同學們,想知道盒子里

裝的是什么嗎?

2、教師指名一位學生到講臺前翻開玩具盒

子。

3、咦,怎么跳出來一個小猴子?它是怎么跳

出來的?誰能說明一下?(學生說明緣由)

4、(出示彈簧)原來是彈簧跟我們玩嬉戲呢。

同學們,彈簧在我們生活中常常看到,它有哪些

學問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探討它吧。(出示課

題:彈簧的學問)

二、綻開探究活動

活動一:玩彈簧,發覺彈力的特點

1、請拿出課前搜集的彈簧或彈簧玩具,玩

一玩,看看有什么發覺?把你的發覺剛好記錄下

來。比一比看哪個小組發覺的最多。

(學生玩彈簧,引導學生在小組內或不同小

組間溝通嬉戲方式,讓學生盡情體驗嬉戲及活動

所帶來的歡樂,并從中有所發覺。)

2、溝通發覺:(學生分組溝通本組玩彈簧玩

具或嬉戲的玩法,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和發覺的問

題。)

3、彈簧有力氣嗎?彈簧在什么狀況下有力

氣?

(學生依據試驗現象及生活閱歷溝通。)

4.、當我們把彈簧壓縮或拉長時,它就會產生

一種要復原原來形態的力,這就是彈力。

5、我們四周的很多物體都能產生彈力,則

彈力有沒有大小呢?彈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

關?

6、能想一個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測嗎?動手試

試吧!(學生利用試驗桌上的材料進展分組試驗。

試驗完畢匯報結論)

7、通過試驗驗證,知道了彈力的大小及用力

的大小有關,則彈力有沒有方向呢?它的方向朝

明B?請同學們再次玩一玩彈簧,細致視察一下。

(學生自由探討,體會彈力的方向及用力的方向

相反。)

活動二:生活中的彈力現象

1、除了剛剛看到的現象外,你還能舉出在生

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彈力?

2、學生溝通自己所理解的彈力的應用。

活動三:設計彈簧玩具

彈力可以扶植人們做很多的事情,下面我們

就來利用彈力,設計一個彈力玩具,比一比,看

哪個組設計的彈力玩具最棒、最新奇?

三、拓展活動

同學們剛剛設計的一個個彈簧玩具特別有新

意。這里有一個雞蛋,你能不能運用今日所學到

的學問來設計一個裝置,讓雞蛋從高處落下來摔

不破?

板書設計:

教后記:

5、好玩的磁鐵

L能用簡潔器材做簡潔的視察試驗,并做試驗記錄;

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探討過程和結果;能傾聽和敬

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

2.在及別人合作學習和探究活動中,體會合作及溝通

教學目的

的開心;樂于探究和發覺四周事物中的奇妙;意識到科學、

技術和社會是有機結合的,增加把學到的學問應用于生活

的意識。

3.知道磁鐵的根本性質,理解生活中磁鐵的應用。

教學重點

知道磁鐵的根本性質,理解生活中磁鐵的應用。

教學難點能用簡潔器材做簡潔的視察試驗,并做試驗記錄。

教具準備

磁鐵、剪刀、畫筆、曲別針、小鐵釘

課時支配2課時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一、談話導入

1、師:出示磁鐵,問:這是什么?你們玩過

嗎?有什么特點?

2、學生答復

二、視察溝通,直奔主題。

1、(教師將一條形磁鐵放到實物展臺上)請

同學們細致視察磁鐵,看看磁鐵上有什么?

2、學生視察后匯報。教師板書:SNc

三、開放空間,自由探究。

1、師:同學們的視察特別細致,這節課我們就

來玩好玩的磁鐵。(板書課題:好玩的磁鐵)

師:請同學們留意,在玩的過程中用簡潔的

語言或者圖畫的形式記錄你們的發覺,看哪個小

組發覺的最多?假設你們感到這是一個重大發

覺,可用☆表示出來。

2、學生自由探究20分鐘,教師巡察指導。

3、學生關注自己小組的記錄表,具體記錄自

己的試驗發覺。

4、各組說說是怎么玩的?有什么重大發覺?

同極相斥,異極相吸;兩端磁力大,中間磁

力小。

四、總結

剛剛,同學們在玩的過程中,發覺了磁鐵的

好多隱私,事實上這些都是磁鐵的一些性質,好

多的科學家費盡周折才探討出來,可我們一節課

就發覺了磁鐵的這么多性質,而且都是“重大發

覺”,太了不得了。

(學生為自己的重大發覺鼓掌)

第二課時

一、生活應用,拓展延長

1、磁鐵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應用?

2、學生舉例說明。

3、小結:通過溝通,我們發覺生活中好多物

品都用到了磁鐵,而且磁鐵正越來越多地運用到

消費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垃圾處理場用大磁鐵分

別出垃圾內的廢鐵、廢鋼等金屬。課下要留意視

察,理解更多磁鐵在生活、消費中的應用。

二、質疑問難

1、師:對于磁鐵,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2、學生自由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進展重點

板書。

三、總結

師:這么多的問題,在課堂上是無法解決的,

不如大家課后親自去探討,有J結果告知教師和

同學們。

板書設計:

教后記:

6、指南針

1.知道指南針是利用磁鐵能指南北的性質制成的指示

方向的儀器。

教學目的2.感受科學技術是不斷開展的,科學技術及社會生活

親密相關。學會正確運用指南針,利用指南針確定方向。

3.理解指南針開展的歷史,增加熱愛祖國的情感。

理解指南針的用處,知道指南針的歷史,學會正確運用指

教學重點

南針

教學難點

利用指南針確定方向,相識八個方向。

教具準備

指南針。

課時支配1課時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一、導入新課

1、出示指南針,問: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學生溝通,然后指名答復。

二、探究指南針的特性

1、讓學生視察指南針,說說指南針主要由哪

幾局部構成的。(磁針、支架和標明方向的底盤)

底盤是怎樣放的?底盤上標有什么中間是支架,

支架是用縫衣服的針做的,針尖朝上。想想為什

么要這樣做?

2.針尖頂著一枚磁針,知道磁針是什么做的

嗎?靜止時磁針指向哪個方向?(紅色一端指向

“北”)

3、想想要正確地運用指南針須要留意什么?

(程度放置,遠離磁鐵等)

4、依據你們提到的,我們先來試一次。(隨

意方向放置指南針一個)不好了,它沒有指向南

北!問題出在哪里?(提示:用之前還需調整底

盤。)

三、用指南針定方向

1、用指南針斷定物體朝什么方向。

(1)指南針告知我們“北”在哪個方向?

它還告知你其它方向了嗎?請你指一指。

(2)黑板朝什么方向?教室的門呢?

(3)面對黑板坐立,正面朝的是哪個方向?

左側臉對著哪個方向?右側臉呢?

(4)聽口令,做轉身運動。

2、用指南針斷定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什

么方向。

(1)出示ABC三點,假設以A為中心,B

在A的什么方向?C在A的什么方向?

(2)假設以B為中心,A在B的什么方向?

C在B的什么方向

(3)看著指南針說說XX同學在你的什么方

向?你在XX同學的什么方向?

(4)講臺在你的什么方向?為什么大家說的

不一樣呢?(設定的中心不同)

四、理解指南針的歷史、用處和構造

講解并描繪:古代,我國人民發覺有一種石

頭能吸鐵,就把它叫做磁石或鐵師。后來,又發

覺磁石能指南,就把磁石磨成一個勺,把勺放在

一個光滑的標有方向的銅盤上。這個磁石磨成的

勺在銅盤上會旋轉,停下來后,勺柄正好指著南

方。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指南儀器,人們把它叫

做“司南”。到了宋代,我國古代科學家沈括,

又在前人探討的根底上對指南儀器進展了改良。

制作出各種式樣的指南針。幾百年前,指南針傳

到歐洲。從今,世界各國才漸漸有了指南針。

五、總結延長

1、理解了指南針的歷史,此時此刻人家最想

說些什么?(盼望學生能說出人類的宏大;應為

勞動人民的創新精神所感動;指南針給人類帶來

了便利,我也想做一個指南針等。)

2、假設讓你來做一個指南針,你會嗎要留意

什么嗎?

板書設計:

教后記:

7、相識太陽

1.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

2.敬重關于太陽的科學證據,能大膽想象太陽的概況。

教學目的

3.知道太陽是一個溫度很高的大火球,理解太陽的根

本狀況;理解沒有太陽,地球上就沒有生命。

教學重點

理解太陽的根本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沒有太陽,地球上就沒有生命。

教具準備

關于太陽的文字和圖片資料

課時支配1課時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一、提出問題

1、談話: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對地球有什

么意義呢?

2、學生自由答復。

二、猜測假設:

(1)以小組為單位溝通資料,將內容進展整

理歸納。

(2)以小組為單位進展匯報,實現資源共享。

三、制定探究方案:

內容包括四個方面:

1、太陽的外觀和銀河系

2、太陽的構造

3、太陽外表的太陽黑子、耀斑和日珥

4、太陽的大小、體積、質量及及地球的比擬

四、施行探究:

1、太陽的外觀和銀河系

太陽是一個燃燒的大火球,是一個旋轉的高

密度炙熱的氣球體。他的大局部氣體是氫氣,產

生宏大的能量。太陽是銀河系中的一顆一般的恒

星,他的年齡大約有50億歲了。估計它的壽命

還有50億年。

2、太陽的構造

從構造上看,太陽可以分為日核、輻射層、

對流層、光球層、色球層。它的外表溫度大約是

6000攝氏度,內部溫度大約是1500萬攝氏度。

3、太陽外表的太陽黑子、耀斑和日珥。

光明的太陽光球外表,常常出現一些小黑點,

這就是太陽黑子。太陽黑子是太陽外表的氣體斑

塊,太陽黑子其實并不黑,只不過由于它的溫度

比四周的溫度低,看起來顯得黑些。太陽外表有

時會出現一塊突然增大增量的斑塊,叫做“耀

斑”。日珥是突出在太陽邊緣外面的發光氣團。

4、太陽的大小、體積、質量及地球的比擬

太陽的直徑約為139萬千米,是地球的109

倍,太陽的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太陽的質量

是地球質量的33萬倍。

五、展示溝通:

(1)我們對太陽又有了深一層的相識,哪些學

問讓你印象最深呢?

(2)學生自由匯報。

六、拓展創新:

(1)剛剛我們探討了太陽,誰知道太陽及我

們有什么關系?

(2)學生自由匯報。

板書設計:

教后記:

8、太陽和影子

1.知道產生影子的條件;知道太陽每天在天空中運動

的形式;相識一天中溫度和影子的變更及太陽運動的關系;

并能運用太陽和太陽光下物體的影子來區分方向。

教學目的2.培育學生合作及溝通的實力,養成長期視察的良好

習慣;樂于將太陽及影子的學問應用于生活實際。

3.在試驗探究中,養成勇于探究、擅長溝通、分工合

作的優良品質;能體會到科學探究來源于生活。

教學重點理解太陽在天空中位置的變更及溫度、時間變更的關系

教學難點

知道同一物體在陽光下影子長短和方向變更的規律

教具準備

手電筒、鉛筆、硬紙板等。

課時支配2課時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一、嬉戲導入,激發愛好。

1、師生玩手影。

首先利用手電筒的光源,教師做手影,學生

視察并猜影子,然后讓學生上臺進展嬉戲。當學

生玩的起勁時,有意關閉手電筒,創設情景:影

子怎么沒了?猜猜看影子是怎樣產生的?

2.除了剛剛的手影,你在日常生活中的什么狀

況下也看見過影子?

二、操作感知,探究特點。

1.設計試驗,驗證關系

(1)將鉛筆豎直立在桌面上。

(2)將手電筒平放在桌子上,間隔鉛筆大

約20厘米,翻開手電筒照耀在鉛筆上,視察燈光

的亮度及鉛筆的影子,并用筆將影子描下來。

(3)用手電筒仿照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

更,手電筒繞鉛筆轉半圈。每挪動一點間隔,要

剛好做好視察,并隨時將影子描下來。留意:手

電筒放在鉛筆的南側,自西向東挪動;手電筒及

鉛筆的間隔始終保持2。厘米左右。

(4)依據要求,將試驗重復幾次。

(5)思索并探討:物體影子的長短和方向跟

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有什么關系?

三、歸納總結

太陽總是從東方升起,在西方落下,中午太

陽在正南上方。早晚的影子長,中午的影子短;

影子可以跟我們一起動,影子跟我們是連在一起

的,影子和太陽運動的方向相反等。

第二課時

一、動手作畫,深化相識

1、請學生將物體在陽光下的影子畫出來。教

師巡回指導!

2、小組溝通,展示作品。

3、請用相關科學學問,評價他們畫的影子。

4、依據評價,學生再看自己畫的影子,把不

合理的狀況改正過來。

二、聯絡生活,拓展應用。

1、一天中的溫度變更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有什

么影響?

2、人們利用太陽能來干什么?(太陽能發

電、太陽能電燈、太陽能汽車、太陽能計算器、

太陽能熱水器等)

3、人們利用太陽光下的影子可以做什么?

(在樹蔭下乘涼、遮光窗簾等)

4、教師小結: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

三、總結閱歷,學問延長。

1.學習了這一課,你有哪些收獲?

2.你還有什么問題想接著探討嗎?

板書設計:

教后記:

9、用太陽計時

1.相識太陽鐘和古代計時工具的原理。

2.利用日馨的原理制作計時器。

教學目的

3.意識到駕馭和運用自然規律,可以為人類和社會開

展帶來不行估量的好處。

教學重點

相識日展和古代計時工具的原理

教學難點

利用日號的原理制作計時器

教具準備

有關日孱和其他計時工具的圖片、電筒、日展模型。

課時支配2課時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一、鋪墊孕伏

1、位同學能告知我如今幾點了?(學生說出

時間)

2、你是通過什么知道如今的時間的呢?

3、古代還沒有手表的時候,人們又是怎樣推

斷時間的變更呢?

二、探討新知,相識古代計時器

1、人民的才智是深不行測的,在古代人們用

來計時間的方法還有很多。我們來看看這些計時

器(出示計時器掛圖)。

2、小組探討它們都是利用什么原理計時的。

3、小組請代表匯報。

4、你們還知道其他的計時方法嗎?

三、探究日暮原理

1、介紹日展

教師出示日辱的示意圖和實物,并把“日辱”

板書在黑板上,它又稱作客儀和日規,是我國古

代勞動人民在視察大自然的變更時,通過不斷的

試驗創建出來的,它利用太陽影子的變更來記錄

時間的工具。

2、制作日唇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學具袋,里邊就有個日

唇,請同學們在小組里仿造這個示意圖把它拼裝

起來。

3、探究原理

(1)看到你手中的日唇,你想知道些什么?

想探討些什么?(唇面刻的是什么?它是怎樣工

作的?這根針有什么作用?)

(2)學生答復。

(3)教師引導學生相識神面和辱針:這是一個赤

道日辱,暑面及赤道面平行,上面的刻度就是時

間。唇針及唇面垂直,它就相當于我們手表的時

針。

四、教師總結

當太陽光照耀到唇針,辱面就出現唇針的倒

影,倒影指向屏面的刻度就是當時的時間。

第二課時

一、介紹手掌日暑

手掌日唇流傳于民間,它充分表達了人民的

才智。運用方法是這樣的:我們面對南邊,手掌

攤開(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夾住一

支筆,使筆及手掌垂直。拇指關節對著正南方,

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著不同的時間。

二、理論手掌日唇

依據教師的介紹,在其他同學的扶植下共同

體驗手掌日窖的運用,教師巡察指導。(引導學生

用電筒的光代替太陽光)

三、溝通

讓兩組同學上臺演示,臺下同學說說指向的

時間。

四、總結

從這個試驗你得到什么啟示?

板書設計:

教后記:

1。、制作計時工具

1.能綜合運用所學學問,培育創建性思維實力及動手

教學目的實力。

2.關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產品,意識到生活是創建的

源泉。

3.會制作一種簡潔的計時工具。

教學重點

學會制作簡潔的計時工具

教學難點

培育創建性思維實力及動手實力

教具準備

剪刀、膠帶、做沙漏、水鐘等所用的材料

課時支配1課時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一、導入新課

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太陽計時,并且獨創了

多種計時工具,同學們想不想也來做個計時工具

呢?

二、設計制作方案

1、設計制作方案,相互啟發,開拓思路。

2、教師展示幾種典型個例,側重創新性進展

評價。

3、學生設計各自的方案,理清制作思路。

4、溝通方案,提出建議,對自己的方案進展

調整。

三、開展制作活動

1、提出制作要求,如平安運用剪刀,互助合

作。

2、以小組為單位進展制作,教師進展指導、

點撥。

3、用自己的作品進展計時,駕馭計時規律。

4、對作品進展改良。

四、展示及溝通

將自己的作品擺到展示臺上,相互觀賞、評

價。

五、拓展延長

激勵學生發覺新問題,創建獨創更好的計時

工具。

板書設計:

教后記:

11、燈泡亮了

1.知道一個完好的電路主要由電源、開關、導線、用

電器四局部組成。能舉例說明什么是電源、開關、導線、

教學目的用電器。

2.能選用一些根本組件和材料,設計簡潔的電路。

3.能用簡圖或文字表示自己的設計和施行方案。

教學重點

探究燈泡會亮電路的設計,知道完好電路的組成。

教學難點

培育學生設計試驗和動手操作的實力。

教具準備

電筒、電池、導線、小燈泡、電池盒、開關、燈座。

課時支配1課時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教師出示手電筒

手電筒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這個

小小的手電筒中還隱藏著很多的科學呢!

2、要求:大家可以把你的手電筒拆開看一看。

視察手電筒中的各個重要局部(電池、開關、燈

泡、外殼)。

3、學生動手拆手電筒,視察、探討。

4、小結:手電筒主要是由哪幾局部組成的?

開關有什么作用?

5、如今,我們運用手電筒的時機少了,但是

我們可以利用我們已有的材料組裝出更新奇的裝

置來使小燈泡發光,行嗎?

二、學習新課

1、引導:請小組代表介紹準備的材料。

下面就請同學們利用準備的材料試著連一

連,看能不能使一個小燈泡發光,好嗎?

2、學生分組探討制作方法。小組代表溝通組

裝電路的方案.(提示留意事項:不能用導線干脆

把電池正負極連接起來!把連接的電路畫下來,

這時電池、開關、導線、小燈泡可以用符號表示。)

3、分組連接。

(學生制作中,教師留意視察學生的連接狀

況。提示學生用圖示的方法記錄自己的探究結

果。)

4、提問:哪個小組把發覺給大家介紹一下?

5、學生匯報探究結果。

(教師讓每一個小組的同學一起到講臺上進

展講解,讓他們邊講解邊演示,并讓各小組把本

組的方法用電路圖的形式畫到黑板上。在學生講

解并描繪完成后,讓下面的同學把自己沒有聽明

白的地方提出來,讓小組的同學給以補充介紹,

或其他小組的同學進展補充介紹。學生的探究結

果會各不一樣,教師不要求統一,讓每一個孩子

都體會到勝利的樂趣。)

6,小結:同學們利用這些簡潔的材料,發覺了

使小燈泡發光的隱私。要使小燈泡發光須耍一個

完好的回路。這個完好的回路包括哪幾局部?(一

個完好的回路包括電源、開關、導線、用電器四

局部。)

三、自由活動:電是從哪里來的?

1、教師:我們共同合作點亮了小燈泡,你知

道電從哪里來的嗎?

2、學生分組探討,相互說一說。

3、組織學生匯報

4、師小結:一是源自電池。二是源自發電站。

(四)拓展延長

關于電還有很多好玩的問題和現象,我們可

以用西紅柿做一個水果電池,取一根銅絲和鐵絲

插在上面,把電壓表的正負級分別及銅絲鐵絲相

連,會產生電流。盼望你們課后接著探究,還能

不能用其他水果或蔬菜制作電池呢?信任你們肯

定會發覺更多的隱私。

板書設計:

教后記:

12、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

1.知道燈泡的兩種連接方法:串聯、并聯。

2.可以連接出“點亮兩個燈泡”的電路,并且在活動

教學目的中學會發覺問題,解決問題。

3.可以將連接的電路用圖表示出來,能描繪試驗中的

不同現象,理解串并聯電路的主要區分。

教學重點

通過試驗探究串聯、并聯電路的不同特點。

教學難點

可以將連接的電路用圖表示出來

電池1節、燈泡2個、導線4根,開關1個,燈泡實物圖

教具準備

2個,電池實物圖1個。

課時支配1課時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一、激發探究愛好,提出探究任務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用電池、導線、燈泡

連出1個電路,點亮了我們的小燈泡。但是,上

節課的電路中只有1個小燈泡,假設再給你們一

個,你能把它也連進去,同時點亮2個小燈泡嗎?

今口我們就《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

二、探究電路的兩種連接方法。

1、連接電路,視察不同現象。

師:一會兒,請你們用10分鐘的時間,來連

接這個能讓2個小燈泡都亮起來的電路,把勝利

的電路畫下來(出示實物圖)。勝利一種就畫一種,

然后立刻想想還有沒有別的連接方法,再接著連

接下一種。比一比哪個組在10分鐘之內連接的

電路最多。另外請你細致視察連的方法不同,出

現的現象一樣嗎?

2、學生分組試臉。教師在各組活動過程中巡

察指導。激勵學生主動思索用多種方法連接電路

3、匯報試驗結果,分析比擬不同電路的不同

現象。

(有的燈泡暗,有的燈泡亮。)

4、分析、概括,建立概念。

(1)分組匯報連接方法。

(2)指導學生發覺:燈泡暗的電路,每一個

連接點都只連了一條導線。燈泡亮的電路,有的

點連了2條導線。)

(3)你知道這兩種電路的名字叫什么嗎?

(學生發言,教師板書:串聯、并聯)

5、比擬兩種電路其它不同的現象。

(1)你們在連接電路時,除了發覺燈泡的亮

度不同,還有沒有發覺其他不同的現象?

(2)指導學生發覺:有的燈泡是同時亮起來

的,有的燈泡是分著亮的。

(3)假設把串聯電路的燈泡擰下來一個,另

一個會怎么樣?并聯電路呢?擰下一個,另一個

會怎么樣呢?(學生揣測,指定一名學生來演示

驗證。)

(4)能說明一下,這是什么緣由嗎?

(學生發言)

(5)教師釋疑。

三、在生活中的運用。

1、師:我們已經理解了串聯和并聯電路的特

點,則我們家里的電路是哪一種呢?

2、分析一下你見過的電路應當屬于哪種電

路?

四、課后反思

我們的生活中到處有科學,科學學問可以扶

植我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問題。我們應當做

個有心人,去發覺生活中的科學學問。

板書設計:

教后記:

13、誰的本事大

1.能依據閱歷進展合理推斷猜測,做簡潔的探究性試

驗,并作好試驗記錄。

教學目的2.體驗及人合作及勝利的喜悅,情愿用證據驗證假設。

3.知道有的材料簡潔導電,有的不簡潔導電,理解什

么是導體、絕緣體,能區分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

教學重點

知道有的材料簡潔導電,有的材料不簡潔導電,

教學難點

理解什么是導體、絕緣體,能區分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

電池、燈泡、開關、小燈座、鋁片、銅絲、橡皮、鐵絲紙

教具準備

片等。

課時支配2課時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一、導入新課

師:這節課教師就和大家一起做幾個嬉戲,

第一個嬉戲:“燈泡亮了”

(1)學生分組連接電路。

(2)師:當我們把鋁片連入電路中,燈炮亮

了,說明鋁片能導電。(板書:導電)。

(3)把鋁片換成銅絲,大家看到什么現象?

這說明了什么?再把銅絲換成木條,大家再細致

視察,有什么發覺?說明了什么?

二、探究活動

活動1:假設猜測

1、做第二個嬉戲,“考一考、猜一猜”。

2、依據生活閱歷,猜一猜哪些物體會像鋁片

一樣能導電,畫表示,哪些不能導電,畫

表示。

3、學生揣測、記錄

4、學生匯報

活動2:試驗探究

1、第二個嬉戲“做一做”。驗證揣測是否止

確。

2、學生驗證:小組合作,邊驗證邊做記錄。

3、匯報試驗結果。

活動3:溝通探究成果

1、做笫四個嬉戲:“說一說”。

2、學生說一說分幾類?(兩類)小組探討

匯報。

三、總結

我們把鋁片、銅絲等能導電的物體叫導體;

像木片、塑料等不能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

第二課時

一、拓展延長

1、說說什么是導體、絕緣體?

2、同學們袋中有好多東四,同組同學指一指,

說一說,哪些是導體,哪些是絕緣體。

3、除了這些,在我們生活的四周,你還知道

哪些是導體,哪些是絕緣體嗎?(學生舉例)

二、成果升華

1、辯一辯導體、絕緣體誰的本事大。

2、指導: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辯論:(1)它

們在消費、生活中的應用;(2)假設沒有它們,

生活是什么樣子的?

3、分組:依據學生認為誰的本事大分成兩大

組(導體、絕緣體)。

4、同組探討:給學生充分的探討時間。

5、學生辯論。

三、總結

問題一假設一試驗->結論,這是科學的探討

過程。

四、作業

課下,同學們就用這種科學的探討方法,調

查我們四周的物品,哪些地方用了導體,哪些地

方用了絕緣體,想一想人們這樣設計的緣由是什

么?

板書設計:

教后記:

14、平安用電

L理解平安用電常識。

2.會查閱資料及其它信息資源,搜集和整理平安用電

教學目的

的相關資料。

3.培育小組合作溝通的意識,使學生知道科學技術會

給人類及社會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教學重點

理解平安用電常識。

知道科學技術會給人類及社會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

教學難點

影響

教具準備

搜集和整理有關平安用電方面的圖片及文字資料

課時支配1課時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一、談話導入:

1、師:有一位同學叫小明,我們來看看他星

期天都干了些什么?

2、出示四幅圖(圖1小明在電線下放風箏,

圖2小明在電線上晾衣服,圖3小明濕著手插插

座,圖4小明自己亂接電線)

3、同學們探討:小明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4、說一說電可以給人類帶來那些危害?

二、學習新課

1、談話:我們在生活中應怎樣平安用電呢?

2、教師提問:

(1)在擦燈泡時應留意什么?

(關電源、用干布擦)

(2)在拔插座時,手能遇到插座的金屬局部

嗎?

(不能)

(3)遇到家用電器著火應怎么辦

(先切斷電源,再滅火)

(4)開關外殼和電線絕緣有破損時,應怎么

辦?

(讓大人或電工修好,自己不能亂動。)

(5)用電淋浴器洗澡時,應留意什么?

(肯定要切斷電源)

(6)雷雨天時,能否在樹下、電線桿下避雨?

(不能,以防觸電。)

(7)發覺家用電器損環,能否自己隨意拆卸。

(不能,應找專業人員修理)

(8)人觸電以后,用什么方法救助。

(用木棍或關電源)

3、學生結合自己的閱歷綻開探討。

提示學生:可以通過閱讀電器說明書理解更

多的學問。

4、學生匯報。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進展適

當的補充。

5、探討制定平安用電小常識。

6、學生匯報,教師補充。

三、評價:

1、談話:在本節課,你感到最大的收獲是什

么?對自己的設計和表現還滿足嗎?請把自己的

評價填在“星級評價表”中。

2、學生填寫“星級評價表”。

四、拓展:

請同學們課下做個平安用電宣揚員吧!把你

所學到的學問講給爸爸、媽媽和鄰居的爺爺、奶

奶、叔叔、阿姨聽,還可以設計一張宣揚畫,貼

到小區的壁報欄里。

板書設計:

教后記:

15、我們的身體

1.知道人體依據外觀特征可以分為頭、頸、軀干、四

肢四局部,假設依據做事情的不同人體還會有不同的構造

劃分。

2.可以應用觸摸、手捏、聽等視察方法并結合體驗活

動,理解身體內部的構造。

教學目的3.可以依據視察目的的不同,選擇及之相適應的視察

方法。

4.可以在對人體的視察活動中,將想象及實際的視察

區分開,保證視察活動的真實性。

5.對探究自己的身體感愛好,感受人體構造的精致及

和諧之美。

教學重點

身體由哪些局部組成,以及相識人體的左右對稱的特點。

教學難點

視察身體內部器官。

教具準備

空白紙、放大鏡、尺子、人體根本構造圖等。

課時支配1課時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一、引入:動物的本事和它們的身體特點有

關。

1、提出問題: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蟲能手,青

蛙為什么擅長捕蟲?老鷹為什么能抓住機智的老

鼠?啄木鳥為什么能吃到樹干中的害蟲?

2、指導學生得出結論:動物的本事和它們身

休的特點有關系。

3、引出課題:人有哪些本事?人為什么這樣

有本事?今日我們來視察自己的身體。

(二)視察人的身體。

1、視察身體的外形。

我們的身體由哪幾局部組成?

2、人體是左右對稱的。

(1)教師提出問題:假設從頭頂開場,通過

鼻尖畫一條線,把人的身體分為左右兩局部,發

覺了什么?

(學生答復人體是對稱的。通過探討,學生

明確:人體的左邊和右邊的眼、耳、鼻、上肢、

下肢等各局部不僅大小、長短、粗細、顏色、形

態而且位置都是一樣的,即一一對應的)

(2)讓學生親自體驗身體左右對稱構造的好

處。

①體驗用兩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

范圍廣。

②讓學生體會兩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精

確;

③讓學生先用兩只手系紅領巾,接著用一只

手系紅領巾,讓學生體會兩只手比一只手做事便

利敏捷;

④讓學生體會假設兩只腳不一樣長,彎腰、

上臺階、轉向都會很不便利,身體也不易保持平

衡。

3、視察身體的內部。

(1)教師出示一幅畫,上面畫有一個人體外

表的輪廓,告知學生人體外面由皮膚包袱著,看

不見里面,讓學生想方法推想內部有什么。

(2)讓學生依據大家用看、摸、聽等方法所

得到的信息,綜合想象一下人體的內部是什么模

樣?

(皮膚下面是什么?肌肉下面是什么?骨骼

包著的是什么?血管和神經怎樣分布?……)

4、身體怎樣工作:

利用學生熟識的身體活動,把多個身體局部

共同參及的狀況表現出來。

三、拓展思索。

直立行走是人區分于其它動物的重要特征之

一,請查閱資料理解人體具備什么樣的構造特點,

使其能直立行走?

板書設計:

教后記:

16、骨骼

L可以借助于干脆摸、看圖片.比照模型等多種方法理

解人體內骨骼的分布及構成,會拼裝一個完好的人體骨骼

模型。

教學目的

2.可以通過看、摸、敲、掂等多種方法視察動物的骨

頭,進而理解人體骨頭的內部構造。

3.知道骨骼是人體的支架,成年人的體內一共有206

塊骨頭;知道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長,骨

中間的軟物質叫骨髓,骨髓可以制造血細胞。

4.知道人體的骨骼具有塑造體形、支持軀干、運動、

愛護內臟器官、制造血細胞、儲存身體所需的物質等多方

面的作用。

教學重點

知道骨骼是人體的支架,成年人的體內一共有206塊骨頭。

教學難點

知道人體的骨骼多方面的作用。

教具準備

搜集煮熟的構造比擬完好的動物骨骼

課時支配1課時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一、視察圖片,提醒課題

1、提問:同學們見過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

的嗎?建筑工人為什么預先要搭建鋼筋框架呢?

2、大樓建成了,原來的鋼筋框架怎么不見

了?

3、談話:及鋼筋框架一樣,人體內部也有一

個框架,但不是由鋼鐵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構成

的。

二、探究:人體骨骼系統的構成

1、談話:骨骼隱藏在我們身體的內部,難以

干脆用眼睛視察,你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探討我們

的骨骼?

2、學生溝通方法。

3、摸一摸我們的骨頭,你可以感知到些什

么?

4、學生匯報溝通。

5、提問:你知道我們的身體里有多少塊骨頭

嗎?你能摸到多少塊?

6、布置任務:把我們全身的骨頭分成四局部

——頭、軀干、手臂、大腿。分組各摸一個局部,

看能摸出幾塊骨頭。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分得清,

摸出得多。

7、匯報溝通活動狀況,比照活動記錄里的骨

骼圖,理解骨骼的分布。

8、提問: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幾塊骨

頭?(觀看人體骨骼的X光照片)

9、小結:人們肉眼看不到身體內部骨骼的構

造,但X光卻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塊骨頭

呢!

10、讀一讀:人體的骨頭共有206塊,它們

共同組成了人體的支架——骨骼。

11、動手做:拼裝人體骨骼的模型圖片

12、出示人體骨骼掛圖,比一比:你拼對了

嗎?

13、小結:骨骼是人體的支架,成年人一般

共有206塊骨頭。這些骨頭是有規律的組合在一

起的。

三、體驗:人體骨骼系統的作用

1、談話:人體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學生溝通探討。

3.組織活動:體驗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1)隊列訓練——運動;

(2)站姿訓練——塑造體形、支持軀干;

(3)呵護“小娃娃”——愛護內臟器官。

4、學生匯報活動體驗。

5、拓展:愛護內臟器官的骨頭還有哪些?

6、小結:人的骨骼具有運動、支持軀體、塑

造體形.愛護內臟器官等多種作用。

7、提問:假設人體的骨骼受傷了,會給人的

生活帶來哪些變更?

四、作業

看圖探討: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骨骼參及了

運動?(1)跳繩時;(2)吃飯時;(3)靜坐時……

板書設計:

教后記:

17、關節

1.知道骨頭及骨頭相連的地方叫關節。

2.知道有了關節,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運動。

教學目的

3.相識錢鏈關節、旋轉關節、鞍狀關節、球狀關節等

四種常見的自由活動關節。

教學重點

相識關節的運動作用和緩沖作用

教學難點

相識關節類型和運動方式

教具準備

購置局部豬蹄、去肉排骨等作為視察關節連接的材料

課時支配2課時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一、溝通談話,提醒課題

1.投影出示機器人行走、工作的視頻,視察:

機器人行動起來及我們有什么不同?你知道為什

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2.學生溝通介紹。

3.提問:人可以敏捷地做各種動作跟我們身

上的哪局部構造有很大的關系呢?(提醒課題:

關節)

二、相識關節,體驗關節的作用

1、講解:什么是關節?

2、講解并描繪:人體的支架——骨骼是一個

完好的整體。人體由很多塊小骨組成,而不是一

塊塊的大骨,每兩塊小骨之間由關節相連。

3、介紹:關節可以分為固定關節和活動關節。

4、小組活動:活動一下身體,找一找身上有

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在人體圖上標出來。

5、匯報溝通,理論體驗。

6、小結并設疑:這些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有

什么作用呢?你能想方法設計試驗驗證一下嗎?

7、談話:假設這些自由活動的關節不能自由

活動了,會出現什么樣的狀況?分組試驗活動,

體驗一下,關節綁住之后做這些動作跟原來有什

么不一樣?

(1)綁住食指關節——寫字、穿回形針項鏈、

把豆子放進小口瓶。

(2)綁住肘關節——系鞋帶、拉拉鏈、寫字。

(3)綁住膝關節——走路、下蹲。

8、匯報試驗結果,溝通試驗體驗。

三、總結:

沒有關節,人體就會像木板一樣僵硬。

第二課時

一、體驗關節的多種連接方式

L活動:按要求做各種動作,比擬一下,身

上的關節所可以做的動作有什么不同。

2.學生溝通匯報。

3.預料:里面的骨頭是怎么連接的?

4.談話:你的預料正確嗎?請閱讀資料:四

種常見的自由活動關節。

5.學生溝通探討。

6.出示豬蹄、排骨等實物,指導學生視察骨

及骨之間是如何連接的。

7.完成下列各項活動:

(1)轉動你的胳膊;(2)推開門;

(3)從桌子上拿起一本書;(4)大幅度甩

手;

(5)轉動你的頭;(6)跪下。

8、列出完成每一項動作所涉及到的關節的類

型。

9、對號入座——找一找身上還有哪些部位的

關節分別是這四種常見關節類型。

二、總結

不同的活動關節使人體能以多種方式運動。

三、拓展

思索:關節還有什么作用?

板書設計:

教后記:

18、肌肉

1.知道人體內大約有60。多塊肌肉,約占體重的40%

左右;知道人體內有三類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教學目的它們具有不同的特點及功能;

2.知道人體的各種動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帶動

骨關節實現的。

3.理解手臂是如何運動的,附著在骨頭上的肌肉總是

成對在一起工作,一個收縮,另一個就舒張。

教學重點

理解骨鏘運動由骨骼肌引起

教學難點

制作手臂活動模型

教具準備

手臂活動模型

課時支配1課時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一、溝通談話,提醒課題

1、談話:你們有沒有手和腳被凍麻的經驗?

那個時候你能拿住東西、做你想做的動作嗎?為

什么?

2、講解并描繪:僅靠骨骼還不能使我們的身

體動起來,要使我們的身體動起來,必需有肌肉

的參及。

二、理解肌肉的分布及類型

L提問:我們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學生溝通。

3.利用電教資料介紹:肌肉的類型。

人體內有二類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三種肌肉的特點。

4.視察人體肌肉掛圖,理解人體的骨骼肌分

為頭頸肌、軀干肌、四肢肌。

5.小結:我們的身體上有600多塊肌肉,肌

肉約占體重的40%“人體的各種動作都是由肌肉

的收縮和舒張帶動骨關節而實現的。

6.活動:摸摸自己的身體,哪里的肌肉最多?

哪里的肌肉最少?

三、視察體驗: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L探究活動:肌肉在運動中所起的作用

(1)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個曬衣服的彈性

夾子,在2分鐘內以盡可能快的速度來回夾緊、

松開夾子。數一數在肌肉疲憊之前你能夾幾卜。

(2)休息一會兒,然后重復第1步的動作。

(3)思索、預料:假設你用另一只手重復第

1步和第2步的動作,則會發生怎樣的狀況呢?

檢驗一下你的預料。

2、活動體驗:

(1)站直后向前彎腰。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

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覺肌肉有什么不同?

(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

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覺肌肉有什

么不同?再把手翻過來用勁壓,胳膊各局部有什

么感覺?

3、學生溝通體驗。

4、教師相機出示手臂活動模型,并視察教學

插圖,講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5、學生閱讀資料。

6、利用視頻視察解剖好的雞翅膀,模擬手臂

肌肉的工作方式。

四、總結拓展

1、談話:通過今日這節課的學習及探討,你

有哪些收獲?對人體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相識?

2、探討:我們不運動時,身體的哪些肌肉

仍在工作?

五、作業

(1)做一個手臂活動的模型;

(2)選用其他材料做一個其他的人體運動模

型。

板書設計:

教后記:

19、螞蟻

1.能用簡潔的工具對動物進展比擬細致地視察,并能

用圖或文字表達;能嘗試用歸納的方法對視察到的現象作

合理的說明;能制作簡易的昆蟲模型。

教學目的2.珍愛生命,培育學生長時間視察、探究的愛好和實

力。

3.相識常見的動物類型——昆蟲;知道昆蟲的共同特

征。

教學重點能自己總結出昆蟲的共同特征,并能推斷是否是昆蟲。

教學難點

培育學生長時間視察、探究的愛好和實力

教具準備

學生搜集關于螞蟻的學問

課時支配2課時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一、猜謎語,導入新課。

出示謎語:身體雖不大,力氣可不小,有時

搬糧食,有時挖地道,團結又互助,英勇又勤勞。

二、探究新知。

1、學生匯報自己搜集到的有關螞蟻的學問。

2、教師供應視察工具,玻璃培育皿和放大鏡。

教師介紹放大鏡的運用方法:運用的時候要

用手握住放大鏡的手柄,調整至適宜大小為止,

不能用手干脆去觸摸放大鏡的鏡片。

3、教師交待視察中須要留意的問題。(出示:

螞蟻的身體可以分為幾局部?每局部是什么?各

有什么特點?把視察到的身體特點記錄在視察表

里。

4、小組視察。匯報溝通。

5、介紹螞蟻根本資料

螞蟻是一起居住的屬于社會性昆蟲,我們一

起來看一下資料。

6.師:我們知道了螞蟻身體的共同特征,貝L

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的身體構造和螞蟻類似呢?

7、出示大量動物圖片:蝴蝶、蝎子、蜘蛛、

青蛙、蜜蜂、蝗蟲。

師:請你細致視察,誰來說一下它的身體構

造和螞蟻相像嗎?

師:這些和螞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